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簡《老子》研究的回顧與展望_第1頁
楚簡《老子》研究的回顧與展望_第2頁
楚簡《老子》研究的回顧與展望_第3頁
楚簡《老子》研究的回顧與展望_第4頁
楚簡《老子》研究的回顧與展望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楚簡《老子》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一、英譯對象和研究狀況20世紀60年代初,尤其是1973年長沙馬王堆墓出土的《老子》a、b版出版后,中國和對外貿易開始關注老子。帛書《老子》的各種漢語注釋本和英語譯本大量涌現(xiàn)。如許抗生的《帛書老子注釋及研究》、尹振環(huán)的《帛書老子釋析》、徐梵澄的《老子臆解》等,參考帛書《老子》校釋《老子》的版本還有陳鼓應的《老子注譯及評介》、張松如的《老子說解》、古棣的《老子校詁》等。隨著帛書《老子》校釋本的大量出現(xiàn),英譯帛書《老子》也先后出版。其中比較著名的英譯本有韓伯祿的(老子道德經(jīng)》、劉殿爵的《老子道德經(jīng)》(1963,198)、汪榕培的英譯《老子》和梅維恒(VictorH.Mair)的“TaoTeChing”(1990)。參考帛書《老子》翻譯的英譯本有辜正坤的《老子道德經(jīng)》、王柯平的《老子思想新釋》、UrsulaK.LeGuin的LaoTzuTaoTeChing(1997)、MichaelLafargue的TheTaooftheTaoTeChing(1992.)等。之后,《老子》研究出現(xiàn)了相對的穩(wěn)定期。然而,1993年考古學家在湖北的荊門郭店1號楚墓發(fā)掘出的楚簡《老子》又在世界上引起了巨大轟動,又掀起了一陣《老子》研究熱潮。各種刊物紛紛發(fā)表學術文章,闡述《老子》研究的最新成果。另外,1998年還先后在美國達慕思大學和北京炎黃藝術館召開了郭店《老子》國際研討會和《郭店楚墓竹簡》學術研討會。雖然對郭店楚簡《老子》的研究在國內外掀起了高潮,但有關楚簡《老子》的英譯版本還未出現(xiàn),因此,就有必要對楚簡《老子》與通行本《老子》和帛書《老子》加以比較和研究,將楚簡《老子》與通行本和帛書本不同之處重新予以考證,提供出新的英文譯法。二、《注重》二十卷郭店楚簡《老子》是迄今所見《老子》文本中最古老的一種。從時間上來說,它比帛書《老子》的抄寫時間要早一百多年。楚簡《老子》與帛書《老子》有著直接的承傳關系,而與傳世本《老子》的承傳關系則是間接的。這可從以下幾點說明:首先從篇幅講,楚簡《老子》現(xiàn)存的字數(shù)雖然只有1700多字,僅約為傳世本和帛書的五分之二,但其內容卻都散見于帛書《老子》和傳世本《老子》之中。其次,在語言風格上,楚簡《老子》和帛書本非常相近。這表現(xiàn)在:1.帛書語句多用虛詞“也”、“矣”等,簡本也多用虛詞“也”,如“有無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郭沂2001.87—88)一節(jié),簡本和帛書一模一樣,而河上、王弼等本則無“也”字。2.傳世本里的“不”字在帛書和楚簡本里多作“弗”,如:“樸雖微,天地弗敢臣”(簡本)“樸雖小,而天下弗敢臣”(帛書)(郭沂2001.91);“而弗能為”(簡本)“而弗敢為”(帛書)(郭沂2001.79)。3.帛書和楚簡本假借字有時也相同。如“江海所以為白浴(谷)王”(簡本)(彭浩2000.132)和“江海所以能為百浴(谷)王者”(帛書)(彭浩2000.132)。第三,從簡本與帛書、王本之間的主要文字差異看,簡本與帛書也相近。根據(jù)郭沂(2001.513,523)所列的對照表看,在簡本與帛書甲、乙本、王本文字110處主要差異中,帛書、王本一致而與簡本不一致的有58處,簡本、帛書一致而與王本不一致的有26處,簡本與王本一致而與帛書不一致的只有7處;各本互有異同者有13處。這說明王本和帛書屬于一個傳本系統(tǒng),而帛書比王本更接近于簡本。但是,由于簡本與王本一致而與帛書不同以及各本互有異同現(xiàn)象的存在,說明簡本系統(tǒng)有不同的傳本。最后,從篇章上講,帛書和傳世本《老子》都分為上下兩篇,帛書《德》篇在前,《道》篇在后,而傳世本則是《德》在前,《道》在后,而且在帛書基礎上分為81章。然而,楚簡本則僅分章,不分篇。就其分章的標記來看,楚簡本與帛書本有明顯的承傳痕跡。雖然楚簡本與帛書本分章不同,但其標記確有相似之處,都是使用的墨點(釘)。郭沂(2001:125)說:“簡本分章標志(墨點)很少,上篇九個,中篇之有三個,下篇一個也沒有?!倍瘯妆尽兜隆菲心?8個,《道》篇只有一個,但到了乙本抄手手中,則索性連甲本里的19個墨釘悉數(shù)祛除(丁四新2000:42)。從此可以看出,帛甲與簡本在分章標記上的關系最直接,而帛乙帛甲內容上關系最直接。從上面對楚簡《老子》的篇幅、分章情況、語言風格以及其現(xiàn)存文字與帛書、王本之間的差異的分析來看,楚簡《老子》現(xiàn)有的內容是現(xiàn)存《老子》中最古老的部分,是帛書《老子》來源的一部分,而傳世本《老子》則直接有帛書《老子》改定而成。三者之間,帛書《老子》處于中間環(huán)節(jié),起著承上啟下的橋梁作用。正是由于楚簡《老子》和帛書《老子》、傳世本《老子》之間存在著這種密切的關系,才有必要對其差異予以比較、考證,然后確定恰當?shù)淖g文。本文只對意義差別比較大的不同之處予以考證,然后將其譯成英語。三、翻譯楚杰英的探索1.《老》沒有強烈的反儒傾向絕智棄辯,民利百倍;絕巧棄利,盜賊亡有;絕偽棄慮,民復孝慈。帛書、王弼本: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在澎浩校編的《郭店楚簡<老子>校讀》一書中,這幾句話是楚簡本《老子》的開篇,也是在思想觀點上與帛書、傳世本《老子》最大的不同之處。帛書、傳世本《老子》中“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具有強烈的反儒傾向,因為圣人、仁義、孝慈都是儒家所倡導的。人們會產(chǎn)生如此疑問:《老子》作者老聃年長于孔子,怎么能與孔子的儒家學派作對呢?楚簡《老子》的出土,則證明帛書本和傳世本上的這幾句話是后人所改,原來的《老子》并沒有激烈的反儒傾向。所以,此處應還其原貌,英譯文也應改動。下面根據(jù)韓伯祿、汪榕培、劉殿爵等人的英譯文,將其改譯如下:Eliminateargumentationanddiscardwisdom,Eliminatecraftinessanddiscardprofit,Andtherewillbenomorethievesorrobbers.Andpeoplewillreturntofilialpietyandparentalaffection.2.社會公眾中心的“淡化”與“公民權”夫天下多忌諱,而民彌叛;民多利器,而邦滋昏。帛書:夫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民多利器,而邦家滋昏。王本:天下之多忌諱,而民彌貧。民多利器,國家滋昏。57簡2.14309這兩句和后面的兩句也是楚簡本與帛書、王弼本思想差別很大的一處。就這兩句而言,雖然帛書、傳世本基本相同,然而對于這一節(jié)中的“天下之多忌諱,而民彌貧”的解釋歷來都很勉強。河上公注解說:“天下,謂人主也,忌諱者,防禁也。令煩則奸生,禁多則下詐,相殆故貧?!惫砰ο壬淖g文說“執(zhí)政者的教誡、防范越多,而民眾就越貧困?!痹S嘯天的注解為:“多忌諱國家,一定是政府十分專制,法律十分嚴酷,那人民受專制政府的摧殘,橫征暴斂,人民生計愈弄愈窮,不但生計窮,人民便把真情藏匿起來,處處用虛偽手段去敷衍政府,慢慢地人民和政府感情也窮了,一面生計窮,一面感情窮,便逼他走上了革命的路。”不管怎么說,“忌諱”和“彌貧”之間不是直接關系。解釋起來也費周折。而簡本的“天下多忌諱,而民彌叛”就與理暢然。所以“叛”比“貧”更與忌諱聯(lián)系直接。根據(jù)韓、汪、劉等人的英譯文,現(xiàn)按楚簡本將此節(jié)用英文改譯如下:Themoretaboosandrestrictionsarethereintheworld,Themoreweaponsthepeoplehave,Thegreaterdisorderthecountrywillfallinto.3.“人多伎巧”與“法物滋彰”帛書甲:人多知,而奇物滋起;法物滋章,盜賊多有。帛書乙:人多知巧,而奇物滋起;法物滋章,盜賊多有。王弼: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章,盜賊多有。楚簡本上的這兩句話與帛書大同小異,但與傳世本有很大出入。其差異主要在于第一句中的“智”和“伎巧”、第二句中的“法物”和“法令”。關于這兩句的經(jīng)文,歷來就有爭議。據(jù)朱謙之《老子校釋》(1984:231—232)和高明《帛書老子校注》(1996;105—106)兩本書上的校釋,第一句的前半句,王本為“人多伎巧”,易玄、樓正、焦宏等本為“人多技巧”,司馬本為“民多利巧”,傅弈本為“民多智慧”,范應元本為“民多知慧”,帛書乙、遂州本為“人多知巧”,帛書甲為“人多知”,與楚簡本的“人多智”相近。按近古者裔近真的觀點,楚簡本最古老,帛書甲次之,帛書乙再次之,以后的版本都是在此基礎上修改注釋而成的。然而,楚簡本與帛書甲最為相近,帛書乙多一“巧”字,從此可以看出,后來的“知巧、技巧、伎巧、巧利”都是后人所改。第一句后半句除傅奕、范應元本為“而邪事滋起”(傅本少“而”字)以外,其余本皆與楚簡本同??梢姶颂帒獜某啽尽5诙渲械牟顒e之處在于“法令”和“法物”的不同。此處河上、景龍、景福、敦煌庚、帛書甲、乙與楚簡本同,均為“法物滋彰”。王弼、樓正、傅奕、蘇轍、吳澄等本為“法令滋彰”。按照古必近真之觀點,此處也應從楚簡本。此處的“法物”為何意呢?河上公說:“法物,好物也。珍好之物自省彰著,則農(nóng)事廢,饑寒并生,共盜賊多有也?!备呙?、高定彝、戴維等多數(shù)校釋者也都取此解釋。因為這種解釋和《老子》文中其他處的論說一致,如三章“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十九章“絕巧棄利,盜賊無有”,五十三章“財貨有余,是謂盜夸”都是說“好物”,故應取此義。根據(jù)韓、汪、劉等人的英譯文,現(xiàn)將此節(jié)譯出:Themorewisdom(orcleverness)peoplehave,Themorevaluablethingspeoplehave,Themorethievesandrobberstherewillbe.4.“以言下民”、“以民”圣人之在民前也,以身后之;其在民上也,以言下之。其在民上,民弗厚也;其在民前,民弗害也。天下樂進而弗厭。帛書、王弼本:是以圣人之欲上也,必以言下之。其在民上,必以身后之。故居上而民弗重,居前而民弗害,天下樂推而不厭。此節(jié)帛書和傳世各本均相同,惟簡本獨異。從思想內容上看,楚簡本優(yōu)于帛書和傳世本。這是因為,帛書和傳世本比楚簡本多出的“欲”字把《老子》內容的思想境界降低了。郭沂(2001:70)說“圣人之在民前”、“在民上”是其“以身后之”、以言下之”的自然結果;但王本和帛本的幾個“欲”字境界降低了,它表明,圣人“以言下之”、“以身后之”不過是他為了達到“欲上民”、“欲先民”的目的而采取的手段,是一種權術。也就是說,前者體現(xiàn)了無畏的精神,后者則落入了有為的層面。”郭先生所說極是。另外,“樂進”和“樂推”意思不同。許抗生在《初讀郭店竹簡(老子)》一文(見《郭店楚簡研究/中國哲學(第二十一輯)》)中解釋說:“在這里,‘樂進’指天下人自己樂求前進,而‘樂推’一般解釋作擁戴圣人或作推崇其功德而言。”郭沂(2001:70)的解釋是“進”則是“奉呈、進取”之義。若按簡本,此節(jié)英譯文應為:Thesageisinfrontofthepeoplebybeingbehindtheminperson.Herules(reigns)overthepeoplebybeingbelowtheminhisspeech.Thusheisabovethepeople,yetthepeopledonotfeelhimasaburden.Heisinfrontofthepeople,yetpeopledonotseehimasathreat.Thewholeworldaredelightedtogoforwardwithhimandnevertiresofhim.5.《罪、氣力、禍》三字的范圍罪莫厚乎甚欲,咎莫乎欲得,禍莫大乎不知足。知足之為足,此足恒矣。帛書:罪莫大于可欲,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僭于欲得。故知足之足,恒足矣。王弼本: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這一節(jié)的差別一是各本句數(shù)不等,據(jù)高明注:景龍、易玄、景福、慶陽、樓正、遂州、敦煌己、嚴遵、河上、顧歡、傅奕、范應元、司馬、邵、微、蘇、吳、志、彭、焦等諸本,均在“禍莫大于不知足”之前有“罪莫大于可欲”,與帛書甲、乙本同。而今發(fā)現(xiàn)楚簡本也與以上各版本相近,為“罪莫厚乎甚欲,”這證明王本脫漏。二是次序不同。傳世本中,除王本脫漏第一句外,其它版本的順序均同帛書。但楚簡本的順序是“罪莫厚乎甚欲,僭莫乎欲得,禍莫大乎不知足”。因楚簡本為最古老的版本,應該說是最接近《老子》原貌。另外,按“罪、咎、禍”三個字的嚴重程度和“甚欲、欲得、不知足”的程度看,也是簡本更合乎情理。郭沂(2001:72)考證這一節(jié)時引用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說:“辛,大罪也”;“咎,災也。(……)是過之別名?!薄暗湣?《說文》云:“害也?!笨磥?就三字的細微差別而言,“罪”、“咎”、“禍”的程度依次等而下降?!吧跤薄ⅰ坝谩?、“不知足”,其程度亦依次等而下之,所以應取楚簡本。以楚簡本為底本,該節(jié)譯文應為:Thereisnocrimemoreseriousthanhavingtoomanyde-sires;Thereisnodisastermorepainful(miserable)thanwantingtoobtain.Thereisnoharmgreaterthannotknowingtobecontent.Knowingtobecontentedisrealcontentment,whichwilllastforever.6.“邦家子”與“孝慈”故大道廢,安有仁義。六親不和,安有孝慈。國家昏亂,安有忠臣。帛書:故大道廢,案(安)有仁義。智慧出,案(安)有大偽。六親不和,案(安)有孝慈。國家昏亂,案(安)有忠臣。王本:大道廢,有仁義?;壑浅?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此節(jié)經(jīng)文各版本之間的差異有兩點:一是帛書本有“智慧出,案有大偽”一句(傳世本為“智慧出,有大偽”),簡本沒有此句。二是簡本與帛書每句中都有一個“安”字(帛書甲為“案”,帛書乙與楚簡本同為“安”),傅奕本、廣明本前兩句“有”前有“焉”字,后兩句廣明本“有”前有“焉”,傅本沒有。除此之外,王本和其他通行本都沒有此字。對于楚簡本少此一句,郭沂(2001:128)認為:“其上半句‘智慧出’與其它三句的上半句‘大道廢’、‘六親不和’、‘邦家昏亂’性質相同,這是符合太史儋一貫立場的。但是,將其下半句‘安有’之后的‘大偽’與相同句式中的‘仁義’、‘孝慈’、‘貞臣’(‘貞’,‘正’也?!懗肌础肌?并列,卻帶來思想意義的混亂?!惫楞懺谄洹?老子)究竟在說些什么》(2000:104)評論王弼本這幾句話時說:“王本的這四句話,除了第二句‘慧智出,有大偽,以外,其余三句都是典型的儒家觀點。第一句說大道既然已經(jīng)廢棄,自然就只能代之以仁義了。后兩句更是在許多儒家書籍上都能見到的“家貧出孝子,國亂顯忠臣”一類的意思。這絕對不是《老子》的思想?!爆F(xiàn)在楚簡本的出土,證明《老子》原文中本來就沒有這句話。對于楚簡本和帛書本比傳世本多出的“安”字,學者的理解不一。有些學者(如張松如1998:107;高明1996:310等)認為,此處的“安”、“案”、傅本中的“焉”字的用法和意義與前一章的“信不足,安有大偽”完全相同,皆作“于是”解。另一些學者(如:郭世銘2000:104;郭沂2001:128;丁四新2000:58。59)則認為,此處的“安”字應作“何”解。丁四新說:“‘安’字用法詳見《經(jīng)傳釋詞》、楊樹達《詞詮》、裴學?!豆艜撛~集釋》,今不復引出。我傾向于認為簡書‘安’字屬下讀,作反詰詞‘何’解?!惫室舱f:“以后人之見,‘仁義’、‘孝慈’為儒家所倡導,他們是否亦被老子所認同,學者心存疑慮,所以不妨暫且擱置。但是,‘正臣’卻是一個中立概念,任何一個學派也不會否定它的。既然老子肯定‘正臣’,我們只能得出這樣的結論:老子一定同樣肯定相同句式中的‘仁義’、‘孝慈’。如果我們在參之以第二篇第一章‘絕偽棄慮,民復孝慈’一語對恢復‘孝慈’的追求,就更加確信這種推論了??磥?這三個句子中后半句‘安有,之下的概念悉為老子所肯定,而其上半句‘大道廢’、‘六親不和’、‘邦家昏亂’顯然為老子所深惡痛絕,所以上半句與下半句之間只能是轉折關系。換言之,‘安’字只能解釋為‘何’?!备鶕?jù)楚簡《老子》中沒有激烈的反儒傾向這一點,筆者認為后者的看法頗為有理?,F(xiàn)將“安”字作“何”解,按反詰句來譯,其譯文應為:Therefore,ifthegreatTaoisabandoned,Howcantherebefilialpietyandpaternalbenevolence?Howcantherebeloyalministers?7.《隋書》卷7《國策》,頁c,有以道佐人主者,不欲以兵強于天下。善者果而已,不以取強。果而弗伐,果而弗驕,果而弗矜,是謂果而不強,其事好還。帛書: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于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居,楚棘生之,善者果而已,毋以取強焉。果而毋驕,果而毋矜,果而毋伐,果而毋得已,是謂果而不強。王本: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于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居,楚棘生之,大軍之后,必有兇年。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強。果而勿驕,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此處簡本為單獨一章,而帛書和傳世本為第30章的一部分。簡本此章與帛書、傳世本的最大不同點在于語句上的增減。王本的“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后,必有兇年”四句,帛書只有前兩句,且有異文,而簡本一句也沒有。除帛書、王本之外,其他版本也有差異。據(jù)高明注,“景龍碑‘佐’字作‘作’,無‘焉’字與‘大軍之后,必有兇年’二句,作‘以道作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荊棘生’;敦煌丁本與之同,惟第二句‘強’下有‘于’字,作‘不以兵強于天下’;景福碑‘強’下一有‘于’字,此句與敦煌丁本同;遂州本‘生’后無‘焉’字,作‘師之所處,荊棘生’,其下亦無‘大軍之后,必有兇年’二句;焦本‘軍’字作‘兵’,謂‘大兵之后,必有兇年’;樓正本作‘大軍之后,必有兇季’。對此處的差異,許多學者早有看法,如在七十多年前,梁任公就對這四句話表示懷疑,他說:“這一類的話,像是經(jīng)過馬陵、長平等戰(zhàn)役的人才會有這種感覺,春秋時雖有城濮、鄢陵(……)等等有名大戰(zhàn),也不見死多少人,損害多少地方。那時的人,怎會說出這種話呢?”(郭沂2001:73-74)再如:老健也說:“大軍之后,必有兇年’,景龍、敦煌與道藏龍形碑本無此二句,他本皆有之。漢書嚴助傳淮南王安上書云:‘臣聞軍旅之后,必有兇年?!衷?‘此老子所謂“師之所處荊棘生之”者也’按其詞意,‘軍旅’、‘兇年’當別屬古語,非同出老子。又王弼注止云:‘賊害人民,殘荒田畝,故曰:“荊棘生焉”?!嗨票緹o其語。”(高明:1996:)現(xiàn)在與簡本《老子》對照,帛書上的“師之所處,楚棘生焉。”和王本上的四句均為后人增入。此章簡本與帛書、傳世本的另一不同之處是“其事好還”一句的位置。簡本此句是在全章最后,而帛書、傳世本均在“不以兵強于天下”一句之后。由于“其事好還”一句的位置不同,其解釋也不一樣。蔣錫昌說:“此為用兵之事,必有不良之還報,下文所謂‘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