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高考新素養(yǎng)總復習人民江蘇專用講義專題十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和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第29講Word版含答案_第1頁
歷史高考新素養(yǎng)總復習人民江蘇專用講義專題十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和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第29講Word版含答案_第2頁
歷史高考新素養(yǎng)總復習人民江蘇專用講義專題十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和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第29講Word版含答案_第3頁
歷史高考新素養(yǎng)總復習人民江蘇專用講義專題十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和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第29講Word版含答案_第4頁
歷史高考新素養(yǎng)總復習人民江蘇專用講義專題十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和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第29講Word版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29講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化考試說明考查角度備考指導1.科技成就:四大發(fā)明及其對世界文明發(fā)展的貢獻。(2014·江蘇單科,T3)唐宋時期的印刷術成就1.從命題方向上看,直接考查中國古代科技成果和文學藝術成就。2.從熱點角度看,注意中國古代科技成就中與現(xiàn)代科技相關的因素;注意中國古代書畫藝術的現(xiàn)代價值。2.漢字與書畫(1)漢字與書法藝術。(2)中國書畫的基本特征與發(fā)展脈絡。(2017·江蘇單科,T5)中國畫的起源和演變(文人畫)3.文學成就(1)《詩經(jīng)》、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和明清小說的成就。(2)中國古代不同時期的文學形式的時代特征。(2015·江蘇單科,T3)漢賦的特點及其體現(xiàn)的社會特征(2018·江蘇單科,T4)元曲的藝術特征4.戲曲藝術:京劇等劇種的產生、發(fā)展與藝術成就。考點一古代中國的科技成就1.紙的發(fā)明(1)發(fā)明:西漢已經(jīng)發(fā)明紙,東漢蔡倫獨創(chuàng)“蔡侯紙”。(2)外傳:8世紀傳到中亞,之后由阿拉伯人傳到歐洲。(3)作用:紙的廣泛應用,使得信息的記錄、傳播和繼承都有了革命性的進步。中國古代書寫材料的變化殷商時代的書寫材料主要是龜甲和獸骨,其次是青銅器和玉石器。春秋時期,竹木簡牘盛行,絲帛也成為書寫材料。由于簡牘笨重、絲帛昂貴,漢代人發(fā)明并改進造紙術,紙在我國逐漸普及并成為主要的書寫材料。2.指南針(1)發(fā)明:戰(zhàn)國時已出現(xiàn)“司南”;北宋時指南針用于航海。(2)外傳:12世紀末至13世紀初傳入阿拉伯,后傳入歐洲。(3)作用:為明代鄭和遠航東非提供了條件;為哥倫布發(fā)現(xiàn)美洲、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提供技術保證。3.火藥(1)發(fā)明和應用:東晉葛洪的《抱樸子·仙藥》中已經(jīng)提到“火藥”;唐末宋初戰(zhàn)爭中已使用火藥箭等。(2)外傳:12、13世紀傳入阿拉伯國家,后傳入歐洲乃至世界各地。(3)作用:將人類帶入熱兵器時代;為資產階級打敗騎士階層創(chuàng)造了條件。4.印刷術(1)雕版技術:唐代已有雕版印刷技術,《金剛經(jīng)》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確刊印日期的印刷品。(2)活字技術:北宋畢昇發(fā)明了活字印刷技術,此后出現(xiàn)木活字、銅活字等。(3)意義:提高了印刷效率,推進了文化的傳播;為歐洲走出中世紀及文藝復興運動的出現(xiàn)準備了條件。評價三大發(fā)明這三種發(fā)明將全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狀態(tài)都改變了,又從而產生了無數(shù)的變化:印刷術在文化;火藥在戰(zhàn)爭;指南針在航海。歷史上,沒有任何帝國、宗教或顯赫人物能比這三大發(fā)明對人類的事物有更大的影響力?!ヌm西斯·培根考法古代科技成就的特點及影響『典例』(2014·江蘇單科,3)據(jù)葉德輝《書林清話》,五代后唐時,在宰相馮道主持下,開始將儒家“九經(jīng)”??焙罂贪嬗∷?。宋初國子監(jiān)有書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書版劇增至十萬。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監(jiān)、秘書監(jiān)等機構也都大量刻書。宋朝書坊遍及全國各地,所售書籍大多精雕細校。由此推斷()A.宰相馮道發(fā)明雕版印刷術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C.雕版印刷得到了廣泛應用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書解析據(jù)題干雕版印刷從官方的“劇增”“大量”到“書坊遍及全國各地,所售書籍大多精雕細?!?,可知雕版印刷得到了廣泛應用,故C選項正確。唐朝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雕版印刷的書籍,在此之后的五代后唐時期的人不可能發(fā)明雕版印刷術,故A項錯誤;題中材料并沒有提到活字印刷,材料也不能反映出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故B項錯誤;“宋朝書坊遍及全國各地,所售書籍大多精雕細?!?,可知雕版印刷不僅僅限用于官方刻書,故D項錯誤。答案C【方法突破】★明考點四大發(fā)明——印刷術★抓關鍵從“劇增”“大量”到“書坊遍及全國各地,所售書籍大多精雕細校”,可知雕版印刷得到了廣泛應用?!锒ǚ椒ㄍ评硇瓦x擇題:通過必要的推理來確定符合題意的正確答案。推理時要掌握正確的指導思想,如歷史規(guī)律、邏輯關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時要注意歸納歷史現(xiàn)象、總結歷史規(guī)律并掌握運用?!咀兪接柧殹?2019·河北保定模擬)漢歷,中國傳統(tǒng)歷法之一,也被稱為“陰歷”、“農歷”。一方面以月球繞地球運行一周為“一月”,另一方面設置“閏月”使每年的平均長度盡可能接近回歸年,設置二十四節(jié)氣以反映季節(jié)的變化特征。中國古代歷法()A.服務于精耕細作的農業(yè)生產B.極力排斥外來歷法成果C.違背了“天人感應”學說D.未受國家政治因素的影響解析根據(jù)材料“農歷”、“二十四節(jié)氣以反映季節(jié)的變化特征”,結合所學,二十四節(jié)氣都與農業(yè)相關,服務農耕經(jīng)濟,故A項正確;材料論述了中國傳統(tǒng)歷法,但并未涉及外來歷法問題,故B項錯誤;二十四節(jié)氣,反映的是人類順應節(jié)氣變化,故C項錯誤;傳統(tǒng)歷法,服務農業(yè),與國家重農政策有一定關聯(lián),故D項錯誤。答案A【史論鏈接】1.中國古代科技成就的特點(1)科技思想:注重實踐,講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2)科技內容:應用性強,對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的探索不夠。(3)研究方法:主要采用傳統(tǒng)的典籍整理與經(jīng)驗總結法。(4)科技使用:主要服務于封建農業(yè)經(jīng)濟的發(fā)展需要,遏制了科技有效地轉化為生產力。2.中國古代科技高度發(fā)達的原因(1)政治上: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中央集權國家的組織和支持為其提供了重要保障。(2)經(jīng)濟上:封建經(jīng)濟的高度繁榮為其提供了物質基礎。(3)民族關系及對外交往上:各民族間的融合及頻繁的中外往來,有利于中國古代科技的發(fā)展。(4)繼承性: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古代文明,為科技成果的繼續(xù)創(chuàng)造了條件。(5)科技工作者的貢獻:各個歷史時期科技工作者的聰明智慧和刻苦鉆研??键c二漢字與書畫及戲曲藝術知識點一漢字與書畫1.漢字的演變(1)成熟:商代的甲骨文是比較成熟的文字。(2)演變:從殷商時代的甲骨文、金文,經(jīng)過小篆,發(fā)展出隸書、草書、楷書、行書,最后形成書法的五種主要字體。2.書法藝術(1)含義:是以中國漢字的文義為內容,以某種字體的書寫為形式的獨特藝術。(2)演變eq\b\lc\{(\a\vs4\al\co1(①甲骨文:盛行于殷商時代,是比較成熟的文字。,②小篆:創(chuàng)始于秦代,字體略長,筆畫圓勻,富于圖案美。,③隸書:始于秦朝,成熟通行于漢魏時代;字形結構平衡對稱,整齊,安定。,④楷書:形成于漢末,字形方正,規(guī)矩嚴整。,⑤行書:始盛行于晉代,兼楷書和草書之長,工整清晰,飛灑活潑。,⑥草書:把中國書法的寫意性發(fā)揮到極致,最能表現(xiàn)和抒發(fā)書法家,的感情。))(3)書法家eq\b\lc\{(\a\vs4\al\co1(①秦代:李斯是著名的篆書家。,②東晉:王羲之備精諸體,尤擅草書、行書,代表作有,《蘭亭序》等,被后代尊為“書圣”。,③唐代: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分別創(chuàng)立,了楷書中的歐體、顏體、柳體;懷素、張旭則擅長草書。,④北宋: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一說蔡京)四大,書法家,都以行書名世。,⑤元代:首推趙孟,創(chuàng)趙體。,⑥明代:以文征明、董其昌聲譽最高。))3.中國畫的起源和演變(1)演變eq\b\lc\{(\a\vs4\al\co1(①石器時代:開始在陶器上繪制絢麗的圖形。,②先秦至兩漢:盛行帛畫、漆畫、壁畫、畫像石和畫像磚。,③魏晉南北朝至隋唐:“中國畫”的藝術形式逐漸成熟。))(2)成就eq\b\lc\{(\a\vs4\al\co1(①山水畫:中國畫的精粹,通常以自然風景為內容,意境是其靈魂。,②文人畫:強調個性表現(xiàn),追求抒情寫意,融文學、書法、繪畫、篆,刻等多種藝術為一體,集中體現(xiàn)畫家多方面的文化素養(yǎng)。))宋代的山水畫和風俗畫(1)重文輕武,理學的興起,使山水畫成為一個獨立的畫種。(2)伴隨著商業(yè)的興盛、城市的發(fā)展和文化的普及,民間文化日益繁榮,出現(xiàn)了許多描繪市井風情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知識點二京劇藝術1.形成eq\b\lc\{(\a\vs4\al\co1((1)清朝乾隆年間,四大徽班進京,徽劇風行一時。,(2)道光年間,形成“徽漢合流”的局面。))2.特點:唱腔有二黃、西皮兩個系統(tǒng),分生、旦、凈、丑四大行當。3.地位:京劇藝術不斷成熟,成為中國文化的“國粹”之一??挤ü糯煌L畫藝術的特點『典例』(2017·江蘇單科,5)中國畫注重寫意傳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說注重用畫面?zhèn)鬟_主觀情致與神韻,并不拘泥于客觀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寫。這種特點可概括為()A.天人合一 B.詩畫合一C.情景合一 D.知行合一解析材料“注重用畫面?zhèn)鬟_主觀情致與神韻”說明中國畫把人的主觀情感和繪畫的情境交融在一起,C項正確;“天人合一”是董仲舒的思想,A項錯誤;“詩畫合一”材料未體現(xiàn),B項錯誤;“知行合一”是王陽明的思想,D項錯誤。答案C【方法突破】★明考點中國畫的起源和演變——文人畫★抓關鍵材料“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說注重用畫面?zhèn)鬟_主觀情致與神韻”與文人畫的特征相符?!锒ǚ椒ū绢}屬于歸納概括型選擇題,解答“歸納”和“概括”類設問的題目,要把握兩個原則:一是把歷史現(xiàn)象的共同特點歸結在一起;二是簡明扼要地歸納。如本題主要歸納出文人畫的特征,然后結合所學的知識判斷即可?!咀兪接柧殹克未鷷媱?chuàng)作開始出現(xiàn)了文人畫和通俗畫的分化,士大夫和富民追逐文人畫,平民喜愛通俗畫。這表明宋代()A.書畫市場逐漸走向成熟B.富民已經(jīng)躋身于士大夫的階層C.文人士大夫影響力巨大D.社會發(fā)展豐富了人們精神生活解析材料中“出現(xiàn)了文人畫和通俗畫的分化”及不同階層各有所愛,表明精神生活豐富,故D項正確。答案D【史論鏈接】社會環(huán)境對古代繪畫風格的影響1.魏晉時期:社會動蕩,佛教、道教的傳播,引發(fā)人們對儒學的反省,一些崇尚氣節(jié)的文人在政治碰壁后形成一個以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為號召的士人群體,反映在繪畫作品上,凸顯個性的文人畫開始出現(xiàn)。2.隋唐時期:政治統(tǒng)一和社會經(jīng)濟繁榮,對外開放,畫家們追求法度,表現(xiàn)雍容華貴的盛唐氣象;同時吸取印度、波斯等外來美術風格,繪畫風格多樣,如宗教畫、人物畫、山水畫等。3.兩宋時期:政治上“重文輕武”,文人階層壯大;商品經(jīng)濟高度發(fā)展;理學的興起,使文人更加注重內心的修養(yǎng),文人山水畫興起,使山水畫發(fā)展成為獨立的畫種,從注重寫實,變?yōu)樽⒅匾饩?;反映社會生活的風俗畫成為當時畫壇最大的亮點。4.明清時期:專制的強化,社會的動蕩及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出現(xiàn)了許多風格奇特、個性鮮明、格調清新、狂放的繪畫藝術作品和畫家,士大夫的文人畫成就突出??键c三古代中國的文學成就1.《詩經(jīng)》(1)內容:分為《風》、《雅》、《頌》三部分,其中反映下層勞動群眾生活的《風》是其中的精粹,如《碩鼠》《關雎》等。(2)特點:句式以四言為主,或間以雜言,語言豐富多彩,音節(jié)和諧,藝術感染力強。(3)地位及影響:是中國最古老的一部詩歌總集,它奠定了中國文學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的基礎,被后世列為儒家經(jīng)典。2.楚辭(1)特點:句式較為靈活,句中有時使用楚國方言,在節(jié)奏和韻律上獨具特色。(2)代表:屈原的《離騷》、《九歌》、《天問》等。(3)影響:奠定了中國文學浪漫主義傳統(tǒng)的基礎。3.漢賦(1)特點:散文與韻文并用,氣勢恢弘,辭藻華美。(2)代表:西漢賈誼的《吊屈原賦》;司馬相如的《子虛賦》和《上林賦》;東漢時期班固、張衡的作品等。4.唐詩(1)代表eq\b\lc\{(\a\vs4\al\co1(①李白:盛唐浪漫主義詩人,《早發(fā)白帝城》和《蜀道難》。,②杜甫:現(xiàn)實主義詩人,“三吏”“三別”。))(2)地位:是中國古典詩歌發(fā)展的鼎盛時期,名家輩出。5.宋詞(1)特點:由民間流行的長短句歌詞發(fā)展而來,能夠合樂歌唱,句子長短不一。(2)代表eq\b\lc\{(\a\vs4\al\co1(①婉約派:柳永、李清照。,②豪放派:蘇軾、辛棄疾。))(3)地位:宋詞代表了宋代文學的最高成就,是宋代文學的標志。6.元曲(1)散曲:金元時期在北方民間流行起來并興盛于元明時代的一種詩歌體裁,包括小令和套曲兩種形式。(2)元雜劇eq\b\lc\{(\a\vs4\al\co1(①藝術特點:融合宋金以來各種表演藝術,用北方流行的散,曲曲調演唱。,②興盛原因:早期市民階層的壯大;統(tǒng)治階級的需要。,③名家名劇:關漢卿的《感天動地竇娥冤》具有強烈的現(xiàn)實,批判性。))元曲≠元雜劇元雜劇是一種戲劇形式,融合宋金以來各種表演藝術而形成,包括歌唱、對白、舞蹈、場景等諸多要素。廣義的元曲,包括元代雜劇和元代散曲兩大類。7.明清小說——明清小說的人情世界(1)元末明初:產生了章回形式的長篇白話小說。如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施耐庵的《水滸傳》等。(2)明代eq\b\lc\{(\a\vs4\al\co1(①是古典小說創(chuàng)作的黃金時代,馮夢龍的《東周列國志》、神魔小說,《封神演義》《西游記》等。,②短篇白話小說如馮夢龍的“三言”、凌濛初的“二拍”等。))(3)清代eq\b\lc\{(\a\vs4\al\co1(①描摹人生世情方面的小說,如吳敬梓的《儒林外史》、曹雪芹,的《紅樓夢》、蒲松齡的《聊齋志異》等。,②晚清四大譴責小說:《官場現(xiàn)形記》《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老殘游記》和《孽?;ā贰?)古代中國不同文學體裁的特點信息提?。簭臐h賦、唐詩、宋詞到明清小說,語言由辭藻華麗、對仗工整、句式嚴整的文言文到句式活潑、通俗易懂的白話文,說明了中國古代文學的發(fā)展趨勢是逐漸平民化。這是隨著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為適應不斷壯大的市民階層的需要而出現(xiàn)的變化。考法古代中國的文學成就及特點『典例』(2018·江蘇單科,4)清代黃周星評論元曲說:“曲之體無他,不過八字盡之,曰少引圣籍,多發(fā)天然而已。”“制曲之訣無他,不過四字盡之,曰雅俗共賞?!边@說明,元曲()A.貼近生活,易受歡迎 B.寄情山水,意境悠遠C.句式整齊,語言精煉 D.內容豐富,包羅萬象解析題干信息“少引圣籍,多發(fā)天然”“雅俗共賞”表明元曲能貼近大眾生活,A項正確;材料未涉及寄情山水,B項錯誤;C、D項與材料主旨不符。答案A【方法突破】★明考點元曲的文學特點★抓關鍵“多發(fā)天然”“雅俗共賞”?!锒ǚ椒ㄎ淖中畔⑻崛☆愒囶}:首先,提取材料關鍵信息,然后,透過現(xiàn)象認識本質?!咀兪接柧殹?2015·江蘇單科,3)景帝時,司馬相如的賦沒有引起天子注意。武帝時,“相如既奏大人之頌,天子大悅,飄飄有凌云之氣,似游天地之間”,“言語侍從之臣……朝夕論思,日月獻納”。成帝時,奏御者千有余篇。由此,對賦的理解不正確的是()A.契合時代的文化需求 B.為統(tǒng)治者“潤色鴻業(yè)”C.宣揚道家的無為思想 D.為閱讀者“鋪陳氣勢”解析西漢司馬相如是漢賦的代表人物,漢賦辭藻華麗,手法夸張,表現(xiàn)出大一統(tǒng)時代恢弘的文化氣度,與“武帝時”相符,故A項正確,不符合題意;“武帝時……相如既奏大人之頌,天子大悅”“侍從之臣……朝夕論思,日月獻納”“成帝時,奏御者千有余篇”表明其為統(tǒng)治者服務,故B項正確,不符合題意;“武帝時”加強中央集權,變漢初的無為思想為積極有為,故C項錯誤,符合題意;賦多采用鋪陳敘事的手法,故D項正確,不符合題意。答案C【史論鏈接】中國古代文化的新時代特色時期時代特色先秦春秋戰(zhàn)國是社會大變革時期,出現(xiàn)了百家爭鳴的局面,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繁榮秦漢國家統(tǒng)一,生產發(fā)展,民族聯(lián)系加強,文化得到迅速發(fā)展。漢賦表現(xiàn)出大一統(tǒng)時代恢弘的文化氣度隋唐政治統(tǒng)一,經(jīng)濟繁榮,民族融合,法度規(guī)范,文化成為社會的需要,全面繁榮;中唐以后,政治黑暗,出現(xiàn)大量表現(xiàn)人民痛苦、揭露黑暗統(tǒng)治的作品宋元商業(yè)繁榮,城市發(fā)展,市民階層擴大,民間通俗文化繁榮。風俗畫、年畫、話本和詞曲興起明清封建制度盛極而衰,資本主義萌芽出現(xiàn),出現(xiàn)許多描寫日常生活、人情世俗的小說和藝術作品隨堂·演練預測考點一科技成就1.(2018·江蘇省普通高業(yè)水平測試)“在這種解放性的發(fā)明的刺激下,中國文學像一股奔放的洪流滾滾而來……古代的經(jīng)典有成百種的版本,成千種的注釋……從來沒有人能夠像宋朝的學者這樣支配文化?!辈牧现小敖夥判缘陌l(fā)明”是指()A.指南針 B.造紙術 C.火藥 D.印刷術解析指南針是戰(zhàn)國時期出現(xiàn)的,造紙術是西漢時期發(fā)明的,火藥是隋唐時期出現(xiàn)的,活字印刷術是在宋代出現(xiàn)的,有利于文化的普及,故D項正確。答案D考點二漢字與書畫2.(2019·蘇錫常鎮(zhèn)四市模擬)梁武帝蕭衍曾對某一書法藝術作了如下描述:“疾若驚蛇之失道,遲若淥水之徘徊。緩則鴉行,急則鵲厲,抽如雉啄,點如兔擲。乍駐乍引,任意所為?;虼只蚣?,隨態(tài)運奇?!弊罘线@一描述的是()A.小篆 B.楷書 C.草書 D.行書解析“疾若驚蛇之失道,遲若淥水之徘徊。緩則鴉行,急則鵲厲,抽如雉啄,點如兔擲。乍駐乍引,任意所為?;虼只蚣殻S態(tài)運奇”體現(xiàn)的是草書寫意性的同時也符合草書線條流暢的特點,故C項正確。答案C考點三文學成就3.(2018·如皋質檢)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風雅”的貴族文化之外,一種新的文化形態(tài)——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業(yè)生活、人頭攢動的瓦舍勾欄中的市民文化,在不斷崛起。下列不屬于“市民文化”形態(tài)的是()①《清明上河圖》②程朱理學③元曲④小說⑤漢賦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②⑤解析《清明上河圖》是風俗畫,屬于市民文化形態(tài),①正確,不符合題意;程朱理學是官方哲學,不是市民文化形態(tài),②錯誤,符合題意;元曲是市民文化形態(tài),③正確,不符合題意;小說是市民文化的產物,④正確,不符合題意;漢賦是文人士大夫階層的文化,⑤錯誤,符合題意,選擇D項符合題意。答案D考點四戲曲藝術4.(2018·鹽城模擬)中國戲曲、希臘悲喜劇和印度梵劇,并稱世界三大古老的戲劇文化。古希臘戲劇繁榮于公元前六世紀末至前四世紀初,中國戲曲到十二世紀末也走向了成熟。其共同原因是()A.藝術的形式趨于高雅 B.商品經(jīng)濟的迅速發(fā)展C.封建統(tǒng)治的政治需要 D.知識分子階層的興起解析戲劇文化是服務大眾的,故戲劇的繁榮和成熟應該是藝術形式趨于通俗化,故A項錯誤;文化繁榮的基礎是經(jīng)濟的發(fā)展,故B項正確;古希臘是奴隸社會,沒有封建統(tǒng)治,故C項錯誤;中國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知識分子階層就開始興起,故D項錯誤。答案B5.(2018·江蘇百校聯(lián)考)著名漢學家埃狄納·巴拉茲說:“中國封建社會的特征,到宋代已發(fā)育成熟;而近代中國的新因素,到宋代已顯著呈現(xiàn)。”然而之后中國的歷史發(fā)展并沒有順利的走進近代社會。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宋朝值得注意的是,發(fā)生了一場名副其實的商業(yè)革命,對整個歐亞大陸有重大的意義。商業(yè)革命的根源在于中國經(jīng)濟的生產率顯著提高。技術的穩(wěn)步發(fā)展提高了傳統(tǒng)工業(yè)的產量。同樣,水稻早熟品種的引進,使作物在過去只能一季一熟的地方達到一季兩熟,從而促進了農業(yè)的發(fā)展。此外,宋朝興修的新的水利工程,大大擴大了水田灌溉面積。據(jù)估計,11至12世紀,水稻產量增加了一倍。生產率提高使人口的相應增長成為可能,而人口增長反過來又進一步推動了生產。經(jīng)濟活動的迅速發(fā)展還增加了貿易量。中國首次出現(xiàn)了主要以商業(yè),而不是以行政為中心的大城市。——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材料二文學則文章由重形式改為重自由表達;藝術方面……則采用表現(xiàn)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樂方面……通俗藝術較盛,品味較古的音樂下降,變得單純以低級的平民趣味為依歸?!獌忍俸稀端未幕卣鳌凡牧先未念I導地位源于一系列的因素,從技術上的發(fā)明、從普遍的教育到對宗教和各種哲學思想的寬容。……上一個1000年的中國,是世界超級大國,也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獑碳{森·斯彭斯《新聞周刊》材料四蒙古人的入侵形成了對于偉大的中華帝國的沉重打擊,這個帝國在當時是全世界最富有和最先進的國家。在蒙古人入侵的前夜,中華文明在許多方面都處于它的輝煌頂峰,而由于此次入侵,它卻在其歷史中經(jīng)受著徹底的破壞。——謝和耐《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國日常生活》(1)根據(jù)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宋朝商業(yè)革命的表現(xiàn)及原因。(2)根據(jù)材料二,舉例說明宋代文學藝術領域的平民趣味。(3)根據(jù)材料三,并結合具體史實指出宋代領導地位形成的因素。(4)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宋代的歷史發(fā)展“并沒有順利地走進近代社會”的原因。答案(1)表現(xiàn):“市”打破了時空界限(市坊合一;出現(xiàn)了夜市);出現(xiàn)了一些重要的商業(yè)城市(或城鎮(zhèn));紙幣流通。原因:宋代生產率得到顯著提高;技術的穩(wěn)步發(fā)展。(手工業(yè)、農業(yè)發(fā)展;人口增加)(2)文學:詞成為文學的主流;宋代散曲等。藝術:《清明上河圖》等風俗畫是當時畫壇亮點。(3)因素:宋代科技發(fā)達,活字印刷術已發(fā)明,指南針廣泛用于航海等。教育普及,科舉制進一步完善。出現(xiàn)了程朱理學等新的哲學流派。(4)原因:政治上仍然是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科技沒有轉化為現(xiàn)實的生產力。理學思想后來日益走向僵化。蒙古的入侵打斷了這一進程。課后·鞏固檢測(時間:45分鐘分值:100分)一、選擇題(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每小題5分,共75分)考向一科技成就1.(2019·南通模擬)“使原料多樣化,還能化舊利廢,取材方便,提高了植物纖維的質量,便于普遍推廣,成為書寫的不可或缺的材料”。這種工藝帶來的變革()A.造出中國最早的紙張B.奠定了雕版印刷的技術基礎C.為興辦太學創(chuàng)造條件D.便利科學文化的傳播與推廣解析材料中“便于普遍推廣,成為書寫的不可或缺的材料”反映了造紙術的改進,成為科學文化傳播的有效載體,故D項正確。答案D2.(2018·海門高三調研)據(jù)《愛日齋叢抄》載:“大概唐末漸有印書,特未能盛行,遂以為始于蜀也。當五季亂離之際,經(jīng)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天之不絕斯文,信矣!”這說明()A.唐代雕版印刷術已得到普遍使用B.活字印刷的書籍逐漸得到了推廣C.學術文化的傳播僅依靠手抄書籍D.雕版印刷術的進步促進文化發(fā)展解析據(jù)材料“大概唐末漸有印書……經(jīng)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天之不絕斯文”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朝的雕版印刷術促進了“經(jīng)籍……流布”,即文化的發(fā)展傳播,故D項正確。答案D3.(2018·揚州模擬)英國學者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說:“對于科技史家來說,唐代不如宋代那樣有意義……每當人們在中國的文獻中查找一種具體科技史料時,往往會發(fā)現(xiàn)它的焦點在宋代,不管在應用科學方面或者純粹科學方面都是如此。”以下能印證其觀點的是()①火藥最早用于軍事②指南針用于航海③活字印刷術的出現(xiàn)④發(fā)明淬火工藝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解析火藥最早是在唐朝末年用于軍事,而不是宋代,故①錯誤;宋朝時期,指南針開始用于航海,故②正確;北宋畢昇發(fā)明活字印刷術,故③正確;戰(zhàn)國時冶鐵業(yè)中人們發(fā)明了淬火技術,故④錯誤,選擇B項符合題意。答案B考向二漢字與書畫4.(2018·江蘇省普通高業(yè)水平測試)清末金石學家王懿榮發(fā)現(xiàn)一味叫“龍骨”的藥材上有許多刻畫的符號,經(jīng)研究原來是一種象形、表意的古老文字。這種文字主要使用于()A.夏朝 B.商朝 C.戰(zhàn)國 D.秦朝解析夏朝沒有記載的文字,故A項錯誤;材料中藥材和“象形、表意的古老文字”可以得出是商代甲骨文,故B項正確;戰(zhàn)國時期主要是金文和篆書,書寫材料不是甲骨,故C項錯誤;秦朝統(tǒng)一文字為小篆,故D項錯誤。答案B5.(2019·南京鹽城模擬)2017年11月,甲骨文成功入選《世界記憶名錄》。甲骨文發(fā)現(xiàn)前,殷商時期屬于“傳說時代”。隨著殷墟發(fā)現(xiàn)大量甲骨文遺存,它記錄了商代的天象祲異、王室組成、宗法與宗廟制、王權與神權關系、卜官與占卜制度、土地所有制等,使商代成為可資考察的“信史時代”。由此說明()A.“傳說時代”沒有可信歷史B.甲骨文是中國最早的古文字C.考古發(fā)現(xiàn)可以填補史書缺載D.歷史研究只能依據(jù)原始史料答案C6.(2019·南京、鹽城模擬)清代孫承澤評價:“魯公忠孝植于天性,殫竭精力以書此碑,而奇峭端嚴,一生耿耿大節(jié),已若顯質之先人矣?!毕铝斜L格符合該觀點的是()解析材料體現(xiàn)的碑文是顏真卿為其父撰寫的楷書碑文?!恫苋肥菨h代隸書作品,《顏勤禮碑》是顏真卿為祖父撰寫的楷書字碑,與材料風格一致,故B項正確;《蘭亭序》是王羲之的行書佳作,《古詩四帖》是草書字體。答案B7.(2018·揚州調研)下圖為清中期杰出畫家鄭板橋創(chuàng)作的《竹石圖》。畫面簡潔,三五枝竹竿依著瘦石一塊,神態(tài)挺拔瀟灑,充滿生機,而老竿新篁,墨有濃淡,層次分明。該畫作()A.突出市民階層的文化需求B.體現(xiàn)了工筆重彩畫的風格C.抒發(fā)風神消散的傲世風骨D.追求自然風景的寫實描繪解析《竹石圖》所展示出來的意境可以看出此畫屬于文人畫,風俗畫才是突出市民階層的文化需求,故A項錯誤;材料“挺拔瀟灑,充滿生機,而老竿新篁,墨有濃淡,層次分明”體現(xiàn)的是寫意畫,故B項錯誤;寫意畫注重個性的表達,有抒情達意的特點,故C項正確;此畫屬于寫意畫,注重寫意傳神,而不是寫實描繪,故D項錯誤。答案C8.(2018·蘇州期末)根據(jù)北宋畫家郭熙的見解整理成的《林泉高致》一書論及山水畫的創(chuàng)作,提出“春山煙云連綿,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陰,人坦坦;秋山明凈搖落,人肅肅;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看此畫令人生此意,如在此山中,此畫之景外意也?!痹撜J識反映其藝術追求是()A.注重用畫面?zhèn)鬟_主觀情致與神韻B.強調以花鳥為主要描繪內容C.傳達自然的生命狀態(tài)以感染觀者D.逼真描繪四季山水不同特征答案C考向三文學成就9.(2018·南京調研)在文學發(fā)展歷程中,有類作品形式上是“楚辭”式的,去掉了所有的特殊方言;內容上是“詩經(jīng)”式的,內涵卻在擴大;句式上,每句字數(shù)沒有限制,不嚴格地押韻,但確實有韻。下列作品符合該特征的是()A.《二京賦》 B.《將進酒》C.《雨霖鈴》 D.《竇娥冤》解析材料中這類文學作品“形式上是‘楚辭’式的”,說明是以楚辭為創(chuàng)作的基礎,“內容上是‘詩經(jīng)’式的”,說明內容豐富,“句式上,每句字數(shù)沒有限制,不嚴格地押韻”,綜合判斷這類文學作品應該是漢賦,《二京賦》是東漢張衡的作品,符合題意,故A項正確;《將進酒》是李白的作品,屬于唐詩,故B項錯誤;《雨霖鈴》是柳永的作品,屬于宋詞,故C項錯誤;《竇娥冤》是元朝關漢卿的作品,屬于元曲,故D項錯誤。答案A10.(2019·徐州模擬)南宋陸游曾作詩云:“野人無歷日,鳥啼知四時;二月聞子規(guī),春耕不可遲;三月聞黃鸝,幼婦憫蠶饑;四月鳴布谷,家家蠶上簇;五月鳴鴉舅,苗稚憂草茂?!边@說明()A.農業(yè)發(fā)展與傳統(tǒng)歷法結合B.文學創(chuàng)作與生活相聯(lián)系C.文學作品呈現(xiàn)貴族化趨勢D.農業(yè)生態(tài)環(huán)境開始關注解析材料敘述了鳥鳴與農作的關系,故A項錯誤;材料陸游的詩歌,描寫了田間農作的景象,故B項正確;根據(jù)材料“野人無歷日”,描寫的是普通農夫的生活寫照,故C項錯誤;材料敘述了農民按時勞作的相關信息,故D項錯誤。答案B11.(2018·揚州模擬)杜甫是唐代歷盡滄桑的“苦難詩人”和時代歌手,他的詩作被稱為“詩史”。如果以杜甫的詩歌作為研究唐代歷史的資料,下列說法正確的是()①杜甫的詩作具有現(xiàn)實主義風格,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歷史真實②杜甫的詩歌是那個時期社會生活的真實記錄,可以拿來直接證實歷史③詩歌體現(xiàn)了杜甫的主觀情志,不具有客觀性④在引用杜詩證史之前,要甄別研究,與其他史料相互印證A.①②③④ B.①②④C.①④ D.②③解析杜甫的詩作具有現(xiàn)實主義風格,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歷史真實,故①正確;杜甫的詩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歷史真實,不能說杜甫的詩歌是那個時期社會生活的真實記錄,不可以拿來直接證實歷史,故②錯誤;杜甫的詩作具有現(xiàn)實主義風格,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歷史真實,具有一定的客觀性,故③錯誤;文學作品作為史料使用,必須要甄別研究,與其他史料相互印證,故④正確;選擇C項符合題意。答案C12.(2018·江蘇高考模擬)《卷珠簾》的歌詞是一首優(yōu)美的詞。詞之所以在宋代得以繁榮的主要原因是()A.君主專制的強化 B.程朱理學思想引領C.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 D.資本主義萌芽出現(xiàn)解析詞在宋代走向繁榮,是因為宋代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城市繁榮,市民階層的擴大,詞(通俗化、平民化)適應了市民階層的文化追求。君主專制的強化不是宋詞繁榮的原因,故A項錯誤;詞作為市民文化的代表,與作為統(tǒng)治思想的程朱理學關系不大,故B項錯誤;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是宋詞得以繁榮的主要原因,故C項正確;資本主義萌芽出現(xiàn)在明朝中后期,故D項錯誤。答案C13.(2018·南京、鹽城模擬)明代徐渭在《南詞敘錄》中說:“今之北曲,蓋遼金北鄙殺伐之音,壯偉狠戾,武夫馬上之歌,流入中原,遂為民間之日用?!彼f的文學體裁()A.通俗易懂、豪放飄逸 B.重章疊句、四言為主C.平實淺近、句式工整 D.辭藻華麗、手法夸張解析根據(jù)材料“今之北曲,蓋遼金北鄙殺伐之音,……”,宋金之際,北方少數(shù)民族入據(jù)中原,他們帶來的胡曲番樂與漢族地區(qū)原有的音樂相結合,孕育出一種新的樂曲——散曲,其特點是通俗易懂、豪放飄逸,故A項正確;重章疊句、四言為主是《詩經(jīng)》的特點,故B項錯誤;唐代現(xiàn)實主義詩歌多平實淺近、句式工整的特點,辭藻華麗、手法夸張為漢賦的特點,故B、C、D項錯誤。答案A14.(2018·海門高三調研)明朝小說《西游記》中的諸天神佛、取經(jīng)僧人師徒及各路妖怪,均被賦予了鮮明的人物性格。神佛妖魔,他們或嬌憨,或城府,或溫吞,或火爆,或欲望,或牽絆,他們也都生存在“神”際或“妖”際關系復雜的世間。這反映出()A.“三教合一”的社會趨向B.該神魔小說折射的是世俗百態(tài)C.宗教逐步庸俗化文學化D.人文主義在古代中國的緣起解析“諸天神佛、取經(jīng)僧人師徒及各路妖怪,均被賦予了鮮明的人物性格”不能體現(xiàn)儒釋道合一的趨向,故A項錯誤;由“均被賦予了鮮明的人物性格。神佛妖魔,他們或嬌憨,或城府,或溫吞,或火爆,或欲望,或牽絆,他們也都生存在‘神’際或‘妖’際關系復雜的世間”可見這些神魔與世間百態(tài)相關,故B項正確;“諸天神佛、取經(jīng)僧人師徒及各路妖怪,均被賦予了鮮明的人物性格”可理解為文學世俗化,但不能說明宗教庸俗化,故C項錯誤;“人文主義”更強調人的重要性,《西游記》則以體現(xiàn)神魔為主,故D項錯誤。答案B考向五戲曲藝術15.(2018·揚州調研)大約在崇寧年間(1102~1106年),瓦舍已經(jīng)遍布汴梁東西南北四域。瓦舍里所表演的游藝種類繁多,如演雜劇、影戲、雜伎、說史書、談經(jīng)、舞番曲、鼓子詞、賣嘌唱等,百戲雜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