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2《孟子》三章
第1課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教學目標
I?反復誦讀,掌握朗讀節(jié)奏,疏通文意。
2?理解中心論點,理清論證思路。
3?體會孟子的思想及社會意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歌曲《得民心者得天下》
同學們,剛才這首歌反映了一個什么樣的主題?(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正
如歌中唱到的,歷史上的雍正是一位勤政愛民的皇帝,“施仁政,察民情,順民意,得民心”。
賢明智慧的李世民也明確提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其實,戰(zhàn)國時期的孟子早已論證了
這一思想。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1?作者簡介
孟子,名軻,字子輿。是繼孔子之后儒家學派的又一位大師,被推尊為“亞圣”。
《孟子》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記述了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政治主張、哲學主
張、個人修養(yǎng)、倫理道德等思想觀點和政治活動。共七篇,是孟子和他的弟子合著的。與《論
語》《大學》《中庸》合稱為“四書”。
孟子的文章自成風格,其文思想深刻,說理透徹,氣勢充沛,開合自如,長于論辯,有
很強的說服力。
2?寫作背景
戰(zhàn)國時期,諸侯各國之間的吞并戰(zhàn)爭日益激烈,為了求得生存,乃至建立霸業(yè),各國君
主不約而同地崇尚武力而不體恤百姓,人民生活十分痛苦。面對這種現實,孟子提出了他的
治國理想。孟子主張“民貴君輕”,呼吁各國重視人民的作用;強烈反對不義戰(zhàn)爭,宣揚“仁
政”“王道”,并將這一希望寄托在統(tǒng)治階級發(fā)“仁心”上。
目標導學二:整體感知,掌握朗讀節(jié)奏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2?聽讀課文,讀出語句的停頓。
重點句停頓示例: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3?賽讀課文(教師評點)。
目標導學三:疏通文意,積累字詞
1?再讀課文,要求讀得流暢,對照注釋,圈點勾畫,標示出疑難詞句。
2?交流釋疑。
3?以“接龍”的形式,翻譯文章,教師及時點評糾正。
4?積累重點文言字詞。
【通假字】
親戚呼之:同“叛”,背叛。
【古今異義】
委而去之(古義:離開。今義:往、到)
辿非不深也(古義:護城河。今義:水塘)
目標導學四:把握觀點,理清思路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明確:天時不如她利,地利不如人和。
2?“天時”“地利”“人和”“得道”“失道”分別是什么意思?它們之間有怎樣的聯
系?
明確:天時——有利的自然條件,如風、雨、季節(jié)、氣候等;地利——有利的物質條件,
如城、池、兵革、米粟等;人和——眾人擁有的士氣、斗志,萬眾一心的精神狀況,眾志成
城、視死如歸的大無畏氣概等;得道——得到仁義,施行仁政,施恩于民;失道—失掉仁
義,倒行逆施,殘暴統(tǒng)治。
3?孟子認為“怎樣才能做到人和?”
明確:做到“得道”二字,即人心向背,對戰(zhàn)爭有重要意義。
4?本文的論證思路是怎樣的?請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討論交流。
明確:按照“是什么——為什么——怎樣做”的思路,逐層深入闡明自己的思想觀,點,
論證嚴密,條理清晰。即開篇就點明了中心論點,揭示了“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的
關系,然后以“攻城”為例,先從攻方說明“天時不如地利”,然后從守方說明沒有人心團
結、眾志成城的精神,再好的物質條件也不可能守住城池,即“地利不如人和”,這樣層層
墊高,最終強調了“人和”是三個條件中最關鍵的因素。進而從“域民”“固國”“威天下”
類推到治國也需要“人和”。
目標導學五:擴展延伸
你能說出有關“和”的成語、俗語或典故嗎?“和”字在當代社會又具有了怎樣的新內
涵?
示例:成語有“和氣生財”、“一團和氣”、“和氣致祥”、“和衷共濟”等;俗語有
“家和萬事興”;典故有“將相和”等。
“和”字不僅僅是指人與人的和諧相處,而且指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共處,和諧
發(fā)展。
三、板書設計
論點: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論據進攻天時不如地利
防御地利不如人和戰(zhàn)爭需“人和”
類推域民
固國
威天下治國需要“人和”
結論: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教學反思
1.注重在朗讀的基礎上,加深學生對本文的理解。
可取之處2?教學重難點突出,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形成良好的
合作探究氛圍。
1.孟子思想的現實意義,擴展延伸得不夠。
不足之處
2?孟子說理文的特點,滲透較少。
第2課時富貴不能淫
教學目標
1?背誦課文,并借助注釋和工具書了解文意。
2?把握文章的觀點和思路,體會孟子論述的道理的現實意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人們經常說“大丈夫說到做到”“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現在,我們一起來看
看“亞圣”孟子對“大丈夫”的闡釋。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了解作者,感知背景
作者及作品背景:孟子(約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鄒(今山東鄒城東南)人。戰(zhàn)
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繼承了孔子“仁”的
思想并將其發(fā)展成為“仁政”思想,被稱為“亞圣”。相傳孟子是魯國貴族孟孫氏的后裔,
幼年喪父,家庭貧困,曾受業(yè)于子思的學生。學成以后,以上的身份游說諸侯,企圖推行自
己的政治主張。但當時幾個大國都致力于富國強兵,爭取通過暴力的手段實現統(tǒng)一,孟子的
政治主張未被采納。
目標導學二:朗讀課文,悉解文義
1?朗讀文章,劃分文章節(jié)奏。
節(jié)奏劃分示例:(1)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2)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
行/天下/之大道。
2?多朗讀幾遍,說說你的朗讀感受。
明確:本文朗讀時需要注重朗讀技巧,首先是文中有不少對比和排比的句式,需要注意
朗讀節(jié)奏鮮明:其次部分語句需要通過重音讀出語氣,如“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
的''誠”字,”是焉得為大丈夫乎”的“焉”字,都應讀出重音??傊?,本文需要一定的朗
讀技巧,才能把握文本氣勢磅礴的特點。
3?反復朗讀,并結合課文注釋,感知文義。
目標導學三:合作探究,分析內容
1?請簡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明確: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孫衍、張儀那樣位高權重,令人望而生畏的當
權者。
2?請對比分析孟子所說的“妾婦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明確:“妾婦之道”表現為順從,其本質是在權力面前無原則,如張儀之流,只是順從
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現為“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質是
對內心的仁、義、禮的堅守,一如儒家所倡導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3?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舉例說明你對“大丈夫”的理解。
明確:孟子認為公孫衍、張儀之流靠搖唇鼓舌、曲意順從諸侯的意思往上爬,沒有仁義
道德的原則,因此,不過是小人,奉行的是“妾婦之道”,哪里談得上是“大丈夫”呢?(或
“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可列舉文天祥、魯迅、項羽等典型例子。
4?說一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現實意義。
明確:這句話出自《孟子》,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也是我們每個中國人的行為準則。
在現實生活中,面對金錢利益的誘惑,不亂其心;在危及國家民族利益的時刻,我們要敢于
挺身而出,不怕犧牲,做一個真正的大丈夫。
三、板書設計
妾婦之道: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
大丈夫之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第3課時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一'導入新課
有人認為,人生的道路不是一帆風順的,人要成就大業(yè),就必須經受一番艱苦的磨煉;
但也有人認為,“順境也能出人才”,因為環(huán)境只是外在因素,內因才是最重要的。那么,
怎樣才能造就人才?現在,我們就帶著這個問題來學習孟子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朗讀課文,讀準字音。
^Trf(quan)傅說(yu4)膠曷(g6)拂亂(fil)
胃益(zEng)辨士(bi)憂審(huAn)
2?把握朗讀節(jié)奏。
示例:舜/發(fā)于/吠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
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反復朗讀,并結合課文注釋,感知文義。
4?教師引導梳理文章大意,梳理文言現象。
【通假字】
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
衡于慮(衡,同“橫”,梗塞、不順)
入則無法家理士(拂,同“弼”,輔佐)
【使動用法】
必先看其心志(使……痛苦)
芳其筋骨(使……勞累)
餓其體膚(使……饑餓)
目標導學二:把握論點,理清論證思路
1?文章開頭列舉了六個人物,他們的共同點是什么?
明確:他們的共同點:都出身卑微,歷經苦難磨煉,最終都被提拔任用,有所作為。
2?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明確: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3?通過對課文的分析,你能理清全文的論證思路嗎?
明確:先談人,列舉同類事例,從個別到一般,歸納出作者的觀點,主要著眼于“生于
憂患”,這是全文的重點;后論國,主要著眼于“死于安樂”,從正反兩方面進行論證。最
后提出文章的中心論點: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目標導學三:聯系實際,體驗反思
1?擔當大任的人必須從三個方面經受艱苦磨難,你知道它們是什么嗎?磨煉的目的是什
么?
明確:思想——苦其心志;生活——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為——行拂亂
其所為。目的——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培養(yǎng)其忍耐力,增強其能力)。
2?現在社會安定,經濟繁榮,人民安居樂業(yè),”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說法是否還有
現實意義?請簡要談談你的認識。
示例:文中孟子所言的兩個問題,對我們仍具有可貴的啟發(fā)意義:他強調人的才能是在
艱難困苦的磨煉中形成的,擔當“大任”者,必先經歷一番“苦”“勞”“餓”等艱難困苦
的磨煉,方能增長才能。而貪圖安樂自然增長不了才能。才能從磨煉中來,人要能夠經受住
挫折困頓的考驗,在挫折困頓中奮起,這樣才會有所作為;若頹然喪志,一躡不振,自然也
就消沉下去。對于國家來說,擁有賢臣,采納諫誡,保持警覺,居安思危極其重要,這關系
到國之存亡,孟子的這個思想有深遠的意義。
三、板書設計
文章思路及論證方法
1.列舉六位圣君賢臣起于微賤的事例(舉例論證)
(個別——一般)
歸納概括:困境能造就人才的道理(道理論證)
(客觀——主觀)
2?個人因逆境而有所作為(正面論證)
國家因安樂而導致滅亡(反面論證)(對比論證)
(結論)
點明中心論點: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口^¥反思
先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然后再對中心論點進行概括,對
可取之處論證思路進行分析等,最后讓學生通過對課文的學習進行
體驗和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流暢,學生學習也不是很吃力。
因為強調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所以在文言文翻譯這個環(huán)節(jié)
不足之處
有所疏忽,講解不夠細致,不利于基礎較薄弱的學生學習。
22愚公移山
教學目標
1?反復誦讀,提升誦讀能力,培養(yǎng)文言語感。
2?把握文章內容,理解文章寓意。
3?體會愚公精神的深刻意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江濤唱的《愚公移山》歌曲)同學們,歌中唱的愚公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愚公
移山》一文的主人公。歷經千百年,愚公精神依然廣為傳唱,當然也有人認為“愚公精神可
嘉,但是做法很蠢。"你是如何看待“愚公移山”這件事的呢?帶著這個問題,讓我們走進
課文。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作家及作品簡介。
作家介紹:列子,名御寇,鄭國人,戰(zhàn)國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主張清靜無為。
作品簡介:《列子》又名《沖虛經》,是道家重要典籍。列御寇所著,所著年代不詳,大
體是春秋戰(zhàn)國時代。該書按章節(jié)分為《天瑞》《黃帝》《周穆王》《仲尼》《湯問》等八篇,每
一篇均由多個寓言故事組成,寓道于事。
2?朗讀課文,讀好停頓。
點撥示例:(1)懲/山北之寒。
(2)曾不能/損魁父之丘。
(3)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4)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
(5)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
3.再次朗讀,并結合注釋梳理文義,教師從旁指導,梳理文言現象。
【通假字】
(1)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反”同“返”,往返)
(2)甚矣,汝之不惠(“惠”同“慧”,聰明)
【倒裝句】
(1)甚矣,汝之不惠?。ㄕUZ序為“汝之不惠,甚矣”)
(2)且焉置土石?(疑問代詞“焉”提前)
(3)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定語“三夫”后置)
(4)告之于帝。(賓語“之”提前)
【省略句】
(1)(太行、王屋二山)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省略主語“太行、王屋二山”)
(2)(愚公)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省略主語“愚公”)
(3)帝感(于)其誠。(省略介詞“于”)
(4)一厝(于)朔東,一厝(于)雍南。(省略介詞“于”)
【教學提示】
本文倒裝句與省略句較多,在時間條件充足的前提下,教學時可作為重要文言現象進行
講解。
4?通讀課文,試用一句話概括本文寫的故事。
明確:本文寫了愚公移山的故事。
目標導學二:合作探究,分析人物
1?文中寫了山的高峻,遺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這些對表現愚公的形象有
什么作用?
明確:文中寫的這些,都有利于對愚公這個人物形象的塑造。具體來說,山的高峻顯示
愚公的決心大;遺男的相助,說明移山是符合人民利益的,受到了鄉(xiāng)鄰的擁護;智叟的阻止,
則是通過愚公、智叟兩人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形成鮮明對比,以突出愚公為子孫后代造福而移
山的遠大抱負和長遠目光;寫神的搬山,則是突出愚公精神的感人。
2?請談一談你對愚公這一形象的認識。
明確:愚公以九十高齡親自率領子孫上山“叩石墾壤”,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他取得成
功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他有遠大的抱負,從“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以看出,他的移
山是為了造福千千萬萬的人和后代子孫。正因為有這樣的抱負,他才會不顧年邁力衰,毅然
從事這一偉大事業(yè)。二是他移山的信心來自他在人和自然關系問題上的正確認識,他懂得人
力是“無窮匱”的,而自然條件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不會有變化,盡管移山的事業(yè)不可能在幾
代人的手里完成,但只要世世代代堅持干下去,就一定有完成的希望,自然是可以被征服的。
愚公的這種抱負和信心就是古代勞動人民征服自然愿望的生動反映。
3?結合課文說說智叟的形象特征。
明確:智叟是一個自作聰明,鼠目寸光,安于現狀,胸無大志的人。
4-智叟的笑和質疑與愚公妻子的“獻疑”有什么不同?
明確:這兩個人物所說的話,表面上有相似之處,但目的全然不同。愚公之妻是關心,
她提問題,是從“獻疑”的角度說的。“以君之力”帶有關心的語氣,“曾不能損魁父之丘,
如太行、王屋何”,語氣較輕,說的是她的真實想法。但她并不反對移山,所以接著就提出
移山過程中必須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焉置土石?”智叟則顯然是譏笑和責難愚公,阻止
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是很嚴厲的責備口氣,“殘年余力”又顯得十足的輕視,“曾
不能毀山之一毛”是有意挖苦、譏笑和嘲諷,“其如土石何”反問語氣很重。在智叟的眼里,
愚公完全是一個愚蠢至極、不可救藥的老頭。
目標導學三:合作探究,把握文本寫作藝術
1?結合課文具體說說本文哪些地方運用了對比、諷刺和烘托的手法。
明確:二山高峻與人少力微、工具簡陋對比,愚公、京城氏之子與智叟的對比。愚公用
發(fā)展的眼光挖山不止,解決實際問題是智;智叟用靜止的眼光,阻止愚公挖山則是愚。這樣
就有很強的諷刺效果。烘托,主要指側面描寫,如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路程的遙遠,操
蛇之神的''懼",天帝的“感”,對愚公堅強意志和必勝信念的完善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2?本文以神話結尾,有什么作用?
明確:本文采用神話結尾,借助神的力量來實現愚公的宏偉抱負,是在生產力極不發(fā)達
的條件下解決人和自然矛盾的想象方式,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美好愿望,跟宣傳輪回報應
的封建迷信思想有本質的不同。
目標導學四:辨析寓言,明確主旨
探究: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它包含著什么深刻道理?
明確:本文通過愚公立志移山,終于搬掉兩座大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改
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堅強毅力,也說明了只要我們下定決心,不怕困難,持之以恒,任何困
難都是可以克服的。
三、板書設計
愚
公
移
山不利條件方七百里,高萬仞——山之高大
年且九十——年齡之高
叩石墾壤,箕畚運土石——工具之簡陋
子孫荷擔者三夫——人力之單薄
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路途之遙遠
有利條件雜然相許——家人的支持
跳往助之——鄰人的參與;子子孫孫無
窮匱也;而山不加增
愚公精神:表現我國古代勞動人民以堅韌不拔的毅力頑強改造自然的精神
教學反思
1.注重引導學生關注本文特殊句式,有利于提升學生文言閱
讀能力。
可取之處
2?抓住本文對比、諷刺、烘托的手法,分析人物形象,揭
小人物精神。
由于學生生活體驗有限,課上也沒有“愚公精神”方面作
不足之處
足夠的拓展補充,學生對本文深刻意義體會不深。
23周亞夫軍細柳
教學目標
1?疏通文義,積累文言詞語。
2?把握本文寫人敘事的技巧。
3-理解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精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當高貴威嚴的國君到軍營中慰問將士們時,將士們一般會怎樣做呢?對,會列
隊歡迎,大禮參拜。當漢文帝劉恒到細柳營慰問周亞夫的軍隊時,周亞夫沒有迎接天子,最
后才露面,且只說了一句話。然而,漢文帝出軍門后不由得說:“此真將軍矣!”贊賞有加。
周亞夫將軍到底是怎樣的人呢?這節(jié)課我們跟隨史學家司馬遷,去了解周亞夫將軍的歷史故
事。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了解作者及作品
司馬遷(約前145—?),字子長,夏陽(今陜西韓城)人,西漢偉大的歷史學家和文學家。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是一部“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偉
大著作,是司馬遷對我國民族文化特別是對歷史學和文學的極其寶貴的貢獻。《史記》不僅是
史學著作的典范,而且是傳記文學著作的典范,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被魯迅譽為“史
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目標導學二:朗讀課文,整體把握
1?學生自讀課文,借用工具書掃清文字障礙。
祝茗侯(zT)獨門?轂(g6u)
弓簟(而)iS(zhao)按等(p4i)
it(yi)W(zhdu)M(nang)
2?朗讀課文,劃分句子節(jié)奏。
(1)乃/以宗正劉禮/為將軍。
(2)已而/之/細柳軍。
(3)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
(4)于是/上乃使使/持節(jié)詔將軍。
(5)壁門士吏/謂從屬車騎/日。
3?學生結合注釋和工具書自主翻譯課文,疏通文義。小組內交流解決疑難問題,解決不
了的問題全班交流。
4?關注下列文言現象。
【通假字】
⑴軍士吏裝甲(“被"同"披",穿著)
(2)改容與車("式”同“軾”,車前橫木。這里用作動詞,指扶軾)
【古今異義】
⑴天子生年至(古義:先行引導的人員今義:走在前面引導)
(2)軍中印將軍令(古義:聽從今義:用鼻子嗅)
(3)于是上乃使使持節(jié)詔將軍(古義:符節(jié),皇帝派遣使者或調動軍隊的憑證今義:節(jié)日)
(4)亞夫乃傳言開擘門(古義:營壘今義:墻壁)
(5)i肯以軍禮見(古義:請允許我今義:希望對方做某事)
(6)使人稱謝(古義:致意,問候今義:感謝)
【詞類活用】
(1)軍棘門(名詞作動詞,駐軍)
(2)領兵刃(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鋒利)
(3)于是上乃使使持節(jié)早將軍(名詞作動詞,下詔)
(4)介囿之士(名詞作動詞,披甲戴盔)
目標導學三:合作探究,整體感知
1?理清課文的內容層次。
明確:第一部分(第1段):簡要交代了邊境的緊張形勢和劉、徐、周三軍的駐地。
第二部分(第2段):寫周亞夫在細柳營嚴格治軍。
第二部分可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層(上自勞軍……天子先驅至,不得人):寫細柳營軍容嚴整,常備不懈。
第二層(先驅口:“天子且至!”……于是天子乃按轡徐行):寫細柳營軍紀嚴明,連天
子也不例外。
第三層(至營,將軍亞夫……成禮而去):寫細柳營軍禮嚴謹,一絲不茍。
第三部分(第3段):寫漢文帝深明大義,贅嘆周亞夫治軍嚴謹。
2?課文為什么要先寫文帝到霸上和棘門的情況,后寫文帝在細柳營遇到的情況?這樣寫
有什么好處?
明確:先寫文帝在霸上和棘門遇到的情況,是為寫文帝在細柳營遇到的情況做鋪墊,兩
種情況進行對比,更加凸顯了細柳營軍紀嚴明,從而也更加突出周亞夫的忠于職守、剛正不
阿的性格特點,更令人敬佩。
3?文帝所說的“此真將軍矣”中的“真”表現在哪些方面?
明確:語言描寫:"將軍令日'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將軍約,軍中不得
驅馳”“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
敘述:“軍士吏被甲,銳兵刃,轂弓弩,持滿”“上至,又不得入”“于是天子乃按轡
徐行”“天子為動,改容式車”。
周亞夫的下屬與皇帝的隨從的描寫:“先驅日:'天子且至!“壁門士吏謂從屬車
騎曰:'將軍約,軍中不得驅馳’”。
4?用自己的話概括周亞夫的性格特點。
明確:治軍嚴整,軍紀嚴明,剛正不阿,恪盡職守,不阿諛奉承,不趨炎附勢。
5?漢文帝是一個怎樣的君主?為什么?
明確:漢文帝是一個開明、識大體、重用人才的君主。因為漢文帝在細柳軍并未得到“至
尊”的待遇,而且處處都要服從軍令,但他并不認為這損害了自己作為皇帝的威嚴,反而對
周亞夫大加稱贊。因為漢文帝意識到霸上、棘門軍是何等兒戲,只有細柳軍這樣訓練有素、
軍紀嚴明的軍隊才是保家衛(wèi)國最需要的。
目標導學四:品味語言,分析手法
1?“既出軍門,群臣皆驚”中的“驚”字有什么深刻含義?
明確:一個“驚”字,含義豐富。既可能是群臣為周亞夫治軍之嚴感到吃驚,也可能是
為周亞夫迎接皇帝不周到,冒犯天子之威而驚恐;既可能是群臣為文帝的深明大義而感到意
外,也可能是為周亞夫過于拘泥于軍紀而驚訝。
2?本文著重刻畫了周亞夫這個人物形象,但直接的描寫并不多,而是運用了對比烘托的
手法來凸顯其形象,請找出文中的三處對比,并說說這些對比說明了什么。
明確:①細柳軍與霸上軍及棘門軍的對比?!败娛坷舯患?,銳兵刃,轂弓弩,持滿”——
說明軍容嚴整,戒備森嚴,嚴陣以待?!爸瘪Y人”——說明軍規(guī)松散,守備松懈。
②文帝及隨從入營的對比?!安坏萌搿薄砻骷毩娷娂o嚴明?!爸瘪Y入”——表明
霸上軍及棘門軍的軍紀松弛。
③三營將領的對比?!俺直尽薄罢堃攒姸Y見”——周亞夫嚴守軍紀,一絲不茍?!皩?/p>
以下騎送迎”——將軍帶頭違紀,無視軍規(guī)。
這些對比表明周亞夫治軍嚴謹。因而細柳軍軍容嚴整,軍紀嚴明,軍令如山,而霸上軍
和棘門軍軍紀松弛,軍容渙散。
目標導學五:寫法探究,拓展延伸
1?課文最后一段引用漢文帝的話作結是不是顯得多余?
明確:最后一段借文帝之口將霸上軍、棘門軍與周亞夫領導的細柳軍再作對比,進一步
襯托出周亞夫的''真將軍”風范。以皇帝的感嘆作結,不但具有權威性,而且還表現了漢文
帝知人善任的特點。當勞軍結束后“既出軍門,群臣皆驚",驚什么?作者雖未寫明,但很
清楚,就是對周亞夫對待漢文帝的態(tài)度感到驚異。由此引出文帝的一段話,其中一褒一貶,
非常分明。這段話出自皇帝之口,而且是在皇帝實地考察之后,其意義就不同尋常了。因此
這一段引用漢文帝的話并不多余。
2?談談周亞夫精神的現實意義。
明確:當今時代,每一位領導干部、國家公務員,甚至工程設計師、一線工人等等,他
們的工作崗位就是一道“防線”,只要發(fā)揚周亞夫的這種敬業(yè)精神,恪盡職守,敬業(yè)樂業(yè),
我們的事業(yè)終會取得輝煌的成就。新時期也不乏周亞夫式的人物。無論是在領導崗位上的孔
繁森、鄭培民、谷文昌,還是在平凡工作崗位上的李素麗、張秉貴、徐虎,以及千千萬萬個
默默無聞的“周亞夫”,他們憂國憂民,是中華民族的中流砥柱。
三、板書設計
周亞夫軍細柳
對比霸上、棘門:直馳入騎送迎若兒戲耳
細柳:不得入不得驅馳真將軍矣側面
描寫
周亞夫:軍紀嚴明、剛正不阿、恪盡職守
漢文帝:開明、識大體、重用人才
教學反思
1.讓學生反復地閱讀課文,熟悉課文,積累了豐厚的文言語
感材料。
可取之處
2■能夠抓住重點詞句及手法,深入研讀,讓學生更加理解
人物形象及精神。
教學中沒有注重趣味性,可適當補充相關電子材料,調動
不足之處
學生積極性。
24詩詞五首
教學目標
1?通讀不同體裁的詩歌,體會它不同的韻律特點。
2?結合詩人生平和詩歌創(chuàng)作背景,理解詩歌中寄寓的情感。
3?初步學習品析詩歌中傳情達意的藝術手法。
教學過程
第1課時《飲酒》(其五)《春望》
一、導入新課
我國的詩歌源遠流長,從《詩經》算起,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在詩歌的發(fā)展過
程中,出現過不少流派,“田園詩”“邊塞詩”“詠志詩”等都大放光彩。今天就讓我們一
起走進詩歌的國度,感受詩歌的魅力。
二、教學新課
飲酒(其五)
目標導學一:了解常識,朗讀詩歌
I?作者簡介及寫作背景。
陶淵明,一名潛,字元亮,世稱靖節(jié)先生。東晉文學家、詩人。潺陽柴桑(今江西九江)
人。他以田園生活為題材進行詩歌創(chuàng)作,是田園詩派的開創(chuàng)者。詩風平淡自然,極受后人推
崇,影響深遠。主要作品有《歸去來兮辭》《桃花源記》《歸園田居》《飲酒》等。
陶淵明二十九歲時任江州祭酒,不久歸隱。四十一歲再出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
而去,從此歸隱田園。《飲酒》組詩共二十首,是陶淵明辭官歸隱田園后,飲酒即興所創(chuàng)作的
一組五言古詩。此為第五首,主要表現隱居生活的情趣。
2?明確詩歌節(jié)奏,自由朗讀詩歌。
3?請一個學生朗讀。
目標導學二:梳理詩意,解說內容
請結合文中注釋自譯全詩。
提示:住在喧囂擾攘的塵世,卻聽不到車馬的喧鬧。請問你為什么能夠這樣呢?(是因為)
心靈避離塵俗,自然覺得住的地方僻靜了。在東籬下采摘菊花,無意中見到南山勝景絕妙。
傍晚山色秀麗,飛鳥們一起結伴回巢。這里面有人生的真諦,想要分辨清楚,卻不知怎樣表
達。
目標導學三:深入賞析,把握情感
1?本詩流露出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表達了詩人厭倦官場腐敗,從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真意,獲得恬靜心境的思想感情。
2?“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一句中的“悠然”一詞寫出了詩人怎樣的心境?“見”
字能否改為“望”字?為什么?
明確:“悠然”形象地寫出了詩人遠離世俗后心靈的自得、閑適、恬淡?!耙姟北憩F的
不是詩人對山的有意觀望,而是在采菊時山的形象無意中映入眼簾的狀態(tài),寫出了詩人看到
南山美景時的隨意與自然,體現了作者心靈的自由和愜意。而“望”字則沒有這種表達效果。
3?“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
明確: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諦。
4?本詩是如何將記敘、描寫、抒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的?請簡要評析。
明確:“結廬在入境,而無車馬喧”是記敘,概括寫出詩人的生活環(huán)境;“采菊東籬下,
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是描寫,細致地描寫采菊的過程,并以所見寫“悠
然”的心境;“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是抒情,“忘言”中滲透出詩人對隱居生活的由
衷喜愛。
三、板書設計
飲酒(其五)
而無車馬喧——生活寧靜
心遠地自偏---內心恬淡
采菊見南山——熱愛自然
山夕飛鳥伴——內心愉悅、寧靜致遠
春望
目標導學一: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地放聲朗讀,至少讀三遍,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點名讀,正音。注意“搔20)、簪(zan)”是平舌音。
思考:本詩主要描述了什么內容?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本詩描述了詩人困居長安時的所見、所聞、所感,抒發(fā)了他憂國思家的情感,反
映了他熱愛國家、春戀親人的美好情操。
目標導學二:品味詩句,描繪畫面
1?詩歌的首聯寫了哪些景象?這些景象各有什么特點?組成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明確:寫了國、山河、城、草木四種景象。國破,山河依舊;城春,草木深。這是一幅
淪陷中的長安城的破敗景象:國都淪陷,城池殘破,雖然山河依舊,可是亂草遍地,林木蒼
蒼,使人滿目凄然。
2.頷聯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明確:學生可能有兩種看法。一種看法是那嬌艷的花也因感時傷別而淚水縱橫,那無憂
的鳥也一改往日動聽的歌喉而發(fā)出讓人驚心的啼叫。另一種看法是詩人佇立在嬌艷的花旁,
聽著掠空而過的鳥兒婉轉的啼叫,心里嗔怪它們的無情而流下了傷時恨別的淚水。(言之成理
即可)
3?想象頸聯、尾聯的形象及畫面。
明確:烽火連天,兵荒馬亂,“家書”承載著親人的牽掛和春念。詩人盼望得到一封家
書,然而終歸是失望,我們仿佛看到詩人滿頭白發(fā)如冰雪,因焦慮憂愁而頻頻搔首。
三、板書設計
春望望所見:寄情于景
所感:觸景生情翹首望景
盼所盼:家書萬金
所思:戰(zhàn)休國安思親憂國
第2課時《雁門太守行》《赤壁》《漁家傲》
雁門太守行
目標導學一:了解作者,朗讀詩歌
1?作者簡介
李賀(790—816),字長吉,福昌(今河南宜陽)人。他是唐代中期浪漫主義詩人的代表,年
少時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就已有成就,有“詩鬼”之稱。一生抑郁,27歲病逝。他的詩常以描寫想
象中的或聽說的戰(zhàn)爭場面,表達自己以死報國的決心和立功的壯志。
2?學生自由地放聲朗讀,至少讀三遍,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目標導學二:品味詩句,深入賞析
1?首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作用是什么?
明確:首句用比喻和奪張的手法,渲染敵軍兵臨城下的緊張氣氛和危急形勢。
2?第三、四句是從什么角度來描寫戰(zhàn)爭的?
明確:作者沒有從正面描繪兩軍短兵相接、兵刃交加的廝殺場面,而是從聽覺和視覺兩
個方面來寫戰(zhàn)斗的激烈和悲壯。用嗚咽的角聲、紫色的血跡,渲染悲壯慘烈的氣氛.,寫出了
激戰(zhàn)中邊塞風光的悲壯之美。
3?最后兩句在全詩中有什么作用?
明確:這兩句詩點明主旨,活用戰(zhàn)國時期燕昭王置千金于臺上以招賢才的典故,表現了
將士們誓死殺敵、報效朝廷的決心。
4?李賀寫詩,總是借助想象給事物涂上各種新奇濃重的色彩,試以這首詩為例具體說明。
明確:這首詩幾乎句句都有鮮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紫紅色,不但鮮明濃艷,
而且它們跟黑色、秋色、玉白色等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色彩斑斕的畫卷。
三、板書設計
雁門太守行
首聯:敵軍圍攻,守衛(wèi)森嚴
頷聯:號角滿天,戰(zhàn)斗殘酷
頸聯:夜半偷襲,戰(zhàn)斗又起
尾聯:報效君王,甘愿身死以色示物
赤壁
目標導學一:朗讀詩歌,感知大意
讀準節(jié)奏,初步感知詩的大意。
提示:一支折斷了的鐵戟沉沒在泥沙中還沒有銷蝕掉,經過自己又磨又洗發(fā)現這是當年
赤壁之戰(zhàn)的遺物。假如東風不給周瑜以方便,結局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被關進銅雀臺了。
目標導學二:合作探究,深入賞析
1-詩歌開頭為什么從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寫起?這樣寫有何作用?
明確:沙里沉埋著鐵戟,點出此地曾有過歷史風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銷蝕,又引發(fā)歲月
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對歷史的詠嘆。
2?“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歷史眼光?抒發(fā)了詩人怎樣
的思想感情?
明確:杜牧認為若不是東風給周瑜以方便,勝者就可能是曹操,歷史將要重寫。反映了
他敏銳的歷史眼光和獨到的見識:不以成敗論英雄,認為歷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種機遇。
這兩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詩人慨嘆歷史上英雄成名的機遇,是因為他
生不逢時,有政治軍事才能而不得施展。這句詩似乎還有一層意思:只要有機遇,相信自己
總會有作為,顯示出一種逼人的豪氣與自信。
3?有人認為,杜牧只關心兩個美女的命運,而不關心國家和人民的安危。對此,你有何
看法?
明確:杜牧用的是以小見大的寫法,“鎖二喬”是作為東吳政權滅亡的特征而出現的,
用兩個美女的命運來象征國家的命運,更為形象貼切,耐人尋味。
三、板書設計
赤壁興感之由——未銷蝕的鐵戟是前朝之物
感慨詠嘆——若非東風之利歷史將會改寫
表現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氣和豪爽胸襟
漁家傲
目標導學一:了解作者,朗讀詩詞
1?作者簡介。
李清照(1084—約1155),號易安居士,濟南(今屬山東)人,宋代女詞人。其詩文并美,
尤長于詞,其詞以南渡為界分為前、后兩個時期。藝術技巧很高,形式上擅用白描手法,力
求創(chuàng)新。語言清麗雅潔,明白如話,富有生活氣息,人稱“易安體”。有《易安居士文集》
《易安詞》,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詞》輯本,今人輯有《李清照集箋注》。
在詞的創(chuàng)作史上,李清照是繼柳永、秦觀、周邦彥之后又一著名的婉約派詞人。她的詞
清新婉轉、幽怨凄惻,極富抒情性。但這首《漁家傲》卻表現出非常不同的風格,它氣勢磅
礴,音調鏗鏘,是李清照詞中最別具一格的杰作。
2?反復誦讀,把握節(jié)奏和韻律。
目標導學二:理解詞意,概括主旨
1?理解詞句的含義。
(1)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
明確:寫天、云濤、曉霧、星河、千帆,景象極為壯麗。詞人把低垂的天幕、洶涌的云
濤、彌漫的大霧自然地組合在一起,描繪出一種瑰奇雄偉的境界。
(2)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明確:詞人在夢中飛上了天空,見到了天帝,天帝詢問她的去向。上闋展現了一幅遼闊、
壯美的海天相接的圖畫,描繪出一種瑰奇雄偉的境界。
(3)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
明確:“路長”“日暮”寫出詞人晚年孤獨無依的痛苦感受?!爸櫽畜@人句”,流露出
詞人對現實的不滿之情。
(4)九萬里風腿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明確:表達了詞人決心要像大鵬一樣乘風高飛遠去,奔向縹緲的神山尋求幸福。
2?概括這首詞的主旨。
明確:該詞通過夢境展現了一幅遼闊、壯美的海天相接的圖畫:通過回答天帝的問話,
直抒胸臆,感嘆自己空有卓越的才華,雖辛苦求索,終因遭逢不幸,未能找到光明。表達了
詞人煩悶的心情,充分地表現了詞人對自由的渴望,對光明的追求。
三、板書設計
漁家傲
詞人夢中所見所聞:海天相接、瑰奇雄偉
詞人的理想和抱負:辛苦求索、未見光明、渴望自由
教學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從誦讀入手,精講多讀,以讀帶品。
可取之處品讀時,要求讀出作品的節(jié)奏韻味,把握作品的感情基
調,讀出作者所表達的內在感情。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教學重點,由于拓展補充得不夠,
不足之處
部分基礎薄弱的學生難以通過詩詞內容來理解。
寫作
表達要得體
教學目標
I?了解什么是表達得體,明白怎樣做到表達得體。
2■鍛煉在寫作中語言表達得體的能力,提高綜合素養(yǎng)。
教學過程
-、話題指導
如何做到表達得體呢?
1?考慮寫作的目的。不同的寫作目的,意味著言語方式、言語的態(tài)度應有所不同,以適
應特定的需求。比如要表示感謝,用語應恭敬,而不能流露出“自高自大”的態(tài)度;若是想
獲得對方的原諒,表達上應誠懇,以期得到對方的諒解;若是想反映某個問題,則應觀,點鮮
明,指出問題要害,提出合理化的建議。
2?還要注意讀者對象的特點和應用的場合。因讀者對象的年齡、性別、職業(yè)等不同,寫
作時的用語也應有所不同。比如對象是長輩,說話要尊敬;對象是平輩,用語可以親切。
3?要注意使用恰當的詞語和句子。比如到人家做客,應用“拜訪”;邀請他人來作客,
應說“光臨”。再如,向別人提建議時,應考慮說“我的這些不成熟的看法,請批評指正”。
二、例文引路,感受技法
感謝信
尊敬的領導:
你們好!
你們的愛心捐款我已如數收到,衷心地感謝你們的慷慨解囊和無私幫助,在我困難的時
候向我伸出援助之手。相信愛就是幸福的主宰,相信愛就是改變的力量,相信愛會帶來無限
的希望。
XX年5月2日,我被確診為“肺癌骨轉移IV期",病魔震撼著每個人的心靈。消息傳
給你們,你們對此十分關心,在此,我以及我的家人,向關心和幫助我的徐總、樓總表示最
真誠的感謝和最崇高的敬意!
我本是不幸的,在人生最燦爛的時期卻要遭到病魔的折磨,除了精神上的壓力,還有經
濟上的壓力,每當想到這些,我的心情就很低落,甚至想放棄。但我又是幸運的,當風雨淋
濕夢想的翅腸時,當生命發(fā)出求救時,有親人和你們純潔的愛為我加油,陪我一起面對。每
一滴愛心甘露都匯入愛的海洋,真愛瞬間匯聚,你們就是我心靈上的支柱,讓我重拾信心,
是你們伸出援助之手,讓我在困境中看到——生命的曙光、生命的希望。
感謝你們伸出仁愛之手,讓我增添了戰(zhàn)勝病魔的勇氣和力量!感謝你們伸出博愛之手,
讓我們全家感受到你們的真情與友愛!感謝你們伸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終止設計合同范本
- 內蒙古2025年中國煙草總公司內蒙古公司應屆生招聘200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LSD1-EGFR-IN-1-生命科學試劑-MCE
- 特種作業(yè)題庫-建筑起重機械安裝拆卸工(物料提升機)
- 中央2025年中國殘聯直屬單位招聘26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科技行業(yè)中的職場女性心理調適報告
- 科技發(fā)展下的網絡安全法律挑戰(zhàn)
- 2025河北石家莊市國有企業(yè)招聘21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科技企業(yè)知識產權戰(zhàn)略規(guī)劃指南
- 科技引領下的有機農業(yè)發(fā)展
- 知識圖譜可視化-Neo4j(windows)
- 尾礦庫安全檢查表
- 光伏電站作業(yè)危險點分析及預控措施手冊
- 2021年深圳實驗學校初中部七年級入學分班考試數學試卷及答案解析
- 水文流量測驗
- 合作共贏商務合作PPT模板(基礎教育)
- 鋁的陽極氧化和著色
- (新版)傳染病防治監(jiān)督試題庫(含答案)
- 信用社(銀行)清產核資實施方案
- 模板拉桿加固計算
- 市場營銷》教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