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知識點總結(jié)_第1頁
地圖知識點總結(jié)_第2頁
地圖知識點總結(jié)_第3頁
地圖知識點總結(jié)_第4頁
地圖知識點總結(ji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PAGEPAGE5三、地圖一、地圖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圖例和注記1、比例尺:也叫縮尺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1)比例尺的大小與地圖的詳略:在同樣的圖幅上:比例尺越大,地圖上所表示的實際范圍越小,但表示的內(nèi)容越詳細,精確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則表示的范圍越大,內(nèi)容越簡單,精確度越低。規(guī)律:大范圍的地區(qū)多選用較小的比例尺地圖。如世界政區(qū)圖、中國政區(qū)圖等。小范圍的地區(qū)多選用較大的比例尺地圖。如平面圖、軍事圖、旅游圖等。(2)比例尺的縮放:比例尺放大: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數(shù)。例如將1/10000的比例尺放大1倍,即比例尺放大到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是1/5000,比例尺變大??s放后圖幅面積的變化:比例尺放大后的圖幅面積=放大到的倍數(shù)之平方。如將比例尺放大到原圖的2倍,則放大后圖幅面積是原來的4倍。2.方向:(1)在有經(jīng)緯網(wǎng)的地圖上判讀:經(jīng)線指示南北,緯線指示東西。(2)在有指向標(biāo)的圖上判讀:指向標(biāo)指示北方。(3)在沒有任何標(biāo)記得圖上判讀: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東”。3.圖例和注記二、地圖的種類(一)等值線圖等值線圖包括等高線圖、等深線圖、等溫線圖、等降水量線圖等。以等高線圖為例。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1)基本概念a.海拔高度也即絕對高對: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我國的海拔是高出黃海海平面的距離。b.相對高度:兩個任意地點的絕對高度之差,是一個相對概念。c.等高線:把海拔相同的各點連成的線。等高線除陡崖外都不能交叉。d.等高距:地圖上相鄰等高線之間的垂直距離。同一幅地圖中,等高距都相同。(2)地形類型及其等高線平原: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線稀疏,廣闊平坦的地形;丘陵:海拔500米以下,相對高度小于100米。山地:海拔500米以上,相對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線密集。高原:海拔高度大,相對高度小,等高線在邊緣十分密集,而頂部明顯稀疏。盆地:中間低、四周高的地形。(3)等高線與坡度之間的關(guān)系同一幅圖中,等高線越密集,坡度越大;等高線越稀疏,坡度越小。例如讀華北基地地形圖(圖1),據(jù)圖判斷①②③④四條坡面線的坡度比較A.①<③B.①<②C.①>②D.③=④有時候圖上看不出密集與稀疏時,可根據(jù)坡度=垂直相對高度/水平距離來決定。(4)常見地形等高線的形狀特征a.山頂:等高線閉合,且數(shù)值從中心向四周逐漸降低b.盆地或洼地:等高線閉合,且數(shù)值從中心向四周逐漸升高注意:示坡線是垂直于等高線的短線,指示斜坡降低的方向。示坡線通常繪在沿山脊及山谷線的方向上,它總是指向海拔較低的方向,有時也叫做降坡線。通過識坡線區(qū)別山地和盆地。c.鞍部:兩個山頂中間的低地,形似馬鞍d.山谷和山脊:等高線彎曲時,凸高為谷,凸低為脊e.陡崖:幾條不同高度的等高線相交在一起的地方。陡崖相對高度計算方法:(n-1)d≤ΔH<(n+1)d(n表示相交的等高線的條數(shù),d表示等高距)例:如圖所示崖頂?shù)暮0危?50≤H<300崖底的海拔:100<H≤150陡崖的相對高度:100≤H<2002、地形剖面圖由等高線地形圖為基礎(chǔ)轉(zhuǎn)繪而成的,能更直觀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勢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緩。(1)地形剖面圖的畫法步驟簡介A.確定水平和垂直比例尺A.確定水平和垂直比例尺B.確定基線高程C.作基線的平行線D.量出交點的距離并標(biāo)出并做基線垂線。E.將各垂線的端點連接起來。A.正南方向B.正北方向C.正西北方向D.東南方向11、讀圖2-1-7中甲、乙兩圖,回答下列問題:(1)甲島在乙島的

方向,乙島在哪個半球:

、

。(2)

圖的比例尺大,

圖的實際面積大。(3)甲島南北兩端圖上距離是3.2厘米,乙島南北兩端圖上距離是3.4厘米,兩島南北距離相差

千米。讀下圖,回答12~13題。12.圖中四地位于北京(116°E、40°N)的東南方向,且經(jīng)度間距離較近的是()A.①B.②C.③D.④13.在四幅圖中斜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