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湖北省九年級語文中考一模試題分項選編:文言文閱讀題(解析)_第1頁
2023年湖北省九年級語文中考一模試題分項選編:文言文閱讀題(解析)_第2頁
2023年湖北省九年級語文中考一模試題分項選編:文言文閱讀題(解析)_第3頁
2023年湖北省九年級語文中考一模試題分項選編:文言文閱讀題(解析)_第4頁
2023年湖北省九年級語文中考一模試題分項選編:文言文閱讀題(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Word文檔下載后可自行編輯1/12023年湖北省九年級語文中考一模試題分項選編:文言文閱讀題(解析)文言文閱讀題

一、課外閱讀

(2023·湖北武漢·統(tǒng)考模擬預(yù)測)閱讀下面的文言語段,完成下面小題。

吳起者,衛(wèi)人也,好用兵。嘗學(xué)于曾子,事魯君。齊人攻魯,魯欲將吳起。起取齊女為妻,而魯疑之。吳起于是欲就名,遂殺其妻以明不與齊也。魯卒以為將,將而攻齊,大破之。魯人或惡吳起曰:“起之為人,猜忍人也。其少時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鄉(xiāng)黨笑之。吳起殺其謗己者三十馀人,而東出衛(wèi)郭門。與其母訣,嚙臂而盟曰:起不為卿相不復(fù)入衛(wèi)。遂事曾子。居頃之,其母死,起終不歸。曾子薄之,而與起絕。起乃之魯學(xué)兵法,以事魯君。魯君疑之,起殺妻以求將。夫魯小國而有戰(zhàn)勝之名,則諸侯圖魯矣。且魯、衛(wèi)兄弟之國也,而君用起,是棄衛(wèi)也?!濒斁芍x吳起。

吳起于是聞魏文侯賢,欲事之。文侯問李克曰:“吳起何如人哉?”克曰:“起貪而好色,然用兵司馬穰苴不能過也?!庇谑且詾閷ⅲ瑩羟?,拔五城。起之為將,與士卒最下者同衣食,臥不設(shè)席,行不騎乘,親裹贏糧,與士卒分勞苦。卒有病疽者,起為吮之。卒母聞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將軍自吮其疽,何哭為?”母曰:“非然也。往年吳公吮其父,其父戰(zhàn)不旋踵,遂死于敵。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蔽暮钜詤瞧鹕朴帽?、廉平盡能得士心,乃以為西河守,以拒秦、韓。

1.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事魯君事:侍奉B.魯欲將吳起將:率領(lǐng)

C.則諸侯圖魯圖:謀取D.謝吳起謝:辭退

2.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其少時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鄉(xiāng)黨笑之

A.其少時/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鄉(xiāng)/黨笑之

B.其少時/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鄉(xiāng)黨/笑之

C.其少時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鄉(xiāng)黨笑之

D.其少時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鄉(xiāng)黨/笑之

3.下列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吳起為了打消魯君的疑慮,不僅殺了自己的妻子,還主動攻打齊國并大敗對方。

B.魯國有人詆毀吳起,說他曾殺了三十多個譏笑他的人并且發(fā)誓不做卿相不回國。

C.魏文侯因吳起有軍事才能,予以重用。吳起投靠魏文侯后攻打秦國,立下戰(zhàn)功。

D.吳起帶兵,與士卒同甘共苦,曾親自為士卒吸吮毒瘡中的膿液,深得士卒之心。

4.請將文言語段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居頃之,其母死,起終不歸。曾子薄之,而與起絕。

(2023·湖北黃石·統(tǒng)考一模)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天祥至潮陽①,見弘范②,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禮見之。與俱入?yún)兩?,使為書招張世杰③。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書所《過零丁洋》詩與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軍中置酒大會,弘范曰:“國亡,丞相忠孝盡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將不失為宰相也?!碧煜殂虎艹鎏?,曰:“國亡不能救,為人臣者死有余罪,況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義之,遣使護送天祥至京師。

至燕⑤,館人供張甚盛天祥不寢處坐達旦遂移兵馬司設(shè)卒以守之。天祥在燕凡三年,上⑥知天祥終不屈也,與宰相議釋之,有以天祥起兵江西事為言者,不果釋。天祥臨刑殊從容,謂吏卒曰:“吾事畢矣。”南鄉(xiāng)拜而死。數(shù)日,其妻歐陽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其衣帶中有贊曰:“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圣賢書,所學(xué)何事,而今而后,庶幾無愧?!?/p>

(節(jié)選自《宋史》,有刪改)

[解釋]①潮陽:地名,與后文的“厓山”都是廣東的地名。②弘范:元朝將領(lǐng)張弘范。③張世杰:南宋將領(lǐng)。④泫然:流淚的樣子。⑤燕:燕京。⑥上:指元世祖。

5.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的語句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館人供張甚盛/天祥不寢/處坐達旦/遂移兵馬司/設(shè)卒以守之。

B.館人供張甚盛/天祥不寢/處坐達旦/遂移兵馬司設(shè)卒/以守之。

C.館人供張甚盛/天祥不寢處/坐達旦/遂移兵馬司/設(shè)卒以守之。

D.館人供張甚盛/天祥不寢處/坐達旦/遂移兵馬司設(shè)卒/以守之。

6.下列對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張弘范命文天祥行叩拜禮,讓他寫信招降張世杰,都被文天祥拒絕。

B.文天祥被俘期間,張弘范敬重他的氣節(jié)和才華,勸他投降歸附元朝。

C.元世祖因有人檢舉文天祥曾在江西起兵反元之事,下令處決文天祥。

D.文天祥臨終前留給妻子遺書,叮囑后人要讀圣賢之書,做仁義之士。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國亡不能救,為人臣者死有余罪,況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2)天祥臨刑殊從容,謂吏卒曰:“吾事畢矣?!蹦相l(xiāng)拜而死。

(2023·湖北黃石·統(tǒng)考模擬預(yù)測)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漢元年十月,沛公①兵遂先諸侯至霸上。秦王子嬰素車白馬,系頸以組②,封皇帝璽符節(jié),降軹道③旁。諸將或言誅秦王。沛公曰:“始懷王遣我固以能寬容且人已服降又殺之不祥。”乃以秦王屬吏,遂西入咸陽。欲止宮休舍,樊噲、張良諫,乃封秦重寶財物府庫,還軍霸上。召諸縣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誹謗者族,偶語者棄市④。吾與諸侯約,先入關(guān)者王之,吾當(dāng)王關(guān)中。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諸吏人皆案堵⑤如故。凡吾所以來,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無恐!且吾所以還軍霸上,待諸侯至而定約束耳。”乃使人與秦吏行縣鄉(xiāng)邑,告諭之。秦人大喜,爭持牛羊酒食獻饗軍士。沛公又讓不受,曰:“倉粟多,非乏,不欲費人?!比擞忠嫦?,唯恐沛公不為秦王。

(節(jié)選自《史記高祖本紀(jì)》)

[解釋]①沛公,即漢高祖劉邦。②組,繩索。③軹道:亭名。④棄市,公開執(zhí)行死刑。⑤案堵,同“安堵”,安定有序。

8.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的語句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始懷王遣我/固以能寬容/且人已服降/又殺之/不祥。

B.始懷王遣/我固以能寬容/且人已服降/又殺之/不祥。

C.始懷王遣我/固以能寬容/且人已服/降又殺之/不祥。

D.始懷王遣/我固以能寬容/且人已服/降又殺之/不祥。

9.下列對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沛公到達霸上時,秦王子嬰投降,并以皇帝之禮恭迎沛公。

B.沛公進駐咸陽后想留在秦宮中休息,被部下勸阻后退回霸上。

C.沛公與父老們約法三章:殺人、傷人與偷盜者按律處死。

D.沛公親自到各縣鄉(xiāng)村去說明安民政策,深受百姓擁戴。

10.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召諸縣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p>

(2)且吾所以還軍霸上,待諸侯至而定約束耳。

(2023·湖北襄陽·統(tǒng)考一模)乞出師札子①(岳飛)

臣自國家變故②以來,起于白屋③,從陛下于戎伍,實懷捐軀報國、雪復(fù)仇恥之心。幸憑社稷威靈④,前后粗立薄效⑤。陛下錄臣微勞,擢⑥自布衣,曾未十年,官至太尉,品秩比三公,恩數(shù)⑦視二府。又增重使名,宣撫諸路。臣一介賤微寵榮起躐⑧有逾涯分。今者又蒙益臣軍馬,使?jié)謭D⑨。臣實何能?誤辱⑩神圣之知如此,敢不晝度夜思,以圖報稱!

①札子:是古代用于向皇帝或長官進言議事的一種公文。②國家變故:指“靖康之難”。③白屋:平民之屋。④社稷:國家。威靈:聲威。⑤粗:粗略、大致。效:成效、戰(zhàn)功。⑥擢:提拔。品秩:級別。⑦恩數(shù):恩惠待遇。⑧起躐:超級提拔。逾:越。⑨使?jié)謭D:以助收復(fù)中原的宏圖。⑩誤辱:謙詞,表承蒙。

1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1)起于白屋起:____(2)以圖報稱以:____

12.下列對文中劃橫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臣/一介賤微寵榮起躐/有逾涯分B.臣一介賤微/寵榮起躐有逾/涯分

C.臣一介/賤微寵榮/起躐有逾涯分D.臣一介賤微/寵榮起躐/有逾涯分

13.把下面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敢不晝度夜思,以圖報稱!

14.“札子”和“表”都是古代的一種文體?!镀虺鰩熢印放c《出師表》中的“出師”,都指的是“上札”和“上表”的_____。選文字字滲透著岳飛的愛國之心和_____的強烈愿望。

15.選文與《出師表》一樣,言辭懇切、感人肺腑。穿越時空,后主劉禪和宋高宗趙構(gòu)分別讀了兩文之后,都用肯定的語氣表述自己的感受和意見?,F(xiàn)在請你用一兩個文言詞語或一個文言句式表述出來。

劉禪、趙構(gòu)同聲曰:______!

(2023·湖北隨州·統(tǒng)考一模)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易安居士李清照,宋濟南人。父格非,母王狀元拱辰孫女,皆工文章。居歷城城西南之柳絮泉上。

易安幼有才藻。元符二年(1099),年十八,適太學(xué)生諸城趙明誠。明誠父挺之,時為吏部侍郎,格非為禮部員外郎。李、趙宦族,然素貧儉。每朔望①,明誠太學(xué)謁告出,質(zhì)衣,取半千錢,步入相國寺,市碑文、果實歸,夫妻相對展玩咀嚼,嘗自謂“葛天氏之民②”也。

明誠后屏居鄉(xiāng)里十年,衣食有馀。及起知青、萊二州,皆政簡,日事鉛槧③,易安與共校勘,作《金石錄》,考證精鑿,多足正史書之失。易安性強記,每飯罷,與明誠坐歸來堂,烹茶,指堆積書史,言某事在某書幾卷幾葉幾行以中否決勝負為飲茶先后中即舉杯往往大笑,茶傾覆懷中,反不得飲而起。

建炎二年(1128),明誠起復(fù),知江寧府。易安在江寧日,每值天大雪,即頂笠、披簑,循城遠覽,得句必邀賡和,明誠每苦之。

①朔望:農(nóng)歷的每月初一日和十五日。②葛天氏之民:語出陶淵明《五柳先生傳》,“葛天氏”傳說中的上古帝王,據(jù)說在那個時代,人民生活安樂,恬淡自足,社會風(fēng)氣淳厚樸實。③鉛槧:鉛粉筆和木板,古人記錄文字的工具,常用以指寫作???。

16.下列對文中劃波浪線部分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言某事在某書幾卷幾葉幾行以中/否決勝負/為飲茶/先后中即舉杯/往往大笑

B.言某事在某書幾卷幾葉幾行/以中否決勝負/為飲茶先后/中即舉杯/往往大笑

C.言某事在某書幾卷幾葉幾行/以中否決勝負/為飲茶/先后中即舉杯往往/大笑

D.言某事在某書幾卷幾葉幾行以中/否決勝負/為飲茶先后/中即舉杯往往/大笑

17.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A.市碑文、果實歸愿為市鞍馬(《木蘭詩》)

B.嘗自謂“葛天氏之民”也嘗趨百里外(《送東陽馬生序》)

C.多足正史書之失是魚之樂也(《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D.茶傾覆懷中后值傾覆(《出師表》)

18.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選文中劃橫線的句子。

易安在江寧日,每值天大雪,即頂笠、披簑,循城遠覽,得句必邀賡和,明誠每苦之。

19.結(jié)合選文(也可以聯(lián)系你背誦過的李清照的詩詞以及你對她的了解),談?wù)劺钋逭帐莻€怎樣的人。

(2023·湖北隨州·統(tǒng)考模擬預(yù)測)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良馬對

(宋)岳飛

岳武穆入見,帝從容問曰:“卿得良馬不?”武穆答曰:“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臣有二馬,故常奇之。日噉①芻豆至數(shù)斗,飲泉一斛②,然非精潔,則寧餓死不受。介胄而馳,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馀里,始振鬣③長鳴,奮迅示駿,自午至酉,猶可二百里。褫④鞍甲而不息不汗,若無事然。此其為馬,受大而不茍取,力裕而不求逞,致遠之材也。值復(fù)襄陽,平楊么⑤,不幸相繼以死。今所乘者不然日所受不過數(shù)升而秣⑥不擇粟飲不擇泉。攬轡未安,踴躍疾驅(qū),甫⑦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斃然。此其為馬,寡取易盈,好逞易窮,駑鈍之材也?!钡鄯Q善。

(選自南宋岳珂《金佗粹編》)

①噉(dàn):同“啖”,吃。②斛(hú):量器名,也是一種容量單位。③振鬣(liè):豎起馬鬣。鬣:馬脖子上的長毛。④褫(chǐ):脫去,解下。⑤平楊么(yāo):楊么,洞庭湖地區(qū)農(nóng)民起義軍總首領(lǐng)。⑥秣(mò):喂馬的飼料。這里作動詞用,吃。⑦甫:剛剛。

20.下列對文中劃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今所乘者/不然日所受/不過數(shù)升/而秣不擇粟飲不擇泉。

B.今所乘者不然/日所受不過數(shù)升/而秣不擇粟/飲不擇泉。

C.今所乘者不然/日所受不過數(shù)升而/秣不擇粟飲不擇泉。

D.今所乘者/不然日所受不過/數(shù)升而秣不擇粟/飲不擇泉。

21.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臣有二馬,故常奇之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核舟記》)

B.則寧餓死不受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陳涉世家》)

C.其初若不甚疾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三峽》)

D.介胄而馳人不知而不慍(《十二章》)

2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劃橫線的句子。

①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

②此其為馬,受大而不茍取,力裕而不求逞,致遠之材也。

23.清代林云銘《古文析義》中評價《良馬對》里岳飛對宋高宗的一番對答是“全為國家用人說法”,說理“妙在含蓄不露”。選文中岳飛是如何向高宗“含蓄不露”地“說法”的?又表述了怎樣的“用人”之法呢?

二、對比閱讀

(2023·湖北十堰·統(tǒng)考一模)閱讀兩選文,根據(jù)要求作答。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睂υ唬骸靶』菸幢?,民弗從也?!惫唬骸盃奚癫?,弗敢加也,必以信?!睂υ唬骸靶⌒盼存?,神弗福也?!惫唬骸靶〈笾z,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梢砸粦?zhàn)。戰(zhàn)則請從?!?/p>

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饼R人三鼓。劌曰:“可矣?!饼R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毕乱暺滢H,登軾而望之,曰:“可矣?!彼熘瘕R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后①。書未發(fā)②,威后問使者曰:“歲亦無恙③邪?民亦無恙邪?王亦無恙邪?”使者不說④,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問王,而先問歲與民,豈先賤而后尊貴者乎?”威后曰:“不然。茍無歲,何以有民?茍無民,何以有君?故有問,舍本而問末者耶?”乃進而問之曰:“齊有處士⑤曰葉陽子,無恙乎?是其為人,哀鰥寡,恤孤獨,振⑥困窮,補不足。是助王息⑦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業(yè)⑧也?”

(節(jié)選于《戰(zhàn)國策·齊策》)

注:①即趙太后,趙惠文王的妻子。②書,指齊王給趙威后的信。發(fā),啟封。③歲,指一年的農(nóng)業(yè)收成。恙,災(zāi)害,憂患。④同“悅”。⑤隱居不仕的人。葉陽子是齊國處士。葉陽,復(fù)姓,⑥同“賑”,救濟。⑦養(yǎng)育。⑧任職。

24.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①肉食者謀之②乃進而問之曰B.①故逐之②故有問,舍本而問末者耶

C.①何以戰(zhàn)?②何以有民?D.①登軾而望之②而先問歲與民

25.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

(1)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2)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業(yè)也?

26.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中“肉食者鄙,未能遠謀”是曹劌“請見”的原因,顯示了他的自信。

B.文中,從趙威后與使者的對話可以看出她是一個有君輕民貴思想的人。

C.文記敘了戰(zhàn)爭的全過程,充分地顯示了曹劌遠大的政治抱負和軍事指揮上的杰出才能。

D.文運用排比和反問修辭手法,言簡意賅,使得趙威后對齊使的反駁更具聲勢和說服力。

27.文寫戰(zhàn)爭,文寫外交,二者表現(xiàn)了怎樣的共同思想?請結(jié)合兩個文段具體分析。

(2023·湖北鄂州·統(tǒng)考一模)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蹦巳胍姟枺骸昂我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睂υ唬骸靶』菸幢?,民弗從也?!惫唬骸盃奚癫ジ壹右?,必以信?!睂υ唬骸靶⌒盼存冢窀ジR?。”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戰(zhàn)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饼R人三鼓。劌曰:“可矣?!饼R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劌論戰(zhàn)》)

張騫,漢中人也,建元中為郎①時,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頭為飲器,月氏遁而怨匈奴,無與共擊之。漢方欲事滅胡,聞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騫以郎應(yīng)墓,與甘父②俱出隴西,使月氏。徑匈奴,匈奴得之,傳詣單于。單于留騫十余歲,予妻,有子,然騫持漢節(jié)不失。騫為人強力,寬大信人,蠻夷愛之。單于死,國內(nèi)亂,騫與胡妻及甘父俱亡歸漢。騫行時百余人,去十三歲,唯二人得還。騫以校尉從大將軍擊匈奴,知水草處,軍得以不乏……西北國始通于漢矣。

(選自《史記·張騫出使西域》,選文有刪改)

①郎:郎官,一種官職。②甘父:張騫的隨從,匈奴人。

28.下面對句中加點的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小大之獄獄:指訴訟事件B.公將鼓之鼓:擊鼓進軍

C.道必更匈奴中更:經(jīng)過D.騫與胡妻及甘父俱亡歸漢亡:滅亡

29.下列句子中,加點詞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公將鼓之無與共擊之

B.必以信寬大信人

C.何以戰(zhàn)騫以校尉從大將軍擊匈奴

D.雖不能察乃募能使者

30.下列分析和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甲文中曹劌的愛國情懷表現(xiàn)在:國家危難,挺身而出,積極“請見”;關(guān)心國家命運,詳問戰(zhàn)前政治準(zhǔn)備;“戰(zhàn)則請從”。

B.乙文中張騫的愛國情懷表現(xiàn)在:“單于留騫十余歲,予妻,有子,然騫持漢節(jié)不失”;“騫與胡妻及甘父俱亡歸漢”。

C.甲文中的“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反映了“取信于民”的重要思想;乙文張騫出使西域的目的是替月氏報匈奴打敗了月氏王并且用月氏王的頭顱做酒器之仇。

D.甲文中用鄉(xiāng)人的袖手旁觀襯托出曹劌主動參與國事的愛國之情;乙文中張騫被扣留匈奴十多年,然而仍持漢節(jié)不肯投降,體現(xiàn)了他高尚的民族氣節(jié)。

31.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上面文中畫橫線的句子。

(1)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2)騫為人強力,寬大信人,蠻夷愛之。

(2023·湖北鄂州·統(tǒng)考模擬預(yù)測)閱讀下面兩篇古文,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題。

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fù)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泵魅招旃珌?,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p>

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p>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范雎至,秦王庭迎范雎,敬執(zhí)賓主之禮。范雎辭讓。是日見范雎,見者無不變色易容者。秦王屏左右,宮中虛無人,秦王跪而進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雎曰:“唯唯?!庇虚g,秦王復(fù)請,范雎曰:“唯唯?!比羰钦呷?。秦王跽曰:“先生不幸教寡人乎?”

范雎謝曰:“非敢然也。今臣,羈旅之臣也,交疏于王,而所愿陳者,皆匡君臣之事,處人骨肉之間。愿以陳臣之陋忠,而未知王心也。所以王三問而不答者,是也。臣非有所畏而不敢言也。知今日言之于前,而明日伏誅于后,然臣弗敢畏也。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為臣患,亡不足以為臣憂,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處必然之勢,可以少有補于秦,此臣之所大愿也,臣何患乎?臣之所恐者,獨恐臣死之后,天下見臣盡忠而身蹶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足下上畏太后之嚴下惑奸臣之態(tài)居深宮之中不離保傅之手終身暗惑無與照奸。大者宗廟滅覆,小者身以孤危。此臣之所恐耳!若夫窮辱之事,死亡之患,臣弗敢畏也。臣死而秦治,賢于生也?!?/p>

秦王跪曰:“先生,是何言也!夫秦國僻遠,寡人愚不肖,先生乃幸至此,此天以寡人恩先生,而存先王之廟也。寡人得受命于先生,此天所以幸先王而不棄其孤也。先生奈何而言若此!事無大小,上及太后,下至大臣,愿先生悉以教寡人,無疑寡人也?!狈饿略侔荩赝跻嘣侔?。

32.下列對文中劃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足下上畏太后之嚴下惑奸臣之態(tài)居深宮之中不離保傅之手終身暗惑無與照奸

A.足下/上畏太后之嚴/下惑奸臣之態(tài)/居深宮/之中不離/保傅之手終身暗惑/無與照奸

B.足下上畏太后之嚴/下惑奸臣之態(tài)/居深宮/之中不離/保傅之手終身暗惑/無與照奸

C.足下上畏太后之嚴/下惑奸臣之態(tài)/居深宮之中/不離保傅之手/終身暗惑/無與照奸

D.足下/上畏太后之嚴/下惑奸臣之態(tài)/居深宮之中/不離保傅之手/終身暗惑/無與照奸

33.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A.之:齊國之美麗者也若夫窮辱之事

B.而:暮寢而思之面山而居

C.于:皆以美于徐公交疏于王

D.以:先帝不以臣卑鄙是以杜口裹足

34.下列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文鄒忌能由家事聯(lián)系到國事,可見他時時刻刻不忘自身職責(zé),是一位憂心國事的賢臣。

B.乙文秦王求賢若渴,接見范雎畢恭畢敬,多次請教范雎,可見秦王是一位禮賢下士的明君。

C.甲文中的齊王聽了鄒忌的話后,立刻宣布“三令三賞”,可見齊王是一位雷厲風(fēng)行的君主。

D.乙文中范雎在秦王再三請求下,才說出自己的想法,可見他是一位欲擒故縱、富有心機的人。

35.把甲乙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2)愿先生悉以教寡人,無疑寡人也。

(2023·湖北孝感·統(tǒng)考一模)閱讀下面的文言文選段,完成各題。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蹦巳胍?。問:“何以戰(zhàn)?”……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睂υ唬骸爸抑畬僖病?梢砸粦?zhàn)。戰(zhàn)則請從?!?/p>

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節(jié)選自《曹劌論戰(zhàn)》)

(劉備)率諸將自江南緣山截嶺,軍于夷道猇亭①。吳將皆欲迎擊之。陸遜曰:“備舉軍東下,銳氣始盛;且乘高守險,難可卒攻。今但且獎勵將士,廣施方略,以觀其變?!窬壣叫熊?,勢不得展,自當(dāng)罷②于木石之間,徐制③其弊耳?!敝T將不解以為遜畏之各懷憤恨?!?/p>

閏月,遜將進攻漢軍,諸將并曰:“攻備當(dāng)在初,今乃令入五六百里,相守經(jīng)七八月,其諸要害已固守,擊之必?zé)o利矣?!边d曰:“備是猾虜④,更嘗⑤事多,其軍始集,思慮精專,未可干⑥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⑦,兵疲意沮,計不復(fù)生,犄角⑧此寇,正在今日?!蹦斯ヒ粻I,不利。遜曰:“吾已曉破之之術(shù)。”乃敕⑨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

(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魏紀(jì)一》)

①夷道猇(xi?。┩ぃ旱孛诮窈笔∫硕际形鞅?。②罷:同“疲”,疲乏。③制:掌握。④猾虜:狡猾的家伙。⑤嘗:經(jīng)歷。⑥干:做。⑦便:便利。⑧犄(jī))角:分兵牽制或夾擊敵人。⑨敕:命令。

36.下列選項中加點的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又何間焉間:參與B.忠之屬也屬:類

C.今緣山行軍緣:沿著D.以火攻拔之拔:拔起

37.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A.可以一戰(zhàn)以火攻拔之

B.戰(zhàn)于長勺自當(dāng)罷于木石之間

C.乃入見乃攻一營

D.公將馳之故逐之

38.請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標(biāo)兩處)

諸將不解以為遜畏之各懷憤恨

39.請將兩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2)吾已曉破之之術(shù)。

40.填上空。

(1)甲文主要通過語言描寫來刻畫人物形象,在對話中,曹劌的“________”和魯莊公的“鄙”都得到了鮮明的再現(xiàn)。(用文中的詞語作答)

(2)甲文中的曹劌與乙文中的陸遜都戰(zhàn)勝了強大的敵人,他們所采取的共同的方法是________

(2023·湖北荊州·統(tǒng)考一模)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風(fēng)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zhuǎn)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fēng)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fēng)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唐雎不辱使命(節(jié)選)

劉向

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說。安陵君因使唐睢使于秦。

秦王謂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雎對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p>

觸龍說趙太后

劉向

趙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趙氏求救于齊,齊曰:“必以長安君為質(zhì)①,兵乃出?!碧蟛豢?,大臣強諫。太后明謂左右:“有復(fù)言令長安君為質(zhì)者,老婦必唾其面?!?/p>

左師觸龍言:愿見太后。太后盛氣而揖之。入而徐趨,至而自謝,曰:“老臣賤息②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竊愛憐之。愿令得補黑衣之?dāng)?shù),以衛(wèi)王宮?!碧笤唬骸熬粗Z。年幾何矣?”對曰:“十五歲矣。雖少,愿及未填溝壑③而托之?!碧笤唬骸罢煞蛞鄲蹜z其少子乎?”對曰:“甚于婦人。”太后笑曰:“婦人異甚?!睂υ唬骸袄铣几`以為媼之愛燕后④賢于長安君?!痹唬骸熬^矣!不若長安君之甚?!弊髱煿唬骸案改钢異圩?,則為之計深遠。媼之送燕后也,持其踵,為之泣,念悲其遠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M非計久長,有子孫相繼為王也哉?”太后曰:“然?!?/p>

左師公曰:“今媼尊長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國,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老臣以媼為長安君計短也,故以為其愛不若燕后。”太后曰:“諾,恣⑤君之所使之。”

于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zhì)于齊,齊兵乃出。

(選自《戰(zhàn)國策·齊策四》,有刪節(jié))

解釋:①古代諸侯國求助于別國時,每以公子抵押,即人質(zhì)。②對自己兒子的謙稱。③對自己“死”的謙稱,自比為賤民奴隸,野死棄尸于溪谷。④趙太后之女,遠嫁燕國為后。⑤任憑。

41.下列各項中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以大易小交換B.秦王色撓屈服

C.長跪而謝之曰感謝D.寡人諭矣通“喻”,明白,懂得

42.下列各項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而君逆寡人者/思而不學(xué)則怠

B.長跪而謝之曰/今吾以十倍之地

C.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陳勝者,陽城人也

D.以大易小/徒以有先生也

43.下面對《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卷、飛、酒、掛罥”等一系列動詞既寫出了風(fēng)勢之大,又渲染出緊張的氣氛。

B.稱南村群童為“盜賊”,表述了詩人對他們公然搶劫行為的強烈譴責(zé)和極度憤恨。

C.風(fēng)吹屋破,無處安身,詩人從風(fēng)雨飄搖的茅屋中聯(lián)想到戰(zhàn)亂頻繁的國家,徹夜難眠!

D.“嗚呼”一詞將情感升至頂峰,詩人寧愿“吾廬獨破受凍”,也要“大庇天下寒士”。

44.下面對《唐雎不辱使命》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秦王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但安陵最終得以留存,全賴唐雎出使秦國游說秦王之功。

B.唐雎不畏暴秦,深入虎狼之地,直面天子之怒;秦王驕橫欺詐,前倨后恭,色厲內(nèi)荏。

C.文章重點突出,詳略得當(dāng),略寫出使原由及說秦結(jié)果,而詳寫抵秦經(jīng)過及易地斗爭。

D.本文以對話展示情節(jié),極富外交辭令特色;前后伏筆照應(yīng),勾連緊湊,結(jié)構(gòu)嚴謹完整。

45.下面對《觸龍說趙太后》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開篇描繪的劍拔弩張局面,既暗示觸龍諫趙太后的困難,也為其后文出場埋下伏筆。

B.觸龍見趙太后,意在勸其“令長安君為質(zhì)”,卻未有一語提及此事,盡顯其諫說之智。

C.趙太后“新用事”,面對大臣強諫,她“唾其面”,表明其為政專橫獨斷,缺乏政治頭腦。

D.本文人物刻畫生動。主要通過語言和行動,在矛盾沖突的揭示中逐漸展現(xiàn)人物性格。

46.用“/”給《觸龍說趙太后》中劃線部分斷句(限三處)。

今媼尊長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國

47.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

(2023·湖北恩施·統(tǒng)考一模)比較閱讀下面兩則文言文,完成小題。

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茍富貴,無相忘?!眰蛘咝Χ鴳?yīng)曰:“若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節(jié)選自司馬遷《陳涉世家》)

班超字仲升,扶風(fēng)①平陵②人,徐令③彪之少子也。為人有大志,不修細節(jié)。然內(nèi)孝謹,居家常執(zhí)勤苦,不恥勞辱。有口辯,而涉獵書傳。永平④五年兄固⑤被召詣校書郎⑥超與母隨至洛陽。家貧,常為官傭書以供養(yǎng)。久勞苦,嘗輟業(yè)投筆嘆曰:“大丈夫無他志略,尤當(dāng)效傅介子⑦、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⑧間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壯士志哉!”

(選自范曄《后漢書·班超傳》)

[注]①扶風(fēng):漢朝郡名。②平陵:漢朝縣名。③徐令:班超的父親班彪曾任徐縣令。④永平:東漢明帝年號。⑤固:班超的哥哥班固,《漢書》的。⑥校書郎:官名。⑦傅介子:西漢冒險家、外交家,用計斬殺樓蘭國王聞名于世。⑧研:同“硯”。

48.請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1)嘗與人傭耕嘗:___________

(2)輟耕之壟上之:___________

(3)不恥勞辱恥:___________

(4)嘗輟業(yè)投筆嘆曰輟:___________

49.給文中劃線句斷句,用“/”在句中標(biāo)出。(限劃2處)

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詣校書郎超與母隨至洛陽

50.請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若為傭耕,何富貴也?

(2)小子安知壯士志哉!

51.從文來看,班超后來能有所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52.陳勝與班超有什么共同之處?從中你獲得了怎樣的啟發(fā)?

參考解析:

1.B2.C3.A4.過了不久,他母親死了,吳起最終也沒有回去奔喪。曾子看不起他,和他斷絕了師徒關(guān)系。

1.本題考查文言實詞。

B.句意:魯君想任用吳起為主將。將:任命……做主將;

故選B。

2.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根據(jù)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結(jié)合語法,然后斷句。

句意:他年少的時候家里積蓄足有千金,在外邊求官沒有結(jié)果,最終把家產(chǎn)也蕩盡了,同鄉(xiāng)鄰里的人笑話他。

根據(jù)句意斷為:其少時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鄉(xiāng)黨笑之。

故選C。

3.本題考查內(nèi)容理解。

A.根據(jù)首段“起取齊女為妻,而魯疑之。吳起于是欲就名,遂殺其妻以明不與齊也。魯卒以為將,將而攻齊,大破之”可知,魯君懷疑吳起,吳起一心想成名,就殺了自己的妻子,用來表明他不親附齊國,魯君任命吳起做主將攻打齊國,吳起把齊軍打得大??;本項理解有誤;

故選A。

4.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句子翻譯能力。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重點詞有:居,經(jīng)過;頃之,不久;終,最終;歸,指回去奔喪;薄,指看不起;絕,斷絕。

參考譯文:

吳起是衛(wèi)國人,善于用兵。曾經(jīng)向曾子求學(xué),侍奉魯國國君。齊國的軍隊攻打魯國,魯君想任用吳起為主將,而吳起娶的妻子卻是齊國人,因而魯君懷疑他。吳起在這時一心想成名,就殺了自己的妻子,用來表明他不親附齊國。魯君最終任命他做了主將。他率領(lǐng)軍隊攻打齊國,把齊軍打得大敗。這時魯國有人詆毀吳起:“吳起為人,是猜疑殘忍的。他年少的時候,家里積蓄足有千金,在外邊求官沒有結(jié)果,最終把家產(chǎn)也蕩盡了,同鄉(xiāng)鄰里的人笑話他,他就殺掉三十多個譏笑自己的人,然后從衛(wèi)國的東門逃跑了。他和母親訣別時,咬著自己的胳膊發(fā)誓說:‘我吳起不做卿相,絕不再回衛(wèi)國?!谑蔷桶菰訛閹?。過了不久,他母親死了,吳起最終也沒有回去奔喪。曾子看不起他,并和他斷絕了師徒關(guān)系。吳起就到魯國去,學(xué)習(xí)兵法來侍奉魯君。魯君懷疑他,吳起就殺掉妻子用來謀求主將的職位。魯國雖然是個小國,現(xiàn)在卻有了戰(zhàn)勝國的名聲,那么諸侯各國就要來謀算魯國了。況且魯國和衛(wèi)國是兄弟國家,魯君要是重用吳起,就等于拋棄了衛(wèi)國?!濒斁龑Υ诵挠幸蓱],就辭退了吳起。

這時,吳起聽說魏國文侯賢明,想去侍奉他。文侯問李克說:“吳起這個人怎么樣???”李克回答說:“吳起貪戀成名而愛好女色。然而要說到帶兵打仗,就是司馬穰苴也超不過他?!庇谑俏何暮罹桶阉蚊鼮橹鲗ⅲゴ蚯貒?,奪取了五座城池。吳起做主將,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樣的衣服,吃一樣的伙食。睡覺不鋪墊褥,行軍不乘車騎馬,親自背負著捆扎好的糧食,和士兵們同甘共苦。有個士兵生了惡性毒瘡,吳起替他吸吮膿液。這個士兵的母親聽說后,就放聲大哭。有人說:“你兒子是個無名小卒,將軍卻親自替他吸吮膿液,怎么還哭呢”那位母親回答說:“不是這樣啊,往年吳將軍替他父親吸吮毒瘡,他父親在戰(zhàn)場上勇往直前,就死在敵人手里。如今吳將軍又為我的兒子吸吮毒瘡,我不知道他又會在什么時候死在什么地方,因此我才哭他啊?!蔽何暮钜驗閰瞧鹕朴谟帽蛘?,廉潔不貪待人公平,能取得所有將士的歡心,就任命他為西河太守,來抵抗秦國和韓國。

5.C6.B7.(1)國家滅亡不能拯救,做人臣子的已經(jīng)是死有余罪,怎么還敢逃脫自己的殺頭之罪而懷有二心呢?(2)文天祥臨刑時非常從容鎮(zhèn)定,對押解的吏卒說:“我的事情完成了?!毕蚰戏竭蛋荻馈?/p>

5.本題考查文言斷句。根據(jù)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層次,然后斷句,反復(fù)誦讀加以驗證。主語和謂語之間,謂語和賓語、補語之間一般要作停頓。

館人供張甚盛天祥不寢處坐達旦遂移兵馬司設(shè)卒以守之:驛館人員供應(yīng)很豐盛,文天祥不睡覺,一直坐到天明,隨后把他轉(zhuǎn)移。到兵馬司,專設(shè)士卒看守。

“館人”是主語,“供張甚盛”是謂語,句子完整,斷開;“天祥”是主語,“不寢處”指不睡覺,是謂語,句子完整,斷開;“坐達旦”的主語是“文天祥”,“坐達旦”是謂語,斷開;“遂”是連詞,“移兵馬司”和“設(shè)卒以守之”是兩個具體行動,分別斷開;

故斷句:館人供張甚盛/天祥不寢處/坐達旦/遂移兵馬司/設(shè)卒以守之。

故選C。

6.本題考查內(nèi)容分析。

A.結(jié)合第一段“天祥至潮陽,見弘范,左右命之拜”可知,是張弘范身邊的人讓文天祥下拜,不是張弘范命文天祥行叩拜禮,故選項錯誤;

C.結(jié)合第二段“有以天祥起兵江西事為言者,不果釋”可知,元世祖因有人檢舉文天祥曾在江西起兵反元之事,所以沒有釋放文天祥,而不是下令處決文天祥,選項錯誤;

D.結(jié)合第二段“其衣帶中有贊曰:‘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圣賢書,所學(xué)何事,而今而后,庶幾無愧’”可知,文天祥衣帶中有贊文,說自己如今取義成仁,問心無愧了,而不是文天祥臨終前留給妻子遺書,叮囑后人要讀圣賢之書,做仁義之士,選項錯誤;

故選B。

7.本題考查文言翻譯。完整翻譯句子的基礎(chǔ)上,把重點字詞的意義和用法展現(xiàn)出來,注意省略句要補全,倒裝句要調(diào)整語序。

(1)亡:滅亡。二其心:有二心。乎:語氣詞。

(2)殊:特別。謂……曰:對……說。畢:完成。南:向南。

參考譯文:

文天祥被押解到潮陽,帶去見張弘范,張弘范身邊的人命令文天祥下拜,文天祥不拜,張弘范于是用對待客人的禮節(jié)對待他,與他一起到崖山,讓他寫信去招降張世杰。文天祥說:“我不能護衛(wèi)皇上,卻教別人背叛皇上,能這樣做嗎?”張弘范堅持索要勸降信,文天祥就將他所寫的《過零丁洋》的詩交給張弘范。詩尾寫道:“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睆埡敕队樞Φ雷髁T。崖山被攻破之后,元軍置辦酒席慶賀。張弘范說:“國家已亡,丞相你已經(jīng)盡了忠孝之心了,如果你改變對南宋的忠心來效忠于元朝皇上,還給你宰相的官職?!蔽奶煜榱髦鴾I說:“國家滅亡不能拯救,做人臣子的死有余罪,怎么還敢逃脫殺頭之罪而懷有二心呢?”張弘范敬佩他的仁義,派人護送文天祥到京師。

到達燕京。驛館人員供應(yīng)很豐盛,文天祥不睡覺,一直坐到天明,隨后把他轉(zhuǎn)移。到兵馬司,專設(shè)士卒看守。文天祥在燕京共呆了三年,元世祖知道文天祥最終不會屈服,于是同宰相商討釋放他,有人把文天祥在江西起兵反元的事情說了出來,(元世祖)終究沒有釋放他。文天祥臨刑時非常從容,對吏卒說:“我的事情結(jié)束了。”向著南方拜別以后就義。幾天后,他妻子歐陽氏收他的尸體,面色如生,享年四十七。他的衣帶中寫有贊文說:“孔子說成仁,孟子說取義,惟有取義,才能仁至。讀圣賢書,學(xué)習(xí)何用,從今以后,可以問心無愧?!?/p>

8.A9.B10.示例:(1)沛公召來各縣的父老和有地位有名望的人,對他們說:“父老們苦于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經(jīng)很久了?!?/p>

(2)況且我把軍隊撤回霸上的原因,是想等著各路諸侯到來,共同制定一個規(guī)章罷了。

8.本題考查文言斷句。解答此類試題,要在整體感知文章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先對句子作簡單翻譯,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據(jù)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進行句讀;同時利用虛詞來輔助句讀。

“始懷王遣我固以能寬容且人已服降又殺之不祥”句意為:當(dāng)初懷王之所以派我攻打關(guān)中,就是認為我能寬厚容人;再說人家已經(jīng)投降了,再去誅殺,這么做不吉利?!笆紤淹跚参摇敝髦^結(jié)構(gòu),應(yīng)在“我”后停頓;“固以能寬容”動賓結(jié)構(gòu);應(yīng)在“容”后停頓;“且人已服降”主謂結(jié)構(gòu),應(yīng)在“降”后停頓;“又殺之”動賓結(jié)構(gòu),應(yīng)在“之”后停頓;因此斷句為:始懷王遣我/固以能寬容/且人已服降/又殺之/不祥。

故選A。

9.本題考查內(nèi)容理解。

A.理解不正確。“封皇帝璽符節(jié)”指封存好皇帝的御璽和符節(jié);并非指以皇帝之禮恭迎沛公;

C.理解不正確。根據(jù)“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馀悉除去秦法”可知,沛公與父老們約法三章:殺人者處死刑,傷人者和搶劫者依法治罪,秦朝法律全部廢除?!皻⑷?、傷人與偷盜者按律處死”表述有誤;

D.理解不正確。根據(jù)“乃使人與秦吏行縣鄉(xiāng)邑,告諭之”可知,沛公派人和投降的秦朝官吏一起到各縣鎮(zhèn)鄉(xiāng)村去巡視,向民眾講明情況。而非沛公親自到各縣鎮(zhèn)鄉(xiāng)村去說明安民政策;

故選B。

10.本題考查文言翻譯。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找出關(guān)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1)重點詞語:召:召集。父老:指古時鄉(xiāng)里管理公共事務(wù)的人。豪杰:引申為社會上有地位有勢力的人。苦:以……為苦,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练ǎ簢佬叹?。

(2)重點詞語:且:況且。所以:……的原因;還:撤軍;待:等;定:制定;約束:規(guī)約;耳:罷了、而已。

參考譯文

漢元年十月,沛公的軍隊在各路諸侯中最先到達霸上。秦王子嬰駕著白車白馬,用絲繩系著脖子,封存好皇帝的御璽和符節(jié),來到軹道亭的路邊向沛公投降。沛公的將領(lǐng)們有的說應(yīng)該殺掉秦王。沛公說:“當(dāng)初懷王之所以派我攻打關(guān)中,就是認為我能寬厚容人;再說人家已經(jīng)投降了,再去誅殺,這么做不吉利?!彼桶亚赝踅唤o主管官吏看管起來。(沛公)于是率兵向西進入咸陽,并想要留在秦宮中休息。由于樊噲、張良的勸阻,他才下令把秦宮中的貴重寶器財物和庫府都封好,然后退回來駐扎在霸上。沛公招來各縣的父老和才能出眾的人,對他們說:“父老們苦于秦朝的嚴刑峻法已經(jīng)很久了,(秦法規(guī)定)批評朝政得失的人要滅族,相聚議論的人要處以死刑。我和諸侯們約定,誰先進入關(guān)中就在這里做王,所以我應(yīng)當(dāng)當(dāng)關(guān)中王。現(xiàn)在我和父老們約定,法律只有三條:殺人者處死刑,傷人者和搶劫者依法治罪,秦朝法律全部廢除。所有官吏和百姓都像往常一樣,安居樂業(yè)??傊?,我到這里來,就是要為父老們除害,不會對你們有任何侵害,請不要害怕!我把軍隊撤回霸上的原因,是想等著各路諸侯到來,共同制定一個規(guī)約罷了?!迸婀S即派人和投降的秦朝官吏一起到各縣鎮(zhèn)鄉(xiāng)村去巡視,向民眾講明情況。秦地的百姓都非常高興,爭著送來牛羊酒食,慰勞士兵。沛公推讓不肯接受,說:“倉庫里的糧食不少,,并不缺乏,不想讓大家破費。”人們更加高興,唯恐沛公不在關(guān)中稱王。

11.出身來12.D13.豈敢(又怎么敢)不日思夜想,去報答陛下的恩寵呢!14.事由(主題)收復(fù)中原15.善(善哉)

11.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xiàn)象。

(1)句意:本出身于平民。起:出身。

(2)句意:來報答陛下的恩寵。以:來。

12.本題考查文言文語句的句讀。解答此類試題,要在整體感知文章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先對句子作簡單翻譯,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據(jù)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進行句讀;同時利用虛詞來輔助句讀。句讀時要注意古漢語的語法和句式,句讀不能出現(xiàn)“破句”的現(xiàn)象。本句句意:臣原本只是一個地位低微的人,蒙受皇上的恩寵越次擢升,超出了應(yīng)有的限度?!俺家唤橘v微”,陳述自己地位低微,“寵榮起躐”,陳述自己蒙受皇上的恩寵越次擢升,“有逾涯分”,陳述“寵榮起躐”的限度。據(jù)此斷句為:臣一介賤微/寵榮起躐/有逾涯分。故選D。

13.考查學(xué)生對文言文句子的翻譯能力。文言文的翻譯一般有直譯和意譯兩種方法,具體到某一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翻譯文言語句要抓住句子中的關(guān)鍵詞匯,運用“增、刪、調(diào)、換、留”等譯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譯句文從字順,符合現(xiàn)代漢語語法規(guī)范,句意盡量達到完美。注意重點詞的解釋:敢,豈敢;度,思量;以,來;報稱,報答。

14.本題考查對文言文內(nèi)容主旨的把握。由“臣一介賤微寵榮起躐有逾涯分。今者又蒙益臣軍馬,使?jié)謭D。臣實何能?誤辱神圣之知如此,敢不晝度夜思,以圖報稱”可知,選文敘述了岳飛得到皇帝的恩寵,岳飛見部隊行將擴充,收復(fù)中原有望,心情異常激動,親手寫成了這道札子?!冻鰩煴怼肥侨龂鴷r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給后主劉禪上書的表文,由此可知,《乞出師札子》與《出師表》中的“出師”,都指的是“上札”和“上表”的主題。從“今者又蒙益臣軍馬,使?jié)謭D。臣實何能?誤辱神圣之知如此,敢不晝度夜思,以圖報稱”可知,選文表現(xiàn)了岳飛的愛國之心和收復(fù)失地的強烈愿望。

15.本題考查補寫語句?!冻鰩煴怼肥侨龂鴷r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給后主劉禪上書的表文,闡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對后主劉禪治國寄予的期望,言辭懇切,寫出了諸葛亮的一片忠誠之心?!镀虺鰩熢印肥窃里w于1137年三月寫成的一道奏章。岳飛在奏章中提出收復(fù)中原的宏圖,奏中字字滲透著愛國之心,滿懷激動、興奮之情。由此可知,兩篇文章飽含愛國真情,言辭懇切,后主劉禪和宋高宗趙構(gòu)分別讀了兩文之后,一定能龍顏大悅,欣然贊嘆,在文言文中,可以用“善”“善哉”“諾”作為答語。

參考譯文:

下臣自從靖康年間宋室巨變后,本出身于平民,追隨陛下您的軍隊,真心懷有為國家舍棄生命、洗雪國仇與恥辱的壯心。有幸依靠宋室神靈的庇佑,先后為國家做了一些微薄的效勞。然而陛下記下了臣的微薄功勞,從布衣百姓提拔任用臣,居然在不到十年時間內(nèi),將臣的官職升到太尉,官階并列三公高位,對臣的封賜等級視同于中書省和樞密院的待遇,又加贈臣宣撫使的名位,出任湖北、京西兩路宣撫使。臣原本只是一個地位低微的人,蒙受皇上的恩寵越次擢升,超出了應(yīng)有的限度,現(xiàn)在又承蒙陛下增加軍隊,以助收復(fù)中原的宏圖。臣算什么人呢,承蒙陛下神圣的知遇之恩到這種地步,豈敢不日思夜想,去報答陛下的恩寵呢。

16.B17.D18.李清照在江寧的日子,每逢下大雪的時候,就戴上斗笠,披好蓑衣,出城去很遠的地方賞雪游玩,寫出好的詩句一定邀請趙明誠和詩,趙明誠每每以此事為苦。(“苦”字沒有譯出扣1分)19.李清照是一個有才華有生活情趣的人。從她與丈夫“賭書消得潑茶香”、踏雪尋詩都可以看出。

16.本題考查學(xué)生劃分文言句子節(jié)奏的能力。文言語句的節(jié)奏劃分一般以句意和語法結(jié)構(gòu)為劃分依據(jù),一般來說,主謂之間應(yīng)該有停頓,句中領(lǐng)起全句的語氣詞后應(yīng)該有停頓,幾個連動的成分之間也應(yīng)該有停頓。所以劃分句子節(jié)奏時,除了要考慮句子的意思,還要考慮句子的結(jié)構(gòu)。

句意為:說某個事件在某本書的第幾卷第幾頁第幾行,以說對與否來判定勝負,判定喝茶先后的順序,猜中就會舉起杯子,常常笑得十分開心;

故停頓為:言某事在某書幾卷幾葉幾行/以中否決勝負/為飲茶先后/中即舉杯/往往大笑;

故選B。

17.本題考查一詞多義。

A.市:動詞,買/動詞,買;

B.嘗:副詞,曾經(jīng)/副詞,曾經(jīng);

C.之:助詞,的/助詞,的;

D.傾覆:動詞,傾倒/動詞,覆滅、顛覆;

故選D。

18.本題考查文言文語句的翻譯。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xiàn)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重點詞有:

值,趕上;即,就;苦,以……為苦。

19.本題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

根據(jù)第②段“明誠太學(xué)謁告出,質(zhì)衣,取半千錢,步入相國寺,市碑文、果實歸,夫妻相對展玩咀嚼”可知,李清照夫婦常常換錢去買碑文,相互賞玩,李清照是一個有雅趣的人;

根據(jù)第③④段“易安性強記,每飯罷,與明誠坐歸來堂,烹茶,指堆積書史,言某事在某書幾卷幾葉幾行以中,否決勝負,為飲茶先后,中即舉杯,往往大笑,茶傾覆懷中,反不得飲而起”“每值天大雪,即頂笠、披簑,循城遠覽,得句必邀賡和”可知,李清照是個有才情、有生活情趣的人。

參考譯文:

李清照,字易安,宋代濟南人。她的父親李格非是禮部員外郎,母親王狀元是拱辰孫女,兩人都擅長寫作。李清照居住在歷城城西南的柳絮泉上。

李清照自幼有才華。元符二年,十八歲,嫁給了太學(xué)生諸城趙明誠。趙明誠的父親是,當(dāng)時是吏部侍郎,李清照的父親是禮部員外郎。李清照和趙明誠都是宦官的子女,但家境向來貧寒。每逢初一和十五這些節(jié)日,趙明誠去太學(xué)上朝拜告退,質(zhì)押衣服,拿出五百文錢,步行去相國寺,購買碑文和水果回來,夫妻倆對坐品味,互相稱自己為“葛天氏之民”。

之后趙明誠隱居在鄉(xiāng)里十年,衣食有余。等到他被任命為青州和萊州的知州,都是清廉勤政,一天事務(wù)繁瑣,李清照與他一起校勘編纂《金石錄》,考證精細,糾正了很多正史書籍的錯誤。李清照記憶力強,每當(dāng)吃過晚飯,她和趙明誠坐在回廊上,烹茶,指著堆積如山的書籍和史書,說某個事件在某本書的第幾卷第幾頁第幾行,以說對與否來判定勝負,判定喝茶先后的順序,猜中就會舉起杯子,常常笑得十分開心,茶灑在懷中,反而無法喝茶就起身。

建炎二年,趙明誠復(fù)職,成為江寧府知府。李清照在江寧時,每逢大雪天,她都戴上斗笠,裹著雨衣,沿城墻遠眺,得到靈感就邀請趙明誠一同創(chuàng)作和詩,趙明誠常常抱怨這樣做很辛苦。

20.B21.C22.(1)對于千里馬不是稱贊它的力氣,而是要稱贊它的品德。

(2)這樣的馬,飲食多而且不隨便食用,力量充沛而不逞能,是能長途行走的良馬啊。23.岳飛以馬喻人,以良馬喻賢才,以劣馬喻庸才,(通過對比)含蓄委婉地向高宗暗示“用人”之法。岳飛暗示高宗要識別人才,善待(優(yōu)待)人才。

20.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根據(jù)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結(jié)合語法,然后斷句。

句意:現(xiàn)在所乘坐的馬不是這樣,每天的飲食不超過幾升,而且吃不選擇飼料,喝不選擇泉水?!敖袼苏卟蝗弧闭Z意層次清楚;“而”連詞,表轉(zhuǎn)折,連接兩個句子,中間斷開;“秣不擇粟”“飲不擇泉”為相同句式,中間斷開。

所以語句停頓為:今所乘者不然/日所受不過數(shù)升/而秣不擇粟/飲不擇泉。

故選B。

21.本題考查一詞多義,注意根據(jù)語境確定詞義。

A.奇: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奇,對……感到奇怪/形容詞,奇特、奇妙;

B.寧:副詞,寧可,寧肯/副詞,難道;

C.疾:都是形容詞,意思是“快”;

D.而:連詞,表修飾關(guān)系/連詞,表轉(zhuǎn)折,可譯為“卻”;

故選C。

22.本題考查理解或翻譯文中的句子。注意重點詞:

(1)驥:千里馬;稱:稱贊;力:力氣;德:品德。

(2)此:這;受:飲食;茍取:隨便食用;裕:充沛;逞:逞能;致遠:長途行走。

23.本題考查文言文內(nèi)容理解。

內(nèi)容上,文章將駿馬和劣馬從飲食、奔跑到奔跑之后的狀態(tài),——作了對比,說明“負重致遠”之才,必須要具備如“受大而不茍取”“力裕而不求逞”等若干要素。表面上在說馬,實際上是以馬喻人,“受大而不茍取,力裕而不逞強”的駿馬就是本領(lǐng)高強,抱負遠大,能擔(dān)當(dāng)重任的賢才;而“寡取易盈,好逞易窮”的劣馬就是急躁冒進,輕舉妄動,目光短淺的庸才。說理“含蓄不露”,論證了“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的論點,暗示皇帝要識別、善待人才,親賢臣,遠小人。

參考譯文:

岳飛入朝覲見,皇帝從容地問道:“愛卿是否有得到好馬?”岳飛回答說:“稱好馬叫做驥,并不是稱贊它的氣力,而是稱贊它的品德。我曾有這樣的兩匹馬,所以常常對它們的表現(xiàn)感到奇怪。它每天吃豆類達幾斗,喝泉水一斛,然而不是精細清潔的飼料和飲水,寧肯餓死也不食飲。給它披掛奔馳,開始速度好像不怎么快,等到行到百余里,就開始豎起馬鬣長鳴,快速奔馳,顯示出駿馬的特點來,從中午到傍晚,還可以行二百里。卸下鞍甲后既不喘粗氣,也不流汗,就像沒事一樣。這樣的馬,飲食多而且不隨便食用,力量充沛而不逞能,是能長途行走的良馬啊。適逢收復(fù)襄陽,平定楊幺,不幸相繼而死。現(xiàn)在所乘坐的馬不是這樣,每天的飲食不超過幾升,而且吃不選擇飼料,喝不選擇泉水,拉住韁繩還未坐穩(wěn),就跳躍起來迅速奔跑,剛剛跑了一百里,就力氣用盡流汗喘息,像死了一樣。這樣的馬,需求不多,容易滿足,喜歡逞能,又容易耗盡氣力,是低下的劣馬啊?!被实壅f好。

24.B25.(1)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根據(jù)實情去處理。

(2)這是幫助國君養(yǎng)育百姓的人,為什么到今天不讓他在位(成就功業(yè))?26.C27.二者都表現(xiàn)了以民為本的思想。曹劌認為打仗勝利的先決條件是魯莊公“忠之屬也”,即取信于民的民本思想。趙威后接見齊國使節(jié),先問年成和百姓的情況,再問候齊王;又贊賞葉陽子賑濟百姓的行為,都體現(xiàn)了以民為本的思想。

24.考查對文言詞語一詞多義的理解。

A.①代詞,這件事/②代詞,他;

B.①連詞,所以/②連詞,所以;

C.①憑借什么/②表反詰語氣,哪里,怎么;

D.①表順承,不譯/②表轉(zhuǎn)折,卻;

故選B。

25.本題考查翻譯文言語句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找出關(guān)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現(xiàn)象,重點實詞必須翻譯到位。翻譯時要做到“信、達、雅”。

(1)句中的“獄(訴訟案件)、雖(即使)、以情(依據(jù)實際情況)”幾個詞是重點詞語。

(2)句中的“是(這)、息(修養(yǎng)生息)、何以(為什么)、業(yè)(成就事業(yè))”幾個詞是重點詞語。

26.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分析。

C.文重點不是記敘戰(zhàn)爭的經(jīng)過,而是著重寫曹劌的“論戰(zhàn)”,凡是與表現(xiàn)主題無關(guān)的盡量省略。選項“重點記敘了戰(zhàn)爭的全過程”的說法是錯誤的。

故選C。

27.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概括。

文雖寫戰(zhàn)爭,但在“論戰(zhàn)”中,曹劌認為“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這才是魯莊公盡了本職——取信于民,這也是曹劌認為“可以一戰(zhàn)”的先決條件。體現(xiàn)了以民為本的思想。

文寫的外交,趙威后接見齊國使節(jié),先問“歲亦無恙邪?民亦無恙邪?”,然后才問“王亦無恙邪?”,并用“茍無歲,何以有民?茍無民,何以有君?”回答使節(jié),體現(xiàn)了趙威后以民為本的思想;接著又問“齊有處士曰葉陽子,無恙乎?”,其原因是“是其為人,哀鰥寡,恤孤獨,振困窮,補不足”,還是體現(xiàn)了趙威后以民為本的思想。

據(jù)此概括作答。

參考譯文:

魯莊公十年的春天,齊國軍隊攻打魯國。魯莊公將要迎戰(zhàn)。曹劌請求魯莊公接見自己。他的同鄉(xiāng)說:“打仗的事當(dāng)權(quán)者自會謀劃,你又何必參與呢?”曹劌說:“當(dāng)權(quán)者目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于是入朝去見魯莊公。曹劌問:“您憑借什么作戰(zhàn)?”魯莊公說:“衣食這一類安身的東西,不敢獨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給別人?!辈軇セ卮鹫f:“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會聽從您的?!濒斍f公說:“祭祀神靈的牛、羊、玉帛之類的用品,我(從來)不敢虛報數(shù)目,一定按照承諾的去做?!辈軇フf:“這只是小信用,未能讓神靈信服,神是不會保佑你的?!濒斍f公說:“大大小小的案件,雖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處理得合情合理?!辈軇セ卮鹫f:“這才是盡了本職一類的事,可以憑借這個條件打一仗。如果作戰(zhàn),請允許我跟隨您一同去。”

魯莊公和他共坐一輛戰(zhàn)車,在長勺和齊軍作戰(zhàn)。魯莊公將要下令擊鼓進軍。曹劌說:“現(xiàn)在不行。”等到齊軍三次擊鼓之后。曹劌說:“可以擊鼓進軍了?!饼R軍潰敗。魯莊公又要下令駕車馬追逐齊軍。曹劌說:“還不行?!闭f完就向下看,查看齊軍車輪碾出的痕跡,又登上戰(zhàn)車,扶著軾遠望齊軍的隊形,這才說:“可以追擊了。”于是追擊齊軍。

戰(zhàn)勝齊軍后,魯莊公問他這樣做的原因。曹劌回答說:“作戰(zhàn),是靠敢作敢為毫不畏懼的氣概。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氣。第二次擊鼓士兵們的士氣就開始低落了,第三次擊鼓士兵們的士氣就窮盡了。他們的士氣已經(jīng)消失而我軍的士氣正盛,所以才戰(zhàn)勝了他們。像齊國這樣的大國,他們的情況是難以推測的,怕他們設(shè)下埋伏。我看他們車輪碾過的痕跡散亂,望見他們的旗子倒下了,所以決定追擊他們?!?/p>

齊國國王派遣使者去問候趙威后,書信還沒有啟封,威后就問使者說:“今年的年成好嗎?老百姓好嗎?齊王好嗎?”使者不高興,說:“下臣奉齊王的使命,出使到威后這里來,現(xiàn)在您不問齊王,反而先問年成和百姓,豈不是把卑賤的放在前面,把尊貴的放在后面嗎?”威后說:“不是這樣。假如沒有收成,哪里有百姓?假如沒有百姓,哪里有國君?因而有所問,能不問根本而問末節(jié)的嗎?”威后進而又問他說:“齊國有個處士叫鐘離子,平安無事嗎?這個人做人呀,有糧食的人給吃,沒糧食的人也給吃;有衣服的人給穿,沒有衣服的人也給穿。這是幫助國君撫養(yǎng)老百姓的人呀,為什么到今天不讓他在位成就功業(yè)?葉陽子平安無事嗎?這個人做人呀,憐憫那些無妻無夫的人,顧念撫恤那些無父無子的人,救濟那些困苦貧窮的人,補助那些缺衣少食的人,這是幫助國君養(yǎng)育百姓的人,為什么到今天不讓他在位成就功業(yè)?

28.D29.D30.C31.(1)大大小小的訴訟事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明察了的)一定用誠心判斷。

(2)張騫堅強有毅力,待人寬厚、誠實,匈奴人(當(dāng)?shù)厝耍┫矚g他。

28.本題考查文言實詞的含義。

D.句意:張騫便帶著他的匈奴妻子以及甘父一起逃跑回到漢朝。亡:逃跑;

故選D。

29.本題考查文言虛詞的意思和用法。

A.音節(jié)助詞,無實意/代詞,指匈奴;

B.名詞,誠信/使動詞,使……信,譯為誠實、誠信;

C.介詞,憑借/介詞,用;

D.都是能愿動詞,能夠;

故選D。

30.本題考查內(nèi)容的理解分析。

C.由乙文“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頭為飲器,月氏遁而怨匈奴,無與共擊之。漢方欲事滅胡,聞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可知,張騫出使西域的目的是聯(lián)合月氏共同抗擊匈奴;

故選C。

31.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翻譯。文言文翻譯的基本要求是“信、達、雅”,基本原則是“留、替、調(diào)、補、刪”。翻譯句子時還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省略句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重點詞語:

(1)獄,(訴訟)案件;雖,即使;察,明察;情,誠心。

(2)強,堅強、堅韌;信,使……信,譯為“誠信、誠實”;蠻夷,指匈奴;之,代詞,指張騫;愛,喜歡、愛戴。

參考譯文:

魯莊公十年的春天,齊國軍隊攻打我們魯國。魯莊公將要迎戰(zhàn),曹劌請求拜見魯莊公。他的同鄉(xiāng)說:“當(dāng)權(quán)的人自會謀劃這件事,你又何必參與呢?”曹劌說:“當(dāng)權(quán)的人目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庇谑侨氤ヒ婔斍f公。曹劌問:“您憑借什么作戰(zhàn)?”魯莊公說:“衣食(這一類)養(yǎng)生的東西,我從來不敢獨自專有,一定把它們分給身邊的大臣?!辈軇セ卮鹫f:“這種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會順從您的。”魯莊公說:“祭祀用的豬牛羊和玉器、絲織品等祭品,我從來不敢虛報夸大數(shù)目,一定對上天說實話?!辈軇セ卮鹫f:“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靈的信任,神靈是不會保佑您的。”魯莊公說:“大大小小的訴訟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據(jù)誠心(合理裁決)。”曹劌回答說:“這才是盡了本職一類的事。可以(憑借這個條件)打一仗。如果作戰(zhàn),請允許我跟隨您一同去?!?/p>

魯莊公和曹劌同坐一輛戰(zhàn)車,在長勺和齊軍作戰(zhàn)。魯莊公將要下令擊鼓進軍。曹劌說:“還不行?!钡鹊烬R軍三次擊鼓之后。曹劌說:“可以擊鼓進軍了?!饼R軍大敗。魯莊公又要下令駕車馬追逐齊軍。曹劌說:“還不行?!闭f完就下了戰(zhàn)車,察看齊軍車輪碾出的痕跡,又登上戰(zhàn)車,扶著車前橫木遠望齊軍的隊形,這才說:“可以追擊了?!庇谑亲窊酏R軍。

打了勝仗后,魯莊公問他取勝的原因。曹劌回答說:作戰(zhàn),靠的是士氣。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兵們的士氣,第二次擊鼓士兵們的士氣就開始低落了,第三次擊鼓士兵們的士氣就耗盡了。他們的士氣已經(jīng)消失而我軍的士氣正旺盛,所以才戰(zhàn)勝了他們。像齊國這樣的大國,他們的情況是難以推測的,怕他們在那里設(shè)有伏兵。后來我看到他們的車輪的痕跡混亂了,望見他們的旗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擊他們?!?/p>

張騫是漢中人,建元年間被任命為郎官。那時,匈奴投降過來的人說匈奴打敗了月氏王,并且用月氏王的頭顱做酒器,月氏人因此逃避而且怨恨匈奴,就是苦于沒有人和他們一起打擊匈奴。漢王朝正想準(zhǔn)備消滅匈奴,聽說此言,就想派人出使月氏,可匈奴國又是必經(jīng)之路,于是就招募能夠出使的人。張騫以郎官的身份應(yīng)募出使月氏,與甘父一起離開隴西,出使月氏。途徑匈奴,被匈奴人截獲,被送到單于那里。單于扣留張騫十多年,給他娶妻,并生了孩子,然而張騫仍持漢節(jié)不肯投降。張騫堅強有毅力,待人寬厚、誠實,匈奴人(當(dāng)?shù)厝耍┫矚g他。單于死了,匈奴國內(nèi)混亂,張騫便帶著他的匈奴妻子以及甘父一起逃跑回到漢朝。當(dāng)初,張騫出發(fā)時有一百多人,離漢十三年,只有他們二人得以回還。張騫以校尉的身份隨從大將軍攻打匈奴,他知道水源和有牧草的地方,軍隊能夠沒有物資缺乏……漢朝西北方向的國家開始與漢朝相往來了。

32.C33.C34.D35.(1)燕國、趙國、韓國、魏國聽說了這件事,都到齊國來朝見(齊王)。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在朝廷上戰(zhàn)勝別國。

(2)希望先生全都教導(dǎo)寡人,不要懷疑寡人啊

32.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根據(jù)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結(jié)合語法,然后斷句。

句意:大王上怕太后的嚴厲,下受奸臣的偽裝迷惑,居住在深宮之中,離不開輔臣的手,終身受到蒙蔽,沒法洞察奸佞。

根據(jù)句意斷為:足下上畏太后之嚴/下惑奸臣之態(tài)/居深宮之中/不離保傅之手/終身暗惑/無與照奸。

故選C。

33.本題考查一詞多義。

A.均為結(jié)構(gòu)助詞,均譯為:的;

B.均表示修飾,均不譯;

C.介詞,比/介詞,跟、與;

D.均為介詞,均譯為:因為;

故選C。

34.本題考查內(nèi)容理解。

C.“雷厲風(fēng)行”原義是像打雷那樣猛,像刮風(fēng)那樣快;比喻執(zhí)行政策法令嚴厲迅速。齊王在聽到鄒忌的諫言后,及時納諫,實施相應(yīng)的政策“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可以看出齊王是虛心納諫,開言路,修明政的明君;發(fā)布法令迅速但并不“嚴格、嚴苛”,不能稱之為“雷厲風(fēng)行”;

故選C。

35.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句子翻譯能力。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重點詞有:

(1)聞:聽說;皆:都;謂:叫做,人們所說的。

(2)愿:希望;悉:全、都;教:教導(dǎo);寡人:君王的自稱;疑:懷疑。

參考譯文:

鄒忌身高八尺多,而且外形、容貌光艷美麗。早晨穿戴好衣帽,照著鏡子,對他妻子說:“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誰更美?”他的妻子說:“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城北的徐公是齊國的美男子。鄒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于是又問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誰更美?”妾回答說:“徐公哪能比得上您?”第二天,有客人從外面來拜訪,鄒忌與他相坐而談,問客人:“我和徐公比,誰更美?”客人說:“徐公不如您美麗?!庇诌^了一天,徐公來了,鄒忌仔細地看著他,自己認為不如徐公美;再照鏡子看著自己,更是覺得自己與徐公相差甚遠。晚上他躺在床上休息時想這件事,說:“我的妻子認為我美,是偏愛我;我的妾認為我美,是害怕我;我的客人認為我美,是有事情有求于我。”

于是鄒忌上朝拜見齊威王,說:“我知道自己確實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愛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們都認為我比徐公美。如今齊國有方圓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宮中的姬妾及身邊的近臣,沒有一個不偏愛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沒有一個不懼怕大王的,全國的百姓沒有不對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來,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嚴重了!”

齊威王說:“你說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們,能夠當(dāng)面批評我的過錯的人,給予上等獎賞;上書直言規(guī)勸我的人,給予中等獎賞;能夠在眾人集聚的公共場所指責(zé)議論我的過失,并傳到我耳朵里的人,給予下等獎賞。”命令剛下達,許多大臣都來進獻諫言,宮門和庭院像集市一樣喧鬧;幾個月以后,還不時地有人偶爾進諫;滿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進諫,也沒有什么可說的了。燕、趙、韓、魏等國聽說了這件事,都到齊國朝拜齊威王。這就是所說的在朝廷之中不戰(zhàn)自勝。

范雎來到秦國,秦昭王在宮庭里迎接,恭敬地執(zhí)行賓主的禮節(jié)。范雎表示辭讓。這一天接見范雎,看到那場面的人無不臉色變得嚴肅起來。秦王屏退左右的人,宮中沒有別人了,秦王跪著請求說:“先生拿什么來賜教寡人?”范雎說:“對,對?!边^了一會兒,秦王再次請求,范雎說:“對,對?!毕襁@樣有三次了。秦王長跪著說:“先生不肯賜教寡人嗎?”

范雎表示歉意說:“不是臣子敢這樣啊?,F(xiàn)在臣子是個客處他鄉(xiāng)的人,與大王關(guān)系疏遠,而所想要面陳的,又都是糾正國君偏差錯失的事。處在人家骨肉之間,臣子愿意獻上一片淺陋的忠誠,卻不知大王的心意如何,所以大王連問三次而不回答,就是這個原因。臣子并非有什么害怕而不敢說,即使知道今天說在前面,明天受死刑在后面,然而臣子也不敢害怕。大王真能實行臣子的話,死不足成為臣子的禍殃,流亡不足成為臣子的憂慮。死,是人無法逃避的。處在難免一死的形勢下,可以對秦國稍為有些益處,這就是臣子最大的希望了,臣子還擔(dān)心什么呢?臣子所怕的,只怕臣子死了以后,天下人看到臣子盡了忠而身體倒下,因此鎖住了嘴,裹住了腳,沒有人再愿到秦國來罷了。大王上怕太后的嚴厲,下受奸臣的偽裝迷惑,居住在深宮之中,離不開輔臣的手,終身受到蒙蔽,沒法洞察奸佞,大則王室覆滅,小則自身陷于孤立危險的境地。這才是臣子所怕的!至于那些被困受辱的事,死刑流亡的禍殃,臣子不敢害怕。臣子死了而秦國能夠治理好,比活著更有意義?!?/p>

秦王直跪著說:“先生這是什么話!秦國遠離中原,僻處西方,寡人又笨拙而不賢明,先生竟能光臨此地,這是上天要寡人來煩勞先生,從而使先王的宗廟得以保存啊。寡人能夠受到先生的教誨,這是上天賜恩于先王而不拋棄他的兒子啊。先生為什么要這樣說呢!事不論大小,上到太后,下到大臣,希望先生全都教導(dǎo)寡人,不要懷疑寡人啊?!狈饿孪蚯赝醢萘藘砂?,秦王也向范雎拜了兩拜。

36.D37.A38.諸將不解/以為遜畏之/各懷憤恨39.(1)第一次擊鼓能夠鼓起士氣,第二次擊鼓士氣就開始減弱,第三次擊鼓時士氣就窮盡了。

(2)我已經(jīng)有了破敵之策。40.遠謀避其鋒芒(消磨對方銳氣)、及時出擊。

36.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

D.句意:用火攻擊,得勝。拔:攻下、攻??;

故選D。

37.本題考查一詞多義。

A.介詞,憑、靠/介詞,用;

B.介詞,在/介詞,在;

C.副詞,于是、就/副詞,于是、就;

D.代詞,代齊軍/代詞,代齊軍;

故選A。

38.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根據(jù)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結(jié)合語法,然后斷句。

句意:各位將領(lǐng)仍不理解,認為陸遜懼怕劉備大軍,對他心懷不滿。

根據(jù)句意斷為:諸將不解/以為遜畏之/各懷憤恨。

39.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句子翻譯能力。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xiàn)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