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向15 文言文閱讀之字詞含義(重點)-2023年中考語文一輪復習考點微(解析版)(全國通用)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01/1C/wKhkGWWorxqATkxGAAHTmCTuA2M949.jpg)
![考向15 文言文閱讀之字詞含義(重點)-2023年中考語文一輪復習考點微(解析版)(全國通用)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01/1C/wKhkGWWorxqATkxGAAHTmCTuA2M9492.jpg)
![考向15 文言文閱讀之字詞含義(重點)-2023年中考語文一輪復習考點微(解析版)(全國通用)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01/1C/wKhkGWWorxqATkxGAAHTmCTuA2M9493.jpg)
![考向15 文言文閱讀之字詞含義(重點)-2023年中考語文一輪復習考點微(解析版)(全國通用)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01/1C/wKhkGWWorxqATkxGAAHTmCTuA2M9494.jpg)
![考向15 文言文閱讀之字詞含義(重點)-2023年中考語文一輪復習考點微(解析版)(全國通用)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01/1C/wKhkGWWorxqATkxGAAHTmCTuA2M949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考向15文言文閱讀之字詞含義
例1:[2022?廣西柳州?中考真題】
閱讀文言語段,回答問題。
【甲】舜發(fā)于吠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
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俞。人則無法案拂士出則無敵
同處餐煮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選自《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乙】上①謂侍臣曰:“治國如治病,病雖愈,猶宜將護。儻②遽③自放縱,病復作,則不可救矣。
今中國幸安,四夷俱服,誠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懼不終,故欲數(shù)聞卿輩諫爭也?!蔽赫魅眨骸皟?nèi)
外治安,臣不以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選自《資治通鑒》)
【注釋】①上:皇上,指唐太宗。②儻:倘若。③遽(ju):迅速。
★1.下列各組加點的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行胡亂其所為蒙絡搖綴,參差披助(《小石潭記》)
B.以益其所不能而計其長詈不盈寸(《核舟記》)
C.猶宜將護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D.故欲數(shù)聞卿輩諫爭也孤豈胡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孫權勸學》)
★2.下列各項中加點詞“于”的意義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A.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穿井得一人》)
B.力惡其不出于身也(《大道之行也》)
C.欲報之于陛下也(《出師表》)
D.皆以美于徐公(《鄒忌諷齊王納諫》)
3.下列對【甲】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B.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C.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D.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4.下列對【甲】【乙】兩文的理解和分析,有錯誤的一項是()
A.【甲】文蘊含深刻道理,告訴我們常處憂愁禍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發(fā)展,常處安逸快樂之中可以使人頹
廢死亡。
B.【乙】文唐太宗雖然身處太平盛世,但他能時時保持小心謹慎,有強烈的憂患意識,希望能經(jīng)常聽到大
臣的諫言。
C.【甲】【乙】兩文都談及國家治理之道?!炯住课膫戎刈h論,表達孟子鮮明的觀點;【乙】文側重描寫,
通過語言描寫表達唐太宗的治國思想。
D.【甲】文從國家到個人,論證經(jīng)受磨煉的好處,最終提出中心論點;【乙】文從治病到治國,表明雖然
國家強大了,但國君仍要居安思危。
【答案】
1.D2.C3.A4.D
【解析】
1.考查對文言詞語的一詞多義的理解。A.拂:違背/飄拂;B.曾:同“增”,增加/竟然;C.將:扶,持/
將要;D.欲:都是“想要”的意思;故選D。
2.考查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題目中的“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中的“于”是“介詞,在,給”
的意思。A.介詞,向;B.介詞,從;C.介詞,在,給;D.介詞,比;故選C。
3.考查文言文語句的句讀。解答此類試題,要在整體感知文章內(nèi)容的基礎上,先對句子作簡單翻譯,初步
了解大意,然后根據(jù)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進行句讀。語句“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的意思是:在國內(nèi)沒有堅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輔佐君王的賢士,在國外沒有實力相當、足以抗衡的國家和
來自國外的禍患,這樣的國家就常常會走向滅亡。根據(jù)句意,正確的句讀是: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
外患者/國恒亡。故選A。
4.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D.【甲】文是"從個人到國家”進行論證,不是“從國家到個人”進行
論證的。故選D。
【參考譯文】:
【甲】舜從田野耕作之中被任用,傅說從筑墻的勞作之中被任用,膠鬲從販魚賣鹽中被任用,管夷吾
被從獄官手里救出來并受到任用,孫叔敖從海濱隱居的地方被任用,百里奚被從奴隸市場里贖買回來并被
任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臨在這個人,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惱,使他筋骨勞累,使他忍饑挨餓,使他受
盡貧困之苦,使他所做的事情顛倒錯亂,用來使他的內(nèi)心收到震撼,使他性情堅韌起來,增加他所不具備
的能力原來沒有的才能。
一個人,常常發(fā)生錯誤,這樣以后才能改正;在內(nèi)心里困惑,思慮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為:別
人憤怒表現(xiàn)在臉色上,怨恨吐發(fā)在言語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曉。(如果)一個國家,在國內(nèi)沒有堅守法
度的大臣和足以輔佐君王的賢士,在國外沒有實力相當、足以抗衡的國家和來自國外的禍患,這樣的國家
就常常會走向滅亡。這樣以后才知道憂慮禍患能使人(或國家)生存發(fā)展,而安逸享樂會使人(或國家)
走向滅亡的道理了。
【乙】唐太宗對侍臣說:“治理國家如同治療疾病,疾病即使痊愈了,仍然應該扶持養(yǎng)護。倘若迅速
自我放縱,疾病再次發(fā)作,就無法救治了?,F(xiàn)在中國僥幸安寧,周邊各民族全都服從統(tǒng)治,確實是從占至
今希望看到的安定局面,但是我一天比一天謹慎,只是擔心這種謹慎不能堅持到底,所以我很希望多次聽
到你們的進諫規(guī)勸?!蔽赫髡f:“國家內(nèi)外太平安定,我不認為這種情況值得高興,我只是高興陛下能居
安思危?!?/p>
例2:[2022?陜西?中考真題】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
湖之遠則憂其君。卷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生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
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節(jié)選自范仲淹《岳陽樓記》)
【乙】
亭以雨名,志喜也?!柚练鲲L之明年,始單官舍。為亭于堂之北,而鑿池其南。引滁種樹,以為
休息之所。是歲之春,雨麥①于岐山之陽,其占為有年久既而彌月不雨,民方以為憂。越三月,乙卯乃雨,
甲子又雨,民以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與慶于庭,商賈相與歌于市,農(nóng)夫相與懺③于野。憂
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適成。
(節(jié)選自蘇軾《喜雨亭記》)
【注釋】①雨麥:下麥雨。②有年:豐年。③作(bian):喜樂,歡欣。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1)星進亦憂,退亦憂()
(2)生天下之憂而憂()
(3)始檢官舍()
(4)引源種樹()
★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之”,與“予嘗求古仁人之心”中“之”的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A.或異二者之為B.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C.予至扶風年明年D.以為休息之所
3.請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微斯人,吾誰與歸?
(2)亭以雨名,志喜也。
4.兩位作者在文中表現(xiàn)出的“憂樂觀”,有何不同?
【答案】
1.這在……之前修建水,水流
2.B
3.(1)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
(2)亭子用雨來命名,是為了記載這件喜事。
4.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蘇軾:“與民同樂”。
【解析】
1.本題考查文言實詞理解。
(1)句意為:這(他)進入朝廷做官也憂慮,退處江湖也憂慮。是,這。
(2)句意為:在天下人憂愁之前先憂愁。先,在……之前。
(3)句意為:開始修建官邸。治,修建。
(4)句意為:引來流水,種上樹木。流,水,水流。
2.本題考查文言虛詞理解。
例句中,,之,,的意義和用法為:助詞,的。
A.助詞,的。
B.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
C.助詞,的。
D.助詞,的。
故選B。
3.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的翻譯。重點詞語為:
(【)微,如果沒有;誰與歸,就是“與誰歸
(2)以,用;名,命名;喜,喜慶,值得歡喜。
4.本題考查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
根據(jù)【甲】文“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可知,范仲淹想表現(xiàn)的是做官之人應該盡到的責
任與使命;從“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可知,范仲淹的認為應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的
樂之后去樂,所以他的憂樂觀是先憂后樂
根據(jù)【乙】文”既而彌月不雨,民方以為憂”“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
乃止”“官吏相與慶于庭,商賈相與歌于市,農(nóng)夫相與林于野,憂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適成“可知,百
姓因整整一個月不下雨而憂愁,后來終于天降大雨,百姓和樂,蘇軾在修建亭子時也不忘百姓,可見蘇軾
是關心百姓疾苦,處處思慮百姓的,表現(xiàn)蘇軾的“與民同樂”的憂樂觀。
【參考譯文】:
【甲】
哎呀!我曾探求過古時仁人的心境,或者和這些人的行為兩樣的,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
壞,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時、就為百姓擔憂;不在朝廷做官而處在僻遠的江湖中間就為國
君憂慮。他進也憂慮,退也憂愁。既然這樣,那么他們什么時候才會感到快樂呢?古仁人必定說:“先于天
下人的憂去憂,晚于天下人的樂去樂。”呀。唉!如果沒有這種人,我與誰一道歸去呢?寫于為慶歷六年九
月十五日。
【乙】
這座亭子用雨來命名,是為了紀念喜慶的事件?!业椒鲲L的第二年,才開始造官邸,在堂屋的北
面修建了一座亭子,在南面開鑿了一口池塘,引來流水,種上樹木,把它當做休息的場所。這年春天,在
岐山的南面下了麥雨,占下此事,認為今年會是豐年。然而此后整整一個月沒有下雨,百姓才因此憂慮起
來。到了三月的乙卯日,天才下雨,甲子日又下雨,百姓們認為下得還不夠。丁卯日又下了大雨,一連三
天才停止。官吏們在院子里一起慶賀,商人們在集市上一起唱歌,農(nóng)夫們在野地里一起歡笑,憂愁的人因
此而高興,生病的人因此而痊愈,而我的亭子也恰好造成了。
在文言文閱讀中,無論是對文言實詞的專項考查,還是對文句的翻譯、文意的理解,都涉及對文言字
詞的含義的理解,覆蓋面廣,賦分值大,失誤率也較其他知識能力點要高。究其錯因,歸納起來主要有以
下四種情況:
一、不辨古今
從詞義角度,將古代漢語的實詞與現(xiàn)代漢語作比較,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詞義完全相同,一類是完
全不同,一類是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高考重點考查的是第三類。這類實詞,從詞義的古今變化來看,又
可分為詞義擴大、詞義縮小、詞義轉移、感情色彩變化和名稱說法改變等五種情況。所謂不辨古今,就是
考生沒有注意到詞義的古今聯(lián)系與區(qū)別,誤將它們與現(xiàn)代漢語相應的詞在詞義上混為一談,以今義去解釋
古義。
二、不知通假
對古代漢語中部分實詞的通假現(xiàn)象,考生如果不能洞察,就不能按它們所通之字去解釋,而仍按原字
去解釋,就勢必造成理解的錯誤。
三、不明活用
詞類活用主要包括動詞、形容詞、名詞的使動用法,形容詞、名詞的意動用法,名詞用作動詞,名詞
用作狀語等四大類七種情況。如果不明白這些詞類活用現(xiàn)象,不按活用的類型解釋詞義,而仍按字面意思
直接解釋,就勢必造成理解的錯誤。如2009年高考廣東卷第5題:
四、不分單雙
在文言文中常常可以看到這樣一種語言現(xiàn)象,就是兩個連用的單音詞恰好與現(xiàn)代漢語的一個雙音詞相
同。如“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鄒忌諷齊王納諫》)中的“地”和“方”是兩個單音詞連用,釋
義時應分別解釋為“土地”和“方圓”;如果把它們誤作為現(xiàn)代漢語的一個名詞“地方”,句子就解釋不
通,釋義也必然錯誤。
文言詞語分實詞和虛詞兩大類,中考以考查實詞為主,虛詞次之。實詞的考查集中在古今異義、一詞
多義、詞類活用、通假字幾個考點。虛詞考查量少且集中在幾個常見的虛詞上。初中階段常用的文言虛詞
主要有:之、其、而、以、于、為、也、乎、夫、焉。其中最為重要的是:之、其、而、以、于。
答題策略:
文言文實詞的詞義可以采用推斷的方法:(1)聯(lián)想推斷:由試題中給出的某一實詞,聯(lián)想到其他課文中
該詞的用法和意義,將二者比較一下,再確定其意義。(2)語境推斷:結合整段選文、整個句子及句子上下
文的意思來確定某個實詞的意思。(3)詞性推斷:根據(jù)詞語在句子中的位置,推斷其詞性和意義。(4)結構
推斷:有些文言句子整齊,講究對仗,常用互文手法,應依據(jù)互文結構來推斷詞義。
文言虛詞答題策略:
第一,要掌握各重點虛詞的基本用法,借助圖表進行歸類,記住少數(shù)特殊用法及例句。第二,要注意
所釋虛詞的位置,虛詞位置不同,其意義和用法也不相同。第三,著眼加點的虛詞,立足全句,分析其意
義和作用。
標注★的題目考查的是“文言字詞含義”這一考點。
y經(jīng)典變式練)
1.12022?湖南永州?一?!?/p>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題。
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哪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
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
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
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但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
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
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
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
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醉翁亭記》歐陽修)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理解不正硬的一項是()
A.峰回路轉回:曲折B.云歸而巖穴暝歸:聚攏
C.野芳發(fā)而幽香發(fā):散發(fā)D.觥籌交箱錯:錯雜
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與例句不理網(wǎng)的一項是()
例句:山本僧智仙也
A.瀉出于兩峰之間者B.四時之景不同
C.山間之朝暮也D.而不知太守々樂其樂也
3.下列對文章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通過描寫醉翁亭的自然景色和太守宴游的場面,表達出作者及時行樂的思想。
B.“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兩句表現(xiàn)百姓勞碌卻負債累累,借歌緩解疲乏的情景。
C.“頹然乎其間“呼應“飲少輒醉”,以作者酒酣而醉之態(tài),將宴酣之樂推向高潮。
D.全文重復運用“……者……也”,并連用了二十一個"也''字,顯得繁雜啰嗦。
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的意思
(1)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
【答案】
1.C2.D3.C
4.(1)有一座亭子像飛鳥展翅似的高踞于泉水之上,那就是醉翁亭。
(2)醉了能夠和大家一起歡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述這樂事的人。
【解析】
1.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文言詞語的含義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
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詞等。
C.“野芳發(fā)而幽香”的意思是:野花開放,散發(fā)出清幽的香味。“發(fā)”譯為“開放”,而非“散發(fā)”;
故選Co
2.考查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例句句意:是山上的和尚智仙。之:助詞,的;
A.句意:從兩座山峰的中間傾瀉而出的。之:助詞,的;
B.句意:四季的風光不同。之:助詞,的;
C.句意:這就是山中的朝暮。之:助詞,的;
D.句意:卻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樂為快樂啊。之: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故選D。
3.考查對文章理解和分析。
A.本文表達的是“與民同樂”的思想,不是“及時行樂”的思想;
B.“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的意思是:至于背著東西的人在路上歡唱,來去行路的人在樹下休息。并不
是“表現(xiàn)百姓勞碌卻負債累累,借歌緩解疲乏的情景”;
D.全文幾乎用“也”字收束句尾,又一貫通篇,毫無贅煩之弊,反有靈動之妙,具有一唱三嘆的風韻;選
項中“連用了二十一個‘也'字,顯得繁雜啰嗦”的理解是錯誤的;
故選C。
4.本題考查翻譯文言語句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找出關鍵
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現(xiàn)象,重點實
詞必須翻譯到位。翻譯時要做到“信、達、雅”。
(1)句中的“有亭翼然(像鳥張開翅膀一樣)、臨(居高面下)、于(在)”幾個詞是重點詞語。
(2)句中的“同其樂(同大家一起快樂)、以(用)、者(的人)”幾個詞是重點詞語。
【參考譯文】:
環(huán)繞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方的幾座山峰,樹林和山谷格外秀美。一眼望去,樹木茂盛,又幽深又秀
麗的,是瑯珊山。沿著山路走六七里,漸漸聽到潺潺的流水聲,看到流水從兩座山峰之間傾瀉而出的,那
是釀泉。泉水沿著山峰折繞,沿著山路拐彎,有一座亭子像飛鳥展翅似地,飛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
建造這亭子的是誰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給它取名的又是誰呢?太守用自己的別號(醉翁)來命名。太
守和他的賓客們來這兒飲酒,只喝一點兒就醉了;而且年紀又最大,所以自號“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
于喝酒,而在欣賞山水的美景。欣賞山水美景的樂趣,領會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陽升起,樹林里的霧氣散開,云霧聚攏,山谷就顯得昏暗了;朝則自暗而明,暮則自明而暗,
或暗或明,變化不一,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開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樹木枝繁葉茂,形成一片
濃密的綠蔭;風高霜潔,天高氣爽,水落石出,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黃昏歸來,四季的風光不
同,樂趣也是無窮無盡的。
至于背著東西的人在路上歡唱,來去行路的人在樹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應;老人彎著腰走,
小孩子由大人領著走。來來往往不斷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邊釣魚,溪水深并且魚肉肥美;用釀泉
造酒,泉水香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橫七豎八地擺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辦的宴席。宴會喝酒的樂趣,
不在于音樂;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贏了,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時起時坐大聲喧鬧的人,是歡樂的賓客們。
一位容顏蒼老,頭發(fā)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坐在眾人中間,是喝醉了的太守。
不久,太陽下山了,人影散亂,賓客們跟隨太守回去了。樹林里的枝葉茂密成蔭,禽鳥在高處低處鳴
叫,是游人離開后鳥兒在歡樂地跳躍。但是鳥兒只知道山林中的快樂,卻不知道人們的快樂;而人們只知
道跟隨太守游玩的快樂,卻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樂為快樂啊。醉了能夠和大家一起歡樂,醒來能夠用文
章記述這樂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誰呢?是廬陵歐陽修吧。
【2022?青海海東?一?!?/p>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出師表(節(jié)選)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
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
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
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
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中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鶯鈍,援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
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
★1.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思。
(1)奉賢臣,遠小人()(2)身.弓耕于南陽()
(3)搜除奸兇()(4)至于斟酌損裁()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項是()
A.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
B.先帝不以臣卑鄙徒以有先生也
C.還于舊都茍全性命于亂世
D.可計日畫待也頂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3.下列句子中朗讀停頓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此先漢/所以興隆也B.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
C.先帝/知臣/謹慎D.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5.文中哪句話最能表現(xiàn)諸葛亮對劉備父子的深厚感情?
6.選文中作者給后主劉禪提出哪些具體建議?
【答案】
1.(1)親近(2)親自(3)排除,鏟除(4)興辦、增加
2.B
3.B
4.只求在亂世中茍且保全性命,不希求在諸侯中顯達有名望。
5.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6.開張圣聽,賞罰分明,親賢遠佞。
【解析】
1.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如通假
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xiàn)象。
(1)句意為:親近賢良的忠臣,遠離奸佞的小人。親:親近。
(2)句意為:在南陽親自耕田。躬:親自。
(3)句意為:掃除奸邪。攘除:排除,鏟除。
(4)句意為:至于處置日常之事,決定取舍損益。益:興辦、增加。
2.本題考查文言詞語的一詞多義。
A.結構助詞,的/代詞,他們;
B.介詞,因為;
C.介詞,至曠介詞,在;
D.連詞,表承接/連詞,表轉折;
故選Bo
3.本題考查斷句。
A.止匕/先漢所以興隆也;
C.先帝/知臣謹慎;
D.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故選B。
4.本題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譯句子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
后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重點的詞有:茍全,茍且保全;于,在;聞達,顯達有名望。
5.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nèi)容?!按顺妓詧笙鹊鄱冶菹轮毞忠病币馑际沁@是我用以報答先帝盡忠陛下的
職責。表現(xiàn)了諸葛亮對劉備父子的深厚感情。
6.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nèi)容。結合“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可得:開張圣聽,結合
“陟罰臧否,不宜異同”可得:賞罰分明,結合“親賢臣,遠小人”可得:親賢遠佞。
【參考譯文】:
親近賢良的忠臣,遠離奸佞的小人,這是漢朝前期興盛的原因;親近小人,遠離賢臣,這是漢朝后期
傾覆衰敗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時候,每次跟我談論起這些事,對于桓帝、靈帝的做法,沒有一次不嘆息并
且感覺到痛心和遺憾。侍中、尚書、長史、參軍,這些都是堅貞可靠,能夠以死報國的忠臣,誠愿陛下親
近他們,信任他們,這樣漢王室的興盛,就時間不遠了。
我原本一個平民,在南陽親自耕田。只想在亂世里茍全性命,不求在諸侯間揚名顯身。先帝不因為我
地位、身份低微,而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廬中來拜訪我。向我詢問天下大事,由此使我感動奮發(fā),而同意
為先帝奔走效力。后來遭遇失敗,我在軍事失利之際接受任命。形勢危急之時奉命出使,從這以來二十一
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謹慎,所以臨終把國家大事托付給我。接受遺命以來,我日夜憂慮嘆息。惟恐托付的
事不能完成,有損于先帝的英明。因此五月渡瀘南征,深入不毛之地?,F(xiàn)在南方已經(jīng)平定,兵甲已經(jīng)充足,
我應當勉勵統(tǒng)率三軍,北定中原,以便竭盡我拙劣的能力。掃除奸邪、興復漢室、返還舊都。這是我用以
報答先帝盡忠陛下的職責,至于處置日常之事,決定取舍損益,毫無保留地貢獻忠言,那是郭攸之、費祎、
堇允的責任。
1.12022?山東濟南?三?!?/p>
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題。
鄒忌諷齊王納諫
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啖麗。朝服衣冠,斑鏡,謂其妻日:“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日:“君
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目:“吾孰與徐公美?”
妾日:“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
若君之美也?!泵魅招旃珌?,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
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p>
于是入朝見威王,日:“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
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由
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日:“善?!蹦讼铝睿骸叭撼祭裘衲苊娲坦讶酥^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
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绷畛跸?,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
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1)下列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熟視之孰:同“熟”,仔細
B.宮婦左右莫不秘王私:偏愛
C.時時而回進間:私下
D.皆期于齊朝:朝見
★(2)下列各項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謂?妻日安陵君共許寡人
B.暮寢加思之學畫不思則罔
C.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已而之細柳軍
D.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駢死丁槽楊之間
(3)下列對選文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鄒忌將日常生活小事與治國安邦之道進行對比,巧妙諷諫,終使齊王納諫。
B.面對進言,齊王用一個“善”字回答,表現(xiàn)了他肯定的態(tài)度與從善如流的決心。
C.賞諫后,“門庭若市”“皆朝于齊”,這從側面突出了鄒忌的治國之才。
D.文章從“比美”“進諫”到“賞諫”均采用了“三疊”式結構,整齊別致。
【答案】
(1)C
(2)D
(3)A
【解析】
(1)考查對字詞的理解。
C.句意:還不時地有人偶爾進諫。間:偶爾。
故選C。
(2)考查一詞多義。
A.代詞,他/語氣助詞,一定;
B.表修飾/表轉折,但是;
C.助詞,的/動詞,去,至IJ;
D.介詞,在/介詞,在;
故選D?
(3)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
A.鄒忌將日常生活小事與治國安邦之道進行類比,巧妙諷諫,終使齊王納諫;
故選Ao
【參考譯文】:
鄒忌身高八尺多,而且外形、容貌光艷美麗。早晨穿戴好衣帽,照著鏡子,對他妻子說:“我和城北
徐公相比,誰更美?”他的妻子說:“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城北的徐公是齊國的美男子。
鄒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于是又問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誰更美?"妾回答說:"徐公哪能比得上
您?”第二天,有客人從外面來拜訪,鄒忌與他相坐而談,問客人:“我和徐公比,誰更美?”客人說:
“徐公不如您美麗?!庇诌^了一天,徐公來了,鄒忌仔細地看著他,自己認為不如徐公美;再照鏡子看著
自己,更是覺得自己與徐公相差甚遠。晚上他躺在床上休息時想這件事,說:“我的妻子認為我美,是偏
愛我;我的妾認為我美,是害怕我;我的客人認為我美,是有事情有求于我?!?/p>
于是鄒忌上朝拜見齊威王,說:“我知道自己確實比不上徐公美??墒俏业钠拮悠珢畚?,我的妾害怕
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們都認為我比徐公美。如今齊國有方圓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
城池。宮中的姬妾及身邊的近臣,沒有一個不偏愛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沒有一個不懼怕大王的,全國的百
姓沒有不對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來,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嚴重了!”
齊威王說:“你說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們,能夠當面批評我的過
錯的人,給予上等獎賞;上書直言規(guī)勸我的人,給予中等獎賞;能夠在眾人集聚的公共場所指責議論我的
過失,并傳到我耳朵里的人,給予下等獎賞?!泵顒傁逻_,許多大臣都來進獻諫言,宮門和庭院像集市
一樣喧鬧;幾個月以后,還不時地有人偶爾進諫;滿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進諫,也沒有什么可說的了。
燕、趙、韓、魏等國聽說了這件事,都到齊國朝拜齊威王。這就是所說的在朝廷之中不戰(zhàn)自勝。
2.12022?天津紅橋?二?!?/p>
閱讀《魚我所欲也》一文,完成下面小題。
魚我所欲也
《孟子》
①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
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學,
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
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
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②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呼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
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是亦不可以J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1.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亞獨的一項是()
A.死亦我所晉惡:討厭,憎惡
B.耀爾而與之蹴:踩踏
C.今為所識窮乏者彳號我而為之得:得到
D.是亦不可以弓乎已:停止
★2.下列各組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所欲有甚于生者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
B.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
C.得之則生,弗得則死行道本人弗受
D.呼爾而與之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3.下列對選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認為,在“生”和“義”無法兼顧的情況下,應該“舍生而取義”。這一思想對后世產(chǎn)生了極為深遠的影
響。
B.文中的“本心”是指人與生俱來的良心、良知,作者認為“本心”只有圣賢才具有,普通人是沒有的,因為
“賢者能勿喪耳
C.選文綜合運用了類比論證、舉例論證、對比論證等方法,注重推理,邏輯嚴密。
D.文中,作者大量使用排比和對偶句,這樣使文章讀起來節(jié)奏感強,并且極富文采和氣勢。
【答案】
1.C2.A3.B
【解析】
1.C.“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的意思是:現(xiàn)在(有人)為「認識的窮人感激自己卻接受了它。得:
同“德”,感激。故選C。
2.本題考查一詞多義。A.都是介詞,表比較;B.動詞,做/介詞,為了;C.代詞,它/助詞,的;D.動
詞,給/語氣詞,嗎;故選A。
3.B.有誤,結合“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的意思“不僅賢人有這種本性,人人都有,只不過有賢能
的人不喪失罷了”可知“只有圣賢才具有,普通人是沒有的”錯誤。故選B。
【參考譯文】:
魚是我所喜愛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愛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都得到的話,那么我就只好放棄魚
而選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愛的,道義也是我所喜愛的,如果這兩樣東西不能同時都具有的話,那么我
就只好犧牲生命而選取道義了。生命是我所喜愛的,但我所喜愛的還有勝過生命的東西,所以我不做茍且
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厭惡的,但我所厭惡的還有超過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災禍我不躲避。如果人們所喜
愛的東西沒有超過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夠用來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樣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們所厭惡的事
情沒有超過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夠用來逃避災禍的壞事,哪一樁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種手段就能夠活命,可
是有的人卻不肯采用;采用某種辦法就能夠躲避災禍,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見,他們所喜愛的
有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那就是“義”):他們所厭惡的,有比死亡更嚴重的事(那就是“不義”)。不
僅賢人有這種本性,人人都有,只不過有賢能的人不喪失罷了。
一碗飯,一碗湯,得到它就能活下去,不得到它就會餓死??墒禽p蔑地吆喝著給人吃,饑餓的行人也
不愿接受;用腳踢給別人吃,乞丐也因輕視而不肯接受。高官厚祿卻不辨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了它。這樣,
高官厚祿對我有什么好處呢?是為了住宅的華麗,妻妾的侍奉和認識的窮人感激我嗎?以前(有人)寧肯死
也不愿接受,現(xiàn)在(有人)卻為了住宅的華麗卻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寧肯死也不愿接受,現(xiàn)在(有人)
卻為「妻妾的侍奉卻接受J'它;以前(有人)寧肯死也不愿接受,現(xiàn)在(有人)為了認識的窮人感激自己
卻接受了它.這種做法不是可以讓它停止了嗎?這就叫做喪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
1.12022?廣西河池?中考真題】
文言文閱讀。
【甲】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
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
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
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量,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白云先
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
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
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
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陶淵明《桃花源記》)
【乙】六一居士初謫①滁山,自號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將退休于潁水②之上,則又更號六一居士。
客有問日:“六一,何謂也?'‘居士曰:“吾家藏書一萬卷,集錄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
一局,而常置酒一壺?!笨驮唬?是為五一爾,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間,是豈不為六一
乎?”客笑曰:“子欲逃名③者乎?而屢易④其號。此莊生所謂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將見子疾走大喘渴死,
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日:“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為此名,聊以志吾之樂爾?!?/p>
(節(jié)選自歐陽修《六一居士傳》)
【注釋】①謫:貶謫。②潁水:地名。③逃名:不求名聲,避名而不居。④易:改換。
★(1)下列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便攀還家(同“邀”,邀請)
B.未果,尋病終(尋找)
C.則又零號六一居士(改變)
D.而曖易其號(多次)
★(2)下列各項中“之”的意義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A.忘路之遠近B.老于此五物之間
C.吾固知名之不可逃D.以志吾之樂爾
(3)下列對【甲】【乙】文段的理解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文構思精巧,以漁人進出桃花源的行蹤為線索,敘述了一個曲折有致、神秘虛幻的故事。
B.【乙】文中“醉翁”和“六一居士”都是歐陽修的號,前者用于他在滁州知州時,后者用于他準備退休定居
穎水之后。
C.【甲】文桃花源中人物熱情好客,短短的“不足為外人道也“幾個字卻能表現(xiàn)出桃花源人淳樸、謙遜、不
喜張揚的品質。
D.【甲】【乙】兩文都表現(xiàn)出對恬淡閑適、怡然自得美好生活的向往,【甲】文通過敘述故事,虛構一個
與黑暗現(xiàn)實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作者的政治理想;【乙】文采用主客間答的形式,詼諧、幽默地
表達對即將到來的退休后閑適生活的向往。
(4)把【甲】【乙】兩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
②是為五一爾,奈何?
(5)【甲】文中最能體現(xiàn)【乙】文作者所向往的生活情趣的句子是:,【乙】文中歐陽修在“既老而衰
且病”的境況下將自己的號更改為“六一居士”的目的是:。(兩空均用原文填空)
【答案】
(DB
⑵C
⑶C
(4)①率領妻子兒女和同鄉(xiāng)人來到這個與外界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了。②這只是五個一,怎么說‘六一'
呢。
(5)遂與外人間隔;聊以志吾之樂爾。
【解析】
(I)本題考查文言文實詞的含義。
B.“未果,尋病終”的意思是:沒有實現(xiàn),不久后就病死了。尋:不久。
故選B。
(2)本題考查文言虛詞。
A.之:助詞,的;
B.之:助詞,的;
C.之: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D.之:助詞,的;
故選C。
(3)C.“'不足為外人道也’幾個字卻能表現(xiàn)出桃花源人淳樸、謙遜、不喜張揚的品質”有誤?!炯住课奶?/p>
花源中人物熱情好客“不足為外人道也”幾個字卻能表現(xiàn)出桃花源人不希望外人來打擾他們的生活,也為后
文再尋桃花源不得做鋪墊。
故選C。
(4)本題考查的翻譯能力。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1)重點字詞:率,率領。妻子,指妻子、兒女。邑人,同縣的人。絕境。與人世隔絕的地方。復,再,
又。
(2)重點字詞:是,這;為,是。奈何,怎么說。
(5)本題考查對文本內(nèi)容的把握。注意要求“兩空均用原文填空”
第一空:結合乙文“既老而衰且病,將退休于潁水之上,則又更號六一居士”可知,歐陽修在政治上想擺
脫憂勞煩擾,有急流勇退的思想。甲文“遂與外人間隔”最能體現(xiàn)。
第二空:結合“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為此名,聊以志吾之樂爾(我本就知道名聲不
可以逃脫,也知道我沒有必要逃避;我取這個名號,姑且用來記下我的樂趣罷了)”可知,更改為“六一
居士”的目的是:聊以志吾之樂爾。
【參考譯文】:
【甲】東晉太元(公元376-396)年間,武陵有個人以捕魚為生。有一天他沿著溪水劃船而行,忘記了
路有多遠。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小溪兩岸的幾百步之內(nèi),中間沒有其它樹木,花草鮮嫩美麗,地上的
落花繁多交雜,漁人對此感到非常詫異。他繼續(xù)向前行船,想要走到林子的盡頭。
桃花林的盡頭就是溪水的源頭,漁人發(fā)現(xiàn)了一座小山,山上有個小洞口,洞里面隱隱約約透著點光亮。
漁人便下了船,從洞口走了進去。最開始非常狹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過。又向前行走了兒十步,突然變
得開闊明亮。漁人眼前這片土地平坦寬廣,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齊,還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以及桑
樹、竹子這類的植物。田間小路四通八達,雞鳴狗吠的聲音此起彼伏。人們在田間來來往往耕種勞動,男
女的穿戴全都與桃花源以外的人一樣。老年人和小孩兒,都怡然并自得其樂。
這里的人看見了漁人,感覺非常驚訝,問他是從哪里來的。漁人都詳細地作了回答。這里的人便邀請
他到家中做客,擺了酒、殺了雞用來款待他。村里面的其他人聽說來了這么一個人,全都來打聽消息。他
們自己說他們的先祖是為了躲避秦朝時期的戰(zhàn)亂,率領妻兒鄉(xiāng)鄰們來到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從此他們再
沒有人出去了,所以和外面的人隔絕J'一切往來。村里的人問漁人現(xiàn)如今是什么世道,他們居然不知道有
漢朝,更不用說魏、晉兩朝了。漁人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事都一一說/出來,村民們聽r都感嘆惋惜。其余
的人各自又把漁人邀請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自己的美酒佳肴來款待他。漁人停留了幾II后,就向村里的
人告辭。村里的人告訴他:“這里的情況不值得對外面的人說啊?!?/p>
漁人出來之后,找到了自己的船,就沿著來時的路回去,處處都做了記號。他到了郡城武陵,就去拜
見太守,說了自己的這番經(jīng)歷。太守立即派遣人員跟隨他前往,尋找漁人先前作的記號,竟然迷路了,后
來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陽有個叫劉子驥的人,是一個高尚的讀書人,他聽到了這個消息,非常愉快地計劃著前往桃花源。
但沒有實現(xiàn),不久后就病死了,后來就再也沒有探訪桃花源的人了。
【乙】六一居士最初被貶謫到滁州山鄉(xiāng)時,自己以醉翁為號。年老體弱,又多病,將要辭別官場,到
潁水之濱頤養(yǎng)天年,便又改變名號叫六一居士。有位客人問道:“六一,講的是什么?”居士說:“我家
里藏了書一萬卷,收集收錄夏商周三代以來金石文字一千卷,有一張琴,有一盤棋,又經(jīng)常備好酒一壺。”
客人說:“這只是五個一,怎么說‘六一'呢?”居士說:“加上我這一個老頭,在這五種物品中間老去,
這難道不是‘六一’了嗎?”客人笑著說:“您大概是想逃避名聲的人吧,因而屢次改換名號。這正像莊
子所譏諷的那個害怕影子而跑到陽光中去的人:我將會看見您(像那個人一樣),迅速奔跑,大口喘氣,
干渴而死,名聲卻不能逃脫。”居士說:“我本就知道名聲不可以逃脫,也知道我沒有必要逃避:我取這
個名號,姑且用來記下我的樂趣罷了。
2.【2022?貴州畢節(jié)?中考真題】
閱讀古文,完成問題。
【甲】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
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伏,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
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禮記?禮運》)
【乙】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者,無他焉,善推其所為而已矣!今
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獨何與?權(稱量),然后知輕重:度(測量),然后知長短。物皆
然,心為甚。王請度之。抑王興甲兵,危士臣,構怨于諸侯,然后快于心與?
(《孟子?梁惠王》)
★(1)解釋加點詞的意思。
①講信修睦
②男有分,女有歸
③今恩足以戌禽獸
④王請度之
(2)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
①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②權,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
(3)[甲]文說“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用[乙]文的話說就是
(4)中國古代的“行大道”,是指哪三個方面內(nèi)容?孟子認為古人“過人”之處是什么?請分別用原文回答。
【答案】
(1)培養(yǎng)職責,職分遍及思量,揣度。
(2)①大道在天下實行時,把天下作為大家所共有的。②用秤稱,才能知道輕重;用尺量,才能知道長短。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中國古代的“行大道”指的是: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
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
必為己。古人“過人”之處是:善推其所為而己矣。
【解析】
(1)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如通
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xiàn)象。(1)句意:人人講求誠信,培養(yǎng)和睦。修:培養(yǎng);(2)句意:男子
有職務,女子有歸宿。分:職責,職分;(3)句意:如今(您的)恩德足以遍及到禽獸身上。及:遍及;
(4)句意:大王,您請思量一下吧!度:思量,揣度。
(2)本題考查學生對句子翻譯能力。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
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xiàn)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重點詞有:(D
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時代的政治制度;行:實行;為:是;公:公共的;(2)權:稱量;度:測量。
(3)本題考查文言文內(nèi)容理解?!炯住课闹械摹叭瞬华氂H其親,不獨子其子”意思是:人們不僅僅以自己的
親人為親人所蟾養(yǎng),不僅僅撫育自己的子女。與【乙】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
敬自己的老人,進而遍及到尊敬別人家的老人;愛護自己的孩子,進而遍及到愛護別人家的孩子)”意思相
近。
(4)本題考查文言文內(nèi)容理解。中國古代的“行大道”指的是【甲】文中的“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人人都能得到社會的關愛;“男有
分,女有歸“,各司其職,安居樂業(yè);”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貨
盡其用,人盡其才?!疽摇课模献硬捎妙惐鹊姆绞剑扔勺鹁醋约旱睦先说阶鹁磩e人家的老人,愛護自
己家的孩子到愛護別人家的孩子,引出''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者”的原因”善推其所為而已矣(善于推廣他們的
好行為罷了)
【參考譯文】
【甲】
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選拔出來,人人講求誠信,培
養(yǎng)和睦。因此人們不僅僅以自己的親人為親人所贍養(yǎng),不僅僅撫育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
壯年人能為社會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長,使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而無父的人、老而無子的人、
殘疾人都有人供養(yǎng)。男子有職務,女子有歸宿。對于財貨,人們憎惡把它扔在地上的現(xiàn)象,卻不一定要自
己私藏;人們都愿意為公眾之事竭盡全力,而不一定為自己謀私利。因此奸邪之謀就不會發(fā)生,盜竊、造
反和害人的事情不發(fā)生,家家戶戶都不用關大門了,這就叫做理想社會。
【乙】
尊敬自己的老人,進而遍及到尊敬別人家的老人;愛護自己的孩子,進而遍及到愛護別人家的孩子。
占代圣人大大超過別人的原因,沒別的,善于推廣他們的好行為罷了。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廣到禽獸
身上,老百姓卻得不到您的好處,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用秤稱,才能知道輕重;用尺量,才能知道長短,
事物都是如此,人心更是這樣。大王,您請思量一下吧!難道大王要興師動眾,使將士們身陷危險,同別
的國家結下怨仇,然后心里才痛快嗎?
3.12022?江蘇泰州?中考真題】
閱讀下面的文言語段,完成下面小題。
【甲】萬歷辛丑年,父叔輩張燈龍山。沿山襲谷,枝頭樹杪①無不燈者,自城隍廟門至蓬萊崗上下,亦
無不燈者。山下望如星河倒注,浴浴熊熊。山無不燈,燈無不席,席無不人,人無不歌唱鼓吹。男女看燈
者,一入廟門,頭不得顧,踵不得旋,只可隨勢潮上潮下,不知去落何所,有聽之而已。父叔輩臺于大松
樹下,亦席,亦聲歌,每夜鼓吹笙簧與宴歌弦管,沉沉昧旦②。
【注】①樹杪(mi&o):樹梢。②沉沉昧旦:不知不覺中天已經(jīng)亮了。
(選自張岱《陶庵夢憶?龍山放燈》,有刪減)
【乙】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寢。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選自柳宋元《小石潭記》)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①山下望如星河倒注()②頭不得顧()
③其岸勢犬牙拳男)④乃記之而?。?/p>
★2.下列各句與例句中“于”的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父叔輩臺于大松樹下
A.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合肥貨運資格證答題庫
- 北師大版歷史七年級上冊第4課《夏商西周的更迭》聽課評課記錄
- 人教版歷史七年級上冊第7課《戰(zhàn)國時期的社會變化》聽課評課記錄1
- 行政人事部年終總結
- 美術組工作計劃上學期
- 信息技術學科計劃
- 營銷總監(jiān)年度工作計劃
- 學生會成員新學期工作計劃
- 中學教學年終工作總結
- 舞蹈教學工作計劃
- 第一章 整式的乘除 單元測試(含答案) 2024-2025學年北師大版數(shù)學七年級下冊
- JD37-009-2024 山東省存量更新片區(qū)城市設計編制技術導則
- 春節(jié)后復工安全教育培訓考試試題及答案
- (高清正版)JJF(浙)1090—2014薄片千分尺校準規(guī)范
- 2020年采購部年度目標計劃 采購部工作目標
- 陽光分級閱讀高一上The Emperor Penguin課件
- mil-std-1916抽樣標準(中文版)
- 黑水虻幼蟲的營養(yǎng)成分表
- 高校教師個人總結3000字數(shù)
- 柴油機突然停機的原因及判斷處理
- 現(xiàn)場材料浪費罰款單(精編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