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省級初中語文骨干教師培訓
專題講座
古典詩學六講
韶關學院寧夏江
一、古典詩歌的格律詩的格律要求主要表現在句數、字數、用韻、平仄和對仗等幾個方面。古體詩沒有嚴格的格律要求。近體詩的句數、字數非常簡單,略講。一、古典詩歌的格律(平仄)
現存最早的一部詩韻,是《廣韻》?!稄V韻》共有206韻。韻分得太細,寫詩很受拘束。宋淳祐年間,江北平水人劉淵著《壬子新刊禮部韻略》,合并206韻為107韻。清代改稱“平水韻”為“佩文詩韻”,又合并為106韻。一、古典詩歌的格律(平仄)
漢字古四聲是:平聲、上聲、去聲、入聲?!捌健敝钙铰?,聲調悠長;“仄”指其中的上聲、去聲、入聲,聲調險仄。古代的“平聲”就是漢語拼音的第一聲和第二聲;“上聲”就是漢語拼音的第三聲(有一小部分變?yōu)槿ヂ?;“去聲”就是漢語拼音的第四聲(少數變?yōu)樯下?;古“入聲”字在中古時已逐漸“入派三聲”,即分別歸入到平、上、去三聲中。一、古典詩歌的格律(平仄)
平仄的規(guī)則是非常重要的。王力先生在其《詩詞格律概要》一書中說:“沒有平仄就沒有詩詞格律?!泵珴蓶|在給陳毅關于詩的一封信中也曾說過:“律詩要講平仄,不講平仄,即非律詩?!币?、古典詩歌的格律(平仄)近體詩的平仄有三個要求:即相對、相黏和相間。相對、相黏和相間主要是針對每句中的偶數字位而言的,故有一種通俗但不很全面的說法,即“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此說針對七言句而言,若是五言句則是“一三不論,二四分明”)一、古典詩歌的格律(平仄)
相對就是要求第聯的出句和對句平仄相對,即仄聲對平聲,平聲對仄聲。例如,杜甫《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
仄仄平平平仄仄一行白鷺上青天
平平仄仄仄平平窗含西嶺千秋雪
平平仄仄平平仄門泊東吳萬里船
仄仄平平仄仄平一、古典詩歌的格律(平仄)
相黏,就是后聯的出句與前聯的對句的平仄相同,但一般不可能按這種嚴格要求去做,而是后聯出句的第二個字的平仄與前聯對句第二字的平仄相同。如果是七言,則第四字也要相同。如:
一行白鷺上青天
平平仄仄仄平平窗含西嶺千秋雪
平平仄仄平平仄一、古典詩歌的格律(平仄)
相間也就是詩句中逢雙的字平仄必須交替,也就是詩歌每句的第二字為平聲,第四字就要仄聲,第六字又要平聲;反之,如果該句的第二字為仄聲,第四字就要平聲,第六字又要仄聲。一、古典詩歌的格律(平仄)還以杜甫《絕句》為例:
兩個(仄)黃鸝(平)鳴翠(仄)柳一行(平)白鷺(仄)上青(平)天窗含(平)西嶺(仄)千秋(平)雪門泊(仄)東吳(平)萬里(仄)船這里講的是常體。古人作詩有變通、拗救之說,是例外,非常體。一、古典詩歌的格律(平仄)近體詩的平仄類型依據其首句的平仄結構來劃分,由于首句第一個字一般不論平仄,所以第二個字是平就叫“平起”,是仄就叫“仄起”。先記絕句平仄譜,就可以記住律詩的。一、古典詩歌的格律(平仄)
五絕仄起式王之渙《登鸛雀樓》仄仄平平仄白日依山盡,平平仄仄平黃河入海流。平平平仄仄欲窮千里目,仄仄仄平平
更上一層樓。
以“平平”收尾的五言句“三”(含七言句“五”)必須論。若不論,就會出現三個平聲并列收尾的情況,這叫“三平調”,詩律中不允許出現。一、古典詩歌的格律(平仄)五絕平起式李白《夜宿山寺》平平平仄仄
危樓高百尺,仄仄仄平平
手可摘星辰。仄仄平平仄不敢高聲語,平平仄仄平恐驚天上人。
從上可知,五絕平起式平仄譜其實就是五絕仄起式平仄譜上下聯的倒置,它由“一二三四”的序列排成了“三四一二”。以“仄平”收尾的五言句“一”(含七言句中的“三”)必須論。若不論,那么就會出現全句除句末字是平聲韻外,句中僅有一個平聲,這叫“犯孤平”,詩律中不允許出現。一、古典詩歌的格律(平仄)七言絕句的平仄譜就是五言絕句平仄譜的擴展。如:七絕平起式白居易《憶江柳》
平平|仄仄平平仄曾栽楊柳江南岸,仄仄|平平仄仄平一別江南兩度春。仄仄|平平平仄仄遙憶青青江岸上,平平|仄仄仄平平
不知攀折是何人一、古典詩歌的格律(平仄)七絕仄起式杜甫《絕句》仄仄|平平平仄仄兩個黃鸝鳴翠柳,平平|仄仄仄平平一行白鷺上青天。平平|仄仄平平仄窗含西嶺千秋雪,仄仄|平平仄仄平門泊東吳萬里船。從上兩例可看出,七絕的平仄譜就是在五絕平仄譜的基礎上,前面分別以“平平”和“仄仄”“相間”而成的。一、古典詩歌的格律(平仄)律詩的平仄譜就是絕句平仄譜的重復。如:五律仄起式杜甫《春望》仄仄平平仄
國破山河在,平平仄仄平城春草木深。平平平仄仄感時花濺淚,仄仄仄平平恨別鳥驚心。-------------------------------------------仄仄平平仄烽火連三月,平平仄仄平家書抵萬金。平平平仄仄白頭搔更短,仄仄仄平平渾欲不勝簪。一、古典詩歌的格律(平仄)七律平起式杜甫《客至》平平|
仄仄平平仄舍南舍北皆春水,仄仄|平平仄仄平但見群鷗日日來。仄仄|平平平仄仄花徑不曾緣客掃,平平|仄仄仄平平蓬門今始為君開。------------------------------------------------------平平|仄仄平平仄盤飧市遠無兼味,仄仄|平平仄仄平樽酒家貧只舊醅。仄仄|平平平仄仄肯與鄰翁相對飲,平平|仄仄仄平平隔籬呼取盡馀杯。一、古典詩歌的格律(平仄)(思考題)下面哪些對聯是正確的。
1.同歌春到人間,共喜陽回大地。2.好景明媚如春,前程絢麗似錦。3.竹報歲平安,花開春富貴。4.紅梅報春早,喜雀登枝高。一、古典詩歌的格律(平仄)近體詩凡偶句末用韻,首句也可用韻,而用韻則須用平聲韻,故首句末的字就凡遇仄就必須變?yōu)槠?。為協(xié)調平仄,該句倒數第三(五)字則由平變?yōu)樨?。這一變化可識記為:近體詩首句入韻,五言體三五平仄對調,七言體五七平仄對調。如盧綸的五絕《塞下曲》: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首句“林暗草驚風”按五絕仄起式的平仄要求應是“仄仄平平仄”,由于首句入韻(風fēng),故三五平仄對調換,變?yōu)椤柏曝曝破狡健薄R?、古典詩歌的格?平仄)
再如毛澤東的《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首句“鐘山風雨起蒼黃”,按七律平起式的平仄要求應是“平平仄仄平平仄”,由于首句入韻(黃huáng),故五七平仄對調換,變?yōu)椤捌狡截曝曝破狡健?。首句入韻的近體詩僅首句平仄調整變化,其余各句平仄不變。一、古典詩歌的格律(平仄)說出下面四首詩的平仄譜一、古典詩歌的格律(平仄)
《聽箏》李端
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一、古典詩歌的格律(平仄)
《相思》王維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一、古典詩歌的格律(平仄)
《長沙過賈誼宅》劉長卿
三年謫宦此棲遲,萬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獨尋人去后,寒林空見日斜時。
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
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一、古典詩歌的格律(平仄)
《聞官軍收復河南河北》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一、古典詩歌的格律(平仄)
按近體詩平仄譜作一首五言絕句一、古典詩歌的格律(平仄)《首來韶關學院》寧夏江
丹霞目可圖,梵唄若有無。徑曲問旁者,言前路轉出。一、古典詩歌的格律(押韻)一般要求詩押平聲韻。一、古典詩歌的格律(押韻)古體詩用韻較為自由,一般可以換韻。即同一乎詩可用多個韻。如杜甫《兵車行》: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云霄。道傍過者問行人,行人但云點行頻。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況復秦兵耐苦戰(zhàn),被驅不異犬與雞……
一、古典詩歌的格律(押韻)律詩由對句最后一個字押韻。首句可用韻可不用韻。而且只押同一韻,中間不能換韻。一、古典詩歌的格律(押韻)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曉戰(zhàn)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一、古典詩歌的格律(押韻)《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韓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
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一、古典詩歌的格律(押韻)絕句的韻腳在二、四兩句。第一句可押韻,也可不押。
《出塞》王昌齡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一、古典詩歌的格律(對仗)古體詩不講究對仗,但不是沒有對仗。如曹植《名都篇》:
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寶劍值千金,被服麗且鮮。斗雞東郊道,走馬長楸間。馳騁未能半,雙兔過我前。攬弓捷鳴鏑,長驅上南山。左挽因右發(fā),一縱兩禽連。余巧未及展,仰手接飛鳶。觀者咸稱善,眾工歸我妍。歸來宴平樂,美酒斗十千。膾鯉臇胎鰕,寒鱉炙熊蹯。鳴儔嘯匹侶,列坐竟長筵。連翩擊鞠壤,巧捷惟萬端。白日西南馳,光景不可攀。云散還城邑,清晨復來還。一、古典詩歌的格律(對仗)近體詩中的律詩由首聯、頷聯、頸聯、尾聯構成。其中頷聯和頸聯(第二、第三聯)必須對仗,無對仗不能成為律詩。
所謂對仗,就是指每聯內的上下句字數相等、結構一致、詞性相同、平仄相對,同時用字也不能重復。
一、古典詩歌的格律(對仗)絕句又稱截句。它好像截取律詩的一半,每首四句。就其規(guī)格看,有的后一聯對仗,類似律詩的首聯、頷聯;有的前一聯對仗,類似律詩的頸聯、尾聯;有的兩聯都對仗,類似律詩的頷聯、頸聯;有的不用對仗,類似律詩的首聯和尾聯。
二、古典詩歌的倒裝
一些古詩為了適應聲律上的要求,往往把語序作適當的調整,這就形成了句法和詞序上的倒裝。主要有三種情況。二、古典詩歌的倒裝1.為了協(xié)調平仄。如王之渙的五絕《登鸛雀樓》“欲窮千里目”句,按正常的句法應為“欲目窮千里”或“目欲窮千里”,然而這樣形成的“仄仄平平仄”句式則與五絕仄起式平仄譜第三句“平平平仄仄”的譜式相拗,故詩人為協(xié)調平仄而將這句倒裝為“欲窮千里目”。再如李白詩《軍行》首句“騮馬新跨白玉鞍”中的“騮馬新跨”,杜牧詩《山行》“停車坐愛楓林晚”中的“楓林晚”,皆因平仄不協(xié)而倒裝,正常的句法應為“新跨騮馬”和“晚楓林”。二、古典詩歌的倒裝2.為了押韻。如盧綸詩《塞下曲》首句“林暗草驚風”中的“草驚風”實為“風驚草”,但詩人為押韻而倒裝了。再如王之渙《登鸛雀樓》“黃河入海流”中的“入海流”,孟浩然《春曉》“處處聞啼鳥”中的“聞啼鳥”,都是詩人為了押韻,同時也是為了協(xié)平仄而倒裝的。正常語序應為“流入?!焙汀奥匄B啼”。二、古典詩歌的倒裝3.為了構成“三字腳”。不管是五言體還是七言體古詩,就其句子節(jié)奏之間的疏密關系看,后面三個字與前面的幾個字關系疏一些,它往往自行組成一個音步,與前面的字詞形成一個較大的停頓,這就是所謂的“三字腳”。這是吟哦詩句時出于運氣及行腔處理上自然形成的一種間歇。如李白七絕《早發(fā)白帝城》首句“朝辭白帝彩云間”,正常語序當為“朝辭彩云間白帝”,但為了構成一個“三字腳”,就把“間白帝”中的“間”后置為“彩云間”。二、古典詩歌的倒裝古詩句式的倒裝,有時既是為了協(xié)調平仄,也是為了構成“三字腳”,或者同時又是為了押韻。如賀知章的《詠柳》詩首句“碧玉妝成一樹高”,詩人把“一高樹”倒裝成“一樹高”,既是為了協(xié)調平仄,也是為了押韻。三、古典詩歌的意境
1.《周易·系辭上》: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圣人之意其不可見乎?子曰:“圣人立象以盡意。”
2.莊子曰:“筌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p>
3.劉勰:“文之英蕤,有秀有隱,隱也者,文外之重旨也”;
4.司空圖:“韻外之致”、“味外之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5.梅堯臣:“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
6.王國維:“有我之境”,“無我之境”。三、古典詩歌的意境所謂意境,是指文藝作品中和諧、廣闊的自然和生活圖景滲透著作者含蓄、豐富
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誘發(fā)讀者想象和思索的藝術境界----黃世瑜《文學理論新編》所謂意境,是指抒情作品中和諧廣闊的自然和生活圖景,滲透著作者含蓄豐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誘發(fā)讀者想象和思索的藝術境界----童慶炳《文學概論》
三、古典詩歌的意境“意”包括“情”與“理”;“境”不是人物形象,而是自然景物和生活圖景。詩歌中有“情”大于“理”者,如杜甫的《春望》。也有“理”大于“情”者,如王安石《登飛來峰》。三、古典詩歌的意境
朱熹《讀書》: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池塘的水要保持清潔,關鍵在于源頭活水不斷。人對世界要有清醒的認識,就必須不斷更新知識國、輸入新的信息,豐富主觀世界。三、古典詩歌的意境
蘇軾《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fā)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范圍,擺脫主觀成見。三、古典詩歌的意境有“意”凸顯股于境者。如杜甫的《登岳陽樓》。也有“意”不顯于境者,如陶淵明的《飲酒》。情思朦朧含蓄,捉摸不定,似乎可意會不言傳。
這也就是王國維所說的“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三、古典詩歌的意境孟浩然《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美好的時光最易流逝,值得珍惜。三、古典詩歌的意境
王之渙《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要想進一步窮目力所,看盡遠方景物,就必須,就必須登上更高的樓層。要站得高,才看得遠三、古典詩歌的意境“境”是由“象”構成的。象是單一具體的物象,而境是物象與物象之間多重復合聯系所構成的環(huán)境、場景、氛圍、畫面。構成境的物象不是支離破碎的,而是有內在聯系的整體,給人以真實感、和諧感。如馬致遠的《天凈沙》。三、古典詩歌的意境再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這首詩有如下意象:黃鶴樓、煙花、孤帆、長江等。這些意象組合起來便成了一幅融情于境的畫面:詩中沒有直抒對友人依依不舍的眷念,而是通過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立江邊若有所失的詩人形象,表達送別友人的深情摯意。三、古典詩歌的意境意境能引發(fā)作者的想象和思索,如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這情景交融勸酒送別的圖景,使人想象到詩人對朋友往昔的情誼、臨別的關切和感慨,想象到塞外荒漠、茫無人煙、旅途艱辛、舉目無親的境界,同時也會很自然地聯想起自己曾經有過的送別親友或離鄉(xiāng)背井情景和感受。三、古典詩歌的意境
杜牧《秋夕》: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椗?。
在一個秋天的晚上,微弱的燭光給屏風上的畫面添了幾分暗淡和幽冷的色調,一個孤單的宮女正用小扇撲著飛來飛去的螢火蟲,來消遣她那孤獨的歲月,驅感包圍著她的寂寞和陰冷。夜已深了,仰看天河,牽牛織女星的故事觸動了她的心事,牽??椗恼鎿磹矍榱钏嗝聪蛲K?、古典詩歌的用典
用典,運用典故,亦稱用事,凡引用過去有關人、地、事、物之史實或語言文字,即稱“用典”。“典”有語典、事典之分,由于“詢事考言”的傳統(tǒng),事典則重于語典。四、古典詩歌的用典
用典的原因:一是古往今來延續(xù)著講史、愛古、引古的傳統(tǒng);二是古代有“尚友”傳統(tǒng),把自己與古人的“比事”并列;三是詩人的學者化,遍讀典籍,學問淹博,創(chuàng)作中信手拈來,為我所用,無不妥帖;四是古典詩歌尤其是近體詩詞形式精短,字數有限,要達到以有限傳示無限的創(chuàng)作目的,嵌入典故不失為一種有效的做法;五是詩人不便、不愿直說時,可以用典故來代指、暗示。
四、古典詩歌的用典吳梅村的《永和宮詞》和《圓圓曲》,其詩中密集的典故,如同陳列在歷史博物館中的歷史文物。李商隱由于其特殊的仕宦生涯,一生都糾纏在牛、李黨爭之中,過著夾縫中求生存的悲劇生活。為了避免政敵的迫害,他的詩不僅用典多,而且典故的含義非常模糊含蓄。四、古典詩歌的用典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典出《隋書·五行志》:“禎明初,后主作新歌,詞甚哀怨,令后宮美人習而歌之。其詞曰:`玉樹后庭花,花開不復久?!瘯r人以為歌讖。此其不久兆也?!标惡笾骰挠诼暽?、不理朝政,終至亡國。四、古典詩歌的用典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聞笛賦:指西晉向秀的《思舊賦》。三國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
、呂安為司馬氏所害。后來,向秀經過嵇康、呂安的舊居,聽到鄰人吹笛,不禁悲從中來,作《思舊賦》追悼友人。劉禹錫借用這個典故懷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爛柯人:相傳晉人王質上山砍柴,看見兩個童子下棋,就停下觀看。等棋局終了,手中的斧柄(柯)已經朽爛?;氐酱謇?,才知道已過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經亡故。作者以此典故表達自己遭貶23年,世事滄桑,人事全非,暮年返鄉(xiāng)恍如隔世的心情。
四、古典詩歌的用典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孟浩然《臨洞庭湖贈張丞相》)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征戰(zhàn)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王昌齡《出塞》)四、古典詩歌的用典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杜牧《赤壁》)四、古典詩歌的用典一個典故往往包含了復雜漫長的歷史人物故事,或是融化了前人作品的語言意境,接通并激活民族成員共同的歷史文化和文學記憶能使詩歌文本顯得典雅博奧,意蘊深厚,表情含蓄,又極大地增加了作品的知識容量和信息密度,提高了文本的解讀研究價值。當然,賣弄學問,堆砌典故,也會造成寫景抒情的“隔”,傷其真美,晦澀難懂,影響作品的表現效果。四、古典詩歌的用典
用典有明用、暗用、化用、正用、反用等區(qū)別。其中暗用、化用的典故,如果讀書不廣,化用、暗用的典故不影響對原詩的理解,就很難覺察到。如孟浩然《過故人莊》:“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用后漢范式與張邵的典事;《臨洞庭湖贈張丞相》:“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用《淮南子·說林訓》:“臨河而羨魚,不如歸家結網”的典事。王維《山居秋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用楚辭中的“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以久留”之典事。
五、古典詩歌的語言美李元洛《詩美學》中說:“以文字為手段的詩,是文學的最高樣式。詩的語文言,是至精至純的文學語言,詩的語言藝術,是最高的語言藝術。其他任何文學樣式的作者都必須講究語言之美,詩人就更需要追求語言的美感。”五、古典詩歌的語言美
一、動態(tài)的美感
杜甫《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詩人仰望茫無邊際、蕭蕭而下的木葉,俯視奔流不息、滾滾而來的江水?!盁o邊”、“蕭蕭”使人想到秋風掃落葉之疾;“不盡”“滾滾”,使人聯想到長江洶涌之狀。五、古典詩歌的語言美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qín)
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詩經·衛(wèi)風》)
后兩句一寫巧笑的倩麗,一寫秋波的流轉。這樣,人物頓時顧盼生姿,其風情讓人的靈魂隨之搖蕩。五、古典詩歌的語言美
再如:“紅杏枝頭春意鬧”之“鬧”,“春風又綠江南岸”之“綠”,“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之“橫”,“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之“空”,“僧敲月下門”之“敲”,“微風燕子斜”之“斜”,“窗含西嶺千秋雪”之“含”,“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之“橫”、“擁”,“春江水暖鴨先知”之“先”,這些詞都惟妙惟肖傳達情態(tài),成為千古名句。五、古典詩歌的語言美二、色彩的美感: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末句“霜葉紅于二月花”通過“紅”字來展現山中深秋楓林的美景,真是滿山云錦,如火如霞,充分展示了秋天熱烈、奔放的生命力。五、古典詩歌的語言美
鵝、鵝、鵝,曲頸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駱賓王《詠鵝》)以“白、綠、紅、清”四字,十分形象地寫出了鵝之可愛,水之清澈;遠處所見,近處所察。五、古典詩歌的語言美三、精練之美
羅大經《鶴林玉露》說杜甫《登高》中“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此十四字之間含有八意:萬里,地之遠也。秋,時之慘也。作客,羈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齒也。多病,衰疾也。臺,高迥處也。獨登臺,無親朋也。五、古典詩歌的語言美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李商隱《夜雨寄北》)此詩寫得極為凝煉,全篇二十八字,將空間與時間的變化交織起來。寫巴山之自己思念長安之妻,長安之妻亦想念巴山之己;憧憬他日倆人相聚長安,共話巴山夜雨時相思之苦。以空間之殊異和時間之延遷,寫出了彼此恩愛之深。五、古典詩歌的語言美歧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龜年》)俞陛云《詩境淺說》認為此詩以盛衰之感,千萬語無從說起,卻皆于“又逢君”三字中道盡。曰:“詩謂天寶盛時,龜年以供奉之余,為朱門賓客,見其跡者,在歧王大宅,聞其聲者,在崔九高堂,其聲名洋溢乎長安。乃兵火余生,飄零江左,當日丁歌甲舞,曾醉昆侖;此時鐵板銅琶,重游南部,其遭遇之枯菀頓殊。而己亦芒鞋赴蜀,雪涕收京,飽經離亂。今值落花時節(jié),握手重逢,江潭之凄愴可知矣。”五、古典詩歌的語言美再如柳宗元的《江雪》:
“獨釣寒江雪”中的“獨”字,既有“孤獨”之意,還有“孤傲”之情;即表達了沉寂清冷的生活氛圍,也表達了詩人傲岸卓立的情操,若換用別的字,就很難表達如此豐富的內容。六、古典詩歌中的“知人論世”和“以意逆志”
1、咸丘蒙曰:“舜之不臣堯,則吾既得聞命矣。《詩》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醇葹樘熳右樱覇栴ぶ浅既绾??”曰:“是詩也,非是之謂也。勞于王事,而不得養(yǎng)父母也。曰:‘此莫非王事,我獨賢勞也?!收f《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如以辭而已矣,《云漢》之詩曰:‘周余黎民,靡有孑遺?!潘寡砸?,是周無遺民也?!?/p>
2、“以友天下之善士為未足,又尚論古之人。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孟子·萬章下》)六、古典詩歌中的“知人論世”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畢業(yè)生三方就業(yè)合同解析
- 保密合作研發(fā)合同
- 房產贈與合同模板:父母與子女
- 員工合同終止協(xié)商一致書
- 委托代理合同專兼職律師版
- 地鐵站內廣告牌租賃合同
- 度水果貿易合同書
- 保密協(xié)議合同英文樣本
- Module 6 Unit 2 Happy Mid-Autumn Festival(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外研版(三起)英語四年級上冊
- 9《清明》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三年級下冊語文統(tǒng)編版
- 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預防控制知識課件
- 醫(yī)療器械供貨企業(yè)質量保證體系調查表(模板)
- 春節(jié)后復工安全檢查表
- 《第一章 體育與健康理論知識課件》初中體育與健康
- 客戶關系管理全套ppt課件(完整版)
- 福尼亞胰島素泵操作介紹
- 工程倫理-第章工程與倫理通用PPT課件
- 病理學第二節(jié)細胞和組織損傷的原因和機制
- 稻谷品質測定指標及方法
- 小學四年級上冊口算題大全800題(口算天天練)
- 醫(yī)院醫(yī)保月結算報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