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 2 《濟南的冬天》課堂實錄(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_第1頁
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 2 《濟南的冬天》課堂實錄(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_第2頁
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 2 《濟南的冬天》課堂實錄(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_第3頁
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 2 《濟南的冬天》課堂實錄(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_第4頁
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 2 《濟南的冬天》課堂實錄(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2《濟南的冬天》課堂實錄(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濟南的冬天》課堂實錄

師:同學們上課。

生:老師好!

師:同學們好!請坐,請看一下屏幕,今天我要學的是老舍先生的——

生(齊讀):濟南的冬天

師:如果我說濟南是一個空間的所在,你想說冬天是什么?

生:如果說濟南是一個空間的所在,冬天是時間的所在。

師:反應的非???,這種時空的對舉。同學們,最大的時空的對舉成就了唐人絕句的壓卷之作,那便是王昌齡的“秦時明月漢時關"這樣的空間、時間,散文寫作的時候就涉及到一個聚焦的問題。有這樣一句詩,請班同學齊讀。

生(齊讀):“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師:是的,四面的荷花,三面的柳,一城的山色,半城的湖,這就是濟南,如此美麗的所在,剛才說到這一篇散文的題目叫什么?

生:《濟南的冬天》

師:既然是濟南的冬天,孩子們,會不會有荷花呢?大明湖畔的荷花天下聞名,但是荷花屬于中國農歷的第幾月,回顧一下詩,“畢竟西湖六月中"——

生:“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師:那屬于盛夏。荷花屬于盛夏,柳樹屬于什么?它是春的使者?!安恢毴~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非常美。那一成的山色呀,半城的湖,如何來寫?

師:請打開書,清代的劉熙載說的這樣一句話:“山之精神寫不出,以煙霞寫之?!边€記得剛才的那句詩中,對“山"用了兩個字,哪兩個字,記得嗎?

生:山色

師:既然是山色,所有的同學們思考一個問題:山色是抽象的詞,還是具體的詞呢?是抽象嗎?很具體嗎?

生:我認為是抽象的。

生:我認為是具體的。

生:我認為是抽象的。

師:山色是抽象的,當抽象的東西難以撰寫之時,在濟南的冬天,老舍先生將它聚焦為濟南的山的時候,如何下筆,變成了一個非常大的問題。古人已說:“山之精神寫不出,以煙霞寫之?!甭鋵嵉竭@篇文章,老舍先生是如何寫濟南的山色?課文共有7個自然段,作者用3、4、5三個自然段來寫山色,我先概括第三段,四、五段我們一起分析,好不好?

師:第三自然段說山色很難表達,老舍先生怎么寫?他是通過山之精神寫不出,以人的心理活動寫;山之精神寫不出,以人的對話來寫;山之精神寫不出,通過人的表情來寫?!皾系娜藗冊诙焓敲嫔虾Φ?,含笑好,這是關于第三自然段。那么請細讀第四段、第五段,回答:山之精神寫不出,用什么來寫?

(學生認真默讀第四、五段)

師:很多同學非常會讀書,抓住關鍵詞。用什么來寫呀?山之精神寫不出——

生:山之精神寫不出,可以用山上的景物來寫。

師:回答方向非常正確,用具體的話來寫,用什么來寫?

生:用山上的矮松來寫。

師:“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鄙街駥懖怀?,以小雪來寫之。山之精神寫不出,用什么來寫之——山上的矮松越發(fā)的青黑,自己讀一遍,

生:“山上的矮松越發(fā)的青黑"。

師:好,山之精神寫不出,用什么來寫?

生:用山上的矮松來寫。

師:“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p>

生:山之精神寫不出,以樹尖寫之。

師:我請同學把這一段朗讀。從“山尖全白了"開始,大家圈點勾畫。

生(朗讀):“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

師:讀得真好,能繼續(xù)剛才的問題嗎?山色是抽象的,那么山色不好表達的時候,一定尋找具體的景物襯寫之。要細讀。

生:我覺得應該是以山上景物寫之。

師:山上的景物是不是抽象了?剛才咱們說了這么多非常具體的景物。

生:山之精神寫不出,以草色襯寫之。

師:草色在哪里?

生:“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

師:還露(lòu)著,你讀的特別標準,“露”,這是多音字,你讀成“露(lòu)著",為什么?一會解決??!

師:山之精神寫不出,用什么襯寫之?還有新的發(fā)現嗎?

生:山之精神寫不出,以斜陽襯寫之。

師:這個詞用得非常好,是自己概括出來的。

生:山之精神寫不出,以薄雪襯寫之。

師:“薄”又是一個多音字,薄(bó)和薄(báo),表達一個意思,具體怎么讀,研究老舍的語言風格的時候,我們再落實這兩個多音字。

師:總之,當一個事物是抽象的時候,孩子們,我們要學會用其他的事物來襯寫,這是老舍《濟南的冬天》寫山的時候給予我們的一個啟示。沒有找全,但不要緊,以后知道讀書的時候這樣讀。

師:我請同學讀讀到“山上的矮松越發(fā)的青黑",注意感嘆詞,我們來揣摩語言。誰可以讀呢?

生(朗讀):“最妙的是下(點兒)(?。┭ㄑ剑?矗ò桑?,山上的(矮)松越發(fā)的(青)黑?!?/p>

師:我再提出一遍要求,在讀的時候注意的是感嘆詞,“看吧",這個語氣詞,感嘆詞怎么讀?注意這兩處語氣詞,誰再來讀一遍?

生(朗讀):最妙的是下(點兒)(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發(fā)的(青)黑?!?/p>

師:讀的好,帶著喜悅的心情去讀,是吧?這是感嘆詞,感嘆詞入文,在這千字文當中用了這么多的嘆詞、語氣詞,注意到沒有“呀"和“吧”都是幾聲的?漢語有四聲調,你發(fā)現它是幾聲的?

生:我覺得他們是輕聲的

師:他們是輕聲的。還有呢,如果只有四聲調,他們是幾聲的?

生:嗯,如果只有四聲調,他們是一聲的。

師:一聲的聲調,看他標調是這樣的,(用手指作橫向平直的姿勢)又平又直,讀的時候要長長的拉長聲,特別適合書寫。這是誰的詩?一句感嘆詞直接入詩了,并且構成了像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一樣的開篇大氣磅礴???,這位女同學舉手了,你說是哪首詩?

生:這是李白的“噫吁唏,危乎高哉"。就是以感嘆詞開篇的。

師:非常非常好,這是李白的詩,李白,人間之詩仙。李白的詩從來不拘一格,寫天風海韻,他的詩的開篇,居然用了三個感嘆詞,“噫吁唏,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嘆詞作為詩的開篇。還有一位詩人,看他又是誰?他將一個嘆詞,一個語氣詞用到了極致,“路漫漫其修遠兮",這個人是誰?

生(齊說):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師:屈原的《楚辭》,又將另一個語氣詞,甚至叫感嘆詞,發(fā)揮到極致,能夠抒發(fā)那種纏綿的悱惻的永遠,永遠也說不清,剪不斷,理還亂的家國情懷。

師:那么老舍先生在寫山的這一段當中,連用兩個語氣詞、感嘆詞,能夠再讀一遍體會他的情感嗎?誰來讀一下?

生(深情朗讀):“最妙的是下(點兒)(?。┭ㄑ剑???矗ò桑?,山上的(矮)松越發(fā)的(青)黑。”

師:這兩個非常具有口語性質的這一種語氣詞,將什么情感表達出來了?

生:我覺得對冬天的一種喜愛吧。

師:對冬天的一種喜愛。這種喜愛不是李白似的挾天風海雨似的濃烈的情感,也不是屈原似的情感,是老舍式的情感。剛才同學們用詞非常準確,是喜愛,甚至是淡淡的歡喜,老舍式的審美。濟南冬天式的美,通過兩個嘆詞表達。全班再齊讀一遍,我聽聽你們對這兩個詞的再一次的理解。

生(齊讀):“最妙的是下(點兒)(?。┭ㄑ剑???矗ò桑?,山上的(矮)松越發(fā)的(青)黑。"

師:還有一些詞,用得是那么精準?!白蠲畹氖窍拢c兒)——(?。┭ㄑ剑?,兒化音,我想問問同學們,誰知道老舍來自哪一片土地?我中華大地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有西域的文化,有雪域的文化,有瀟湘的文化。

生:老舍是北京人,北京人說話都是帶有兒化音的。

師:兒化音的特點是什么呢?

生:兒化音讀起來就是比較親切,比較口語化。

師:多么超強的語感,強大的語感是天賦,更是后天的養(yǎng)成,這位同學特別優(yōu)秀。“最妙的是下(點兒)(?。┭ㄑ剑?開篇是這樣的一句話,要是讓我寫,“最妙的是下點雪”,為什么加個“小"?“小”是形容詞,“小"是修飾語,“小”表達什么感情呢?

生:老師,我覺得有這個“小"是因為濟南特別的秀氣,所以它經不住大雪,這個“小”表達了老舍先生對濟南的真愛。

師:這幾句詞,堪稱評論家的語言。首先抓住了整篇文章的主旨,萬變不離其宗,是對濟南的愛,對濟南冬天的愛,濟南的冬天是秀氣的。他是讀過書的,在這篇文字當中,他抓住了一個最重要的詞,然后去鑒賞,表達干凈利落,非常好??!

師:同學們,再看“山上的(矮)松越發(fā)的(青)黑",我們可以說“山上的松樹,越發(fā)的黑”,老舍為什么這樣表達的?

生:如果是說“松樹越發(fā)的黑",這樣會給人感覺有一些壓抑,如果是“矮松”和“青黑"的話,這樣聽起來比較親切一些。

師:非常好。對于色彩的理解,俄羅斯有個大畫家,他畫過《伏爾加河的纖夫》,這位大畫家叫列賓,他曾說過“色彩即思想”,色彩就可以直接表達思想。看看剛才這位男同學他對色彩的敏感,簡直就是一顆詩心。他說如果把“青黑"的“青”去掉,僅僅是黑,那是壓抑,那是詩鬼李賀的“黑云壓城城欲摧",那是戰(zhàn)爭,那是死亡,那是神秘,那是詩鬼的境界。而青黑,屬于濟南,青黑,屬于濟南的小山小水。用這位男同學的話來說,那份天下無與倫比的,獨一無二的秀氣。

師:“樹尖上頂著一髻兒(一片兒一朵兒)白花”,作為數量詞,天下有許多許多,我們民族,我們漢語,我們母語,從倉頡造字之始,便是驚天泣鬼。便是“天雨粟鬼夜哭"。這么多的量詞,構成浩浩蕩蕩的5萬個黃河。到漢大賦的時候,我們的量詞已經豐富到無敵倫比,那份光華,那份華麗,所以讓我們子孫萬代,為之驕傲。但是老舍先生在表達,在選擇量詞的時候獨出心智。他說白花不是“一片”,不是“一朵",不是天下所有的量詞,而是那“一髻”,要讀出兒化,叫“一髻兒"。我采訪一位同學,你知道“髻”是什么意思?與什么有關系?中國漢字向來是表意,有聲音有表情,所以必須觀察。感謝這么多的同學舉手。

生:有一個詞,就是叫發(fā)髻,把頭發(fā)全都盤在上面。

師:是一種發(fā)型,是一種發(fā)飾。這位女同學對于字的那個敏感和推敲,令我感動。我說是發(fā)型,她說是發(fā)飾。這個發(fā)飾更典雅,更中國,更詩意,更美好。

師:“一髻兒白花",怎么就會好于“一片”,怎么會好于“一朵"?

生:我感覺“一片”和“一朵"都太具體了,就是能讓人一下就想出這個白花是什么樣子,而“一髻兒”的話,人們可以把頭發(fā)盤成不同的樣子,所以說這樣也給大家留了一些想象的空間。

師:哦,在這里讀到了多樣,讀到了美好,那么多的發(fā)飾,萬紅千紫,百媚千嬌。你又讀出什么了?

生:我想補充上一位同學的,這個“髻"是形容人的發(fā)髻,“樹尖上一髻兒白花”是把這樹擬人化,使描寫更加生動形象,“白花"就好像樹的頭發(fā)一樣。

師:真好。這位男同學在這“一髻兒”的量詞當中讀出了擬人,讀出了溫度,讀出了人的美好,看山也是看自己,“我看青山多嫵媚,青山見我應如是"。在老舍的心中,濟南的山是男性的還是女性的?

生:我覺得是男性的。

師:男性的“一髻兒”,對嗎?

生(連忙搖手):女性的

師:慣常來說,山和水相比較,山是陽剛的,還是陰柔的?

生:山應該是陽剛的。

師:在這里,老舍的創(chuàng)造通過一個什么詞表達的?

生:量詞。

師:一個小小的量詞承載了這么多的情感,承載了這么多的美。老舍是語言大師?!昂孟袢毡镜目醋o婦?!拔乙蚕胱鲆粋€改造,干嘛說日本?我不喜歡日本,侵華14年,我來自東北,在我東北的土地上,他們作為侵略者整整14年。老舍想必也是不喜歡這個國家吧,但是他偏偏說最心愛的濟南的山,好像日本看護婦,我改成俄羅斯看護婦,那來自戰(zhàn)斗的民族,我想說他是德國看護婦,那日耳曼民族,藍眼睛,黃頭發(fā)是不是更好呢?

生:老師,我認為他說是日本看護婦,日本女性打扮一般都是類似于符合我們唐朝時的審美。

師:太有創(chuàng)意了。

生:他們也是喜歡把頭發(fā)從后面盤起來,與上面“一髻兒白",我覺得也是有一些呼應的。就是因為日本的女性把自己打扮的比較精致,所以更能寫出濟南山的秀氣。

師:好極了,真會讀書。在這個名詞當中,他讀出了萬千的美好。甚至直抵文化的淵源,日本深受中國唐朝的影響,看到日本看護婦,想到了大唐盛世,想到了曾經的長安,曾經詩的國度,萬邦來朝,這種解釋我覺得非常好。另外,他抓住了關鍵,日本人打扮起來更精致,筆筆扣中心,大師筆下無閑筆,濟南的山不是秀氣嗎?作為東方的女子,可能這份精致更契合山的形象。

生:我覺得日本女性,比較嬌小,個子比較矮,但是俄羅斯和德國比較高大的,日本女性長相比較可愛秀氣,但是俄羅斯和德國他們比較立挺、深邃的感覺,更能體現出濟南山的秀氣。

師:很好很好,如果說剛才這位男同學從文化從精神內核剖析,那么這位女同學,就從形上講得清楚,不是那番嬌小嗎?不是那般白皙嗎?不是那般秀氣嗎?不就是濟南的山嗎?

師:“山尖全白了?!蔽乙桥淖魑?,會說這個詞不行,我要改成“山峰全白了"。走進老舍,通過他的文字走進不一樣的老舍,語言大師的老舍。

生:我認為用山峰,感覺山特別特別的高和深邃,用“山尖”可以體現出小山的秀氣。

師:真好,山峰是高,這是詞語間細微的差別,所以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瑪峰叫做山峰,他8000多公尺的高度,傲視我們蔚藍的星球。濟南的山,以秀氣而聞名,于是應是“山尖"

生:我覺得如果是山峰的話,好像這個山非常的就是鋒利,就是惡狠狠的感覺。但是山尖,感覺這個山很秀氣很可愛。

師:他讀出了可愛,說山峰有一種刺痛感,他不同于中國文化生活,文化講究一個中字。(老師板書“中”字)這是一個區(qū)域,同學們,“中"不偏不倚,那份中和,那份風流蘊藉,那份不道破一個字的美,是我們中國的美,于是稱為“山尖”而不是“山峰"。山峰太銳利,山峰太高大,它不能夠表達濟南冬天的山之美。

師:在賞析老舍的這段文字的時候,我們圍繞語氣詞、感嘆詞、修飾語、修辭手法、動詞、著色來表達,實際上,同學們發(fā)現動詞和著色,我們沒有談到,請同學們自由閱讀四、五自然段,回答著色和動詞的問題,哪個動詞用得最好?哪個顏色用得漂亮?

(學生認真閱讀,圈點勾畫)

生:老師,我覺得應該是第五自然段“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這個“臥"用得好。

師:“臥”用得好。

生(接著說):不像平常那種的,臥著的,就給人一種特別強烈的畫面感,另外應該是擬人,寫出了一些小房子,在山中間的,特別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這個小小村莊在山上——(比較著急)

師:我覺得你答得特別好,老師還給你提個小建議以后,在答題的時候,可以說第一、第二就更好了,實際上你都答出來兩點了,打得特別的漂亮。一、有畫面感,一個動詞表現出一個畫面,多霸氣?。〉诙?、它又扣了中心了。所以以后能這樣,就更完美了啊。

生:老師,我也認為是第5段的“臥"更好,我也想補充一下,我們可以看到第二自然段說“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其實這“臥"也就和第二的“睡”相呼應,也就表現了濟南冬天的安適,讓人特別的安心,也表現了濟南的冬天,不冷不熱。還有第四,我覺得最好、最形象的顏色其實就是青黑,因為青黑與第五自然段中“對,這是張小水墨畫,也許是唐代的名手畫的吧。"青黑就和水墨畫其實是相互交融。因為青黑將這個水墨畫襯托得更加深邃,更加悠遠綿長。

師:好一個悠遠綿長。這位同學特別尊重和善于傾聽別人的話,“我接著補充”,特別欣賞,還欣賞到第2點,他能夠前牽后掛,關注整篇文章的閱讀,它都是有照應的,都是細針密線的。中國的文學場所,別說是千字小文,即使是皇皇巨著《紅樓夢》也是如此,到處都是伏筆,伏脈千里,細針密線。如果讀出這其中的好處,我們是真正意義的中國人。

生:有一處著色,我感覺用得很好。第4段“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我感覺前面她說的顏色都是青黑色,還有白色,還有銀色的冷色調,微黃的陽光射進來,在冷色調的呼應下,顯得它更亮了,更溫暖了,還有“這張是水墨畫”,水墨畫一般都是白色和黑色這樣的冷色,而這“微黃的陽光射在山腰上",我感覺就像是一片很深邃的黑暗天空上面有點點星光的感覺。

師:用詩一樣的語言去解讀詩一樣的文字,最好用一個比喻句來表達他對色彩的感覺,色調上的那份調和,那份微黃的恰到好處,那份淡淡的歡喜,甚至是淡淡的憂傷,體會得深入骨髓。生:我認為水墨畫,這個顏色用的很好,因為東方的水墨畫不同于西方的油彩之類,是中國的歷史源遠流長,十分的深邃。

生:中國式水墨畫,中國人的審美達到極致之時,正是宋元時期,正是唐人的文人畫,這是宋元時期的山水畫。如果我們的文字,我們的審美,我們的散文已經直抵這樣文化的時候,也就是我們懂得老舍了。

師:我也想說著色?!澳屈c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我覺得“害了羞",“薄雪”為什么會害羞?這里用了擬人的手法,更加寫出了“薄雪"好像一個女子一般,會害羞,“微微露出一點粉色”,它是夕陽照在雪上,應該是金色的,為什么是粉色的?它是更加抽象的美,它非常有畫面感,而且這個粉色,更加寫出了這個小山,以及上面覆蓋著薄雪的樣子的柔美。

師:好漂亮的表達!致敬你的閱讀,致敬你的語文老師,致敬你的下雪。在這里,有一點想跟你探討,朝陽是什么顏色的?金色的。那么夕陽是什么顏色的?“殘陽如血,西風殘照漢家陵闕",這就是李白僅有的兩首詞之一。夕陽是紅色的,是血紅色的,但是老舍卻說他選擇了什么顏色?

生:粉色。

師:粉色,就性別來說屬于——

生:女性

師:就年齡來說——

生:屬于年輕。

師:公主色,這就是理解,這就是象征暗示,這就是色彩的意義呀!剛才同學們特別有慧眼,在這里找到了一個動詞“臥”,談到了畫面感,談到了舒適等等?!伴_講不談紅樓夢,讀盡詩書亦枉然",曹雪芹在談大才女,“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的林黛玉,她作為大觀園的詩才花魂,讀書的時候用一個動作,讀過《紅樓夢》的人都知道,哪位同學可以說用一個什么動作?林妹妹讀書的一個動作是“歪"在那里,請問這個動詞好在哪里?

生:我覺得這應該是一個形容詞,它用作動詞的。

師(贊賞):形容詞用作動詞,他也看得出來。

生(接著說):就有那個畫面感,“歪”在那里,應該就是像撐在那里讀書,我不知道理解的對不對?我覺得應該是比較投入的。

師:已經夠完美了,形容詞作動詞的詩句,好的不得了,“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都是形容詞做動詞啊,這樣的詞不僅展示結果,而且體現過程,“歪”在那里,非常的慵懶,非常的放松,借用你的詞,非常的投入,非常的大家閨秀。林黛玉何許人?大觀園的詩魂。林黛玉怎樣的家學呀?她的父親曾經是探花。同學們理解能力特別強。

師:有這么一句:“魯郭曹,巴老茅。"跟我再讀一遍——

生(齊聲跟讀):“魯郭曹,巴老茅。”這是現代文學史上六大家,每個人都有自己崢嶸的個性。民族魂的魯迅,他投槍匕首式的語言,“我向來不憚以最壞的惡意推測中國人"“”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郭沫若積極的浪漫主義使他的詩有濃郁的熱帶風:“地球,我的母親!”曹禺,23歲以清華大學大三學生的身份寫了一部《雷雨》,從此“海上驚雷雨",有大量的豐富的潛臺詞,非常簡單的一句話:“你是萍——憑什么打我——打我的兒子?”30年來母子相認,侍萍想說你是周萍,這是她的臺詞,但是這樣的身份不能相認,用了個諧音。

師:通過《濟南的冬天》這篇短文,你用一個字概括老舍的語言風格。我相信老舍先生一定喜歡你用大道至簡的一個字來表達他的語言風格,他不喜歡啰嗦。如果老舍是唐詩,他一定是五言絕句;如果老舍是宋詞,它一定是58字內的小令。請用一個字概括老舍先生的語言風格。

生:我覺得老舍先生的語言風格是親切的,是優(yōu)美的。

師(提示):一個字。

生:那就是美。

師:美,太籠統。要說出個性來。反應已經非??炝耍覀冏x到了美,美是最強大的。

生:我覺得應該是雅。

師:“一髻兒白花"“山尖”是不是這樣?

生:我感覺他的語言是很柔的

生:我覺得是“細膩"的細。

生:我覺得是“清新”的清

師:如此的清新,像山野中的風,像濟南的山。

生:老師,我認為是“精簡"的精。

師:“刪繁就簡三秋樹”,瘦身瘦身再瘦身,這是老舍的風格。

生:我覺得應該是“溫情"的溫。

師:不僅是溫情,也許是溫度,但那份深沉的愛。

師:同學們是不是還有這么多的詞可以表達,還有這些詞以外,同學們的概括,也可以在下一次董老師上課的時候,將這些詞再替換一下,非常漂亮的閱讀。

師:山有幾重,濟南的山有幾重,如果我們讀書,只讀出一重境界,我們還需修煉。任何一個景物,都是“庭院深深深幾許”,所以濟南的山,老舍寫出了自然的山,筆下的山,眼中的山,文化的山,還有你和我心中的山。

師:五千年的歲月山就在那里,多少人謳歌過山,孔子曾說:“智者樂山,仁者樂水"?!拔乙娗嗌蕉鄫趁?,料青山見我應如是”,這是辛棄疾在山中讀出了心靈的風景,那種嫵媚。“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寫出了人生哲理的山之霧、山之感?!扒嗌揭琅f在,幾度夕陽紅”,楊慎寫出了山的歷史滄桑歲月無語?!八茄鄄M,山是眉峰聚",王觀在這里讀出了戀人,永遠的山水之間,自然之色。你心中有幾重山?和那山的文化綿延千里。來個“山”的飛花令吧!

生:“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師:是李白的山。

生:“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師:這是陸游的山。

生:“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師:這是南宋的山。

生:“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師:這是辛棄疾的山。那種壯懷激烈,“醉里挑燈看劍”,南宋人永遠的情結,永遠的山。

生:“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勾連"

師:這是李白蜀道的山,他來自蜀地那片有著異域文化的所在,那份神奇的土地,神秘的山。

生:“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師:這是杜甫的山,東岳泰山已是他人生境界的托舉,于是他是老杜,他是詩圣。

生:“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時非"。

師:這是自然的山,自然永恒,歷史短暫。

師:老舍就是沿著這樣的山,青山幾重,走向了自己的人生境界,濟南的山不僅是歷史的山,文化的山,也是老舍人生的山。

師:還記得開篇,對于濟南風景的概括那幾句小詩嗎?

生:“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師:濟南是泉城啊,那么多的泉水,最有名的便是那趵突泉。李清照生于斯,長于斯,中國的女詞帝,非常霸氣,故居在哪里?趵突泉邊垂楊深處。但是老舍將這一切所謂的名勝,過濾掉了,他將自己的筆墨只留給他心中的濟南的水,如果說濟南的小山在城外,那么濟南的水在哪里呢?在城內。速讀第六自然段,寫濟南冬天的水,他幾次寫到綠?

生:我看到了5次綠。

師:兩位讀的真快真好。俗話說,事不過三啊。反復也就用了三次,都是行行重行行了,他居然寫了五次的綠,這是濟南的冬天,水是綠的,五次寫到綠,我想換個詞,我想換成青,因為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有位新詩的大家,他是徐志摩,新月派的詩人,他曾經在《再別康橋》這首詩當中寫到了青,“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師:真好,我想把這五處綠都換成青,“倒反在青萍上冒著點熱氣,水藻真青,把終年貯蓄的青色全拿出來了。天兒越晴,水藻越青,就憑這些青的精神”,這就是中國的色彩,一個詞之間有那么多的差別,情感的,溫度的,明亮的,靈動的。

生:這個青和綠是很不同的,就像是徐志摩他想寫的是比較柔和,比較清淡的那種顏色,所以說他用的是青。但是老舍他想說的是,在冬天的時候,綠萍它的顏色還是比較艷的,也是比較深的,所以他沒有用青,比較而言,沒有像綠那么深,也沒有像綠那么鮮艷,所以說我覺得在《濟南的冬天》里用綠比青更好。

師:細微的差別被你觸摸到了,用的是詩心,不是眼睛,是心靈。

生:我覺得“青"這個詞,比綠要更加的明亮一些,而老舍在《濟南的冬天》中應該是想寫這個萍,萍的顏色十分深,跟王浩明的一樣,就是用青不太好。

師:很有道理。

生:“反倒在綠萍上冒著熱氣”,寫出水藻的溫暖,就有溫暖的特點,而且生機勃勃,如果用青的話,感彩就變淡了。

師:非常欣賞你在讀書的時候對語境的把握,對細節(jié)的觀察,你在綠當中讀出了生機勃勃,不似春天卻勝似春天。

生:我覺得他總寫的是濟南的冬天的溫情的特點,寫出這種特點,就要用一些描寫春天的形容詞,所以說他用綠的話,初春時期,它是青色,比較淡雅的。現在的話,描寫春天的溫情,就要用綠這種形容詞,就是能體現出濟南的冬天也是溫情溫暖的。

師:好一個溫情,好一個淡雅,真漂亮!將來你會成為一個語言的大師,真是棒??!劉禹錫曾云:“我言秋日勝春朝",在這里,“我言冬日勝春朝”。

生:他有一句是“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我覺得青色比綠色是要淡很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