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為秋風所破歌》20222023學年八年級語文下學期期中期末考前單元復習+專項練習+模擬金卷(部編)(解析)_第1頁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20222023學年八年級語文下學期期中期末考前單元復習+專項練習+模擬金卷(部編)(解析)_第2頁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20222023學年八年級語文下學期期中期末考前單元復習+專項練習+模擬金卷(部編)(解析)_第3頁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20222023學年八年級語文下學期期中期末考前單元復習+專項練習+模擬金卷(部編)(解析)_第4頁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20222023學年八年級語文下學期期中期末考前單元復習+專項練習+模擬金卷(部編)(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Word文檔下載后可自行編輯1/1《茅屋為秋風所破歌》20222023學年八年級語文下學期期中期末考前單元復習+專項練習+模擬金卷(部編)(解析)2022-2023學年八年級語文下學期期中期末考前總復習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歸納點匯總講解+專題訓練

原文及翻譯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zhuǎn)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譯文:

八月秋深狂風大聲吼叫,狂風卷走了我屋頂上好幾層茅草。茅草亂飛渡過浣花溪散落在對岸江邊,飛得高的茅草纏繞在高高的樹梢上,飛得低的飄飄灑灑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南村的一群兒童欺負我年老沒力氣,竟狠心這樣當面做“賊”搶東西,明目張膽地抱著茅草跑進竹林里去了。我費盡口舌也喝止不住,回到家后拄著拐杖獨自嘆息。

不久后風停了天空上的云像墨一樣黑,秋季的天空陰沉迷蒙漸漸黑了下來。布質(zhì)的被子蓋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鐵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把被子蹬破了。如遇下雨整個屋子沒有一點兒干燥的地方,雨點像下垂的麻線一樣不停地往下漏。自從安史之亂后我的睡眠時間就很少了,長夜漫漫屋子潮濕不干如何才能挨到天亮?

如何能得到千萬間寬敞的大屋,普遍地庇覆天底下貧寒的讀書人讓他們喜笑顏開,房屋遇到風雨也不為所動安穩(wěn)得像山一樣。唉!什么時候眼前出現(xiàn)這樣高聳的房屋,到那時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風吹破自己受凍而死也心甘情愿!

字詞理解

秋高:秋深。

怒號(háo):大聲吼叫。

三重(chóng)茅:幾層茅草。三,泛指多。

掛罥(juàn):掛著,掛住。罥,掛。長(cháng):高。

塘坳(ào):低洼積水的地方(即池塘)。塘,一作”堂“。坳,水邊低地。

忍能對面為盜賊:竟狠心這樣當面做“賊”。忍能,狠心。對面,當面。為,做。

入竹去:進入竹林。

呼不得:喝止不住。

俄頃(qǐng):不久,一會兒,頃刻之間。

秋天漠漠向昏黑(古音念hè):指秋季的天空陰沉迷蒙,漸漸黑了下來。

布衾(qīn):布質(zhì)的被子。衾,被子。

惡臥:睡相不好。裂:使動用法,使……裂。

屋漏:根據(jù)《辭源》釋義,指房子西北角,古人在此開天窗,陽光便從此處照射進來。“床頭屋漏”,泛指整個屋子。

雨腳如麻:形容雨點不間斷,像下垂的麻線一樣密集。雨腳,雨點。

喪(sāng)亂:戰(zhàn)亂,指安史之亂。

沾濕:潮濕不干。何由徹:如何才能挨到天亮。徹,徹曉。

安得:如何能得到。廣廈(shà):寬敞的大屋。

大庇(bì):全部遮蓋、掩護起來。庇,遮蓋,掩護。寒士:“士”原指士人,即文化人,但此處是泛指貧寒的士人們。俱:都。歡顏:喜笑顏開。

嗚呼:書面感嘆詞,表示嘆息,相當于“唉”。

突兀(wù):高聳的樣子,這里用來形容廣廈。

見(xiàn):通“現(xiàn)”,出現(xiàn)。

廬:茅屋。亦:一作“意”。

足:值得。

文章理解

這首詩描繪秋夜屋漏、風雨交加的情景,真實的記錄了草堂生活的一個片段。末段忽生異境,以切身的體驗,推己及人,進一步把自己的困苦丟在一邊,設(shè)想大庇天下寒士的萬間廣廈。這種非現(xiàn)實的幻想建立在詩人許身社稷,饑溺為懷的思想基礎(chǔ)上;而博大胸懷之表現(xiàn),則使作品放射出積極的浪漫主義光輝。

通過自己現(xiàn)處的遭遇,抒發(fā)內(nèi)心的不幸和年老被欺的精神疲憊,詩人也因此想到了百姓們的生活,傳達自己對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和憐憫之情,同時還有他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理想。

實戰(zhàn)演練

1.下列選項,對《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人對南村群童公然抱茅逃進竹林的行為無可奈何,只好拄杖歸來,獨自嘆息。

B.布衾如鐵,屋漏床濕,雨腳如麻。長夜難眠,表現(xiàn)出詩人窮困苦痛的生活狀況。

C.“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一句預示大雨將至,烘托詩人暗淡愁慘的心境。

D.“嬌兒惡臥踏里裂”一句表現(xiàn)出詩人對孩子在窘迫處境下還這么嬌氣頑皮的厭煩。

2.閱讀理解下面兩首詩,完成問題。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zhuǎn)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登高

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對兩首詩分析和理解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茅草對詩人來說事關(guān)生計,群童抱茅,引起詩人強烈的憤恨,所以說群童如“盜賊”一般,表述了詩人對南村群童不良行為的厭惡之情。

B.“雨腳如麻未斷絕”運用比喻的修辭,形象地寫出了秋雨細密連綿的特點?!伴L夜”既指詩人筆下凄風苦雨的秋夜,又暗指當時動蕩艱難的時局。

C.《登高》首聯(lián)是詩人首先看到的景象。疾風、白沙、小洲、嘯猿、飛鳥,構(gòu)成了一幅悲涼的秋景圖畫,為全詩的“悲秋”定下了基調(diào)。

D.《登高》通過詩人登高的所見、所聞、所感,描繪了大江邊的深秋景象,抒發(fā)了詩人對艱難身世的感慨。

閱讀下面三篇古詩文,完成各題。

(甲)

水檻遣心二首(其一)①

杜甫

去郭軒楹②敞,無村眺望賒③。澄江平少岸,幽樹晚多花。

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城中十萬戶,此地兩三家。

(注)①本詩大約作于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年)。為詩人結(jié)束了長期顛沛流離的生活后,定居成都浣花溪旁草堂時所作。水檻(jiàn):指水亭之檻,可以憑檻眺望,舒暢身心。②軒楹(yíng):指草堂的建筑物。軒,長廊;楹,柱子。③賒:遠。

(乙)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zhuǎn)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丙)

杜甫傳

甫天寶初應(yīng)進士不第。天寶末,獻《三大禮賦》。玄宗奇之,召試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參軍。十五載,祿山陷京師,肅宗征兵靈武。甫自京師宵遁赴河西,謁肅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遺。房琯布衣時與甫善,時琯為宰相,請自帥師討賊,帝許之。是年十月,琯兵敗于陳濤斜。明年春,琯罷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罷免。肅宗怒,貶琯為刺史,出甫為華州司功參軍。時關(guān)畿①亂離,谷食踴貴②,甫寓居成州同谷縣,自負薪采梠③,兒女餓殍④者數(shù)人。久之,召補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黃門侍郎、鄭國公嚴武鎮(zhèn)成都,奏為節(jié)度參謀、檢校尚書工部員外郎,賜緋魚袋⑤。武與甫世舊,待遇甚隆。甫于成都浣花里種竹植樹,結(jié)廬枕江,縱酒嘯詠,與田畯野老⑥相狎蕩,無拘檢。嚴武過之,有時不冠,其傲誕如此。

永泰元年夏,武卒,甫無所依。乃游東蜀依高適。既至而適卒。是歲,蜀中大亂。甫以其家避亂荊、楚,扁舟下峽,未維舟而江陵亂,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陽。甫嘗游岳廟,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陽聶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還。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陽,時年五十九。

(選自《舊唐書·杜甫傳》有刪節(jié))

(注)①畿(jī):古代稱靠近國都的地方。②踴貴:指物價上漲。③梠(lǚ):野生谷物。④餓殍(piǎo):餓死。⑤緋魚袋:指緋衣與魚符袋。舊時朝官五品以上為佩魚符袋。⑥田畯(jùn)野老:泛指民間百姓。

3.葉夢得在《石林詩話》中評價(甲)詩說:“詩語忌過巧。然緣情體物,自有天然之妙。如老杜‘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此十字,殆無一字虛設(shè)。”請結(jié)合此評價賞析(甲)詩頸聯(lián)的妙處。

4.(甲)(乙)兩詩都是杜甫定居成都浣花溪旁草堂時所作。(甲)詩大約寫于761年草堂初建的春天,(乙)詩寫于公元761年的秋天風雨破屋之后。請結(jié)合寫作背景及詩歌內(nèi)容,說說這兩首詩所蘊含情感的不同之處。

5.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甫自京師宵遁赴河西。(自:從。遁:逃跑。)

B.自負薪采梠,兒女餓殍者數(shù)人。(負:背。數(shù):幾)

C.嚴武過之,有時不冠。(過:經(jīng)過。冠:戴帽子。)

D.乃游東蜀依高適。既至而適卒。(乃:于是。至:到)

6.把(丙)文中劃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武與甫世舊,待遇甚隆。

(2)甫嘗游岳廟,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

7.(乙)詩體現(xiàn)了杜甫詩歌“沉郁頓挫”的風格。這種風格的形成跟杜甫所處動亂的時代及個人的坎坷遭遇有關(guān),從(丙)文中你讀出了杜甫哪些人生坎坷遭遇?

閱讀下面這首古詩,完成下面小題。

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底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鳴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8.賞析詩中加單橫線句子的妙處。

9.加波浪線的句子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10.展開聯(lián)想與想象,用生動的語言描繪加雙橫線詩句呈現(xiàn)的畫面。

11.閱讀《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完成問題。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zhuǎn)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1)本詩是一首敘事詩。全詩前三節(jié)敘事:第一節(jié)寫秋風破屋,吹飛茅草;第二節(jié)寫①_____;第三節(jié)寫秋雨漏屋,生活簡陋。第四節(jié)轉(zhuǎn)為議論抒情,寫詩人在沉思中振作起來,祈求廣廈存寒士,表述了詩人②_____的情懷。

(2)杜甫《春夜喜雨》中“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與本詩畫線句都寫到了下雨的情景。請你結(jié)合詩句,簡要分析詩人借“雨”分別表述了怎樣的情感。

12.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問題。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杜甫

①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zhuǎn)沉塘坳。

②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③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④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1)學習詩歌應(yīng)該從朗讀入手,如果請你朗讀第一節(jié)詩中的第一句,你認為最應(yīng)該重讀的是哪一個詞語?說說你的理由。

(2)結(jié)合詩歌內(nèi)容,談?wù)勀銓Α昂螘r眼前突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理解。

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zhuǎn)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13.學習詩歌應(yīng)該從朗讀入手,你認為畫線句中最應(yīng)該重讀的是哪一個詞語,請說說你的理由。

14.簡要概括詩中“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并分析其作用。

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杜甫

①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zhuǎn)沉塘坳。

②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③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④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15.對詩歌第①節(jié)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詩以敘述開篇,在夸張的描寫中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強大、無情和人類的渺小。

B.也寫出了自己無可奈何的情狀,眼看著自己的茅草渡江而去,掛林梢、沉塘坳。

C.先寫出了秋的威力,“怒號”是其聲勢,以擬人化的手法,寫出秋風聲勢之盛。

D.“卷我屋上三重茅”,寫出了狂風威力之大。這些描寫,動態(tài)十足,驚心動魄。

16.對這首詩的賞析錯誤的一項是()

A.全詩先敘事,后議論抒情,既寫出了詩人貧窮甚至惱羞成怒的窘狀,也表述了詩人博大寬廣的胸懷,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B.詩中也非常鮮明地表述了一種飽覽民生疾苦、體察人間冷暖的濟世情懷,就像他在兵荒馬亂中寫的“三吏”“三別”一樣。

C.這是一首歌行體的古詩,連續(xù)的韻腳變換體現(xiàn)了“行”的特點,單行散句乃至長短句的錯落搭配,又體現(xiàn)了“歌”的動感。

D.本詩材料安排得很恰當,前后貫穿得也很好。全詩平鋪直敘,好像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但是,寫起來卻一層比一層深入。

閱讀下面古詩,回答下面小題。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zhuǎn)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17.從修辭方法的角度賞析詩中的畫線句。

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

18.“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表述了詩人怎樣的情懷?

閱讀下面古詩,回答問題。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zhuǎn)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19.群童“抱茅”單是“欺我老無力”嗎?這一情節(jié)對后文有何作用?

20.結(jié)尾段表述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21.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zhuǎn)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1)請描繪詩中“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所寫的畫面。

(2)“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這句詩反映了當時怎樣的社會現(xiàn)實?表述了怎樣的思想情感?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zhuǎn)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22.對詩作的理解和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詩作層次井然,按照秋風卷茅、長夜難眠、群童搶茅、暢想廣廈的故事先敘事后抒情,筆端寫破屋之痛,心里卻裝著社稷民生。

B.“歸來倚杖自嘆息”中“自嘆息”有自嘆風破茅屋,生活無依;也有嘆群童為窮困所逼公然抱茅,嘆息聲聲是困窘之狀,無奈之情。

C.“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一句在細節(jié)描寫中寫出了雨的連綿、密集,是屋漏又逢連夜雨的苦況,是自身不幸的哀嘆。

D.這是一首歌行體詩歌,七言為主,間以二言、九言等,錯落的語言節(jié)奏與抑揚的情緒變換相配合,體現(xiàn)了杜詩“沉郁頓挫”的風格。

23.白居易在《與元九書》中說“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杜甫一生經(jīng)歷豐富多變,由感而發(fā)的詩創(chuàng)作風格也在流轉(zhuǎn),相比本詩,我們學過的《望岳》在創(chuàng)作時間和抒發(fā)情感上與其有何不同,請結(jié)合該詩相關(guān)的詩句作具體分析。

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zhuǎn)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驕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賣炭翁

白居易(唐)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蓱z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一車炭,千余斤,宮使驅(qū)將惜不得。半匹紅紗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24.下列對《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詩是杜甫由自身遭遇聯(lián)想到安史之亂以來的萬方多難而寫下的膾炙人口的詩篇。

B.布衾如鐵,屋漏床濕,雨腳如麻,長夜難眠,表現(xiàn)出詩人窮困苦痛的生活狀況。

C.“何由徹”和前面的“未斷絕”照應(yīng),表現(xiàn)了詩人盼雨停盼天亮的迫切心情。

D.這首詩最后一段運用敘述、抒情的表述方式,表現(xiàn)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濟世情懷。

25.白居易《賣炭翁》和本詩都傳達出憂國憂民的情懷,請結(jié)合兩首詩的結(jié)尾,分析兩首詩在表述方式上有何不同。

閱讀《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完成下面小題。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zhuǎn)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26.閱讀詩歌,完成下面表格。

場景狂風襲屋,茅草翻飛群童抱茅,倚杖嘆息①廣廈千萬,不動如山

情感痛惜、焦急②愁苦、憂思堅定、悲壯

27.杜甫胸懷國家,心系蒼生,是我國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請你結(jié)合他的詩句談一談,是怎樣體現(xiàn)這一特點的。

閱讀《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完成小題。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zhuǎn)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28.本詩首段的詞語“①____”將風擬人化,顯示出狂風破屋的巨大威力;緊接著二、三段通過“群童抱茅”和“②______”的鋪敘,為最后一段“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情感升華奠定了基礎(chǔ)。我們從這首詩中能夠感受到一位③_______的詩人形象。

29.劉禹錫《陋室銘》中“南陽諸葛廬”、陶淵明《飲酒》中“結(jié)廬在人境”與本詩“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都寫到了“廬”。請簡要說明三位詩人分別借“廬”表述了怎樣的情感。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節(jié)選)

杜甫

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30.簡析“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的作用。

31.這首詩表述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參考解析:

1.D

D.有誤。“嬌兒惡臥踏里裂”是說因為被子多年不曾拆洗而變得冰冷似鐵,才出現(xiàn)了嬌兒討厭睡臥在里面,以致把被里子蹬破的結(jié)果。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因天氣寒冷和生活窮困的狀態(tài),為下文寫屋破漏雨蓄勢。據(jù)此,D項的理解是錯誤的。故選D。

2.A

此題考查的是對詩詞的賞析。A項中“表述了詩人對南村群童不良行為的厭惡之情”理解有誤,這里不過是表現(xiàn)了詩人因“老無力”而受欺侮的憤懣心情而已,決不是真的給“群童”加上“盜賊”的罪名,要告到官府里去辦罪。故選A。

3.“細”寫出春雨之小,“出”寫出魚兒在細雨中游出水面的動態(tài),輕快歡欣;“微”寫出春風之小,“斜”寫出了燕子在微風中翩翩斜飛的動,輕盈優(yōu)美,生動逼真。詩人借景抒情,流露遠離塵世喧的悠游閑適的心情和對大自然、對春天的熱愛。4.甲詩為詩人剛剛結(jié)束顛沛流離生活時所作,暫得安定住所,草堂早春的自然風光美麗,詩人借景表述了遠離塵世喧囂的悠游閑適的心情和對大自然、對春天的熱愛。乙詩詩人推己及人,表述舍己為人、憂國憂民的情感。5.C6.(1)嚴武和杜甫是世交,對杜甫的待遇十分豐厚。

(2)杜甫曾經(jīng)到岳廟游玩,被洪水阻攔,十多天沒飯吃(十多天得不到食物)。7.(1)杜甫的仕途不是很順利,沒有考中進士。(2)遭遇安史之亂。(3)生活漂泊不定,饑寒交迫。(4)極力上疏救助房琯,因此招禍,被免職。(5)嚴武死后,杜甫依附高適,但高適已死,杜甫攜家人躲避戰(zhàn)亂,顛沛流離,最后病死。(6)杜甫在耒陽岳廟被洪水阻隔,十多天都得不到食物。

3.本題考查詩句賞析。解答此題要理解詩意,確定好賞析角度。此詩為杜甫定居草堂后,經(jīng)過他的一番經(jīng)營,草堂園畝擴展了,樹木栽多了。詩人經(jīng)過了長期顛沛流離的生活以后,現(xiàn)在得到了安身的處所,面對著綺麗的風光,情不自禁地寫下了一些歌詠自然景物的小詩。

結(jié)合題干中“此十字,殆無一字虛設(shè)”,頷聯(lián)可從煉字角度分析?!凹氂牯~兒出,微風燕子斜”的意思是細雨蒙蒙,魚兒歡快地躍出水面;微風習習,燕子傾斜著掠過天空,其中“細”寫出了春雨的細微,是毛毛細雨,“出”形象的寫出了細雨綿綿,魚兒歡快的的躍出水面的情態(tài);“微”寫出春風的微小,“斜”形象的寫出了春燕在微小的春風中輕快的舞動,燕子體態(tài)輕弱,微風之下可斜飛,大風之下,則難飛起了。詩人細致地描繪了微風細雨中魚和燕子的動態(tài),其意在托物寄興,融情于景,流露出有了安身之所后內(nèi)心的恬淡安適和對大好春光的喜愛之情。

4.本題考查結(jié)合寫作背景及詩歌內(nèi)容理解詩歌情感。

(甲)詩大約作于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年),為杜甫定居草堂后,經(jīng)過他的一番經(jīng)營,草堂園畝擴展了,樹木栽多了。詩人經(jīng)過了長期顛沛流離的生活以后,現(xiàn)在得到了安身的處所,面對著綺麗的風光,情不自禁地寫下了一些歌詠自然景物的小詩。流露出詩人有了安身之所后內(nèi)心的恬淡安適和對大好春光的喜愛之情。

(乙)詩此詩作于公元761年(唐肅宗上元二年)八月。公元759年(唐肅宗乾元二年)秋天,杜甫棄官到秦州(今甘肅天水),又輾轉(zhuǎn)經(jīng)同谷(今甘肅成縣)到了巴陵。公元760年(乾元三年)春天,杜甫求親告友,在成都浣花溪邊蓋起了一座茅屋,總算有了一個棲身之所。不料到了公元761年(上元二年)八月,大風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當時安史之亂尚未平息,詩人由自身遭遇聯(lián)想到戰(zhàn)亂以來的萬方多難,長夜難眠,感慨萬千,寫下了這篇膾炙人口的詩篇。此詩敘述的茅屋被秋風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經(jīng)歷,抒發(fā)了自己內(nèi)心的感慨,體現(xiàn)了詩人體察人間冷暖的濟世的情懷和博大的胸襟以及心懷天下崇高境界。

5.本題考查對詞語的理解。解答此題要理解句意。

A.甫自京師宵遁赴河西:杜甫從京城趁夜逃奔到河西地區(qū)。自:從。遁:逃跑。

B.自負薪采梠,兒女餓殍者數(shù)人:只得自己背柴火采集橡栗,餓死的兒女有幾個人。負:背。數(shù):幾。

C.嚴武過之,有時不冠:嚴武拜訪他,他有時也不戴好官帽。過:拜訪。冠:戴帽子。

D.乃游東蜀依高適。既至而適卒:就游歷東蜀去依附高適。到了之后,高適卻去世了。乃:于是。至:到。

故選C。

6.本題考查對文言句子的翻譯能力。在翻譯句子時首先要注意重點的實詞、虛詞、通假字、古今異義詞和詞類活用的情況,先按照原句子的順序翻譯,然后按照現(xiàn)代漢語的習慣進行語序調(diào)整。

(1)世舊:世交舊誼;甚:很,十分;?。贺S厚;

(2)嘗:曾經(jīng);為:被;旬日:十天,這里是十多天的意思;食:吃。

7.本題考查對內(nèi)容的理解。解答此題要結(jié)合理解文意。

由“甫天寶初應(yīng)進士不第”“甫自京師宵遁赴河西,謁肅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遺”“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罷免。肅宗怒,貶琯為刺史,出甫為華州司功參軍”等內(nèi)容可知,杜甫未考中進士,為官之路坎坷。還因為上奏說房琯有才干,不應(yīng)該被罷免,而被皇上從京城趕出去擔任華州司功參軍。

由“十五載,祿山陷京師,肅宗征兵靈武。甫自京師宵遁赴河西”“時關(guān)畿亂離,谷食踴貴,甫寓居成州同谷縣,自負薪采梠,兒女餓殍者數(shù)人”“永泰元年夏,武卒,甫無所依”“永泰元年夏,武卒,甫無所依。乃游東蜀依高適。既至而適卒。是歲,蜀中大亂。甫以其家避亂荊、楚,扁舟下峽”“甫嘗游岳廟,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一夕而卒于耒陽,時年五十九”等內(nèi)容可知,遭逢安史之亂,杜甫及家人流離失所,缺衣少食,貧病交加,杜甫五十九歲便去世了。

譯文:

甲:

草堂遠離喧鬧的城郭,庭院開闊寬敞,四周沒有村落,放眼一望無邊。

碧澄江水,幾乎淹沒兩岸;蔥蘢樹木,黃昏盛開鮮花。

細雨蒙蒙,魚兒歡快地躍出水面;微風習習,燕子傾斜著掠過天空。

城里擁擠著十萬人家,熙熙攘攘;這里卻只有兩三燈火,清閑自在。

乙:

八月里秋深,狂風怒號,狂風卷走了我屋頂上好幾層茅草。茅草亂飛,渡過浣花溪,散落在對岸江邊。飛得高的茅草纏繞在高高的樹梢上,飛得低的飄飄灑灑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南村的一群兒童欺負我年老沒力氣,竟忍心這樣當面做“賊”搶東西,毫無顧忌地抱著茅草跑進竹林去了。我嘴唇干燥也喝止不住,回來后拄著拐杖,獨自嘆息。

一會兒風停了,天空中烏云像墨一樣黑,深秋天空陰沉迷蒙漸漸黑下來了。布被蓋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鐵板似的。孩子睡覺姿勢不好,把被子蹬破了。一下雨屋頂漏水,屋內(nèi)沒有一點兒干燥的地方,房頂?shù)挠晁衤榫€一樣不停地往下漏。自從安史之亂之后,我睡眠的時間很少,長夜漫漫,屋漏床濕,怎能挨到天亮。

如何能得到千萬間寬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間貧寒的讀書人,讓他們開顏歡笑,房子在風雨中也不為所動,安穩(wěn)得像是山一樣?唉!什么時候眼前出現(xiàn)這樣高聳的房屋,到那時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風所吹破,我自己受凍而死也心甘情愿!

丙:

杜甫天寶初年應(yīng)考進士沒有考中。天寶末年,獻上自己寫的《三大禮賦》。玄宗認為這賦寫得很奇妙,就召喚他來考作文,并授給他京兆府兵曹參軍一職。天寶十五年,安祿山攻陷京師,肅宗在靈武征兵。杜甫從京城趁夜逃奔到河西地區(qū),在彭原郡拜見肅宗,被封為右拾遺。房琯平民時和杜甫很友好,當時房琯擔任宰相,向肅宗請求親自率領(lǐng)軍隊討伐叛賊,帝準許他。這一年的十月,房琯的軍隊在陳濤斜被打敗。第二年春,琯被罷去宰相一職。杜甫上奏說房琯還是有才干的,不應(yīng)該被罷免。肅宗生氣,貶房琯當刺史,從京城趕出杜甫去擔任華州司功參軍。當時京城地區(qū)動亂流離,糧食一下子變得很貴,杜甫寄住在成州同谷縣,只得自己背柴火采集橡栗,餓死的兒女有幾個人。一段時間之后,被召回補任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黃門侍郎、鄭國公嚴武鎮(zhèn)守成都,奏明皇上讓杜甫擔任節(jié)度參謀、檢校尚書工部員外郎,并賜給他緋魚袋。嚴武與杜甫是世交,對杜甫的待遇十分豐厚。杜甫在成都的浣花村種竹子,枕靠著長江建造房屋,盡情喝酒,長嘯詠唱,和一些田地里的粗野傖夫一起親昵地游逛,沒什么拘束檢點。嚴武拜訪他,他有時也不戴好官帽,他就是這樣傲慢胡亂。

永泰元年夏,嚴武去世,杜甫就沒有依靠的人了。就游歷東蜀去依附高適。到了之后,高適卻去世了。這一年,蜀中很亂。杜甫就帶著他的家人到荊、楚地區(qū)躲避戰(zhàn)亂,乘著扁舟下三峽,但是還沒靠岸而江陵就動亂,于是溯流而上沿著湘江漂泊,游歷衡山,寄居在耒陽。杜甫曾游覽耒陽的岳廟,被洪水阻隔,十多天都得不到食物。耒陽的聶令知道這個消息,就親自劃著船去迎接杜甫回來。永泰二年,杜甫吃牛肉白酒,一個晚上就死在了耒陽,當時年紀只有五十九歲。

8.(寫出2點即可)用飽蘸濃墨的大筆渲染出暗淡愁慘的氛圍,烘托出詩人愁苦凄慘的心境,為下文寫屋破漏雨蓄勢,進而與后面寫其濟世情懷形成對照,更能突出詩人的寬廣胸襟。9.詩人推已及人,期盼“天下寒士”都居“廣廈”,都能安居樂業(yè)的心愿,表述了詩人飽攬民生疾苦、體察人間冷暖的濟世情懷(或:廣濟蒼生的博大胸懷)。10.示例:床頭屋頂在漏雨,找不到一塊干處,雨腳象麻線一般,毫不間斷。地上床上擺滿水盆水桶接著,人坐在不漏的地方無奈地看著。

8.本題考查詩歌語言的賞析。詩歌語言可以從修辭、煉字、意象、畫面、情感等角度分析?!岸眄曪L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意思是不久后風停了天空上的云像墨一樣黑,秋季的天空陰沉迷蒙漸漸黑了下來。這是對烏云密布的天空的一處特寫鏡頭,為接下來“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敘述蓄勢鋪墊。展現(xiàn)了貧苦交加的生活,渲染了暗淡愁苦的氛圍,烘托了愁苦哀傷的情感。與后面“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底天下寒士俱歡顏”所展現(xiàn)的博大的濟世情懷形成對比,突出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

9.本題考查詩句的理解?!鞍驳脧V廈千萬間,大底天下寒士俱歡顏”意思是如何能得到千萬間寬敞的房屋,普遍地庇護天底下貧寒的百姓,讓他們喜笑顏開?!痹娋涫惆l(fā)憂國憂民的情感,表現(xiàn)了推己及人、舍己為人的高尚品格;詩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詩人心懷天下蒼生,關(guān)心民間疾苦的濟世情懷。

10.本題考查詩歌的意象和畫面。先分析形象含義,再描摹詩歌圖景。示例:床頭的屋腳的地面,因為漏雨,沒有一塊干的地方。屋外的雨下個不停,像麻線一樣,攪得人的心都亂了。我哀傷地坐在這個破屋子里,想著這一夜什么時候過去,這雨什么時候能停??!

11.(1)村童偷茅,無可奈何憂國憂民

(2)本詩寫雨,表述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春夜喜雨》中寫雨,表述了對來得及時、滋滋潤萬物的春雨的喜愛。

(1)本題考查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與情感的把握。根據(jù)“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可概括出:村童偷茅,無可奈何?!鞍驳脧V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表述了憂國憂民的濟世情懷。

(2)本題考查詞句賞析。本詩寫雨:“自經(jīng)喪亂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由眼前的處境擴展到安史之亂以來的種種痛苦經(jīng)歷,從風雨飄搖的茅屋擴展到戰(zhàn)亂頻繁、殘破不堪的國家,表述了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洞阂瓜灿辍分袑懹辏骸半S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以極大的喜悅之情細致描寫了春雨的特點和和成都雨夜的景象,熱情謳歌了來得及時、滋潤萬物的春雨。

12.(1)我認為最應(yīng)該重讀的是“怒號”,因為這兒把秋風擬人化了,讀之如聞秋風咆哮,風勢極猛,聲音極大。

(2)詩人希望眼前能出現(xiàn)這樣的房屋,來溫暖天下寒士,他寧可獨受茅屋,受凍而死,也心甘情愿。表述了詩人舍己為人(推己及人)、憂國憂民的高尚情懷。

(1)

本題考查詩歌的朗讀?!鞍嗽虑锔唢L怒號”中“怒號”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音響宏大,寫出了秋風的威力,突出其聲勢之大,并且使下一句不僅富有動作性,而且富有濃烈的感彩——詩人好不容易蓋了這座茅屋,剛剛定居下來,秋風卻怒吼而來,卷起層層茅草,使得詩人焦急萬分。因此,“怒號”應(yīng)該重讀。

(2)

此題考查學生對重點詩句的理解與賞析。“何時眼前突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意思是:什么時候眼前出現(xiàn)這樣高聳的房屋,到那時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風吹破,自己受凍而死也心甘情愿。這句話表述了詩人飽受民生疾苦,體察人間冷暖的濟世情懷,突出了推己及人,關(guān)心天下百姓,愿意犧牲自己的高尚品質(zhì)。

13.示例:我認為最應(yīng)該重讀的是“怒號”,一個“怒”字把秋風擬人化了,讀的時候好像聽到秋風咆哮,風勢極猛,聲音極大。14.詩中描繪了一幅陰沉凄冷的畫面;渲染出了陰暗、凄苦的氛圍,烘托了詩人凄傷、愁苦的心情。

13.本題從用詞的角度賞析語句。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意思是:八月秋深,狂風怒號,風卷走了我屋頂上好幾層茅草?!芭枴北局笐嵟卮舐曁柦?;在此是形容狂風肆虐產(chǎn)生的聲響;此句賦予狂風以人的情態(tài),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的展現(xiàn)了此時風勢之猛,聲音之大;重讀“怒號”,使人有聲臨其境之感,更加深切的體會到詩人眼睜睜茅草屋上的茅草紛飛的無奈。

14.本題考查詩文展現(xiàn)的畫面及詩句的作用。

“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意思是:一會兒風停了,天空中烏云像墨一樣黑,深秋天空陰沉迷蒙漸漸黑下來了?!扒锾臁北揪推鄾?;“墨色”形容云的顏色,預示著將降大雨;此句運用環(huán)境描寫,展現(xiàn)一幅陰沉暗淡的畫面,營造暗淡愁慘的氛圍;聯(lián)系詩文“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可知,為下文在漏雨之屋居住難以入眠做鋪墊,烘托出詩人的凄傷、愁苦的心情。

15.A16.C

15.A.詩歌第①節(jié)中“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zhuǎn)沉塘坳”意思是:八月里秋深,狂風怒號,狂風卷走了我屋頂上好幾層茅草;茅草亂飛,渡過浣花溪,散落在對岸江邊。是對環(huán)境的描寫,以寫實的手法展現(xiàn)怒號的秋風將茅草吹散的場景;“風怒號”以擬人化的手法展現(xiàn)了秋風聲勢之盛;本項表述有誤;

故選A。

16.C.連續(xù)的韻腳變換體現(xiàn)了“歌”的特點,單行散句乃至長短句的錯落搭配,又體現(xiàn)了“行”的動感;本項前后內(nèi)容寫反;

故選C。

17.運用比喻的修辭方法,將蓋了多年的布被比作又冷又硬的鐵,從側(cè)面表現(xiàn)出詩人生活的窘迫、凄苦。(意思對即可)18.詩句表明了詩人甘愿犧牲自己以換取天下貧寒士人溫暖的愿望,表述了詩人飽覽民生疾苦、體察人間冷暖的濟世情懷。(意思對即可)

17.本題考查詩句的賞析?!安剪蓝嗄昀渌畦F,嬌兒惡臥踏里裂”,意思是:布被蓋了多年,像鐵板似的又冷又硬,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袄渌畦F”把使用多年的舊被比作冰冷的鐵塊,寫出了被子的又冷又硬,完全不能御寒,是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連御寒的被子都又冷又破,可見了詩人家中是多么貧困、窘迫。這個句子還為下文寫屋破漏雨蓄勢,又貧又屋破又大雨,以致“長夜沾濕何由徹”,一家因此處境凄苦。

18.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與掌握。作答此類題目,一定要認真閱讀詩作,正確理解其意思,然后結(jié)合題目的要求作答。“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一句意思是:眼前什么時候能看見這樣的屋子,就算只有我的房子是破的我凍死也心甘情愿。由自己的境遇而推己及人,表現(xiàn)了他關(guān)心天下百姓,愿意以個人的犧牲來換取天下寒士的歡顏。也表述了詩人以天下之憂為憂、舍己為人的濟世情懷。抒發(fā)了詩人飽覽民生疾苦、體察人間冷暖后,對人們苦難的深切同情和對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之情。

19.群童“抱茅”不單是“欺我老無力”,更是為了突出詩人與群童生活的窮困。作用:為結(jié)尾詩人發(fā)出的感慨埋下伏筆。20.表述了詩人推已及人、兼濟天下的博大胸懷和舍己為人、至死不悔的獻身精神。

19.本題考查對詩句內(nèi)容的理解。解答本題需結(jié)合后文對自己生活狀況的描述“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末斷絕”分析“欺”的原因;結(jié)合最后一段的理想抱負思考作用。寫這些頑童竟然敢當著面像強盜一樣地膽大妄為,公然抱起茅草往竹林里跑去了。細品詩意,詩人如果不是十分窮困,就不會對大風刮走茅草那么心急如焚;群童如果不是十分窮困,也不會不聽招呼地抱走那么些不值錢的茅草。這一、二段,實為結(jié)尾的伏筆。不因窮困,何至有此!正因為“四海窮困”的現(xiàn)實,才產(chǎn)生“廣廈萬千庇寒士”的崇高愿望。為下文的感嘆和抒情埋下伏筆。

20.本題考查詩歌思想感情的把握?!鞍驳脧V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意思是:如何能得到千萬間寬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間貧寒的讀書人,讓他們開顏歡笑,房子在風雨中也不為所動,安穩(wěn)得像是山一樣?表現(xiàn)了詩人關(guān)心民生疾苦的寬廣胸懷和濟世情懷。“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意思是:什么時候眼前出現(xiàn)這樣高聳的房屋,到那時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風所吹破,我自己受凍而死也心甘情愿!抒發(fā)憂國憂民的情感,表現(xiàn)了推己及人、舍己為人的高尚風格,詩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

21.(1)布被蓋了多年,像鐵板似的又冷又硬,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

(2)什么時候才能有千萬間寬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護天下貧寒的人士,讓他們都能開顏歡笑。這首詩反映了當時社會動蕩、民不聊生的狀況,表述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和對勞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1)

本題考查詩歌內(nèi)容理解?!安剪蓝嗄昀渌畦F,嬌兒惡臥踏里裂”寫出布被蓋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鐵板似的。孩子睡覺姿勢不好,把被子蹬破了?!袄洹弊帧ⅰ傲选弊謱懗隽瞬急挥峙f又破,結(jié)合屋破漏雨,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詩人生活的困苦。

(2)

本題考查詩歌內(nèi)容理解及情感把握。這句詩意為“如何能得到千萬間寬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護天下間貧寒的讀書人,讓他們開顏歡笑!”由大風破屋、屋破漏雨寫出了詩人生活的窮困,當時安史之亂未休,詩人便推己及人,聯(lián)想到類似處境的無數(shù)窮人,以此反映出當時國家時局動蕩,百姓生活困苦的社會狀況?!皬V廈千萬間”“俱歡顏”寫出了詩人希望廣大“寒士”能擁有居所,表現(xiàn)出詩人對百姓的關(guān)心和對國家命運的擔憂,反映出憂國憂民的情懷和變革黑暗現(xiàn)實的崇高理想。

22.A23.示例:《望岳》是杜甫早期的作品,格調(diào)雄渾高亢,有青年的蓬勃志氣。如尾聯(lián)“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表述詩人登臨泰山頂峰的決心、自信自勵的意志和堅定豪邁的氣概。

22.本題考查詩歌的理解與分析。注意題干要求的是找出不恰當?shù)囊豁棥?/p>

A.根據(jù)詩句“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可知,秋風卷茅;由“公然抱茅入竹去”可知,群童抱茅;由“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可知,長夜漫漫,難以入眠;由“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可知,暢想廣廈,庇護天下寒士;所以本詩故事敘述的內(nèi)容先后順序是:秋風卷茅、群童搶茅、長夜難眠、暢想廣廈;選項中“按照秋風卷茅、長夜難眠、群童搶茅、暢想廣廈的故事先敘事后抒情”表述不正確;

故選A。

23.本題考查詩歌的對比閱讀。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是杜甫在安史之亂尚未平息時創(chuàng)作,杜甫棄官到秦州,又輾轉(zhuǎn)經(jīng)同谷到了巴陵;求親告友,在成都浣花溪邊蓋起了一座茅屋,總算有了一個棲身之所。由“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公然抱茅入竹去”“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等可知,大風破屋,群童抱茅,大雨又接踵而至,夜雨難眠,表述了詩人焦慮、無奈、痛苦的心情;再由“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可以看出,詩人由自身遭遇聯(lián)想到戰(zhàn)亂以來的萬方多難,長夜難眠,感慨萬千;接著根據(jù)“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抒發(fā)憂國憂民的情感,表現(xiàn)了推己及人、舍己為人的高尚品格,以及詩人博大的胸襟和崇高的理想;

《望岳》:杜甫二十多歲開始過一種不羈的漫游生活,這首詩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屬于杜甫早期的作品;這首詩通過描繪泰山雄偉磅礴的景象,“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熱情贊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色,流露出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尾聯(lián)“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表述了詩人不怕困難、敢攀頂峰、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以及卓然獨立、兼濟天下的豪情壯志。

24.D25.《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結(jié)尾采用議論和抒情,表述了詩人推己及人、關(guān)心民生疾苦的濟世情懷;而《賣炭翁》只是記敘和描寫,故事在高潮中夏然而止,并沒有觀點和情感的直接表述。

24.本題考查內(nèi)容理解?!睹┪轂榍镲L所破歌》最后一段“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采用議論和抒情,表述了詩人推己及人、關(guān)心民生疾苦的濟世情懷;可見“運用敘述、抒情的表述方式”理解錯誤,故選D。

25.本題考查表述方式理解?!睹┪轂榍镲L所破歌》結(jié)尾,“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抒發(fā)憂國憂民的情感,表現(xiàn)了推己及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