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2022年全國I卷語文模擬卷匯編—文言文閱讀
一、【2022屆福建省漳州市高三三模語文試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20分)
八月,戊戌,魏博節(jié)度使田季安薨。召田興為步射都知兵馬使。十月,甲辰,以興為魏
博節(jié)度使。興感恩流涕,士眾無不鼓舞。十一月,辛酉,遭知制誥裴度至魏博宣慰,以錢百
五十萬歲賞軍士,六州百姓給復(fù)一年。軍士受賜,歡聲如雷。度為興陳君臣上下之義,興聽
之,終夕不倦,待度禮極厚,請度遍至所部州縣,宣布朝命。興行朝廷法令,輸賦稅。諸軍
討淮西久未有功,五月,上遣中丞裴度詣行營宣慰,察用兵形勢。度還言淮西必可取之狀且
日觀諸將惟全龍顏勇而擔(dān)義趁熊上功上典百申李龍顏奏敗淮西兵于時曲淮西兵晨壓其壘而
陳,光顏不得出,乃自毀其柵之左右,出騎以擊之。光顏自將數(shù)騎沖其陳,出入數(shù)四,賊皆
識之,矢集其身如胃毛。其子攬轡止之,光顏舉刃叱去。于是人爭致死,淮西兵大潰,殺數(shù)
千人。上以裴度為知人。二月,丁未,以度為司空、目十字事。度在中書,左右忽白失印。
聞?wù)呤蕊嬀谱匀?。頃之,左右白?fù)于故處得印,度不應(yīng)?;騿柶涔?,度口:“此必吏
人盜之以印書券耳,急之則投諸水火,緩之則復(fù)還故處?!比朔渥R量。春,閏正月,己亥,
裴度至京師,以疾歸第,不能入見。上勞問賜資賽,使者旁午。三月,丙戌,薨,謚曰*?。
上怪度無遺表,問其家,得半稿,以儲嗣未定為憂,言不及私。度身貌不逾中人,而威望遠
達四夷。四夷見唐使,輒問度老少用舍。以身系國家輕重如郭子儀者,二十馀年。
(節(jié)選自司馬光《資治通鑒?唐紀(jì)》)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度還/言淮西必可取之狀/且曰/觀諸將/惟李光顏勇而知義/必能立功/上悅/丙申/李光顏奏
敗淮西兵于時曲/
B.度還/言淮西必可取之狀/且日/觀諸將惟李光顏/勇而知義/必能立功/上悅/丙申/李光顏奏
敗淮西兵/于時曲/
C.度還言/淮西必可取之狀/且日/觀諸將惟李光顏/勇而知義/必能立功/上悅/丙申/李光顏奏
敗淮西兵于時曲/
D.度還言/淮西必可取之狀/且日/觀諸將/惟李光顏勇而知義/必能立功/上悅/丙申/李光顏奏
敗淮西兵/于時曲/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緡,古代釣魚繩或者穿銅錢用的繩子,也是古代計量單位,文中指的是后者。
B.淮西,唐朝根據(jù)山川河流將天下分為十道,設(shè)有淮南道;淮西原稱淮南西道。
C.同平章事,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簡稱,是唐代宰相名目之一,始用于唐太宗。
D.文忠,朝廷封給大臣的一種謚號,謚號又有文武之分,文忠是給武官的謚號。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裴度接受朝廷任命前往魏博,將大筆的錢獎賞給軍中的將士,還免除了魏博百姓一年的
賦稅徭役,將士們備受鼓舞,歡聲如雷。
B.淮西軍壓境,李光顏身先士卒,率領(lǐng)幾個騎兵來回沖殺,他身上中了很多箭,卻毫不退
縮,最終將士們拼死力戰(zhàn),擊潰了淮西軍。
C.得知中書省的印章丟失的消息,大家驚慌失措,裴度卻非常鎮(zhèn)定,若無其事地喝酒;最
終印章失而復(fù)得,人們非常佩服他的膽識。
D.裴度回到京城后,以生病為由待在家里,不接見任何人,唐文宗也不計較,從早到晚,
派許多使者到裴度家里慰問并給予賞賜。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其子攬轡止之,光顏舉刃叱去。(4分)
(2)急之則投諸水火,緩之則復(fù)還故處。(4分)
5.文末說裴度“以身系國家”“威望遠達四夷”,哪些事最能印證作者對他這兩個方面的評
價?請簡要說明。(3分)
【答案】
1.A
2.D
3.D
4.(1)他的兒子抓住韁繩攔阻他,李光顏舉起刀呵斥他的兒子離開。
(2)如果急于追查此事,他們就會把印章扔到水里或者火里;如果暫緩追查此事,他們就
會把印章又還回原處。
5.裴度在手稿中為太子沒有確定而擔(dān)憂,卻沒有提及個人的事,說明他“以身系國家”:四
方蠻夷見到唐朝使者,總是問裴度年齡多少,是否還得到朝廷重用,說明他“威望遠達四夷”。
【解析】
1.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文的斷句能力。
句意:裴度回朝后,陳述了淮西肯定能夠攻取的情況,而且說:“我觀察各位將領(lǐng),只
有李光顏驍勇善戰(zhàn),深明大義,一定能夠建立功勛。"憲宗高興。丙申(二卜六日),李光顏
奏稱在時曲打敗淮西兵馬。
“惟李光顏勇而知義”中“勇而知義”是描述李光顏的,作謂語,中間不宜斷開,排除
BC?
“李光顏奏敗淮西兵于時曲”中“于時曲”是后置狀語,中間不宜斷開,排除D。
故選Ao
2.本題考查學(xué)生掌握文化常識的能力。
D.”文忠是給武官的謚號”說法錯誤,應(yīng)該是給文官的謚號。一般文官的謚號以“文”
開頭,武官的謚號以“武”開頭,
故選Do
3.本題考查學(xué)生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D.“以生病為由待在家里,不接見任何人,唐文宗也不計較”說法錯誤,原文為“以疾
歸第,不能入見”,說的是由于身體疾病而回到家中,未能拜見文宗。
故選Do
4.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1)“攬轡”,抓住韁繩;“止”,攔阻;“叱”,呵斥;“去”,離開。
(2)“急之”,急于追查此事;“諸”,至于,到;“緩之”,暫緩追查此事。
5.本題考查學(xué)生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由“上怪度無遺表,問其家,得半稿,以儲嗣未定為憂,言不及私”可知裴度在手稿中
為太子沒有確定而擔(dān)憂,卻沒有提及個人的事,說明他“以身系國家”;
由“四夷見唐使,輒問度老少用舍''可知四方蠻夷見到唐朝使者,總是問裴度年齡多少,
是否還得到朝廷重用,說明他“威望遠達四夷”。
【參考譯文】
唐憲宗元和七年秋八月,魏博節(jié)度使田季安去世。召回田興任步射都知兵馬使。十月十
九日,任命田興為魏博節(jié)度使。田興因感激朝廷的恩典而流出了眼淚,將士們沒有不歡欣雀
躍的。十一月初六日,派知制誥裴度到魏博表示慰問,把一百五十萬貫錢賞賜給軍士,對六
州百姓免除一年的賦稅徭役。將士們得到賞賜,發(fā)出了雷鳴般的歡呼聲。成德、兗郛派來的
好幾個使者看到了這一場景,面面相覷,驚惶變色,嘆息著說:“對朝廷剛強不屈的藩鎮(zhèn)果
真有什么好處嗎!”裴度為田興講述君臣之間的大義名分,田興傾聽著,整個晚上,都沒有
倦意。他對待裴度的禮數(shù)非常周全,還邀請裴度走遍他管轄的州縣,向各處宣布朝廷的命令。
田興在魏博行使朝廷的法紀(jì)命令,向朝廷交納賦稅。各軍長時間討伐淮西,毫無建樹。五月,
憲宗派遣御史中丞裴度前往行營撫慰將士,察看采取軍事行動的情況。襲度回朝后,陳述了
淮西肯定能夠攻取的情況,而且說:“我觀察各位將領(lǐng),只有李光顏驍勇善戰(zhàn),深明大義,
一定能夠建立功勛。"憲宗高興。丙申(二十六日),李光顏奏稱在時曲打敗淮西兵馬。早
晨,淮西兵馬緊緊逼迫著李光顏的營壘結(jié)成陣列,李光顏無法出兵,便自行毀除本軍周圍的
柵欄,派出騎兵,向淮西軍進擊。李光顏親自率領(lǐng)幾個騎兵向淮西陣中沖鋒,多次沖進去,
殺出來,敵人都認識他,箭象刺猬毛般密集地向他身上射去。他的兒子抓住韁繩,請他停止
沖鋒,李光顏舉起兵器,喝斥他走開。于是,人們爭著拼死力戰(zhàn),淮西兵馬大規(guī)模地潰退,
被殺死了數(shù)千人。憲宗認為裴度是善于識別人才的。二月十六日,任命裴度為司空、同平章
事。一次,裴度在中書門下辦公時,手下忽然報告說中書門下的大印丟失了。當(dāng)時在場聽到
這個消息的官吏無不大驚失色。裴度卻仍然飲酒,神態(tài)自如。不久,手下又報告說,大印在
原來的地方找到來了,裴度似未聽見,閉口不應(yīng)。有人問他是什么緣故,裴度說:“大印丟
失,肯定是官吏偷去私自印制文書了,如果急于追查,他們就會畏罪把印毀掉,投到水中或
者火中,只要不動聲色,則必然把印又放回原處?!贝蠹叶寂宸囊娮R和氣量。春季,閏
正月,己亥(十六日),河?xùn)|節(jié)度使裴度抵達京城,由于身體疾病而回到家中,未能拜見文
宗。文宗派遣使者到他家中慰勞賞賜,派遣的使者接二連三到來。三月,丙戌(初四),裴
度去世,朝廷追贈謚號為文忠。文宗奇怪裴度沒留下給朝廷的遺表,派人問他的家屬,找到
一份沒有寫完的手稿,手稿中只說自己為皇上沒有立太子而擔(dān)憂,而不提及自己個人的要求。
裴度的身材和相貌并未超過一般人,但威望卻遠達周邊的夷蠻各族,夷蠻各族酋長見到唐朝
的使者,常常問裴度的年齡多少?是否還得到朝廷重用?他和郭子儀一樣,以自己的身家性
命維系國家安危,長達二十多年的時間。
二、【2022屆福建省南平市高三三模語文試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20分)
三月甲午朔,上(后周世宗柴榮)行視水寨,至洲橋,自取一石,馬上持之,至寨以供
炮,從官過橋者人赍一石。六月壬申,彰信節(jié)度使李繼勛營于壽州城南,唐劉仁贍伺繼勛無
備,出兵擊之,殺士卒數(shù)百人。四年春正月,周兵圍壽春,連年未下,城中食盡。齊王景達
遣都軍使邊鎬將兵數(shù)萬溯淮救之。劉仁贍請以邊鎬守城,自帥眾決戰(zhàn),齊王不許,劉仁贍?wèi)?/p>
邑成疾。三月己丑夜,帝渡淮,抵壽春城下。庚寅旦,躬摞甲胄,軍于紫金山南山。命本科
皇帝(趙匡胤)擊唐先鋒寨及山北一寨,皆破之,由是唐兵首尾不能相救。丙午,監(jiān)軍使孫
羽等作仁贍表,遣使奉之來降,帝遣使入城宣諭。以劉仁贍為天平節(jié)度使兼中書令,闞簟略
曰:“盡忠所事,抗節(jié)無虧,前代名臣,幾人堪比!朕之伐叛,得爾為多。”是日卒,追賜
爵彭城郡王,詔開壽州倉賑饑民。上自至泗州城下,禁軍中芻花者毋得犯民田,民皆感悅,
爭獻芻粟。既克泗州,無一卒敢擅入城者。唐陳覺自周還,矯以帝命謂唐主日:“聞江南連
歲拒命,皆宰相嚴續(xù)之謀,當(dāng)為我斬之。"唐主知覺素與續(xù)有隙,固未之信。鐘謨請覆之于
周,唐主乃因讀復(fù)命,言:“久拒王師,皆臣愚迷,非續(xù)之罪。”帝聞之,大驚目:“審如
此,則續(xù)乃忠臣。朕為天下主,豈教人殺忠臣乎!”唐主遣其子紀(jì)公從善與鐘謨俱39,上
問謨?nèi)眨骸敖弦嘀伪?,修守備乎?”對目:“既臣事大國,不敢?fù)爾。"上目:“不然,
向時則為仇敵今日則為一家吾與汝國大義已定保無他虞然人生難期至于后世則事不可知歸
語汝主,可及吾時完捶幫,繕甲兵,據(jù)守要害,為子孫計?!?/p>
臣光日:世宗以信令御群臣,以正義責(zé)諸國,劉仁贍以堅守蒙褒,嚴續(xù)以盡忠獲存。汪
南未服,則親犯矢石,期于必克;既服,則愛之如子,推誠盡言,為之遠慮?!稌纺浚骸按?/p>
邦畏其力,小邦懷其德?!笔雷诮?!
(節(jié)選自《通鑒紀(jì)事本末?世宗征淮南》)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向時則為仇/敵今日則為一家/吾與汝國大義已定/保無他虞/然人生難期/至于后世/則事不
可知/
B.向時則為仇/敵今日則為一家/吾與汝國大義已定/保無他虞/然人生難期至/于后世則事不
可知/
C.向時則為仇敵/今日則為一家/吾與汝國大義已定/保無他虞/然人生難期/至于后世/則事不
可知/
D.向時則為仇敵/今日則為一家/吾與汝國大義已定/保無他虞/然人生難期至/于后世則事不
可知/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太祖:廟號,史上只有開國之主或國家奠基者,稱為祖。有守成之德的君主稱為宗。
B.制辭:用以頒布皇帝重要的法制命令的專用文書,包括所有詔、敕、諭等詔令文書。
C.入貢:外國向本國進獻財物土產(chǎn),也指貢士入京參加會試。本文指南唐向后周入貢。
D.城郭:城和郭分說時,"城"指內(nèi)城,"郭"指外城;城和郭連用時,則泛指城。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壽春被圍,城中糧食匱乏,齊王景達派兵救援;劉仁蟾請求率眾與后周軍決一死戰(zhàn),齊
王景達不同意,劉仁贍因此憤恨憂郁病倒。
B.后周世宗渡過淮水,抵達壽春城下,他親自穿上盔甲,指揮作戰(zhàn),并命令趙匡胤攻擊南
唐軍寨,使得南唐軍隊首尾無法互相救援。
C.世宗在征討淮南過程中,關(guān)心當(dāng)?shù)匕傩?,保護百姓利益;他在壽州開倉賑濟饑民,在泗
州禁止打柴的士兵侵犯民田,得到百姓擁護。
D.南唐陳覺想讓南唐國主替他殺了宰相嚴續(xù),南唐國主讓鐘謨?nèi)ズ笾苷髑笫雷诘囊庖?,?/p>
宗認為嚴續(xù)對南唐盡忠,不應(yīng)該將其殺害。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唐主知覺素與續(xù)有隙,固未之信。(4分)
(2)江南未服,則親犯矢石,期于必克。(4分)
5.文末司馬光引用《書》中的“大邦畏其力,小邦懷其德”來贊美周世宗,這句話是什么
意思?他引用的目的是什么?(3分)
【答案】
1.C
2.A
3.D
4.(1)南唐國主知道陳覺向來同嚴續(xù)有嫌怨(隔閡),本來就不相信他的話。
(2)江南沒有歸服,(周世宗)就親身冒著飛矢流石,抱定必勝的信念。
5.第一問:大國敬畏他的威力,小國感懷他的德政。
第二問:告誡后世君主要像周世宗那樣攻天下時服強以力,守天下時懷弱以德。(意思對即
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給分)
【解析】
1.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昔II(我們)曾是仇敵,今II已經(jīng)成為一家人。我朝同你們國家的名分已經(jīng)確定,
保證沒有其他變故。然而人生難以預(yù)料,到了后代,那事情(更)不能知曉。
“向時則為仇敵”中,“為”是判斷動詞,做謂語,其賓語為“仇敵”,這句和后文的“今
日則為一家”形成對稱結(jié)構(gòu),故應(yīng)在“仇敵”后斷開,排除AB;
“然人生難期,至于后世”中,“人生”為主語,謂語為“難期”,“至于”表示領(lǐng)提起
一事,引出后世之事,故應(yīng)在“難期”后斷開,排除D;
原文標(biāo)點為:向時則為仇敵,今日則為一家。吾與汝國大義已定,保無他虞。然人生難
期,至于后世,則事不可知。
故選Co
2.本題考查學(xué)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xué)文化常識的能力。
A.“只有開國之主或國家奠基者,稱為祖”有誤,如明成祖朱棣、清圣祖康熙都不是
開國之君;“有守成之德的君主稱為宗”有誤,如宋徽宗。
故選A0
3.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對人物進行評價探究的能力。
D.“南唐陳覺想讓南唐國主替他殺了宰相嚴續(xù)”錯,原文是“唐陳覺自周還,矯以帝
命謂唐主曰:'聞江南連歲拒命,皆宰相嚴續(xù)之謀,當(dāng)為我斬之'”,可見,陳覺是假傳后周
世宗的詔令殺嚴續(xù),不是讓南唐國主替他殺了宰相嚴續(xù)。
故選Do
4.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素”,平時,向來;“隙”,嫌隙,隔閡;“未之信”,賓語前置,正常語序是“未信之”,
不相信他的話。
(2)“未服”,沒有信服;“犯”,冒著;“期”,期望,引申為“抱定……信念”;“克”,戰(zhàn)勝,
攻克。
5.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篩選并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
“大邦畏其力,小邦懷其德”的意思是“大國敬畏他的威力,小國感懷他的德政”,“畏”,
敬畏,害怕;“懷”,感激。
根據(jù)前文“江南未服,則親犯矢石,期于必克;既服,則愛之如子,推誠盡言,為之遠
慮”可知,世宗在“江南未服”時,不畏流矢飛石和“既服”時,愛民如子,用《尚書》中
的話來評價世宗,告誡后世統(tǒng)治者要在打天下時讓其他國家畏懼他的威力,在打下天下時,
要以德服人。
【參考譯文】
(后周世宗顯德三年(956年))三月甲午(初一日),后周世宗巡視水寨,到達源水橋,
親自撿取一塊石頭,騎在馬上拿著,到寨中來供炮使用,隨從官員過橋的也都每人攜帶一塊
石頭。六月十一日,彰信節(jié)度使李繼勛在壽州城南安營,南唐劉仁贍趁李繼勛沒有防備,出
兵襲擊他們,殺死士兵幾百人。四年春季正月,后周軍隊圍攻壽春,連著幾年沒有攻下,城
中糧食吃完。齊王景達派都軍使邊鎬率領(lǐng)幾萬兵沿淮河去救援他們。劉仁贍請求讓邊鎬守城,
自己率領(lǐng)部眾與后周軍決一死戰(zhàn),齊王李景達不同意,劉仁贍(因此)憤恨憂郁病倒。三月
己丑(初二日)夜晚,后周世宗渡過淮水,抵達壽春城下。庚寅(初三日)早晨,世宗親自
穿上盔甲,在紫金山南面駐軍。命令北宋太祖皇帝(趙匡胤)攻擊南唐先鋒寨以及山北的一
處營寨,全都擊破,于是南唐軍隊首尾無法互相救援。丙午(十九日)監(jiān)軍使使孫羽等以劉
仁贍的名義起草了奏表,派遣使者帶著奏表前來投降。世宗派遣使者入城宣示安撫,(后周
世宗)任命劉仁贍為天平節(jié)度使兼中書令,制書內(nèi)容大致說:“對所侍奉的君主竭盡忠誠,
堅守節(jié)操,德行無虧,前代有名的大臣,能有幾人可以相比!我討伐叛賊,得到你才是最大
的收獲?!碑?dāng)日,(劉仁贍)去世,追賜為彭城郡王。世宗詔令打開壽州糧倉救濟饑民。后
周世宗親自抵達汨州城下,(下令)軍中負責(zé)割草打柴的人不得侵犯農(nóng)民田地,農(nóng)民都感激
喜悅,爭相獻送糧草。攻克泗州以后,沒有一名士兵敢擅自入城。南唐陳覺從后周回來后,
假傳后周世宗的詔令對南唐國主說:“聽說江南多年抗拒詔令,都是宰相嚴續(xù)的主意,應(yīng)當(dāng)
替我殺了他?!蹦咸茋髦狸愑X向來同嚴續(xù)有嫌怨(隔閡),本來就不相信他的話。鐘讀
請求到后周核實,南唐國主于是通過鐘謨返回后周復(fù)命的機會,(上奏后周世宗)說:“長
久抗拒王師,都是我的愚昧糊涂,不是嚴續(xù)的罪過?!笔雷诘弥耸?,大為驚訝,說:“確
實如此的話,那么嚴續(xù)是忠臣。我作為天下的君主,豈能教人殺害忠臣呢!”南唐國主派遣
他的兒子紀(jì)國公李從善與鐘謨一道入朝進貢,后周世宗問鐘謨說:“江南也在操練軍隊,修
整守備嗎?”鐘謨回答說:“自從臣服大國,不敢再這樣了?!笔雷谡f:“不應(yīng)當(dāng)這樣。昔
日(我們)曾是仇敵,今日已經(jīng)成為一家人。我朝同你們國家的名分已經(jīng)確定,保證沒有其
他變故。然而人生難以預(yù)料,到了后代,那事情(更)不能知曉?;厝δ慵揖髡f,可以
趁著我在的時候加固城郭,修繕武器,據(jù)守要塞,替子孫后代著想?!?/p>
臣子司馬光說:周世宗憑借信用駕馭群臣,憑借正義要求各國,劉仁贍因為堅守不屈蒙
受褒揚,嚴續(xù)因為竭盡忠誠獲得生存。江南沒有歸服,(周世宗)就親身冒著飛矢流石,抱
定必勝的信念:江南降服以后,便像對待子女那樣地愛護他們,推心置腹地把話說盡,替他
們做長遠打算。《尚書》說:“大國敬畏他的威力,小國感懷他的德政?!敝苁雷诘乃魉?/p>
為可以說接近《尚書》上的話了。
三、【2022屆廣東省佛山市高三二模語文試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20分)
高宗建炎元年五月甲午,召李綱為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六月已末為、李綱至行在,
奏日:"金人不道專以詐謀取勝中國不悟一切墮其計中賴天命未改陛下總帥于外為天下臣民
所推戴還二圣撫萬邦責(zé)在陛下?!凹鬃?,以李綱兼御營使。綱入對,言目:“今國勢不逮靖
康間遠甚,至于所當(dāng)急而先者,則在于料理河北、河?xùn)|。料理稍就,然后中原可保,而東南
可安?!钡凵破溲?,問誰可任者,綱薦張所、傅亮。時帝手詔擇日吟率東南,綱言:“車軍
巡幸之所,關(guān)中為上,襄陽次之,建康為下?!北菹驴v未能行上策,猶當(dāng)且適襄、鄧,示不
忘故都,以系天下之心。帝乃諭兩京以還都之意。已而帝意復(fù)變,綱又極言其不可,且目:
“自古中興之主,起于西北則足以據(jù)中原而有東南,起于東南則不能復(fù)中原而有西北,蓋天
下精兵健馬皆在西北。若委中原而棄之,豈惟金人將乘間以擾內(nèi)陸,盜賊亦將蜂起為亂,跨
州連邑,陛下雖欲還闕,不可得矣,況欲治兵勝敵,以歸二圣哉!況嘗降詔,許留中原,人
心悅服,奈何詔墨未干,遽失大信?”帝然之。而汪伯彥、黃潛善陰主揚州之議。或謂綱日:
“外論洶洶,咸謂東幸已決?!本V目:“國之存亡,于是焉分,吾當(dāng)以去就爭之!”乙亥,
召河?xùn)|經(jīng)制副使傅亮還行在。綱言:“圣意必欲罷亮,乞付黃潛善施行,臣得乞身歸田里?!?/p>
泣辭而退。或曰:“公決于進退,于義得矣,如讒者何?”綱目:“吾知盡事君之道,不可
則全進退之節(jié),禍患非所恤也?!边m侍御史張浚劾綱以私意殺宋齊愈,且論其招軍買馬之非,
潛善、伯彥等復(fù)力排綱,請帝去之,遂罷綱為觀文殿大學(xué)士??U摼V不已,乃落職提舉洞霄
宮。凡在相位七十七日。
《宋史紀(jì)事本末?李綱軸政》
1.下列對文中面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是()(3分)
A.金人不道專/以詐謀取勝中國/不悟一切/墮其計中/賴天命未改/陛下總帥于外/為天下臣民
所推戴/還二圣/撫萬邦/責(zé)在陛下/
B.金人不道/專以詐謀取勝中國/不悟一切/墮其計中/賴天命未改/陛下總帥于外/為天下臣民
所推戴/還二圣/撫萬邦/貴在陛下/
C.金人不道專/以詐謀取勝/中國不悟/一切墮其計中/賴天命未改陛下/總帥于外/為天下臣民
所推戴/還二圣/撫萬邦/責(zé)在陛下/
D.金人不道/專以詐謀取勝/中國不悟/一切墮其計中/賴天命未改/陛下總帥于外/為天下臣民
所推戴/還二圣/撫萬邦/責(zé)在陛下/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朔,農(nóng)歷每月的末一天,"朝菌不知晦朔"的"朔"與文中的"朔"同義。
B.巡幸,舊時帝王巡視各地。文中是對高宗害怕金軍入侵而逃跑的委婉說法。
C.車駕,本指馬駕的車,也指帝王所乘之車,因用為帝王代稱,文中指高宗。
D.兩京,兩個京城的合稱。有多種說法,文中指宋東京開封府和西京河南府。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李綱兼任御史營史后,與高宗談?wù)摦?dāng)下形勢。他認為抗金的第一要務(wù)是任用有能力的人
如張所、傅亮負責(zé)管理好河北、河?xùn)|。
B.面對宋高宗想巡幸東南,李綱認為即使不能選擇上策去關(guān)中,也應(yīng)該到襄、鄧二州,以
示不忘故都,來維系天下人的心念。
C.李綱忠君愛國,不計個人得失,當(dāng)皇帝還都之意發(fā)生變化時,李綱據(jù)理力爭,當(dāng)皇帝想
罷免傅亮,李綱不惜以辭職來進諫。
D.李綱擔(dān)任右相期間,因與黃潛善、汪伯彥的政見不合,就將不停地彈劾自己殺宋齊愈和
招兵買馬的張浚降職為提舉洞霄宮。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國之存亡,于是焉分,吾當(dāng)以去就爭之。(4分)
(2)公決于進退,于義得矣,如讒者何?(4分)
5.請結(jié)合文本,概括李綱極力反對遷都東南的理由。(3分)
【答案】
1.D
2.A
3.D
4.(1)國家的保存和滅亡,在此可見分曉,我當(dāng)用辭去官職去力爭這件事。
(2)先生在出仕和退隱上很果決,(雖然)是得到了道義,(但)如何對付進讒蕾的人呢?
5.①精兵健馬盡在西北,起于西北則足以占據(jù)中原而領(lǐng)有東南,反之則不行;
②若放棄中原,則內(nèi)憂外患,東南也不得安寧;
③曾經(jīng)降詔,應(yīng)許留在中原,遷都東南則失信于天下。
【解析】
1.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金人不講道義,專用詐謀來取勝,我們不省悟,一切都落入他們的計策之中,幸
虧天命沒有改變,陛下統(tǒng)帥大軍在外,受到全國臣民的擁護愛戴,迎接徽、欽二帝回朝,安
撫周邊各國,這個大任就由陛下?lián)瘟恕?/p>
“?!币鉃椤皩iT”,和“以詐謀”一起修飾''取勝",作狀語,中間不可斷開,排除
AC;
“中國”是“不悟”的主語,故不能斷開,排除B。
故選D?
2.本題考查學(xué)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xué)文化常識的能力。
A.“朔,農(nóng)歷每月的末一天”錯誤,朔,是農(nóng)歷每月第一天。
故選A?
3.本題考查學(xué)生概括分析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
D.”張浚降職為提舉洞霄宮”錯誤。根據(jù)原文可知,是李綱被降職為提舉洞霄宮。
故選Do
4.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于是”,在此;“去就”,離去或留下,擔(dān)任或辭去職務(wù),此處偏向“不擔(dān)任官職”“離
職”“拋棄官職”“辭去官職”;“爭。力爭,抗?fàn)帯?/p>
(2)“決”,果斷、果決;“得”,得到,獲得;“如……何”,固定結(jié)構(gòu),對(把)……怎么
樣;“決于進退”,狀語后置。
5.本題考查學(xué)生篩選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
由“自古中興之主,起于西北則足以據(jù)中原而有東南,起于東南則不能復(fù)中原而有西北,
蓋天下精兵健馬皆在西北”可知李綱認為自古以來中興的君主,都起兵于西北,這樣完全可
以占據(jù)中原而控制東南地區(qū),起兵于東南則不能收復(fù)中原而控制西北,因為天下的精兵健馬
都在西北。
由''若委中原而棄之,豈惟金人將乘間以擾內(nèi)陸,盜賊亦將蜂起為亂,跨州連邑”可知,
李綱認為如果放棄中原,豈只是金人將乘機騷擾內(nèi)地,盜賊也將紛紛起兵作亂,敵兵和盜賊
所占據(jù)的地盤將跨州連縣。
由“況嘗降詔,許留中原,人心悅服,奈何詔墨未干,遽失大信”可知,李綱認為皇帝
曾經(jīng)下詔,答應(yīng)留駐中原,百姓都十分高興敬服,為什么詔書的墨跡未干,就馬上失去天大
的信用。
【參考譯文】
宋高宗(趙構(gòu))建炎元年(1127年)五月甲午日,召李綱任命他為尚書右仆射兼中書
侍郎。六月初一日,李綱到達皇帝巡幸所居之地(應(yīng)天府),上奏說:“金人不講道義,專
用詐謀來取勝,我們不省悟,一切都落入他們的計策之中,幸虧天命沒有改變,陛下統(tǒng)師大
軍在外,受到全國臣民的擁護愛戴,迎接徽、欽二帝回朝,安撫周邊各國,這個大任就由陛
下?lián)瘟恕?甲子日,以李綱兼任御營使。李綱人對說:“現(xiàn)在的國家形勢遠不如靖康年間,
至于當(dāng)務(wù)之急應(yīng)優(yōu)先去做的,就是管理河北、河?xùn)|。管理稍有就緒,這樣之后中原可保全,
東南可以安定?!备咦谡J為李綱講得很好,問誰可以出任兩河職務(wù),李綱推薦張所、傅亮。
當(dāng)時高宗親筆詔書選擇日期巡幸東南。李綱說:“陛下巡幸常駐的地方,以關(guān)中為最好,其
次是襄陽,建康為最不好。陛下即使不能采用上策,也應(yīng)當(dāng)暫且到襄、鄧二州,用以表示不
忘故都汴京,來維天下人的心念。”高宗便將還京的旨意告諭東、西二京(即東京開封府和
西京河南府)。不久高宗的旨意又發(fā)生變化,李綱又極力勸說道:“自古以來中興的君主,
都起兵于西北,這樣完全可以占據(jù)中原而控制東南地區(qū),起兵于東南則不能收復(fù)中原而控制
西北,因為天下的精兵健馬都在西北。如果放棄中原,豈只是金人將乘機騷擾內(nèi)地,盜賊也
將紛紛起兵作亂,敵兵和盜賊所占據(jù)的地盤將跨州連縣,陛下要想回到京城,也不可能了,
況且想治理軍隊?wèi)?zhàn)勝敵人,迎接徽、欽二帝回朝!更何況陛下曾經(jīng)下詔,答應(yīng)留駐中原,百
姓都十分高興敬服,為什么詔書的墨跡未干,就馬上失去天大的信用!”高宗認為他說得對。
但汪伯彥、黃潛善暗中主張遷都揚州。有人對李綱說:“外面議論紛紛,都說已決定巡幸東
南了?!崩罹V說:“國家的保存和滅亡,在此可見分曉,我當(dāng)用辭去官職去力爭這件事?!?/p>
乙亥日,召河?xùn)|經(jīng)制副使傅亮歸還行在,李綱說:“圣上的意思必定是想罷免傅亮,請交付
黃潛善執(zhí)行,我請求辭職回家種地?!崩罹V落淚告辭離去。有人對李綱說:“先生在出仕和
退隱上很果決,(雖然)是得到了道義,(但)如何對付進讒言的人呢?”李綱說:“我只知
竭盡全力侍奉君主的方法與道理,不被任用時要保全進退的節(jié)操,至于禍患并非是我所顧慮
的事情?!边m逢侍御史張浚彈劾李綱以個人的意見殺宋齊愈,并且控告他招兵買馬的罪過,
黃潛善、汪伯彥又極力排斥李綱,請高宗把他調(diào)離朝廷,于是罷免李綱為觀文殿大學(xué)士。張
浚依然不停地控告李綱,于是(皇上)將李綱降職為提舉洞霄宮。李綱在相位共七十七日。
四、【2021-2022學(xué)年高三5月廣東省新高考模擬檢測語文試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下列小題。(20分)
十年夏四月庚申,突厥寇周幽州,殺掠吏民。五月已丑,周高祖帥諸軍伐突厥,遣柱國
原公姬愿、東平公神舉等將兵五道俱入。帝不辭,詔停諸軍。六月,帝殂。十一年春二月,
突厥佗缽可汗請和于周,周主以趙王招女為千金公主,妻之。十二年春二月戊午.突厥、聲
于周,且迎千金公主。突厥佗缽可汗卒,國中相與議曰:“四可汗子,攝圖最賢?!惫灿?/p>
之,號沙缽略可汗。沙缽路勇而得眾北方皆畏附之隋主既立待突厥禮薄突厥大怨乃與故齊營
州刺史高寶寧合兵為寇隋主患之枚緣邊修保障峻長城命上柱國武威陰壽鎮(zhèn)幽州,京兆尹虞慶
則鎮(zhèn)并州,屯兵數(shù)萬以備之。十四年夏四月庚寅,隋大將軍韓僧壽破突厥于雞頭山,上柱國
李充破突厥于河北山。五月□木,高寶寧引突厥寇隋平州,突厥悉發(fā)五可汗控弦之士四十萬
入長城。六月乙酉,隋上柱國李光敗突厥于馬邑。突厥又寇蘭州,涼州總管賀婁子干敗之于
可洛咳。冬十月癸酉,隋太子勇屯兵威陽以備突厥。長城公至德元年夏四月,突厥教為隋寇,
隋主下詔日:“朕以為厚斂斐盡,多慧豺狼,未娶感恩,資而為賊。近者盡其巢窟,俱犯北
邊,蓋上天所忿,驅(qū)就齊斧。諸將今行,義兼含育,有降者納,有違者死,使其不敢南望,
永服威刑。”于是命衛(wèi)王爽等為行軍元帥,分八道出塞擊之。爽督總管李充等四將出朔州道,
已卯,與沙缽略可汗遇于白道。李充言于爽目:“突厥狙于驟勝,必輕我而無備,以精兵襲
之,可破也?!敝T將多以為疑,唯長史李徹贊成之,遂與充師精騎五千掩擊突厥,大破之。
沙缽略棄所服金甲,潛草中而遁。其軍中無食,粉骨為糧,加以疾疫,死者甚眾。甲午,突
厥遣使人見于隋。
(節(jié)選自《通鑒紀(jì)事本末?突厥朝隋》)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沙缽略勇而得眾/北方皆畏附之/隋主既立/待突厥禮薄/突厥大怨/乃與故齊營州刺史高寶
寧合兵為寇/隋主患之/敕緣邊/修保障/峻長城/
B.沙缽略勇而得眾/北方皆畏附之隋主/既立/待突厥禮薄/突厥大怨/乃與故齊營州刺史高寶
寧合兵為寇/隋主患之/敕緣邊修保障/峻長城/
C.沙缽略勇而得眾/北方皆畏附之/隋主既立/待突厥禮薄/突厥大怨/乃與故齊營州刺史高寶
寧合兵為寇/隋主患之/敕緣邊修保障/峻長城/
D.沙缽略勇而得眾/北方皆畏附之隋主/既立/待突厥禮薄/突厥大怨/乃與故齊營州刺史高寶
寧合兵為寇/隋主患之/敕緣邊/修保障/峻長城/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不豫,指事先沒有預(yù)備,"豫"與"凡事豫則立"中的"豫"字詞義相同。
B.入貢,主要指向朝廷進獻財物土產(chǎn),科舉時代也可以指貢士入京參加會試。
C.己未,是天干地支的組合,古人將其組合后用來紀(jì)年、紀(jì)月、紀(jì)日、紀(jì)時。
D.兆庶,詞義等同于兆民,古稱天子之民為兆民,后來用以泛指眾民、百姓。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突厥佗缽可汗去世后,突厥人討論后認為,在四位可汗的兒子中,攝圖最為賢德,于是
他們就擁立攝圖為可汗,建號為沙缽略可汗。
B.突厥沙缽略可汗即位后,多次侵擾剛剛立國的隋朝邊境,隋文帝派遣陰壽、虞慶則鎮(zhèn)守
要塞,并且駐扎數(shù)萬軍隊以防備突厥的入侵。
C.雖然韓僧壽、李光、賀婁子干等先后擊敗過突厥,但是突厥依然侵擾隋朝,隋文帝就派
遣太子楊勇率軍駐扎在咸陽以防備突厥軍隊。
D.在李徹支持和幫助下,李充率領(lǐng)五千人精銳騎兵突然襲擊突厥軍,大敗突厥軍,沙缽略
可汗丟棄所穿的金甲,躲在草叢中得以逃脫。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突厥佗缽可汗請和于周,周主以趙王招女為千金公主,妻之。(4分)
(2)突厥狙于驟勝,必輕我而無備,以精兵襲之,可破也。(4分)
5.隋文帝為什么要“使其不敢南望,永服威刑”?(3分)
【答案】
1.C
2.A
3.D
4.(1)突厥佗缽可汗向北周請求講和,北周宣帝(宇文贊)封趙王宇文招的女兒為千金公
主,嫁給佗缽可汗為妻。
(2)突厥沉溺于屢次勝利,一定輕視我軍而沒有防備,率領(lǐng)精兵襲擊他們,就可以擊敗他
們。
5.①突厥不懂得感恩,反而恩將仇報;②突厥人多次入侵邊境:③現(xiàn)今又大舉進犯隋朝。
【解析】
1.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隋主”作“既立”的主語,聯(lián)系緊密,其前斷句,排除BD?!半肪夁叀钡囊馑际恰跋?/p>
令沿著邊境”語意不完整,不能與“修保障”分開,意思是“下令沿著邊境修筑屏障”,排
除Ao
劃線句子的意思是,沙缽略勇武,很得人心,北方都敬畏依附他。隋文帝(楊堅)稱帝
后,對待突厥的禮遇淡薄,突厥十分怨恨。沙缽略可汗于是和原北齊營州刺史高寶寧聯(lián)合起
兵進攻隋朝。隋文帝憂患他們,下令沿著邊境修筑屏障,加高加固長城。
故選C。
2.本題考查學(xué)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xué)文化常識的能力。
A.“不豫,指事先沒有預(yù)備,‘豫'與'凡事豫則立‘中的‘豫’字詞義相同”錯誤。
“不豫”是天子有病的諱稱,下文中的“六月,帝殂”就暗示了“豫”不是“預(yù)備”的意思,
因此,“豫”與“凡事豫則立”中的“豫”字詞義不相同。
故選Ao
3.本題考查學(xué)生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D.“在李徹支持和幫助下,李充率領(lǐng)五千人精銳騎兵突然襲擊突厥軍”錯誤。原文“唯
長史李徹贊成之,遂與充帥精騎五千掩擊突厥”,可知“率領(lǐng)五千人精銳騎兵突然襲擊突厥
軍”的是“李徹”和“李充”兩個人,而不只是“李充”;而且李徹是“贊成”李充的建議,
說“支持和幫助”不大準(zhǔn)確。
故選Do
4.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請和于周”:狀語后置,“于周請和”,譯為“向北周請求講和";“以……為”:讓……
成為;“妻”:名詞作動詞,嫁給。
(2)“獨”:習(xí)以為常而不加重視;“輕”:形容詞用作動詞,輕視;“以”:率領(lǐng)。
5.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
根據(jù)原文“長城公至德元年夏四月,突厥數(shù)為隋寇”可知,一是現(xiàn)今又大舉進犯隋朝。
根據(jù)隋主詔書的內(nèi)容可知,二是是“朕以為厚斂兆庶,多慧豺狼,未嘗感恩,資而為賊”,
意思是“我認為對百姓征收繁重的賦稅,對突厥施加很多恩惠,突厥不曾感恩,反而資助他
們成為賊寇。”即突厥不懂得感恩,反而恩將仇報。
三是“近者盡其巢窟,俱犯北邊”,意思是“近來突厥又要傾巢而出,一起進犯我們的
北部邊境”,即突厥人多次入侵邊境。
【參考譯文】
(陳宣帝)太建十年夏季四月庚申(日),突厥侵擾北周幽州,殺害搶掠官吏百姓。五
月己丑(日),北周高祖率領(lǐng)各路部隊討伐突厥,派遣柱國原公宇文姬愿、東平公宇文神舉
等人率軍分五道一起進兵。(適逢)北周武帝(宇文邕)生病了,下詔各軍停止前進。六月,
北周武帝宇文邕駕崩。(陳宣帝)太建十一年春季二月,突厥佗缽可汗向北周請求講和,北
周宣帝(宇文贊)封趙王宇文招的女兒為千金公主,嫁給佗缽可汗為妻。十二年春二月戊午
(日),突厥向北周進貢,并且迎娶千金公主。突厥佗缽可汗死了,突厥人相互議論說:“在
四位可汗的兒子中,攝圖最為賢德?!庇谑且黄鹩⑺麨榭珊?,建號為沙缽略可汗。沙缽略
勇武,很得人心,北方都敬畏依附他。隋文帝(楊堅)稱帝后,對待突厥的禮遇淡薄,突厥
十分怨恨。沙缽略可汗于是和原北齊營州刺史高寶寧聯(lián)合起兵進攻隋朝。隋文帝憂患他們,
下令沿著邊境修筑屏障,加高加固長城,命令上柱國武威人陰壽鎮(zhèn)守幽州,京兆尹虞慶則鎮(zhèn)
守并州,駐扎數(shù)萬軍隊以防備突厥(入侵十四年夏季四月庚寅(日),隋朝大將軍韓僧壽
在雞頭山擊潰突厥軍隊,上柱國李充在河北山擊潰突厥軍隊。五月己未(日),高寶寧引誘
突厥軍隊侵擾隋朝的平州,突厥軍出動五位可汗的全部四十萬兵力攻打長城。六月乙酉(日),
隋朝上柱國李光在馬邑擊敗突厥軍隊。突厥軍又侵擾蘭州,涼州總管賀婁子干在可洛垓擊敗
他們。冬十月癸酉(日),隋朝太子楊勇率軍駐扎在咸陽以防備突厥軍隊。長城公至德元年
夏季四月,突厥多次進犯隋朝,隋文帝(楊堅)下詔說:“我認為對百姓征收繁重的賦稅,
對突厥施加很多恩惠,突厥不曾感恩,反而資助他們成為賊寇。近來突厥又要傾巢而出,-
起進犯我們的北部邊境,這是上天都憤恨的舉動,驅(qū)使他們來送死。眾將現(xiàn)在就要出發(fā),要
做到含養(yǎng)教化,有投降的要接納,有反抗的就處死,使他們不敢再有南侵的企圖,永遠服從
我們嚴厲的刑法?!庇谑侨蚊l(wèi)王楊爽等人擔(dān)任行軍元帥,兵分八路出塞進攻突厥。楊爽督
師總管李充等四位將領(lǐng)從朔州道出兵,己卯(日),與沙缽略可汗在白道遭遇。李充對楊爽
說:“突厥沉溺于屢次勝利,一定輕視我軍而沒有防備,率領(lǐng)精兵襲擊他們,就可以擊敗他
們?!敝T將大多對此懷疑,只有長史李徹贊成這一建議,李徹就和李充率領(lǐng)精銳騎兵五千人
突然襲擊突厥軍,大敗敵軍。沙缽略可汗丟棄所穿的金甲,潛伏在草叢中才得以逃脫。突厥
軍中沒有糧食,粉碎尸體骨頭當(dāng)為糧食,再加上疾疫,死亡的人很多。甲午(日),突厥派
遣使者向隋朝入朝覲見。
五、【2021-2022學(xué)年高三下學(xué)期河北省衡水市衡水中學(xué)素養(yǎng)提升模擬(一)語文試題】閱
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20分)
建平四年,匈奴單于上書愿朝五年。時帝被疾,或言:“自黃龍、竟寧時,單于朝中國,
輒有大故。”上由是難之,以問公卿,亦以為虛費府帑,可且勿許。單于使辭去,未發(fā),黃
門郎揚雄上書諫日:“臣聞《方攀》之治,貴于未亂;兵家之勝,貴于未戰(zhàn);二者皆微,然
而大事之本,不可不察也。今單于上書求朝,國家不許而辭之,臣愚以為漢與匈奴從此隙矣。
匈奴本軍聲所不能臣,三王所不能制,其不可使隙明甚。臣不敢遠稱,請引秦以來明之,以
秦始皇之強,蒙恬之威。然不敢斑西河,乃筑長城以界之。會漢初興,以高祖之威靈,三十
萬眾困于平城,時奇謫之士、石畫之臣甚眾,卒其所以脫者,世莫得而言也。孝武即位,設(shè)
馬邑之權(quán),欲誘匈奴,徒費財勞師,一虜不可得見,況單于之面乎!其后深惟社稷之計,規(guī)
恢萬載之策,乃大興師數(shù)十萬,使衛(wèi)青、霍去病操兵,前后十余年,襲王庭,窮極其地,追
奔逐北,號婢辱希山,禪于姑衍,以臨翰海,虜名王、貴人以百數(shù)。自是之后,匈奴震怖,
益求和親,然而未肯稱臣也。今單于歸義懷款誠之心欲離其庭陳見于前此乃上世之遺策神靈
之所煨望國家雖費丕得已者也奈何距以辭,開將來之隙?夫疑而隙之,使有恨心,終無北面
之心,威之不可,諭之不能,懸得不為大憂乎!夫明者視于無形,聰者聽于無聲,誠先于未
然,即兵革不用而憂患不生。不然,壹有隙之后,雖智者勞心于內(nèi),辯者轂擊于外,猶不若
未然之時也。且往者圖西域,制車師,置城郭扉個三十六國,豈為康居、烏孫能逾白龍堆而
寇西邊哉?乃以制匈奴也。夫百年勞之,一日失之,費十而愛一,臣竊為國不安也。唯陛下
少留意于未亂、未戰(zhàn),以遇邊萌之禍!“書奏,天子寤焉,召還匈奴使者,更報單于書而許
之。賜雄帛五十匹,黃金十斤。元壽二年,單于來朝,上舍之于上林苑蒲陶宮。
(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漢紀(jì)二十六》)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今單于歸義/懷款誠之心/欲離其庭/陳見于前/此乃上世之遺策/神靈之所想/望國家雖費/
不得已者也/
B.今單于歸/義懷款誠之心/欲離其庭/陳見于前/此乃上世之遺策/神靈之所想望/國家雖費/
不得已者也/
C.今單于歸/義懷款誠之心/欲離其庭/陳見于前/此乃上世之遺策/神靈之所想/望國家雖費/
不得已者也/
D.今單于歸義/懷款誠之心/欲離其庭/陳見于前/此乃上世之遺策/神靈之所想望/國家雖費/
不得已者也/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六經(jīng)》,儒家經(jīng)典《詩》《書》禮》易》《樂》《春秋》的合稱。
B.五帝,上古時代中國的五位部落首領(lǐng),為后人所歌頌。
C.封狼居胥,封,祭地,指在狼居胥山祭地,后用來指建立顯赫功績。
D.都護,官名,即"總監(jiān)護"之意。漢宣帝時為駐守西域地區(qū)的最高長官。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有人以從黃龍、竟寧年間起,匈奴單于每到中原朝見,中原就會發(fā)生大變故為由來阻止
匈奴行朝見天子之禮一事,立刻遭到了揚雄上書駁斥。
B.揚雄以秦始皇不敢窺伺西河,只好修筑長城作為邊界來防范匈奴的事例,勸說皇帝不能
因不接受匈奴單于朝見與匈奴之間產(chǎn)生嫌隙猜忌。
C.漢代皇帝開拓了西域,設(shè)置西域都護管理西域三十六個城邦國家,不僅是防備康居、烏
孫越過白龍堆沙漠而進犯西部邊境,更是控制匈奴。
D.揚雄上書使皇帝醒悟,于是皇帝召回匈奴使者,答應(yīng)了匈奴單于來長安朝見之事,并賞
賜給揚雄布帛和黃金,同年單于來到長安朝見天子。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時奇謫之士、石畫之臣甚眾,卒其所以脫者,世莫得而言也。(4分)
(2)雖智者勞心于內(nèi),辯者轂擊于外,猶不若未然之時也。(4分)
5.揚雄奏章中“夫明者視于無形,聰者聽于無聲”說的是什么道理?他這樣說的目的是什
么?(3分)
【答案】
1.D
2.C
3.B
4.(1)出奇謀的謀士、定大計的謀臣非常多,劉邦最終能脫身的原因,世上沒有人知道,
也沒有流傳下來。
(2)雖然有智謀的人在朝廷內(nèi)費盡心思,能言善辯的人在朝廷外奔走勸說,但還是不如嫌
隙沒有產(chǎn)生的時候(去消除它)。
5.①“夫明者視于無形,聰者聽于無聲”是說眼明的人能看到無形的東西,耳聰?shù)娜四苈?/p>
到無聲的音響,以此闡明做事要防患于未然的道理。②他這樣說的目的是希望皇帝能夠接受
匈奴單于來長安朝見。
【解析】
1.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而今匈奴單于心懷仁義,懷著誠懇之心,準(zhǔn)備離開王庭,來長安朝見陛下,這乃
是前代流傳下來的和平之策,神靈所盼望出現(xiàn)的太平景象,國家雖然要為此破費些錢財,也
是不得已的事情。
“歸義”是一個詞,本指“歸附正義”,此處意譯為“心懷正義”,不能分開,排除B、
Co
“想望”是一個詞,不能分開,且“國家”是下一句的主語,主語前斷開,故排除A、
C?
故選Da
2.本題考查學(xué)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xué)文化常識的能力。
C.“封,祭地”錯誤。“封狼居胥”指西漢大將霍去病登狼居胥山筑壇祭天以告成功之
事,這里的“封”是指打勝仗筑土壇以祭天。
故選Ca
3.本題考查學(xué)生概括分析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
A.“立刻”錯誤,揚雄是在匈奴使者離開朝廷之后才上書的。
C.“不僅……更是……”復(fù)句關(guān)系錯誤,由“往者圖西域,制車師,置城郭都護三十六
國,豈為康居、烏孫能逾白龍堆而寇西邊哉?乃以制匈奴也”可知,應(yīng)該用“不是……而
是……”,即“不是防備康居、烏孫越過白龍堆沙漠而進犯西部邊境,而是控制匈奴”。
D.“同年”錯誤。建平四年匈奴使者到來,元壽二年單于到來。
故選B。
4.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石畫”,定大計;“卒”,最終;“所以”,……的原因;“莫”,沒有人。
(2)“雖智者勞心于內(nèi),辯者轂擊于外”,狀語后置,雖然有智謀的人在朝廷內(nèi)費盡心思,
能言善辯的人在朝廷外奔走勸說;“轂擊”,奔走勸說;“未然",沒有這樣,沒有產(chǎn)生。
5.本題考查學(xué)生分析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
首先理解句中“明者”“聰者”以及“無形”“無聲”的意思,然后結(jié)合語境分析其闡述
的道理,并結(jié)合具體的語境分析這樣說的目的。
“明者”是指眼明之人,“聰者”是指耳聰之人,“無形”“無聲”分別指沒有形體的東
西、沒有聲音的音響;結(jié)合“誠先于未然,即兵革不用而憂患不生”可知,揚雄借助“眼明”
“耳聰”之人來闡述要能在事情沒有發(fā)生之前做出防備,預(yù)防事情的發(fā)生。
結(jié)合''建平四年,匈奴單于上書愿朝五年。時帝被疾,或言:‘自黃龍、竟寧時,單于
朝中國,輒有大故。,”“書奏,天子寤焉,召還匈奴使者,更報單于書而許之”可知,揚雄
是在匈奴單于上書漢朝想要“明年到長安行五年一朝見天子之禮”遭到拒絕的情況下呈上奏
章,而揚雄奏章呈上后,皇帝醒悟召回匈奴使者,由此可知,揚雄這樣說的目的是想要皇帝
接受匈奴單于來長安朝見。
【參考譯文】
建平四年,匈奴單于上書漢朝,請求明年到長安行五年一朝見天子之禮。這時哀帝正患
病在身,有的大臣就說:“黃龍、竟寧年間起,單于每到中原朝見,中原就會發(fā)生大變故?!?/p>
哀帝因而感到很為難,詢問公卿,公卿也認為朝見一次要白白花費國庫很多錢,可以暫且拒
絕。單于使節(jié)告辭離去,還沒動身,黃門郎揚雄上書規(guī)諫說:“我聽說儒學(xué)《六經(jīng)》中所說
的治理國家之道,推崇在變亂未形成時就把它消弭于無形;軍事上的取勝之道,推崇不通過
戰(zhàn)爭廝殺就把敵人制服;以上二者都是高明精妙的策略,然而也是一些大事件之本因,不能
不洞察?,F(xiàn)在單于上書請求朝見,漢朝不準(zhǔn)許而拒絕,我愚昧地認為漢朝與匈奴之間從此種
下了嫌隙猜忌的種子。匈奴原本是五帝不能使其臣服,三王對其無法控制的強國,不能使?jié)h
匈之間產(chǎn)生嫌隙猜忌是至為明顯的道理。我不敢追溯遙遠的歷史,謹以秦朝以來的史實說明
這個問題,以秦始皇的強大,蒙恬的雄威。仍然不敢窺伺西河,只好修筑長城作為邊界。等
到漢朝興起之初,以高祖的威力和英明,三十萬漢軍仍被匈奴圍困在平城,出奇謀的謀士、
定大計的謀臣非常多,劉邦最終能脫身的原因,世上沒有人知道,也沒有流傳下來。孝武皇
帝即位,設(shè)下馬邑之謀,想引誘匈奴主力深入,結(jié)果白白浪費錢財,使軍隊勞累,連一個匈
奴人都沒看見,更何況單于本人呢!此后武帝深為國家存亡大計著想,規(guī)劃安定萬年的策略,
于是動員數(shù)十萬大軍,派衛(wèi)青、霍去病統(tǒng)率,前后十余年,襲擊單于王庭,跑遍了匈奴的國
土,追逐棄逃的單于和匈奴的殘兵敗將,在狼居胥山祭天,在姑衍山祭地,到達瀚海,擒獲
名王、貴族數(shù)百人之多。自此之后,匈奴震驚恐懼,越發(fā)迫切要求和親,然而仍不肯向漢朝
稱臣。而今匈奴單于心懷仁義,懷著誠懇之心,準(zhǔn)備離開王庭,來長安朝見陛下,這乃是前
代流傳下來的和平之策,神靈所盼望出現(xiàn)的太平景象,國家雖然要為此破費些錢財,也是不
得已的事情。怎么能用虛妄之詞予以拒絕,開將來產(chǎn)生裂痕的端倪呀!現(xiàn)在單于因猜疑而生
嫌隙,含恨在心,最后放棄了臣服之心,那時,威脅震懾不住他,好言諭令也說服不了他,
怎能不成為大患呢!眼明的人能看到無形的東西,耳聰?shù)娜四苈牭綗o聲的音響,誠能事先防
患于未然,即使不動兵革也會令憂患不生。否則,一旦產(chǎn)生嫌隙之后,雖然有智謀的人在朝
廷內(nèi)費盡心思,能言善辯的人在朝廷外奔走勸說,但還是不如嫌隙沒有產(chǎn)生的時候(去消除
它)。況且從前開拓西域,控制車師,設(shè)置西域都護管理西城三十六個城邦國家,難道是為
了防備康居、烏孫越過白龍堆沙漠而進犯我國西部邊境?乃是為了遏制匈奴。一百余年艱苦
奮斗獲得的和平安定局面,一天之內(nèi)就全部喪失掉,花費了十錢卻吝惜一錢,我真為國家擔(dān)
憂不安。希望陛下能稍微考慮一下事情沒有混亂、沒有發(fā)生戰(zhàn)爭時該采取的策略,從而遏制
邊境上就要萌生的災(zāi)禍!”奏章呈上,皇帝醒悟,立即召回了匈奴使者,更換國書,表示歡
迎單于來長安朝見。賞賜給揚雄五十匹帛,十斤黃金。元壽二年,單于來到長安,皇帝將他
安置在上林苑蒲陶宮。
六、【2022屆河北省唐山市高三三模語文試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20分)
后周.宇顯德二年春三月,上謂宰相曰:“朕每思致治之方,未得其要。又自唐、晉以
來,吳、蜀、幽、并皆阻聲教,未能混一。宜命近臣議之。”比部郎中王樸以為:“中國之
失吳、蜀、幽、并,莫不以君暗臣邪,兵驕民困。今欲取之,莫若反其所為而已。”上欣然
納之。時群臣多守常偷安,所對少有可取者,惟樸神峻氣勁,有謀能斷,上由是重其器識。
三年春帝下詔親征淮南李谷攻壽州久不克唐劉彥貞引兵救之李谷畏之退保正陽帝至陳州亟
遣李重進引兵趟淮上李谷奏:“若厲兵秣馬,春去冬來,足使賊中疲弊,取之未晚?!钡塾[
奏,不悅。李重進度淮,逆戰(zhàn)于正陽東,大破之,斬彥貞,收軍資器械三十馀萬。帝至正陽,
以李重進代李谷為淮南遵行營都招討使。唐主兵屢敗,懼亡,乃遣鐘謨、李德明奉表稱臣。
謨、德明素辯口,上知其欲游說,盛陳甲兵而見之,曰:“爾主自謂唐室苗裔,宜知禮義。
與朕止隔一水,未嘗遣一介修好,惟泛海通契丹,舍華事夷,禮義安在?”謨、德明戰(zhàn)栗不
敢言。四年春乎夕,周兵圍壽春,連年未下,城中食盡。清淮節(jié)度.使劉仁贍請以邊鎬守城,
自帥眾決戰(zhàn),不許,憤邑成疾。三月甲辰,帝耀兵于壽春城北。劉仁贍病甚,不知人,監(jiān)軍
遣使奉表來降。戊中,帝受降于壽春城北。辛亥,以劉仁贍為天平節(jié)度使兼中書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修理廠和供貨商合同范本
- 公寓開荒保潔合同范本
- 加裝電梯加盟合同范本
- canying勞動合同范本
- 剝離工程合同范本
- 保理 保證合同范本
- 養(yǎng)鵝訂單合同范本
- 中介居間服務(wù)合同范本
- 催收咨詢服務(wù)合同范例
- 加工制作維修合同范例
- 2022-2023學(xué)年江蘇省揚州市普通高校高職單招綜合素質(zhì)測試題(含答案)
- 小學(xué)科學(xué)教科版三年級下冊全冊課課練習(xí)題(2023春)(附參考答案)
- DB37T 4242-2020水利工程建設(shè)項目代建實施規(guī)程
- 學(xué)生班級衛(wèi)生值日表模板下載
- 《是誰覺醒了中國》
- 勞務(wù)派遣服務(wù)方案與服務(wù)流程圖
- 初一經(jīng)典、勵志主題班會PPT(共63張PPT)
- 兒童血尿的診斷思路
- 2022立足崗位秉承工匠精神PPT課件模板
- 第六章-政策過程及其理論模型-《公共政策學(xué)》課件
- 《行政組織學(xué)通論》配套教學(xué)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