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旅游之重慶_第1頁
紅色旅游之重慶_第2頁
紅色旅游之重慶_第3頁
紅色旅游之重慶_第4頁
紅色旅游之重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重慶紅色旅游紅巖魂是一種精神,一種堅貞不屈、追求自由的斗爭精神;是一種信仰,一種堅信共產主義必勝的信仰。如今的我們同樣的追尋這樣的精神,這樣的信仰!因此,我們要深記重慶那些不應忘記的紅色之地。蘇磊080302114五十年時光過去,血淋淋的歷史只好用張張圖片來警記,喪心病狂的國民黨反動派的罪行將永遠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讓孩子熟悉并記住歷史是必需的。感受“紅巖魂”,不僅僅是展板上的內容;心中涌起的情緒,也不單單是對罪行的仇恨,對幸福生活的珍惜。重慶歌樂山烈士陵園場館介紹:包括渣滓洞、白公館、梅園、松林坡、紅巖魂廣場等。系國民黨政府時期“國民黨軍事調查統(tǒng)計局”(簡稱“軍統(tǒng)局”)總部、電臺、監(jiān)獄所在地。二戰(zhàn)后期,曾在此建“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歌樂山烈士墓、烈士紀念碑和展覽館于1954年修建,1984年改名。系國民黨政府時期“國民黨軍事調查統(tǒng)計局”(簡稱“軍統(tǒng)局”)總部、電臺、監(jiān)獄所在地。二戰(zhàn)后期,曾在此建“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1984年7月改稱現(xiàn)名。“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東西長約7公里,縱橫約10公里。在這個“特區(qū)”周圍完全用碉堡、崗亭和鐵絲封鎖著,任何人也不能通行。它名義上是以中美聯(lián)合對日作間諜戰(zhàn)、中美交換情報為幌子。實際上,完全是一個訓練法西斯劊子手的機構,對中國共產黨員和抗日民主人士進行大量的搜捕和迫害。國民黨統(tǒng)治時期,這里是關押和殺害革命志士的人間地獄?!巴钅鲜伦儭焙螅滤能娷婇L葉挺將軍曾被囚禁于此,著名共產黨人羅世文、車耀先、江竹筠,愛國將領楊虎城、黃顯聲等均在這里慘遭殺害。1949年11月27日,國民黨政權撤離大陸前夕,對囚禁在這里的300多位革命人士實行集體大屠殺,制造了震驚中外的“一一·二七”大血案。解放后,在這個“特區(qū)”內,辦起了工廠、農場和學校,原平的白公館、渣滓洞兩個在監(jiān)獄已開辟為展覽館,陳列了當年的實物、圖片等。如今,每年有上百萬游人來此參觀、憑吊烈士英靈。重慶歌樂山烈士陵園——渣滓洞

渣滓洞三面環(huán)山,一面臨溝,地形隱蔽原為人工采煤的小煤窯,因煤少渣多而得名。它三面環(huán)山,一面臨溝,地形隱蔽。1943年白公館被改為“中美合作所”第三招待所,所關押“政治犯”遷此,于1947年4月遷回。1947年12月,關閉半年多的渣滓洞作為重慶行轅二處第二看守所重新關人。關押人員來源主要有1947年“六、一”大逮捕的“要犯”、《挺進報》案和“小民革”案中的被捕人員。上下川東武裝起義失敗后的被捕起義人員,最多時達三百多人。江竹筠、許建業(yè)、余祖勝等烈士曾在此關押過。一樓一底的男牢十六間,女牢二間渣滓洞看守所分內外兩院,內院有一放風壩,一樓一底的男牢十六間,女牢二間。為了從精神上瓦解革命者的斗志,特務們特意在渣滓洞內院墻上寫“青春一去不復返,仔細想想,認明此時與此地,切莫執(zhí)“青春一去不復返,仔細想想,認明此時與此地,切莫執(zhí)迷。”、“迷津無邊,回頭是岸”,“寧靜忍耐,毋怨毋憂”迷?!薄ⅰ懊越驘o邊,回頭是岸”,“寧靜忍耐,毋怨毋憂”的標語。外院是特務辦公室,刑訊室。外院墻上寫有訊示特務的標語“長官看不到、想不到、聽不到、做不到的,我們要替長官看到、想到、聽到、做到”。白公館重慶歌樂山烈士陵園——白公館重慶歌樂山烈士陵園——白公館場館介紹:白公館原是四川軍閥白駒在重慶沙坪壩郊區(qū)的別墅,20世紀30年代,他為了養(yǎng)小妾而修建。1938年,軍統(tǒng)局用30兩黃金將其買下。1939年軍統(tǒng)將其改為軍統(tǒng)局本部直屬看守所,稱軍統(tǒng)重慶看守所,主要關押國民黨政府認為級別較高的政治犯。1943年中美合作所成立后,白公館內犯人被遷移至渣滓洞。白公館改名為中美合作所第三招待所,供美方人員居住。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后,中美合作所撤銷,美方人員回國,白公館才又恢復為看守所。并且軍統(tǒng)將西南的軍統(tǒng)集中營,息烽監(jiān)獄、望龍門看守所、渣滓洞看守所合并,成立了白公館看守所,后稱國防部保密局看守所。白公館院內的墻上寫了“進思進忠、退思補過”、“正其宜不計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等標語。原地下貯藏室改為地牢,原防空洞改為刑訊室,住房改為牢房。白公館曾關押過黃顯聲、同濟大學校長周均時、廖承志、中共黨員宋綺云、徐林俠夫婦及幼子“小蘿卜頭”等,關押的政治犯最多時達二百多人。紅巖魂廣場全國第一個以烈士精神命名的廣場,在紀念“11·27”革命烈士殉難50周年之際,在原“中美合作所”閱兵場的基地上修建而成。

“紅巖魂”廣場,分為瞻仰區(qū)和紀念區(qū)兩個部份,占地22000平方米,一座寬21米,長18米的人行橋廊凌空架設,將兩個部分上下貫通,渾然一體。廣場氣勢恢宏,格調沉穩(wěn)。

瞻仰區(qū)主題為“浩氣長存”的赤色花崗石烈士群雕聳拔入云,偉岸雄奇,猶如鑲嵌于萬綠叢中的巨型紅寶石,體現(xiàn)出“在那青翠的歌樂山顛仰望黎明”的意境,瞻仰區(qū)的頂端是覆斗形的“一一·二七死難烈士之墓”。廣場紀念區(qū)西端有一水晶漢白玉砌成的碑體,上面鐫刻著鄧小平題寫的“重慶歌樂山烈士陵園”,紀念區(qū)中軸線外兩側列有18根花崗石紀念柱,柱頂紅梅怒放,取形“牢破梅開”,挺拔的柱身象征著烈士們不朽的人格,柱壁四邊鐫刻有烈士的遺詩遺言。紀念柱南北兩側寬敞的斜面草坪,寓意“用變秋天為春天的精神,把祖國的荒沙耕種成為美麗的園林”的先烈遺愿。軸線收頭的廣場東端,《不朽》浮雕墻襯托著刻有《紅梅贊》詞曲的噴泉音樂壁,與瞻仰區(qū)的烈士群雕遙相呼應,寓意時間雖在不停地流逝,但紅巖英烈的精神卻凝固在歷史的長河中。重慶紅巖革命紀念館——桂園

場館介紹:桂園,是毛澤東同志在“重慶談判”期間市內辦公、會客的地方。它是一座磚樓小院,位于曾家?guī)r50號右側200米處,原是國民黨談判代表之一張治中先生的公館,為了毛澤東同志的安全和方便而特意提供的。樓下會客廳是當年毛澤東、周恩來同國民黨代表進行談判和簽訂《國共雙方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xié)定》)的地方,毛澤東曾在這里接見過各界民主人士和記者。在右邊的餐廳里,毛澤東和周恩來曾宴請各國駐華使節(jié)和中外各界人士。二樓是毛澤東和周恩來辦公、休息的地方?,F(xiàn)在這里陳列著他們在重慶期間活動的照片,以及《新華日報》、《解放日報》等登載的有關毛澤東在重慶活動的報道。重慶紅巖革命紀念館——曾家?guī)r50號

重慶紅巖革命紀念館——曾家?guī)r50號場館介紹:曾家?guī)r50號,是當時南方局在重慶市城內租用的辦公處。它是一幢3層樓房,右側是國民黨特務頭子戴笠的公館;左側有國民黨警察局的派出所,這幢樓挺立在中間。樓的二層有兩個房間分別作為周恩來、董必武同志的辦公室兼宿舍,底層和三層為南方局其他同志用。1945年8月,毛澤東同志在重慶與國民黨談判期間,曾在底樓會議室接見過中外人士。周恩來同志會見各界人士和中外記者也常在這里。重慶紅巖革命紀念館

重慶紅巖革命紀念館位于重慶市嘉陵江畔

包括紅巖村13號、曾家?guī)r50號、桂園、《新華日報》舊址等。它們都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活動基地,是我黨在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鞏固和發(fā)展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領導人民群眾進行革命斗爭的中心。因業(yè)績卓著,故設館加以紀念。館內現(xiàn)有館藏文物874件,重要歷史資料(含歷史文獻、檔案資料)1500余份,《新華日報》、《群眾》周刊等當年的報刊20余種844本(含合訂本和少量影印本),當年新華日報館、三聯(lián)書店等報館、書店、出版社出版發(fā)行的進步書籍1119冊,歷史圖片2600余幅。1938年10月,日本侵略軍占領廣州、武漢、國民黨政府遷都重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