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陽市臥龍區(qū)博雅學校20222023學年高一下學期6月月考語文試題(PDF)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08/00/wKhkGWV6swCAIJSbAAJtHW7f7ME532.jpg)
![河南省南陽市臥龍區(qū)博雅學校20222023學年高一下學期6月月考語文試題(PDF)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08/00/wKhkGWV6swCAIJSbAAJtHW7f7ME5322.jpg)
![河南省南陽市臥龍區(qū)博雅學校20222023學年高一下學期6月月考語文試題(PDF)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08/00/wKhkGWV6swCAIJSbAAJtHW7f7ME5323.jpg)
![河南省南陽市臥龍區(qū)博雅學校20222023學年高一下學期6月月考語文試題(PDF)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08/00/wKhkGWV6swCAIJSbAAJtHW7f7ME5324.jpg)
![河南省南陽市臥龍區(qū)博雅學校20222023學年高一下學期6月月考語文試題(PDF)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08/00/wKhkGWV6swCAIJSbAAJtHW7f7ME532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ord文檔下載后可自行編輯1/1河南省南陽市臥龍區(qū)博雅學校20222023學年高一下學期6月月考語文試題(PDF)南陽市臥龍區(qū)博雅學校高一年級月考
語文試題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17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①儒道兩家思想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形成了相對獨立、各具特色的文化傳統(tǒng),并逐漸形成了相輔相
成的互補機制。
②首先是儒家追求發(fā)展與道家倡導復歸互補。儒家思想認為,社會和人性需要發(fā)展,通過后天的教
育發(fā)展,才能充分地發(fā)揮其價值。但是儒家在注重人性的進步與發(fā)展時過于理想化,忽略了其中可能出
現(xiàn)的人性的扭曲或錯誤的引導。這個時候,道家提出以“返樸歸真”的思想來扭轉這種理想出現(xiàn)偏差的
情況,提出要保持人性中先天的淳樸天性和人與人之間的寧靜祥和。但道家難以劃清“復歸”與“倒退”
的界限,在追求本我回歸的同時,卻摒棄社會的發(fā)展,這也是相對偏執(zhí)的。儒道互補并不是折中,而是
在人性的進步與發(fā)展的同時追求“復歸于樸”的狀態(tài),這樣使得人性既能在發(fā)展中積累智慧,亦能在發(fā)
展的道路上始終保持本我的純凈自然。
③其次是儒家講究務實與道家倡導求虛互補。講究務實是儒家的一大特點,人不僅生活在自然的世
界中,也生活在社會中。社會中的人區(qū)別于禽獸之處在于人是遵守倫理規(guī)范的??鬃幼允觥捌呤鴱男?/p>
所欲不逾矩”,這就是儒家的要求。儒家是注重現(xiàn)實主義的人學,而道家卻往往超脫于現(xiàn)實。道家偏重
于講自然之道,把自然之道當作最根本的東西,而仁義之類的出現(xiàn)是由于自然之道的隱沒,因此他們追
求“返樸歸真”。其途徑常是將自己的身心調整到與自然合一的狀態(tài),如《莊子》中所描述的“坐忘”。
道家推崇超越意識,向往將自我的精神從市井中解放,以此來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在時代不斷演替的
過程中,儒家不斷地從道家借鑒哲學思想,道家為了與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得更加緊密,也一直向儒家學習處
世思想。虛實互補,在追求務實的同時,也將人們的思想境界提高到超脫于世俗的境界,這便形成了中
國獨有的哲學精神。
④最后是儒家追求陽剛與道家倡導貴柔互補。儒家所倡導的人文精神是剛毅進取的,其“仁以為己
任”“死而后已”的人生態(tài)度,“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理想等,無不透露出儒
家的陽明之氣。盡管儒家也有剛柔調和、陰陽互補之說法、但實際上儒家思想中仍然是將以剛主柔、以
陽制陰之道作為主導的。而較之于儒家之陽剛,道家更多的則是講究謙和精神,推崇水德,以順應自然、
無為而治為宗旨。老子提出“上善若水”,倡導水之陰柔及能包容天下的胸襟和氣度。在儒家思想培養(yǎng)
出一批批社會中流砥柱的同時,道家以其自然無為的人生態(tài)度熏陶出一批隱士或居于市井的文人,讓他
們自下而上地觀察這個社會,發(fā)現(xiàn)社會的問題,使得社會的發(fā)展愈發(fā)穩(wěn)定。儒家與道家的聯(lián)系便如陰陽
乾坤一般,互補卻不能替代,相關卻不相同。
(摘編自崔雪茹、李明?!度宓阑パa對古代文人的影響探析》)
材料二:
高一年級語文試卷第1頁共8頁
①儒道互補之說是學術界普遍認同的觀念。所需注意的是,一些持道家主干說的論者之所謂儒道互
補,是建立在道家之主導地位的基礎上的,互補的方式主要是“以道補儒”,進而反映出儒學的道家化。
②從中國思想史、文化史上看,確實存在著一種儒學的道家化傾向。但是否也意味著還存在一種道
學的儒家化傾向呢?目前尚無人明確這么說,但一種較為普遍的認識是“儒道互補”,而不僅是“以儒
補道”。“互補”是雙向的,不是單向的,是相互刺激、相互吸收的。無論是偏重于“以儒合道”,還是
偏重于“以道合儒”,其主旨都在“儒道兼綜”“情理兼到”,以企求“自然”和“名教”的統(tǒng)一。王澤
應先生認為,儒道互補既通過以改造了的道家思想解釋儒家經(jīng)典和援道入儒的方式來進行,也通過以改
造了的儒家思想解釋道家經(jīng)典和援儒入道的方式來進行。前者如王弼、何晏等正統(tǒng)玄學,后者如東晉葛
洪的學說。
③有專家認為,儒道互補途徑大致有三。一是哲學思維方式的途徑。如儒家正面求解,通過對仁義
道德的正面倡導,來表述自己修齊治平的愿望;道家以反求正,通過知雄守雌、主靜貴柔來為人們設立
安身立命之道。這正與負是互補的。二是倫理學和人生哲學的途徑。儒家入世,故心在廟堂之上,一心
想?yún)⒄?;道家避世,故鐘情于山林,淡化當官心理。這兩者形成了對立又相互補充的關系,為中國人提
供了進退取守皆可從容對待的精神調節(jié)劑。三是文學藝術的途徑。儒家強調“文以載道”,重在人的心
理、性情的陶冶塑造和社會現(xiàn)實的批判改造,突出文學藝術的教化功能和現(xiàn)實效用,充溢著一種現(xiàn)實主
義和功利主義的價值精神;道家強調“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主張沖破狹隘實用的功利框架和現(xiàn)實世俗
的人倫綱常,突出藝術和美的獨立,追求忘懷得失、忘已忘物的“天樂”,這是一種超現(xiàn)實、超世俗的
審美境界和浪漫情懷,二者恰恰可以相互補充。
(摘編自余國瑞《中國文化歷程》)
1.下列對材料一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追求發(fā)展和倡導復歸、講究務實和倡導求虛、追求陽剛和倡導貴柔,這三類內(nèi)容是儒道思想
的互補機制。
B.儒家注重人性的進步與發(fā)展,但過于理想化,就會出現(xiàn)人性的扭曲或錯誤的引導,這種理想
出現(xiàn)偏差的情況,可以依靠道家“返樸歸真”的思想來扭轉。
C.在時代變遷中,儒道兩家虛實互補,在追求務實的同時,也將人們的思想境界提高了,這便
形成了中國獨有的哲學精神。
D.道家講究自然之道,主張將自我的精神從市井中解放出來,從而提高精神境界,道家培養(yǎng)出
一批隱士或居于市井的文人自下而上地觀察這個社會,發(fā)現(xiàn)社會的問題。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儒家將以剛主柔、以陽制陰之道作為主導思想與道家以陰柔包容天下的思想雖不能替代,但
可以雙向互補的。
B.儒道互補之說是學術界全都認同的觀念,只是對互補的方式是“以儒合道”,還是“以道合儒”,
尚無定論,但其主旨都在“儒道兼綜”“情理兼到”。
C.王弼、何晏等正統(tǒng)玄學認為儒道互補是以改造了的儒家思想解釋道家經(jīng)典和援儒入道的方式
來進行的,而東晉葛洪則認為儒道互補是以改造了的道家思想解釋儒家經(jīng)典和援道入儒的方式來進行
高一年級語文試卷第2頁共8頁
的。
D.只有通過哲學思維方式的拓展、倫理學和人生哲學的滲透以及文學藝術的熏陶,儒道互補才有
可能實現(xiàn)。
3.下列各項說法中,不能很好地體現(xiàn)中國古代文人儒道互補思想的一項是()(3分)
A.“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與“嘯傲東軒下,聊復得此生”,這些詩句體現(xiàn)了陶淵明儒道互補
的文化心理。
B.“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與“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這些詩句體現(xiàn)
了李白儒道互補的文化心理。
C.“鬢微霜,又何妨”與“小舟從此逝,滄海寄余生”,這寫詩句體現(xiàn)了蘇軾儒道互補的文化心理。
D.“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與“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這些詩句體現(xiàn)了辛棄疾
儒道互補的文化心理。
4.請指出材料一所用的論證方法并簡要分析。(4分)
5.請結合兩則材料簡析儒道互補的原因。(4分)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文本一:
窗
泰格特(澳大利亞)
在一家醫(yī)院的病房里,曾住過兩位病人,他們的病情都很嚴重。這間病房十分窄小,僅能容得下他
們倆。病房設有一扇門和一個窗戶,門通向走廊,透過窗戶可能看到外界。
其中一位病人經(jīng)允許,可以分別在每天上午和下午起身坐上一個小時。這位病人的病床靠近窗口。
而另一位病人則不得不日夜躺臥在病床上。當然,兩位病人都需要靜養(yǎng)治療。使他們感到尤為痛苦的是,
兩人的病情不允許他們做任何事情借以消遣,既不能讀書閱報,也不能聽收音機、看電視……只有靜靜
地躺著。
而且只有他們兩個人。
噢,兩人經(jīng)常談天,一談就是幾個小時。
他們談起各自的家庭妻小,各自的工作,各自在戰(zhàn)爭中做過些什么,曾在哪些地方度假,等等。每
天上午和下午,時間一到,靠近窗戶的病人就被扶起身來,開始一小時的仰坐。
每當這時,他就開始為同伴描述起他所見到的窗外的一切。漸漸地,每天的這兩個小時,幾乎就成
了他和同伴生活中全部內(nèi)容了。
很顯然,這個窗戶俯瞰著一座公園,公園里面有一泓湖水,湖面上照例漫游著一群群野鴨、天鵝。
公園里的孩子們有的在扔面包喂這些水禽,有的在擺弄游艇模型。一對對年輕的情侶手挽著手在樹陰下
散步。公園里鮮花盛開,主要有玫瑰花,但四周還有五彩斑斕、爭相斗妍的牡丹花和金盞草。
在公園那端的一角,有一塊網(wǎng)球場。有時那兒進行的比賽確實精彩,不時也有幾場板球賽,雖然球
藝夠不上正式?jīng)Q賽的水平,但是,有得看總比沒有強。那邊還有一塊用于玩滾木球的草坪。公園的盡頭
高一年級語文試卷第3頁共8頁
是一排商店。在這些商店的后邊,鬧市區(qū)隱約可見。
躺著的那位病人津津有味地聽著這一切。這個時刻的每一分鐘對他來說都是一種享受。
描述仍在繼續(xù):一個孩童怎樣差一點跌入湖中,身著夏裝的姑娘是多么美麗動人。接著,又是一場
扣人心弦的網(wǎng)球賽。他聽著這栩栩如生的描述,仿佛親眼看到了窗外所發(fā)生的一切。
一天下午,當聽到一名板球隊員正慢悠悠地把球擊得四處皆是時,不靠窗口的病人,突然產(chǎn)生了一
個想法:為什么偏偏是挨著窗戶的那個人,有幸能觀賞到窗外的一切?為什么自己不應得到這種機會
呢?他為自己會有這種想法而感到慚愧,竭力不再這么想。
可是,他愈加克制,這種想法卻變得愈加強烈,直到幾天以后,這個想法已經(jīng)進一步變?yōu)榫o挨著窗
口的為什么不該是我呢?他白晝無時不為這一想法所困擾,晚上,又徹夜難眠。結果,病情一天天加重
了,醫(yī)生們對其病因不得而知。
一天晚上,他照例睜著雙眼盯著天花板。這時他的同伴突然醒來,開始大聲咳嗽,呼吸急促,時斷
時續(xù),液體已經(jīng)充塞了他的肺腔,他兩手摸索著,在找電鈴的按鈕,只要電鈴一響,值班的護士就會立
即趕來。
但是,另一位病人卻紋絲不動地看著。心想,他憑什么要占據(jù)窗口那張床位呢?
痛苦的咳嗽聲打破了黑夜的沉靜。一聲又一聲……卡住了……停止了……直到最后呼吸聲也停止了。
另一位病人仍然繼續(xù)盯著天花板。
第二天早晨,醫(yī)護人員送來了漱洗水,發(fā)現(xiàn)那個病人早已咽氣了,他們靜悄悄地將尸體抬了出去,
絲毫沒有大驚小怪。
稍過了幾天,似乎這時開口已經(jīng)正當?shù)皿w。剩下的這位病人就立刻提出是否能讓他挪到窗口的那張
床上去,醫(yī)護人員把他抬了過去,將他舒舒服服地安頓在那張病床上,接著他們離開了房,剩下他一個
靜靜地躺在那兒。
醫(yī)生剛一離開,這位病人就十分痛苦地掙扎著,用一支胳膊肘支起了身子,口中氣喘吁吁他探頭朝
窗口望去。
他看到的只是光禿禿的一堵墻。
文本二:
突轉式逆向構思法,簡而言之,即“蓄勢于前,突轉于后”,也就是先寫順勢的直線發(fā)展,似乎文
章要按照這一發(fā)展趨勢結束,但當順勢發(fā)展到關鍵之處,突然來一個大轉折,“涌出一個動人肺腑的高
潮來”,以完全出乎意料的方式終篇。蓄勢要蓄足,轉折要轉陡。以流水作比,蓄勢好比提高水位,加
大落差,飛流直下,更為有力,激起更大的浪花。這樣的突轉,才能獲得充分的表現(xiàn)力。
順逆法也是一種使文章曲折生姿的妙法,它是通過對順勢與逆勢的巧妙安排,造成文章波瀾迭起、
起伏變化、曲折生姿的寫法。順勢,即順著事物某種發(fā)展趨勢來寫;逆勢,即寫與順勢相反的趨勢?!拔?/p>
似看山不喜平?!眲?chuàng)作時應當精心構思,巧妙安排,表現(xiàn)出情節(jié)的順勢逆勢,并使之錯落相間,相輔相
成。值得注意的是:在順逆法構思中,順勢和逆勢的出現(xiàn),必須符合“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原則,
不能違背生活的邏輯,去編造荒誕不經(jīng)的情節(jié),否則,效果會適得其反。
順逆法與突轉法有相似之處,更有區(qū)別。二者都有逆轉出現(xiàn),但順逆法是把順勢和逆勢錯落相間地
高一年級語文試卷第4頁共8頁
進行安排,使文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突轉式則是先寫一個又一個的順勢,最后來一個逆轉,蓄勢于
前,突轉于后。
(摘編自海珠兒《談逆向構思法》)
6.下列對文本一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窗”作為線索貫穿全文,且意蘊豐富,既可指病房的窗,也可指心靈之窗,透過它可以看到
兩個病人不同的內(nèi)心世界。
B.靠窗病人死了,醫(yī)護人員“靜悄悄地將尸體抬了出去,絲毫沒有大驚小怪”,這一細節(jié)表現(xiàn)了
醫(yī)護人員對生命的麻木冷漠。
C.靠窗的病人看到的是“光禿禿的一堵墻”,卻向病友描述了一個多彩的世界,這說明他對生活
充滿熱情,體貼關心他人。
D.小說語言簡潔而富有表現(xiàn)力,通過細致的心理描寫,展現(xiàn)人物的內(nèi)心沖突,以此來推動情節(jié)
發(fā)展,并揭露人性的弱點。
7.依據(jù)文本二,下列對文學作品的相關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荷花淀》中先寫女人們探夫歸來遇敵,將緊張的氣氛推到極致,然后寫伏擊獲勝,屬于典型
的突轉式逆向構思法。
B.《老人與?!分袑懮5貋喐缋先艘淮斡忠淮闻c對手搏斗,最后卻落得一無所有,即是用一個又
一個順勢為最后逆轉蓄勢。
C.《促織》中成名之子魂化促織的情節(jié)看似荒誕不經(jīng),屬“意料之外”,卻符合鬼怪志異小說的情
境設定,在“情理之中”。
D.《氓》中先寫女主人公對“氓”的熱烈情感,再寫婚后的不幸以致決絕分手,形成情節(jié)突轉,具
有極強的感情沖擊力。
8.請簡要分析小說《窗》中不靠窗的病人的心理變化過程。(6分)
9.小說《窗》“蓄勢于前,突轉于后”的情節(jié)安排產(chǎn)生了怎樣的效果?(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洪武元年二月癸卯,命平章廖永忠為征南將軍、參政朱亮祖為副將軍,由海道取廣東。上諭永忠等
曰:“王者之師,順天應人,以除暴亂。朕昔平定武昌,荊、湘諸郡望風款附。此無他,師出以律,人
心悅服故也。今兩廣之地遠在南方,彼此割據(jù),民困久矣。彼聞八閩不守,湖、湘已平,中心震懾。若
先遣人宣布威德,以招徠之,必有歸款迎降者。如其拒命,然.后.舉兵,扼其險要,絕其聲援。聞廣東要
地,惟在廣州。廣州既下則循海諸郡可傳檄而定海南海北以次招徠,留兵鎮(zhèn)守。仍與平章楊璟合兵取廣
西。肅清南.服.,在此一舉?!比尚?,敕贛州衛(wèi)指揮使陸仲亨等帥師會廖永忠征廣東。上諭仲亨等曰:“近
命平章楊璟等由湖南取廣西,廖永忠等由福建取廣東。今特命爾等率師由韶州直搗德慶。三方進兵,為
掎角之勢,舉無不克。廣東既下,合兵取廣西,先聲既振,勢如破竹,但當撫輯生民,毋縱殺掠?!比?/p>
月,廖永忠等率舟師自福州航海取廣東,元左丞何真降。四月朔,廖永忠等師進次虎頭關,元將盧左丞、
高一年級語文試卷第5頁共8頁
張元帥各率所部來降,遂入廣州。六月壬戌,璟既克永州,遂引兵抵靖江城下,屯于北關,參政張彬屯
西關。朱亮祖亦帥師自廣東來會,屯于東門象鼻山下。攻城二旬不克,璟因使彥高陰構其總制張榮,榮
麾.下.裴觀以書系矢射璟營,期以是夜降。既二鼓,觀縋.城出,見璟,璟乃給白皮帽百余,俾歸為識,約
四鼓,從賓賢門入。至期,璟命諸將率眾徑進,也兒吉尼聞變,倉卒走。初,張彬始攻城,為守者所詬,
恚曰:“城破,當悉屠之?!北瓤顺?,璟懼其縱殺,下令曰:“殺人者死!”彬乃止,眾心遂安。廣西悉平。
(節(jié)選自《明史紀事本末·平定兩廣》,有刪改)
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解析標號涂黑。(3分)
廣A州B既C下D則E循F海G諸H郡I可J傳K檄L而M定N海O南P海Q北R以S次T
招U徠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然后,意為“這樣以后……”,與《六國論》中“然后得一夕安寢”的“然后”相同。
B.南服,古代王畿以外地區(qū)由近及遠分為五服,故稱南方為“南服”。文中指兩廣地區(qū)。
C.麾下,意為將旗之下,可以用于對將帥的敬稱,也可以用于指代部下,文中指后者。
D.“觀縋城出”的“縋”指“繩索”,與《燭之武退秦師》中“夜縋而出”的“縋”相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廖永忠、朱亮祖受命經(jīng)由海路進軍去平定兩廣地區(qū),皇帝詔諭他們要興王者之師,宣布朝廷
的威嚴恩德,通過爭取民心而非動用武力攻取廣州。
B.皇帝命令贛州衛(wèi)指揮使陸仲亨等率軍與廖永忠會師,協(xié)同平章楊璟,兵分三路進攻廣東。廖
永忠等揮師挺進,一路勢如破竹,元將紛紛望風投降。
C.楊璟攻下永州后,率軍抵達靖江城下,屯兵在北關;參政張彬屯兵在西關;朱亮祖也率軍從
廣東來會合,屯兵在東門象鼻山下。三方合圍攻城。
D.靖江城久攻不下,楊璟于是派人暗中結交敵軍總制張榮,張榮派部下與楊璟約定在當夜四更
投降;到了約定時間,楊璟命令諸將率兵直攻而入。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璟乃給白皮帽百余,俾歸為識,約四鼓,從賓賢門入。
(2)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仇,內(nèi)自虛而外樹怨于諸侯,求國無危,不可得也。
14.朱元璋平定兩廣的總方略是什么?請結合文本簡要概括。(3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9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小題。
柳梢青·岳陽樓
戴復古①
袖劍飛吟②。洞庭青草,秋水深深。萬頃波光,岳陽樓上,一快披襟③。
不須攜酒登臨。問有酒、何人共斟?變盡人間,君山一點,自古如今。
[注]①戴復古:南宋詞人,終生布衣,長期流寓江湖。②袖劍飛吟:《唐才子傳》載,呂洞賓“醉飲岳陽樓,俯鑒洞
庭……別去,留詩云:‘朝游南浦暮蒼梧,袖里青蛇膽氣粗?!薄扒嗌摺?,指寶劍。③一快披襟:《風賦》載:“楚襄王游于
高一年級語文試卷第6頁共8頁
蘭臺之官,宋玉、景差侍,有風颯然而至,王乃披襟而當之,曰:‘快哉此風?!?/p>
1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首句用呂洞賓游岳陽樓的故事以自比,表述出詞人對隱逸生活的向往。
B.“秋水深深”主要是寫洞庭湖水的清與深,“萬頃波光”則主要是寫其大與美。
C.這首詞下片筆鋒斗轉,劈頭直說,一個否定,一個反詰,將情緒一瀉而下。
D.末尾三句將人間滄桑變盡和君山巋然不動進行對比,寄寓著詞人的理想。
16.杜甫也曾登臨岳陽樓,寫下了律詩《登岳陽樓》。試結合詩句比較兩首詩詞在情感意蘊上的相同點。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諫太宗十思疏》中概括歷代君王能創(chuàng)業(yè)不能守業(y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p>
(2)在《阿房宮賦》中,杜牧通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提出了秦國如果愛惜六
國的人才,就能世代為君、安享天下這一觀點。
(3)蘇洵的《六國論》觀點鮮明,論據(jù)充足,論證方法豐富多樣,其中使用了比喻論證來指出賂
秦的諸侯國的國君對于祖先打下的江山毫不珍惜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Ⅰ(11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作為一個曾向世界貢獻了印刷術的東方古國,“讀書”始終是我們觀
照心靈世界的重要窗口。在社會深刻變革、技術①的今天,我們該如何定位和把握讀書生活?
一個人的精神成長,與其閱讀②;一個民族的精神氣質,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整個社會的閱讀水平。
放眼中外,無論是貞觀之治還是文藝復興,國家的興盛,都離不開文化的準備、精神的積淀作為支撐,
民族的未來孕育著瑯瑯的書聲?!皶砟说谝火B(yǎng)心藥物?!弊x書對我們而言,還意味著什么?讀書可以
克服“本領恐慌”、補齊能力短板;可以遏制浮躁之風、涵養(yǎng)社會定力;可以掃除頹靡之氣、激發(fā)創(chuàng)新
活力。一個偉大的時代,有大潮澎湃,也有靜水深流。讀書就是這么一個在沉潛中蓄勢、在浸潤中攀升
的過程,引領我們走向無盡的遠方,駛往光明的彼岸。
力學如力耕,會有歲稔時。時代前行,學無止境,讀書永遠在路上。隨著“世界讀書日”來臨,我
國“全民閱讀”活動已經(jīng)走過十七年歷程。十七年間,我們邁出了一大步,而建設書香社會依然③。
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3分)
19.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請將修改后的句子寫出來。(4分)
20.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使用了設問和排比的修辭手法,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其表述效果。(4分)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俗話說:“冬吃蘿卜夏吃姜。”白蘿卜是冬季的時令蔬菜,也是養(yǎng)生的好食材。蘿卜根開胃順氣,
蘿卜葉補鈣。白蘿卜性涼,味甘辛,對肺胃有熱、疾多的人尤為適用。大雪節(jié)氣,人們需適當調整日常
高一年級語文試卷第7頁共8頁
飲食,保證身體獲得充足的鈣源,因此①。
白菜被譽為“百菜之王”,還有“冬日白菜美如筍”的說法。白菜中維生素C的含量高于蘋果和梨,
與柑橘類居于同一水平,而且熱量還要低得多。除了食用方法多種多樣之外,②。中醫(yī)認為,白菜有
解熱除煩、生津止渴、清肺消疾、通利腸胃之功效。大白菜含有豐富的水、粗纖維及多種維生素,有補
水滋潤、護膚養(yǎng)顏的效果,常吃白菜可以使皮膚光滑滋潤,防止皮膚變得干燥,粗糙,失去光澤。大白
菜中所含的膳食纖維及微量的鈿,可抑制人體的亞硝酸胺的生成,吸收,起到防癌的作用。白菜建議豎
著切,③,水溶性營養(yǎng)素丟失也會減少。
親愛的朋友們,在時下越來越多的家庭出現(xiàn)高油脂高熱量的飲食習慣的時候,為了讓咱們的身體更
加健康,不妨讓蘿卜白菜成為餐桌的常客,烹調出各色美食。
21.下列句子中的“咱們”和文中畫橫線處的“咱們”,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A.馬先生聽伊牧師說請溫都太太喝茶,心里一動,低聲問馬威:“咱們的茶葉呢?”
B.咱們是小藥鋪,存不住你這根大人參。
C.老師,您辛苦了,我懷念您帶咱們走過的分分秒秒。
D.“啊,累壞了,給咱們做點飯吃。”客人說得很親切,很像自家人的口吻。
2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
15個字。(6分)
四、作文(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1)《荀子·修身》中說:“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p>
(2)徐霞客在決心游歷天下時說“生平只負云小夢,一步能登天下山”,意思是,一生只有一個
小夢想,想在極短的時間內(nèi)登遍天下名山。
(3)魯迅曾諄諄告誡年輕人:“不恥最后,即使慢,馳而不息,縱會落后,縱會失敗,但一定可
以達到他所向往的目標?!?/p>
上述材料能給追求理想的當代青年以啟示,請結合你對自身發(fā)展的思考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
少于800字。
高一年級語文試卷第8頁共8頁語文參考解析
1.B2.A3.D
4.①舉例論證,如在證明講究務實是儒家一大特點時,列舉了孔子自述“七十而從心所欲不
逾矩”(或舉《莊子》中所描述的‘坐忘’)②對比論證,如“首先是儒家追求發(fā)展與道家倡導
復歸互補”“其次是儒家講究務實與道家倡導求虛互補”“最后是儒家追求陽剛與道家倡導貴
柔互補”這三組對比中,展現(xiàn)了儒家與道家的差異性和互補性。③引用論證,如“其‘仁以為己
任’‘死而后已’的人生態(tài)度,‘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理想等”引用了儒
家和道家代表的相關語句。
5.①儒道兩家思想理念雖相對獨立,但各具特色。②儒道兩家思想具有博大的包容性和開
放性,虛實互補,能滿足各自發(fā)展的需要。③儒道兩家的思想核心都是向往和諧社會與美好
人生,符合人性美好的需求。
1.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就會出現(xiàn)人性的扭曲或錯誤的引導”說法有誤,過度推斷。根據(jù)原文“但是儒家在注重人性
的進步與發(fā)展時過于理想化,忽略了其中可能出現(xiàn)的人性的扭曲或錯誤的引導”可知,選項所
講的將“未然”變“已然”。
故選B。
2.本題考查學生歸納概括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
B.“全部認同”說法有誤。根據(jù)原文“儒道互補之說是學術界普遍認同的觀念”可知,普遍是大
多數(shù)的意思,還有一部分不是,而全都則表示全都是的意思,與普遍還是有區(qū)別的。
C.說法有誤,張冠李戴。原文是說“儒道互補既通過以改造了的道家思想解釋儒家經(jīng)典和援道
入儒的方式來進行,也通過以改造了的儒家思想解釋道家經(jīng)典和援儒入道的方式來進行。前
者如王弼、何晏等正統(tǒng)玄學,后者如東晉葛洪的學說。”
D.“只有……才……”說法過于絕對。原文只是說“有專家認為,儒道互補途徑大致有三”,而
沒有說只能靠這三者。
故選A。
3.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運用文中信息的能力。
D.辛棄疾,南宋愛國詞人。“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出自他的《永遇樂·京口北固
亭懷古》,解釋:遙想當年,他指揮著強勁精良的兵馬,氣吞驕虜一如猛虎!詞人將自己的懷
才不遇、壯志難酬的困頓與歷史英雄人物功成名就、名留青史作對比,表述了對英雄們的追
慕與緬懷,羨慕他們都能夠大展才華、建功立業(yè);“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出自他的《菩
薩蠻·書江西造口壁》,解釋:但青山如何能將這浩浩湯湯的江水擋住?江水終究還是會向東
流去。詞人舉頭眺望,視線雖被青山遮斷,但浩浩蕩蕩的江水沖破重重阻礙,奔騰向前,眼
前之景暗喻詞人百折不回的意志,氣勢豪邁又不失沉著。這些詩句并不能體現(xiàn)辛棄疾儒道互
補的文化心理。
故選D。
4.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
舉例論證:根據(jù)“儒家講究務實與道家倡導求虛互補。講究務實是儒家的一大特點,人不僅生
活在自然的世界中,也生活在社會中。社會中的人區(qū)別于禽獸之處在于人是遵守倫理規(guī)范的。
孔子自述‘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就是儒家的要求”可知,列舉了孔子自述“七十而從心所
欲不逾矩”的事例,證明講究務實是儒家一大特點。
對比論證,“首先是儒家追求發(fā)展與道家倡導復歸互補”“其次是儒家講究務實與道家倡導求虛
互補”“最后是儒家追求陽剛與道家倡導貴柔互補”三組對比,展現(xiàn)了儒家與道家的差異性和互
補性。
引用論證,引用了儒家和道家代表的相關語句,如“其‘仁以為己任’‘死而后已’的人生態(tài)度,‘富
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理想等”。
5.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析第1頁,共8頁
根據(jù)“儒道兩家思想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形成了相對獨立、各具特色的文化傳統(tǒng)”可知,儒道
兩家思想理念雖相對獨立,但各具特色。
根據(jù)“在時代不斷演替的過程中,儒家不斷地從道家借鑒哲學思想,道家為了與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
得更加緊密,也一直向儒家學習處世思想”可知,儒道兩家思想具有博大的包容性和開放性,
虛實互補,能滿足各自發(fā)展的需要。
根據(jù)“儒道互補并不是折中,而是在人性的進步與發(fā)展的同時追求‘復歸于樸’的狀態(tài),這樣使
得人性既能在發(fā)展中積累智慧,亦能在發(fā)展的道路上始終保持本我的純凈自然。”可知,儒道
兩家的思想核心都是向往和諧社會與美好人生,符合人性美好的需求。
其他的角度,如共同傳承的文化傳統(tǒng),共同構成的完整人生觀,一種人生走向,一種政治選
擇,一種文化理念等等。
6.D7.B
7.①激動:“在房間里踱來踱去”“破天荒地沒有打斷母親的話茬”“聽得很認真”,反映出父
親想要了解孩子一切的迫切心情,對孩子的歸來顯得相當期待與興奮;②不安:不停地“照
鏡子”“梳理頭發(fā)”“坐不住”,父親的“不知所措”,反映出父親對與子女溝通交流的陌生,以
及不知子女會如何對待自己的忐忑不安;③高興、滿意:對小兒子感到“順眼而親切”,對女
兒做的菜饒有興趣,指示大兒子“關了手機”,這些都表現(xiàn)出父親對孩子給他帶來的親情表示
滿意與珍惜,“最后的指示”更是表現(xiàn)出普通父親在年老后對親情和天倫之樂的渴盼。
9.①“父親”是軍人,卻選擇了其作為“普通人”的一面來組織材料,這樣的選材不落俗
套,能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②文本通過父親叱咤風云無視孩子和家庭聚會拘謹親和的對比,
展現(xiàn)父親身份轉變后期盼融入家庭生活所做出的努力,人物形象更立體,更豐富。③“普通
人”的角度使“我們該如何做好父親角色”的主題思考更具有現(xiàn)實意義和傳統(tǒng)文化內(nèi)涵。④“父
親”本來就是“普通人”,這樣的角色定位更具有普適性,貼近讀者的日常生活,更能引發(fā)共
鳴。⑤文章筆墨著力于展現(xiàn)“父親”這一身份特點,選材更集中,故事情節(jié)的表述更加舒緩、
自然。(任選其中三點回答即可)
6.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
D.“是因為小兒子一身戎裝勾起了父親的回憶”說法錯誤,父親對孩子的親熱,既有“軍旅情緒”
這個原因,同時也是父親拉近與孩子距離的表現(xiàn)。
故選D。
7.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表現(xiàn)出父親性格上的簡單粗暴”說法錯誤,當兵時的口頭禪體現(xiàn)出的更多是父親作為軍人
的剛毅果決,不能簡單理解為性格上的簡單粗暴。
故選B。
8.本題考查學生梳理概括人物心理的能力。
激動:
解析第2頁,共8頁
“孩子們答應了,母親興高采烈地到菜市場去了一趟。父親也顯得有幾分激動和不安,背著手
在幾個房間里踱來踱去,也不時地來到廚房門口和正在擇萊的母親說上兩句,父親說:咱那
幾個孫子、孫女都長大些了吧”“這些話題都是父親不屑掛齒的,母親在歷數(shù)孫子外孫女的時
候,話題是喋喋不休的,眉宇間洋溢著幸福和自豪,父親破天荒地沒有打斷母親的話茬,他
不住地點頭,似在聽下級匯報什么大事,他聽得很認真,其間不住地點頭”,“在房間里踱來
踱去”“破天荒地沒有打斷母親的話茬”“聽得很認真”,反映出父親想要了解孩子一切的迫切心
情,對孩子的歸來顯得相當期待與興奮。
不安:
“臨近傍晚,父親顯得很不安,他不停地照鏡子,同時不停地梳理頭發(fā)”“當母親樂顛顛去開門
時,父親再也坐不住了,他站了起來,向門口走了兩步,神情顯得有些不知所措,然而還是
不由自主地站在了門口,擺出一副恭迎的樣子”,不停地“照鏡子”“梳理頭發(fā)”“坐不住”,父親
的“不知所措”,反映出父親對與子女溝通交流的陌生,以及不知子女會如何對待自己的忐忑
不安。
高興、滿意:
“小兒子一身戎裝地出現(xiàn)在父親面前,父親突然覺得他順眼而親切,竟伸出手在兒子的肩膀上
拍了一下”“飯是女兒做的,晚餐時,父親破天荒地沒有把飯吃得那么快,而是和兒女一道饒
有興趣地把飯吃下去”“在這期間,大兒子的手機響了兩次,父親就指示說:在家里你把那玩
意兒關了。大兒子就關了手機”,對小兒子感到“順眼而親切”,對女兒做的菜饒有興趣,指示
大兒子“關了手機”,這些都表現(xiàn)出父親對孩子給他帶來的親情表示滿意與珍惜;“父親最后指
示:星期日,都過來聚一聚,把孩子們都帶來呀”,“最后的指示”更是表現(xiàn)出普通父親在年老
后對親情和天倫之樂的渴盼。
9.本題考查學生鑒賞文章選材等寫作技巧的能力。
父親是一名軍官,在創(chuàng)作時卻沒有著力描寫其作為軍人果敢剛毅的一面,而是選擇了其
離休后作為普通人的一面來寫,這樣的選材不落俗套,能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文章寫了父親退休前的叱咤風云、無視孩子,如“父親打過無數(shù)次仗,先是和日本人打,又和
國民黨打,后來在朝鮮戰(zhàn)場又和美國人打,一路拼殺過來的父親,不僅沒有戰(zhàn)死于沙場,反
而在戰(zhàn)爭中壯大了起來”“當連長時他說:沖上去,把小日本拼掉,拼不掉小日本,老子就斃
了你們。當團長時說:一營長,限你半小時之內(nèi),把高地給我拿下來,拿不下高地老子斃了
你。師長時父親仍說:老子斃了你。軍長時父親仍說:老子斃了你”,這些表現(xiàn)父親的軍人本
色;“孩子們管不住自己的天性,仍瘋仍鬧,父親就吼:都住嘴,再吵再哭,老子就斃了你們”“三
解析第3頁,共8頁
個孩子一直到長大成人,心里仍懼怕著父親,離父親遠。父親不在乎這些,那時他哪有工夫
和一群孩子們說長論短”,寫他無視孩子們。但如今退休在家,父親渴望和孩子們聚會,當聽
說孩子們答應來家里時,“父親也顯得有幾分激動和不安,背著手在幾個房間里踱來踱去,也
不時地來到廚房門口和正在擇萊的母親說上兩句,父親說:咱那幾個孫子、孫女都長大些了
吧”“臨近傍晚,父親顯得很不安,他不停地照鏡子,同時不停地梳理頭發(fā)”“當母親樂顛顛去
開門時,父親再也坐不住了,他站了起來,向門口走了兩步,神情顯得有些不知所措,然而
還是不由自主地站在了門口,擺出一副恭迎的樣子”,父親的拘謹與他當年的叱咤風云形成對
比,父親當年對孩子的漠視與如今渴望和孩子們相聚也形成對比,展現(xiàn)父親身份轉變后期盼
融入家庭生活所做出的努力,人物形象更立體,更豐富。
選擇從一個“普通人”的角度來寫,能體現(xiàn)主題——我們該如何做好父親的角色?從這個角度
寫更具現(xiàn)實意義和傳統(tǒng)文化內(nèi)涵。
“父親”雖然是個叱咤風云的軍人,但也是一個“普通人”,應當有“普通人”的角色和情感,文
章從他“父親”的角色出發(fā)來寫他退休后的轉變,這樣的角色定位更具有普適性,貼近讀者的
日常生活,更能引發(fā)共鳴。
文章并非展現(xiàn)軍人風采,而是著眼于“父親”這一身份特點,寫他退休后如何慢慢適應并回歸
家庭,這樣使選材更集中,故事情節(jié)的表述更加舒緩、自然。
10.DNR11.D12.A
13.(1)這沒有別的原因,是軍隊根據(jù)法律出兵,人民心悅誠服。
(2)楊璟就給他一百多頂白皮帽,讓他回城后作為辨認的標志,約定四更,從賓賢門進入。
14.①攻心為上②因利乘便
10.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廣州攻占以后,那么沿海諸郡就能夠只用一紙文書就可以降服敵方,海南海北,按照
次序招安。
“廣州既下”中,“廣州”是主語,“既下”是謂語,句子結構完整,應在“下”后停頓;
“則循海諸郡可傳檄而定”中,“循海諸郡”是主語,“可傳檄而定”是謂語,句子結構完整,應
在“定”后停頓;
“海南海北”作“以次招徠”的主語,其后停頓,表強調。
DNR后停頓。
11.本題考查學生對古代文化常識的掌握,理解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能力。
A.正確。句意:這樣之后我們再發(fā)兵討伐。/這樣以后能睡上一夜安穩(wěn)覺。
D.指“繩索”錯誤。都是動詞,“用繩子拴著人從上往下送”的意思。句意:裴觀用繩子系著從
城上下到城下出城。/在夜里用繩子拴著從城上下來出城。
故選D。
1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
A.“而非動用武力攻取廣州”錯誤,由原文“如其拒命,然后舉兵,扼其險要,絕其聲援”可知,
先爭取民心,如果他們抗命,之后發(fā)動軍隊。
故選A。
1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解析第4頁,共8頁
(1)“無他”,沒有別的原因;“出以律”,狀語后置,根據(jù)法律出兵;“悅服”,心悅誠服。
(2)“乃”,于是,就;“白皮帽百余”,一百多頂白皮帽;“俾”,讓,使;“識”,標志。
14.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信息、歸納內(nèi)容要點的能力。
①由原文“若先遣人宣布威德,以招徠之,必有歸款迎降者”可知,攻心為上;
②由原文“如其拒命,然后舉兵,扼其險要,絕其聲援”可知,因利乘便。
15.A16.①都呈現(xiàn)出一個滿懷豪情的形象。戴詞寫登樓“袖劍飛吟”“一快披襟”;杜詩
因“聞”而“上”,所見亦為吳楚、乾坤這等宏大氣象,兩者皆眼中有壯景,心中有壯懷。②都
表述了對洞庭湖深邃、壯美景象的贊美。戴詞言其“秋水深深。萬頃波光”;杜甫描繪其“吳
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兩者所寫境界都開闊壯大,氣象雄渾。③都抒發(fā)了憂國憂民、傷
時傷世的感慨。戴詞中詞人面對大好河山“變盡”,悲從中來,以不變的君山寄意;杜詩中詩
人因“戎馬關山北”而“憑軒涕泗流”,衰老多病的軀體中始終跳動著一顆憂國憂民的赤忱之心。
15.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表述技巧、語言和評價詩歌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
A.“詞人對隱逸生活的向往”錯,首句豪氣噴薄而出,如挾風雷,帶有雄杰之氣,與全篇基調
保持一致。
故選A。
16.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內(nèi)容和情感的能力。
①都呈現(xiàn)出一個滿懷豪情的形象。戴詞描寫詞人形象:“袖劍飛吟”帶著寶劍,昂首高吟,用
呂洞賓的典故,寫得豪邁飄逸;“一快披襟”寫詞人迎著西風,披開衣襟,十分暢快。杜詩“昔
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因“聞”而“上”,詩人對洞庭湖向往已久;“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寫洞庭水,境界宏闊。兩者皆眼中有壯景,心中有壯懷。
②都表述了對洞庭湖深邃、壯美景象的贊美。戴詞“秋水深深。萬頃波光”描寫詞人縱目遠眺,
意氣豪邁,境界壯闊,描繪出一派碧波萬頃的洞庭秋色;杜甫“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詩
人借助想象,把本來看不到的吳楚大地和整個乾坤四際,融進了這個視覺和感覺的畫面,從
而構成了一個想象的吳地楚地被裂開,整個乾坤被浮動的廣闊無垠的畫面。兩者所寫境界都
開闊壯大,氣象雄渾。
③都抒發(fā)了憂國憂民、傷時傷世的感慨。戴詞“變盡人間,君山一點,自古如今”詞人面對“自
古如今”巋然不動的“一點”君山,難免要想起備受欺凌的“偌大”中國。詞人由湖光山色聯(lián)想到
國家民族,進而感物傷懷。杜詩中詩人因“戎馬關山北”而“憑軒涕泗流”,這兩句是兩個景象:
一個是西北長安附近的戰(zhàn)火,一個是岳陽樓上倚窗眺望的老詩人。孤舟雖小卻裝著整個天下。
衰老多病的軀體中,仍然跳動著—顆憂國憂民的志誠之心。
17.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
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
舉以予人如棄草芥
18.①日新月異②息息相關③任重道遠
19.放眼中外,無論是貞觀之治還是文藝復興,國家的興盛,都離不開文化的準備、精神的
積淀,瑯瑯的書聲孕育著民族的未來。
20.①使用設問,引人注意,引發(fā)我們對讀書的意義和價值的深入思考,使前后銜接緊密
自然,強調了讀書的意義和價值。②使用排比,三個“可以……”依次從個人的本領、社會的
風氣和國家的創(chuàng)新活力角度,層層深入,內(nèi)容豐富,增強了情感,闡釋出了讀書的意義和價
值。
18.本題考查學生情境補寫的能力。
第一空,結合前文“社會深刻變革、技術”可知,需填寫一個“技術發(fā)展快速”的成語,可填“日
新月異”。日新月異: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不同;形容發(fā)展迅速,變化很快。
第二空,后文提示“一個民族的精神氣質,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整個社會的閱讀水平”,結合第
二空前面的內(nèi)容,應該填寫與“有所關聯(lián)”相關的動詞性成語,可填“息息相關”。息息相關:
一呼一吸相互關聯(lián),形容關系十分密切。
解析第5頁,共8頁
第三空,前文提示是在“我們邁出了一大步”,且“而”表示轉折,應該填寫與“需要長久努力”
相關的成語,可填“任重道遠”。任重道遠:擔子沉重,道路遙遠;比喻責任重大,要長期艱
苦奮斗。
19.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語病的能力。
畫波浪線句共有兩處語?。?/p>
第一處,“都離不開文化的準備、精神的積淀”與“都(以)文化的準備、精神的積淀作為支撐”
句式雜糅,可改為“都離不開文化的準備、精神的積淀”;
第二處,主客顛倒,該句強調的是“讀書對于國家興盛、民族發(fā)展的重要意義”,可改為“瑯瑯
的書聲孕育著民族的未來”。
故句子可改為:放眼中外,無論是貞觀之治還是文藝復興,國家的興盛,都離不開文化的準
備、精神的積淀,瑯瑯的書聲孕育著民族的未來。
20.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語句表述效果的能力。
畫線句中,“讀書對我們而言,還意味著什么?”提出了問題,而后文“讀書可以克服……”這
是對前面這一問句的回答。由此可知,句子運用了設問手法。一問一答,以問句引發(fā)讀者思
考,能夠吸引讀者注意,引發(fā)我們對讀書的意義和價值的深入思考。而問后緊跟著回答,則
使前后銜接緊密自然,強調了讀書的意義和價值。
在回答句“讀書可以克服‘本領恐慌’、補齊能力短板;可以遏制浮躁之風、涵養(yǎng)社會定力;可
以掃除頹靡之氣、激發(fā)創(chuàng)新活力”中,根據(jù)連續(xù)三次出現(xiàn)的“可以……”可知,運用了排比
手法。而在這三個“可以……”中,分別說“克服‘本領恐慌’、補齊能力短板”“遏制浮躁之
風、涵養(yǎng)社會定力”“掃除頹靡之氣、激發(fā)創(chuàng)新活力”,從個人的本領、社會的風氣和國家的創(chuàng)
新活力這三個角度,依次對于“讀書對我們而言,還意味著什么?”這一問題展開了逐層深入
的回答。這一手法,也極大豐富了文章內(nèi)容,通過強烈的語勢增強了對讀書的贊揚肯定之情
感,闡釋出了讀書的意義和價值。
21.A
22.①蘿卜葉是最佳補鈣食物之一(或“宜多吃蘿卜葉”);②白菜還有相當高的藥用價值;
③菜內(nèi)的水分會損失減少
2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詞語含義的能力。
文中畫橫線處的“咱們”包括說話人及聽話人。
A.“咱們”與畫線處相同,包括說話人及聽話人;
B.“咱們”用作單數(shù),指稱說話人自己;
C、D兩項的“咱們”不包括聽話人,指說話人及其伴隨一方。
故選A。
22.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述之情境補寫的能力。
①處,“因此”是結論,前文說蘿卜是“養(yǎng)生的好食材”,“蘿卜葉補鈣”,以及蘿卜的其它功用,
語境是說冬季補鈣的話題,故可以填:“蘿卜葉是最佳補鈣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三軸運行業(yè)深度研究分析報告
- 精紡羊毛線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申請建議書
- 農(nóng)村代建合同范本
- 出租手表合同范本
- 別墅內(nèi)墻抹灰合同范本
- 軍訓帶隊合同范本
- 中性合同范例
- 公司所需文件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國際旅游保險合同標準版
- pocib出口合同范本
- 口腔臨床技術操作規(guī)范
- 《工程款糾紛》課件
- 農(nóng)業(yè)與農(nóng)作物種植
- 高氨血癥護理查房課件
- DB50-T 1507-2023 新能源汽車與充電基礎設施監(jiān)測平臺 充電設施信息接入技術規(guī)范
- 信息科技公司項目融資計劃書
- 內(nèi)賬財務管理制度
- 評標專家培訓
- 道教建廟申請書
- 泰山英文簡介
- 公司組織知識清單范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