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統(tǒng)疾病患兒的護理ppt醫(yī)學課件_第1頁
消化系統(tǒng)疾病患兒的護理ppt醫(yī)學課件_第2頁
消化系統(tǒng)疾病患兒的護理ppt醫(yī)學課件_第3頁
消化系統(tǒng)疾病患兒的護理ppt醫(yī)學課件_第4頁
消化系統(tǒng)疾病患兒的護理ppt醫(yī)學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消化系統(tǒng)疾病患兒的護理第一節(jié)

小兒消化系統(tǒng)解剖生理特點口腔、食管、胃、腸、肝臟、胰腺、腸道細菌、小兒糞便口

腔有利條件:具有較好的吸吮和吞咽功能雙頰有發(fā)育良好的脂肪墊不利條件:唾液分泌少,口腔黏膜干燥且薄嫩,易受損感染。唾液淀粉酶含量低,3個月以下不宜喂淀粉類食物。生理性流涎:多見于5~6個月。生理性流涎

小兒5~6個月時唾液分泌明顯增多,但由于嬰兒口底淺,又不能及時吞咽,常發(fā)生生理性流涎。食管、胃易發(fā)生胃食管反流、溢奶與嘔吐。胃容量:新生兒30~60ml,1~3個月90~150ml,1歲時250~300ml,5歲時700~850ml。胃排空時間:水1.5~2h,母乳2~3h,牛奶3~4h。腸有利方面:嬰兒腸道相對較長不利方面:腸系膜長且固定性差,易發(fā)生腸套疊及腸扭轉(zhuǎn)消化酶發(fā)育不成熟腸屏障功能差,致全身性感染和變態(tài)反應性疾病肝

臟年齡越小,肝臟相對愈大肝細胞和肝功能亦不成熟,解毒功能差,易發(fā)生肝腫大和變性嬰幼兒膽汁分泌較少胰

腺出生時胰液分泌量少,胰淀粉酶活性較低,不宜過早地(生后3個月以前)喂淀粉類食物。胰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力都較低,對脂肪和蛋白質(zhì)的消化和吸收不夠完善。腸道細菌胎兒消化道內(nèi)無細菌,生后數(shù)小時細菌即經(jīng)口、鼻、肛門等侵入腸道腸道細菌的種類與攝入的食物有關:母乳喂養(yǎng)——雙歧桿菌人工喂養(yǎng)——各種菌群所占比例相等腸道細菌正常腸道菌群對侵入腸道的致病菌有一定拮抗作用當消化道功能紊亂時,腸道細菌大量繁殖可進入小腸甚至胃而致病胎

便由腸道脫落的上皮細胞、腸分泌物、膽汁及吞入的羊水組成。出生后24小時內(nèi)排出,呈墨綠色、粘稠、無臭味,可持續(xù)2~3天。兩者結合,添加副食后其接近成人,每日1次混合喂養(yǎng)糞便

呈黃色或金黃色、均勻糊狀,偶有細小乳凝塊,每日排2~4次,不臭,呈酸性反應。

母乳兒糞便

呈淡黃色,較干稠成形,含乳凝塊多,每日排1 ̄2次,略有臭味,呈中性或堿性反應。牛羊乳兒糞便正常小兒糞便特點母乳喂養(yǎng)兒大便母乳喂養(yǎng)兒大便人工喂養(yǎng)兒大便

多見于6個月以內(nèi)虛胖的嬰兒,生后不久即出現(xiàn)腹瀉,大便呈黃綠色稀便,每日4~5次或更多,無其他癥狀,食欲好,生長發(fā)育不受影響,常隨添加輔食后自然痊愈。生理性腹瀉嬰兒異常糞便糞便惡臭:蛋白質(zhì)消化不良有酸味、泡沫: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外觀油膩或奶瓣多:脂肪消化不良。第二節(jié)

口炎

stomatitis概

述口炎:口腔粘膜的炎癥。如病變局限于舌、牙齦、口角亦可稱為舌炎、牙齦炎或口角炎。多由病毒、細菌、真菌或螺旋體引起,多見于嬰幼兒??蓡为毎l(fā)病,亦可繼發(fā)于急性感染、腹瀉、營養(yǎng)不良、久病體弱和維生素B、C缺乏等全身性疾病。鵝口瘡

thrush,oralcandidiasis

病原體:白色念珠菌。多見于新生兒、營養(yǎng)不良、腹瀉、長期應用廣譜抗生素或激素的患兒。鵝口瘡臨床特征:口腔黏膜表面出現(xiàn)白色或灰白色乳凝塊狀物。部位:頰黏膜、舌、齒齦、上顎及咽部。性質(zhì):不易拭去,若強行擦拭,局部潮紅、可有溢血。一般無全身癥狀,不影響食欲。鵝口瘡治療要點保持口腔清潔,用2%碳酸氫鈉溶液于哺乳前后清潔口腔局部用藥:制霉菌素液(制霉菌素10萬U/次,加水1~2ml涂患處)、制霉菌素甘油。皰疹性口炎

herpeticstomatitis

病原體:單純皰疹病毒。1~3歲小兒多見,傳染性強??稍诩w托幼機構引起小流行。皰疹性口炎臨床特點特征:發(fā)熱

皰疹

潰瘍。部位:口腔黏膜任何部位,多見于齒齦、舌、頰黏膜及唇內(nèi)。癥狀:局部疼痛、流涎、拒食。病程:較長,潰瘍10~14天愈合;淋巴結腫大2~3周消退。皰疹性口炎鑒別診斷本病須與皰疹性咽峽炎鑒別,后者由柯薩奇病毒引起,多發(fā)生于夏秋季,皰疹主要在咽部和軟腭,有時可見于舌,但不累及牙齦和頰粘膜,頜下淋巴結不腫大。皰疹性口炎治療要點保持口腔清潔。局部用藥:錫類散、冰硼散。疼痛重者進食前在局部涂2%利多卡因。對癥處理。潰瘍性口炎(ulcerativestomatitis)病原體:鏈球菌、金葡菌等細菌。多見于嬰幼兒。常發(fā)生于急性感染、長期腹瀉等機體抵抗力降低時,口腔不潔更利于細菌繁殖而致病。潰瘍性口炎臨床特點特征:黏膜充血水腫、糜爛或潰瘍,上有纖維素性炎性滲出物形成假膜,常呈灰白色,邊界清楚,易拭去,遺留溢血的創(chuàng)面,但不久又被假膜覆蓋,涂片染色見大量細菌。部位:口腔各部均可,常見于舌、唇內(nèi)、頰黏膜等處。癥狀:局部疼痛、流涎、拒食、高熱。潰瘍性口炎(ulcerativestomatitis)治療要點控制感染。保持口腔清潔及局部處理,3%過氧化氫等清洗后涂2.5%金霉素魚肝油,疼痛重者進食前在局部涂2%利多卡因。補充水分和營養(yǎng)。常見護理診斷/問題口腔黏膜改變:與口腔感染有關疼痛:與口腔黏膜炎癥有關體溫過高:與口腔感染有關營養(yǎng)失調(diào):低于機體需要量,與拒食有關知識缺乏:缺乏本病的預防及護理知識護理措施口腔護理:2%碳酸氫鈉溶液或3%過氧化氫溶液清潔口腔,后涂1%甲紫或2.5%~5%金霉素魚肝油,較大兒童可用含漱劑。進食后漱口,多飲水,保持口腔黏膜濕潤和清潔。對流涎者,及時清除流出物,保持皮膚干燥、清潔,避免引起皮膚濕疹及糜爛。護理措施正確涂藥:堵

閉涂藥前先將紗布或干棉球放在頰粘膜腮腺管口處或舌系帶兩側,以隔斷唾液;干棉球?qū)⒉∽儾空衬け砻嫖珊笸克?。涂藥后閉口10分鐘,然后取出隔離唾液的紗布或棉球并叮囑患兒不可馬上漱口、飲水或進食。護理措施飲食護理: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的流質(zhì)或半流質(zhì)食物,宜微溫或涼、不宜熱,宜甜、不宜咸,避免酸辣等刺激性食物。為了減少進食時疼痛,可在進食前用2%利多卡因涂局部。對不能進食者,可靜脈補充或給予腸道外營養(yǎng)。護理措施食具:專用患兒使用的食具應煮沸消毒或高壓滅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