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八年級暑假文言文閱讀專練(文言虛詞):若 (解析)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0E/2D/wKhkGWW4L0qAFhaqAALQT3bIcDE407.jpg)
![2023年八年級暑假文言文閱讀專練(文言虛詞):若 (解析)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0E/2D/wKhkGWW4L0qAFhaqAALQT3bIcDE4072.jpg)
![2023年八年級暑假文言文閱讀專練(文言虛詞):若 (解析)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0E/2D/wKhkGWW4L0qAFhaqAALQT3bIcDE4073.jpg)
![2023年八年級暑假文言文閱讀專練(文言虛詞):若 (解析)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0E/2D/wKhkGWW4L0qAFhaqAALQT3bIcDE4074.jpg)
![2023年八年級暑假文言文閱讀專練(文言虛詞):若 (解析)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0E/2D/wKhkGWW4L0qAFhaqAALQT3bIcDE4075.jpg)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Word文檔下載后可自行編輯1/12023年八年級暑假文言文閱讀專練(文言虛詞):若(解析)文言文閱讀(文言虛詞):若
(共17題)
一、復(fù)合題(共17題)
閱讀下面的文言選段,回答問題。
于是項王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樣①船待,謂項王曰:“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shù)十萬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表椡跣υ唬骸疤熘鑫?,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②獨不愧于心乎!”乃以其所乘騅馬賜亭長。今騎皆下馬步行,持短兵接戰(zhàn)。獨籍所殺漢軍數(shù)百人,身亦被十余創(chuàng)。顧見漢騎司馬呂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馬童面之,指示中郎騎王翳曰:“此項王也?!表椡跄嗽唬骸拔崧劃h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蹦素囟?。
(《通鑒紀事本末卷第二》[宋]袁樞著)
①樣:使船靠岸。②籍:項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
(1)
辨明實詞,品味虛詞。
i解釋加點的詞。
①地方:A.地方千里B.今齊地方千里(《鄒忌諷齊王納諫》)
②王:A.亦足王也B.大楚興,陳勝王(《陳涉世家》)
③若:A.若非吾故人乎B.若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世家》)
ii完成下面的表格。
篇目句子意蘊
選文項王乃曰乃刎而死兩個“乃”字,既表現(xiàn)了項王,也塑造了一個率直、磊落、決絕的英雄形象。
《陳涉世家》陳勝吳廣乃謀曰乃丹書帛曰“陳勝王”兩個“乃”字,既表現(xiàn)了陳勝吳廣行動速度之快,也表現(xiàn)了他們
(2)
史書敘述中常常含著的情感態(tài)度,試比較下面兩句話你更喜歡哪一句,請結(jié)合選文內(nèi)容簡要說明理由。
A.乃謂亭長曰:“吾知公長者。吾騎此馬五歲,所當(dāng)無敵,嘗一日行千里,不忍殺之,以賜公?!?/p>
——司馬遷《史記》
B.乃以其所乘騅馬賜亭長。
——袁樞《通鑒紀事本末卷第二》
(3)
結(jié)合下面兩首詩歌,按要求答題。
(二)題烏江亭杜牧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一)烏江亭王安石百戰(zhàn)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
i按要求填上空。
杜詩和王詩在項羽不肯渡江而死這件事上,觀點截然相反。杜牧主要傾向于成就大事業(yè)要;而王安石是在告訴人們一旦,就再難卷土重來。(用詩歌中的短語填上空)
ii你認為誰的觀點更接近選文內(nèi)容?請結(jié)合各自詩歌和選文,說說你的理解。
閱讀下文,完成題目。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方鼓琴志在太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辨R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fù)鼓琴,以為世無足復(fù)為鼓琴者。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i志在流水
ii巍巍乎若太山
(2)翻譯下列句子。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3)伯牙是傳說中的善彈琴的人,鍾子期是善聽音的人。與此典故相關(guān)的成語是:,這個成語的意思是:。
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權(quán)謂呂蒙曰
(2)卿今當(dāng)涂掌事
(3)蒙辭以軍中多務(wù)
(4)卿言多務(wù),孰若孤
(5)及魯肅過尋陽
(6)即更刮目相待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四小題。
柳陌
[明]祁彪佳
出寓園,由南堤達豳圃①,其北堤則豐莊所從入也。介于兩堤之間,有若列屏者,得張靈墟書曰“柳陌”。堤旁間植桃柳,每至春日,落英繽紛②,微飔偶過,紅雨滿游人衣裾,予以為不若數(shù)株垂柳,綠影依依,許漁父停橈③碧陰,聽黃鸝弄舌,更不失彭澤家風(fēng)④耳。此主人⑤不字桃而字柳意也。若夫一堤之外,荇藻交橫⑥,竟川含綠,濤云聳忽,煙雨霏微,撥棹臨流,無不率爾休暢矣。
(選自《古代小品文鑒賞辭典》)
①豳圃:與文中的“寓園”“豐莊”均為地點名稱。②落英繽紛:語出《桃花源記》,意在表現(xiàn)桃花紛紛飄落的美麗景象。③橈:與下文的“棹”都指船槳。④彭澤家風(fēng):指像陶淵明歸隱后那樣的生活風(fēng)貌。⑤主人:自稱。⑥荇藻交橫:。
(1)為下列句中加點詞選擇意思相同的一項。
i予以為不若數(shù)株垂柳
A、卿言多務(wù),孰若孤(《孫權(quán)勸學(xué)》)
B、若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世家》)
ii撥棹臨流
A、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師表》)
B、把酒臨風(fēng)(《岳陽樓記》)
(2)文中多處借用前人佳句。參照解釋②,完成解釋⑥。
(3)結(jié)合語境,說文解字,賞析語句,選擇正確的理解。
i微飔偶過,紅雨滿游人衣裾
A、“飔”為形聲字,形旁為“風(fēng)”,其意為“風(fēng)”。此句生動寫出了風(fēng)吹雨打,花瓣紛紛飄落,灑滿游人衣襟的情景。
B、“飔”為形聲字,音同“思”。“飔”讀音輕柔,傳達出柔和細膩之感。此句生動表現(xiàn)微風(fēng)吹拂,紅花如雨一般飄落,撒滿游人衣襟的情景。
ii許漁父停橈碧陰,聽黃鸝弄舌
A、“弄”有“演奏樂器”之義,寫出了黃鸝鳴叫如樂音清脆,悅耳動聽,惹人喜愛。
B、“弄”有“戲耍”之義,寫出了黃鸝在枝頭吵吵鬧鬧,聲音嘈雜,讓人聽了心生厭煩。
(4)為什么將種著桃柳的那條路取名“柳陌”?結(jié)合全文,加以分析。
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下面四小題。
凡讀書,二十歲以前所讀之書與二十歲以后所讀之書迥異①。少年知識未開②,天真純固,所讀者雖久不溫習(xí),偶爾提起,尚可數(shù)行成誦。若壯年所讀,經(jīng)月則忘,必不能持久。
故六經(jīng),秦漢之文,詞語古奧③,必須幼年讀。長壯后,雖倍蓰④其功,終屬影響⑤。自八歲至二十歲,中間歲月無多,安可荒棄或讀不急之書?此時,時文⑥固不可不讀,亦須擇典雅醇正,理純詞裕,可歷二三十年無弊者讀之。若朝華⑦夕落,淺陋無識,詭僻⑧失體,取悅一時者,安可以珠玉難換之歲月而讀此無益之文;何如誦得《左》《國》⑨一兩篇及東西漢典貴華腴⑩之文數(shù)篇,為終身受用之寶乎?
我愿汝曹將平昔已讀經(jīng)書,視之如拱璧,一月之內(nèi),必加溫習(xí)。古人之書,安可盡讀?但讀得一篇,必求可以背誦,然后思通其義蘊,而運用之于手腕之下。如此,則才氣自然發(fā)越。若曾讀此書,而全不能舉其詞,謂之“畫餅充饑”;能舉其詞而不能運用,謂之“食物不化”。二者其去枵腹無異。汝輩于此,極宜猛省。
(選文有刪節(jié))
①迥異:相差根遠。②開:開導(dǎo),啟發(fā)。③古奧:古指深奧,不容易理解。④倍蓰(xǐ):數(shù)倍。⑤影響:影子和回聲。指不切實際、不持久。⑥時文:當(dāng)時適行的文體,多指利學(xué)應(yīng)試之文。⑦華:花。⑧詭辯:荒謬邪僻。⑨《左》《國》:《左傳》《國語》。⑩華腴(yú):豐美有文采。曹:輩。拱璧:大壁,泛指珍寶。義蘊:內(nèi)在的意義。發(fā)越:散播。舉:舉出。去:距。枵腹:腹中空虛。極:通“亟”,急。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著重號的詞語。
i時文固不可不讀
固:
ii若朝華夕落
若:
iii古人之書,安可盡讀
盡:
iv然后思通其義蘊
通:
(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i安可以珠玉難換之歲月而讀此無益之文?
ii汝輩于此,極宜猛省。
(3)認為“六經(jīng)、秦漢之文詞誕古奧。必須幼年讀”,其理由是什么?
(4)從選文加線句子中,你獲得了怎樣的啟示?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杞人憂天
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
又有憂彼之所憂者,因往曉之,曰:“天,積氣耳,亡處亡氣。若屈伸呼吸,終日在天中行止,奈何憂崩墜乎?”
其人曰:“天果積氣,日月星宿,不當(dāng)墜邪?”
曉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墜,亦不能有所中傷。”
其人曰:“奈地壞何?”
曉者曰:“地,積塊耳,充塞四虛,亡處亡塊。若躇步蹴蹈,終日在地上行止,奈何憂其壞?”
其人舍然大喜,曉之者亦舍然大喜。
(1)解釋下列加點字的意思。
i因往曉之
ii天果積氣
iii若躇步蹴蹈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
i終日在天中行止,奈何憂崩墜乎?
ii其人舍然大喜,曉之者亦舍然大喜。
(3)下面對選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辛辣地諷刺了那些胸?zé)o大志、患得患失的人。
B.“廢寢食者”寫出了“杞人憂天”的程度;“舍然大喜”寫出了“曉之者”的行動結(jié)果。
C.文章寫了憂天者與憂人者兩種人,重點刻畫了“憂人者”的形象。
D.文章基本以對話構(gòu)成,言簡意賅,邏輯嚴謹,讀來文氣貫通,一氣呵成。
古文閱讀。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節(jié)選自柳宗元《小石潭記》)
環(huán)永之治①百里,黃溪最善。黃溪距州治七十里,由東屯南行六百步,至黃神祠,祠之上,兩山墻立,丹碧之華葉駢植,與山升降。其缺者為崖峭巖窟。水之中皆小石,平布黃神之上,揭水②八十步,至初潭,最奇麗,殆③不可狀④。其略⑤若剖大甕,側(cè)立千尺。溪水積焉,黛蓄膏渟⑥,來若白虹,沉沉無聲。有魚數(shù)百尾,方來會⑦石下。
(節(jié)選自柳宗元《游黃溪記》)
①治:州府所在地,簡稱“治府”。②揭水:撩起衣服,涉水而行。③殆:幾乎。④狀:形容。⑤略:大概輪廓。⑥黛蓄膏渟:形容烏光油亮。⑦會:聚集。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i潭中魚可百許頭
ii乃記之而去
iii由東屯南行六百步
iv來若白虹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句子。
i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ii環(huán)永之治百里,黃溪最善。
(3)甲、乙兩文中都寫到魚,的用意有何不同?
甲文: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
乙文:有魚數(shù)百尾,方來會石下。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四道題。
潭州東池戴氏堂記(節(jié)選)
[唐]柳宗元
弘農(nóng)公刺①潭三年,因東泉為池,環(huán)之九里。其岸之突而出者,水縈之若玦②焉。池之勝于是為最。公曰:“是非離世樂道者不宜有此?!弊涫谫e客之選者譙國戴氏曰簡,為堂而居之。堂成而勝益奇,望之若連艫縻艦③,與波上下。就之顛倒萬物④,遼廓眇忽。樹之松柏杉櫧⑤被之菱芡芙蕖⑥郁然而陰粲然而榮。凡觀望浮游之美,專于戴氏矣。
①刺:擔(dān)任刺史。②玦(jué):環(huán)形有缺口的玉器。③連艫縻艦:舟船相連。④顛倒萬物:指水中倒影。⑤櫧:一種常綠喬木。⑥菱芡芙?。憾际撬参?。
(1)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意思不相同的一項是
A.其岸之突而出者卷石底以出
B.為堂而居之全石以為底
C.望之若連連艫縻艦皆若空游無所依
D.與波上下似與游者相樂
(2)相比永州小石潭,潭州東池有哪些不同?請簡要概括。
(3)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限斷三處)
樹之松柏杉櫧被之菱芡芙蕖郁然而陰粲然而榮。
(4)柳宗元的山水散文常以比擬的方法來描摹景物,表現(xiàn)出生動、奇異的特點。請以《小石潭記》和《潭州東池戴氏堂記(節(jié)選)》為例,談?wù)勥@種寫法的好處。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dāng)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dāng)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fù)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fù)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zé)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
(節(jié)選自諸葛亮《出師表》)
(1)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i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
ii深入不毛不毛:
iii若無興德之言若:
iv以彰其咎彰:
v以咨諏善道諏:
(2)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i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ii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
(3)諸葛亮出師北伐的戰(zhàn)略目標(biāo)是什么?(用原文語句回答)
(4)結(jié)合選文內(nèi)容,說說你心目中的諸葛亮是一個怎樣的人。
閱讀下文,完成下列小題。
及晏殊為館職①,時天下無事,上許臣僚擇勝晏飲。臣像皆出,殊是時貧甚,不能出,獨家居,與兄弟講習(xí)。一日,選東宮官②,忽自中批除殊③,執(zhí)政莫喻所因。次日進見回稟,上諭④之曰:“近聞館閣臣僚,無不嬉游宴賞,唯殊杜門讀書,如此謹厚,正可為東宮官?!笔饧仁苊脤Γ厦嬷I授官之意。曰:“臣非不樂游者,直以貧無可為之具。臣若有錢亦須往,但無錢不能出耳?!鄙弦婕纹湔\實。
①信職:在史館任職。②東宮官:輔助、教習(xí)太子的宮員。③“忽自中”句:從宮中傳出皇上授官晏殊的御批。④諭:告如。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
i正可為東宮官
ii臣若有錢亦須往
(2)對畫線句意思的理解,最恰當(dāng)?shù)囊豁検?/p>
A.我是不喜歡宴游的人,只是因為貧窮沒能參加全部的活動。
B.我是不喜歡宴游的人,只是因為貧窮沒錢為宴游準備酒食。
C.我并非不喜歡宴游,只是因為貧窮沒錢為宴游準備酒食。
D.我并非不喜歡宴游,只是因為貧窮沒能參加全部的活動。
(3)
i皇上允許“臣僚擇勝宴飲”的原因是“”:晏殊“獨家居”的原因是“”。
ii皇上挑選屢殊鋪佐、教習(xí)太子的原因有:;
閱讀下文,完成下列問題。
上方山①四記(一)
自烏山口起,兩畔亂峰束澗,游人如行衖②中。至接待庵,兩壁突起粘天,中間一罅,初疑此罅乃狖③穴蛇徑,或別有道達顛④,不知身當(dāng)從此度也。前引僧入罅,乃爭趨就之。至此游人如行匣中矣。三步一回,五步一折,仰視白日,跳而東西。踵屢高屢低,方嘆峰之奇,而他峰又復(fù)躍出。屢步屢歇,抵歡喜臺。返觀此身有如蟹螯郭索⑤潭底自汲井中以身為甕雖復(fù)騰縱不能出欄。其峰巒變幻,有若敵樓⑥者,睥睨欄楯⑦俱備;又有若白蓮花,下承以黃趺⑧,余不能悉記也。
(文/袁宗道,有刪減)
①上方山:山名。②衖(lòng):通“弄”,小巷。③狖(yòu):長尾猿。④顛:通“巔”,山頂。⑤郭索:蟹爬行的樣子。⑥敵樓:城樓。⑦欄楯(shǔn):欄桿。⑧趺(fū):花托。
(1)下列句中加粗詞意思相同的一組是
A.初疑此罅乃狖穴蛇徑乃悟前狼假寐(《狼》)
B.或別有道達顛或王命急宣(《三峽》)
C.不知身當(dāng)從此度也卿今當(dāng)涂掌事(《孫權(quán)勸學(xué)》)
D.有若敵樓者猛浪若奔(《與朱元思書》)
(2)文中畫線加粗句子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返觀此身有如蟹螯/郭索潭底/自汲井中/以身為甕/雖復(fù)騰縱/不能出欄。
B.返觀此身/有如蟹螯郭索潭底/自汲井中/以身為甕/雖復(fù)騰縱/不能出欄。
C.返觀此身/有如蟹螯郭索潭底/自汲井中/以身為甕/雖復(fù)騰/縱不能出欄。
D.返觀此身有如蟹螯/郭索潭底自汲/井中以身為甕/雖復(fù)騰/縱不能出欄。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直線的句子。
(4)請分別用三個詞語,概括上方山山峰的特點。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dāng)?shù)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項王則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與名騅,常騎之。于是項王乃悲歌忼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shù)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shù)行下左友皆泣莫能仰視。
……項王渡淮,騎能屬者百余人耳。于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杈船待,謂項王曰:“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shù)十萬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表椡跣υ唬骸疤熘鑫遥液味蔀椋∏壹c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老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于心乎?”
(節(jié)選自《史記·項羽本紀》)
①垓下:古地名,在今安徽省宿州市靈璧縣內(nèi)。②籍:項籍,字羽。
(1)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的字。
i力拔山兮氣蓋世
ii虞兮虞兮奈若何
iii眾數(shù)十萬人,亦足王也
iv天之亡我,我何渡為
(2)用斜線(/)給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限兩處。
項王泣數(shù)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劃橫線的句子。
i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及諸侯兵圍之?dāng)?shù)重。
ii縱江東父老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
(4)成語從這段故事而來,形容四面受敵,處于孤立危急的困境。
(5)結(jié)合本文,談?wù)勀銓椡踹@個人物的評價。
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問題。
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又有憂彼之所憂者,因往曉之,曰:“天,積氣耳,亡處亡氣。若屈伸呼吸,終日在天中行止,奈何憂崩墜乎?”其人曰:“天果積氣,日月星宿,不當(dāng)墜耶?”曉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墜,亦不能有所中傷?!逼淙嗽唬骸澳蔚貕暮??”曉之者曰:“地,積塊耳,充塞四虛;亡處亡塊。若躇步跐蹈,終日在地上行止,奈何憂其壞?”其人舍然大喜。曉之者亦舍然大喜。
(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含義。
i因往曉之
ii若屈伸呼吸
iii天,積氣耳
iv其人舍然大喜
(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之”的用法與“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中“之”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久之,目似暝,意暇甚B.宋之丁氏
C.而兩狼之并驅(qū)如故D.因往曉之
(3)將下面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i又有憂彼之所憂者。
ii終日在地上行止,奈何憂其壞?
(4)如果從積極的方面看待“杞人憂天”,你會做怎樣的評價?
主題群文閱讀:山川美景
右溪記
元結(jié)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數(shù)十步,合營溪。水抵兩岸悉皆怪石欹嵌盤屈不可名狀。清流觸石,洄懸激注;佳木異竹,垂陰相蔭。
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則宜逸民退士之所游處;在人間,則可為都邑之勝境,靜者之林亭。而置州以來,無人賞愛;徘徊溪上,為之悵然。乃疏鑿蕪穢,俾為亭宇;植松與桂,兼之香草,以裨形勝。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蹄懯?,彰示來者。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不正確的一項是
A.為溪在州右(認為)B.此溪若在山野(如果)
C.以裨形勝(外形)D.遂命之曰“右溪”(于是)
(2)請用“/”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
水抵兩岸悉皆怪石欹嵌盤屈不可名狀
(3)“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則宜逸民退士之所游處;在人間,則可為都邑之勝境,靜者之林亭?!边@樣寫有何用意?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問題。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痹皆唬骸熬c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庇讶藨M,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南陽宗世林①,魏武②同時,而甚薄其為人,不與之交。及魏武作司空,總朝政③,從容問宗曰:“可以交未?”答曰:“松柏之志猶存?!笔懒旨纫遭柚家娛?,位不配德。文帝兄弟④每造其門,皆獨拜床⑤下。其見禮如此。
①宗世林:宗承,字世林,以德行為世所重。②魏武:指曹操。③總朝政:總攬朝政。④文帝兄弟:指曹操的兒子曹丕、曹植等。⑤床:坐榻,臥具。
(1)請用“/”標(biāo)出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每句標(biāo)一處)
i待君久不至
ii而甚薄其為人
(2)請寫出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意思。
i一狼洞其中
ii相委而去
iii若屈伸呼吸
iv吾日三省吾身
v及魏武作司空
vi世林既以忤旨見疏
(3)請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i友人慚,下車引之。
ii文帝兄弟每造其門,皆獨拜床下。
(4)請說說“松柏之志猶存”的言外之意。
(5)兩篇文章都出自《世說新語方正》篇。方正,指人行為、品性正直,合乎道義。結(jié)合文章,說說兩篇文章各表現(xiàn)了主人公怎樣的品質(zhì)。
閱讀下面古詩文,回答后面小題。
使東川·駱口驛二首(其一)
(唐)元?、?/p>
郵亭壁上數(shù)行字,崔李②題名王白③詩。
盡日無人共言語,不離墻下至行時。
酬和元九東川路詩十二首·駱口驛舊題詩
(唐)白居易
拙詩在壁無人愛,鳥污苔侵文字殘。
唯有多情元侍御④,繡衣不惜拂塵看。
嗚呼微之!貞元季年,始定交分,行止通塞⑤,靡所不同,金石膠漆,未足為喻,死生契闊⑥者三十載,歌詩唱和者九百章,播于人間,今不復(fù)敘。至于爵祿患難之際,寤寐憂思之間,誓心同歸,交感非一,布在文翰,今不重云。唯近者公拜左丞,自越過洛,醉別愁淚,投我二詩,吟罷涕零,執(zhí)手而去。私揣其故,中心惕然⑦。及公捐館⑧于鄂,悲訃⑨忽至,一慟之后,萬感交懷,復(fù)視前篇,詞意若此,得非魂兆先知之乎?無以寄悲情,作哀詞二首,今載于是,以附奠文。
嗚呼微之!始以詩交終以詩訣弦筆⑩兩絕,其今日乎?
(節(jié)選自白居易《祭微之文》,有刪改)
解釋:①元?。鹤治⒅?,別稱“元九”,與白居易共同倡導(dǎo)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②崔李:即崔詔、李逢吉,唐代詩人。③王白:即王質(zhì)夫、白居易,唐代詩人。④元侍御:即元稹。⑤行止通塞:行為舉動,順境逆境。⑥死生契闊:死生合離。⑦惕然:擔(dān)憂恐懼的樣子。⑧捐館:去世。⑨悲訃:悲訊。⑩弦筆:吟誦詩歌和創(chuàng)作詩歌。
(1)下列說法錯誤的一項是
A.甲詩一、二句敘述詩人偶見墻上白居易等人題寫的詩句,見詩生情。
B.甲詩三、四兩句寫詩人壁前獨自徘徊,與乙詩中的“多情”相呼應(yīng)。
C.乙詩題目中的“酬”為“酬答”之意,表明了詩的寫作緣由和背景。
D.乙詩第四句描繪了元稹不惜用衣服擦拭詩歌上灰塵的畫面,是實寫。
(2)解釋下列加點詞語。
i執(zhí)手而去
ii私揣其故
iii詞意若此
iv其今日乎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死生契闊者三十載,歌詩唱和者九百章。
(4)請用“/”標(biāo)出文中畫線句的兩處停頓。
始以詩交終以詩訣弦筆兩絕
(5)結(jié)合三則材料,說說元稹與白居易的深厚友情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問題。
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庇新劧鴤髦撸骸岸∈洗┚靡蝗恕!眹说乐?,聞之于宋君。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鼻舐勚舸耍蝗魺o聞也。
子夏之晉,過衛(wèi),有讀史記者曰:“晉師三豕涉河?!弊酉脑唬骸胺且?,是己亥①也。夫‘己'與‘三’相近,‘豕’與‘亥’相似?!敝劣跁x而問之,則曰:“晉師己亥涉河也?!?/p>
(選自《呂氏春秋》)
①己亥:中國農(nóng)歷用“天干”“地支”來紀年。60年為一周期,周而復(fù)始。己亥是其中的一年。
(1)請用”/”為下列句子劃分朗讀節(jié)奏。(各劃一處)
i得一人之使
ii夫“己”與“三”相近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i及其家穿井
ii求聞之若此
iii子夏之晉
iv是己亥也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i有聞而傳之者。
ii至于晉而問之,則曰:“晉師己亥涉河也?!?/p>
(4)你從上面兩文中獲得了怎樣的啟示?
解析
一、復(fù)合題(共17題)
1.
(1)i土地方圓;稱王;你
ii說話做事不假思索;
行事果斷、善于謀劃,善于把握時機;
示例一:史家用字準確,選用虛詞寫出了人物的精神和品格。反映出的態(tài)度和褒貶。
示例二:語境不同,虛詞的意蘊就有不同。人物精神和品格就因為虛詞而凸顯。
示例三:虛詞不虛,和實詞共同構(gòu)成的語境才會使人物的精神和品格凸顯。
(2)我更欣賞A句的表述。司馬遷在敘寫時,用了一段語言描寫,這段語言描讓項羽的形象更為豐富。寫出了一個落魄英雄最后落幕時頗有亮色的一面:“吾知公長者”寫出了項羽對亭長的尊敬;也表現(xiàn)了項羽對烏騅馬的情感?!安蝗獭倍指梢砸姵鲰椨鸬娜彳浿?。也正是因為項羽的這一點,所以,他才英雄氣短,兒女情長,最終落了一個失敗的結(jié)局。也正是因為這句描寫,項羽的形象更為豐滿。而袁樞用一句話一筆帶過,項羽的形象就大打折扣了。所以,我贊成A句的描寫。
(3)i包羞忍恥;勢敗難回
ii示例一:我認為,杜牧的觀點更接近史實。杜牧寫到“包羞忍恥是男兒”,他認為項羽不能“包羞忍恥”,才會落下一個“烏江自刎”的結(jié)局。而選文中的描寫“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于心乎”正是項羽不能“包羞忍恥”的明證。假如項羽能夠東渡,或許就真的能卷土重來。杜牧針對這一點,假設(shè)歷史,給人以啟迪,也非常接近選文的敘寫。
示例二:我認為,王安石的觀點更接近史實。王安石認為“百戰(zhàn)疲勞壯士哀”,已經(jīng)是“勢難回”,江東父老是不會再跟隨他卷土重來?!凹c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可見真的是“敗勢難回”。這是“百戰(zhàn)疲勞壯士哀”“敗勢難回”的明證。王安石的這一觀點針對選文而發(fā)。更接近史實。
2.
(1)i心志,情志
ii像
(2)彈得好啊!像大山一樣高峻。
(3)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
3.
(1)對……說。
(2)當(dāng)?shù)溃?dāng)權(quán)。
(3)推托。
(4)比得上。
(5)到,等到。
(6)另,另外。
4.
(1)iA
iiB
(2)示例1;語出《記承天寺夜游》,意在借交錯縱橫的水草表現(xiàn)堤外湖水的清澈。
示例2;語出《記承天寺夜游》,意在表現(xiàn)堤外水中水草縱橫交錯,柔美飄逸。
(3)iB
iiA
(4)在作家看來,桃花“繽紛”不及垂柳“綠影依依”,綠樹綠蔭還可以讓漁夫停舟小憩,這種景象,頗有“彭澤家風(fēng)”,讓很是自得。如此意境,輕松舒暢。取名“柳陌”,正是想表現(xiàn)自己與陶淵明心靈相通,寄托他閑適括談的人生志趣。
5.
(1)i固:本來。
ii若:像。
iii盡:全、都。
iv通:通曉、理解。
(2)i怎么能用珠寶玉石都難以交換的歲月(時間)來讀這些沒有益處的文章。
ii你們這些人對于這件事(這種行為),應(yīng)該馬上深深地自我反?。ㄗ允。?。
(3)幼年時期所學(xué)知識較少,天真無邪,記憶力較強;壯年時人記憶力不如幼年時好。
(4)(1)讀書務(wù)求成誦。(2)以成誦為基礎(chǔ)理解文章或書本的含義。(3)將所讀內(nèi)容消化吸收,化為己用,能夠做到運用自如。
(1)i考察字詞均較為常見,注意“固”的本義為“堅固”,這里考察的是引申義“本來”;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之中的“固”意義相同。
ii“若”的本義是“理順”,這里考察的引申義“像”;與“門庭若市”中的“若”意義相同。
iii“盡”的本義是“空,沒有”,這里考察的是副詞“全,都”,與“一食或盡粟一石”中的“盡”意義相同。
iv“通”的本義是“通達”,這里引申為“通曉”;與“鳴之而不能通其意”中的“通”意義相同。
(2)i翻譯注意“安”翻譯為“怎么”,“以”必須翻譯成“用”,而不是“可以”,“益”要翻譯為“益處”,翻譯后注意語句通順。
ii句中“此”作為代詞要翻譯為“這件事”或“這種行為”,“極”按照原文解釋翻譯,“宜”翻譯為“應(yīng)該”要前置,使語句通順,“猛”的翻譯要靈活,“省”翻譯時注意聯(lián)想“吾日三省吾身”,最后句意要通順。
(3)注意在原文尋找答題區(qū)間,確定題干出自第三行,詢問原因,且使用了“故”字開頭,屬于總結(jié)句,所以上兩行即為解析。特別提起注意:不能只寫少年時的原因,也要寫成年后的原因,注意分條和語言組織。
(4)題干要求談啟示,注意文中關(guān)聯(lián)詞語“然后”,“而”,“如此”的使用,劃分層次,總結(jié)概括大意即可。
附:文言文翻譯
人們凡是讀書,二十歲之前所讀的書與二十歲之后所讀的書相差很遠。(人們)幼年時期知識未經(jīng)開導(dǎo),性格天真固執(zhí),所讀的書即使很久不復(fù)習(xí),偶爾提起,也可以背誦幾行。如果壯年時期所讀的書,過了一個月就忘了,這樣一定不能長久。所以《六經(jīng)》和秦漢時期的文章,詞語古拙深奧,一定要在幼年時期讀。等到壯年之后,即使花費數(shù)倍于(幼年時期)的努力,終究也只是不切實際罷了。從八歲到二十歲,這之間時間不長,怎么能荒廢時間或讀無關(guān)緊要的書呢?這個時候,科舉應(yīng)試之文本來不能不讀,(但)也要挑選內(nèi)容典雅純正、內(nèi)涵豐富且文字優(yōu)美、歷經(jīng)二三十年沒有錯誤的書來閱讀。像早上開花傍晚落下、淺薄低俗、荒謬邪僻、毫不得體、取悅一時的文章,怎么能用珠寶和玉石都難以交換的時間來讀這些沒有任何益處的文章呢?不如背誦《左傳》、《國語》中的一兩篇文章和東西漢經(jīng)典華美且富有文采的幾篇文章,作為終身受用的珍寶呢!
我希望你們這些人把過去已經(jīng)讀過的經(jīng)書,視若珍寶,(讀過后)一個月之內(nèi),一定加以溫習(xí)。古人寫的書,怎么能全部讀完?但每讀一篇,必須做到能夠背誦,之后考慮通曉其中的含義,并且在手中靈活運用,像這樣做,才氣自然散播。如果曾經(jīng)讀過這本書,但根本不能舉出書中的字詞的,就叫他“畫餅充饑”;能舉出其中的字詞而不能運用的,就叫他“食物不化”,這兩者大概距離空腹沒有什么差別。你們這些人對于這種做法,應(yīng)當(dāng)立刻深深地反省。
6.
(1)i于是。
ii果然。
iii你。
(2)i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動,怎么還擔(dān)心天會塌下來呢?
ii那個杞國人才放下心來,很高興;開導(dǎo)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興。
(3)C
(1)i此題考查的是文言詞語的意思。做題時要疏通文意,先把句子翻譯正確,再解釋字詞意思,所要注意的是,在字詞本義與句中意思有所差別時,最好本義和句中意都要寫出來?!耙蛲鶗灾狈g為“于是去開導(dǎo)他”,“因”意思是“于是”。
ii“天果積氣”翻譯為“天果然是聚積的氣體”,“果”意思是“果然”。
iii“若躇步蹴蹈”翻譯為“你行走跳躍”,“若”意思是“你”。
(2)i此題考查對文言句子的翻譯能力。在翻譯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點的實詞、虛詞、通假字、古今異義詞和詞類活用的情況,先按照原句子的順序翻譯,然后按照現(xiàn)代漢語的習(xí)慣進行語序調(diào)整?!敖K日在天中行止,奈何憂崩墜乎”句中“終日”意思是“整天”,“奈何”意思是“為什么”。
ii“其人舍然大喜,曉之者亦舍然大喜”句中“舍”是通假字,同“釋”,“舍然”意思是“放下心事的樣子”,“曉”意思是“開導(dǎo)”。據(jù)此翻譯即可。
(3)此題考查的是對文章的理解。C項中“重點刻畫了‘憂人者’的形象”理解有誤。文章通過杞人憂天的故事,嘲笑了那種整天懷著毫無必要的擔(dān)心和無窮無盡的憂愁,既自擾又擾人的庸人,告訴人們不要毫無根據(jù)地憂慮和擔(dān)心,所以重點刻畫的應(yīng)該是“憂天者”。故選C。
譯文:
杞國有個人擔(dān)心天會塌、地會陷以為自己和所有人無處依托,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
另外又有個人為這個杞國人的憂愁而憂愁,就去開導(dǎo)他,說:“天不過是積聚的氣體罷了,沒有哪個地方?jīng)]有空氣的。你一舉一動,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動,怎么還擔(dān)心天會塌下來呢?
那人說:“天是氣體,那日、月、星、辰不就會掉下來嗎?”
開導(dǎo)他的人說:“日、月、星、辰也是空氣中發(fā)光的東西,即使掉下來,也不會有什么傷害?!?/p>
那人又說:“如果地陷下去怎么辦?”
開導(dǎo)他的人說:“地不過是堆積的土塊罷了,填滿了四處,沒有什么地方是沒有土塊的,你行走跳躍,整天都在地上活動,怎么還擔(dān)心地會陷下去呢?
(經(jīng)過這個人一解釋)那個杞國人才放下心來,很高興;開導(dǎo)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興。
7.
(1)i大約
ii離開
iii向南
iv像,好像
(2)i那小溪兩岸的形狀像狗的牙齒那樣交錯不齊,不能知道它的源頭在哪里。
ii環(huán)繞永州治府的百里之內(nèi),黃溪最美。
(3)甲文中對魚的描寫是從側(cè)面烘托出小石潭的水清澈透明的特點。乙文中通過寫水中魚兒聚集,表現(xiàn)出黃溪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特點。
(1)i本題考查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題,重點在于文言實詞的積累,同時也可以借助整個句子的意思來判斷。句意為: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桑捍蠹s。
ii句意為:于是記下了這里的情景就離開了。去:離開。
iii句意為:由東屯向南走六百步。南:向南。
iv句意為:像一道白虹。若:像。
(2)i本題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譯句子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首先要找出關(guān)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運用“留”“刪”“調(diào)”“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nèi)容進行適當(dāng)調(diào)整,達到詞達句順。
句中重點的詞有:犬牙,像狗的牙齒那樣。
ii句中重點的詞有:環(huán),環(huán)繞。
(3)方法一:文言文比較閱讀,就是將兩篇或兩篇以上而且內(nèi)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聯(lián)系的文章,加以比較分析、對照鑒別地閱讀。在同中求異和異中求同中達到提高學(xué)生遷移思維能力和深入分析問題能力的目的。“皆若空游無所依”的意思是“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么依靠都沒有”,這里運用側(cè)面描寫突出了潭水的清澈;“有魚數(shù)百尾,方來會石下”的意思是“有幾百尾魚兒,正聚集在石頭底下”,魚兒眾多,體現(xiàn)了黃溪水的生機。
方法二:甲:選自《柳河?xùn)|集》:柳宗元年代:唐
乙:選自《游黃溪記》:柳宗元年代:唐
參考譯文:
甲: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么依靠都沒有。陽光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動不動,忽然間(又)向遠處游去了,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樂。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水流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而看得見,時而看不見。兩岸的地勢像狗的牙齒那樣相互交錯,不能知道溪水的源頭。
我坐在潭邊,四面環(huán)繞合抱著竹林和樹林,寂靜寥落,空無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涼,寒氣入骨,幽靜深遠,彌漫著憂傷的氣息。因為這里的環(huán)境太凄清,不可長久停留,于是記下了這里的情景就離開了。
乙:環(huán)繞永州的百里之內(nèi),黃溪最美。黃溪距離永州城約七十里,由東屯向南行走六百步,就到達黃神祠。黃神祠后面的高山陡峭險峻,猶如兩面站立的高墻,山上并排生長著紅花綠草,這些花花草草順著山勢蜿蜒起伏,或升或降,或沉或浮。那些沒有花草的地方,則是懸崖峭壁和各種巖洞。黃溪水底鋪滿了小石頭。過了黃神祠,提起褲腳涉水八十步,來到初潭,(這里的景致)新奇美麗,美得幾乎讓人無法形容。此地的大概輪廓像一個剖開的大甕,崖壁高達千尺。溪水匯聚在這里,烏光油亮,像貯了一甕化妝用的青黑色油膏;水流疾速,像一道白虹,沉靜得沒有一點聲音;有幾百尾魚兒,正聚集在石頭底下。
8.
(1)B
(2)潭州東池與小石潭相比,形狀不同,像是環(huán)形有缺口的玉石;周圍更熱鬧,有人,有房屋;植被更豐富,種類繁多。
(3)樹之松柏杉櫧/被之菱芡芙蕖/郁然而陰/粲然而榮。
(4)《小石潭記》中表現(xiàn)潭西南面深幽稱“斗折蛇行,明滅可見”,表現(xiàn)岸勢高低不平稱“其岸勢犬牙差互”;《潭州東池戴氏堂記(節(jié)選)》則將湖面的形狀比作“玦”,將湖邊的房屋比作“連艫縻艦”。這些形象化的寫法既將景物的特點生動地表現(xiàn)出來,同時又傳達出看到這些景物時的心境。
9.
(1)i社會地位低微,見識短淺。
ii不生長草木。這里指貧瘠、未開墾的地方。
iii假如。
iv公布。
v詢問
(2)i只求能在亂世中茍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諸侯中揚名顯貴。
ii(我)因此感奮激發(fā),于是答應(yīng)先帝(愿為他)奔走效勞。
(3)北定中原,攘除奸兇,興復(fù)漢室,還于舊都。
(4)對先主劉備忠心耿耿,竭力輔佐后主劉禪;為建立蜀國大業(yè)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是具有遠見卓識的政治家、軍事家;是智慧的化身等。
10.
(1)i擔(dān)任、充當(dāng)。
ii假如、如果。
(2)C
(3)i時天下無事;殊是時貧甚(不能出)
ii晏殊讀書專心;晏殊為人謹厚
11.
(1)D
(2)C
(3)(游人)抬頭看太陽,(太陽)一會跳到東面,一會兒跳到西面。
(4)高、奇、變幻多姿。
(1)A項,表推測,或許;才。B項,或許;有時。C項,應(yīng)當(dāng);掌管。D項,像。
(2)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通讀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為名詞常在句中作主語或賓語。注意主語常省略。其次找動詞,動詞通常作謂語。借助句子成分,關(guān)鍵是抓住動詞,以動詞為中心,找前后結(jié)構(gòu)關(guān)系,確定主干,從而斷開句子。此外,文言虛詞和特殊句式對文言文句讀有很大的輔助作用。斷句題還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斷開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題。
(3)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翻譯能力。此類題目在翻譯時首先要找出關(guān)鍵字或句式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除一些帶有比喻性的詞語然后再整體翻譯,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達到詞達句順。文言文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虛詞,把握語境推斷。
(4)“兩壁突起粘天,中間一罅”說明“高”,“踵屢高屢低,方嘆峰之奇”說明“奇”,“其峰巒變幻,有若敵樓者,睥睨欄楯俱備;又有若白蓮花,下承以黃趺,余不能悉記也”說明“變幻多姿”。
翻譯:
從烏山口起,兩邊凌亂的山峰約束成一條窄窄的山澗,游人行于其中如同在胡同中一般,一路上陸續(xù)有村莊、麥田、林間小屋連綿不斷。往地里送飯的婦女和牧童隔著籬笆驚詫地偷看,村子里的狗吠叫著迎接游人。到了接待的寺廟,寺廟兩邊的山壁高聳入天,中間一條縫隙,起初我懷疑這縫隙是猿猴的洞穴或是蛇進出的通道,或許有別的路徑能到達山頂,不知到身體要從這中間過去。在前引路的僧人進入縫隙,我們趕緊跟著進去。到了這里有人仿佛在盒子中行走,三步一彎五步一折,抬頭看太陽,一會在東邊一會在西邊。腳跟一會高一會低,才感嘆這座山峰的奇異,另一座又跳了出來。走一會歇一會,到達了歡喜臺?;仡^看看,好像螃蟹在譚底爬行,從井中汲水,以身體做壇子,即使再怎么騰躍,也跳不出井欄。它的山峰變幻多姿,有的像城樓,高低城墻欄桿都具備。有的像潔白的蓮花,下面承接黃色的基座。我不能一一詳細記錄。
12.
(1)i超過、勝過。
ii你。
iii稱王、為王。
iv使…滅亡
(2)項王泣數(shù)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3)i項王的部隊在垓下修筑了營壘,兵少糧盡,漢軍及諸侯兵把他團團包圍了好幾層。
ii縱使江東父老兄弟憐愛我讓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臉面去見他們?
(4)四面楚歌
(5)項王是一個悲劇英雄,他武功蓋世卻兵敗垓下;他重情重義卻最終失去美人和軍隊;他極具自尊,兵敗無顏見江東父老,自刎烏江而不茍活。他自我夸耀武功,逞一己私智,不效法古人,錯誤判斷形勢,被圍困垓下還用“時不利兮”“天之亡我”作為借口,至死也沒有認識到自己用兵打仗的過錯。
(1)i本題主要考查點是文言實詞的理解。為解答此類題目,一定要先翻譯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釋詞語,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特殊情況,平時要注意積累并識記一些常見的實詞。
句意:力量能拔山啊,英雄氣概舉世無雙。蓋:超過、勝過。
ii句意:虞姬呀虞姬,怎么安排你呀才妥善?若:你。
iii句意:民眾有幾十萬,也足夠稱王啦。王:稱王、為王。
iv句意:上天要滅亡我,我還渡烏江干什么!亡:使……滅亡。
(2)本題考查學(xué)生劃分文言句子節(jié)奏的能力。一般來說,主謂之間應(yīng)該有停頓,統(tǒng)領(lǐng)起全句的語氣詞后應(yīng)該有停頓,幾個連動的成分之間也應(yīng)該有停頓。所以劃分句子節(jié)奏時,除了要考慮句子的意思,還要考慮句子的結(jié)構(gòu)。根據(jù)句意來劃分:句意:項王眼淚一道道流下來,左右侍者也都跟著落淚,沒有一個人能抬起頭來看他。
(3)i本題主要考查點是對句子翻譯。翻譯的要求是做到“信、達、雅”,翻譯的方法是“增、刪、調(diào)、換”,具體到某一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xiàn)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
重點詞有:數(shù):幾。句意:項王的部隊在垓下修筑了營壘,兵少糧盡,漢軍及諸侯兵把他團團包圍了好幾層。
ii重點詞有:王:使…稱王。句意:縱使江東父老兄弟憐愛我讓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臉面去見他們?
(4)本題主要考查點是知識的積累。本段文字寫的是項羽最后的失敗,想到“四面楚歌”這個成語并不難。
(5)此題考查的是對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題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內(nèi)容,概括人物性格從言行入手,對文章中項王的表現(xiàn)分成幾方面來解答,他的優(yōu)點和缺點。
參考譯文:項王的部隊在垓下修筑了營壘,兵少糧盡,漢軍及諸侯兵把他團團包圍了好幾層。深夜,聽到漢軍在四面唱著楚地的歌,項王大為吃驚,說:“難道漢已經(jīng)完全取得了楚地?怎么楚國人這么多呢?”項王連夜起來,在帳中飲酒。有美人名虞,一直受寵跟在項王身邊;有駿馬名騅(zhuī,追),項王一直騎著。這時候,項王不禁慷慨悲歌,自己作詩吟唱道:“力量能拔山啊,英雄氣概舉世無雙,時運不濟呀騅馬不再往前闖!騅馬不往前闖啊可怎么辦,虞姬呀虞姬,怎么安排你呀才妥善?”項王唱了幾遍,美人虞姬在一旁應(yīng)和。項王眼淚一道道流下來,左右侍者也都跟著落淚,沒有一個人能抬起頭來看他。
……項王渡過淮河,部下壯士能跟上的只剩下一百多人了。項王想要向東渡過烏江。烏江亭長正停船靠岸等在那里,對項王說:“江東雖然小,但土地縱橫各有一千里,民眾有幾十萬,也足夠稱王啦。希望大王快快渡江?,F(xiàn)在只有我這兒有船,漢軍到了,沒法渡過去。”項王笑了笑說:“上天要滅亡我,我還渡烏江干什么!再說我和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沒有一個人回來,縱使江東父老兄弟憐愛我讓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臉面去見他們?縱使他們不說什么,我項籍難道心中沒有愧嗎?”
13.
(1)i于是,就
ii你
iii罷了
iv同“釋”,解除、消除
(2)C
(3)i另外有個人為這個杞國人的擔(dān)心(憂愁)而擔(dān)心(憂愁)。
ii整天在地上活動,怎么(或“為什么”)還擔(dān)心會塌陷呢?
(4)這個故事表現(xiàn)了杞國這個人對宇宙奧秘的探索精神和對人類命運的憂患意識。(言之有理即可)
(2)之,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14.
(1)A
(2)水抵兩岸/悉皆怪石/欹嵌盤屈/不可名狀
(3)用意有二:①再次突出右溪景色的優(yōu)美;②與“而置州以來,無人賞愛”形成鮮明對比,為表述的悵然之情做鋪墊。
(1)為:因為。
(3)道州城往西一百多步,有條小溪。它向南流動幾十步,會跟營溪匯合。溪水浸到的兩岸,全是奇形怪狀的石頭,(有的)傾斜,(有的)凹陷,(有的)盤繞,(有的)彎曲(極不規(guī)則),真是無法述說,無法形容。清澈的溪流,撞擊著石頭,回轉(zhuǎn)后從上面沖下來,激蕩傾注。美好的樹木,奇異的竹子,下垂的綠陰,互相遮蔽著。
此溪如果在山野,就應(yīng)當(dāng)是隱士游玩居住的地方;如果在市朝(人煙稠密的地方),可以成為都市中的名勝區(qū)域,喜歡清靜的人植樹建亭的地方??墒墙⒅莩且詠恚瑓s沒有人賞識喜愛;我在溪邊來回走動了一陣,為此感到很可惜。于是清理或鑿平雜亂的石頭,使它變?yōu)橥づ_和屋宇;種上松樹和桂樹,還栽了一些芳香的花草,以增加景物之美。因為這條小溪在道州城的右邊,便給它取名叫做“右溪”。我把這篇文章刻在石頭上,明白地告訴后來的人。
15.
(1)i待君久/不至
ii而甚薄/其為人
(2)i打洞。
ii離開。
iii你。
iv每天。
v等到。
vi疏遠。
(3)i朋友覺得慚愧,下車去拉元方。
ii曹丕兄弟每次登門拜訪,都是以晚輩的身分,在他的坐床前行拜見禮。
(4)我仍然瞧不起你,不和你交往。
(5)甲文表現(xiàn)了元方明事理、善應(yīng)對,以及維護父親尊嚴的責(zé)任感和無畏精神。乙文表現(xiàn)了宗世林的正直,不畏權(quán)貴。
(1)i本題考查朗讀節(jié)奏劃分。先分析這個句子各成分間的關(guān)系,理出這個句子的主干,明白主語、謂語、賓語各是什么。再按照主語與謂語之間停頓,謂語與賓語之間停頓的原則進行劃分,這樣一個句子最明顯的朗讀節(jié)奏就劃分出來了。①句意為:等了您很久您卻還沒有到。可以劃分為:待君久/不至。
ii句意為:他非常瞧不起曹操的為人??梢詣澐譃椋憾醣?其為人。
(2)i本題考查文言實詞含義的理解。解答此題的關(guān)鍵是先理解詞語所在句子的含義,然后結(jié)合句意來推斷詞語意思。句意為:一只狼在那里打洞。洞:動詞,打洞。
ii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DB3715T 73-2025沙土地變竹栽培養(yǎng)護技術(shù)規(guī)程
- 親子收養(yǎng)合同協(xié)議書1
- 個人電子產(chǎn)品購銷合同范本
- 上海市飼料添加劑購銷合同標(biāo)準模板
- 中小企業(yè)融資合同及相關(guān)附件
- 中小企業(yè)短期借款合同范本
- 中保人壽保險有限公司度團體福利保險合同全文
- 中保人壽保險有限公司團體福利保險合同條款解析
- 中央空調(diào)系統(tǒng)工程合同范本
- 人力資源合同管理(四):就業(yè)穩(wěn)定與成長
- 水利工程建設(shè)管理概述課件
- 人美版初中美術(shù)知識點匯總九年級全冊
- 2022中和北美腰椎間盤突出癥診療指南的對比(全文)
- 深度學(xué)習(xí)視角下幼兒科學(xué)探究活動設(shè)計
- 乳房整形知情同意書
- 全國核技術(shù)利用輻射安全申報系統(tǒng)填報指南
- GB/T 18344-2016汽車維護、檢測、診斷技術(shù)規(guī)范
- 青島版科學(xué)(2017)六三制六年級下冊第2單元《生物與環(huán)境》全單元課件
- 2022-2023年人教版九年級物理上冊期末考試(真題)
- 關(guān)漢卿的生平與創(chuàng)作
- 編本八年級下全冊古詩詞原文及翻譯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