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T1318-2023濱海泥質鹽漬土造林綠化技術規(guī)范_第1頁
DB33T1318-2023濱海泥質鹽漬土造林綠化技術規(guī)范_第2頁
DB33T1318-2023濱海泥質鹽漬土造林綠化技術規(guī)范_第3頁
DB33T1318-2023濱海泥質鹽漬土造林綠化技術規(guī)范_第4頁
DB33T1318-2023濱海泥質鹽漬土造林綠化技術規(guī)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65.020.4033CCSB6433浙 江 省 地 方 標 準DB33/T1318—2023濱海泥質鹽漬土造林綠化技術規(guī)范2023101020231110浙江省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發(fā)布Technicalregulationsfor2023101020231110浙江省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發(fā)布DB33/T1318—2023DB33/T1318—2023DB33/T1318—2023DB33/T1318—2023前 言本標準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guī)則》的規(guī)定起草。本標準由浙江省林業(yè)局提出并組織實施。本標準由浙江省林業(y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本標準主要起草人:楊升、陳秋夏、王樹鳳、王金旺、張建鋒、潘泰妙、吳統(tǒng)貴、劉星、李效文、魏馨、林恩義、夏海濤、陳雷、王明睿、湯真勇、林韌安、盧翔。II引 言“4.2ZL201610190101.9)本標準的發(fā)布機構對于該專利的真實性、有效性和范圍無任何立場。該專利持有人已向本標準的發(fā)布機構承諾,他愿意同任何申請人在合理且無歧視的條款和條件下,專利免費許可實施。該專利持有人的聲明已在本標準的發(fā)布機構備案。IIII濱海泥質鹽漬土造林綠化技術規(guī)范范圍本標準規(guī)定了濱海泥質鹽漬土造林綠化的術語和定義、鹽漬土改良、栽植、撫育管理等。本標準適用于泥質鹽漬土造林綠化。(GB/T15776造林技術規(guī)程GB/T23473林業(yè)植物及其產品調運檢疫規(guī)程CJJ82園林綠化工程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LY/T2011林業(yè)主要有害生物調查總則TD/T1043.2暗管改良鹽堿地技術規(guī)程第2部分:規(guī)劃設計與施工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TD/T1043.2暗管改良鹽堿地技術規(guī)程第2部分:規(guī)劃設計與施工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3.1泥質鹽漬土muddysalineandalkalineland(0.004mm~0.063mm<0.004mm3.2鹽漬土原土theoriginalsoilofsaline-alkalineland沒有經人為改良的鹽漬土。4鹽漬土改良(1.0g/kg2.0g/kg)(2.0g/kg4.0g/k(./k<6gkg(.0/kg150cm50cm232~32m~4m1.5m80m~100m0.5m~1.0m0.5m~1.0m8m~10m重度鹽漬土和鹽土應設置暗管排鹽系統(tǒng)。排鹽管埋深以60cm~120cm為宜。在排鹽管上鋪設15cmATD/T1043.2150m3/ha積比輔。5栽植技術000m2~5000m25100cm30cm、30cm40LY/T2959BCJJ82宜春、秋、冬三季種植,春季為主。容器苗可延期至6月中下旬。2×m~1.0m)20%按照景觀設計要求確定喬木種植密度,成片灌木種植密度較常規(guī)提高10%~15%,草本宜全覆蓋。5.6配置模式宜喬、灌、草相結合。常綠與落葉、針葉與闊葉混交,樹種配置推薦模式見附錄C。在夏季高溫少雨時,做好樹木根際的覆蓋,或套種苜蓿、草木犀、堿茅等綠肥植物,及時澆水。和鹽土區(qū),應加強淋溶。施肥管理按GB/T15776要求執(zhí)行。GB/T23473LY/T2011害發(fā)生后應綜合物理、生物和化學等防治措施,不宜采用單一的化學防治方法。7標準化生產模式圖濱海泥質鹽漬土原土綠化造林技術模式圖見附錄D。3圖A.1排鹽暗管鋪設橫切面圖4附錄A()排鹽暗管鋪設步驟如下:60cm~120cm;3°~50.5cm~2.0cm15cm1.00.5cm~2.0cm在原土中添加不低于10%1:3A.1;2~3附錄B(資料性)鹽漬土綠化的主要植物物種鹽漬土耐鹽植物名錄見表B.1。表B.1耐鹽植物表鹽漬化程度生長型落葉類型或生長周期適生范圍和植物名稱輕度鹽漬化土壤1.0g/kg≤<2.0g/kg喬木常綠濕地松、羅漢松、竹柏、喜樹、紅楠、香樟、臺灣相思※※、深山含笑落葉銀杏、欒樹、白蠟、梨樹、樃榆、櫻花灌木常綠紅葉石楠、火棘、梔子、紅花檵木落葉美人梅、紅瑞木、紫薇、西府海棠、木瓜海棠竹類常綠烏哺雞竹藤本常綠三角梅※※草本一年生油菜多年生長春花、德國鳶尾、金雞菊、普陀狗娃花、紫花地丁、堿茅中度鹽漬化土壤2.0g/kg≤<4.0g/kg喬木常綠女貞、柚、柑橘類、大葉桂櫻、無柄小葉榕※※、檸檬桉※※、鄧恩桉、巨桉、柳桉落葉無患子、皂莢、香花槐、黃花槐、紫荊、合歡、櫸樹、筆管榕※※、刺桐※※、金絲垂柳、桑樹灌木常綠夾竹桃、蘇鐵、珊瑚樹落葉錦帶花、木芙蓉、木槿、紫穗槐、紅葉李藤本常綠薜荔、金銀花落葉凌霄、紫藤草本一年生酢漿草多年生大吳風草、白三葉、文殊蘭、紫花苜蓿、金娃娃萱草、瞿麥、闊葉麥冬重度鹽漬化土壤4.0g/kg≤<6.0g/kg喬木常綠肉花衛(wèi)矛、紅千層、弗吉尼亞櫟、中東海棗、布迪椰子、冬青衛(wèi)矛、蚊母樹、南洋杉※、華棕※、異葉南洋杉※※、白千層※※落葉白榆、樸樹、烏桕、杏樹、海州常山灌木常綠厚葉石斑木、鳳尾蘭、海桐、大葉胡頹子、檳柃、迷迭香、千層金落葉海濱木槿、金葉蕕、枸杞、扶桑草本一年生地膚、濱海前胡、番杏、堿莞多年生狼尾草、蘆竹、八寶景天、芙蓉菊、草木犀、黑麥草鹽土≥6.0g/kg喬木常綠木麻黃※灌木常綠苦檻藍落葉檉柳、單葉蔓荊草本一年生鹵地菊多年生厚藤、海馬齒※55表B.1耐鹽植物表(續(xù))鹽漬化程度生長型落葉類型或生長周期適生范圍和植物名稱注1:適合高土壤含鹽量造林地樹種同樣適用于低含鹽量造林栽植。注2:※表示適生范圍為杭州灣以南;※※表示適生范圍為樂清灣以南。66附錄C(資料性)濱海泥質鹽漬土造林綠化樹種配置推薦模式濱海泥質鹽漬土造林綠化樹種配置推薦模式見表C.1。表C.1濱海泥質鹽漬土造林綠化樹種配置推薦模式表造林類型鹽漬化程度模式、樹種配置推薦防護林輕度鹽漬土模式1:香樟/無患子/櫻花+海棠/山茶/木槿+闊葉麥冬/鳶尾/金葉苔草等喬木:灌木=31:69(3m~4m)×3m3~54m×3mm~1.5m)×1.5m2/濕地松/////普陀狗娃花/黑麥草(3m~4m,濕地松和榔榆點狀種植;紅葉石楠密植成條帶狀,美人梅和紫薇條狀種植,密2m×3m0.3m×0.3m,黑麥草草坪全覆蓋。中度鹽漬土1:木麻黃//鄧恩桉/重陽木+夾竹桃/木芙蓉/木槿+紫花苜蓿/白三葉等喬木:灌木=40:60;木麻黃、巨桉和鄧恩桉位于迎風面外側,斑塊狀分布,種植密度(3m~4m)×3m;夾竹桃條狀種植,密度1.0m×1.0m,木芙蓉和木槿1.0m×1.5m,草本全覆蓋。2/大葉女貞布迪椰子+厚葉石斑木/海桐//闊葉麥冬金娃娃萱草等4m×3m(1.0m~2.0m)×(1.0m~2.0m)1.0m×1.5m重度鹽漬土模式1:木麻黃+海濱木槿+狼尾草喬木:灌木=35:654m×3m;海濱木槿種植1.5m×1.5m模式2:弗吉尼亞櫟+千層金+黑麥草喬木:灌木=50:503m×2m麥草草坪全覆蓋。77表C.1濱海泥質鹽漬土造林綠化樹種配置推薦模式表(續(xù))造林類型鹽漬化程度模式、樹種配置推薦景觀林輕度鹽漬土模式1:東方杉/香樟/櫸樹/欒樹+紅葉石楠/茶梅/木槿/西府海棠+瞿麥/闊葉麥冬喬木:灌木=18:82;喬木香樟為主要樹種,常綠:落葉=3:2;紅葉石楠和茶梅成片種植,木槿和西府海棠網格狀種植,瞿麥和闊葉麥冬種植林下和林緣。模式2:櫻花/大葉女貞/墨西哥落葉杉+紅花檵木/梔子/紫薇/木槿+闊葉麥冬/金雞菊/德國鳶尾喬木:灌木=24:76;喬木櫻花為主要樹種,常綠:落葉=2:5;紅花檵木和梔子成片種植,位于喬木外源,木槿和紫薇網格狀種植,闊葉麥冬種植林下,金雞菊和德國鳶尾位于林緣。中度鹽漬土1:大葉桂櫻/中山杉//合歡+海桐/紫穗槐//夾竹桃+大吳風草闊葉麥冬/佛甲草/喬木:灌木=13:873:1模式2:無柄小葉榕/黃花槐/苦楝/無患子+紅葉李/海桐/千層金+黑麥草/瞿麥喬木:灌木=12:88;喬木樹種點狀分布,千層金為主要樹種,紅葉李和海桐條狀種植;瞿麥斑塊狀,黑麥草草坪覆蓋。重度鹽漬土模式1:南洋杉/烏桕+千層金/海桐+蘆竹/狼尾草喬木:灌木=37:63;南洋杉條狀分布,烏桕點狀分布;千層金為主要樹種,海桐點狀種植,蘆竹斑塊狀靠近水邊,狼尾草斑塊狀。模式2:木麻黃+檳柃/檉柳+八寶景天/黑麥草草坪喬木:灌木=69:315m×6m1.5m×0.6m2.0m×1.5m注1:適合高土壤含鹽量造林地樹種配置模式同樣適用于低含鹽量造林。注2:鹽漬化程度達到鹽土等級,不宜直接造林綠化。88DB33/T1318—2023附錄D(資料性)濱海泥質鹽漬土造林綠化技術模式圖濱海泥質鹽漬土造林綠化技術模式圖見D.1。技術流程前期準備地表排水系統(tǒng)地下排鹽系統(tǒng)抬土整地生物改土造林綠化撫育管理操作圖例技術要點造林綠化設計前進行土壤理化性質和查選用梅花點法或2000m2~5000m2采一個樣,至少由510030cm30cm40cm開溝筑渠,主溝寬度2m~4m,深度≥1.5m,設置于地塊外圍。0.5m~1.0m0m10m,8m~10m,與主溝連通。重度鹽漬土和鹽土應設置暗管排鹽系60cm~120cm15cm采用多次翻耕方式,翻耕深度50cm以50cm23次。每次翻耕在抬土整地的最后一次翻耕時,添加稻約150m3/ha,與原種植前將酸性有機~1:50(體積比的比例混合均勻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