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yè)革命時期的世界+知識清單 人民版歷史二輪專題復習_第1頁
工業(yè)革命時期的世界+知識清單 人民版歷史二輪專題復習_第2頁
工業(yè)革命時期的世界+知識清單 人民版歷史二輪專題復習_第3頁
工業(yè)革命時期的世界+知識清單 人民版歷史二輪專題復習_第4頁
工業(yè)革命時期的世界+知識清單 人民版歷史二輪專題復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4PAGE4工業(yè)革命時期的世界(一)工業(yè)革命和世界市場的基本形成

1879)對中國的影響

中國沒有抓住機遇的原因

二、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產生與實踐(一)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歷史條件

1、歷史條件(1)經濟前提:工業(yè)革命推動資本主義迅速發(fā)展。(但經濟危機使資本主義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2)階級基礎:歐洲三大工人運動的興起(1831、1834法國里昂工人起義、1836英國憲章運動、1844德國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標志著無產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臺,并迫切需要科學理論的指導。(3)思想基礎:英國的古典政治經濟學英法的空想社會主義(英:歐文;法:圣西門、傅立葉)德意志的古典哲學(4)組織基礎:1847年成立共產主義者同盟。(5)主觀條件:馬克思、恩格斯的理論研究和革命實踐。三次歷史性會晤地點;科隆(德國)、巴黎、布魯塞爾馬恩的理論貢獻;a.1844年合寫《神圣家族》b.c.1845—1846合寫《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d1848年《共產黨宣言》e.1848年創(chuàng)辦《新萊茵報》f.1867年出版《資本論》

2、誕生的標志: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發(fā)表。(1)產生;為共產主義者同盟起草的綱領(2)主要內容:3、意義: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第一次較為完整系統(tǒng)地闡述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成為國際無產階級斗爭的思想武器;開始指導工人運動;對人類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

(二)建立無產階級政權的嘗試巴黎公社

1、背景(1)階級矛盾;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對外投敵賣過(2)直接原因:反動政府軍隊偷襲蒙馬特爾高低(3)民族矛盾;1870普法戰(zhàn)爭失敗,第二帝國被推翻

2、經過(1)成立:1871年3月18日,國民自衛(wèi)軍推翻臨時政府3月28日,建立巴黎公社政權。

‘暴力推翻資產階級統(tǒng)治,建立無產階級專政,體現(xiàn)革命首創(chuàng)精神)a、廢除舊軍隊、舊警察,取消資產階級法庭和議會,代之以國民自衛(wèi)軍,建立工人階級自己的治安、司法、立法機構;b、由直接選舉產生的公社委員會是最高權力機關,公職人員由民主選舉產生,人民有權監(jiān)督和罷免他們;c、所有公職人員的工資不得超過熟練技術工人的工資。②經濟措施:a.沒收逃亡資本家的工廠,交給工人合作社管理(建立公有制,最能反映無產階級革命性質)。b.通過有利于工人的勞動立法,實行八小時工作制(后被各國廣泛采用)等,保護勞動者利益。③教育措施:用世俗教育全面代替宗教教育,實行義務教育。3、性質--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性質的政權(第一個新型的工人政權)4、結果:失敗。①標志:1871年5月,五月流血周。②失敗的原因:A.根本原因:資本主義還處在上升時期,無產階級在政治上還不成熟,不具備推翻資本主義制度的先決條件B.客觀原因:敵人力量強大,巴黎公社寡不敵眾。C.主觀原因:無產階級不成熟(缺乏先進政黨領導;未接管法蘭西銀行,財政拮據;未建立工農聯(lián)盟。)4、歷史意義:①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學說。②其英勇斗爭和革命首創(chuàng)精神為全世界無產階級和進步人士樹立了光輝典范。三、近代化的改革【一】埃及的阿里改革1、亟待拯救的文明古國A.政治方面;處于奧斯曼帝國的控制之下,但掌握實權的埃及封建統(tǒng)治集團馬木魯克內部爭權奪利,導致內戰(zhàn)不斷,社會動蕩不安。B.經濟方面:農業(yè)生產遭到嚴重破壞,經濟發(fā)展水平遠遠落后于歐洲。C.階級關系:捐稅名目繁多,階級矛盾尖銳。D.對外政策:閉關自守,極力排斥西方先進思想文化與科學技術。E.“亂世”崛起;F.國際關系;英法的爭奪曾使埃及民族矛盾尖銳,但英法最終被趕出埃及,然而西方國家的威脅仍然存在。2、中興埃及的改革A.性質:封建性質的自上而下實行的富國強兵為目的改革。B、改革的目的:維護自己的統(tǒng)治,抵御外來侵略。C、改革的內容1)經濟措施內容影響經濟發(fā)展機器工業(yè)創(chuàng)辦近代工廠軍事工業(yè)促進民族經濟發(fā)展;加快埃及近代化進程。民用工業(yè)農副產品加工工業(yè)培養(yǎng)本國技師,學習西方先進技術行政手段減少進口,保護民族工業(yè)2)\o"思想者園地-中學政治頻道"政治:加強中央集權措施內容影響\o"思想者園地-中學政治頻道"政治改革行政制度中央設高級國務會議確立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體制;穩(wěn)定了社會秩序簡化地方行政區(qū)劃大力壓制馬木路克勢力整頓治安,消滅盜匪3)軍事:措施內容影響軍事創(chuàng)建步兵學校,加緊征兵軍事實力增強,獲得民族獨立大力發(fā)展海軍積極對外擴張3、結果――――以失敗而告終從根本目的看,是為了維護封建統(tǒng)治,違背了歷史發(fā)展潮流。從改革過程看,雖引進了西方的技術設備,但采用的是封建官僚式的管理體制。從外部原因看,外商不愿傳授先進技術,破壞生產,引進的設備也比較陳舊。從發(fā)展進程看,。4、意義A.結束了埃及長期的混亂狀態(tài),確立了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的國家體制。B.推進了近代化進程,提高了生產力,發(fā)展了農業(yè)、商業(yè),建立了近代工廠C.促進了文化繁榮和經濟、軍事實力的增強D.擺脫了奧斯曼帝國的統(tǒng)治,推遲了歐洲列強侵占埃及的進程;E.\o"思想者園地--中學歷史頻道"5、如何評價穆罕默德·阿里改革?18世紀末19世紀初,封建落后的埃及先后遭到法國和英國的殖民侵略,在反抗外來侵略的民族斗爭中崛起了穆罕默德·阿里。為鞏固政權、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雄心,阿里進行了伊斯蘭世界中第一次有利于阿拉伯民族近代化的改革。阿里改革涉及到\o"思想者園地-中學政治頻道"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教育等方面,其突出的進步之處在于引進西方先進的生產力,發(fā)展本民族的社會經濟。但改革未能涉及對\o"思想者園地-中學政治頻道"政治體制的根本性改造,所以改革的性質可認定為有利于埃及近代化發(fā)展的封建改革。由于改革自身的缺陷,更由于西方勢力的鎮(zhèn)壓,改革失敗了,但它改變了埃及的社會面貌,拉開了埃及近代化的序幕。【二】俄國1861年改革1、背景;政治上:

農奴制和沙皇專制統(tǒng)治的基礎受到嚴重威脅(根本)

經濟上:

農奴制使俄國資本主義緩慢發(fā)展,與西歐國家差距很大

社會上:、階級矛盾激化⑴農民騷動增多,聲勢日益擴大。⑵

革命民主主義者積極發(fā)動武裝起義新思潮的涌動

“十二月黨人起義”:主張廢除農奴制,實行立憲君主制。

軍事上:克里米亞戰(zhàn)爭的失敗所帶來的消極影響(直接原因)

克里米亞戰(zhàn)爭:戰(zhàn)爭意圖:爭霸東南歐;時間:1854年至1856年;交戰(zhàn)雙方:俄國英國、法國,奧斯曼土耳其;戰(zhàn)爭結果:俄國慘敗根源:俄國農奴制的腐朽落后;實質;落后的封建農奴制國家同發(fā)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間的戰(zhàn)爭

結果:俄國戰(zhàn)敗,被迫簽訂《巴黎和約》。影響:俄國國際地位下降;國內矛盾進一步激化,暴露了當時俄國經濟和軍事的落后;推動俄國六七十年代改革。2、統(tǒng)治者的抉擇:亞歷山大二世受西方文明的影響,深刻意識到農奴制的落后

目的;直接:化解日益激化的矛盾,增強國力,重振俄國的大國威望

根本:鞏固統(tǒng)治,維護以沙皇為代表的貴族地主階級的利益;

焦點;如何化解來自封建地主的阻力農民如何獲得自由和土地3、改革的內容開始標志:1861年,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簽署廢除農奴制法令改革內容;頒布“解放”法令(“二一九法令”)廢除落后的農奴制度,變革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以適應生產力的發(fā)展。政治上:經濟上;農奴可以獲得一塊份地,但須出高價贖買;組織上,加強村社制度改革實質:農奴制改革實際上是對農民厚顏無恥的掠奪;改革性質:由沙皇實行的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良運動;4、改革的作用及評價A、改革的進步性:進步性:廢除了農奴制度,使農奴擺脫了封建生產關系的束縛,有利于資本主義的發(fā)展①法令的頒布使農奴的人身得到解放,掙脫了封建生產關系的束縛,為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勞動力,有利于工業(yè)革命的發(fā)展;②收取的巨額份地贖金,為資本主義的發(fā)展積累了大量資金。③④改革后俄國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迅速。(農業(yè)、工業(yè))在經濟近代化的同時,也推動了政治體制、司法制度、軍事、教育等方面的近代化。局限性:改革很不徹底,保留了大量封建農奴制殘余;不徹底性:農民在很大程度上仍被束縛在土地上,保留了大量農奴制殘余。掠奪性:解放后的農奴被剝奪得一干二凈。欺騙性:改革后農民土地比原來還少,不足以維持生計,重新再受盤剝?!救咳毡久髦尉S新(一)歷史背景幕府統(tǒng)治危機經濟: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明治維新物質基礎)⑴表現(xiàn):①。②農村:商品經濟也滲透到農村,促進了自然經濟的解體。A.經濟較發(fā)達地區(qū),資本主義的手工工場普遍發(fā)展起來。B.有些商人組織資本主義性質家庭手工業(yè)或直接投資手工工場。C.一小部分兼營手工業(yè)的農民,開始使用雇傭工人,擴大自己的作紡。③⑵影響:①②使統(tǒng)治階級內部發(fā)生分化,部分大名逐漸與商人資本家接近。③大批武士經濟陷入困境,不滿幕府統(tǒng)治。階級:人民抗爭使幕府統(tǒng)治面臨嚴重危機。⑴人民起義此起彼伏:農民起義,城市“米騷動”。⑵中下級武士不滿幕府統(tǒng)治:1837年,大阪,大鹽平八郎起義:原因:中下級武士經濟狀況惡化,對現(xiàn)實不滿,影響:地位:是日本歷史上第一次由武士聯(lián)合農民和貧民的暴動。(性質)⑶大名也開始挑戰(zhàn)幕府權威;薩摩、長州等大名,加強自己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力量。爭取在幕府政權中更多的話語權。⑷天皇力圖恢復統(tǒng)治權:被稱為“京都囚徒”的天皇也利用反幕府力量恢復自己統(tǒng)治地位。民族危機:佩里叩關(“黑船來航”)⑴時間:1853年,美國,佩里。⑵條約:《日美親善條約》,也稱《神奈川條約》。⑶影響:使日本徹底結束閉關鎖國的狀態(tài)。政治上:國家主權受損害,內政遭干涉,淪為半殖民地國家,民族危機加深。經濟上:A.③階級上:激化了日本社會的矛盾,進一步動搖了幕府統(tǒng)治。④4、政治:幕府的腐朽統(tǒng)治。⑴。⑵重農抑商政策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fā)展。⑶閉關政策使日本逐漸落后于世界發(fā)展的大趨勢。(二)從“尊王攘夷”到倒幕運動1、面對列強侵略,日本各階層的態(tài)度a.“開國”與“攘夷”之爭⑴開國者認為:只有通過對外交往,才能學習外國先進科技,使國家強大。⑵b.德川幕府反動統(tǒng)治:⑴對內鎮(zhèn)壓人民起義,打擊改革力量;1858年制造“安政大獄”,殺害吉田松陰。⑵對外賣國,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2、倒幕運動的興起b.倒幕力量:中下級武士,商人,資本家和新興地主。c.領導力量:長洲、薩摩等大名。(他們結成軍事同盟,改變力量對比,成為倒幕順利發(fā)展的基礎)d.倒幕經過;1867年:⑴倒幕派京都秘密會議,獲得明治天皇討幕密旨。⑵⑶倒幕派發(fā)動“王政復古”政變,宣布廢除幕府體制。1868年:⑴鳥羽、伏見戰(zhàn)役,打敗幕府軍隊,德川慶喜投降。(戊辰戰(zhàn)爭)⑵明治政府遷都江戶,改名東京。e.勝利的原因;⑴主觀原因:①倒幕派聯(lián)合,組織自己的武裝。②倒幕派取得人民支持。③利用天皇的名義,輿論導向有利于倒幕派。⑵客觀原因:①幕府腐朽沒落,不得人心。②農民起義、城市暴動不斷從根本上動搖幕府統(tǒng)治。③列強無暇顧及并且在日本利益爭奪中矛盾重重。f.歷史意義⑴是使日本從封建制度轉變?yōu)橘Y本主義制度的關鍵步驟。⑵使日本免遭中國和印度的厄運,保衛(wèi)了民族獨立。⑶為明治維新的實施創(chuàng)造了和平的國內環(huán)境。(三、)施政綱領:《五條誓文》1.《五條誓文》:發(fā)展資本主義,改革封建制度,向西方學習。2.《政體書》:整頓充實組織機構。(四)維新內容Ⅰ、政治上:破除舊政治體制1.逐步削弱封建割據勢力,建立中央集權,實現(xiàn)國家統(tǒng)一。⑴剝奪各藩對土地和人民的領有權,讓他們擔任藩知事,成為天皇的地方官。⑵“廢藩置縣”:1871年原因:應對日益激化的農民起義和士族叛亂,實現(xiàn)國家的真正統(tǒng)一。②措施:A.廢除封建領主制,建立府、縣、道地方體制,將全國劃分為三府七十二縣,府縣知事由中央任命B.發(fā)布建立天皇親兵法令,組建“御親兵”,保證這一措施的實行。③意義:A.削弱地方封建割據勢力,初步加強天皇的中央集權。B.使日本在政治上向近代資本主義國家體制邁出重要一步。2.廢除封建身份制度,實行四民平等,取消武士特權。⑴廢除封建身份制度,實行四民(即:皇族、華族、士族和平民)平等⑵平民可以自由擇業(yè)和居住,為資本主義發(fā)展提供自由的勞動力。⑶取消武士特權3.派巖倉具視使節(jié)團考察歐美,學習西方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Ⅱ.經濟上:殖產興業(yè)1.大力創(chuàng)辦宮營業(yè)帶動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⑴成立工部省:負責殖產興業(yè)政策的領導機關,接管幕府和各藩經營礦山和工場,創(chuàng)辦官營企業(yè),引進西方先進的生產技術和設備,并且興建鐵路。⑵成立內務省:接管幕府諸藩建立的軍事工業(yè),日本逐步形成了近代化軍事工業(yè)生產體系。促進了日本產業(yè)革命和資本主義的發(fā)展。⑶運用國家政權的力量,運用國庫資金,設立“模范工廠”:引進外國技術和設備,聘請外國技師,創(chuàng)辦近代工業(yè)⑷2.大力扶植、保護私人資本主義⑴背景:①。②。⑵方針:將官營企業(yè)帶動和示范的方針改為“處理”官營企業(yè)和大力扶持、保護私人資本主義的方針⑶措施:頒布處理官營企業(yè)的條例,將除鐵路和軍工企業(yè)外的大部分官營企業(yè)廉價轉讓給與政府關系密切、擁有特權的“政商”以及少數經營近代工業(yè)的新型資本家去經營。并免征商業(yè)稅,為商業(yè)資本轉化工業(yè)資本創(chuàng)造條件。⑷評價:這些政策使國民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轉化為資本,用暴力方法縮短由舊生產方式到近代生產方式的過渡期的人為手段3.日本資本主義發(fā)展的顯著特點:⑴國家創(chuàng)辦示范工廠帶動私人資本主義的發(fā)展。⑵政府大力扶植和保護私人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殖產興業(yè)步驟:創(chuàng)官營企業(yè)→→創(chuàng)軍事工業(yè)→→創(chuàng)模范工廠→→勸業(yè)政策→→廉價轉讓Ⅲ.軍事上:富國強兵1.方針:“強兵”是“富國之本”,實行以發(fā)展軍事力量為目的有近代化軍事改革,重視軍隊和警察的建設2.措施:⑴建立新式軍隊:①措施:A.實行義務兵役制,取消武士壟斷軍職的特權,建立近代意義上的常備軍B.頒布第一個征兵令,聘請外籍教官,按照德國方式訓練日本軍隊。C.灌輸武士道精神和忠君愛國思想,把效忠天皇作為軍人的天職。②意義:建⑵設立軍事大學:為日本軍隊培養(yǎng)了大量的高級軍事人才。還按照英國模式建立了近代化海軍。⑶改革軍事機構:學習德國經驗,逐漸形成了陸軍省、參謀本部等軍事機構,直接隸屬于天皇。⑷扶植軍事工業(yè):建立兵工廠和造船所,引進新技術改進軍事裝備。生產步槍和各種口徑的大炮。⑸建立近代警察制度:3.意義:使日本能夠依靠自身的實力,逐漸廢除不平等條約,擺脫民族危機,實現(xiàn)民族的自立自強。Ⅳ、文化教育上:文明開化1.整頓舊的教育機構:⑴措施:①建②頒布《學制》,明確普及初等教育的方針。參照歐美教育制度,建立三級近代學校體制。③設立師范學校,培養(yǎng)合格師資。④創(chuàng)立各種專業(yè)技術學校,培養(yǎng)專門技術人才。⑵意義:①普及小學教育使國民素質得到提高;②實業(yè)教育的發(fā)展培養(yǎng)出了大批技術骨干和管理人員。⑶2.推行軍國主義教育:1890年,天皇下達的《教育敕語》。3.宣傳資本主義思想:“明六社”提倡自由主義和歐化主義,進行啟蒙教育。4.廢除舊風俗和陳規(guī)陋習:Ⅴ、目的、性質、進步性和局限性1.目的:鞏固明治統(tǒng)治,發(fā)展資本主義,擺脫外來壓迫,實現(xiàn)民族振興。2.性質:天皇為首的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改革。3.進步性:⑴使日本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成為亞洲近代唯一的資本主義強國。⑵為亞洲國家各國實現(xiàn)民族振興提供了經驗,鼓舞了人民的信心。4.局限性:⑴沒有徹底根除封建殘余勢力。⑵日本竭力推行軍國主義,對鄰國侵略擴張,成為新興的帝國主義國家。Ⅵ、明治維新成功的原因1.歷史潮流:19C中期,日本資本主義有了相當的發(fā)展。2.力量對比:幕府實力相對薄弱,倒幕派實力較強且有自己的武裝;并得到天皇和西南強藩的支持。3.政策措施:倒幕派建立新政權后,大刀闊斧地實施了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4.國際環(huán)境:Ⅶ、明治維新后日本的迅速崛起A、經濟上:資本主義的發(fā)展1、表現(xiàn)⑴工業(yè)化高潮的出現(xiàn):時間:19世紀80年代。行業(yè):以紡織業(yè)為中心的輕工業(yè)部分發(fā)展異常迅速。③作用:近代化棉紗廠搶占國內市場,驅逐進口的洋紗,又向國外市場銷售。⑵以重工業(yè)為代表的財閥資本和國家資本迅速發(fā)展:①政策:對壟斷資本采取扶植政策,把官營企業(yè)以低廉的價格出售給與政府關系密切的資本家。⑶壟斷組織產生并向帝國主義階段過渡:①壟斷的特點:依靠政府的扶持和保護,實行自上而下的產業(yè)革命和工業(yè)化②主要壟斷組織:三井、三菱、住友、安田四大財閥,操縱著國家經濟命脈。工業(yè)資本與銀行資本相融合2、日本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的局限及影響⑴局限:自日本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水平和工業(yè)生產集中程度都遠不及西方列強。⑵影響:由于不及西方列強,采取軍事手段為國內的壟斷資本獲取市場和原料產地。⑶特征:帶軍事封建性的帝國主義。B、政治上:確立君主立憲政體1.原因:⑴⑵國內的自由民權運動高漲,呼吁制定一部民主憲法,來推動日本社會的發(fā)展2.《大日本帝國憲法》⑴頒布:1889年。⑵內容:①天皇神圣不可侵犯,是國家最高的統(tǒng)治者,集行政、立法、司法和軍事統(tǒng)帥權于一身。臣民有選舉和被選舉等權利和自由,但必須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和不違背臣民義務的前提下議會由貴族院和眾議院組成,貴族院議員任期分別為終身和7年;眾議員選舉產生任期4年內閣只對天皇負責,而不對議會負責,法官由天皇任免。⑶性質:它是一部具有日本特色的、基本上屬于資產階級性質的憲法。⑷特點:①同西方的資產階級憲法相比,卻又極其保守,帶有濃厚的封建色彩;(局限性)②天皇被賦予了至高無上、神圣不可侵犯的權力;③⑸進步性:C、軍事上:踏上軍國主義道路1、廢除不平等條約⑴條件:國內:①政治:明治維新消除了國內的封建割據,建立了中央集權國家。②經濟軍事:隨著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日本的經濟、軍事實力增強。③人民呼聲:人民要求廢除不平等條約的呼聲日益高漲。國際:①歐美列強對日政策出現(xiàn)多元化趨勢。歐美之間矛盾重重;②中日甲午戰(zhàn)爭取勝,日本利用這一時機采取靈活策略重新談判。⑵廢除:①1909年日本內閣就修改不平等條約召開會議。②1910年提出廢除不平等條約,同時簽訂新的主權對等的互惠條約,實現(xiàn)了關稅自主和法權上的平等。明治維新后日本廢除不平等條約的任務最終完成。2、對外侵略擴張⑴吞并朝鮮:①在1855年,日本國內就產生了從朝鮮、中國奪取土地的思想。②明治維新后,日本侵略朝鮮并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勒索賠款,取得駐軍的特權。③1910年,又強迫朝鮮國王簽訂《日韓合并條約》,正式吞并朝鮮。⑵⑶打敗俄國:1904年日俄戰(zhàn)爭,襲擊俄國駐旅順港的艦隊,簽訂《樸次茅斯和約》。3.日本成為亞洲強國⑴原因:①外交上,廢除了不平等條約,取得了民族獨立。②軍事上,三次對外侵略擴張戰(zhàn)爭的勝利,樹立了日本在東亞的強國地位。⑵表現(xiàn):外交和軍事上的成功,表明日本已成為區(qū)域霸權國家,成了帝國主義角逐行列中的正式成員,并大踏步走上了軍國主義道路。Ⅷ、明治維新在日本近代化過程中的歷史地位1.經濟:建立起比較完整的工業(yè)體系,實現(xiàn)了由落后農業(yè)國向先進工業(yè)國的轉變。2.政治:實現(xiàn)了由早期中央集權向后期立憲政體的過渡,成為亞洲第一個立憲國家。3.文化: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傳播,社會面貌發(fā)生深刻變化。4.影響:擺脫了民族危機,躋身世界強國行列;為亞洲近鄰提供了啟迪和經驗。總之,明治維新是日本歷史的轉折點,是日本走上近代化資本主義道路的標志。Ⅸ、明治維新后日本近代化過程1.經濟上:明治維新為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19世紀80年代,日本的工業(yè)革命出現(xiàn)了高潮;在政府的保護下,壟斷組織也較早地產生了,19末20初向帝國主義階段過渡。2.政治上:明治政府仿效西方建立近代政治制度,1889年《大日本帝國憲法》,建立了君主立憲政體。3.對外關系上:逐步廢除了不平等條約,實現(xiàn)了民族獨立;同時為滿足本國資本主義發(fā)展的需求,走上了對鄰國侵略擴張的軍國主義道路。四、近代科技和文化的發(fā)展(一)物理學的重大進展哥白尼(波蘭):發(fā)表《天體運行論》,提出太陽中心說,否定了基督教會宣揚的地球中心說,從根本上動搖了歐洲中世紀宗教神學的理論基礎。(近代天文學的奠基人)伽利略(意大利):(1)1632年,發(fā)表《關于托勒密和哥白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論證了哥白尼的日心說。(2)推翻了以亞里士多德為代表的傳統(tǒng)的自然觀,開創(chuàng)了以實驗事實為根據并具有嚴密邏輯體系的近代科學。被稱為“近代科學之父”。標志著物理學的真正開端。為牛頓經典力學的創(chuàng)立奠定了基礎。牛頓(英國):經典力學地建立條件;政治;基礎;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發(fā)現(xiàn)自由落體定律時間;1687年《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內容;提出了著名的萬有引力定律和牛頓力學三定律。對物理學概念做出了定義用于天象計算的實例特點;以實驗為基礎、以數學為表達形式影響;標志著近代科學的形成是人類對自然規(guī)律第一次進行的理論性概括和總結,建立起一個完整的力學理論體系,實現(xiàn)了物理學史上的第一次偉大飛躍。科學預見性;(海王星的發(fā)現(xiàn))根據萬有引力定律人們準確地算出地球的平均密度和扁平率,正確的解釋了潮汐的成因2.相對論內容:1905年提出了狹義相對論和光速不變原理兩個基本原理,指出了時間、空間和物體的質量不是絕對不變的,而是隨著物體的運動而發(fā)生變化,打破了傳統(tǒng)的絕對時空觀。意義:(1)相對論的提出是物理學領域最偉大的革命。這一理論被后人譽為20世紀人類思想史上最偉大的成就之一。(2)發(fā)展了牛頓力學,將牛頓力學概括在相對論力學之中,推動物理學發(fā)展到一個新的高度。創(chuàng)立了一個全新的物理學世界,極大地擴展了物理學應用的領域。(3)相對論打破了經典物理學絕對化的思維,為人們提供了辨證地看待世界的途徑。3.量子理論提出;1900年,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說。內容:輻射象物質一樣,是由具有能量的基本單位量子來實現(xiàn)的。微觀粒子的運動不能用通常的宏觀物體的運動規(guī)律進行描述。經過這些科學家的共同努力,到1925年左右量子力學最終建立。量子力學是研究微觀世界粒子運動規(guī)律的科學。意義:(1)量子理論是20世紀最深刻、最有成就的科學理論之一,使人類對微觀世界的認識有了革命性的進步。(2)量子力學對化學、生物學、醫(yī)學、考古學、古生物學和地質學等科學領域都產生了重大影響,帶來了許多劃時代的技術創(chuàng)新。(3)量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