中國古典詩詞賞析(高職)全套教學課件_第1頁
中國古典詩詞賞析(高職)全套教學課件_第2頁
中國古典詩詞賞析(高職)全套教學課件_第3頁
中國古典詩詞賞析(高職)全套教學課件_第4頁
中國古典詩詞賞析(高職)全套教學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0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全套可編輯PPT課件無題十五從軍征蒹葭短歌行(其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春江花月夜登幽州臺歌

第一篇詩人的情懷1、無題無題(唐)李商隱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yīng)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出自《李義山詩集》注釋①東風:春風。②殘:凋零。③絲:以“絲”喻“思”,含相思之意。④淚:指蠟淚,隱喻相思淚水。⑤鏡:照鏡,用作動詞。⑥但:只。⑦云鬢:青年女子的頭發(fā),代指青春年華。⑧蓬山:指海上仙山之一蓬萊山。此指想念對象的住處。⑨青鳥:傳說中西王母的使者,有意為情人傳遞消息。創(chuàng)作背景在唐代,人們崇尚道教,信奉道術(shù)。李商隱在十五六歲的時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陽山學道。其間與玉陽山靈都觀女氏宋華陽相識相戀,但兩人的感情卻不能為外人明知,而詩人的內(nèi)心又奔涌著無法抑制的愛情狂瀾,因此他只能以詩記情,并隱其題,從而使詩顯得既朦朧婉曲、又深情無限。李商隱所寫的以《無題》為題的詩篇,大多是抒寫他們兩人之間的戀情詩。此詩即其中一首。詩人簡介李商隱(約813—858年),字義山,號玉溪生,又號樊南生,原籍懷州河內(nèi)(今河南沁陽),祖輩遷滎陽(今河南鄭州滎陽市),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其詩構(gòu)思新奇,風格艷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寫得纏綿悱惻,優(yōu)美動人,廣為傳誦。賞析“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毕嘁婋y是兩情的久久期盼,分別難是知心的話兒說了沒一半,更因分別后再難相見。相見難、分別難說到底是相愛的環(huán)境太難,因為“東風無力,百花凋殘?!逼嗤癖瘺龇諊匿佋O(shè),為突出詩作的主題意境做了最精準的渲染與映襯。賞析“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贝盒Q吐絲,為的是留作他人御風寒;蠟燭燃燒自己是為照亮別人。春蠶和蠟燭無私付出,連生命都在所不惜,生命為了愛情而燃燒,給心愛之人送去光明和溫暖是生命的本色與輝煌。以付出生命為代價去追求真摯的愛情是生命的絕響,“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一聯(lián)也就自然成為流傳千古、長詠不衰的愛情絕唱。賞析“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yīng)覺月光寒?!睍詩y臨鏡,面對漸漸變白的鬢發(fā),你愁我也愁,換句話說就是歲月無情人有情,縱然你的青春風華不再,也絲毫不會改變我對你的一往情深。月下吟詠,夜深露濃風冷,在外面待得太久你會著涼。愁壞、凍壞你的身體,比割下我的心肝還要難受。詩人以獨特的情感視角,選取“曉覽鏡、夜吟詠”這兩段人的心理最容易發(fā)生微妙變化的光景,寫出了在心愛之人最需要精神支持時,對方心有靈犀送來細致入微的體貼與關(guān)懷的真切感悟,使得詩作更加感人。賞析“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yīng)覺月光寒?!鳖h、頸二聯(lián)比興的對象皆是與人們?nèi)粘I铌P(guān)系密切的事物,這是兩情深深的暗喻。蠶絲回環(huán),情絲纏綿;燭淚不止,人淚漣漣,這是兩情難舍的明比。兩聯(lián)交相輝映、珠聯(lián)璧合,又是兩情依依的傳神描摹。本篇同詩人的其他無題詩一樣,創(chuàng)意造象時暗喻、時明比,雙管振羽,異彩紛呈,融情敘景處多維交叉,映射層疊,光怪陸離。如此超邁拔絕的表現(xiàn)手法,開辟了七言律詩創(chuàng)作的新天地,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藝術(shù)風格,催生出詩作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賞析“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被蛟S從此一別再難相見,猶如蓬山相隔,一個天上,一個人間。即便如此,也隔不斷我們刻骨銘心的愛戀。那只愛情的精靈——青鳥非常佩服我們的真誠執(zhí)著,愿為我們鴻雁傳書。青鳥能被感動,上蒼也能被感動,愿奇跡在我們身上發(fā)生,愿我們不再相見難、分別難。全詩以美麗的神話傳說結(jié)束,既表達了對心愛之人的勸慰之情,也傾訴了自己絕對沒有放棄哪怕是稍縱即逝的再次相見的希望與決心;同時,也將詩作沉凝濃重的悲壯基調(diào)幻化出瑰麗迷人傳奇色彩,煉鑄出了魅力無比的千古名篇。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名句朱彝尊:“義山《無題》詩當以‘春蠶’一聯(lián)為冠?!奔o昀:“不作絕望語,詩人忠厚之遺?!睂O洙:“一息尚存,志不稍懈,可以言情,可以喻道?!备形蜻@是一首感情深摯、纏綿委婉、詠嘆忠貞愛情的詩篇。詩人情真意切而又含蓄蘊藉地寫出了濃郁的離別之恨和纏綿的相思之苦?!按盒Q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體現(xiàn)了愛情的堅貞,意境新奇,詩味雋永,已成千古傳誦的名句。2.十五從軍征十五從軍征(漢)無名氏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道逢鄉(xiāng)里人:“家中有阿誰?”“遙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蓖脧墓犯]入,雉從梁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飯,采葵持作羹。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出門東向望,淚落沾我衣。——出自《樂府詩集·橫吹曲辭·梁鼓角橫吹曲》注釋①始:才。②阿(8):語氣詞,沒有實在意義。③君:你,表示尊敬的稱呼。④冢(zh6ng),墳?zāi)?、高墳。⑤累累(l9il9i),與“壘壘”通,連續(xù)不斷的樣子。⑥狗竇:給狗出入的墻洞。竇(d7u),洞穴。⑦雉(zh#):野雞。⑧旅:旅生,植物未經(jīng)播種而野生。⑨舂(ch4ng):把東西放在石臼或乳缽里用杵撞擊,使去皮殼或搗碎。⑩羹(g8ng):糊狀的食物。貽(y!):送,贈送。創(chuàng)作背景漢代社會,經(jīng)過初年短暫的休養(yǎng)生息以后,經(jīng)濟獲得了恢復和發(fā)展,漢武帝時達到了昌盛時期。但是,經(jīng)濟繁榮對廣大勞動人民來說,沒有得到什么好處;相反,統(tǒng)治階級憑借較雄厚的經(jīng)濟實力,窮兵黷武,對外長期進行戰(zhàn)爭,對內(nèi)又大興土木,人民受到了殘酷的奴役和剝削。漢武帝晚年,社會上呈現(xiàn)出動蕩不安的景象。直到東漢末年,人民暴動、起義時有發(fā)生,此起彼伏,統(tǒng)治階級為了鎮(zhèn)壓人民反抗,大肆征集兵員,延長服役時間。連年的戰(zhàn)禍,導致家破人亡,土地荒蕪,樂府詩中有不少的篇幅反映了這方面的情況。《十五從軍征》就是其中突出的一篇。賞析此詩不但反映了人民被統(tǒng)治者奴役的痛苦,也反映了戰(zhàn)爭的殘酷性。詩的開頭寫道:“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痹娭械闹魅斯劬惯_六十五年之久,歷時之長,駭人聽聞。一個“始”字,滿含了主人公對這種兵役制度的痛恨,又表現(xiàn)出對自己還能幸存于世的似悲似喜的感慨。這句詩是對黑暗社會的有力控訴,是對罪惡的封建統(tǒng)治者的無情鞭撻?!笆鍙能娬?,八十始得歸?!辟p析主人公終于見到了鄉(xiāng)里人,心中自然百感交集,急不可待地打聽“家中有阿誰?”這句話里有痛苦的回憶,有不安的推測,還有微茫的希望,把主人公的心理活動刻畫的十分逼真?!斑b望是君家”,鄉(xiāng)里人沒有正面回答主人公急于知道的事情,而是答非所問。隨著鄉(xiāng)里人的指點望去,主人公看到了自己的家了:松柏叢生,墳冢高壘。日夜渴望的家啊,竟然如同一個荒涼的墳場。這難道是真的嗎?“道逢鄉(xiāng)里人:‘家中有阿誰?’‘遙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賞析主人公簡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急忙趕到殘垣斷壁旁邊,看到的是從洞里鉆出的野兔,在屋梁上亂飛的野雞,野生的谷,瘋長的葵……作者抓住幾個典型的景物,給我們描繪了一幅凄涼的畫面。這幅畫面荒涼的可悲,寂靜的可怕,這難道只是主人公一家的情況嗎?不,這是封建壓迫剝削制度下勞動人民的縮影。這荒涼的情景還告訴我們:就是在沒有戰(zhàn)爭的后方,勞動人民一樣活不下去,家破人亡是他們不可擺脫的命運。詩中沒有直接點明造成主人公家鄉(xiāng)荒蕪的原因。但這個原因不難想象。青壯年都去戍邊打仗,土地荒蕪那是自然的?!巴脧墓犯]入,雉從梁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辟p析“舂谷持作飯,采葵持作羹?!薄案堃粫r熟,不知貽阿誰?!薄俺鲩T東向望,淚落沾我衣。”這段文字中,作者沒有寫主人公的動作、外貌、語言。有淚無聲,哽咽難言,無聲勝有聲。更何況四野茫茫不見人影,又有誰理解他痛苦的心情而值得他聲淚俱下地傾吐呢?因此,主人公只好用勞動來沖淡痛苦心情了。他采下野谷舂米煮飯,采來葵菜做成湯?;丶业牡谝粋€目的是想見親人,如今端起碗來,親人又在哪里?主人公想盡辦法也壓不住心中的悲痛,“家中”的一景一物,自己的一舉一動,又隨時引起悲痛,這是多么令人難熬的啊!于是,主人公茫然了,不知所措了,他下意識地走出門,漫無目的地四處張望,情不自禁地淚雨滂沱了。賞析這首詩不僅思想性強,而且在藝術(shù)上也有許多值得借鑒的地方。首先,這首詩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其次,這首詩所選意象也非常典型。這首詩結(jié)構(gòu)嚴謹。除第一句用總結(jié)性的口吻寫了六十五年的戍卒生活外,其他的篇幅只寫了回到家中后,在短暫時間內(nèi)主人公的所見所感,顯得極其精悍。《兵車行》:此詩具有深刻的思想內(nèi)容,借征夫?qū)先说拇鹪?,傾訴了人民對戰(zhàn)爭的痛恨,揭露了唐玄宗長期以來的窮兵黷武,連年征戰(zhàn),給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災(zāi)難。全詩寓情于敘事之中,在敘述次序上參差錯落前后呼應(yīng),變化開闔井然有序,并巧妙運用過渡句和習用詞語,造成了回腸蕩氣的藝術(shù)效果。延伸閱讀賞析這是一篇敘事詩。讀完后,一個飽經(jīng)風霜、窮困衰老、悲憤滿腔的老者形象栩栩如生地印在我們的腦中。作者就專寫他急切的詢問,炊食的勞作,痛不能言,悵然東望,淚落沾衣的情景,而這些更能表現(xiàn)主人公的形象,更能打動讀者的心弦,更能與主人公所處的典型環(huán)境相吻合。從“家中有阿誰”的問話里,我們知道主人公的頭腦是清醒的,對那個黑暗的社會不再抱有幻想,這是他從長期的痛苦遭遇中所獲得的認識。在表現(xiàn)手法上,這首詩采用寫實手法,沒有修飾,沒有夸張,從“松柏冢累累”到“井上生旅葵”,短短二十五字,就描繪了一幅悲慘的畫面,營造了濃厚的悲涼氛圍。在語言上,這首詩通俗易懂,時至今天,讀起來并沒有艱澀之處。它韻律和諧,從頭至尾,一韻到底。詩中運用排比句式,讀起來,充滿了節(jié)奏感,樸實流暢的風格得以充分體現(xiàn)。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遙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名句從一個飽經(jīng)風霜、窮困衰老,十五從軍、八十歲才回到魂牽夢縈的故鄉(xiāng)的老者身上,我們體味到了百姓不幸的遭遇及不義之戰(zhàn)帶給百姓的苦難,也使我們更加珍惜和平年代的幸福生活。感悟樂府“樂府”,本是掌管音樂的機關(guān)名稱,最早設(shè)立于漢武帝時,南北朝也有樂府機關(guān)。其具體任務(wù)是制作樂譜,收集歌詞和訓練音樂人才。歌詞的來源有兩種:一部分是文人專門作的,一部分是從民間收集的。后來,人們將樂府機關(guān)采集的詩篇稱為樂府,或稱樂府詩、樂府歌辭,于是樂府便由官府名稱變成了詩體名稱。樂府雙璧為《木蘭辭》與《孔雀東南飛》?!稑犯娂肥抢^《詩經(jīng)》之后,一部總括我國古代樂府歌辭的著名詩歌總集,由宋代郭茂倩所編。現(xiàn)存100卷,是現(xiàn)存收集樂府歌辭最完備的一部。主要輯錄漢魏到唐、五代的樂府歌辭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謠,共5000多首。它搜集廣泛,各類有總序,每曲有題解。3.蒹葭蒹葭無名氏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鲎浴对娊?jīng)·國風·秦風》注釋①蒹葭(ji`nji`):蘆荻,蘆葦。蒹,沒有長穗的蘆葦。葭,初生的蘆葦。②蒼蒼:茂盛的樣子。下文“萋萋”“采采”義同。③溯洄(s&hu!)從之:意思是沿著河道向上游去尋找她。溯洄:逆流而上。從,追,追求。④溯游:順流而涉。游,通“流”,指直流。⑤晞(x~):曬干。⑥湄(m9i):水和草交接之處,指岸邊。⑦躋(j~):升高,這里形容道路又陡又高。⑧坻(ch!):水中的小洲或高地。⑨采采:茂盛的樣子。⑩涘(s#):水邊。沚(zh@):水中的小塊陸地。創(chuàng)作背景關(guān)于這首詩的內(nèi)容,主要有以下三種說法:一是“刺襄公”說?!睹娦颉吩疲骸啊遁筝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禮,將無以固其國焉?!苯袢颂K東天在《詩經(jīng)辨義》中闡析說:“‘在水一方’的‘所謂伊人’(那個賢人),隱喻周王朝禮制。二是“招賢”說。姚際恒的《詩經(jīng)通論》和方玉潤的《詩經(jīng)原始》都說這是一首招賢詩,“伊人”即“賢才”。”三是“愛情”說。今人藍菊有、楊任之、樊樹云、高亭、呂恢文等均持“戀歌”說。由于此詩之本寫之事無從查實,詩中的“伊人”所指亦難征信,故而以上三說均難以最終定論。在這里,我們姑且先把它當做一首愛情詩來解讀。賞析《蒹葭》選自《詩經(jīng)·國風·秦風》,大約是2500年以前產(chǎn)生于秦地的一首民歌。《詩經(jīng)》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年的三百零五篇詩歌,又稱“詩三百”?!对娊?jīng)》共分風、雅、頌三個部分(包括十五國風、大雅、小雅、周頌、魯頌、商頌)?!帮L”多是各地民歌,“雅”是西周王城區(qū)域朝會宴飲所用詩歌,“頌”多為宗廟祭祀的舞曲歌辭?!遁筝纭穼儆谇仫L。秦風共十篇,大都是東周時期秦地的民歌。出處賞析如果把詩中的“伊人”認定為情人、戀人,那么這首詩就表現(xiàn)了主人公對美好愛情的執(zhí)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悵心情。精神是可貴的,感情是真摯的,但結(jié)果是渺茫的,處境是可悲的。全詩有一種含蓄之美,意境朦朧,讓人心生向往。愛情賞析詩人并未直接寫到自己如何想念伊人,卻很巧妙地將尋找的焦急心情表露無遺;間接地將可見而不可求、剪不斷,理還亂的愁腸寸斷以及無限悵惘的苦澀心情刻畫得淋漓盡致。生長在河邊的茂密蘆葦,顏色蒼青,晶瑩透亮的露水珠已凝結(jié)成白白的濃霜,微微的秋風送來襲人的涼意,茫茫的秋水泛起寒氣。在這蒼涼幽緲的深秋清晨,詩人時而靜立,時而徘徊,時而翹首眺望,時而蹙眉沉思。他那神情焦灼、心緒不寧的情狀,不時地顯現(xiàn)于我們眼前,原來他是在思慕追尋著一個心上人。愛情賞析《蒹葭》之所以成為千古絕唱,在于它創(chuàng)造了情與景互相生發(fā)、滲透并融合無間的美妙神奇的詩歌意境,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符合我們對詩歌基本的審美理想和審美情趣。從《蒹葭》的藝術(shù)手法上看,詩的每章開頭都采用了比興的筆法,通過對眼前實景的描寫與贊嘆,空靈縹緲的意境彌漫全篇。詩人抓住秋色獨有的特征,不惜用濃墨重彩反復進行描繪、渲染深秋的空寂悲涼,以抒寫詩人悵然若失而又熱烈企慕心上人的心境。千古絕唱賞析詩中“宛”字的妙用,使詩的意境顯得空靈朦朧,引人遐想。蒼涼凄迷的環(huán)境很好地襯托了主人公尋覓而無所得的憂傷凄婉的心境,達到了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境界。另外,詩歌采取重章疊句的形式,反復詠嘆,層層推進、步步深化,達到了反復抒情的目的。在當時那樣的社會條件下,能寫出這樣的千古絕唱,實在很讓人驚贊?!遁筝纭纷鳛樵娊?jīng)的代表作,更是經(jīng)典中的經(jīng)典,膾炙人口。千古絕唱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名句《蒹葭》是一首意境美好,千古流傳的詩歌。這首詩篇幅簡短,卻意味深長,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和永恒的藝術(shù)魅力,歷來備受人們的贊賞。感悟詩經(jīng)《詩經(jīng)》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多年的305篇詩歌,編成于春秋時代,據(jù)說是由儒家創(chuàng)始人孔子編定,本只稱《詩》,后被儒家奉為經(jīng)典之一,故稱《詩經(jīng)》。是中國韻文的源頭,是中國詩史的起點,在中國文學發(fā)展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詩經(jīng)》共分風(160篇),雅(105篇),頌(40篇)三大部分?!对娊?jīng)》是很珍貴的古代史料,對我國兩千年來的文學史發(fā)展有深遠的影響?!对娊?jīng)》以四言為主,兼有雜言。在結(jié)構(gòu)上多采用重章疊句的形式加強抒情效果。每一章只變換幾個字,卻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藝術(shù)效果。在語言上多采用雙聲疊韻、疊字、連綿詞來狀物、擬聲、窮貌,“以少總多,情貌無遺”。此外,《詩經(jīng)》在押韻上有的句句押韻,有的隔句押韻,有的一韻到底,有的中途轉(zhuǎn)韻,現(xiàn)代詩歌的用韻規(guī)律在《詩經(jīng)》中幾乎都已經(jīng)具備了。詩經(jīng)4.短歌行(其一)短歌行(其一)(漢)曹操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斠钥叮瑧n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心念舊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出自《文選》注釋①對酒當歌:一邊喝著酒,一邊唱著歌。當,也是對著的意思。②幾何:多少。③慨當以慷:指宴會上的歌聲激昂慷慨。④杜康:相傳是最早造酒的人,這里代指酒。⑤青青子衿(j~n),悠悠我心:出自《詩經(jīng)·鄭風·子衿》。原寫姑娘思念情人,這里用來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學的人。子,對對方的尊稱。衿,古式的衣領(lǐng)。青衿,是周代讀書人的服裝,這里指代有學識的人。悠悠,長久的樣子,形容思慮連綿不斷。⑥呦(y4u)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sh8ng):出自《詩經(jīng)·小雅·鹿鳴》。呦呦:鹿叫的聲音。⑦蘋:艾蒿。⑧何時可掇(du4):什么時候可以摘取呢?注釋⑨越陌度阡:穿過縱橫交錯的小路。陌,東西向田間小路。阡,南北向的小路。⑩枉用相存:屈駕來訪。枉,這里是“枉駕”的意思。用,以。存,問候,思念。?(y3n):聚在一起敘談,通“宴”。海不厭深:這里是借用《管子·形勢解》中的話,原文是:“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厭人,故能成其眾……”意思是表示希望盡可能多地接納人才。周公吐哺:典出《史記》卷三十三。周公禮賢下士,求才心切,進食時多次吐出食物停下來不吃,急于迎客。后遂以“周公吐哺”等指在位者禮賢下士之典實。創(chuàng)作背景《三國演義》第四十八回有一段曹操橫槊賦詩的描寫。曹操平定北方后,率百萬雄師,飲馬長江,與孫權(quán)決戰(zhàn)。夜明月皎潔,他在大江之上置酒設(shè)樂,歡宴諸將。酒酣,操取槊(長矛)立于船頭,慷慨而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痹娙撕喗椴懿伲?55—220年),字孟德,今安徽亳縣人,即魏武帝。三國時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子曹丕稱帝,追尊為武帝。曹操本人精于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書。善詩歌,《蒿里行》《觀滄海》等篇抒發(fā)自己的政治抱負,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賞析曹操的《短歌行》,氣格高遠,感情豐富,是詩人內(nèi)心世界的真實寫照。詩人以感人的真誠和慷慨悲涼的情感詠嘆了生命的憂患、生命的悲劇,以貌似頹廢的意態(tài)來表達及時進取的精神,以放縱歌酒的行為來表現(xiàn)對人生哲理的嚴肅思考,以觥籌交錯之景來抒發(fā)心憂天下和渴慕人才之情。氣格高遠,感情豐富賞析全詩第一節(jié)抒寫人生苦短的憂嘆。詩人生逢亂世,目睹百姓顛沛流離,肝腸寸斷,渴望建功立業(yè)而不得,因而發(fā)出人生苦短的憂嘆。這一點可從他的《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得到佐證;第二節(jié)抒寫詩人對賢才的渴求。第三節(jié)抒寫詩人對賢才難得的憂思和既得賢才的欣喜。第四節(jié)抒寫詩人對猶豫不決的賢才的關(guān)切和渴望天下賢才盡歸自己的抱負。最后用《管子·形勢解》中渴求人才的話和“周公吐哺”的典故點明了全文的主旨,突出表現(xiàn)了作者求賢若渴的心情。氣格高遠,感情豐富賞析全詩以感慨開始,繼之慷慨、沉吟,再繼之憂愁、開朗。一憂一喜,忽徐忽急,以如歌的行板傾訴了作者慷慨激昂的情懷。總之,這首詩充滿了深沉的憂嘆,洋溢著積極進取的精神,激蕩著慷慨激昂的感情,給人以鼓舞和力量。毛澤東說:“曹操的文章詩詞極為本色,直抒胸臆,豁達通脫,應(yīng)當學習?!笨犊ぐ鹤T元春《古詩歸》:“少小時讀之,不覺其細;數(shù)年前讀之,不覺其厚。至細,至厚,至奇!英雄騷雅,可以驗后人心眼?!焙我越鈶n,唯有杜康。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名句人生到底是什么,人生的意義何在?青年人對自己的人生價值和生命意義的探索要有一種積極進取的態(tài)度,有干一番事業(yè)的雄心壯志。感悟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鲎浴度圃姟纷⑨將偕俑汗倜"谑裰荩航袼拇ǔ缰?。③城闕(qu-)輔三秦:城闕,即城樓,代指唐代京師長安城。輔,護衛(wèi)。三秦,指長安城附近的關(guān)中之地,即今陜西省潼關(guān)以西一帶。秦朝末年,項羽破秦,把關(guān)中分為三區(qū),分別封給三個秦國的降將,所以稱三秦。這句是倒裝句,意思是京師長安有三秦護衛(wèi)。五津:指岷江的五個渡口,白華津、萬里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這里泛指蜀川。④風煙望五津:“風煙“兩字名詞用作狀語,表示行為的處所。全句意為江邊因遠望而顯得迷茫,是說在風煙迷茫之中,遙望蜀州。注釋⑤宦(hu3n)游:出外做官。⑥海內(nèi):四海之內(nèi),即全國各地。古代人認為我國疆土四周環(huán)海,所以稱天下為四海之內(nèi)。⑦天涯:天邊,這里比喻極遠的地方。比鄰,并鄰,近鄰。⑧無為:無須、不必。⑨歧(q!)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處告別。⑩沾巾:淚水沾濕衣服和腰帶。意思是揮淚告別。詩人簡介王勃(約650—約676年),字子安,唐代詩人。古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學世家,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并稱為“初唐四杰”。王勃自幼聰敏好學,六歲能文,文筆流暢,被贊為“神通”。王勃在詩歌體裁上擅長五律和五絕,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主要文學成就是駢文,均屬上乘之作,代表作品有《滕王閣序》等。創(chuàng)作背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王勃在長安時所作。“少府”,是唐代對縣尉的通稱。這位姓杜的少府將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長安相送,臨別時贈給他這首詩。賞析開頭兩句分別點出送別的地點和行人的去向?!俺顷I”,指京城長安,闕是宮門兩邊的望樓。“三秦”,泛指長安附近?!俺顷I輔三秦”,是說京城長安周圍有三秦護衛(wèi)著。“五津”,是杜少府要去的地方。四川的岷江有白華津、萬里津、涉頭津、江首津、江南津五個渡口,稱為“五津”。長安是詩人和杜少府分手的地方,城郭宮闕,氣象雄偉,歷歷在目。杜少府離開這里,自然是戀戀不舍。而將去的蜀州千里迢迢,風煙渺渺,極目望去不免產(chǎn)生幾分惆悵。這兩句通過一近一遠兩處景物的對照,襯托出行者、送行者雙方依依惜別的感情“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賞析這兩句詩把兩人之間感情的共鳴寫了出來。這兩句的大意是:我和你都是離鄉(xiāng)遠游以求仕宦的人,你去蜀州,我留長安,去和留雖有不同,但此刻的惜別之意卻是一樣的??!這兩句表現(xiàn)的感情很真摯,態(tài)度很誠懇,一種體貼關(guān)注的語氣,從字里行間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很是動人?!芭c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币馑际钦f:我們分手之后,雖然天各一方,但是不必悲傷。海內(nèi)有知心的朋友,即使遠隔天涯,也像是近鄰一樣?!昂?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币馑际钦f:不要在分手的歧路上因離別而悲傷,就像那些青年男女一樣地淚別沾巾?!盁o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辟p析這首詩寫得樂觀開朗,沒有一般贈別詩常有的那種哀傷和悱惻。這正是它受人喜愛的一個重要原因。它的基調(diào)和唐朝前期經(jīng)濟文化走向繁榮、封建社會上升發(fā)展的時代精神是一致的。全詩樸素無華,沒有堆砌辭藻和過多的典故,只是用質(zhì)樸的語言,抒寫壯闊的胸襟。但在質(zhì)樸之中又有警策,在豪語中又包含著對友人的體貼。詩人目的是要勸慰杜少府,勸他不要過于感傷。先通過環(huán)境描寫襯托惜別的心情,表示自己是和他一樣的宦游人,因而最能理解他那種離開親友遠出求仕的心情。接下去又說,山高水遠并不能阻隔知己精神上和感情上的溝通,“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遂成為全篇的警策。直到最后才勸他不要在分手的時候過于悲傷。千古絕唱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名句王勃的這首詩一反傳統(tǒng)離別詩的感傷情懷,表達了一種積極向上昂揚的精神?!昂?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令人鼓舞,絕無感傷。此詩格調(diào)高昂,因而別具一格。感悟延伸閱讀披繡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彌津,青雀黃龍之舳。云銷雨霽,彩徹區(qū)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峨蹰w序》6.登幽州臺歌登幽州臺歌(唐)陳子昂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出自《全唐詩》注釋①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現(xiàn)今北京市。幽州臺:即薊北樓,故址在今北京市大興,是燕昭王為招納天下賢士而建的黃金臺。②前:過去。③古人:古代那些能夠禮賢下士的圣君。④后:未來。⑤來者:后世那些重視人才的賢明君主。⑥念:想到。⑦悠悠:形容時間的久遠和空間的廣大。⑧愴(chu3ng)然:悲傷凄惻的樣子。⑨涕:古時指眼淚。創(chuàng)作背景這首詩寫于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696年)。陳子昂是一個具有政治見識和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諫,對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評意見,不為武則天采納,并曾一度因“逆黨”株連而下獄。他的政治抱負不能實現(xiàn),反而受到打擊,這使他心情非??鄲?。萬歲通天元年(696年),契丹李盡忠、孫萬榮等攻陷營州。武則天委派武攸宜率軍征討,陳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擔任參謀,隨軍出征。次年兵敗,情況緊急,陳子昂請求遣萬人做前驅(qū)以擊敵,武不允。隨后,陳子昂又向武進言,不聽,反把他降為軍曹。詩人接連受到挫折,眼看報國宏愿成為泡影,因此登上薊北樓,慷慨悲吟,寫下了《登幽州臺歌》以及《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等七首詩篇。詩人簡介陳子昂(659—700年),字伯玉,唐代文學家,初唐詩文革新人物之一。梓州射洪(今屬四川射洪)人。因曾任右拾遺,后世稱為陳拾遺。開耀進士,歷仕武則天朝麟臺正字和右拾遺。陳子昂在政治上曾針對時弊,提過一些改革的建議。解職歸鄉(xiāng)后受人所害,憂憤而死。在文學方面針對初唐的浮艷詩風,力主恢復漢魏風骨,反對齊、梁以來的形式主義文風。他自己的創(chuàng)作,如《登幽州臺歌》、《感遇》38首、《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7首等,風格樸質(zhì)而明朗,格調(diào)蒼涼激越,詩風骨崢嶸,寓意深遠,標志著初唐詩風的轉(zhuǎn)變。賞析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夠禮賢下士的賢明君主。像燕昭王那樣的賢君既不復可見,后來的賢明之主也來不及見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時。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登臺遠眺時,只見茫茫宇宙,天長地久,不禁感到孤單寂寞,悲從中來,愴然淚下了。本篇以慷慨悲涼的調(diào)子,表現(xiàn)了詩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悶的情懷。這種悲哀常常為舊社會許多懷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獲得了廣泛的共鳴。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賞析本詩在藝術(shù)表現(xiàn)上也很出色。上兩句俯仰古今,寫出時間綿長;第三句登樓眺望,寫出空間遼闊。在廣闊無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繪了詩人孤單寂寞、悲哀苦悶的情緒,兩相映照,分外動人。念這首詩時,我們會深刻地感受到一種蒼涼悲壯的氣氛,面前仿佛出現(xiàn)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蒼茫廣闊的圖景,而在這個圖景面前,兀立著一位胸懷大志卻因報國無門而感到孤獨悲傷的詩人形象,因而深深為之感動。藝術(shù)表現(xiàn)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名句楊慎《升庵詩話》:“其辭簡直,有漢魏之風?!秉S周星《唐詩快》:“胸中自有萬古,眼底更無一人。古今詩人多矣,從未有道及此者。此二十二字,真可以泣鬼。”面對無邊無際、無始無終的宇宙,人怎樣才不虛耗自己短促的一生?這是我們每一個都會思考的問題。正因為如此,盡管我們現(xiàn)在的時代已經(jīng)遠非陳子昂生活的唐代所能比擬,盡管陳子昂那種孤獨感傷的封建知識分子的情緒已為我們所不取,但我們讀起這首詩來,仍然強烈地感覺到宇宙的遼闊,時間的流逝,從而使我們思考個人在這無窮無盡的宇宙之中和時間的長河里,到底應(yīng)該有些什么作為才不是虛度此生?感悟延伸閱讀伯玉毀琴陳子昂第二次落第,適一人賣胡琴,索價百萬,豪貴圍觀,莫敢問津,陳子昂擠進人群,出千緡(古代一種計量單位)買之。并于次日在長安宣陽里宴會豪貴,捧琴感嘆:“蜀人陳子昂,有文百軸,不為人知,此樂賤工之樂,豈宜留心?!痹捦昙此榍俦榘l(fā)詩文給與會者。其時京兆司功王適讀后,驚嘆曰:“此人必為海內(nèi)文宗矣!”一時帝京斐然矚目。獄中卜命盧藏用《陳子昂別傳》云:“屬本縣令段簡貪暴殘忍,聞其家有財,乃附會文法,將欲害之。子昂慌懼,使家人納錢20萬,而簡意未塞,數(shù)輿曳就吏。子昂素羸疾,又哀毀,杖不能起。外迫苛政,自度氣力恐不能全,因命蓍自筮,卦成,仰而號曰:”天命不佑,吾殆死矣!"于是遂絕,年四十二。7.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唐)張若虛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zhuǎn)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绽锪魉挥X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可憐樓上月徘徊,應(yīng)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lián)u情滿江樹。

——出自《全唐詩》注釋①滟(y3n)滟:波光蕩漾的樣子。②芳甸(di3n):芳草豐茂的原野。甸,郊外之地。③霰(xi3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形容月光下春花晶瑩潔白。④流霜:飛霜,古人以為霜和雪一樣,是從空中落下來的,所以叫流霜。在這里比喻月光皎潔,月色朦朧、流蕩,所以不覺得有霜霰飛揚。⑤汀(t~ng):水邊平地,小洲。⑥悠悠:渺茫、深遠。⑦青楓浦上:青楓浦,地名。今湖南瀏陽縣境內(nèi)有青楓浦。這里泛指游子所在的地方。暗用《楚辭·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里兮傷春心?!逼稚?,水邊?!毒鸥琛ず硬罚骸八兔廊速饽掀??!币蚨司潆[含離別之意。注釋⑧明月樓:月夜下的閨樓。這里指閨中思婦。曹植《七哀詩》:“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婦,悲嘆有余哀?!雹犭x人:此處指思婦。⑩玉戶:形容樓閣華麗,以玉石鑲嵌。?搗衣砧(zh8n):搗衣石、捶布石。?相聞:互通音信。?逐:追隨。?文:同“紋”。?復西斜:此中“斜”應(yīng)為押韻讀作“xi1”。?碣(ji9)石、瀟湘:一南一北,暗指路途遙遠,相聚無望。詩人簡介張若虛(約660—約720年),唐代詩人。揚州(今屬江蘇揚州)人。曾任兗州兵曹。事跡略見于《舊唐書·賀知章傳》。唐中宗神龍(705—707年)中,與賀知章、賀朝、萬齊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詞俊秀馳名于京都,與賀知章、張旭、包融并稱“吳中四士”。唐玄宗開元時(713—741年)尚在世。張若虛的詩僅存二首于《全唐詩》中。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陳、隋樂府舊題,抒寫真摯動人的離情別緒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語言清新優(yōu)美,韻律宛轉(zhuǎn)悠揚,洗去了宮體詩的濃脂艷粉,給人以澄澈空明、清麗自然的感覺。創(chuàng)作背景《春江花月夜》為樂府吳聲歌曲名,相傳為南朝陳后主所作,原詞已不傳,《舊唐書·音樂志二》云:“《春江花月夜》《玉樹后庭花》《堂堂》,并陳后主作。叔寶常與宮中女學士及朝臣相和為詩,太樂令何胥又善于文詠,采其尤艷麗者以為此曲?!焙髞硭鍩塾衷鲞^此曲?!稑犯娂肪硭氖呤铡洞航ㄔ乱埂菲咂渲杏兴鍩鄣膬善?。張若虛的這首為擬題作詩,與原先的曲調(diào)已不同,卻是最有名的。具體的創(chuàng)作背景已不可考?!肮缕獧M絕,竟為大家”被聞一多先生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來使無數(shù)讀者為之傾倒。一生僅留下兩首詩的張若虛,也因這一首詩,“孤篇橫絕,竟為大家”。詩篇題目就令人心馳神往。春、江、花、月、夜,這五種事物集中體現(xiàn)了人生最動人的良辰美景,構(gòu)成了誘人探尋的奇妙的藝術(shù)境界。賞析“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詩人入手擒題,一開篇便就題生發(fā),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壯麗畫面:江潮連海,月共潮生。這里的“?!笔翘撝?。江潮浩瀚無垠,仿佛和大海連在一起,氣勢宏偉。這時一輪明月隨潮涌生,景象壯觀。一個“生”字,就賦予了明月與潮水以活潑潑的生命。月光閃耀千萬里之遙,哪一處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賞析“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绽锪魉挥X飛,汀上白沙看不見?!痹鹿忾W耀千萬里之遙,哪一處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彎彎地繞過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瀉在花樹上,像撒上了一層潔白的雪。月光蕩滌了世間萬物,將大千世界浸染成夢幻一樣的銀輝色。因而“流霜不覺飛”“白沙看不見”,渾然只有皎潔明亮的月光存在。細膩的筆觸,創(chuàng)造了一個神話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顯得格外幽美恬靜。這八句,由大到小,由遠及近,筆墨逐漸凝聚在一輪孤月上了。賞析“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清明澄徹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進入了一個純凈的世界,這就自然地引起了詩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詩人神思飛躍,但又緊緊聯(lián)系著人生,探索著人生的哲理與宇宙的奧秘。這種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送應(yīng)氏》:“天地無終極,人命若朝霜”,阮籍《詠懷》:“人生若塵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詩的主題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暫。賞析“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眰€人的生命是短暫即逝的,而人類的存在則是綿延長久的,因之“代代無窮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這是詩人從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種欣慰。詩人雖有對人生短暫的感傷,但并不是頹廢與絕望,而是緣于對人生的追求與熱愛。全詩的基調(diào)是“哀而不傷”,使我們得以聆聽到初盛唐時代之音的回響。賞析“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這是緊承上一句的“只相似”而來的。人生代代相繼,江月年年如此。一輪孤月徘徊中天,像是等待著什么人似的,卻又永遠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騰遠去。隨著江水的流動,詩篇遂生波瀾,將詩情推向更深遠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無情,詩人自然地把筆觸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轉(zhuǎn)到了人生圖景,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離愁別恨。賞析“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四句描繪了春江花月夜中思婦與游子的兩地思念之情?!鞍自啤薄扒鄺髌帧蓖形镌⑶?。白云飄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蹤不定?!扒鄺髌帧睘榈孛皸鳌薄捌帧笔窍笳鞲袀麆e離的景物、處所?!罢l家”“何處”二句互文見義,正因不止一家、一處有離愁別恨,詩人才提出這樣的設(shè)問,一種相思,牽出兩地離愁,一往一復,詩情蕩漾,曲折有致。賞析“可憐樓上月徘徊,應(yīng)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以下八句寫思婦對離人的懷念。詩人用“月”來烘托她的懷念之情,悲淚自出。詩篇把“月”擬人化,“徘徊”二字極其傳神:一是浮云游動,故光影明滅不定;二是月光懷著對思婦的憐憫之情,在樓上徘徊不忍去。它把柔和的清輝灑在妝鏡臺上、玉戶簾上、搗衣砧上。豈料思婦觸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趕走這惱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還來”,真誠地依戀著她。這里“卷”和“拂”尤為癡情,生動地表現(xiàn)出思婦內(nèi)心的惆悵和迷惘。賞析“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痹鹿庖鸬那樗荚谏钌畹財嚁_著她,此時此刻,月色不也照著遠方的愛人嗎?共望月光而無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遙寄相思之情。望長空,鴻雁遠飛,飛不出月的光影,飛也徒勞;看江面,魚兒在深水里躍動,只是激起陣陣波紋,躍也無用?!俺咚卦隰~腸,寸心憑雁足”。想以傳信為任的魚雁,如今也無法傳遞音訊——該又平添幾重愁苦。賞析“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弊詈蟀司鋵懹巫?,詩人用落花、流水、殘月來烘托他的思歸之情?!氨庵圩印边B做夢也盼望歸家——花落幽潭,春光將老,人還遠隔天涯,情何以堪!江水流春,流去的不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襯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賞析“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lián)u情滿江樹?!薄俺脸痢倍旨又氐劁秩玖怂墓录?;“無限路”也就無限地加深了他的鄉(xiāng)思。他思忖:在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幾人能乘月歸回自己的家鄉(xiāng)!他那無著無落的離情,伴著殘月之光,灑滿在江邊的樹林之上……“落月?lián)u情滿江樹”,這結(jié)句的“搖情”是不絕如縷的思念之情,將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詩人之情交織成一片,灑落在江樹上,也灑落在讀者心上,情韻裊裊,搖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賞析賞析《春江花月夜》在思想與藝術(shù)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單純模山范水的景物詩,“羨宇宙之無窮,哀吾生之須臾”的哲理詩,抒兒女別情離緒的愛情詩。詩人將這些屢見不鮮的傳統(tǒng)題材,注入了新的含義,融詩情、畫意、哲理為一體,憑借對春江花月夜的描繪,盡情贊嘆大自然的奇麗景色,謳歌人間純潔的愛情,把對游子思婦的同情心擴大開來,與對人生哲理的追求、對宇宙奧秘的探索結(jié)合起來,從而匯成一種情、景、理水乳交融的幽美而邈遠的意境。詩人將深邃美麗的藝術(shù)世界特意隱藏在惝恍迷離的藝術(shù)氛圍之中,整首詩篇仿佛籠罩在一片空靈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著讀者去探尋其中美的真諦。思想藝術(shù)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名句譚元春:“春江花月夜,字字寫得有情,有想,有故?!标憰r雍《唐詩鏡》:“微情渺思,多以懸感見奇?!薄洞航ㄔ乱埂繁旧砭腿缤庖Ч诺囊惠喐咛炖试?,照亮了盛唐的路,催生了詩國的燦爛。而張若虛之后,又是一千多年過去了,仍然無人能把一夕江月渲染得這般淋漓盡致,歷盡滄桑變幻,詩篇不朽而江月依舊。感悟延伸閱讀代答閨夢還(唐)張若虛關(guān)塞年華早,樓臺別望違。試衫著暖氣,開鏡覓春暉。燕入窺羅幕,蜂來上畫衣。情催桃李艷,心寄管弦飛。妝洗朝相待,風花暝不歸。夢魂何處入,寂寂掩重扉。秋詞過故人莊芙蓉樓送辛漸涼州詞(其一)登鸛雀樓次北固山下出塞第二篇擁抱大自然8、秋詞秋詞(唐)劉禹錫(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其二)山明水凈夜來霜,數(shù)樹深紅出淺黃。試上高樓清入骨,豈如春色嗾人狂。——出自《劉禹錫集箋證》注釋①自古:從古以來,泛指從前。②逢:遇到。③寂寥:空曠無聲,蕭條空寂,這里指景象凄涼。④春朝(zh`o):春初。朝,有早晨的意思,這里指的是剛開始。⑤排云:推開白云。排,推開,有沖破的意思。⑥碧霄:青天。⑦嗾(s6u):使,叫。創(chuàng)作背景這兩首詩是作者第一次被貶郎州(今湖南常德)時寫的,他雖被貶謫,但卻不悲觀消沉,在詩中,詩人通過歌頌秋天的壯美,表達了他的樂觀情緒和昂揚奮發(fā)的進取精神。這兩首詩的可貴之處,在于詩人對秋的感受與眾不同,一反歷來他人悲秋的情調(diào),以奔放的熱情、生動的畫面,熱情贊美秋日風光的美好,唱出了昂揚奮發(fā)的勵志之歌。劉禹錫研究哲學,也篤信禪宗,但效果與柳宗元不一樣,在怎樣用于立身處世這一點上,他也得到了踏踏實實的好處,他能通過哲學的深思,把生活中的愁恨化解為一種具有歷史深度的感悟。這樣,他就能從有限的時空跳出來,在更高的層面上求得心理平衡。詩人簡介劉禹錫(772年—842年),字夢得,河南洛陽人,自稱“家本滎上,籍占洛陽”

,又自言系出中山。

其先為中山靖王劉勝。唐朝文學家、哲學家,有“詩豪”之稱。劉禹錫詩文俱佳,涉獵題材廣泛,與柳宗元并稱“劉柳”,與韋應(yīng)物、白居易合稱“三杰”

,并與白居易合稱“劉白”,有《陋室銘》《竹枝詞》《楊柳枝詞》《烏衣巷》等名篇。哲學著作《天論》三篇,論述天的物質(zhì)性,分析“天命論”產(chǎn)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義思想。有《劉夢得文集》,存世有《劉賓客集》。賞析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詩人開篇,即以議論起筆,斷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觀念,表現(xiàn)出一種激越向上的詩情。即明確指出自古以來,人們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嘆秋天的寂寞蕭索?!白怨拧焙汀胺辍保瑯O言悲秋的傳統(tǒng)看法的時代久遠和思路模式的頑固。賞析“我言秋日勝春朝”“我言”,直抒胸臆,態(tài)度鮮明,說出的是詩人的自信,這種自信,盡管染上的,是一種不幸的色彩,然而詩人闊大的胸襟卻非凡地溶解了這種不幸?!扒锶談俅撼?,用對比手法,熱情贊美秋天,說秋天比那萬物萌生,欣欣向榮的春天更勝過一籌,這是對自古以來悲秋論調(diào)的有力否定。賞析“晴空一鶴排云上”“排”,這里是“沖”的意思。這句選擇了典型事物具體生動地勾勒了一幅壯美的畫面。詩人抓住秋天“一鶴凌云”,這一別致景觀的描繪,展現(xiàn)的是秋高氣爽,萬里晴空,白云漂浮的開闊景象。那凌云的鶴,也載著詩人的詩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雖然,這鶴是孤獨的,然而它所呈現(xiàn)出來的氣勢卻是非凡的。一個“排”字,所蘊涵的深意盡在不言中了。也許是詩人以“鶴”自喻,也許是詩人視“鶴”為不屈的化身。這里,有哲理的意蘊,也有藝術(shù)的魅力,發(fā)人深省,耐人吟詠。這幅畫面是對“秋日勝春朝”的生動注腳。賞析“便引詩情到碧霄”這句緊接上句直接抒寫自己的感受,看到這一壯美情境詩人心中那激蕩澎湃的詩情勃發(fā),也像白鶴凌空一樣,直沖云霄了。字里行間作者那樂觀的情懷、昂揚的斗志呼之欲出。如果說,上句側(cè)重寫秋的“形美”,那么這句則突出秋的“神韻”,使“秋日勝春朝”的觀點表現(xiàn)得更鮮明,更有力度。全詩氣勢雄渾,意境壯麗,融情、景、理于一爐,不僅僅表現(xiàn)出了秋天的生機,更多的是表達一種高揚精神和開闊胸襟,唱出了一曲非同凡響的秋歌,為后人留下的是一份難能可貴的精神財富。賞析其二:前兩句“山明水凈夜來霜,數(shù)樹深紅出淺黃”寫秋天景色,詩人只是如實地勾勒其本色,顯示其特色,明凈清白,有紅有黃,略有色彩,流露出高雅閑淡的情韻,泠然如文質(zhì)彬彬的君子風度,令人敬肅。謂予不信,試上高樓一望,便使你感到清澈入骨,思想澄凈,心情肅然深沉,不會像那繁華濃艷的春色,教人輕浮若狂。末句用“春色嗾人狂”反比襯托出詩旨,點出全詩暗用擬人手法,生動形象,運用巧妙。賞析氣以勵志,色以冶情這兩首《秋詞》主題相同,都是抒發(fā)議論的即興詩,既有哲理意蘊,也有藝術(shù)魅力,發(fā)人思索,耐人吟詠。但又各寫一面,既可獨立成章,又是互為補充。其一贊秋氣,其二詠秋色。氣以勵志,色以冶情。所以贊秋氣以美志向高尚,詠秋色以頌情操清白。景隨人移,色由情化。景色如容妝,見性情、顯品德。春色以艷麗取悅,秋景以風骨見長。給予人們的不只是秋天的生氣和素色,更喚醒人們?yōu)槔硐攵鴬^斗的英雄氣概和高尚情操,獲得深刻的美感和樂趣。賞析“我言秋日勝春朝”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遠是一個悲懷的角色,它的“瘦”早已成為一種獨特的意象,讓一代代的人不停的咀嚼、回味。自宋玉于《九辯》中留下“悲哉,秋之為氣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種色調(diào),一種情緒;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于是,秋,便在一頁頁枯色的紙張里,在一個個方正的漢字中低吟,把那縷縷的哀怨、愁緒、思念、牽掛,熏染得迷迷離離。然而劉禹錫的《秋詞》另辟蹊徑,一反常調(diào),用最大的熱情謳歌了秋天的美好。更為難能可貴的是《秋詞》是詩人被貶朗州后的作品,讓人佩服劉禹錫的待人處世。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名句這是兩首抒發(fā)議論的即興詩。詩人通過鮮明的藝術(shù)形象表達深刻的思想,既有哲理意蘊,也有藝術(shù)魅力,發(fā)人思索,耐人尋味。法國大作家巴爾扎克說過:“藝術(shù)是思想的結(jié)晶,藝術(shù)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積驚人的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因而能喚起人們的想象、形象和深刻的美感?!痹娙藶槔硐攵鴬^斗的英雄氣概和高尚情操很值得我們現(xiàn)代青年人學習。感悟9.過故人莊過故人莊(唐)孟浩然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出自《全唐詩》注釋①過:拜訪。②故人莊:老朋友的田莊。莊,田莊。③具:準備,置辦。④雞黍:指農(nóng)家待客的豐盛飯食(字面指雞和黃米飯)。黍(sh^),黃米,古代認為是上等的糧食。⑤合:環(huán)繞。⑥郭:古代城墻有內(nèi)外兩重,內(nèi)為城,外為郭。這里指村莊的外墻。⑦斜(xi1):傾斜。因古詩需與上一句押韻,所以應(yīng)讀xi1。⑧軒:窗戶。⑨場圃:場,打谷場、稻場。圃,菜園。⑩把酒:端著酒具,指飲酒。把,拿起。端起。話桑麻:閑談農(nóng)事。桑麻,桑樹和麻。這里泛指莊稼。重陽日:指夏歷的九月初九。古人在這一天有登高、飲菊花酒的習俗。就菊花:賞菊花。就,靠近,指去做某事。詩人簡介孟浩然(689—740年),唐代詩人。本名孟名浩,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jié)義,喜濟人患難,工于詩。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稱為“孟山人”。孟浩然詩歌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題材不寬,多寫山水田園和隱逸、行旅等內(nèi)容。雖不無憤世嫉俗之作,但更多屬于詩人的自我表現(xiàn)。他和王維并稱“王孟”,是繼陶淵明、謝靈運、謝朓之后,開盛唐田園山水詩派之先聲。孟詩不事雕飾,清淡簡樸,感受親切真實,生活氣息濃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創(chuàng)作背景這首詩是作者隱居鹿門山時,對去姓田的朋友家做客這件事的描寫。作者心曠神怡,贊嘆著美麗的田園風光,創(chuàng)作出這首詩。賞析這首田園詩,描寫了農(nóng)家恬靜閑適的生活情景,也描寫了老朋友的深深情誼。通過對田園生活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這種生活的向往。詩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約”一徑寫去,自然流暢。全詩描繪了美麗的山村風光和平靜的田園生活,用語樸實無華,意境清新雋永,敘事自然流暢,沒有渲染、雕琢的痕跡,感情真摯,詩意醇厚,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美學情趣,從而成為自唐代以來田園詩中的佳作。賞析“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睆膽?yīng)邀寫起,“故人”說明不是第一次做客?!熬G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是描寫山村風光的名句,綠樹環(huán)繞,青山橫斜,猶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畫?!伴_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寫山村生活情趣。面對場院菜圃,把酒談?wù)撉f稼,親切自然,富有生活氣息。結(jié)尾兩句以重陽節(jié)還來相聚寫出友情之深,言有盡而意無窮。賞析這一開頭就像是日記本上的一則記事。故人“邀”而作者“至”,文字上毫無渲染,招之即來,簡單而隨便。這也正是不用客套的至交之間所可能有的形式。而以“雞黍”相邀,既顯出田家特有風味,又見待客之簡樸。正是這種不講虛禮和排場的招待,朋友的心扉才更能為對方敞開。這個開頭,沒有用力,卻很用心,平靜而自然,但對于將要展開下文卻是極好的導入,并渲染了全詩基調(diào)?!肮嗜司唠u黍,邀我至田家?!辟p析“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弊哌M村里,作者顧盼之間竟是這樣一種清新愉悅的感受。上句漫收近境,綠樹環(huán)抱,顯得自成一統(tǒng),別有天地;下句輕宕筆鋒,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村莊不顯孤獨,并展示了一片開闊的遠景。這樣就由近及遠地描述了故事背景:坐落平疇又遙接青山的村莊,使人感到清淡幽靜而絕不冷傲孤僻。賞析“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開軒”二字似乎很不經(jīng)意,但軒窗一開,使讓外景轉(zhuǎn)入戶內(nèi),更給人以心曠神怡之感。軒窗前的一片打谷場和菜圃,在綠陰環(huán)抱之中,給人以寬敞、舒展的感覺?!霸捝B椤?,就更讓讀者感到是田園氣息。于是,讀者不僅能領(lǐng)略到更強烈的農(nóng)村風味、勞動生產(chǎn)的氣息,甚至仿佛可以嗅到場圃上的泥土味,看到莊稼的成長和收獲,乃至地區(qū)和季節(jié)的特征。這就與前兩句交相輝映,綠樹、青山、村舍、場圃、桑麻和諧地打成一片,構(gòu)成一幅優(yōu)美寧靜的田園風景畫,而賓主的歡笑和關(guān)于桑麻的話語,都仿佛縈繞在讀者耳邊。它不同于純?nèi)换孟氲奶一ㄔ?,而是更富盛唐社會的現(xiàn)實色彩。賞析“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泵虾迫簧钌顬檗r(nóng)莊生活所吸引,于是臨走時,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將在秋高氣爽的重陽節(jié)再來觀賞菊花。淡淡兩句詩,故人相待的熱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間的親切融洽,都躍然紙上了。賞析一個普通的農(nóng)莊,一回雞黍飯的普通款待,被表現(xiàn)得這樣富有詩意。描寫的是眼前景,使用的是口頭語,描述的層次也是完全任其自然,筆筆都顯得很輕松,連律詩的形式也變得自由和靈便了。這種淡淡的平易近人的風格,與作者描寫的對象,樸實的農(nóng)家田園和諧一致,表現(xiàn)了形式與內(nèi)容的高度適應(yīng),恬淡親切。全詩在平淡中蘊藏著深厚的情味。一方面每個句子都幾乎不見費力錘煉的痕跡,另一方面每個句子又都不曾顯得薄弱。比如詩的頭兩句只寫友人邀請,卻生動描寫出樸實的農(nóng)家氣氛;三四句只寫綠樹青山卻能見出一片天地;五六句只寫把酒閑話,卻能表現(xiàn)心情與環(huán)境的愜意契合;七八句只說重陽再來,卻自然地流露出對這個村莊和故人的依戀。句句平衡均勻,共同構(gòu)成一個完整的意境,把恬靜秀美的農(nóng)村風光和淳樸誠摯的情誼融成一片。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名句方回《瀛奎律髓》:“此詩句句自然,無刻劃之痕?!鄙虻聺摗短圃妱e裁》:“語淡而味終不薄?!甭勔欢唷短圃婋s論》:“真孟浩然不是將詩緊緊地筑在一聯(lián)或一句里,而是將它沖淡了,平均地分散在全篇中……淡到看不見詩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詩?!边@是一幅非常樸實的田園風景畫。誠摯親切的友情,典型農(nóng)家生活場景,融自然美、生活美、友情美于一爐,可以看出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的和諧。感悟延伸閱讀“重陽佳節(jié)”農(nóng)歷九月九日,為傳統(tǒng)的重陽節(jié),又稱“老人節(jié)”。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jié)。農(nóng)歷九月俗稱菊月,節(jié)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慶祝重陽節(jié)的活動一般包括出游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shù)字中又是最大數(shù),有長久長壽的含義,,重陽佳節(jié),寓意深遠,人們對此節(jié)歷來有著特殊的感情,唐詩宋詞中有不少賀重陽,詠菊花的詩詞佳作。10.芙蓉樓送辛漸芙蓉樓送辛漸(唐)王昌齡寒雨連江夜入?yún)牵矫魉涂统焦?。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鲎浴度圃姟纷⑨將佘饺貥牵涸鞅睒?,在潤州(今江蘇省鎮(zhèn)江市)西北。據(jù)《元和郡縣圖志》卷二十五《江南道·潤州》丹陽:“晉王恭為刺史,改創(chuàng)西南樓名萬歲樓,西北樓名芙蓉樓?!钡り栐诮窠K省西南部,東北濱長江,大運河斜貫,屬鎮(zhèn)江市。②辛漸:詩人的一位朋友。這首詩是作者在江寧做官時寫的。③寒雨:秋冬時節(jié)的冷雨。④連江:雨水與江面連成一片,形容雨很大。⑤吳:古代國名,這里泛指江蘇南部、浙江北部一帶。江蘇鎮(zhèn)江一帶為三國時吳國所屬。⑥平明:天大亮的時候。⑦楚山:楚山:楚地的山。這里的楚也指鎮(zhèn)江市一帶,因為古代吳、楚先后統(tǒng)治過這里,所以吳、楚可以通稱。⑧冰心,比喻純潔的心。玉壺,道教概念妙真道教義,專指自然無為虛無之心。詩人簡介王昌齡(約698—約756年),字少伯,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后人譽為“七絕圣手”。早年貧賤,困于農(nóng)耕,年近不惑,始中進士。初任秘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宏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交厚。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為刺史閭丘所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王昌齡詩緒密而思清,與高適、王之渙齊名,時謂王江寧。集六卷,今編詩四卷。創(chuàng)作背景詩中芙蓉樓原名西北樓,遺址在潤州(今江蘇鎮(zhèn)江)西北。登臨可以俯瞰長江,遙望江北。這首詩大約作于開元二十九年(741年)以后。王昌齡當時為江寧(今南京市)丞,辛漸是他的朋友,這次擬由潤州渡江,取道揚州,北上洛陽。王昌齡可能陪他從江寧到潤州,然后在此分手。這詩原題共兩首,一首提到頭天晚上詩人在芙蓉樓為辛漸餞別,這一首寫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邊離別的情景。賞析迷蒙的煙雨籠罩著吳地江天,織成了一張無邊無際的愁網(wǎng)。夜雨增添了蕭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離別的黯淡氣氛。那寒意不僅彌漫在滿江煙雨之中,更沁透在兩個離別友人的心頭上?!斑B”字和“入”字寫出了雨勢的平穩(wěn)連綿,江雨悄然而來的動態(tài)能為人分明地感知,詩人因離情縈懷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由此可見一斑。這一幅水天相連、浩渺迷茫的吳江夜雨圖,同時展現(xiàn)了一種極其高遠壯闊的境界。王昌齡卻并不實寫如何感知秋雨來臨的細節(jié),他只是將聽覺、視覺和想象概括成連江入?yún)堑挠陝?,以大片淡墨染出滿紙煙雨,用浩大的氣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開闊意境。“寒雨連江夜入?yún)恰辟p析清晨,天色已明,辛漸即將登舟北往。詩人遙望江北的遠山,想到友人不久便將隱沒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王昌齡沒有將別愁離緒寄予隨友人遠去的江水,而是將離情凝注在矗立于蒼莽平野的楚山之上。因為友人回到洛陽,即可與親友相聚,而留在吳地的詩人,卻只能像這孤零零的楚山一樣,佇立在江畔空望著流水逝去。一個“孤”字如同感情的引線,自然而然牽出了后兩句臨別叮嚀之辭?!捌矫魉涂统焦隆辟p析詩人從清澈無瑕、澄空見底的玉壺中捧出一顆晶亮純潔的冰心以告慰友人,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辭都更能表達他對洛陽親友的深情?!奥尻栍H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甭尻栍H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名句陸時雍《唐詩鏡》:“煉格最高?!隆謺r作一語。后二句別有深情?!薄短迫巳f首絕句選評》:“唐人多送別妙。少伯諸送別詩,俱情極深,味極永,調(diào)極高,悠然不盡,使人無限留連?!痹娙嗽谶@里以晶瑩透明的冰心玉壺自喻,正是基于他與洛陽詩友親朋之間的真正了解和信任,這絕不是洗刷讒名的表白,而是蔑視謗議的自譽。感悟11.涼州詞(其一)涼州詞(其一)(唐)王之渙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鲎浴度圃姟纷⑨將贈鲋菰~:又名《出塞》。為當時流行的一首曲子《涼州》配的唱詞。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詞》載有《涼州歌》,并引《樂苑》云:“《涼州》,宮調(diào)曲,開元中西涼府都督郭知運進?!睕鲋?,屬唐隴右道,治所在姑臧縣(今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qū))。②遠上:遠遠向西望去。黃河遠上:遠望黃河的源頭?!昂印币蛔鳌吧场?,“遠”一作“直”。③孤城:指孤零零的戍邊的城堡。④仞:古代的長度單位。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帶。羌笛是羌族樂器,屬橫吹式管樂。⑤何須:何必。⑥度:吹過。⑦玉門關(guān):漢武帝置,因西域輸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六朝時關(guān)址東移至今安西雙塔堡附近。詩人簡介王之渙(688—742年),是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字季陵,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后徙絳州,為人豪放不羈,常擊劍悲歌,其詩多被當時樂工制曲歌唱,名動一時。他常與高適、王昌齡等相唱和。他尤善五言詩,以善于描寫邊塞風光著稱。其代表作有《登鸛雀樓》《涼州詞》等。其詩“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家喻戶曉。創(chuàng)作背景“涼州詞”是涼州歌的唱詞,不是詩題,是盛唐時流行的一種曲調(diào)名。開元年間(713—741年),隴右節(jié)度使郭知運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譜,進獻給唐玄宗。玄宗交給教坊翻成中國曲譜,并配上新的歌詞演唱,以這些曲譜產(chǎn)生的地名為曲調(diào)名。后來許多詩人都喜歡這個曲調(diào),為它填寫新詞,因此唐代許多詩人都寫有《涼州詞》。王之渙這首詩寫戍邊士兵的懷鄉(xiāng)情。寫得蒼涼慷慨,悲而不失其壯,雖極力渲染戍卒不得還鄉(xiāng)的怨情,但絲毫沒有半點頹喪消沉的情調(diào),充分表現(xiàn)出盛唐詩人的廣闊胸懷。賞析首句“黃河遠上白云間”抓住遠眺的特點,描繪出一幅動人的圖畫:遼闊的高原上,黃河奔騰而去,遠遠望去,好像流入白云中一般。次句“一片孤城萬仞山”,寫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環(huán)抱下,一座地處邊塞的孤城巍然屹立。這兩句,描寫了祖國山川的雄偉氣勢,勾勒出這個國防重鎮(zhèn)的地理形勢,突出了戍邊士卒的荒涼境遇,為后兩句刻畫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個典型環(huán)境。“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辟p析在這種環(huán)境中忽然聽到了羌笛聲,所吹的曲調(diào)恰好是《折楊柳》,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離愁。古人有臨別折柳相贈的風俗?!傲迸c“留”諧音,贈柳表示留念。于是,楊柳和離別就有了密切的聯(lián)系?,F(xiàn)在當戍邊士卒聽到羌笛吹奏著悲涼的《折楊柳》曲調(diào)時,就難免會觸動離愁別恨。于是,詩人用豁達的語調(diào)排解道:羌笛何須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楊柳》曲調(diào)呢?要知道,玉門關(guān)外本來就是春風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楊柳可折!說“何須怨”,并不是沒有怨,也不是勸戍卒不要怨,而是說怨也沒用。用了“何須怨”三字,使詩意更加儲蓄,更有深意?!扒嫉押雾氃箺盍猴L不度玉門關(guān)。”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名句詩人以一種特殊的視角描繪了遠眺黃河的特殊感受,同時也展示了邊塞地區(qū)壯闊、荒涼的景色。全詩悲壯蒼涼,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氣,邊塞的酷寒正體現(xiàn)了戍守邊防的征人回不了故鄉(xiāng)的哀怨,然而這種哀怨并不消沉,而是壯烈廣闊。感悟延伸閱讀涼州詞二首·其一作者: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12.登鸛雀樓登鸛雀樓(唐)王之渙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出自《全唐詩》注釋①鸛雀樓:古名鸛鵲樓,因時有鸛鵲棲其上而得名,其故址在永濟市境內(nèi)古蒲州城外西南的黃河岸邊?!镀阎莞尽酚涊d:“(鸛雀樓)舊在郡城西南黃河中高阜處,時有鸛雀棲其上,遂名。”②白日:太陽。③依:依傍。④盡:消失。這句話是說太陽依傍山巒沉落。⑤欲:想要得到某種東西或達到某種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⑥窮:盡。⑦千里目:眼界寬闊。⑧更:再。創(chuàng)作背景該詩是唐代詩人王之渙僅存的六首絕句之一。作者早年及第,曾任過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縣的主簿,不久因遭人誣陷而被罷官,不到三十歲的王之渙從此過上了訪友漫游的生活。寫這首詩的時候,王之渙只有三十五歲。鸛雀樓,據(jù)《清一統(tǒng)志》記載,樓的舊址在山西蒲州(今永濟縣,唐時為河中府)西南,黃河中高阜處,時有鸛雀棲其上,遂名。王之渙的這首五絕是“唐人留詩”中的不朽之作。賞析寫的是登樓遠望的壯闊景色,氣勢雄渾。這里,詩人運用極其樸素、淺顯的語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進入視野的萬里河山,收入短短十個字中,使千載之后的讀者仍能如臨其地,如見其景,感到胸襟為之一開。“白日依山盡”寫遙望一輪落日向著樓前一望無際、連綿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視野的盡頭冉冉而沒。“黃河入海流”寫目送流經(jīng)樓前下方的黃河奔騰咆哮、滾滾而來,又在遠處折而東向,流歸大海。這是由地面望到天邊,由近望到遠,由西望到東。這兩句詩合起來,就把上下、遠近、東西的景物,全都容納進詩筆之下,使畫面顯得特別寬廣、遼遠。詩人身在鸛雀樓上,不可能望見黃河入海,句中寫的是詩人目送黃河遠去天邊而產(chǎn)生的意中景,是把當前景與意中景融合為一的寫法。這樣寫,更增加了畫面的廣度和深度?!鞍兹找郎奖M,黃河入海流”賞析兩句即景生意,把詩篇推向更高的境界,向讀者展示了更大的視野。這兩句詩,既別翻新意,出人意料,又與前兩句詩承接得十分自然緊密;同時,在收尾處用一“樓”字點題,說明這是一首登樓詩。從后半首詩,可推知前半首寫的可能是在第二層樓(非最高層)所見,而詩人還想進一步窮目力之所及看盡遠方景物,更登上了樓的頂層。詩句看來只是平鋪直敘地寫出了這一登樓的過程,而含意深遠,耐人探索。這里有詩人向上進取的精神、高瞻遠矚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遠的哲理?!坝F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名句《古今詩話》:“河中府鸛雀樓,唐人留詩者極多,唯王之渙、李益、暢當詩最佳?!薄短圃娊狻罚骸叭諞]河流之景,未足稱奇,窮目之觀,更在高處。”《唐詩摘鈔》:“空闊中無所不有,故雄渾而不疏寂?!痹娙嗽诘歉咄h中表現(xiàn)出來的不凡的胸襟抱負,反映了盛唐時期人們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這種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對我們今天仍有借鑒意義。感悟13.出塞出塞(唐)王昌齡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出自《全唐詩》注釋①但使:只要。②龍城飛將:指的是衛(wèi)青奇襲龍城的事情。其中,有人認為龍城飛將中飛將指的是漢飛將軍李廣,龍城是唐代的盧龍城(盧龍城就是漢代的李廣練兵之地,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帶,為漢代右北平郡所在地)。③不教:不叫,不讓。教,讓。④胡馬:指侵擾內(nèi)地的外族騎兵。⑤度:越過。⑥陰山:中國北部東西走向山脈和重要分界線。位于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中部及河北省最北部。創(chuàng)作背景《出塞》是王昌齡早年赴西域時所做,《出塞》是樂府舊題。王昌齡所處的時代,正值盛唐,這一時期,唐在對外戰(zhàn)爭中屢屢取勝,全民族的自信心極強,邊塞詩人的作品中,多能體現(xiàn)一種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敵制勝的強烈自信。同時,頻繁的邊塞戰(zhàn)爭,也使人民不堪重負,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這種和平愿望。賞析這是一首感嘆邊戰(zhàn)不斷、國無良將的邊塞詩。詩的首句“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最耐人尋味。說的是此地漢關(guān),明月秦時,大有歷史變換,征戰(zhàn)未斷的感嘆。“萬里長征人未還”寫征人未還,多少男兒戰(zhàn)死沙場,留下多少悲劇?!暗过埑秋w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寫出千百年來人民的共同意愿,希望有龍城飛將出現(xiàn),平息胡亂,安定邊防。全詩以平凡的語言,唱出雄渾豁達的主旨,氣勢流暢,一氣呵成,吟之令人莫不叫絕。明人李攀龍曾推崇它是唐代七絕壓卷之作,實不過分。賞析詩的首句“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七個字,展現(xiàn)出一幅壯闊的圖畫:一輪明月,籠罩著邊疆關(guān)塞。詩人只用大筆勾勒,不作細致描繪,卻生動表現(xiàn)出邊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蕭條,渲染出孤寂、蒼涼的氣氛。尤為奇妙的是,詩人在“月”和“關(guān)”的前面,用“秦時”“漢時”加以修飾,使這幅月臨關(guān)塞圖,變成了時間長河中的圖畫,給萬里邊關(guān)賦予了悠久的歷史感。這是詩人對長期的邊塞戰(zhàn)爭深入深刻思考而產(chǎn)生的“神來之筆”?!扒貢r明月漢時關(guān)”賞析這一句既敘事又抒情。在深沉的感嘆中暗示當時邊防多事,表現(xiàn)了詩人對于久戍士卒的深厚同情。同時,又從空間的角度點明邊塞的遙遠,由此創(chuàng)造時空交織的意象,把讀者帶到萬里以外的邊塞,引進漫長的歷史河流中去回憶、體驗、思考。秦漢時的邊關(guān),至今在月下依然如故,戰(zhàn)爭一直持續(xù)不斷。已有多少士卒血灑沙場,至死未歸;又有多少戰(zhàn)士仍然戍守著邊關(guān),不能歸來。詩人借助闊大、悠久的時空意象,表現(xiàn)戰(zhàn)爭給秦、漢以來歷代人民帶來的痛苦和災(zāi)難。立意既高,又看得深遠,真可謂“發(fā)興高遠”。“萬里長征人未還”賞析他為久戍的士卒發(fā)出呼吁,希望有像飛將軍那樣的名將來率領(lǐng)廣大戰(zhàn)士打敗敵人,奪取勝利,使敵人從此不敢再來侵犯。“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兩句,融抒情與議論為一體,直接抒發(fā)戍邊戰(zhàn)士鞏固邊防的愿望和保衛(wèi)國家的壯志,洋溢著愛國激情和民族自豪感。讀來氣勢豪邁,鏗鏘有力。同時,這兩句又語帶諷刺,表現(xiàn)了詩人對朝廷用人不當和將帥腐敗無能的不滿。弦外之音,使人尋味無窮?!暗过埑秋w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名句《升庵詩話》:“此詩可入神品?!貢r明月’四字,橫空盤硬語也。人所難解。李中溪侍御嘗問余,余曰:揚子云賦,‘欃槍為,明月為堠’。此詩借用其字,而用意深矣。蓋言秦時雖遠征而未設(shè)關(guān),但在明月之地,猶有行役不踰時之意。漢則設(shè)關(guān)而戍守之,征人無有還期矣,所賴飛將御邊而已。雖然,亦異乎守在四夷之世矣。”《唐詩摘鈔》:“中晚唐絕句涉議論便不佳,此詩亦涉議論,而未嘗不佳。此何以故?風度勝故,氣味勝故?!蓖醪g作為一個邊塞詩人,對于邊地人民的疾苦有著深切的感受,開篇的寫景只不過是為了起興,烘托出一種悲涼的邊塞氣氛,以引出下文所要表達的憂國憂民的情懷,并且暗諷當朝的無所作為。后人對《出塞》評價很高,它的確是一首思想性和藝術(shù)性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