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11頁2023-2024學年四川省宜賓重點中學高二(上)期中語文試卷一、現(xiàn)代文閱讀:本大題共9小題,共35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清人趙翼贊譽程顥的《黃鶴樓》“樓真千尺迥,地以一詩傳”,這一看法已見于南宋林希逸對李白《登金陵鳳凰臺》的評論“鳳凰臺著名,以李翰林一詩也”。鳳凰臺和黃鶴樓各自憑借李白和崔顥的一首詩而名傳后世,這就是宇文所安所說的好文章創(chuàng)造一個地點的現(xiàn)象。這個地點可以大到名山和城市,小至一處勝跡,從一座樓臺亭閣到一塊墓碑。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畎住兜墙鹆犋P凰臺》有關金陵鳳凰臺的記載始見于唐代,如《法苑珠林》記述東晉升平年間,“有鳳凰集此地,因名其處為鳳凰臺”。南宋馬光祖的《重建鳳凰臺》以淳熙時期保寧寺的壁記為據(jù),也得出了“晉升平已有臺”的結論。將金陵鳳凰臺當作名勝來題寫是自李白開始的。不過,從唐詩可知,金陵鳳凰臺此時即便存在,也還沒有形成一處名勝地標。李白以《登金陵鳳凰臺》向崔顥的《黃鶴樓》致敬并與之競爭,對他來說,鳳凰臺不過是一個方便的借口或話題而已。
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至宋代影響漸著,題寫鳳凰臺自此蔚為風氣。但入宋之后,鳳凰臺屢遭破壞,長期處于荒廢狀態(tài)。建炎中遭兵火荼毒,1170年陸游所見鳳凰臺已“廢為大軍甲仗庫”。兩宋時期地方官曾多次重建鳳凰臺,祥符年間“嘗著亭于斯,斯樓斯亭,咸以鳳字”;淳熙八年,“留守范成大重建,更榜白鳳凰臺”。歷史上的重建重修往往意味著改弦更張,另起爐灶,因為遺跡所剩無幾,不足為憑。
既然如此,為什么反而是在入宋之后,出現(xiàn)了題寫鳳凰臺的盛況并綿延不絕呢?在勝跡業(yè)已消逝或難以確認之際如何繼續(xù)書寫勝跡?書寫勝跡又意味著什么?周寶供的《亭臺類序》或許道出了其中奧秘:
凡山川佳麗處,須起亭臺樓閣乃足供游人之玩賞。然古跡多堙,傾頹殆半。其間可登覽者固在所必紀,即有空名而無遺址可問者,亦必存焉,以俟考古者之窮探,更以期后賢之重建云爾。
這再次證實,題寫名勝是一種非對象化的寫作,后世的詩人來到此地,不只是為了看到鳳凰臺當下的模樣,更是為了將它從記憶中召喚回來。在所寫的勝跡消逝或失去了確定遺址之后,書寫本身變成了對它的補償與替代。消失的勝跡轉化為文本,形成文本化的勝跡,并在文本中得以存活,題寫勝跡既是關于勝跡的書寫,又最終化為勝跡的一部分,甚至取勝跡而代之,或以其它的方式介入后世的勝跡修建與景觀重構。在勝跡毀壞和消失后,正是題寫勝跡的詩文繼續(xù)維系著,也不斷更新著關于它的歷史記憶。(摘編自商偉《“地以一詩傳”:題寫勝地的“跡”與“文”》)材料二
就廣義的書寫而言,勝跡所關聯(lián)的歷史、文學、宗教甚至神話、民俗都至關重要,但最終既體現(xiàn)“文”而又顯現(xiàn)為“跡”的,無疑是具有物質性的題刻,尤其是摩崖石刻。
對于勝跡而言,題刻不僅具有指認的作用,對其塑造也有一定的意義,尤其是山東境內那些以摩崖石刻著名的山川:泰山經(jīng)石峪、金剛經(jīng)、四山摩崖與云峰山刻石。泰山上有2500多處題刻,在巫鴻先生看來,它如同一座歷史堆積起來的紀念碑,“山腳的碑銘年代相對較晚,越往上年代則越為久遠,沿著這些題銘攀登而上,游客們感到自己正在一步一步地踏尋歲月的痕跡,深入歷史。而岱頂?shù)臒o字碑,則是沉寂的歷史源頭”。
明代文士往往通過選擇什么樣的時機出游,來將自己與普通游人區(qū)別開來;而乾嘉以后,隨著金石成為時尚,尋訪碑刻亦成為文人旅游的重點,其時踵出的登岱圖及其題詩之中常見碑刻的內容,就是一個顯見的例證。黃易《鐵橋先生登岱觀摩崖碑》所描繪的是濟寧金石收藏家李東琪觀摩《紀泰山銘》的場景,兩位游客對著唐玄宗書丹的摩崖指指點點,整個登岱活動,黃易只選取了這一場景作為定格,可知觀碑已然成為文人登岱的重頭戲。
一方面,文字的題寫借助于政治、宗教、文學與書法,參與了風景的塑造,但題刻與山水的關系是從屬的,嵌入的,拓展的,不處于主要地位,雖說沒有《金剛經(jīng)》,便沒有經(jīng)石峪(或石經(jīng)峪)這樣的景點,但這絲毫不妨礙泰山仍是四海聞名的勝跡;另一方面,一些著名的摩崖石刻周邊所匯集的種種題刻,相當于山水畫中的題跋,比如宋人陳國瑞題刻、明人所刻《大學》一章、萬恭所題寫的《高山流水石壁記》、李邦珍題寫的“經(jīng)正”、汪坦所刻《周頌》中的《般》等,這些后起的題刻不惟討論《金剛經(jīng)》的字體與年代,也涉及儒、佛二教在這片摩崖上所展開的某種競爭。但即便如此,題跋亦不能爭奪本幅的地位,《金剛經(jīng)》仍然是經(jīng)石峪真正的勝跡所在。(摘編自薛龍春《點綴山林:摩崖石刻與勝跡的塑造》)[注]經(jīng)石峪:位于泰山斗母宮東北,上刻隸書《金剛經(jīng)》,明隆慶年間萬恭書刻“曝經(jīng)石”。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______
A.材料一林希逸對李白《登金陵鳳凰臺》的評論體現(xiàn)了“地以一詩傳”的觀念,這和宇文所安對文學與名勝關系的認識有相通之處。
B.材料一指出,到了宋代,題寫鳳凰臺蔚然成風,但此時鳳凰臺經(jīng)歷多次重建,遺跡所剩無幾,早已不是它最初的面貌了。
C.材料二指出,題寫在勝跡上的碑刻也在塑造著勝跡,往往能給勝跡帶來一定的文化底蘊,受到文人喜愛。
D.材料二指出,經(jīng)石峪上的《金剛經(jīng)》及周圍的其他石刻共同形成了經(jīng)石峪景點,它們對經(jīng)石峪景點而言同樣重要。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______
A.文字對現(xiàn)實的影響力在題寫名勝這一文化行為中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平凡山水能借文人之手得以揚名。
B.從周寶供的《亭臺類序》可以看出,勝跡書寫不一定反映了勝跡的歷史原貌,但這種書寫仍然有價值。
C.從材料二可知,物質性的題刻較之勝跡所關聯(lián)的文學、歷史等書寫方式,更能顯示“文”與“跡”的雙重內涵。
D.兩則材料都談到了勝跡的流傳方式,啟發(fā)我們保護名勝古跡關鍵在于與之相關的題刻、碑文。3.下列選項,不適合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一觀點的一項是______
A.李白在《登金陵鳳凰臺》的首聯(lián)化用沈佺期的“龍池躍龍龍已飛”的句式,來向沈佺期的《龍池篇》致敬。
B.《題鳳臺山亭子陳獻司空》一詩題刻在金陵鳳凰臺上近兩個世紀,它給人們留下了關于鳳凰臺的深刻記憶。
C.晚明時期,因崔顥的《黃鶴樓》命名的鸚鵡洲沉入長江,江邊泥沙淤積,形成了一個新的洲嶼,仍被命名為“鸚鵡洲”。
D.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和王勃《滕王閣序》中有關“蘭亭”的語句留給讀者關于“蘭亭”的歷史記憶。4.兩則材料分別論述了“題寫”“題刻”和名勝古跡的關系,其關系有同有異,請簡要分析。5.為什么說題寫名勝古跡是一種非對象化的寫作?請以蘇軾《赤壁賦》為例,談談你的認識。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瑪絲洛娃出庭受審
列夫?托爾斯泰
好幾十萬人聚居在一小塊地方,竭力把土地糟蹋得面目全非。盡管他們肆意把石頭砸進地里,不讓花草樹木生長,盡管他們除盡剛出土的小草,把煤炭和石油燒得煙霧騰騰,盡管他們?yōu)E伐樹木,驅逐鳥獸,但在城市里,春天畢竟還是春天。陽光和煦,青草又到處生長,不僅在林蔭道上,而且在石板縫里。凡是青草沒有鋤盡的地方,都一片翠綠,生意盎然。樺樹、楊樹和稠李紛紛抽出芬芳的粘稠嫩葉,菩提樹上鼓起一個個脹裂的新芽。寒鴉、麻雀和鴿子感到春天已經(jīng)來臨,都在歡樂地筑巢?;ú輼淠疽埠茫B雀昆蟲也好,兒童也好,全都歡歡喜喜,生氣蓬勃。唯獨人,唯獨成年人,卻一直在自欺欺人,折磨自己,也折磨別人。他們認為神圣而重要的,不是這春色迷人的早晨,不是那種使萬物趨向和平、協(xié)調、互愛的美;他們認為神圣而重要的,是他們自己發(fā)明的統(tǒng)治別人的種種手段。
就因為這個緣故,省監(jiān)獄辦公室官員認為神圣而重要的,是昨天接到的那份編號蓋印、寫明案由的公文。公文指定今天,四月二十八日,上午九時以前把三名受過偵訊的在押犯,一男兩女,解送法院受審。其中一名女的是主犯,須單獨押解送審。八時,監(jiān)獄看守長走進又暗又臭的女監(jiān)走廊。他后面跟著一個面容憔悴、鬢發(fā)花白的女人,身穿袖口鑲金絳的制服,腰束一根藍邊帶子。這是女看守。
“您是要瑪絲洛娃吧?”她同值班的看守來到一間直通走廊的牢房門口,問看守長說。
值班的看守哐啷一聲開了鐵鎖,打開牢門,一股比走廊里更難聞的惡臭立即從里面沖了出來。看守吆喝道“瑪絲洛娃,過堂去”隨即又帶上牢門,等待著。
牢房里傳出女人的說話聲和光腳板的走路聲。
“喂,瑪絲洛娃,快點兒,別磨磨蹭蹭的!”看守長對著牢門喝道。
過了兩分鐘光景,一個個兒不高的年輕女人,身穿白衣白裙,外面套著一件灰色囚袍,大踏步走出牢房,在看守長旁邊站住。這個女人腳穿麻布襪,外套囚犯穿的棉鞋,頭上扎著一塊白頭巾,顯然有意讓幾綹烏黑的鬢發(fā)從頭巾里露出來。她的臉色異常蒼白,仿佛儲存在地窖里的土豆的新芽。從囚袍寬大領口里露出來的豐滿脖子,也是那樣蒼白。她那雙眼睛,顯得格外烏黑發(fā)亮,雖然有點浮腫,但十分靈活。其中一只眼睛稍微有點斜視。她挺直身子站著,豐滿的胸部高高地隆起。她來到走廊里,微微仰起頭,盯住看守長的眼睛,現(xiàn)出一副唯命是從的樣子。看守長剛要關門,一個沒戴頭巾的白發(fā)老太婆,從牢房里探出她那張滿是皺紋的臉來。老太婆對瑪絲洛娃說了幾句話??词亻L就對著老太婆的腦袋推上牢門,把她們隔開了。牢房里響起了女人的哄笑聲?,斀z洛娃也微微一笑,向牢門上裝有鐵柵的小窗洞轉過臉去。老太婆在里面湊近窗洞,啞著嗓子說:
“千萬別跟他們多啰嗦,咬定了別改口,就行了。”
“只要有個結局就行,不會比現(xiàn)在更糟的?!爆斀z洛娃晃了晃腦袋說。
“結局當然只有一個,不會有兩個?!笨词亻L煞有介事地擺出長官的架勢,顯然自以為說得很俏皮。
老太婆的眼睛從窗洞里消失了。瑪絲洛娃來到走廊中間,跟在看守長后面,急步走著。他們走下石樓梯,經(jīng)過比女監(jiān)更臭更鬧、每個窗洞里都有眼睛盯著他們的男監(jiān),走進辦公室。辦公室里已有兩個持槍的押送兵等著。坐在那里的文書把一份煙味很重的公文交給一個押送兵,說“把她帶去。”
那押送兵是紅臉,有麻子,他把公文掖在軍大衣翻袖里,目光對著那女犯,笑嘻嘻地向顴骨很高的楚瓦什同伴擠擠眼。這兩個士兵押著女犯走下臺階,向大門口走去。
大門上的一扇便門開了,兩個士兵押著女犯走到院子里,再走出圍墻,來到石子鋪成的大街上。
馬車夫、小店老板、廚娘紛紛站住,好奇地打量著女犯。有人搖搖頭,心里想:“瞧,不像我們那樣規(guī)規(guī)矩矩做人,就會弄到這個下場!”孩子們恐懼地望著這個女強盜,唯一可以放心的是她被士兵押著,不能再干壞事了。一個鄉(xiāng)下人賣掉了煤炭,在茶館里喝夠了茶,走到她身邊,畫了個十字,送給她一個戈比。女犯臉紅了,低下頭,嘴里喃喃地說了句什么。
女犯察覺向她射來的一道道目光,并不轉過頭,卻悄悄地斜睨著那些向她注視的人。大家在注意她,她覺得高興。這里的空氣比牢房里清爽些,帶有春天的氣息,這也使她高興。不過,她好久沒有在石子路上行走,這會兒又穿著笨重的囚鞋,她的腳感到疼痛。她瞧瞧自己的雙腳,竭力走得輕一點。他們經(jīng)過一家面粉店,店門前有許多鴿子,搖搖擺擺地走來走去,沒有人來打擾它們。女犯的腳差點兒碰到一只瓦灰鴿。那只鴿子拍拍翅膀飛起來,從女犯耳邊飛過,給她送來一陣清風。女犯微微一笑,接著想到自己的處境,不禁長嘆了一聲。
(《復活》第一章,略有刪節(jié))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______
A.女牢里比走廊有“更難聞的惡臭”,而男牢房“比女監(jiān)更臭更鬧”,突出了監(jiān)獄衛(wèi)生條件之差,以及統(tǒng)治者對犯人的冷酷。
B.小說交代“四月二十八日”“上午九時”等,能夠給讀者以具體的印象,有利于把讀者引入情節(jié),引發(fā)其對當時情景的想象。
C.湊近窗洞叮囑瑪絲洛娃“千萬別跟他們多啰嗦,咬定了別改口”,強調了老太婆屢經(jīng)審訊、對抗經(jīng)驗十分豐富的個性特征。
D.《復活》盡管是長篇,但即使刻畫小人物,也照樣一絲不茍,使其活靈活現(xiàn),如寫押送兵“紅臉,有麻子”,笑嘻嘻地擠眼。7.關于文中對瑪絲洛娃出場時的描寫,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______
A.較為詳細地描寫瑪絲洛娃的個頭、穿戴、相貌,初步確立了她的俊美形象。
B.有意在巾下露幾綹烏黑鬢發(fā),突出了瑪絲洛娃自信能夠引起男人們的注意。
C.臉色和脖子都異常蒼白,眼睛也有點浮腫,從側面反映了監(jiān)獄生活之艱苦。
D.“一副唯命是從的樣子”的細節(jié),反映了瑪絲洛娃“復活”前的自暴自棄。8.小說開頭一段在全文中有怎樣的作用?9.從文中看,哪些情節(jié)可暗示瑪絲洛娃能夠“復活”?二、文言文閱讀:本大題共5小題,共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秦王欲伐齊,患齊、楚之從親,乃使張儀至楚,說楚王曰:“大王誠能聽臣,閉關絕約于齊,臣請獻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娶婦嫁女,長為兄弟之國?!背跽f而許之。群臣皆賀,陳軫獨吊。王怒曰:“寡人不興師而得六百里地,何吊也?”對曰:“不然。以臣觀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齊、秦合。齊、秦合則患必至矣!”王曰:“有說乎?”對曰:“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齊也。今閉關絕約于齊,則楚孤,秦奚貪夫孤國,而與之商於之地六百里?張儀至秦必負王是王北絕齊交西生患于秦也為王計者不若陰合而陽絕于齊使人隨張儀茍與吾地絕齊未晚也”王曰:“愿陳子閉口,毋復言,以待寡人得地!”乃以相印授張儀,厚賜之。遂閉關絕約于齊,使一將軍隨張儀至秦。張儀佯墮車,不朝三月。楚王聞之,曰:“儀以寡人絕齊未甚邪?”乃使勇士宋遺借宋之符,北罵齊王。齊王大怒,折節(jié)以事秦,齊、秦之交合。張儀乃朝,見楚使者曰:“子何不受地?從某至某,廣袤六里?!笔拐吲€報楚王。楚王大怒,欲發(fā)兵而攻秦。陳軫曰:“軫可發(fā)口言乎?攻之不如因賂以一名都,與之并兵而攻齊,是我亡地于秦,取償于齊也。今王已絕于齊而責欺于秦,是吾合秦、齊之交而來天下之兵也,國必大傷矣!”楚王不聽,使屈匄帥師伐秦。秦亦發(fā)兵使庶長章?lián)糁?。秦師及楚?zhàn)于丹陽,楚師大?。粩丶资堪巳f,虜屈匄及列侯七十余人,遂取漢中郡。楚王悉發(fā)國內兵以復襲秦,戰(zhàn)于藍田,楚師大敗。韓、魏聞楚之困,南襲楚,至鄧。楚人聞之,乃引兵歸,割兩城以請平于秦。
(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第三卷)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______
A.張儀至/秦必負王/是王北絕齊交/西生患于秦也/為王計者/不若陰合而陽絕于齊/使人隨張儀/茍與吾地/絕齊未晚也/
B.張儀至秦/必負王/是王北絕齊交/西生患于秦也/為王計者/不若陰合而陽絕于齊/使人隨/張儀茍與吾地/絕齊未晚也/
C.張儀至秦/必負王/是王北絕齊交/西生患于秦也/為王計者/不若陰合而陽絕于齊/使人隨張儀/茍與吾地/絕齊未晚也/
D.張儀至/秦必負王/是王北絕齊交/西生患于秦也/為王計者/不若陰合而陽絕于齊/使人隨/張儀茍與吾地/絕齊未晚也/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______
A.從,通“縱”,指合縱,戰(zhàn)國時秦國最強,其他六國聯(lián)合抗秦,地連南北,故稱合縱。
B.“以其有齊也”與“賜錢二百萬以葬”(《蘇武傳》)中的兩個“以”字意思不同。
C.符,古代傳命、調兵等的憑證,上刻文字,分為兩半,各執(zhí)其一,兩半相合方能生效。
D.“使屈帥師伐秦”與“自伐者無功”(《老子》)中的兩個“伐”字的意思相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______
A.在楚王高興地以為會得到商於之地,群臣又競相祝賀的情況下,只有陳珍像聽到了不幸的事情一樣向楚王表示哀悼,惹得楚王十分惱火。
B.張儀認為楚國與齊國的決裂并不徹底,所以不肯兌現(xiàn)當初對楚王許下的諾言;楚王于是派出勇士,到齊國辱罵齊王,以此向張儀表示誠意。
C.陳珍認為楚與齊的聯(lián)盟不應該被打破,因為秦國決不會看重一個孤立的楚國,如果楚國與齊國的聯(lián)盟破裂,楚國的禍患很可能就會來到。
D.楚軍在與秦軍的戰(zhàn)斗中失利,韓國和魏國就趁火打劫進攻楚國,楚王沒有辦法,只好割地與秦講和,受到極大損失,這正應了陳珍的預言。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大王誠能聽臣,閉關絕約于齊,臣請獻商於之地六百里。
②與之并兵而攻齊,是我亡地于秦,取償于齊也。14.楚王在聽取人言方面顯得很愚蠢,其表現(xiàn)和后果各是什么?三、詩歌鑒賞:本大題共2小題,共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送梓州李使君①王維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山中一夜雨,樹杪②百重泉。漢女輸橦布,巴人訟芋田。文翁③翻教授,不敢倚先賢。[注]①李使君:李叔明,先任東川節(jié)度使、遂州刺史,后移鎮(zhèn)梓州,梓州為四川古代政區(qū)名。②樹杪:樹梢。③文翁:漢代廬江人,景帝時為蜀郡太守,政尚寬宏,見蜀地僻陋,乃建造學宮,培育人才,使巴蜀日漸開化。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______
A.本詩藝術構思新穎奇特,作為送別詩,不寫離愁別恨,不作浮泛客套之語。
B.詩的首聯(lián)視聽結合,生動描繪萬壑千山中到處是參天的大樹和杜鵑的啼聲。
C.頸聯(lián)“漢女”“巴人”“橦布”“芋田”等緊扣蜀地特點,強調當?shù)孛耧L淳樸。
D.尾聯(lián)詩人以文翁來比李使君,用典貼切,借以傳達真誠、殷切的期望之意。16.詩的頷聯(lián)與《山居秋暝》中“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同寫山中之雨,畫面特點有何不同?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四、默寫:本大題共1小題,共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孔子認為學《詩》作用很大,其中從“遠”的方面陳述其作用的句子是“______”,陳述可以擴大見識的作用的句子是“______”。(2)老子在列舉了車輪、陶器、房舍三個例子,并且指出了“無”的作用之后,對“有”與“無”的關系進行總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3)《禮記》認為“______,______”,這兩句話明確闡述了管好自己的家與治理好國家,以及治理好國家與天下太平的關系。五、作文:本大題共1小題,共60分。1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展開厚重的歷史長卷,形形色色的歷史人物紛至沓來。閱讀歷史人物的傳記,可以更好地了解他們的事跡和經(jīng)歷,也能領略他們的人格風采與人格魅力。
假設班級要舉行“我談歷史人物”專題研討會,請從“屈原”“蘇武”這兩個歷史人物中任選其一,寫一份發(fā)言稿,談談你從這一歷史人物身上汲取的精神力量或獲得的經(jīng)驗教訓,闡述你的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六、其他:本大題共5小題,共2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chǎn),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厚滋養(yǎng)。記載古代歷史的竹簡木牘,歷經(jīng)千年滄桑的秦磚漢瓦,凝聚民族文化的陶瓷器皿,彰顯傳統(tǒng)藝術的敦煌壁畫……一件件珍貴的文物,既是見證歷史的文化遺存,也是滋養(yǎng)精神血脈的寶貴財富。與文物“對話”,不僅能讓我們感受到弦歌不輟的傳承,還能提高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觸摸①_______的文明,從而更加堅定文化自信。
我們理應發(fā)揮好博物館的“大學?!弊饔茫屛奈锔萌谌肴粘I?。近年來,各大文博機構推出的文創(chuàng)產(chǎn)品讓人②_______,“把文物帶回家”成為一種流行趨勢。那些或精美可愛或“腦洞大開”的文創(chuàng)產(chǎn)品,讓文物活起來也火起來,制造著一個個消費熱點。
從《如果國寶會說話》《國家寶藏》等節(jié)目的熱播,到故宮文創(chuàng)產(chǎn)品的走紅,再到云端博物館的蓬勃發(fā)展,一個個文化現(xiàn)象啟示我們,文物活化利用,有利于將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③_______。積極推動文物活化利用,讓更多文物活起來,這是時代的呼聲,也是群眾的期待。19.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20.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排比的構成及表達效果。21.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隨著演出市場漸進高潮,①,其經(jīng)典運作模式可劃分為三種:一是利益輸送。作為利益共同體,有的主辦方、承辦方暗中漲價,甚至批量銷售門票給“特定用戶”。這里的主辦方,或為“第一手黃?!薄"?。“黃牛黨”動用外掛程序,搶票速度秒殺人工操作。三是海量搜求?!包S牛”往往將集資而來的定金,用于招募人員或進行身份代持,以傳統(tǒng)的人海戰(zhàn)術搶票。
顯然,“黃牛黨”的上述操作,不僅給演出市場的“報復性”復蘇蒙上了陰影,也對文旅融合消費模式注入的“強心劑”發(fā)起了挑戰(zhàn)。“黃?!眴栴}造成的傷害,通常要由整個社會共同買單。抵制“黃牛”,主要要看有沒有決心。我們相信,③,制防、技防、人防等真正同步發(fā)力,落地見效,演出市場的“黃?!本椭荒堋包S”,不能“?!绷耍罱K受益的會是演出市場和廣大消費者。22.文中畫波浪線處語言極具表現(xiàn)力,請結合文本作簡要分析。23.請在文中畫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
答案和解析1~5.【答案】D、D、A、、【解析】(1)D.“它們對經(jīng)石峪景點而言同樣重要”錯,材料二“沒有《金剛經(jīng)》,便沒有經(jīng)石峪(或石經(jīng)峪)這樣的景點”“題跋亦不能爭奪本幅的地位,《金剛經(jīng)》仍然是經(jīng)石峪真正的勝跡所在”,可見不是同等重要。
故選D。
(2)D.“保護名勝古跡關鍵在于與之相關的題刻、碑文”錯,于文無據(jù),材料二認為“題刻與山水的關系是從屬的,嵌入的,拓展的,不處于主要地位”。
故選D。
(3)材料一觀點是“題寫名勝是一種非對象化的寫作”“題寫勝跡既是關于勝跡的書寫,又最終化為勝跡的一部分,甚至取勝跡而代之”。
A.沒有涉及題寫名勝的非對象化的特點以及勝跡書寫的意義。
故選A。
(4)材料一“題寫勝跡既是關于勝跡的書寫,又最終化為勝跡的一部分,甚至取勝跡而代之,或以其它的方式介入后世的勝跡修建與景觀重構”,可見,材料一肯定題寫或題刻對于勝跡流傳有作用,認為題寫勝跡能“化作勝跡的一部分”,甚至能“取勝跡而代之”。
材料二“一方面,文字的題寫借助于政治、宗教、文學與書法,參與了風景的塑造,但題刻與山水的關系是從屬的,嵌入的,拓展的,不處于主要地位”肯定了題寫或題刻對于勝跡流傳有作用,但認為“題刻與山水的關系是從屬的,嵌入的,拓展的,不處于主要地位”。
(5)①結合材料一“入宋之后,鳳凰臺屢遭破壞,長期處于荒廢狀態(tài)”“遺跡所剩無幾,不足為憑”“所寫的勝跡消逝或失去了確定遺址”可知,題寫的名勝古跡往往消逝或失去了確定遺址。比如《赤壁賦》里的赤壁作為古戰(zhàn)場在蘇軾寫作時已經(jīng)改變舊貌(一說地址難以考證)。
②結合材料一“在所寫的勝跡消逝或失去了確定遺址之后,書寫本身變成了對它的補償與替代”可知,題寫是對名勝古跡的補償與替代。如《赤壁賦》成為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名篇,增加了赤壁的文化價值,使其在文本書寫中內涵更為豐富。
③結合材料一“在勝跡毀壞和消失后,正是題寫勝跡的詩文繼續(xù)維系著,也不斷更新著關于它的歷史記憶”可知,在勝跡毀壞和消失后,正是題寫勝跡的詩文繼續(xù)維系著,也不斷更新著關于它的歷史記憶?!冻啾谫x》描寫了赤壁山水及文人墨客載酒中流、扣舷而歌的情形,在現(xiàn)代不斷更新著讀者對赤壁的體驗與想象。
答案:
(1)D
(2)D
(3)A
(4)①相同之處在于兩則材料都認為題寫或題刻對于勝跡流傳有作用;②不同之處在于材料一認為題寫勝跡能“化作勝跡的一部分”,甚至能“取勝跡而代之”,材料二認為“題刻與山水的關系是從屬的,嵌入的,拓展的,不處于主要地位”。
(5)①題寫的名勝古跡往往消逝或失去了確定遺址。比如《赤壁賦》里的赤壁在蘇軾寫作時已經(jīng)改變舊貌(一說地址難以考證)。②題寫是對名勝古跡的補償與替代。如《赤壁賦》增加了赤壁的文化價值,使其在文本書寫中內涵更為豐富。③在勝跡毀壞和消失后,正是題寫勝跡的詩文繼續(xù)維系著,也不斷更新著關于它的歷史記憶?!冻啾谫x》在現(xiàn)代不斷更新著讀者對赤壁的體驗與想象。
(1)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整體把握材料內容,結合相關語境分析各個選項表述的正誤,作出正確的選擇。
(2)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說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讀懂材料,仔細比對各個選項的說法,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3)本題考查學生對論據(jù)和相應觀點的關系的辨析能力。答題時要讀懂題干涉及的觀點,仔細比對各個選項,正確選擇。
(4)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篩選和概括能力。答題時要讀懂材料,找出與題干相關的內容,用簡潔的語言進行概括。
(5)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信息進行分析、運用的能力。答題時要讀懂材料內容及題干中的文章,結合具體內容進行分析。
選擇題干擾項設置常見錯誤類型:
1.擴大范圍。2.偷換概念。3.無中生有。4.已然未然混為一談。5.強加因果。6.答非所問。7.相互矛盾。8.張冠李戴。9.過于絕對。10.斷章取義。6~9.【答案】C、B、、【解析】(1)C.“強調了老太婆屢經(jīng)審訊、對抗經(jīng)驗十分豐富的個性特征”于文無據(jù)。文中并沒有交代老太婆屢經(jīng)審訊,老太婆的這些囑托,可能是從別人處聽來的。
故選C。
(2)B.“突出了瑪絲洛娃自信能夠引起男人們的注意”說法錯誤,瑪絲洛娃特意在巾下露出幾綹鬢發(fā),只是她愛美的表現(xiàn),也是多年淪落生活讓她形成的一種習慣性地、以美貌取悅他人的行為反應。
故選B。
(3)“陽光和煦,青草又到處生長,不僅在林蔭道上,而且在石板縫里。凡是青草沒有鋤盡的地方,都一片翠綠,生意盎然。樺樹、楊樹和稠李紛紛抽出芬芳的粘稠嫩葉,菩提樹上鼓起一個個脹裂的新芽。寒鴉、麻雀和鴿子感到春天已經(jīng)來臨,都在歡樂地筑巢?;ú輼淠疽埠茫B雀昆蟲也好,兒童也好,全都歡歡喜喜,生氣蓬勃”寫出了雖然是在城市,但春天已經(jīng)顯出了跡象,到處體現(xiàn)出了春天之美,這就交代了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和自然環(huán)境,交代了故事發(fā)生的背景資料。
此段結尾處,作者對成年人進行了一番嘲諷,“唯獨人,唯獨成年人,卻一直在自欺欺人,折磨自己,也折磨別人。他們認為神圣而重要的,不是這春色迷人的早晨,不是那種使萬物趨向和平、協(xié)調、互愛的美;他們認為神圣而重要的,是他們自己發(fā)明的統(tǒng)治別人的種手段”,這些描寫與開頭處對春天的生機勃勃、花草鳥雀與兒童的歡歡喜喜情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突出和平、互愛之思想,暗示了小說的主題。
從下一段“就因為這個緣故,省監(jiān)獄辦公室官員認為神圣而重要的,是昨天接到的那份編號蓋印、寫明案由的公文”可知,作者通過對成年人的評論,引出下文的押瑪絲洛娃出庭受審的情節(jié),讓兩部分的內容自然銜接,不顯得突兀。
(4)對于暗示瑪絲洛娃能夠“復活”的情節(jié),從以下幾方面可以看出:
首先是在“一個鄉(xiāng)下人賣掉了煤炭,在茶館里喝夠了茶,走到她身邊,畫了個十字,送給她一個戈比。女犯臉紅了,低下頭,嘴里喃喃地說了句什么”,從“女犯臉紅了”“低下頭”等神態(tài)、動作描寫,可以看出她對于這種施舍感到不適應,這說明她還有羞恥感,她內心有著自尊,這種自尊隨時可以把她從沉淪中拯救出來。
其次,“這里的空氣比牢房里清爽些,帶有春天的氣息,這也使她高興”的描寫,說明她喜歡外面空氣的清新,其實是對監(jiān)獄生活的厭倦,也暗含對過去生活的厭倦,這其中就蘊含著她將來“復活”的種子。
最后,在瑪絲洛娃看到廣場上的鴿子時,“女犯的腳差點兒碰到一只瓦灰鴿。那只鴿子拍拍翅膀飛起來,從女犯耳邊飛過,給她送來一陣清風。女犯微微一笑,接著想到自己的處境,不禁長嘆了一聲”,鴿子是自由的,可以自由散步、飛翔,而瑪絲洛娃卻身陷囹圄,失去了自由。她把自己與鴿子進行對比后長嘆一聲,這說明她對自己現(xiàn)在處境的不滿,有改變自己處境的愿望,也就是“復活”的愿望。
答案:
(1)C
(2)B
(3)①寫出了城市中的春天之美,交代了故事發(fā)生時的自然環(huán)境。②以自然的生機勃勃、花草鳥雀與兒童的歡歡喜喜,與成年人的自欺欺人、害人害己形成對比,突出和平、互愛之思想。③以對成年人的評論引出下文的押瑪絲洛娃出庭受審的情節(jié)。
(4)①鄉(xiāng)下人給瑪絲洛娃一個戈比時,她臉紅了,這說明她還有羞恥感,不是真正的沉淪。②呼吸到牢房外清新空氣時,她高興,這說明她厭惡舊的生活。③她把自己與鴿子進行對比后長嘆一聲,這說明她有改變自己處境的愿望。
(1)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解答時,要了解文本內容,明確藝術特色,再結合選項比對判斷。
(2)本題考查學生對人物出場時描寫的分析能力。解答時,要了解文本內容及人物描寫的特點,再結合選項比對判斷。
(3)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重要語段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時,要了解文本不同位置語段的作用,再結合文本具體分析作答。
(4)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時,要了解文本內容,篩選相關信息,概括作答。
文字類選擇題解答步驟:
第一步:細讀選項,抓關鍵。
此類題4個選項,答題區(qū)域涉及文本的各個角落,因此需要仔細閱讀選項,把握選項中的部分關鍵詞語,給第二步打好基礎。
第二步:精準定位,找區(qū)間。
根據(jù)選項中的關鍵性詞語,迅速瀏覽文本,找與之匹配的關鍵詞,從而確定選項的答題區(qū)間。
第三步兩相比較,問三問。
兩相比較就是把選項和相關區(qū)域的原文進行比較,在具體比較時可以“問三問”:選項有沒有篡改內容,有沒有混淆邏輯,有沒有主觀臆想;是否篡改了原文中表范圍、程度、時間等的內容;是否混淆了原文中幾個語句之間的邏輯關系,原文中有沒有此類信息。選項命制時加入了命題者的臆想,主觀臆想的選項內容往往是無中生有的。10~14.【答案】C、D、B、、【解析】(1)“秦”為“至”的賓語,其后斷句,排除A、D;“張儀”為“隨”的賓語,共同構成動賓結構,不可斷開,排除B。故選:C。句子翻譯為:張儀回到秦國,一定會背棄大王,這樣,大王在北方和齊國斷絕了關系,在西方從秦國生出了禍患。為大王打算,不如暗中與齊國聯(lián)合而表面上和齊斷交,派人跟著張儀回秦國,如果給了我們土地,再與齊國斷交也不晚?!?/p>
(2)D.“意思相同”錯誤。派屈匄率兵攻打秦國。伐:攻打/自我夸耀的人沒有功績。伐:夸耀。
故選:D。
(3)B.“張儀認為楚國與齊國的決裂并不徹底,所以不肯兌現(xiàn)當初對楚王許下的諾言”說法錯誤。后來的事實證明,楚、齊徹底決裂,張儀也不肯兌現(xiàn)諾言,從中可以看出張儀許諾給楚國的土地,從開始就沒有想兌現(xiàn)諾言。
故選:B。
(4)①誠:如果;絕約:斷絕盟約。句子翻譯為:大王如果能夠聽我的,關閉國門,斷絕與齊的盟約,我請求獻出六百里的商於之地。
②并兵:合兵;亡地:失去土地。句子翻譯為:與秦國合兵攻打齊國,這樣,我們在秦國這兒失去了土地,從齊國得到了補償。
(5)根據(jù)原文“說楚王曰:‘大王誠能聽臣,閉關絕約于齊,臣請獻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娶婦嫁女,長為兄弟之國?!跽f而許之”“王曰:‘愿陳子閉口,毋復言,以待寡人得地!’”可知:楚王聽信張儀的謊言,而對陳軫的話則不以為然。其對外國使者張儀的話完全信從,而對自己國家的謀臣陳珍的話毫不理會??梢娖浞植磺暹h近,是愚蠢的表現(xiàn)。
根據(jù)原文“乃使勇士宋遺借宋之符,北罵齊王”“楚王不聽,使屈匄帥師伐秦。秦亦發(fā)兵使庶長章?lián)糁?。秦師及楚?zhàn)于丹陽,楚師大??;斬甲士八萬,虜屈匄及列侯七十余人,遂取漢中郡”“楚人聞之,乃引兵歸,割兩城以請平于秦”可知,因為楚王的愚蠢行為,導致楚國喪失盟國,丟失土地,國力受損。
答案:
(1)C
(2)D
(3)B
(4)①大王如果能夠聽我的,關閉國門,斷絕與齊的盟約,我請求獻出六百里的商於之地。
②與秦國合兵攻打齊國,這樣,我們在秦國這兒失去了土地,從齊國得到了補償。
(5)①表現(xiàn):對外國使者張儀的話完全信從,而對自己國家的謀臣陳軫的話毫不理會。
②后果:喪失盟國,丟失土地,國力受損。
參考譯文:
秦王想要攻打齊國,擔心齊國、楚國合縱親近,就派張儀到楚國,張儀游說楚王說:“大王如果能夠聽我的,關閉國門,斷絕與齊的盟約,我請求獻出六百里的商於之地,使秦女能夠做供大王役使的妾,秦與楚娶女嫁女,長久做親兄弟般的國家?!背醺吲d地答應了他。楚國群臣都祝賀,單單陳軫認為這是不幸而表示哀悼。楚王生氣地說:“我不用派出軍隊就能得到六百里土地,你為什么要哀悼?”陳軫回答說:“不是這樣。就我看這件事,商於之地是不可能得到的,但齊國和秦國會聯(lián)合。齊國和秦國聯(lián)合起來,那么我們國家的禍患就來了?!背跽f:“有什么道理嗎?”陳軫回答說:“秦國之所以看重楚國,是因為楚國有齊國這樣的盟國。現(xiàn)在如果關閉國門,斷絕與齊的盟約,那么楚國就孤立了,秦國怎么會圖謀和一個孤立的國家交往,而給它六百里的商於之地呢?張儀回到秦國,一定會背棄大王,這樣,大王在北方和齊國斷絕了關系,在西方從秦國生出了禍患。為大王打算,不如暗中與齊國聯(lián)合而表面上和齊斷交,派人跟著張儀回秦國,如果給了我們土地,再與齊國斷交也不晚?!背跽f:“希望陳先生閉口,不要再說了,你就等著我得到土地吧!”就把相印授予張儀,優(yōu)厚地賞賜他。于是關閉國門,與齊國斷絕盟約,派一個將軍隨著張儀到秦國去。張儀假裝掉下車去受了傷,三個月不上朝。楚王聽到這個情況,說:“張儀認為我楚國與齊國的盟約斷得還不徹底嗎?”就派一個名叫宋遺的勇士借來宋國的符節(jié),北上辱罵齊王。齊王大怒,屈尊去結交秦國,齊國和秦國訂立了盟約。張儀這才上朝,見到楚國的使者,說:“你怎么不接受土地?從某地到某地,縱橫有六里?!笔拐甙l(fā)怒,回來報告楚王。楚王大怒,想要派兵攻打秦國。陳珍說:“我可以開口說話嗎?攻打秦國不如趁機贈予秦國一座大城,與秦國合兵攻打齊國,這樣,我們在秦國這兒失去了土地,從齊國得到了補償。如今大王已經(jīng)和齊國斷絕了盟約,又要向秦國責備其欺騙行為,這就是促成秦和齊的結交而招來天下的軍隊的侵犯呀,楚國一定會大受損害!”楚王不聽,派屈匄率兵攻打秦國。秦也發(fā)兵派庶長魏章攻打楚軍。秦軍與楚軍在丹陽開戰(zhàn),楚軍大??;秦軍斬殺了楚軍戰(zhàn)士八萬人,俘虜了將軍屈匄以及列侯七十多人,并奪取了漢中郡。楚王調發(fā)國內全部兵力再次襲擊秦軍,在藍田大戰(zhàn),楚國軍隊大敗。韓國和魏國聽聞楚國的困境,向南襲擊楚國,打到鄧地。楚軍聽說這件事,就引兵回國,割讓了兩座城池來與秦國講和。
(1)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解答該題可以根據(jù)句意、虛詞和結構判斷。
(2)本題考查識記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以及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文化常識題的作答關鍵在于平時的積累與識記。文言實詞題的作答,考生要根據(jù)課內的積累并結合語境,認真分析,確認詞義。
(3)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將選項和原文進行比較。
(4)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首先要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運用“留”“刪”“調”“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調整,達到詞達句順。
(5)本題考查篩選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作答時明確題目要求,篩選正確信息,用簡明的語言概括。
文言翻譯最基本的方法: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書名、官名、國號、年號、度量衡單位、古代專有名詞等,翻譯時可保留不變。
2.補:補出省略成分。
3.刪:刪去不譯的詞語。文言中凡是無實在意義,只表語氣、停頓、補足音節(jié)和舒緩語氣等的虛詞,都可略去。
4.換:替換。用現(xiàn)代詞匯替換相應的古代詞匯。
5.調:調整倒裝句句序,按現(xiàn)代漢語習慣句式將其調整過來。
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則和方法,翻譯時還必須有步驟:解詞——串意——順句。注:直譯即逐字逐字地譯。意譯即譯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譯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譯不通時,用意譯。15~16.【答案】C、【解析】(1)C.曲解詩意,理解錯誤。頸聯(lián)“漢女輸橦布,巴人訟芋田”,說的是梓州的婦女按時向官府交納用橦木花織成的布匹,蜀地的人們常常會為芋田發(fā)生訴訟。這說明蜀地僻遠,經(jīng)濟落后,人民窮困而且缺乏教化,暗示李使君就任梓州刺史以后所掌管的職事,而這些職事完成起來可能并不輕松,為尾聯(lián)希望李使君效法文翁、有所作為蓄勢。
故選C。
(2)審讀題干,把握關鍵信息為“畫面特點有何不同”。首先,“畫面特點”指向的鑒賞詩歌的意境;其次,“有何不同”強調的是兩首詩歌中詩句的比較賞析。答題時,注意扣住詩歌整體理解詩句含義,再以簡潔、準確、凝練的短語概括畫面特點。
“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寫山中一夜春雨過后,只見山間飛泉百道,遠遠望去,好似懸掛在樹梢一般。詩句生動地表現(xiàn)出遠處景物互相重疊的錯覺。詩人以畫家的眼睛觀察景物,運用繪法入詩,將三維空間的景物疊合于平面畫幅的二維空間,就像將最遠處、高處的泉瀑畫在稍近、稍低的樹梢上。這兩句描繪出一個雄奇、壯闊而又幽深、秀麗的境界,呈現(xiàn)了蜀地山中雨景圖。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寫幽靜的山剛剛下過雨,青山翠谷越發(fā)顯得靜幽,夜幕降臨,涼風習習,天氣像晚來的秋天。詩句寫薄暮之景,山雨初霽,幽靜閑適,清新宜人。是詩人用大手筆勾畫的雨后山村的自然畫卷。其清新、寧靜,淡遠之境如在目前。一個“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萬物空靈之美。詩人隱居于此是何等的閑適,如此描繪山水田園之清新宜人而又幽靜閑適的雨后山村典型環(huán)境,流露出詩人的喜愛之情。
答案:
(1)C
(2)①“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寫山中一夜春雨過后,只見山間飛泉百道,遠遠望去,好似懸掛在樹梢一般。描繪出的是雄奇壯闊而又幽深秀麗的蜀地山中雨景圖。②“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寫一陣新雨過后,青山翠谷越發(fā)顯得靜幽,夜幕降臨,涼風習習,更令人感到秋意濃厚。描繪出的是清新宜人而又幽靜閑適的雨后山村的自然畫卷。
譯文:
千山萬壑之中,到處都是參天大樹,到處都是杜鵑的啼鳴聲。
山中一夜春雨過后,只見山間飛泉百道,遠遠望去,好似懸掛在樹梢一般。
漢水的婦女辛勞織布納稅,巴人地少常常訴訟爭田。
望你發(fā)揚文翁政績,奮發(fā)有為不負先賢。
賞析:
贈別之作,多從眼前景物寫起,即景生情,抒發(fā)惜別之意。王維此詩,立意不在惜別,而在勸勉,因而一上來就從懸想著筆,遙寫李使君赴任之地梓州(治今四川三臺縣)的自然風光,形象逼真,氣韻生動,令人神往。
“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首聯(lián)是說,梓州一帶千山萬壑盡是大樹參天,山連山到處可聽到悲鳴的杜鵑。
開頭兩句互文見義,起得極有氣勢:萬壑千山,到處是參天的大樹,到處是杜鵑的啼聲。既有視覺形象,又有聽覺感受,讀來使人恍如置身期間,大有耳目應接不暇之感。這兩句氣象闊大,神韻俊邁,被后世詩評家引為律詩工于發(fā)端的范例。
“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頷聯(lián)是說,山里昨夜不停的下起了透徹的春雨,樹梢淅淅瀝瀝或像瀉著百道清泉。
首聯(lián)從大處落筆,氣勢不凡;頷聯(lián)則從細處著墨,承接尤佳,不愧大家手筆。詩人展現(xiàn)了一幅絕妙的奇景:一夜透雨過后,山間飛泉百道,遠遠望去,好似懸掛在樹梢上一般,充分表現(xiàn)出山勢的高峻突兀和山泉的雄奇秀美?!吧街小本涑惺茁?lián)“山”字,“樹杪”句承首聯(lián)“樹”字,兩句又一瀉而下,天然工巧。這兩聯(lián)挺拔流動,自然奇妙,畫面、意境、氣勢、結構、語言俱佳。前人所謂“起四句高調摩云”(高步瀛《唐宋詩舉要》引紀昀語)。“興來神來,天然入妙,不可湊泊”(清王士禛《古夫于亭雜錄》),誠非虛夸。
作者以欣羨的筆調描繪蜀地山水景物之后,詩的后半首轉寫蜀中民情和使君政事。
“漢女輸橦布,巴人訟芋田”,漢女辛勞織布納稅,巴人地少訴訟爭田。
梓州是少數(shù)民族聚居之地,那里的婦女按時向官府交納用橦木花織成的布匹,那里的人們又常常會為芋田發(fā)生訴訟?!皾h女”“巴人”“橦布”“芋田”,處處緊扣蜀地的特點,而征收賦稅,處理訟案,又都是李使君就任梓州刺史以后所掌管的職事,寫在詩里,非常貼切。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賢”,末兩句是說,望你發(fā)揚文翁政績,奮發(fā)有為不負先賢。
“文翁”是漢景帝時蜀郡太守,他曾興辦學校,教育人才,使蜀郡“由是大化”(《漢書?循吏傳》)。王維以此勉勵李使君,希望他效法文翁,翻新教化,而不要倚仗文翁等先賢原有的政績,無所作為。
聯(lián)系上文來看,既然蜀地環(huán)境如此之美,民情風土又如此淳樸,到那里去當刺史,自然更應當克盡職事,有所作為。整首詩寓勸勉于用典之中,寄厚望于送別之時,委婉而得體。
這首贈別詩不寫離愁別恨,不作泛泛客套之語,卻有對于國家大事、民生疾苦、友人前途的深切關心。
在藝術上這首贈別詩寫的很有特色。前半首懸想梓州山林奇勝,是切地;頸聯(lián)敘寫蜀中民風,是切事;尾聯(lián)用典以文翁擬李使君,官同事同,是切人。這樣下來,神完氣足精當不移。詩中所表現(xiàn)的情緒積極開朗,格調高遠,是唐代送別佳篇。
(1)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理解和賞析能力,答題時要全面理解詩歌內容和藝術手法,仔細比對各個選項,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2)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畫面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是一道比較閱讀題。答題時要通讀兩首詩歌,結合具體詩句分析兩首詩畫面形象的比較分析。
分析詩歌情感的答題方法:
①從題材入手,同一類題材往往都表達這類似的情感。
②從抒情議論的句子入手,這些句子是直接表達思想感情的地方。
③從作者和創(chuàng)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論世。
④從題目入手,題目往往交代了詩歌的主要內容,創(chuàng)作的緣由和主要表現(xiàn)的思想感情。
⑤從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襯托或烘托詩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
⑥從用典入手,典故是將歷史和現(xiàn)實對照,含蓄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態(tài)度和情感。同時還要注意詩文前面的小序和詩文后面的注解。17.【答案】【小題1】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小題2】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小題3】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解析】故答案為:
(1)遠之事君
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重點字:獸)
(2)故有之以為利
無之以為用(重點字:利)
(3)家齊而后國治
國治而后天下平(重點字:治)
本題考查學生默寫詩文名句的能力。答題時要熟背相關篇目,并理解語句的含義,準確地寫出相關名句。
《大學之道》名句輯錄:
1.《大學之道》中,寫知道應達到的“至善”境界,則志向堅定不移;志向堅定才能夠做到心不妄動的句子是“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
2.《大學之道》中,寫每一樣東西都有根本有始末,每件事情都有開始有終結的句子是“物有本末,事有終始”。
3.《大學之道》中,寫心不妄動才能夠性情安和,性情安和才能夠思慮精詳?shù)木渥邮恰办o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
4.《大學之道》中,寫明白了這本末始終的道理,就接近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了的句子是“知所先后,則近道矣”。
5.《大學之道》中,用“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兩句,強調上自天子,下至平民百姓,一切都要以修身作為為人處世的根本。18.【答案】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
——我談“蘇武”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能有這樣一個發(fā)言的機會,我深感榮幸。我想談的是蘇武,一提起蘇武,我的腦海里便不由自主地想起《蘇武牧羊》這首歌:“蘇武留胡節(jié)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曙嬔囃虤?,牧羊北海邊。心存漢社稷,旄落猶未還。歷盡難中難,心如鐵石堅。夜坐塞上時聽笳聲入耳慟心酸?!?/p>
人生能有幾個“十九年”?蘇武,他硬是將自己活成了華夏兒女心目中的精神豐碑。
是蘇武告訴我,做人要“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確,只有頂天地立,方是偉丈夫。單于使衛(wèi)律招降,即使刀劍加頸,蘇武也是毫無懼色;衛(wèi)律又以“賜號稱王,擁眾數(shù)萬,馬畜彌山”引誘他,蘇武以“畔主背親,為降虜于蠻夷”的怒罵相回應。對蘇武而言,富貴豈足道,生死何所畏!“富貴”“生死”猶如“照妖鏡”,映照出小人的貪生畏死,映照出英雄的鐵骨錚錚,更映照出我內心有過的猶豫和彷徨。我曾自私地以為“人是為自己而活著的”,什么“家國情懷”都是別人的事,我就是一個普通人,我的奮斗就是為了給自己和家人創(chuàng)造更好的物質生活,但讀了《蘇武傳》,我真正從內心深處意識到,原來我的想法是那樣自私,情操是何等的卑下。如果當今的年輕人都只想著自己的“小日子”,那么民族的精神命脈將斷絕于我們這一代人身上,我們就是民族的罪人。
還是蘇武,是他讓我明白,人生越是身處逆境,就越應該保持堅定不移的信念。想一想,人生能有幾個十九年?十九年后,我們三十七歲,人處中年,青春已是過往;再過十九年,我們就五十七了,已是花甲之年,青春更是只能在夢里追尋。蘇武大好的“十九年”被困于北天雪地的北海,這是怎樣的一個悲?。康珗允亓讼聛??!笆家詮妷殉?,及還,須發(fā)盡白”,《蘇武傳》里短短的十一個字浸透著無窮無盡的辛酸悲苦。什么是逆境?我那些自以為是的“逆境”與蘇武的逆境相比,實在令我感到羞愧,真是“少年不識愁滋味”。那么一點學習和生活上的挫折,都能讓我意志動搖,先不奢談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事業(yè)而奮斗,就談改變自己的生活處境,也是癡人說夢。沒有堅定不移的信念,何事可成?在充滿荊棘的人生道路上,惟有信念和堅忍才能開辟出康莊大道。
能走近蘇武,我很高興;能感受到他偉大的靈魂和崇高的精神,更是我的人生之幸。我將以蘇武的精神力量鼓舞自己前進,并以此與大家共勉!
謝謝大家,我的發(fā)言完畢!【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的寫作能力。本題為任務驅動型作文題。
題目設定了具體的寫作情境——“我談歷史人物”專題研討會,要求考生寫一篇發(fā)言稿,此處要注意人物必須從“屈原”和“蘇武”中任選其一。
若是以屈原為對象,作文可挖掘屈原崇高的愛國情懷和清高孤傲的品性?!熬訌R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屈原系心楚國,關心黎民。雖屢遭小人排擠、君王疏離,屈原仍“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但屈原的人生經(jīng)歷也提醒我們有時“以死明志”并非解決問題的最佳方式,在“為人處世”的策略上要講究一定的策略;而且,報國并非只有“廟堂”這一條路,身處“江湖”同樣可以為國為民。若是以蘇武為對象,蘇武“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堪稱“大丈夫”,他崇高的民族氣節(jié)也為世人傳誦和敬仰,他身處逆境堅定不移的信念也為后人欽佩學習。
發(fā)言稿要明確寫作的核心內容,談自己從歷史人物身上“汲取的精神力量或獲得的經(jīng)驗教訓”,文章可談“汲取的精神力量”,也可談“獲得的經(jīng)驗教訓”;但最好以談“精神力量”為主,因為屈原和蘇武在他們所處的時代表現(xiàn)出來的“忠君”思想和狹隘的民族觀雖有歷史的局限性,但也是時代的必然,不應苛責。文章應以議論和抒情為主要表達方式,切勿寫成以記敘為主的人物小傳。
參考立意:
1.屈子忠魂映日月,憂國憂民醒后人。(屈原)
2.其志潔,其行廉,三閭大夫活成歷史的“豐碑”。(屈原)
3.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蘇武)
4.心有報國志,冰雪何足畏,生死豈顧惜?。ㄌK武)
材料作文,審題是關鍵,而閱讀材料又是審題的前提。在閱讀過程中,要通過概括材料大意,找出關鍵語句,確定立意角度,進而提煉出中心論點。
由于“析材料”是材料作文的關鍵性的一環(huán),所以可運用如下的做法:
①發(fā)現(xiàn)法。主要用于意義顯豁、中心明確的材料。發(fā)現(xiàn)的目標,一是材料的中心句,二是文題中關于中心的提示,三是材料中關于中心的提示。發(fā)現(xiàn)了這些內容,就找到了立意的突破口。
②設想法。主要用于有頭無尾或有尾無頭的材料,如續(xù)寫的材料。設想的內容,或是與材料合理銜接的情節(jié),或是與材料合理銜接的論述。設想的過程就是思維的發(fā)散,所以要注意發(fā)散的合理性。
③歸納法。主要用于意義明晰,但既無中心句,也無提示句的一則或多則材料,歸納出其中心意思,立意便有了立足之處。
④提煉法。主要用于含義對立的對照型材料。從正反對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尾礦資源化利用策略研究-全面剖析
- 瑜伽課程創(chuàng)新與研發(fā)-全面剖析
- 版權政策與法規(guī)研究-全面剖析
- 用戶評價體系優(yōu)化策略-全面剖析
- 橋梁結構智能診斷與修復技術-全面剖析
- 生物基材料應用-第2篇-全面剖析
- 人教部編版五年級語文上冊 課課練- 11 牛郎織女(二)(人教部編版含答案)
- 2025年河北省石家莊市十八縣中考一??荚嚨乩碓嚲恚ㄔ戆?解析版)
- 2025年3月黔東南州高三模擬統(tǒng)測英語試卷
- 醫(yī)療行業(yè)全員育人導師制的應用措施
- 《城市軌道交通車站服務與禮儀》課件合集
- 2021年中考研究與備考策略 2021年中考道德與法治綜合復習指南課件
- 《安寧療護實踐指南(試行)》
- 大商業(yè)結構拆改加固專項施工方案(詳細)
- 中醫(yī)婦科學第九節(jié)-閉經(jīng)-課件
- 貴州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施方案(試行)
- 評估-說專業(yè)-市場營銷專業(yè)
- 火電工程施工組織設計方案
- 日周月安全檢查記錄表
- 車間溫濕度測量記錄表
- 變電所倒閘操作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