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長春外國語學校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高三年級期中考試歷史試題滿分:100分,時間:80分鐘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6小題,共48分)1.“出奔”是被迫從一國出逃到另一國尋求政治庇護或援助的行為。春秋時期出奔者多來自貴族階層,有不少宗族成員和私屬仆役跟隨,出奔事件集團性色彩濃重;戰(zhàn)國時期出奔占主導地位的是士,向個人化方向發(fā)展。這一變化反映了()A.官僚政治取代了貴族政治B.諸侯兼并戰(zhàn)爭實現(xiàn)了局部統(tǒng)一C.當時的政治斗爭錯綜復雜D.宗法血緣關系在政治領域淡化【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可知,春秋時的“出奔”多是集團性的,有宗族成員和私屬跟隨,這體現(xiàn)了血緣宗法關系,到了戰(zhàn)國時期,“出奔”則成為一種個人行為,而出奔由春秋時期的血緣宗法關系變?yōu)閼?zhàn)國時期的個人行為,說明宗法制受到了沖擊,故選D項;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郡縣制取代分封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貴族政治的標志,材料沒有說明郡縣制的設立,排除A項;據材料“‘出奔’是被迫從一國出逃到另一國……的一種行為”可知,“出奔”是從一國向另一國出逃,且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侯并立,戰(zhàn)國時期兼并戰(zhàn)爭實現(xiàn)了局部統(tǒng)一不影響對“出奔”這一行為影響不大,排除B項;“出奔”這個行為從側面反映了當時政治斗爭的復雜性,但其與“出奔”這個行為從集體向個人的轉變沒有直接關系,排除C項。2.秦律針對不孝的懲罰很細致,將不孝視為重罪,鼓勵父母告發(fā)子女不孝,針對不孝施以流放、斷足等嚴厲的刑罰,贍養(yǎng)老人逐漸成為強制性義務。這反映出秦代()A.社會穩(wěn)定是施政的重要考量B.改變了以法為教的治國方針C.嘗試采用外儒內法統(tǒng)治策略D.維護綱常倫紀是其立國根基【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可知,秦律針對不孝的懲罰很細致和嚴厲,律法中融入孝,有助于維持社會秩序的穩(wěn)定,從而鞏固統(tǒng)治,這反映出秦代社會穩(wěn)定是施政的重要考量,故選A項;“以法為教”“以吏為師”是秦統(tǒng)一后實行的選官制度,且“以法為教”是專以國家政策法令為教育內容的制度,材料依然強調秦律,說明這一政策并未改變,排除B項;“外儒內法”是指以儒家倫理道德為核心,以法家嚴刑峻法為輔助,秦朝的治國思想是法家思想,漢朝開始采用外儒內法的統(tǒng)治策略,排除C項;“維護綱常倫紀”是儒家思想的作用,秦朝治國以法家思想為核心,排除D項。3.北宋《神童詩》里有言:“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學乃身之寶,儒為席上珍?!睋伺袛啵铝袑λ未婆e制解讀正確的是()A.成為選官的唯一途徑B.科舉考試選拔程序不公C.考試內容是四書五經D.擴大了社會階層的流動【答案】D【解析】據材料“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可知,科舉制加強了皇帝在選官和用人上的權力,擴大了官吏選拔的范圍,使有才學的人能夠由此參政,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故選D項;“唯一”說法錯誤,除科舉制外,宋代還有蔭補等選官方式,排除A項;宋代科舉制進一步發(fā)展完善,如將殿試定為常制、健全別頭試、確立糊名、謄錄以及雙重定等,較大幅度地提升了科舉考試的公信力,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公平公正,排除B項;明朝科舉制考試內容是四書五經,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C項。4.宋仁宗時期,宋朝出現(xiàn)了“諸處盜賊縱橫”的現(xiàn)象。為此,宋仁宗將京畿諸縣劃為“重法地”,凡在重法之地犯賊盜罪者,加重處刑。宋代這一舉措()A.推動了法律體系的完善B.體現(xiàn)了維護封建統(tǒng)治的要求C.反映了民眾群體的要求D.保證了基層社會治理的穩(wěn)定【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宋代法治的發(fā)展,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材料信息、運用所學知識分析歷史現(xiàn)象的能力。由材料可知,宋仁宗時期在京畿諸縣推行輕罪重罰,區(qū)別執(zhí)法,這一舉措有違法治的公平公正,但反映了北宋政府維持封建統(tǒng)治的要求。故選B項;這一做法并不能完善法律體系,故排除A項;將“京畿諸縣劃為‘重法之地’,凡在重法之地犯賊盜罪者,加重處刑”不是民眾群體的要求,故排除C項;D項的“保證了”表述過于絕對,故排除D項。5.宋朝城市中的坊市界限已完全打破,大城市消費水平的高漲、文化娛樂活動的豐富、夜生活的發(fā)達,都達到空前水平;國內市場形成城市、鎮(zhèn)市、草市三級金字塔結構,在地方貿易網的基礎上,初步形成了江南、川陜、北方、西北幾個較大的區(qū)域市場。這主要得益于()A.政府放松對市場時空限制B.長途販運貿易的快速發(fā)展C.信用貨幣交子的流通使用D.農業(yè)和手工業(yè)的迅速發(fā)展【答案】D【解析】根據題干及所學可知,宋代的商品經濟迅速發(fā)展,初步形成了一些區(qū)域性市場,這是社會生產力發(fā)展的結果,而社會生產力發(fā)展主要表現(xiàn)在農業(yè)和手工業(yè)的發(fā)展,故選D項。政府放松對市場時空限制、長途販運貿易的快速發(fā)展和交子的流通使用都不是商品經濟繁榮的根本原因,排除A、B、C三項。6.明初,朱元璋用嚴刑酷法懲罰官吏,并設置廠衛(wèi)特務機構進行監(jiān)督。此后,他強調禁止宦官干政,并引用《道德經》中的思想,認為“吾為政愈嚴,犯法者愈眾”,又說“朕如寬厚行仁,人將謂朕不明于事;朕如加嚴,人又指之為暴矣”。朱元璋的困惑,其實在于()A.權力機制失衡B.文官體制僵化C.宦官集團膨脹D.官吏腐敗嚴重【答案】A【解析】據題干可知,朱元璋對執(zhí)政要嚴酷,還是要寬厚很是困惑,與綱要上冊第72頁所學“明太祖廢除了自秦以來一直實行的宰相制度”,皇帝失去了宰相的制衡,皇帝執(zhí)政有了很大的伸縮度,故選A項;題干未提及文官不能有效執(zhí)行中央政策的信息,排除B項;“宦官集團膨脹”與題干中“禁止宦官干政”相悖,排除C項;題干未提及官員的貪贓枉法等信息,排除D項。7.鴉片戰(zhàn)爭后,西方列強對中國實行了兩大舉措:一是在條約規(guī)定的港口引入蒸汽船、郵政以及關鍵的海關系統(tǒng);二是按條約實行值百抽五稅率以及實際執(zhí)行更低關稅的貿易政策。這()A.實現(xiàn)了晚清海關管理的制度化B.維持了中國長期的貿易順差局面C.降低了西方列強資本輸出成本D.加速了近代經濟的半殖民化進程【答案】D【解析】據材料可知,鴉片戰(zhàn)爭之后,蒸汽船、郵政以及關鍵的海關系統(tǒng)的引入,加上低關稅的貿易政策,便利了西方列強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加速了近代經濟的半殖民化進程,故選D項;材料只強調引入海關系統(tǒng),且其是為經濟侵略服務的,得不出“實現(xiàn)了晚清海關管理的制度化”的結論,排除A項;貿易順差指各國家或地區(qū)在一定時期內的出口額大于進口額的現(xiàn)象,材料中的舉措不利于中國長期的貿易順差,排除B項;甲午中日戰(zhàn)爭之后西方列強由商品輸出為主轉為資本輸出為主,材料中的舉措降低了西方列強商品輸出成本,排除C項。8.《資政新篇》概括地提出了強化中央集權、采用西方技術以使中國經濟和交通現(xiàn)代化,以及發(fā)展與西方列強友好關系的政策;也提出了開設現(xiàn)代銀行、頒發(fā)專利權、建造鐵路和輪船以及發(fā)展采礦業(yè)等建議。這些主張()A.體現(xiàn)近代化的歷史發(fā)展趨勢B.貫徹落實了“中體西用”的思想C.是空想性與進步性的統(tǒng)一體D.使中國經濟結構開始發(fā)生變動【答案】A【解析】由題干中的“采用西方技術以使中國經濟和交通現(xiàn)代化,以及發(fā)展與西方列強友好關系的政策”、“開設現(xiàn)代銀行、頒發(fā)專利權、建造鐵路和輪船以及發(fā)展采礦業(yè)等”可知,這些主張都有利于近代化,所以體現(xiàn)了近代化的歷史發(fā)展趨勢,故選A項;題干中的內容涉及到了近代化的相關主張,但并未涉及到有關維護封建制度的相關信息,所以沒法體現(xiàn)“中體西用”思想,排除B項;題干中的主張體現(xiàn)了中國近代化的進步要求,但并未體現(xiàn)出空想性,而且洋務運動的實踐部分的實現(xiàn)了上述主張,排除C項;中國經濟結構開始發(fā)生變動是在鴉片戰(zhàn)爭之后,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D項。9.清末的維新派人士提出“中國積弱使然,亦以未列公法之故;又無深諳公法之人,據理與爭。故遇有交涉事件,往往受屈于西人而未如何?!边@表明,維新派部分人士主張()A.廢除不平等條約體系B.運用國際法維護主權C.建立近代化外交機構D.維護傳統(tǒng)的宗藩關系【答案】B【解析】據材料可知維新派人士認為中國之所以“積弱”、“往往受屈于西人”是因為“未列公法”和“無深諳公法之人,據理與爭”,所以維新派部分人是主張運用“公法”,即國際法,來維護國家主權,故選B項;材料反映的是用國際法維權,并沒有說要廢除不平等條約,排除A項;材料中的維新人士沒有說要建立外交機構,只談到用國際法維權的主張,排除C項;材料涉及的是近代的國際法,而不是傳統(tǒng)的宗藩關系,排除D項。10.據梁啟超的《西學書目表》統(tǒng)計,從咸豐末年至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由江南制造局、京師同文館等刊印的各類西書共353種,其中科技類譯著不下300種,牛頓、哥白尼、康德、愛迪生等科學巨匠名字,逐漸為國人熟悉。這些科技類譯著()A.服務于保障國家安全需要B.拉開了近代維新運動序幕C.奠定了新文化運動的根基D.開啟了西學東漸思想潮流【答案】A【解析】據材料“由江南制造局、京師同文館等刊印的各類西書共353種,其中科技類譯著不下300種,牛頓、哥白尼、康德、愛迪生等科學巨匠名字,逐漸為國人熟悉”可知翻譯的這些書籍都與近代科學有關,是為了挽救民族危機統(tǒng)治危機,因此這是服務于保障國家安全的需要,故選A項;維新運動的序幕是1895年公車上書,排除B項;新文化運動在1915年,排除C項;西學東漸思想潮流在鴉片戰(zhàn)爭后已經開始,排除D項。11.辛亥革命后,南京臨時政府發(fā)布命令,宣布立即廢除高等以上學校中《大清會典》《大清律例》等“有礙民國精神”的科目。這反映了南京臨時政府()A.始終把教育放在首要地位B.革除了封建舊教育的積弊C.重塑國人信仰的迫切愿望D.崇尚實利主義的教育主張【答案】C【解析】據材料“立即廢除高等以上學校中《大清會典》《大清律例》等‘有礙民國精神’的科目”結合所學可知,民國建立后,政府發(fā)布廢除清朝的學習科目,其旨在與封建思想決裂,重塑國人信仰,故選C項;材料體現(xiàn)的是政府對高校所設科目的改革,不能說明教育的地位,排除A項;材料僅是高等以上學校的科目改革,不能說明整個教育問題,排除B項;據所學可知,實利主義教育主張密切教育與國民經濟生活的關系,加強職業(yè)技能的培訓,使教育能發(fā)揮提高國家經濟能力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作用,而材料只是廢除一些高??颇?,排除D項。12.1912年,南京參議院曾規(guī)定全國常規(guī)武裝的編制為50個師,每師1萬人。但到1919年,調查公布的結果,軍隊人數已逾150萬,比之實際人數,這還不過是一個縮小了的數目。這一狀況()A.滿足了抵抗外來侵略的需要B.反映了軍閥勢力的惡性膨脹C.加速了中國軍事近代化進程D.表明了西方對華政策的破產【答案】B【解析】1919年與1912年相比,我國常規(guī)武裝的編制遠遠超過當初規(guī)定的數額,這是因為1919年處于北洋軍閥割據混戰(zhàn)的時期,所以軍隊數量的大幅增加反映了軍閥勢力的惡性膨脹,故選B項;1919年我國常規(guī)軍隊數量的增加并不是抵抗外來侵略的需要,而是滿足軍閥割據混戰(zhàn)的需要,排除A項;題干僅提到了我國軍隊數量的增加,而并未提到軍隊的訓練方法和裝備是否近代化,所以不能得出加速中國軍事近代化進程的結論,排除C項;北洋軍閥割據混戰(zhàn)使得軍隊數量大幅增加,恰恰是歐美列強各自支持北洋軍閥派系導致的結果,所以并不能表明西方對華計劃破產,排除D項。13.1924年《申報》刊登第一則女子征婚廣告,到1929年數量達到32則;《大公報》在1927—1936年的女子征婚廣告有15則,占到總征婚廣告數量的近25%。這一數據說明當時()A.近代通訊的發(fā)展影響時代需求B.婚姻觀念呈現(xiàn)出自由平等氣象C.民眾普遍接受了新式婚姻觀念D.女性的社會地位得到較大提升【答案】B【解析】《申報》和《大公報》的女子征婚廣告從無到有、從少到多,說明我國近代社會的婚姻觀念呈現(xiàn)出了自由平等的新氣象,故選B項;題干體現(xiàn)的不是通訊的發(fā)展,而是大眾傳媒的發(fā)展與進步,排除A項;單憑《申報》和《大公報》的女子征婚廣告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的發(fā)展趨勢,不能得出民眾普遍接受了新式婚姻觀念,且這種說法也不符合史實,排除C項;報刊刊登女子征婚廣告,恰恰說明女性社會地位并不高,這是發(fā)出女性對婚姻訴求的表現(xiàn),而體現(xiàn)的是女性對婚姻自由的渴望,沒法反映女性社會地位的較大提升,排除D項。14.1937年8月1日,中共中央在部隊的政治工作中提出要“在友軍和居民中解釋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策略和實現(xiàn)民主的重要性”;同年9月25日,要求在新聞宣傳過程中重點體現(xiàn)與國民黨建立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內容。中共中央提出這些主張旨在()A.推進全面抗戰(zhàn)局面發(fā)展B.健全國內新聞宣傳體系C.推動國共兩黨關系緩和D.爭取國際力量支持抗戰(zhàn)【答案】A【解析】據材料信息可知,1937年中共中央提出解釋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重要性并在宣傳中體現(xiàn)與國民黨建立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內容,結合所學抗日戰(zhàn)爭的史實,這些主張旨在建立并鞏固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推進全面抗戰(zhàn)局面的發(fā)展,故選A項;中共的主張旨在建立和鞏固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進行抗日戰(zhàn)爭,新聞宣傳是手段不是目的,排除B項;此時國共已然第二次合作,排除C項;中共主張的重點是統(tǒng)一戰(zhàn)線,即建立和鞏固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并不是爭取國際力量支持,排除D項。15.1941年底香港淪陷后,鄒韜奮、梁漱溟等數百名知名文化人士尚在香港,處境危險。根據黨中央的指示,中共廣東黨組織迅速開展“中國文化名人大營救”行動,成功營救大批滯留香港的文化名人至祖國大后方。此舉()A.促進了敵后根據地的發(fā)展B.團結了一切力量共同抗日C.擴大了中國共產黨的影響D.改變了中國文化的不平衡【答案】C【解析】在抗戰(zhàn)相持階段,中共廣東黨組織成功實行的“中國文化名人大營救”行動,體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對中國文化名人的重視和保護,從而提高了中國共產黨的影響力,C項正確。材料中的祖國大后方不僅限于敵后根據地也包括敵后國民黨控制區(qū)域,A項錯誤;材料中僅涉及了“知名文化人士”,B項“團結一切力量”夸大其范圍,排除;材料僅說到成功營救文化人士,并沒有說到文化名人對區(qū)域文化發(fā)展的貢獻,D項錯誤。16.1949年毛澤東發(fā)表《論人民民主專政》,指出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方案在中國已經破產,要“建立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lián)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這篇文獻()A.使毛澤東思想開始成為中共的指導思想B.為建立人民共和國奠定了理論基礎C.完全繼承了孫中山三民主義的建國理論D.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發(fā)展方向【答案】B【解析】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發(fā)表《論人民民主專政》,指出資產階級共和國應讓位給人民共和國,為建立人民共和國奠定了理論基礎,B項正確;1945年中共七大使毛澤東思想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排除A項;毛澤東的建國思想發(fā)展了孫中山三民主義的建國理論,并非“完全繼承”,排除C項;解放戰(zhàn)爭的勝利才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發(fā)展方向,排除D項。二、非選擇題(共三大題,滿分52分,其中17題22分,18題20分,19題12分,)17.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在歷史進程中不斷自我完善,同時也推動著世界文明的進步。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材料一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士,雖然政治主張不同,但也存在共同的特點。儒家的孔子公然提出“學而優(yōu)則仕”的口號,培養(yǎng)了大批弟子,如子路、子貢等參政。孟子更稱:“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蹦乙浴凹鎼邸薄胺枪ァ钡攘鲺r明的政治學說與儒家并稱顯學。至于法家,更是以研討政治權術、建立政治統(tǒng)治、實行富國強兵為宗旨,在戰(zhàn)國時代各國先后興起的眾多變法活動中,領導的重任多由這一派的士子擔任?!幾择T天瑜等《中華文化史》材料二隋唐以后,東亞漢文化圈并非是中國一個國家所創(chuàng)造的文化,而是東亞國家,特別是東方的朝鮮、日本等國家與中國共同創(chuàng)造的文化。一方面,它是一個文化大融合與借鑒的過程,包括吸收印度和其它西域文化的某些因素,另一方面,東亞各國之間形成了重要的文化互動?!叭毡灸7率⑻浦贫?,而不取道教;抄襲我國典章,而不用宦官;效法宋明社會禮俗,而不學纏足;殊不失為明智?!薄A夏文明也從周邊各國獲得了新鮮血液。總之,在接受華夏漢文化的同時,東亞各國并未失去其文明的個性?!幾栽婿骶帯吨腥A文明史》(第三卷)材料三1840年以來,中國文化邁入從傳統(tǒng)走向近現(xiàn)代的轉型。這一時段的困境,有諸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當時原有中華文化體系無法提供現(xiàn)成的救國治國方案,以致使我們不得不從外來文化中去尋找。19世紀末,從康有為到孫中山,仁人志士從西方文化體系中尋找救國良方,多方努力,但均未成功;20世紀初,中國共產黨人運用同樣是來自西方的馬克思主義后才使中國最終擺脫百年困境,與此同時,實踐也證明了中國文化出路?!幾栽用伞吨袊鴤鹘y(tǒng)文化概要》(1)根據材料一指出儒墨法三家思想的共同點,并結合所學概述百家爭鳴的社會背景。(6分)(2)根據材料二,概括東亞漢文化圈的特點,并用史實說明隋唐以后漢文化圈互動對朝鮮半島典章制度和學術文化方面的影響。(8分)(3)根據材料三,概括指出中華文化向近現(xiàn)代轉型時期的特點及其“出路”,并結合所學,從國家發(fā)展的角度闡述當代中國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必要性。(8分)【答案】(17分)(1)共同點:針對社會現(xiàn)實問題提出政治主張;強烈的參政意識。(2分)社會背景:社會經濟發(fā)展;階級關系變化(貴族等級體系開始瓦解,士階層崛起);禮崩樂壞(諸侯爭霸,王權衰弱)。(4分)(2)東亞漢文化圈的特點:多國共創(chuàng);吸收印度和西域文化的某些因素;相互借鑒;有所取舍,保留個性。(4分)對朝鮮半島的影響:高麗王朝仿效中國唐朝制度(中央政府設三省六部,地方劃分為十道,推行土地國有,引入科舉考試選拔官員);(2分)15世紀中期,朝鮮王朝組織編撰《高麗史》,該書模仿中國史書的體例。(2分)(3)特點:學習西方,探索救亡圖存道路。(2分)出路: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相結合。(2分)必要性:維護中國團結統(tǒng)一的政治局面;維系統(tǒng)一多民族的大家庭;推動中國社會的發(fā)展進步;為治國理政和道德建設提供了有益借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組成部分)。(4分,答出2點即可)【解析】(1)第一小問共同點:據材料一“孔子……子路、子貢等參政”“墨家……政治學說與儒家并稱顯學”“研討政治權術、建立政治統(tǒng)治、實行富國強兵為宗旨”結合所學得出針對社會現(xiàn)實問題提出政治主張、強烈的參政意識。第二小問社會背景:結合所學可從社會經濟發(fā)展、階級關系變化(貴族等級體系開始瓦解,士階層崛起)、禮崩樂壞(諸侯爭霸,王權衰弱)等角度入手。第三小問對后世影響:結合所學得出百家爭鳴成為后世中華思想文化的源頭活水。(2)第一小問東亞漢文化圈的特點:據材料二“東亞漢文化圈并非是中國一個國家所創(chuàng)造的文化……共同創(chuàng)造的文化”結合所學得出多國共創(chuàng);據材料二“是一個文化大融合與借鑒的過程,包括吸收印度和其它西域文化的某些因素”結合所學得出吸收印度和西域文化的某些因素、相互借鑒;據材料二“在接受華夏漢文化的同時,東亞各國并未失去其文明的個性”結合所學得出有所取舍,保留個性。第二小問對朝鮮半島的影響:結合所學得出高麗王朝仿效中國唐朝制度(中央政府設三省六部,地方劃分為十道,推行土地國有,引入科舉考試選拔官員);15世紀中期,朝鮮王朝組織編撰《高麗史》,該書模仿中國史書的體例。(3)第一小問特點:據材料三“我們不得不從外來文化中去尋找”結合所學得出學習西方,探索救亡圖存道路。第二小問出路:據材料三“中國共產黨人運用同樣是來自西方的馬克思主義后才使中國最終擺脫百年困境,與此同時,實踐也證明了中國文化出路”結合所學得出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第三小問必要性:結合所學可從維護中國團結統(tǒng)一的政治局面、維系統(tǒng)一多民族的大家庭、推動中國社會的發(fā)展進步、為治國理政和道德建設提供了有益借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組成部分)等角度入手。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已經經過了產業(yè)革命和進化論思想凈化的歐美各國,教育、法律、藝術等方面都已取得了較大的成就。當這種強勢文化進入上海以后,在租界土地上得到了展現(xiàn),使租界成了西方社會發(fā)展的“現(xiàn)實模型”?!獡罘姨m、李建平《租界——上海歷史近代化的雙刃劍》材料二上海最大的租界,是英美租界合并之后成立的公共租界。今天所謂的外灘,就是公共租界的地界。無疑,當年的租界,是上海最繁華的地段。但是,租界的繁榮,其實主要靠的是中國人。太平天國戰(zhàn)爭,讓最繁華的江浙地帶變成戰(zhàn)場,而只有上海的租界,成為戰(zhàn)爭中的和平綠洲,于是,江浙一帶的富人,跑得快的,都進來了。租界里的洋人,發(fā)戰(zhàn)爭財,把租界里的地皮和房屋高價賣給或者租給中國的富人,陡然之間,租界就肥得流油了?!獡堷Q《租界里的煩心事》材料三1840年以后,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作為“國中之國”的租界更是成了半殖民地中國最典型的特征之一。近年來,伴隨著學界對租界中的市政建設、公共行政管理、市民文化、社團組織、公民權發(fā)展等問題的研究,出現(xiàn)了一股美化租界的潮流,一些人甚至認為租界在中國現(xiàn)代化過程中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是“利”大于“弊”的。這是一種非常明顯的“侵略有功”論,是歷史虛無主義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對此必須加以駁斥。——據沈冰清《在租界問題上應堅決反對歷史虛無主義——以上海公共租界為案例》(1)材料一、二認為上海租界繁榮的原因有何不同?你如何理解這種不同?(10分)(2)綜合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你如何認識近代中國租界問題?(8分)【答案】(20分)(1)材料一認為西方文化的進入帶來了上海租界的繁榮;材料二認為江浙一帶的富人因躲避戰(zhàn)亂遷入上海帶動租界繁榮。(4分)兩者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材料一從外因角度,強調外來文化的影響;材料二從內因角度,注重中國自身的歷史變遷。這也說明上海租界的繁榮是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6分,言之有理酌情給分)(2)租界是西方列強通過不平等條約侵略中國的結果,破壞了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在中外交往中,租界的確起到橋梁作用,西方文明進入中國,并對近代中國產生一定影響,但這不能掩蓋其反動和侵略的本質??创袊饨鐔栴}要堅持正確的立場,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尊重歷史事實,分清主次,不能一味美化租界,而忘卻中華民族曾經經歷的苦難和屈辱。(8分,言之有理酌情給分)【解析】(1)第一小問不同,據材料一“當這種強勢文化進入上海以后,在租界土地上得到了展現(xiàn),使租界成了西方社會發(fā)展的‘現(xiàn)實模型’”可知材料一認為西方文化的進入帶來了上海租界的繁榮;據材料二“租界的繁榮,其實主要靠的是中國人”可知材料二認為江浙一帶的富人因躲避戰(zhàn)亂遷入上海帶動租界繁榮。第二小問理解,據材料一“強勢文化進入上海”及材料二“租界的繁榮,其實主要靠的是中國人”可知二者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材料一從外因角度,強調外來文化的影響;材料二從內因角度,注重中國自身的歷史變遷。這也說明上海租界的繁榮是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2)首先,要明確租借出現(xiàn)的原因:租界是西方列強通過不平等條約侵略中國的結果,破壞了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其次,結合材料一“當這種強勢文化進入上海以后,……使租界成了西方社會發(fā)展的‘現(xiàn)實模型’”及所學(列強侵華史)可做出如下評論:在中外交往中,租界的確起到橋梁作用,西方文明進入中國,并對近代中國產生一定影響,但這不能掩蓋其反動和侵略的本質。最后,結合材料三“這(“利”大于“弊”)是一種非常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年度民辦學校圖書資源采購與借閱服務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無線通信塔架建設施工合同
- 2025年臍橙果肥國際市場拓展合作合同4篇
- 2025年度二手房買賣合同稅務籌劃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土地承包經營權租賃管理服務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文化藝術交流活動組織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天然青貯飼料原料采購與倉儲管理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品牌代理授權合同(含保密條款)
- 二零二五年度水塘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與修復工程合同
- 二零二五版鋁單板裝飾材料采購合同4篇
- 2024年社區(qū)警務規(guī)范考試題庫
- 2024年食用牛脂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4年全國各地中考試題分類匯編(一):現(xiàn)代文閱讀含答案
- 2024-2030年中國戶外音箱行業(yè)市場發(fā)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zhàn)略分析報告
- GB/T 30306-2024家用和類似用途飲用水處理濾芯
- 家務分工與責任保證書
- 消防安全隱患等級
- 溫室氣體(二氧化碳和甲烷)走航監(jiān)測技術規(guī)范
- 華為員工股權激勵方案
- 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大單元教學設計
- 《保單檢視專題》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