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第6課燦爛的中華文化_第1頁
文化第6課燦爛的中華文化_第2頁
文化第6課燦爛的中華文化_第3頁
文化第6課燦爛的中華文化_第4頁
文化第6課燦爛的中華文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六課燦爛的中華文化考點1: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考點2:中華文化的包容性考點3:中國各民族對中華文化的貢獻2007~2008學年高三政治復習欣賞2007~2008學年高三政治復習

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形態(tài)多種多樣,但都有自己的主色調(diào)、主旋律。英國人的紳士風度;德國人的精確高效;美國人的自由開放;日本人的善采異邦。

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考點1: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1、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源遠流長;博大精深。2、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1)古老的中華文化在世界東方走過了自己獨具特色的輝煌歷程。殷周時期:“天命神權”、“敬德保民”的思想影響了早期的中華文化。春秋戰(zhàn)國時期百家爭鳴,形成了中華文化的雛形。秦朝統(tǒng)一促進了統(tǒng)一的民族文化的發(fā)展。漢代儒學確立至尊地位。隋唐時期中華文化進入全盛時代。宋元明延續(xù)隋唐文化的輝煌,也產(chǎn)生了影響后期封建社會發(fā)展的宋明理學。明清時期,中華文化受到西方工業(yè)文明的沖擊。2007~2008學年高三政治復習考點1: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2)漢字和史學典籍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見證,①漢字作用: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載體。文字的發(fā)明,使人類文明得以傳承,標志著人類進入文明時代。漢字為書寫中華文化,傳承中華文明,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今天為中華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識。2007~2008學年高三政治復習考點1: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②史書典籍是中華文化一脈相傳的重要見證。我國史書典籍的特點:

規(guī)模之大、存留之豐為世界所罕有。(3)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原因:

漢字記載;史書典籍存?zhèn)?;中華文化的包容性;中華文化富有因時變革、革故鼎新的創(chuàng)新精神。2007~2008學年高三政治復習考點1: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3、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1)中華文化的獨特性:中華文化獨樹一幟,獨領風騷①文學藝術(獨樹一幟):

文學藝術是民族精神的火炬。中華文學藝術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用:文學藝術對于反映人們的精神生活、展示人們的精神世界有獨特的作用。地位:中華文化中的文學藝術在世界文學藝術寶庫中占有重要的地置。2007~2008學年高三政治復習考點1: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②科學技術(獨領風騷)

科學技術是一個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之一。地位:

在古代,中國科學技術成就,長期處于世界的前列,對整個人類文明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特點:

總的來說,我國古代科學技術注重實際運用,具有行實用性和整體性的特點。2007~2008學年高三政治復習考點1: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2)中華文化的區(qū)域性:①成因:

我國幅員遼闊,各地自然條件千差萬別,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程度不同,受歷史、地理等因素的影響,各地區(qū)的文化帶有明顯的區(qū)域特征。②不同區(qū)域文化之間的關系:

不同區(qū)域的文化,長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鑒、相互吸收,既漸趨融合,又保持著各自的特色。③中華文化區(qū)域性的具體表現(xiàn):吳越文化和滇黔文化分別具有水鄉(xiāng)文化和邊陲山寨文化特征。2007~2008學年高三政治復習考點1: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3)中華文化的民族性: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我國各族人民創(chuàng)造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我國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異彩紛呈,都為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例如:我國的雕刻建筑藝術是各族人民共同創(chuàng)造的,都是中華文化的瑰寶;許多少數(shù)民族用自己的語言文字創(chuàng)造了優(yōu)秀的民族文學。2007~2008學年高三政治復習考點2:中華文化的包容性1、文化包容性的含義:包容性即“求同存異”和“兼收并蓄”。①“求同存異”,就是能與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諧相處。②“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住中吸收、借鑒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積極成分。2、文化包容性的意義: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關系中交流,增強對自身文化的認同、對外域文化的理解。2007~2008學年高三政治復習考點3:中國各民族對中華文化的貢獻1、中國各民族對中華文化的貢獻中華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體,中華文化呈現(xiàn)著多種民族文化的豐富色彩。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共同創(chuàng)造了中華文化。中國各民族都為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2007~2008學年高三政治復習考點3:中國各民族對中華文化的貢獻2、中華各民族文化與中華文化的關系是:①中華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華文化的共性,又能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們都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是中華民族的驕傲。②各兄弟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共同創(chuàng)造了中華文化。③各族人民對共同擁有的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顯示了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蘊和強大的民族凝聚力。2007~2008學年高三政治復習考點3:中國各民族對中華文化的貢獻3、創(chuàng)造中華文化的新輝煌(1)中華文化在近代衰微的原因。中國封建統(tǒng)治的日漸沒落,西方近代工業(yè)文明的巨大沖擊。(2)如何再創(chuàng)中華文化的新輝煌在近代中國,再創(chuàng)中華文化的輝煌與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奮斗密切相關。只有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和馬克思主義的指引下,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才能創(chuàng)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2007~2008學年高三政治復習古代文明:巴比倫文化最悠久,但巴比倫國家早已夭折;印度的婆羅門文化極其輝煌,可創(chuàng)造文化的雅利安人卻不是本土居民;埃及的文化淵源甚古,但歷經(jīng)希臘化、羅馬化,直到17世紀伊斯蘭化,已與古代面目全非;瑪雅的天文數(shù)學無與倫比,可這盛極一時的文化早已被湮沒,留給后人千古不解之謎。它們都曾創(chuàng)造了自己獨特的文化,但都因歷史的中斷沒能延續(xù)至今,成為世界古代文明發(fā)展史上中的遺憾!2007~2008學年高三政治復習中國古代思想家雖各有所尊,但又提倡“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如春秋戰(zhàn)國時期百家爭鳴,互相辯駁,卻又互相吸收。正是這種會通精神,使中華文化具有非凡的融合力。不僅善于包容百家學說和不同地區(qū)的文化精華而日臻博大,而且還長期吸收周邊少數(shù)民族的優(yōu)秀文明。即使外域文化亦能批判吸收,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儒、釋(佛)、道三者長期并存典型反映了這種包容會通精神。中國歷史上還以寬厚的心態(tài)接受了基督教、伊斯蘭教等其他宗教。2007~2008學年高三政治復習中華文化的包容性2007~2008學年高三政治復習

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jīng)》

第一部編年體史詩——《左傳》

第一部國別體史書——《國語》

第一部紀傳體史書——《史記》

第一部語錄體儒家經(jīng)典散文作品——《論語》

第一部軍事著作——《孫子兵法》

第一部專記一個人言行的歷史散文——《晏子春秋》

第一部斷代體史書——《漢書》

第一部文學批評專著——曹丕的《典論·論文》

第一部文學理論和評論專著——劉勰的《文心雕龍》

第一部詩歌理論和評論專著——鐘嶸的《詩品》

2007~2008學年高三政治復習

第一部詩歌理論和評論專著——鐘嶸的《詩品》

第一部科普作品——沈括的《夢溪筆談》

第一部水文地理專著——《水經(jīng)注》

第一部著名的戲曲作品——關漢卿的《竇娥冤》

第一部日記體游記——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記》

第一部浪漫主義神話小說——吳承恩的《西游記》

第一部長篇諷刺小說——吳敬梓的《儒林外史》

第一部個人創(chuàng)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蒲松齡的《聊齋志異》

第一首長篇抒情詩——《離騷》

第一首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

簡答:1

中國古代典籍包括經(jīng)學著作、諸子百家著作、詩文集、類書和叢書等。據(jù)調(diào)查,全國現(xiàn)在僅公共圖書館收藏的古籍就達2750萬冊,其中善本250萬冊,傳世稀少。但是,在這些珍善本古籍中,有許多因收藏年代久遠亟需搶救。為此,文化部、財政部決定實施旨在“繼絕存真、傳本揚學”的中華再造善本工程。目前,由一些著名專家學者組成的編纂出版委員會,已經(jīng)對再造善本的目錄進行了初選,并出版了首批書籍。這項工程最終將主要選出唐宋以來1300余種兼具文物價值和學術研究價值的古籍善本仿真影印,以滿足國內(nèi)外圖書館補充入藏的需要,并為學術界提供豐富的寶貴文獻資料。(1)我國古籍收藏豐富說明了什么?(2)保護、開發(fā)和利用好我國優(yōu)秀古代文化典籍有什么意義?2007~2008學年高三政治復習簡答:1(1)我國古籍收藏豐富說明了什么?(2)保護、開發(fā)和利用好我國優(yōu)秀古代文化典籍有什么意義?(1)我國古籍收藏豐富說明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2)古代典籍是中華文化一脈相傳的重要見證,也是中華民族歷史的見證。中國古代文化典籍中的善本,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集中體現(xiàn),是前人為我們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對這些古籍善本進行妥善保護、開發(fā)和利用,有利于保證中華文化薪火相傳、生生不息、不斷發(fā)揚光大。2007~2008學年高三政治復習簡答:22005年4月22日,胡錦濤主席在亞非峰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文化上,我們亞非國家要成為相互借鑒、取長補短的合作伙伴。要發(fā)揚亞非會議求同存異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倡導開放包容精神,尊重文明、宗教、價值觀的多樣性,尊重各國選擇社會制度和發(fā)展模式的自主權,推動不同文明友好相處、平等對話、發(fā)展繁榮,共同構建一個和諧世界。

(1)上述材料體現(xiàn)了中華文化的什么特點?(2)你是如何理解這些中華文化特點的?2007~2008學年高三政治復習簡答:2

(1)上述材料體現(xiàn)了中華文化的什么特點?(2)你是如何理解這些中華文化特點的?(1)上述材料體現(xiàn)了中華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異和兼收并蓄。(2)所謂“求同存異”,就是能與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諧相處。我國倡導尊重文明、宗教、價值觀的多樣性,尊重各國選擇社會制度和發(fā)展模式的自主權,共同構建一個和諧世界,體現(xiàn)了上述特點。所謂“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鑒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積極成分。因此,我們倡導亞非國家要成為相互借鑒、取長補短的合作伙伴。這種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關系中交流,增強對自身文化的認同,對外域文化的理解。2007~2008學年高三政治復習簡答:3

福娃是北京2008年第29屆奧運會吉祥物,其色彩與靈感來源于奧林匹克五環(huán),來源于中國遼闊的山川大地、江河湖海和人們喜愛的動物形象。貝貝的頭部紋飾使用了中國新石器時代的魚紋圖案。晶晶是一只大熊貓,其頭部紋飾源于宋瓷上的蓮花瓣造型。歡歡的頭部紋飾源自敦煌壁畫中火焰的紋樣,象征奧林匹克圣火。迎迎是一只藏羚羊,其頭部紋飾融入了青藏高原和新疆等西部地區(qū)的裝飾風格。妮妮的造型創(chuàng)意來自北京傳統(tǒng)的沙燕風箏。五個吉祥物分別代表著一個美好的祝愿:繁榮、歡樂、激情、健康與好運。它既體現(xiàn)了中國燦爛的文化,又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奧林匹克精神。請簡要分析上述材料體現(xiàn)了《文化生活》中的哪些原理?2007~2008學年高三政治復習簡答:3(1)文化的多樣性和民族性。奧運吉祥物上中國新石器時代的魚紋圖案、宋瓷上的蓮花瓣造型、敦煌壁畫中火焰的紋樣、青藏高原和新疆等西部地區(qū)的裝飾、北京傳統(tǒng)的沙燕風箏等設計造型體現(xiàn)了文化的多樣性和民族性。(2)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及其特有的包容性。奧運吉祥物上從新石器時代的魚紋圖案到北京傳統(tǒng)的沙燕風箏等設計造型都體現(xiàn)了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福娃中包含的奧運圣火和五環(huán)體現(xiàn)了中華文化的包容性。2007~2008學年高三政治復習簡答:3(3)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奧運會吉祥物既展現(xiàn)了中國的燦爛文化,又弘揚了現(xiàn)代奧林匹克精神,體現(xiàn)了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4)文化創(chuàng)新既要繼承傳統(tǒng),又要面向世界,博采眾長。材料中奧運吉祥物的形象設計極具創(chuàng)意,把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奧運會精神巧妙地結合起來就說明了這一點。2007~2008學年高三政治復習辨析:

中華文化具有民族性和區(qū)域性的特征,因此,民族和區(qū)域不同,民族文化的色彩也就不同。(1)中華文華是由各民族共同創(chuàng)造的,不同民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