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師資格之中學化學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全真模擬考試試卷B卷含答案
單選題(共60題)1、下列不屬于化學事實性知識的學習策略的是()。A.多重感官協(xié)同記憶策略B.聯(lián)系一預測策略C.知識結構化策略D.概念同化策略【答案】D2、以實驗為基礎是化學學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化學實驗對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下列關于化學實驗的作用說法不正確的是()。A.化學實驗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B.化學實驗能夠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的化學教學情境C.實驗探究是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和發(fā)展科學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徑D.化學實驗是落實“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的唯一手段【答案】D3、下列化合物發(fā)生親電取代反應活性最強的是()。A.苯酚B.甲苯C.硝基苯D.氯苯【答案】A4、下列關于電解質電離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A.電解質的電離過程就是產生自由移動離子的過程B.碳酸鈣在水中難溶,但被溶解的碳酸鈣全部電離,所以碳酸鈣是強電解質C.氯氣和氨氣的水溶液導電性都很好,所以它們是強電解質D.水難電離,純水幾乎不導電,所以水是弱電解質【答案】C5、分子式為C5H7Cl的有機物,其結構不可能是()。A.只含有1個雙鍵的直鏈有機物B.含有2個雙鍵的直鏈有機物C.含有1個雙鍵的環(huán)狀有機物D.含有1個三鍵的直鏈有機物【答案】A6、古詩詞是古人為我們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下列詩句中只涉及物理變化的是A.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B.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C.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D.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答案】C7、化學與社會、生產、生活密切相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石英可導電,能用于生產光導纖維B.粗鹽經過溶解、過濾、蒸發(fā)結晶,即可得到純凈物氯化鈉C.明礬凈水,靠的是與水反應生成的膠體D.常見的氮肥都屬于銨鹽類無機物【答案】C8、在《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中,“認識化學鍵的涵義,知道離子鍵和共價鍵的形成”內容標準對應的課程模塊是()。A.化學1B.化學2C.物質結構與性質D.實驗化學【答案】B9、在教育活動中影響人的發(fā)展的基本因素是學校課程,課程在學校教育中處于核心地位,教育改革的關鍵、突破口為()A.課程設計B.課程編制C.課程改革D.課程評價【答案】C10、為中國近代化學發(fā)展做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是A.李四光B.華羅庚C.侯德榜D.錢學森【答案】C11、常溫、常壓下,將1mol蔗糖溶解在水中制成1L溶液。此溶解過程中體系的ΔH-TΔS和熵的變化情況是()A.ΔH-TΔS>0,ΔS<0B.ΔH-TΔS<0,ΔS>0C.ΔH-TΔS>0,ΔS>0D.ΔH-TΔS<0,ΔS<0【答案】D12、在學習“酸和堿之間會發(fā)生什么反應”時.某教師按照“酸和堿之間會發(fā)生反應嗎——假設酸和堿之間發(fā)生了反應——設計實驗證明氫氧化鈉和鹽酸能否反應——酸和堿之間發(fā)生了什么反應——酸和堿反應在實際中有什么應用”為線索組織教學內容。該教師組織教學內容是()。A.以學科知識的內在邏輯為主線B.以社會生活實際中的問題為主線C.以學生體驗探究活動為主線D.以現(xiàn)代物質結構理論為主線【答案】C13、A、B兩種有機化合物,當混合物質量一定時,無論A、B以何種比例混合,完全燃燒時產生的CO2的量均相等,肯定符合上述條件的是()A.①③④B.①②C.①③D.①②③④【答案】A14、化學教學研究的起點環(huán)節(jié)是()。A.選定課題B.查閱文獻C.研究設計D.收集資料【答案】A15、在學習“酸和堿之間會發(fā)生什么反應”時.某教師按照“酸和堿之間會發(fā)生反應嗎——假設酸和堿之間發(fā)生了反應——設計實驗證明氫氧化鈉和鹽酸能否反應——酸和堿之間發(fā)生了什么反應——酸和堿反應在實際中有什么應用”為線索組織教學內容。該教師組織教學內容是()。A.以學科知識的內在邏輯為主線B.以社會生活實際中的問題為主線C.以學生體驗探究活動為主線D.以現(xiàn)代物質結構理論為主線【答案】C16、下列關于“硫酸”這一教學內容設計的教學目標合理的是()。A.知識與技能目標:利用實驗的手段,學會硫酸的強氧化性B.過程與方法目標:掌握硫酸的酸性、吸水性、脫水性和強氧化性等性質C.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探究硫酸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提高動手、動腦和運用知識的能力D.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濃硫酸與稀硫酸的對比,學習“量變質變”規(guī)律和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的原則【答案】D17、制定化學教學目標的直接依據是()。A.化學課程目標B.化學教學內容C.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基礎D.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答案】A18、電子層相同的三種元素X、Y、Z,它們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的酸性由強到弱的順序為HX04>H2Y04>H3Z04,下列判斷錯誤的是()。A.非金屬性強弱的順序是X>Y>ZB.簡單氣態(tài)氫化物穩(wěn)定性為X>Y>ZC.單質與氫氣反應由易到難為X<Y<ZD.元素原子得電子能力為X>Y>Z【答案】C19、分類是化學研究中的常用方法。下列分類方法中不正確的是()。A.根據組成元素的種類,將純凈物分為單質和化合物B.根據能量的變化,將化學反應分為吸熱反應和放熱反應C.根據分子組成中含有氫原子的數(shù)目,將酸分為一元酸、二元酸D.根據是否有新物質生成,將一個變化分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答案】C20、關于試講和常規(guī)課堂教學的關系,下列選項錯誤的是()。A.目的不同B.對象相同C.教學內容安排不同D.組織教學不同【答案】B2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實驗室中制備溴苯用苯和溴水B.異戊二烯的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個平面內C.淀粉與纖維素是同分異構體D.用FeCl3溶液可以鑒別甲苯和苯酚【答案】D22、物質構成的奧秘部分內容旨在幫助學生用微粒的觀念去學習化學,通過觀察、想象、類比、模型化的方法使學生初步理解化學現(xiàn)象的本質,其教學特點包括。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答案】D23、在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中“了解居室裝修材料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內容標準對應的課程模塊是()。A.化學1B.化學與生活C.物質結構與性質D.實驗化學【答案】B24、某校初中三年級第一學期結束,初三化學教研組的老師們編制了一套化學期末試題,對本學期的化學教學情況進行測定。這種教學評價屬于()。A.形成性評價B.終結性評價C.檔案袋評價D.活動表現(xiàn)評價【答案】B25、學生是課程的主體,學情分析是教學設計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以下不屬于學情分析內容的是()。A.分析學生已經具備的與本節(jié)課教學內容相關的知識經驗和能力水平B.分析學習應該達到的終極目標中的未知知識C.分析學生如何來進行學習D.分析學生的興趣及性格【答案】D26、下列除去雜質的方法正確的是()。A.①⑦B.③④C.②④D.②③【答案】C27、高中化學課程倡導評價方式的多樣化,下列相關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重點應放在考查學生對化學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化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關系的認識和理解上、而不宜放在對知識的記憶和重現(xiàn)上B.應注意選擇具有真實情景的綜合性、開放性的問題,而不宜孤立地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進行測試C.應重視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技能和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單是強化解答習題的技能D.評價方式主要包括紙筆測驗、學習檔案評價,不包括活動表現(xiàn)評價【答案】D28、化學科學實驗與化學教學實驗的區(qū)別是()。A.內容不同B.行為主體不同C.方法不同D.要求不同【答案】B29、下列教學目標屬于“過程與方法”范疇的是()。A.知道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及其變化規(guī)律的自然科學B.通過學生小組合作學習、主動探究、討論交流,學習科學探究方法C.激發(fā)學生對化學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D.體會化學與人類社會進步及社會發(fā)展的關系【答案】B30、向一定量的鐵粉中加入一定體積12mol/L的硝酸,加熱充分反應后,下列微粒在體系中可能大量存在的是()。A.只有①B.只有①⑤C.只有②④⑤D.①②③⑤【答案】D31、某教師在講述金屬鈉的性質時,向學生演示了金屬鈉與水反應的實驗,并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現(xiàn)象總結出了金屬鈉所具有的部分性質。該教師的教學行為體現(xiàn)了()的化學教學原則。A.歸納共性與分析特性相結合B.年齡特征與化學語言相適應C.實驗引導與啟迪思維相結合D.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相結合【答案】C32、下列關于初中化學學習的特點敘述錯誤的是()。A.起步階段性B.以化學基本原理作為學習的對象和內容C.以實驗為基礎D.宏觀表征、微觀表征和符號表征三種表征融合【答案】B33、學生在學習氧化還原反應的時候.教師會結合初中學過的四大反應類型的特點.讓學生深入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特點.其中運用的邏輯思維方法是()。A.反證B.歸納C.比較D.分析【答案】C34、某教師在“金屬資源的保護”的教學中。這樣導入課題:“家里用的鐵制水壺和鋁制水壺壞了,以后不用了,放置在一個角落里,一段時間后會有什么現(xiàn)象?你怎樣保護你騎的自行車,防止其生銹?”該教師采用的導入方法是()。A.實物導入B.舊知導入C.直接導入D.社會導入【答案】D35、下列有關金屬的腐蝕與防護的敘述,正確的是()。A.浸在淡水中的鋼管,主要發(fā)生的是析氫腐蝕B.若采用外加電流進行保護,鋼管應當與電源的正極相連C.鋼管若需保護,一可采用犧牲陽極的陰極保護法D.外加電流保護鋼管時,電子從負極經過溶液流向正極【答案】C36、已知在25℃,101kPa下,1gC8H18(辛烷)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態(tài)水時放出48.40kJA.C8H18(1)+12.5O2(g)=8CO2(g)+9H2O(g)△H=-48.40kJ·mol-1B.C8H18(1)+12.5O2(g)=8CO2(g)+9H2O(1)△H=-5517.6kJ·mol-1C.C8H18(1)+12.5O2(g)=8CO2(g)+9H2O(1)△H=+5517.6kJ·mol-1D.C8H18(1)+12.5O2(g)=8CO2(g)+9H2O(1)△H=-48.40kJ·mol-1【答案】B37、化學實驗綠色化設計所追求的理想目標.是原子利用率為()。A.50%B.75%C.100%D.25%【答案】C38、教學設計中,最終能夠使抽象的教學理論變成教學實踐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是()。A.教學目標設計B.教學內容設計C.教學方法和策略設計D.教學過程和活動設計【答案】D39、義務教育階段的化學課程是科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應體現(xiàn)基礎性,要給學生提供未來發(fā)展所需要的()。A.最基礎的化學知識和技能B.運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C.化學科學探究的能力D.創(chuàng)新意識【答案】A40、科學研究證明,固態(tài)PCI5的空間構型由正四面體和正八面體兩種離子構成。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PCI5晶體由[PCI4]+和[PCI6]-構成,且離子數(shù)目之比為1:1B.PCI5晶體由[PCI3]2+和[PCI2]2-構成,且離子數(shù)目之比為1:1C.固態(tài)的PCI5全部都是共價鍵,可看作是離子晶體D.固態(tài)的PCI5具有導電性【答案】A41、下列關于自主學習的描述不正確的是()。A.自主學習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B.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C.自主學習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D.自主學習就是上自習課【答案】D42、《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明確指出,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應該體現(xiàn)(),這是由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學特點決定的。A.實用性B.理論性C.基礎性D.探究性【答案】C43、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是其內層電子數(shù)的2倍,Y是地殼中含量最高的元素,Z2+與Y2-具有相同的電子層結構,W與x同主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原子半徑大小順序:r(W)>r(Z)>r(Y)>r(X)B.Y分別與Z、W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學鍵類型相同C.X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比W的弱D.Y的氣態(tài)簡單氫化物的熱穩(wěn)定性比W的強【答案】D44、作為課堂教學的“科學探究”,其主要環(huán)節(jié)有()。A.選題、論證、假設、計劃、實施B.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訂計劃、進行實驗、收集證據、解釋與結論、反思與評價、表達與交流C.觀察、實驗、測定、數(shù)據處理、科學抽象、理想模型、假說、驗證、得出結論D.調查、分析、假設、設計方案、實施、收集并處理數(shù)據、驗證方案、得出結論【答案】B45、布置課外作業(yè)的目的是()。A.使學生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并培養(yǎng)獨立學習和工作的能力B.復習已學過的教材,對已學過的知識進行鞏固和加深C.使學生掌握新知識D.使學生對所學教材當堂理解,當堂消化【答案】A46、下列過程放出熱量的是()A.液氨氣化B.鈉與水反應C.碳酸鈣分解D.化學鍵的斷裂【答案】B47、下列初中化學認知性目標的學習行為所對應的學習水平最高的是()。A.記住B.解釋C.識別D.區(qū)分【答案】D48、含有Fe3+的溶液一般呈()。A.酸性B.堿性C.酸堿性D.氧化【答案】A49、目前,我國人教版義務教育化學教科書融入了許多和人們日常行為有關的先行組織者材料,其主要目的是()。A.體現(xiàn)“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B.體現(xiàn)“用教材去教,不是教教材”的使用理念C.體現(xiàn)“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課程理念D.體現(xiàn)“全方位發(fā)展,突破個性化”的培養(yǎng)理念【答案】C50、化學實驗綠色化設計所追求的理想目標.是原子利用率為()。A.50%B.75%C.100%D.25%【答案】C51、()是人與人相互區(qū)別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A.智力B.性格C.能力D.氣質【答案】B52、化學教師在開展下學期的化學教學前。采用摸底考試了解學生對上學期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這種評價方式屬于()。A.形成性評價B.相對性評價C.總結性評價D.診斷性評價【答案】D53、板書是教師口頭表達的一種輔助手段,它給學生帶來的視覺效果與教師口頭表達所帶來的聽覺效果互為補充,因此,化學教師的板書應該科學規(guī)范。下面是某教師的板書,沒有錯別字的是()。A.酸堿指示計B.酚肽試液C.化石燃料天燃汽D.焦炭【答案】D54、“化學與生活”課程模塊的教學應重視學生的積極參與,使學生通過查閱資料以及()等活動。切實感受化學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形成正確的價值觀。A.調查訪問B.實驗探究C.參觀討論D.以上都對【答案】D55、教學評價的依據是()。A.成績測驗B.量化指標C.教學目標D.常模參照【答案】C56、設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以任意比例混合的CH4與.CO2的混合物22.4L,所含有的分子數(shù)為NAB.在標準狀況下,NA個H2O分子所占體積為22.4LC.常溫常壓下,活潑金屬從鹽酸中置換出1molH2,轉移的電子數(shù)為2NA。D.常溫常壓下,28g氮氣含有的核外電子數(shù)為10NA?!敬鸢浮緾57、化學教學研究的一般方法,主要包括()。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C58、課程實施評價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A.教學目標評價B.教學手段評價C.教學內容評價D.學業(yè)評價【答案】D59、利用下列數(shù)據的推斷,不正確的是()。A.用沸點數(shù)據分析分子的穩(wěn)定性B.用溶解度數(shù)據推斷固體混合物分離的可能性C.用原子(離子)半徑數(shù)據推斷某些原子(離子)氧化性或還原性的強弱D.用C的燃燒熱和2CO(g)+O2(g)=2CO2(g)的反應數(shù)據,推算2C(S)+O2(g)=2CO(g)的反應熱【答案】A60、我國明代《本草綱目》中記載了燒酒的制造工藝:“凡酸壞之酒,皆可蒸燒”“以燒酒復燒二次……價值數(shù)倍也。”這里用到的實驗操作方法是()。A.過濾B.萃取C.分液D.蒸餾【答案】D大題(共18題)一、閱讀下列文字.回答有關問題:下面是兩位化學教師在講解“生活中兩種常見的有機物”第一課時之前,對學生學情進行的分析:老師l:學生已經有烴的基礎知識,在烴的衍生物中,從簡單的多了個氧原子開始,從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酒精開始.來學習烴的衍生物,降低了認識難度。在烴的內容學習過程中,學生已接觸過物質的結構、性質和用途的關系,在此節(jié)課上學生可繼續(xù)加以應用。老師2:從學生學習能力上看.經過近一個半學期的高中化學學習。學生已經初步具備了系統(tǒng)知識學習的能力,學會了分析物質結構與性質的關系,具備了一定的提出f*q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學生知識經驗上看.在本單元的學習中,學生已經認識了甲烷、乙烯、苯的分子組成、結構特征、主要化學性質及應用,并學會比較各種烴在組成、結構、性質上的差異,也初步了解了有機基團與性質的關系,對于官能團的學習有一定的基礎,但畢竟高一學生剛接觸有機化學,知識掌握是零亂而不系統(tǒng)的。結合上述材料,簡要回答問題:(1)請分析和評價上述兩位老師的學情分析。(2)說明學情分析對化學課堂教學有何意義。【答案】(1)老師l分析了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但是沒有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風格進行分析:老師2對學生的知識經驗和學習能力進行了詳細的分析.但是沒有對學生的學習風格進行分析。(2)重要意義:①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②確定教學重點和難點;③是設計教學內容和選擇教學方法的依據;④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有意義的學習,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二、案例:下面是兩位中學化學教師關于“質量守恒定律”的教學過程實錄。張老師的教學實錄【提出問題】復習化學變化的實質(分子拆分,原子重新組合),引出問題:在化學變化中物質發(fā)生變化。那么,在化學變化中,參加反應的物質質量有沒有變化?【做出假設】學生根據已有經驗,提出假設:(1)增加;(2)減少;(3)不變。【設計實驗進行探究】小組討論:根據實驗目的和所提供的實驗用品設計實驗方案,組織交流評價實驗方案,選出可行性方案。包括:實驗1氫氧化鈉和硫酸銅反應.測量反應前后質量。實驗2蠟燭燃燒.測量反應前后質量。.進行實驗:學生依據實驗方案進行實驗,并記錄實驗現(xiàn)象和測定的實驗數(shù)據。.匯報實驗結果:蠟燭燃燒的質量減少;氫氧化鈉與硫酸銅反應前后質量不變。.對結果進行分析學生對上述現(xiàn)象產生如下的想法:①“蠟燭燃燒后質量減少,是由于生成的氣體沒有被稱量造成的。”【答案】(1)張老師在化學課堂上以實驗創(chuàng)設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問題意識,以問題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以探究問題為學習動力;李老師在引導啟發(fā)下分析問題、揭示問題、解決問題。張老師運用探究式教學方法,課程改革要改變過于注重傳授知識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使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要實現(xiàn)這樣的課程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目標就必須三位一體地融合在具體的學生學習活動中.科學探究性學習是一個比較理想的載體。李老師通過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討論的方式教學,主要采用了啟發(fā)法和講授法。在啟發(fā)的基礎上,講授法有利于大幅度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和效率,有利于幫助學生全面、深刻、準確地掌握教材,促進學生學科能力的全面發(fā)展。(2)化學實驗在以下幾個方面對發(fā)展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一,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探究活動來學習化學。第二,重視通過典型的化學實驗事實幫助學生認識物質及其變化的本質和規(guī)律。第三,利用化學實驗史實幫助學生了解化學概念、化學原理的形成和發(fā)展.認識實驗在化學學科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第四,引導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化學知識和技能,進行實驗設計和實驗操作.分析和解決與化學有關的實際問題.(3)化學概念、化學定律是一類較為抽象的化學知識,一般按照感知、加工理解、初步形成概念、聯(lián)系整合、應用的步驟進行教學。三、《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試驗)》中有這樣的表述:結合人類探索物質及其變化的歷史與化學科學發(fā)展的趨勢.引導學生進一步學習化學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學的世界觀。綜合上述材料,簡要回答下列問題:(1)簡述化學史在中學化學教學中的作用。(2)試舉例說明如何借助化學史的教學幫助學生理解“量變引起質變’’的規(guī)律?!敬鸢浮?1)通過古代化學的成就以及化學家的奮斗歷史,可以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熱愛化學的情感;通過概念、學說、理論的產生發(fā)展過程,啟迪科學思維,掌握科學方法;通過戴維、諾貝爾為化學事業(yè)的犧牲,學習化學家獻身化學的精神,提高科學素養(yǎng);通過侯德榜及其侯氏制堿法,培養(yǎng)合作及愛國主義精神等??傊?,通過化學史,可以設置相應的教學情境,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來盡量充分的感知各種信息,形成比較全面的知識,增加化學的真實性、知識性、趣味性。(2)如在濃硫酸的強氧化性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借助庫特瓦從“海藻汁鹽”中提取氯化鈉、氯化鉀、硫酸鹽等時,加入濃硫酸這一強氧化性的試劑,從而發(fā)現(xiàn)了新元素的化學史,讓學生思考,如果庫特瓦當時加人的是稀硫酸,還能不能發(fā)現(xiàn)新元素為什么在學生思考討論之后,進一步向學生講述稀硫酸不具有氧化性,濃硫酸具有強氧化性,從而幫助學生理解“量變引起質變”的規(guī)律。四、案例:下面是某教師關于混合物和純凈物教學片段實錄:師:根據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空氣是由多種氣體組成的。在化學上,一般把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混合在一起所組成的物質稱為混合物??諝饩褪腔旌衔铩N覀兩钪杏性S多物質是混合物,如食醋、墨水、生理鹽水、石油……(老師邊說邊板書,學生邊聽講邊做筆記)生:還有水(學生插嘴說著)。師:我先把“水”寫在黑板的最下邊。告訴大家,我們平時喝的礦泉水是混合物。生:那純凈水是不是純凈物呢師:純凈水、潔凈的空氣都是混合物,大家不要被“純凈”“潔凈”這樣的詞所迷糊。混合物的特點是……(略)師:純凈物是由一種物質組成的,具有固定的組成和確定的性質。例如氧氣,就是純凈物。剛才有同學說“水”,我把它寫在“純凈物”這邊。告訴大家,如果沒有特別的說明,一般說“水”,是指純凈物。生:那自來水是什么(又有學生插嘴說著)師:自來水、自然界中的水是混合物。鐵粉、干冰是純凈物。干冰是什么大家知道嗎生:是固體的二氧化碳。師:說得對。生:那冰也是純凈物?!敬鸢浮?1)學生的學習結果和教師的預期相差很大的原因主要是教師不恰當?shù)慕虒W設計。在該教學片段中,教師從講解概念的定義開始。將有關的知識直接傳授給學生.盡管教師先給出的“混合物和純凈物”定義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思考問題的框架.但教學僅僅是為學生提供了接受概念定義和模仿的機會.學生的學習實質上停留在接受事實、記憶事實的水平。忽視了學生形成概念的基礎,教學留給學生更多的是文字形式上的定義。而對于缺乏相關經驗的學生而言.文字形式上定義的學習就顯得毫無意義。導致教師不恰當?shù)慕虒W設計的根源主要是:一方面教師不重視化學概念的本質及其教學價值分析.忽視了概念知識對學生認識發(fā)展的作用。教師對于教學目的的認識還停留在表象層面,缺少對教學目的的本質認識。另一方面教師并未真正了解學生,不知道如何將這些內容呈現(xiàn)給學生。學生的學習.絕不僅僅是對概念的形式上的重復,應該包括個人的創(chuàng)造或建構。因此在概念的學習中,強調學生積極思維就成為一個重要的目標。(2)從上述案例可以得到啟示:教師要以關注學生思維過程和認識發(fā)展來設計概念教學??梢詮囊韵聨追矫孢M行改進:①通過學生調研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對于“混合物”與“純凈物”,學生往往以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直觀感受為依據.將純凈等同于“干凈…‘潔凈”“澄清透明…‘衛(wèi)生…‘無污染”等。對于空氣是混合物這一知識點,由于教師在課堂上反復提到,所以學生能判斷“清新的空氣”是混合物,但對于“潔白的雪花”,有不少學生還認為它們是純凈物。顯然.簡單地告知學生通常對改變學生的前概念幾乎毫無作用,教師的教學要提供具體的實例.并通過師生或生生互動分析實例.造成認知沖突,才能幫助學生轉變錯誤概念,并正確地建構新概念。有效的課堂教學必須基于對學生情況的了解.從而基于學生經驗設計教學。為此.教師必須了解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②明確學生化學概念學習和認識發(fā)展目標。首先,對化學概念的教學價值進行分析.明確學生的認識發(fā)展目標?!盎旌衔锖图儍粑铩备拍畹慕虒W重在引導學生以化學的視角.從物質組成的角度來認識身邊的化學物質.形成對物質分類的初步認識。其次,基于課標要求和學生的認知基礎,對具體概念的學習水平做好規(guī)劃。學生對“混合物和純凈物”概念的認識要遵循從宏觀到微觀、從現(xiàn)象到本質的認識過程.并隨著學生化學學習的深入而不斷豐富和深化。為此需要對“混合物和純凈物”概念的學習做整體設計。③創(chuàng)設關注學生思維過程和認識發(fā)展的學習活動。從促進學生認識發(fā)展的角度看.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要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建立聯(lián)系,活動應充分調動學生思維,通過問題引導和高水平思維的參與.讓外顯的學習活動有效地轉化成學生內在的認識發(fā)展.因此,化學概念教學要關注學生的思維過程,教給學生科學加工的方法,使之成為認識物質及其變化的思想工具。五、閱讀下面文字.回答有關問題:有位化學教師在進行高一化學1(必修)“鈉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質”教學時,先讓學生分組進行實驗①:將金屬鈉從煤油中取出,用小刀切去表層,再將綠豆粒大小的鈉放入盛有水的燒杯中,觀察現(xiàn)象。然后,教師結合學生的實驗開展教學。接著,教師做了實驗②:在空氣中點燃一小塊鈉,實驗③:向包有過氧化鈉的脫脂棉上滴少量水。問題:(1)寫出該教師所用的教學方法。(2分)(2)實驗②、③的實驗現(xiàn)象分別是什么?(4分)(3)利用實驗①、②、③,教師將分別開展哪些知識的教學?(3分)上述教學過程的優(yōu)點是什么?(4分)【答案】(1)該教學用到的教學方法有如下兩種:實驗法、演示法。實驗法: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利用一定的實驗藥品進行分組實驗,該教學方法為實驗法。材料中的實驗①為實驗法。演示法:教師在課堂上通過演示化學實驗而進行教學的一種方法。材料中的實驗②和③為演示法。(2)實驗②的實驗現(xiàn)象金屬鈉先熔化,燃燒火焰為黃色,燃燒后生成淡黃色粉末狀物質。實驗③的實驗現(xiàn)象:脫脂棉燃燒起來,火焰呈黃色。(3)實驗①—金屬鈉與水的反應:開展有關金屬鈉的物理性質,金屬鈉與空氣的反應、與水反應的知識教學.同時說明實驗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實驗②—金屬鈉的燃燒:對比金屬鈉與氧氣在加熱和不加熱的情況下發(fā)生反應的現(xiàn)象、產物的不同,對比氧化鈉、過氧化鈉的物理性質、結構、化學鍵種類的不同。實驗③—過氧化鈉與水的反應:探究脫脂棉燃燒的原因,說明過氧化鈉與水反應的產物,結合氧元素的化合價分析反應過程中的電子轉移情況。上述教學過程的優(yōu)點:①通過實驗探究方式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②通過知識的比較、歸納,讓學生逐步掌握學習化學的方法。③通過演示實驗,學生能更仔細地觀察實驗現(xiàn)象。④通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和實驗素養(yǎng)。六、閱讀下列文字,回答有關問題。古希臘的學者普羅塔戈指出:“頭腦不是一個需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點燃的火把?!苯處煹穆氊熅褪且米约旱男切侵?,去點燃學生的火把,而有效的課堂提問正是這種星星之火。結合上述材料。簡要回答下列問題:(1)什么是化學課堂有效提問,化學課堂提問的功能有哪些?(2)化學課堂教學中的提問應注意什么?【答案】七、概念原理教學提倡學生通過活動主動建構、形成并應用概念,在教學中體現(xiàn)概念原理知識的認識功能和價值,使學生了解知識的來龍去脈,不僅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請以“鹽類水解”為例,簡述概念原理要達到上述預期效果,在課堂教學中應采取哪些方法策略?!敬鸢浮扛拍钤硪_到上述預期效果,在課堂教學中應采取的方法策略如下:(1)突出證據的作用,幫助學生形成新概念?!胞}類水解”可以通過碳酸鈉叫純堿而不是鹽這一認知沖突來幫助學生建立鹽的概念。(2)關注學生的原有認知,建立概念間的聯(lián)系。利用學生對原有水的電離的知識的認識,幫助學生建立鹽類水解的原理是因為弱酸陰離子或弱堿陽離子能夠結合水電離出來的H+或0H-而使溶液顯堿性或酸性。(3)制造認知沖突,促進學生轉變錯誤觀念。通過鹽類水解原理的講解,使學生轉變以前對純堿是堿的錯誤認識。(4)抽象概念具體化,豐富學生感性認識。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感知鹽類水解會使碳酸鈉溶液顯堿性,可以通過將酚酞試劑滴入碳酸鈉溶液中觀察溶液顏色的變化來感知鹽類水解會使溶液顯堿性或酸性。(5)優(yōu)化推理過程,發(fā)展學生抽象思維能力。講解鹽類水解的原理后,可以再幫助學生梳理一次鹽類水解的原理方程,幫助學生優(yōu)化推理過程。八、閱讀下列文字,回答有關問題。新課程提倡“從生活走向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初中化學教學內容與人類的社會生活具有天然的內在聯(lián)系。因此,在教學中,要將化學知識、技能的教學置于真實的社會背景之中,還原知識產生和存在的原始面貌。背景素材是化學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紐帶,背景素材也是化學課堂問題的來源和解決土壤。結合上述材料,簡要回答問題:(1)真實背景素材與化學課堂相結合的形式主要有哪些?(2)在課堂中,教師應如何呈現(xiàn)和使用收集到的真實背景素材,使其更好地為教學服務?【答案】【知識點】背景素材(1)化學課堂與真實背景素材的結合有三種形式:一是部分化學課堂以知識結構為主體,在學習知識之后。引導同學將其與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使知識處于真實的背景之中;二是先將生動的生活和自然情境引入教學,然后再進行教材主體化學內容的教學,而教學的過程與課開始時的背景再無任何聯(lián)系:三是設計能貫穿一節(jié)課始終的生活、社會任務或問題情境,將教材主體內容的學習鑲嵌到任務完成之中,形成背景問題解決的邏輯主線,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化學知識,實現(xiàn)背景與化學知識的有機融合。(2)天然的背景材料并不一定完全適合于要進行的教學。因而需要根據化學課堂的邏輯主線,根據學生和學校的實際情況,對背景素材進行選取、加工和改造,然后再與化學課堂的教學內容相結合,與學生的課堂活動相結合,以適合本節(jié)課內容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教師要注意挖掘素材,從素材中尋找承載本節(jié)課教學內容的事件、事物、描述或存在的問題。同時,要將素材提煉為問題,在問題的驅使下安排學生活動,形成以素材為紐帶的課堂活動,使化學課堂的邏輯主線清晰、連貫,使素材真正成為化學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紐帶。九、《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教師應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生的已有經驗,針對初中學生的認知特征、知識水平及學習需要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能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學生個體差異確定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能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所選教學內容的方案設計。具有基于課程標準、教材和教學設計知識進行教學設計的能力。根據以上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簡述教學情境的功能。(2)簡述可采用哪些形式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敬鸢浮?1)①激發(fā)學習情感;②促進知識遷移;③發(fā)展探究能力;④培養(yǎng)合作意識;⑤提升合作素養(yǎng)。(2)①利用實驗,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②設置化學問題,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③利用化學史和科技成果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④從化學與社會、生活的結合點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⑤利用學生的認知矛盾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一十、某化學教師為了檢測學生對“金屬活動性”知識的掌握程度.設置了下列試題.并對學生的答題結果進行統(tǒng)計與分析?!驹囶}】一位同學為了驗證鋅、銀、銅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設計了五個實驗:①將Zn、Cu分別放入稀鹽酸中;②將Ag放入Cu(N03)2溶液中;③將Cu放入AgN03溶液中;④將Cu放入ZnS04溶液中;⑤將Zn放入AgN03溶液中。下列實驗組合不能驗證鋅、銀、銅三種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是()。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⑤【考試結果】有32.5%的同學選擇了A或B。試根據上述信息.回答下列問題:(1)本題正確答案是什么?(2)試對學生解題錯誤的可能原因進行分析和診斷。(3)如果你要講評本題.你教給學生的正確的解題思路是什么?【答案】(1)D。(2)錯解分析:對金屬與鹽酸的反應不清楚,不能準確地判斷金屬是否能與鹽酸反應放出氫氣:未對實驗的組合做出正確的判斷。(3)解題思路:為了確定金屬的活動性順序,常利用活動性居中的金屬進行判斷。①能證明鋅比銅活潑;②③能證明銅比銀活潑;④能證明鋅比銅活潑;⑤能證明鋅比銀活潑;綜上可知①②、①③、②④能驗證鋅、銅、銀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一十一、元素化學知識是高中課程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元素化學知識比較零散,若用死記硬背的方法來學,事倍功半,易挫傷學生學習積極性。綜上所述,簡要回答下列問題:(1)請簡述開展元素化學知識教學的主要教學策略。(2)請以“二氧化硫”為例,簡要說明如何開展元素化學知識教學。【答案】(1)元素化合物知識在課堂教學中的教學策略:①聯(lián)系生產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②充分發(fā)揮實驗的功能,增強感性認識。③重視知識間的相互聯(lián)系,形成知識網絡。④凸顯認識物質性質的思路與方法,發(fā)揮基礎理論的指導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2)在“二氧化硫”的教學中,可以利用化學實驗提供生動的實驗現(xiàn)象,以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增進學生的理解。二氧化硫是無色的氣體,其與水反應沒有明顯的實驗現(xiàn)象,但可以借助“二氧化硫與水反應,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成紅色”這個事實,來說明二氧化硫與水發(fā)生了反應。為此可設計探究性實驗,引導學生動手探究,在實驗中觀察和分析實驗現(xiàn)象,利用化學實驗提供的實驗事實來說明學習二氧化硫的這一性質。一十二、閱讀下列文字,回答有關問題。古希臘的學者普羅塔戈指出:“頭腦不是一個需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點燃的火把。”教師的職責就是要用自己的星星之火,去點燃學生的火把,而有效的課堂提問正是這種星星之火。結合上述材料,簡要回答問題:(1)什么是化學課堂有效提問,化學課堂提問的功能有哪些?(2)化學課堂教學中的提問應注意什么?【答案】【知識點】化學課堂提問(1)化學課堂有效提問是引發(fā)學生心理活動。促進思維能力發(fā)展的一種方法和手段,由符合課程內容與教學目標、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清晰表達的優(yōu)質問題而引發(fā)的能促使學生質疑、理解、探究真知的對話活動?;瘜W課堂提問的功能可概括為:探查已知,評價新知;激活思維,構建知識;質疑反思,提升能力。(2)化學課堂教學中.提問應當注意以下幾個方面:①要設計適合學生年齡和個人能力特征的多種水平的問題,調動所有學生積極參與回答。②問題的內容要集中。表達要簡明準確。③要有啟發(fā)性,當學生思考不充分或抓不住問題重點時,教師應從側面給予啟發(fā)和引導,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④依照教學的進展和學生的思維進程提出問題,把握提問的時機。⑤利用學生已有知識.合理設計問題,并預想學生的可能回答及處理方法。學生回答后,教師要給予分析和確認。一十三、學生的起點能力就是指學習新知識必須具備的原有知識、技能的準備水平,研究表明,起點能力與智力相比對新知識的學習起著更大的作用。(1)以“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為例說明需要學生具備的起點能力?(6分)(2)說明了解和確保學生具備起點能力對學生新知識的學習有何重要意義?(7分)【答案】(1)“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需要學生具備的起點能力:①溶液配制的原理:②所需要儀器的特點和使用方法;③相關物理量之間的關系及計算;④操作要領。(2)重要意義:①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②確定教學重點和難點;③設計教學內容和選擇教學方法的依據:④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有意義的學習,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一十四、《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教師應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生的已有經驗,針對初中學生的認知特征、知識水平及學習需要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能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學生個體差異確定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能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所選教學內容的方案設計。具有基于課程標準、教材和教學設計知識進行教學設計的能力。根據以上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簡述教學情境的功能。(2)簡述可采用哪些形式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敬鸢浮?1)①激發(fā)學習情感;②促進知識遷移;③發(fā)展探究能力;④培養(yǎng)合作意識;⑤提升合作素養(yǎng)。(2)①利用實驗,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②設置化學問題,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③利用化學史和科技成果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④從化學與社會、生活的結合點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⑤利用學生的認知矛盾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一十五、閱讀下列素材,回答有關問題。素材1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哲學家留基伯和他的學生德謨克利特提出了原子理論,卻無法得到科學驗證,但被人接受。素材21774年拉瓦錫在大量實驗的基礎上提出了質量守恒定律。1791年化學家里希特通過大量的酸堿中和實驗,提出了當量定律的雛形。1799年普羅斯提出了所謂的定組成定律。后來許多科學家通過大量的實驗.提出了倍比定律。素材3在大量的實驗基礎上,借鑒前人的思想和研究成果,道爾頓提出了他的原子學說:①元素的最終組成稱為簡單原子,它們是不可見的,既不能創(chuàng)造,也不能毀滅和再分割,它們在一切化學變化中本性不變。(②同一元素的原子,其形狀、質量及性質是相同的:不同元素的原子則相反。每一種元素以其原子的質量為其最基本的特征(此點乃道爾頓原子論的核心)。③不同元素的原子以簡單數(shù)目的比例相結合,形成化合物。化合物的原子稱為復雜原子,其質量為所含各元素原子質量的總和。同一種復雜原子,其形狀、質量及性質也必然相同。根據上述素材.回答下列問題:(1)道爾頓的原子學說的基礎有哪些(2)道爾頓的原子學說比古希臘的原子論更具有科學說服力的原因是什么(3)從上述素材概括近代化學學科發(fā)展的基本特征。(4)有人贊賞道爾頓“似乎是用他的手開始實驗,卻是用他的頭腦來結束實驗”。你如何理解這句話【答案】(1)從素材中可以看出。道爾頓的原子學說的基礎主要有:古希臘哲學家留基伯和他的學生德謨克利特提出的原子理論,拉瓦錫提出的質量守恒定律,里希特提出的當量定律,普羅斯提出的定組成定律,以及后面的倍比定律。前人的這些理論和實驗都為道爾頓提出原子學說奠定了基礎。(2)古希臘的原子論是由古希臘哲學家留基伯和他的學生德謨克利特提出來的,但是并沒有得到科學的驗證.而道爾頓的原子學說是在大量的實驗基礎上.借鑒前人的思想和研究成果而得出來的,因而也更真實、更可靠、更具有科學說服力。(3)①化學家對物質的認識和研究,從宏觀向微觀深入?;瘜W家們通過實驗驗證打開了原子的大門,逐步提出了原子學說.②從定性向定量化深入。比如拉瓦錫提出了質量守恒定律,里希特提出了當量定律,普羅斯提出了定組成定律.以及后面出現(xiàn)的倍比定律。都體現(xiàn)了化學向定量化方向發(fā)展。③以化學實驗為基礎.向理論化發(fā)展。由上述幾個理論的發(fā)展過程可以看出,每一個理論的提出都需要大量的實驗事實.同時也是在實驗事實的基礎上得出理論。(4)“似乎用他的手開始試驗.卻是用他的頭腦來結束實驗”說出了實驗與理論思維之間的關系,真理需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geren借款合同范本
- 企業(yè)品牌策劃設計合同范本
- 產品維修授權合同范本
- 償還貨款合同范本
- 割松油合同范例
- 勞務分包合同范本2003
- 公司購銷合同范本正規(guī)
- 男友出租合同范本
- 撰稿勞務合同范本
- 華能電廠采購合同范例
- 新教科版小學1-6年級科學需做實驗目錄
- 《智慧旅游認知與實踐》課件-第九章 智慧旅行社
- 馬工程《刑法學(下冊)》教學課件 第16章 刑法各論概述
- 北大金融學課程表
- 英國簽證戶口本翻譯模板(共4頁)
- 現(xiàn)金調撥業(yè)務
- 空白個人簡歷表格1
- 廣東省中小學生休學、復學申請表
- GPIB控制VP-8194D收音信號發(fā)生器指令
- 建立良好師生關系
- 鋼管、扣件、絲杠租賃明細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