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材科學實驗_第1頁
高中生物教材科學實驗_第2頁
高中生物教材科學實驗_第3頁
高中生物教材科學實驗_第4頁
高中生物教材科學實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中生物教材科學實驗細胞核的功能(1)黑白美西螈核移植實驗①實驗過程②實驗結論:美西螈皮膚顏色遺傳受細胞核控制。(2)蠑螈受精卵橫縊實驗①實驗過程②實驗結論:蠑螈的細胞分裂、分化受細胞核控制。(3)變形蟲切割實驗①實驗過程②實驗結論:變形蟲的分裂、生長、再生、對刺激的反應等生命活動受細胞核控制。(4)傘藻嫁接與核移植實驗傘藻嫁接實驗過程實驗結論:傘藻“帽”的形狀是由細胞核控制的。光合作用的探究歷程請將科學家和其相關實驗的結論連起來。1.探究普利斯特利的實驗設計和實驗評價實驗設計:密閉玻璃罩+綠色植物+eq\b\lc\{\rc\(\a\vs4\al\co1(蠟燭→不易熄滅,小鼠→不易窒息死亡))實驗評價:(1)本實驗缺乏空白對照,實驗結果說服力不強,應將點燃的蠟燭和小鼠分別單獨置于玻璃罩內(nèi),作為空白對照。(2)普利斯特利沒有認識到光在植物更新空氣中的作用,而將空氣的更新歸因于植物的生長。2.根據(jù)下面薩克斯的實驗設計,完善下列問題黑暗中饑餓處理的綠葉eq\b\lc\{\rc\(\a\vs4\al\co1(一半曝光\o(→,\s\up7(碘蒸氣))變藍,一半遮光\o(→,\s\up7(碘蒸氣))不變藍))(1)該實驗的對照類型為自身對照,自變量為光的有無,因變量為顏色變化(有無淀粉生成),實驗組是遮光處理組,對照組為曝光處理組。(2)該實驗的關鍵是要進行饑餓處理,以使葉片中的營養(yǎng)物質消耗掉,增強實驗的說服力。3.根據(jù)恩格爾曼的實驗設計,完善下列問題eq\b\lc\\rc\}(\a\vs4\al\co1(水綿,好氧菌))eq\o(→,\s\up7(黑暗),\s\do5(無空氣))eq\b\lc\{\rc\(\a\vs4\al\co1(極細光束→好氧菌只分布在葉綠體,被光束照射部位的周圍,暴露在光下→好氧菌分布在葉綠體,所有受光部位))(1)選擇水綿作為實驗材料的原因是:水綿有帶狀葉綠體,螺旋分布在細胞中,便于觀察和分析。(2)將臨時裝片放在黑暗和無空氣的環(huán)境中是為了排除環(huán)境中光線和O2的影響。(3)設置細光線和好氧菌的好處:能夠準確判斷出水綿細胞中產(chǎn)生氧氣的部位。4.根據(jù)魯賓和卡門實驗的設計,完善下列問題Heq\o\al(18,2)O+CO2eq\o(→,\s\up7(植物))18O2H2O+C18O2eq\o(→,\s\up7(植物))O2(1)魯賓和卡門應用同位素標記法追蹤CO2和H2O中的O元素在光合作用中的轉移途徑。(2)該實驗設置了對照,自變量是標記物質(Heq\o\al(18,2)O和C18O2),因變量是釋放的O2有無放射性。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1.格里菲思體內(nèi)轉化實驗(1)過程(2)結論:加熱殺死的S型細菌中,含有某種促成R型細菌轉化為S型細菌的“轉化因子”。2.艾弗里體外轉化實驗(1)過程(2)結論:DNA才是使R型細菌產(chǎn)生穩(wěn)定遺傳變化的物質,即DNA是“轉化因子”,是遺傳物質。3.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1.實驗材料:T2噬菌體和大腸桿菌。2.實驗方法:同位素示蹤法,該實驗中用35S、32P分別標記蛋白質和DNA。3.實驗過程(1)標記噬菌體(2)侵染細菌4.結論:在噬菌體中,保證親代與子代之間具有連續(xù)性的物質是DNA,即DNA是遺傳物質。5.分析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的結果分組結果結果分析對比實驗(相互對照)含32P噬菌體+細菌上清液中幾乎無32P,32P主要分布在宿主細胞內(nèi)32P—DNA進入了宿主細胞內(nèi)含35S噬菌體+細菌宿主細胞內(nèi)無35S,35S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35S—蛋白質外殼未進入宿主細胞,留在外面6.探究結果出現(xiàn)異常現(xiàn)象的原因(1)用35S標記的噬菌體,沉淀物中有放射性的原因:由于攪拌不充分,有少量含35S的噬菌體吸咐在細菌表面,隨細菌離心到沉淀物中。(2)用32P標記的噬菌體,上清液中含放射性的原因①保溫時間過短,有一部分噬菌體還沒有侵染到大腸桿菌細胞內(nèi),經(jīng)離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上清液中出現(xiàn)放射性。②保溫時間過長,噬菌體在大腸桿菌內(nèi)增殖后,細菌裂解釋放出子代噬菌體,經(jīng)離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也會使上清液中出現(xiàn)放射性。7.觀察噬菌體的復制式增殖過程,回答相關問題(1)模板:進入細菌體內(nèi)的噬菌體DNA。(2)合成噬菌體DNA的原料:大腸桿菌提供的四種脫氧核苷酸。(3)合成噬菌體的蛋白質eq\b\lc\{\rc\(\a\vs4\al\co1(原料:大腸桿菌的氨基酸,場所:大腸桿菌的核糖體))促胰液素的發(fā)現(xiàn)(1)沃泰默的觀點:胰腺分泌胰液只受神經(jīng)調節(jié)。(2)斯他林和貝利斯的假設:在鹽酸的作用下,小腸黏膜可能產(chǎn)生了能促進胰腺分泌胰液的化學物質。(3)實驗驗證過程eq\b\lc\\rc\}(\a\vs4\al\co1(稀鹽酸,小腸黏膜))eq\o(→,\s\up7(混合),\s\do5(研磨))提取液注入,靜脈→促進胰腺分泌胰液(4)激素調節(jié):由內(nèi)分泌器官(或細胞)分泌的化學物質進行的調節(jié)。探究甲狀腺激素的生理作用(1)常用的實驗方法有切除法、飼喂法、注射法等。(2)實驗方案組別動物實驗處理觀察指標實驗組①幼小動物切除甲狀腺幼小動物生長發(fā)育情況②切除甲狀腺+注射甲狀腺激素對照組③幼小動物不作任何處理幼小動物生長發(fā)育情況④做相同的外科手術不切除甲狀腺(3)在實驗動物選取分組時應注意的問題要選取生理狀況相同的動物,且飼養(yǎng)時其他條件要相同且適宜。探究胰島素的生理作用(1)常用的實驗方法有:切除法、注射法。(2)實驗方案組別實驗動物實驗處理觀察指標實驗組饑餓處理的小鼠連續(xù)注射一定量胰島素小鼠生活狀況對照組饑餓處理的小鼠連續(xù)注射一定量胰島素→出現(xiàn)低血糖癥狀→補充糖類小鼠生活狀況(3)總結激素生理功能驗證的一般思路①某種方法處理實驗動物→②出現(xiàn)相應的病理癥狀→③添加某激素后恢復正常→④推知相應激素的生理功能。植物生長素的發(fā)現(xiàn)科學家實驗實驗結論達爾文胚芽鞘尖端產(chǎn)生某種影響,該影響傳遞到下部伸長區(qū)時,由于單側光的作用,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長快鮑森·詹森胚芽鞘尖端產(chǎn)生的影響可以透過瓊脂片傳遞給下部拜爾胚芽鞘的彎曲生長,是因為尖端產(chǎn)生的影響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勻造成的溫特造成胚芽鞘彎曲的是一種化學物質,并命名為生長素實驗十四探究培養(yǎng)液中酵母菌數(shù)量的動態(tài)變化1.實驗原理用液體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酵母菌,種群的增長受培養(yǎng)液的成分、空間、pH、溫度等因素的影響。易錯警示規(guī)避與該探究實驗有關的5個失分點(1)顯微鏡計數(shù)時,對于壓在小方格邊線上的酵母菌,應只計固定的相鄰兩個邊及其頂角的酵母菌。(2)從試管中吸出培養(yǎng)液進行計數(shù)前,需將試管輕輕振蕩幾次,目的是使培養(yǎng)液中的酵母菌均勻分布,減小誤差。(3)結果記錄最好用記錄表,如下:時間/天123456……數(shù)量/個……(4)每天計數(shù)酵母菌數(shù)量的時間要固定。(5)培養(yǎng)和記錄過程要尊重事實,不能主觀臆造。實驗三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1.探究實驗材料的選擇(1)取口腔上皮細胞之前,應先漱口,其原因是以免裝片中出現(xiàn)太多的雜質。(2)不能用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觀察DNA與RNA的分布的原因是: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沒有細胞核。(3)不能選用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做材料的原因是: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細胞的液泡中含有紫色物質,會干擾實驗的結果觀察。2.探究相關試劑的作用試劑作用甲基綠使DNA呈現(xiàn)綠色吡羅紅使RNA呈現(xiàn)紅色質量分數(shù)為0.9%的NaCl溶液保持口腔上皮細胞的正常形態(tài)質量分數(shù)為8%的鹽酸①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②使染色質中DNA與蛋白質分開蒸餾水①配制染色劑;②沖洗載玻片實驗九觀察根尖分生組織細胞的有絲分裂1.實驗原理(1)高等植物的分生組織細胞有絲分裂較旺盛。(2)細胞核內(nèi)的染色體(質)易被堿性染料(龍膽紫溶液)染成深色。(3)由于各個細胞的分裂是獨立進行的,在同一分生組織中可以通過高倍顯微鏡觀察細胞內(nèi)染色體的存在狀態(tài),判斷處于不同分裂時期的細胞。2.方法步驟1.控制解離時間的原因解離時間要嚴格控制,解離時間不能太短,否則細胞間果膠未溶解,壓片時細胞不易分散;時間過長則細胞分離過度、過于酥軟,無法取出根尖進行染色和制片。2.先漂洗后染色的原因分析漂洗的目的是洗去根尖組織中的鹽酸,防止解離過度,有利于堿性染料著色。二者不能顛倒,否則解離液中鹽酸會影響染色效果。3.控制染色時間的原因控制染色時間,染色時間不能太短,否則染色體或染色質不能完全著色;時間過長則使細胞核等其他部分充滿染色劑無法分辨染色體。4.在制片時兩次用到載玻片的目的一次是放置根尖;另一次是在蓋玻片上加一片載玻片,目的是使細胞均勻分散開,防止蓋玻片移動;同時,避免壓碎蓋玻片。5.不能對細胞有絲分裂過程連續(xù)觀察的原因分析因為在解離過程中細胞已經(jīng)死亡,我們觀察到的只是一個固定的時期,要不斷地移動裝片,在不同的視野中找到各個時期的分裂圖像,所以在制作裝片時要讓細胞分散成一層,這樣才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