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緒論地震與地震動地震是一種自然現象,每年平均發(fā)生500萬次左右的地震,絕大多數很小,不可以用靈敏儀器測量的約占99%;可以感覺到地為1%,其中,5級以上的強烈地震約1000次左右,能造成嚴重破壞的大地震(>7%),平均每年大約發(fā)生18次。地震給人類帶來災難,給人類社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傷亡事故及經濟損失。如在20世紀,前80年(1900—1980)全球因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數高達105萬人,平均每年死亡1.3萬人。1990年伊朗魯德巴爾地震造成5萬多人喪生。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緊急損失高達960億美元就是例證。為了抗御與減輕地震災害,有必要進行建筑工程結構的抗震分析與抗震設計。1、1、1地震類型與成因地震地震誘發(fā)地震:主要用于人工爆破、礦山開采及工程活動(如興建水庫)所引發(fā)的地震,一般不太強烈,僅有個別情況(如水庫地震)會造成嚴重的地震災害。天然地震構造地震:由地殼構造運動所產生,次數多,占地震發(fā)生總數約90%,釋放的能量大,影響范圍廣,造成的危害嚴重?;鹕降卣穑河苫鹕奖l(fā)所引起。陷落地震:由于地下空洞突然坍塌而引起。強度低,影響范圍小。地震工程研究的主要對象是構造地震。對于構造地震,可以從宏觀背景和局部機制兩個層次上揭示其具體成因。宏觀背景:地球的構造:R=6371Km約6400Km包括:地殼、地幔與地核。地殼有各種不均勻的巖石組成,出地面的沉積層外,陸地下面的地殼主要為:上不是花崗巖層,下部為玄武巖層;海洋下面的地殼一般只有玄武巖層,革除厚薄不一。世界上大部分地震都發(fā)生在這一薄薄的地殼內。地幔主要有質地堅硬的橄欖眼組成,它具有粘彈性,由于地球內部放射性物質不斷釋放能量,從地下20Km~700Km,地球內部溫度有大約600℃~2000℃,在這一范圍內的地幔中存在著厚約幾百公里的軟流層,物質對流,地球內部的壓力也不均衡,900Mpa~370000Mpa,地幔內部物質在熱狀態(tài)和不均衡壓力作用下緩慢的運動著,即可能為地殼運動的根源。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分為外核(厚2100Km)和內核,其主要構成物質是鎳和鐵。據推測,外和可能處于液態(tài)而內核可能是固態(tài)。通常認為,地球最外層是有一些巨大的板塊組成,(六大板塊和若干小板塊),六大板塊即歐亞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太平洋板塊、澳洲板塊和南極板塊。板塊向下延伸的深度大約為70~100Km,由于地幔物質的對流,板塊也相互運動,板塊的構造運動,是構成地震產生的根本原因。局部機制:地球板塊在運動過程中,板塊之間的相互作用力會是地殼中的巖層發(fā)生變形,當這種變形積聚到超過巖石所能承受的程度時,該處巖體就會發(fā)生突然斷裂或錯動,從而引起地震。由于巖層的破裂往往不是演一個平面發(fā)展,而是形成有一系列裂縫組成的破碎地帶,沿整個破碎地帶的巖層不可能同時達到平衡,因此,再一次強力地震(即主震)之后,巖層的變形還有不斷的零星調整,從而形成一系列余震。地震往往發(fā)生在地應力比較集中,構造比較脆弱的地段,即原有斷層的斷點或轉折點處,不同斷層的交匯處。震源:地球內部斷層錯動并引起周圍介質震動的部位。震中:震源正上方的地面位置。震中距:地面某處至震中的水平距離。淺源地震(<70Km)85%中源地震(70~300Km)12%深源地震(>300Km)3%1、1、2地震波地震波:地震引起的震動以波的形勢從震源向各個方向傳播并釋放能量。體波:在地球內部傳播的波。面波:沿地球表面?zhèn)鞑サ牟???v波(P波):介質質點震動的方向與波的前進方向一致。(壓縮波或疏密波、初級波)橫波(S波):介質質點震動方向與波的前進方向垂直。(剪切波或次級波)縱波:一般周期較短振幅較小,在地面上引起上下顛覆運動。橫波:一般周期較長振幅較大,引起地面水平方向的運動。面波面波瑞雷波(R波):傳播時,質點在波的前進方向與地表法向組成的平面內做逆向的橢圓運動,(產生類似于海浪的周期性運動),它是形成地面晃動的主要原因。樂夫、樂甫波(L波):傳播時,質點在與波的前進方向垂直的水平方向運動,在地面上表現為蛇形運動。這兩種波的振幅均隨距地表深度的增加而減小。面波振幅大、周期長,比體波衰減慢,可以傳播到很遠的地方。乙類建筑按設防烈度進行抗震計算,但在抗震構造措施上提高一度考慮。丙類建筑按設防烈度進行抗震計算及抗震構造。丁類建筑按設防烈度進行抗震計算,但其抗震構造措施可適當降低要求(為6度時不降),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時,除另有規(guī)定外,對乙、丙、丁類建筑可不進行地震作用計算??拐鹪O計的總體要求一般說來,建筑抗震設計包括三個層次的內容與要求:概念設計:由于地震的隨機性,加之建筑物的動力特性、所在場地、材料及結構內力的不確定性,地震時造成破壞的程度很難預測,為保證結構具有足夠的抗震可靠度,再驚醒抗震設計時,必須綜合考慮多種因素的影響,著重從建筑物的總體上進行抗震設計,則稱為概念設計。概念設計要考慮以下因素:場地條件和場地土的穩(wěn)定性;建筑平、立面布置及外形尺寸;抗震結構體系的選取,抗側力結構布置及結構質量的分布;非結構構件與主體結構的關系及二者之間的錨位;材料與施工等。概念設計在總體上把握抗震設計的基本原則;抗震計算為建筑抗震設計提供定量手段;構造措施則可以在保證結構整體性,加強局部薄弱環(huán)節(jié)等意義上保證抗震計算結果的有效性。先討論抗震概念設計的問題。建筑抗震設計在總體上要求把握的基本原則可以概括為:注意場地選擇,把握建筑體型,利用結構延性,設置多道防線,重視非結構因素。1、5、1注意場地選擇大量震害實例證實:建筑場地的地質條件與地形地貌對建筑物震害有顯著影響。地震區(qū)的建筑宜選擇有利地段,避開不利地段,不再危險地段進行工程建設,各類地段劃分見P11表1-3。當確實需要在不利或危險地段建筑工程時,應遵循建筑抗震設計的有關要求,經性詳細的場地評價并采取必要的抗震措施。1、5、2把握建筑體型建筑物平、立面布置的基本原則是:對稱、規(guī)則、質量與剛度變化均勻。1、結構對稱,有利于減輕結構的地震扭轉效應。2、形狀規(guī)則的建筑物,當地震時結構各部分的震動易于協調一致,應力集中現象較少,因而有利于抗震。3、質量與剛度變化均勻有兩方面的意義:①結構平面方向,應盡量使結構剛度中心與質量中心相一致,否則,扭轉效應將使遠離剛度中心的構件產生較嚴重的震害;②結構立面,驗結構高度方向,結構質量與剛度不宜有懸殊的變化,豎向抗側力構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強度宜自下而上逐漸減小。③結構剛度有突然削弱的薄弱層,在地震中會造成變形集中,從而加速結構的倒塌破壞過程。而結構上部剛度較小時,會形成地震反應的“鞭梢效應”,即變形在結構頂部集中的現象。平面及豎向不規(guī)則的類型,見P12表1-4、表1-5。1、5、3利用結構延性在利用結構彈性性能的同時,利用結構彈塑性階段2性能抵御強烈地震,通過結構一定限度內的塑性變形來消耗地震時輸入結構的能量。如圖:對應于?045面積的地震輸入量彈性結構要求:至少具有Pe的抗力才可保證結構不變。彈塑性要求:具有抗力Py且允許結構達到變形?p:面積A=B結構所吸收的能量一致,即結構可以承受同樣的地震作用:Py<Pe圖中:0-1-4時脆性材料的變形過程結構:在4點破壞。0-1-2-3是延性材料的變形過程結構:在3點破壞。由此可見:脆性結構盡管康力很大,但吸收地震能力不強,延性有利于抗御結構倒塌的發(f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貨車車輛包車合同協議
- 貨運經營監(jiān)管合同協議
- 記事本供貨合同協議
- 訂單種植蔬菜合同協議
- 購買調解服務協議合同
- 起草犯罪合同協議版
- 販賣機合同協議
- 購買瓷磚購銷合同協議
- 超市冰柜租賃合同協議
- 購買電冰箱合同協議
- 不確定的危機下做確定的業(yè)績
- 最新火電廠工作原理演示文稿
- NB∕T 10897-2021 烴基生物柴油
- DB63-T 2086-2022水利水電工程堆石混凝土壩施工質量檢驗與評定規(guī)范
- 無錫惠山泥人課件
- 鎮(zhèn)海中學劍橋班入學測試卷
- 人教版八年級英語下冊第六單元教案
- 隱蔽工程(隨工檢查)驗收表
- GB∕T 32218-2015 真空技術 真空系統(tǒng)漏率測試方法
- 消防(控制室)值班記錄
- T∕CGMA 033001-2018 壓縮空氣站能效分級指南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