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宋論》中的殘夏與悲劇_第1頁
王夫之《宋論》中的殘夏與悲劇_第2頁
王夫之《宋論》中的殘夏與悲劇_第3頁
王夫之《宋論》中的殘夏與悲劇_第4頁
王夫之《宋論》中的殘夏與悲劇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王夫之《宋論》中的殘夏與悲劇

王福的《讀通鑒》和《宋論》都是在他晚年寫的。這兩部理論是王福學術思想最成熟的杰作。當是時,江山易主、故國顛覆之痛郁積于一代大儒胸中,因此借古喻今是二論的顯著特點。作《宋論》就不可能回避千古名將岳飛,王夫之對岳飛的才略、操守、功績是贊許有加的,由于這是普遍的觀點,因而《宋論》中并未特別發(fā)揮議論,只散見于行文之中,如:“將士樂為之死”198、“鵬舉屢勝之兵”192、“岳侯誠有身任天下之志”192等。王夫之論岳飛多用一個“惜”字,惜的是岳飛功業(yè)未就而身遭非命:“故君子深惜岳侯失安身定交之道,而尤致恨于譽岳侯者之適以殺岳侯也?!?93再有“而君子惜之,惜其處功名之際,進無以效成勞于國,而退不自保其身?!?91后面這一句發(fā)前人所未發(fā),歷史上的岳飛的確是于國未恢復中原、扭轉政局;于己未保全自身、緩圖再起。壯志未酬,反過來說就是功業(yè)不就,對此,后人也惟有深深一嘆。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人精英代表的王夫之,他對岳飛的態(tài)度當然值得后世學者揣摩分析,今以《宋論》為主,略做梳理?!端握摗分嘘P于岳飛的議論重點在分析岳飛的死因。對岳飛含冤被殺的原因歷來眾說紛紜,如南宋朱熹認為:“諸將驕橫,張與韓較與高宗密,故二人得全。岳飛較疎,高宗又忌之,遂為秦所誅。而韓世忠破膽矣?!?148《宋史·岳飛傳》認為:“蓋飛與檜勢不兩立,使飛得志,則金仇可復,宋恥可雪;檜得志,則飛有死而已……高宗忍自棄其中原,故忍殺飛。”明代陳邦瞻則指出岳飛“智名勇略蓋一世,挾震主之威,而居不賞之功,斯已危矣,猶欲與人父子間事乎?(指岳飛上疏請高宗建儲一事)……而飛乃觸其深忌,安知讒人不以此為中傷地也!……然則飛之不免,蓋可見矣”,等等?!端握摗分杏嘘P岳飛的分析議論主要集中于全書第10卷《高宗》部分,但是分析岳飛這個個案,不能脫離王夫之對整個趙宋決策層及其具體舉措的看法??傮w看來,王夫之對宋代基本持批評態(tài)度,從立國到守成、從中興到失國,王夫之指陳其舉度失策等負面因素極多。當然這里面包含著王夫之以宋喻明的個人著述目的。王夫之首先概括性地提出了趙宋政權的執(zhí)政心理:“夫宋祖受非常之命,而終以一統(tǒng)天下,厎于大定,垂及百年,世稱盛治者,何也?唯其懼也。懼者,惻悱不容自寧之心,勃然而猝興,憂然而不昧,乃上天不測之神震動于幽隱,莫之喻而不可解者也。”2這種“懼”的心理決定了有宋一代的施政綱領。王夫之依次考察宋太祖趙匡胤的“親”、“位”、“權”等先天條件,結論是都比不過之前改朝換代的石敬瑭、劉知遠、郭威等人。在這樣的情況下即帝位的趙匡胤,并不具有強勢的霸道姿態(tài),相反,他的處境是“推而戴之者,不相事使之儔侶也;統(tǒng)而馭焉者,素不知名之兆民也;所與共理者,旦秦暮楚之宰輔也;所欲削平者,威望不加之敵國也。一旦岌岌然立于其上,而有不能終日之勢。權不重,故不敢以兵威劫遠人;望不隆,故不敢以誅夷待勛舊;學不夙,故不敢以智慧輕儒素;恩不洽,故不敢以苛法督吏民。”3歸根到底,趙宋政權的執(zhí)政態(tài)度只能是:“懼以生慎,慎以生儉,儉以生慈,慈以生和,和以生文?!?這是王夫之對趙宋政權認識的基調。具體到岳飛的死因,王夫之的意見可歸納為三點:第一,宋代“崇文抑武”的宏觀決策導向。所謂“宋之猜防待武臣,其來已夙矣?!?92從杯酒釋兵權到狄青郁郁不得志,再到岳飛被殺、韓世忠被廢,有宋一代這樣的例子簡直不勝枚舉。陳峰師在《北宋武將群體與相關問題研究》一文中分析道:“它(崇文抑武)源于封建專制主義,反過來又推波助瀾,強化了專制皇權,在于‘將從中御’措施相融合,派生出‘以文馭武’之策……在北宋很長的統(tǒng)治時期里,對內統(tǒng)治的成功,使得最高當局對其這一套治國方略的效用不免產生了相當的自信。積習日久,自信遂變?yōu)槿找娓畹俟痰拿孕?以至于眼看邊境戰(zhàn)爭連連受挫,遭遇慘敗,竟能視而不見,充耳不聞,不思悔改,不加調整,以為對外也能發(fā)揮同樣的效用?!焙喲灾?岳飛之死決非偶發(fā)事件,而是崇文抑武的政策一脈沿襲的極端化結果。宋太祖自己以禁軍將領身份登基,反過來在政權建設過程中對武將尤其是才略出眾的武將刻意防范打壓,這成了趙宋政權日后奉行的祖宗之法,朝廷上下,乃至整個社會形成抑武的氛圍,就使得宋代名將多經歷坎坷,反倒是一干庸將仕途順暢無比,這是一整套系統(tǒng)的統(tǒng)治策略,對內實現了穩(wěn)定,但是對外卻處處被動,留下了一個積弱的歷史形象。王夫之列舉出石守信、高懷德、曹彬、王德用、狄青等例子,指出趙宋皇帝對他們已經是:“皆蓄俎醖之心,而不惜長城之壞?!?90也就是說在對外戰(zhàn)斗力和對內政治穩(wěn)定兩方面,權衡之下,趙宋皇帝選擇了后者,這樣做的結果自然是國防軍事力量萎靡不振、外患不息,直至釀成社稷淪亡之禍。王夫之總結說:“宋之猜防其臣也甚矣!鑒陳橋之已事,懲五代之前車,有功者必抑,有權者必奪,即至高宗,微弱已極,猶畏其臣之強盛,橫加鋟削?!?97直接指出了岳飛悲劇的社會背景,也是對趙宋皇帝施政的批評。第二,宋高宗和秦檜的畏金心理和投降方針。這個原因在鄧廣銘先生的《岳飛傳》中也有明確的闡述,在紹興八年(1178年)秦檜再次拜相之后,“從此以后,秦檜悍然不顧一切地擺出女真貴族代理人的姿態(tài)……而趙構也打定主意,在此后,在向女真貴族屈膝投降的勾當上一切都要依從秦檜的擺布和教唆?!彼胃咦谀隙珊?以鞏固政權為第一要義,對金人采取低姿態(tài),“以走為安,以求和為幸”。宋高宗自己的表現更是狼狽至極,畏敵如虎,或“跳身航?!?或向金統(tǒng)治者上降表求饒。對趙構的行徑,王夫之極為不屑,斥責說:“高宗之畏女真也,竄身而不恥,屈膝而無慚,真不可謂有生人之氣矣?!?69正因為宋高宗害怕金兵,所以當秦檜南歸,拋出“河北人歸女真,河南人歸劉豫”的論調,高宗立即倚之為肱股,全力經營既定的向金求和政策。而岳飛以北抗金人、迎還二圣為己任,堅決反對宋高宗、秦檜的投降路線,對秦檜的政策多有抗辯,所以被視為向金乞和稱臣的最大障礙,成為他們所要扼殺的對象,勢所難免。對于秦檜的“漢奸”身份,王夫之提出了反問:“被囚而北也,與何樐、孫傅、司馬樸同系,而獨不見殺;其羈于女真也,與洪皓、朱弁同留,而不與同拘;其脫身以返也,保其妻孥,而盡室以安歸”197,這是什么緣故呢?原因只能是秦檜已經投降了金人,所以他才“自虜來歸,受撻扌賴旨,力主和議”196。紹興和議的達成,實際上也就是趙構、秦檜對金人投降的完成。而解除諸大將兵權又與和議的達成密切相關,二者相輔相成。故而王夫之說:“高宗之為計也,以解兵權而急于和,而檜之為計也,則以欲堅和議,而必解諸將之兵,交相用而曲相成”195。投降之后,岳飛諸人的兵權反而成了皇位安全的威脅,當然需要剪除:“和議不成,則岳飛之獄不可起,韓世忠之兵不可奪”196。無疑,岳飛就是趙構、秦檜投降政治路線的無辜犧牲品。第三,岳飛個人修養(yǎng)不足。所謂“其定交也盛矣,而徒不能定天子之交;其立身卓矣,而不知其身之危矣?!?92朱熹曾分析說:“便是如此有才者又有些毛病,然亦上面人不能駕馭他,若撞著周世宗、趙太祖那里怕他駕馭起,皆是名將。緣上之舉措無以服其心,所謂得罪于巨室者也?!?148即宋高宗未能充分使岳飛心服。豈止是宋高宗,王夫之整個分析了岳飛周遭的環(huán)境和他的同僚:“張浚之褊而無定,情已見乎辭矣。張俊、劉光世之以故帥先達不能相下,其隙已成矣。秦檜之險,不可以言語爭、名義折,其勢已堅矣?!?92不可謂平安無虞,但是岳飛的做法又如何?“而且明張紀律,柔聲下氣,以來牛酒之歡迎;而且綴采敷文,網羅文士,以與張九成等相為浹洽;而且內與諫臣迭相揚詡,以辨和議之非;而且崖岸自矜,標剛正之目,以與奸臣成不相下之勢;而且譏評張俊,歷詆群將,以折張浚之辨。合宰執(zhí)、臺諫、館閣、守令之美,而皆引之于身,以受群言之贊頌。軍歸之,民歸之,游士、墨客、清流、名宿莫不歸之。”192可以說是激揚亢進了,結果就是不適合這種環(huán)境。王夫之評論岳飛為“帥臣之得令譽”,這是指岳飛作為武將卻獲得了超出自己本分的積極評價,這自然會引起非議。其一,“嚴軍令以禁掠奪,為軟語以慰編氓”191,岳家軍鐵律“凍死不拆屋”古有記載,這在當時就受到了南宋百姓的肯定;其二,“修謙讓以謹交際,習文詞以相酬和”191,交好文人士大夫,提高自己的風評,這又犯了統(tǒng)治者的忌諱;其三,“與廷議而持公議,屏好邪以交君子”191,這是所謂端正立場,取得朝廷輿論支持。有人認為岳飛是“國士”之才,心懷天下,這等高人一籌的才俊如何不引起統(tǒng)治者惶恐?而岳飛又偏偏不知收斂,“惜其處功名之際,進無以效成勞于國,而退不自保其身。遇秦檜之奸而不免,即不遇秦檜之奸,而抑難乎其免矣!”所以說岳飛風評越好、越高出同儕,也就越被皇帝所忌,所謂:“故君子深惜岳侯,失安身定交之道,而尤致恨于譽岳侯者,適以殺岳侯也?!?91王夫之為岳飛設計了幾種模式,如西漢周勃、灌嬰,堅守武人本色,不與文人爭鋒;唐代郭子儀不拉攏賢臣,也不阿諛佞臣,秉中持正,避結黨之嫌;又或者李光弼隱忍韜晦,保存自己,伺機而動。而岳飛身負大任,理應考慮周全,見機行事,但他一味張揚,只能說是不智了。那么岳飛死后對南宋政局產生了什么影響呢?或者說宋高宗是否通過殺害岳飛獲得了他期望的局面?王夫之繼續(xù)分析道:“是則宋之為宋,一女真也;女真之為女真,一宋也……汝欲息,而有不汝息者旁起而窺之。”212可見局勢并不是如宋高宗一廂情愿的,自斷臂膀以息事寧人,只不過是趙構的南柯一夢,而南宋對北用兵態(tài)勢的懈怠,對自身危害更甚:“一息之余,波流日靡,大不可息之禍,亙百余年而不息,自其所必致者,奚待禍之已烈而始知哉?乃害已烈,而論者猶不知其兆先于此矣,則甚矣古今之積惑,不可瘳也。故曰:‘天下雖安,忘戰(zhàn)必危?!捕鼞?zhàn),其??杀?況在危而以忘戰(zhàn)為安乎?”212王夫之從戰(zhàn)略高度分析了當時宋金各自的處境:“女真則去其故穴,盡部落以棲苴于客土,耽鹵獲之樂,解驕悍之氣,據廣斥之中原,無江、淮之米粟,其危也如彼。宋則冀、代之士馬不存,河山之險阻已失,撫文弱之江東,居海陬之絕地,其危也又如此。危之不懲,亡將何恃?”212即是說金人沒有經濟支持,而宋人失去重要的兵源地。自唐以后江南地區(qū)經濟對中原政權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但是自古華夏地區(qū)沒有由南向北統(tǒng)一的事例(明初徐達用兵勝利是蒙元自動北撤的結果),岳家軍也是由西北人組成。也就是出現金有兵無錢,宋有錢無兵的雙敗局面。宋金雙方的各自止步,導致了兩國必然的衰落,所謂“以既衰之女真,而宋且無如之何,則強于女真者,愈可知矣。以積弱之宋,而女真無如之何,則茍非女真,固將能如之何也。女真一傾,而宋隨以潰,奇渥溫氏談笑而睥睨之,俟其羽翮之成而已。羽翮成而復能以旦夕延哉?”212宋高宗、秦檜造成的局面,流毒深遠,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軍事人才凋零,所謂:“人才之摧抑已極,則天下無才;流及于百年之余,非逢變革,未有能興者也。”南宋士人大臣渾渾噩噩“直把杭州作汴州”的局面,其實與南宋初年政府這些令世人寒心的舉措脫不開干系。秦檜擅權,殺岳飛、貶韓世忠,中興才俊一宿而空,幸免于難者“循墻而走,不敢有所激揚,以徯國家他日干城之用?!?11這導致宋孝宗即位、立志北取之后卻發(fā)現無人可用,因為“岳飛誅死,韓世忠罷,繼起無人,閫帥聽短長于文吏?!?71所以才會任用張浚而一敗再敗。至于其士兵更是延續(xù)北宋以來的低戰(zhàn)斗力,甚而更差,“其士卒,則甲斷矛撓,逍遙坐食,抱子以嬉,視荷戈守壘之勞,如湯火之不可赴?!?12岳飛在時尚有士大夫為抗戰(zhàn)鼓喉,但是此時已無人倡議,“其士大夫,則口雖競而心疲,心雖憤而氣苶;不肖者耽一日之娛嬉,賢者惜生平之進止;茍求無過,即自矜君子之徒,談及封疆,且視為前生之夢?!?12在這種情況下,宋孝宗也只能徒呼奈何,復能何為?“則孝宗雖踸踔以興,疾呼心亟,固無如此充耳無聞者何也!故苻離小釁,本無大損于國威,而生事勞民之怨謗已喧囂而起。及其稍正敵禮,略減歲幣,下即以此獻諛,上亦不容不以自安;無可奈何,而委之于命,而一仆不能再起,奄奄衰息,無復生人之氣矣?!?11誠如斯言,王夫之認為禍根就源于宋高宗的一意孤行。王夫之基于明末民族、家國的雙重義憤,痛陳奸臣誤國的惡果:“故邪臣之惡,莫大于設刑網以摧士氣,國乃漸積以亡。迨其后,摧折者之骨已朽矣,毛擊鉗網之風亦漸不行矣,后起者出而任當世之事,宜可盡出其才,建扶危定傾之休烈;而熏灼之氣挫其初志,逼側之形囿其見聞,則志淫者情為之靡,而懷貞者德亦已孤。情靡者相沿而濫,德孤者別立一不可辱之崖宇,退處以保其貞;于是而先正光昭俊偉之遺風,終不可復?!?08-209實事求是地講,所謂“刑網”并不十分契合南宋的歷史,這里更可能是指明末東林黨、復社的史實而言。概括地說,王夫之肯定岳飛的能力和功績,同時也指出了岳飛未能“效成勞于國”,也未能“自保其身”的缺欠,從這樣的角度如此深入全面地分析岳飛,王夫之是為首創(chuàng)者。那么倘若岳飛得以一展夙愿,歷史又當如何?王夫之對此作了樂觀的估計:“使宋能深入以伐女真,則威伸于北方,而踵起者亦有懼心。宋不能大逞志于女真,而女真之兵不解,則女真日習于戰(zhàn),而不自弛其備。即使女真能窺宋而犯江、淮,宋亦知警而謀自壯之略,尚不至蒙古之師一臨,而疾入于海以亡。故兀術之南侵亟,而岳、韓、劉、吳之軍日增其壯。迫之者,激之成也。”213王夫之這種分析頗有說服力,當然歸根到底仍是一介書生的紙上談兵,岳飛不死的歷史如何演進,無人可知。而且王夫之的言論中帶有悲觀消極的情緒,這又與他個人身為前明遺老的特殊經歷有關。身歷異族亡國之變的王夫之很容易聯(lián)系到前朝故事。明末政局混亂,內憂外患雙重重壓。統(tǒng)治者舉措失當,屢屢猜忌臣下,朝廷奸臣當道,傾軋之風不絕。與岳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