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科版化學1(必修)認識化學科學第1節(jié) 走進化學科學 全國公開課一等獎_第1頁
魯科版化學1(必修)認識化學科學第1節(jié) 走進化學科學 全國公開課一等獎_第2頁
魯科版化學1(必修)認識化學科學第1節(jié) 走進化學科學 全國公開課一等獎_第3頁
魯科版化學1(必修)認識化學科學第1節(jié) 走進化學科學 全國公開課一等獎_第4頁
魯科版化學1(必修)認識化學科學第1節(jié) 走進化學科學 全國公開課一等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節(jié)走進化學科學

化學——21世紀的中心科學

化學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變化、制備和應用的重要的自然科學。[交流研討1]通過初中化學的學習你對化學有了哪些認識,用幾句話描述你心目中的化學?迄今為止你對氧氣有了哪些認識?

你周圍環(huán)境中哪些與化學有關?你對化學研究的哪些問題感興趣?[交流研討2]衣食住行玩化工廠爆炸催化劑探空氣球和飛艇第一章認識化學科學化學與北京奧運北京奧運主火炬的燃料是什么?為什么采用這種燃料?丙烷是種價格低廉的燃料。其主要成分是碳和氫,燃燒后只有二氧化碳和水,沒有其他物質,不會對環(huán)境造成污染。丙烷燃燒后火焰是亮黃色,具有較好的可視性。

在整個建筑內外層包裹的ETFE膜(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具有有效的熱學性能和透光性,可以調節(jié)室內環(huán)境,冬季保溫、夏季散熱,更神奇的是,如果ETFE膜有一個破洞,不必更換,只需打上一塊補丁,它便會自行愈合,過一段時間就會恢復原貌!

碳酸鎂質量很輕,具有很強的吸濕作用。運動員在比賽時,手掌心常會冒汗,這對體操和舉重運動員來說非常不利。因為濕滑的掌心會使摩擦力減小,使得運動員握不住器械,不僅影響動作的質量,嚴重時還會使運動員從器械上跌落下來,造成失誤,甚至受傷。碳酸鎂能吸去掌心汗水,同時還會增加掌心與器械之間的摩擦力。這樣,運動員就能握緊器械,有利于提高動作的質量。撐桿所用的材料是碳纖維復合材料,它具有韌性好、強度高而質輕的特點。第四代鯊魚皮泳衣,由極輕、低阻、防水和快干性能LZRPulse面料組成,是全球首套以高科技熔接生產(chǎn)的無皺褶比賽泳裝。在近一個月內產(chǎn)生的16項新的世界紀錄中,有13項是由選手穿著這款泳衣創(chuàng)造的。

返回艙底部是鈦合金、陶瓷等復合材料構成的防熱層,能耐8300℃的高溫達三分鐘之久。9月25號21:10—28號17:37神舟七號飛行2天20小時27分鐘,出色完成了它的太空之旅?;瘜W與航空航天神舟五號返回艙號用硅原子組成的兩個漢字—中國。此照片由中國科學院北京真空物理實驗室提供,照片中的每一個亮點代表一個硅原子(放大180萬倍)。在化學領域,可以在微觀層面上操縱分子和原子,組裝分子材料,分子器件,分子機器?;瘜W與生命50多種元素在人體內的分布化學的特征就是認識分子和創(chuàng)造分子。

化學是一門具有創(chuàng)造性、實用性的科學化學的發(fā)展史實用技術近代化學冶金、釀酒、火藥、造紙等現(xiàn)代物質結構理論原子——分子學說現(xiàn)代化學[交流研討3]

化學科學是人類在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過程中發(fā)展起來的,它的發(fā)展經(jīng)歷了哪幾個重要階段?拉瓦錫(1743-1794)建立氧化學說波義耳(1627-1697)提出化學元素說

道爾頓(1766-1844)提出原子論門捷列夫(1834-1907)發(fā)現(xiàn)元素周期表

近代化學的四個里程碑

化學元素概念的提出英國——波義耳——1661年建立燃燒現(xiàn)象的氧化學說法國——拉瓦錫——1771年建立原子學說英國——道爾頓——1803年發(fā)現(xiàn)元素周期律俄國——門捷列夫——1869年從物質性質到理論體系從宏觀到微觀[交流研討4]能源方面

—材料科學—環(huán)境保護—疾病治療—化學科學探索空間廣闊,在未來的發(fā)展中將在哪些領域大顯身手?化學科學是解決能源危機的唯一出路生產(chǎn)各種新型功能材料,豐富物質世界。依靠化學可以找出治理環(huán)境的靈敏的檢測手段,提出防治措施,可以制造出對環(huán)境無害的化學品與生活用品,減少環(huán)境污染??梢栽诜肿铀缴狭私饧膊〉牟±?,尋求有效的防治措施,促進人類身心健康。化學世界神奇美妙,魅力無窮!那么我們將學習哪些化學知識和方法呢?使學生認識常見的化學物質,學習重要的化學概念,形成基本的化學概念和科學探究能力化學必修1化學必修2使學生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見物質的性質,探討生活中常見的化學現(xiàn)象,體會化學對提高生活質量和保護環(huán)境的積極作用,形成合理使用化學品的意識。使學生了解化學在資源利用、材料制造、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的具體應用,在更加廣闊的視野下認識化學科學與技術進步和社會發(fā)展的關系。使學生了解人類探索物質結構的重要意義和基本方法,認識物質結構與性質之間的關系。物質結構與性質化學與生活化學與技術引導學生探索有機化合物的組成、結構、性質及應用,學習有機化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學習化學反應的基本原理,使學生認識化學反應中能量轉化的基本規(guī)律,了解化學反應原理在生產(chǎn)、生活和科學研究中的應用。通過實驗探究活動,使學生掌握基本的化學實驗技能和方法,提高化學實驗能力。有機化學基礎實驗化學化學反應原理如何學好化學呢?課前預習(認真對待、堅持)課上聽講(遵守紀律、認真聽講、適當記筆記、勤思考)課后作業(yè)(獨立、認真、高質量按時完成、做題的規(guī)范性)保存資料(作業(yè)、練習、考試題、備好錯題本)加強記憶學會巧記勤練及時復習重視化學實驗

實踐出真知。同學們應該積極動手實驗,培養(yǎng)自己的探究能力以及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

準確記憶一些符號、化學方程式等是學好化學的基礎。

高中化學學習方法:

瓦特“水蒸氣沖動壺蓋”

→蒸汽機啟發(fā):培養(yǎng)自己良好的觀察習慣,是學好化學的重要條件之一。觀

動思練記

勤于動腦去分析思考,多想“為什么”“怎么辦”。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中不斷的進步提高。

通過練習,檢驗自己在學習中的不足。

1.下列科研成果不是由我國發(fā)明或創(chuàng)造的是()

A.世界上第一個由人工合成的、具有生理活性的蛋白質——結晶牛胰島素B.黑火藥和造紙C.發(fā)現(xiàn)元素周期律D.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的酵母丙氨酸轉移核糖核酸2.下列科學家中,為我國化學工業(yè)做出重大貢獻的是()A.侯德榜B.李四光C.華羅庚D.鄧稼先習題與思考CA3.19世紀中葉,門捷列夫的突出貢獻是()A.提出原子學說B.發(fā)現(xiàn)元素周期律C.提出分子學說D.發(fā)現(xiàn)氧氣4.法國法國化學家拉瓦錫對近代化學的最大貢獻是()A.提出原子學說B.最早提出空氣是由O2和N2組成的結論C.建立燃燒現(xiàn)象的氧化學說D.能用加熱HgO的方法抽取O2BC5.空氣是人類生存所必需的重要資源。為改善空氣質量而啟動的“藍天工程”得到了全民的支持。下列措施不屬于“藍天工程”建設的是()A.推廣使用燃燒脫硫技術,防治SO2污染B.實施綠化工程,防治揚塵污染C.研制開發(fā)燃料電池汽車,消除機動尾氣污染D.加大石油、煤炭的開采速度,增加化石燃料的供應量D6.在食品加工或餐飲業(yè)中使用量特別要注意嚴加控制的物質是()A.氯化鈉B.谷氨酸鈉(味精)C.碳酸氫鈉D.亞硝酸鈉D7.下列產(chǎn)品的使用不會對環(huán)境造成污染的是()A.含磷洗衣粉B.酒精C.氟利昂D.含汞電池B8.1998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科恩(美)和波普爾(英),以表彰他們在理論化學領域作出的重大貢獻。他們的工作使實驗和理論能夠共同協(xié)力探討分子體系的性質,引起整個化學領域正在經(jīng)歷一場革命性的變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化學不做實驗,就什么都不知道

B.化學不再需要實驗

C.化學不再是純實驗科學

D.未來化學的方向是經(jīng)驗化C9.下面是人們對于化學科學的各種常見認識,其中錯誤的是()A.化學面對現(xiàn)代日益嚴重的環(huán)境問題顯的無能為力B.化學將在能源、資源的合理開發(fā)和安全應用方面大顯身手C.化學是一門具有極強實用性的科學D.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

10.下列不符合當今化學研究方向的是()A.發(fā)現(xiàn)新物質B.合成新材料C.研究化學反應的微觀過程D.研究化學反應中的原子守恒關系AD我國古代在化學發(fā)展方面的貢獻

俄國化學家(1834-1907)主要貢獻:發(fā)現(xiàn)元素周期律制定元素周期表門捷列夫告訴我們:

什么是天才?終身努力,便成天才!

居里夫人告訴我們:

弱者坐待時機;強者制造時機。

主要貢獻:發(fā)現(xiàn)鐳和釙兩種放射性元素,一生兩度獲得諾貝爾獎。

侯德榜的座右銘——勤能補拙,勤儉立業(yè)。

中國當代著名化學家侯德榜(1890-1974)主要貢獻:1.創(chuàng)立了中國人自己的制堿工藝——

侯氏制堿法2.發(fā)展小化肥工業(yè)諾貝爾化學獎(近十年)1993年K.B.穆利斯(美國人)發(fā)明“聚合酶鏈式反應”法

M.史密斯(加拿大人)開創(chuàng)“寡聚核苷酸基定點誘變”法1994年G.A.歐拉(美國人)在碳氫化合物即烴類研究領域作出了杰出貢獻1995年P.克魯岑(德國人)、M.莫利納、F.S.羅蘭(美國人)

闡述了對臭氧層產(chǎn)生影響的化學機理,證明了人造化學

物質對臭氧層構成破壞作用1996年R.F.柯爾(美國人)、H.W.克羅托因(英國人)、R.E.斯莫利(美國人)發(fā)現(xiàn)了碳元素的新形式——富勒氏球(也稱布基球)C601997年P.B.博耶(美國人)、J.E.沃克爾(英國人)、J.C.斯科(丹麥人)發(fā)現(xiàn)人體細胞內負責儲藏轉移能量的離子傳輸酶。2000年黑格(美國人)、麥克迪爾米德(美國人)、白川秀樹(日本人)因發(fā)現(xiàn)能夠導電的塑料有功2001年

威廉·諾爾斯(美國人)、野依良治(日本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