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波反射系數(shù)近似公式的研究_第1頁
pp波反射系數(shù)近似公式的研究_第2頁
pp波反射系數(shù)近似公式的研究_第3頁
pp波反射系數(shù)近似公式的研究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pp波反射系數(shù)近似公式的研究

目前,avo技術(shù)在油氣檢測和存儲層特征的性能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1、2、3、4、5、6、7、8、9、10]。本文在合理的假設條件下,利用拉梅常數(shù)及剪切模量,重新表述文獻給出的PP波反射系數(shù)近似公式,給出了一個形式簡單、物理意義明確且不涉及縱橫波速比的PP波AVO分析公式。分析和討論該近似公式中兩個參量之間的關(guān)系及物理實質(zhì),給出了能夠反映地層縱橫波速比及界面兩側(cè)泊松比變化的AVO交會圖,并分別從理論上及對25個含油氣砂巖模型等進行了AVO交會圖分析。1具有彈性參量的波阻抗信息線文獻給出的PP波反射系數(shù)形式如下:RΡΡ(i)=12(1-4γ2sin2i)Δρρ+121cos2iΔαα-4γ2sin2iΔββ(1)RPP(i)=12(1?4γ2sin2i)Δρρ+121cos2iΔαα?4γ2sin2iΔββ(1)其中,α=(α1+α2)/2β=(β1+β2)/2ρ=(ρ2+ρ1)/2,Δβ=β2-β1Δρ=ρ2-ρ1{i=(i1+i2)/2j=(j1+j2)/2,γ=β/α{i=(i1+i2)/2j=(j1+j2)/2,γ=β/α上式中,下標1表示入射波和反射波所在的介質(zhì)為1,下標2表示透射波所在的介質(zhì)為2;α1和α2、β1和β2、ρ1和ρ2分別表示介質(zhì)1和介質(zhì)2中的縱波速度、橫波速度和密度;i1和j1、i2和j2分別表示縱波的入射角和橫波的反射角及縱波和橫波的透射角;γ為橫縱波速比(或縱橫波速比的倒數(shù))。根據(jù)縱橫波速度、密度與拉梅常數(shù)和剪切模量之間的關(guān)系,可以得到:{Δ(λρ+2μρ)(λρ+2μρ)=2(Δαα+Δρρ)Δ(2μρ)(λρ+2μρ)=4γ2(Δββ+Δρρ)(2)令C1=Δ(λρ+2μρ)(λρ+2μρ)?C2=Δ(2μρ)(λρ+2μρ),并將(2)式代入(1)式,可以得到:RΡΡ(i)=14(1+tan2i)C1-sin2iC2+12(4γ2sin2i-tan2i)Δρρ(3)一般情況下縱橫波速比接近2,即γ→1/2,而且密度的相對變化很小,所以(3)式可以進一步簡化為:RΡΡ(i)≈14(1+tan2i)C1-sin2iC2(4)(4)式就是利用彈性參量表示的PP波反射系數(shù)(AVO)近似公式,形式簡單,涉及參量少,而且涉及的彈性參量均有明確的物理意義。該公式不僅刻畫了PP波反射振幅隨入射角(偏移距)的變化特征,而且還給出了利用疊前擬合法直接求取C1和C2等彈性參量的實際應用新途徑。如果分別令縱波和橫波的阻抗為IP和IS,則(2)式可以重寫為:{C1=2ΔΙΡ/ΙΡC2=4(ΙS/ΙΡ)2(ΔΙS/ΙS)(5)這說明,C1和C2分別反映了縱、橫波的阻抗相對變化。波阻抗信息直接反映地下巖性的變化,利用波阻抗,可以清楚顯示各地層的縱向接觸關(guān)系以及同一地層中巖性的垂向變化,可用于詳細劃分地層、判別巖性;還有利于橫向?qū)Ρ饶康膶?追蹤和了解巖性的橫向變化,特別是在地層密度變化很小的條件下。2遠道疊加構(gòu)造的物理意義由(2)式可以得出,C1和C2之間滿足:C2-2γ2C1=4γ2(Δββ-Δαα)(6)由泊松比與拉梅常數(shù)和縱、橫波速度的關(guān)系可以得到:β2α2=1-2σ2(1-σ)Δββ-Δαα=-12Δσ(1-σ)(1-2σ)這樣,(6)式可以表示為擬泊松比因子的形式:C2=2γ2[C1-Δσ(1-σ)(1-2σ)](7.1)或C2=2γ2C1-Δσ(1-σ)2(7.2)若進一步假設σ≈1/3,則(7.2)式具有更簡單的形式:C2≈2γ2C1-2.25Δσ(7.3)由(7.1)式可見C1和C2之間滿足線性關(guān)系,其直線的斜率僅與縱、橫波速比有關(guān),截距反映了擬泊松比因子的變化。從(7.2)式和(7.3)式還可見,該直線的截距直接體現(xiàn)了反射界面兩側(cè)泊松比的變化。由于不同的巖性對應著不同的縱、橫波速比和泊松比范圍,因此可以利用其斜率和截距所反映的巖石物理特性區(qū)分巖性。由C1和C2之間的關(guān)系不難看出(4)式的物理意義:入射角為0°時,反射系數(shù)為波阻抗差與波阻抗和的比值(由相對波阻抗的變化給出的法向反射系數(shù));當波阻抗差為0時,反射系數(shù)直接反映了泊松比和入射角的變化,亦即尋找那些與圍巖有很小差別的儲集層時,應采用遠道(遠排列或大偏移距)觀測、遠道疊加。另外,(4)式不涉及縱橫波速比的信息,可以提高參數(shù)反演的精度和可靠性。3a.c.c構(gòu)造模型根據(jù)以上討論,C1和C2之間存在線性關(guān)系,因此可以利用它們進行AVO交會圖分析。由圖1可以看出,縱橫波速比(α/β)的變化僅反映為直線的斜率變化,其值越大直線斜率越小,其值趨于無窮大時直線斜率趨于0,趨于√2時直線斜率趨于1,即AVO交會圖的斜率變化范圍為0~1。亦可看出,界面兩側(cè)泊松比的變化僅反映為交會圖截距的變化,當界面兩側(cè)的泊松比差(Δσ)為0時,直線的截距也為0;當Δσ小于0時,直線在交會圖上的截距為正值,大于0時截距為負值。而且Δσ的絕對值越大截距的絕對值也越大。巖石的泊松比一般為0~0.5,因此,交會圖上的截距變化范圍為-1.125~1.125。從圖1還可見,由于直線的斜率為縱橫波速比平方倒數(shù)的2倍,而截距為泊松比差的2.25倍,因此即使這兩項參數(shù)變化不大,在交會圖上也有明顯反映,即這種參數(shù)組合的交會圖放大了AVO異常,不僅便于識別巖性變化不十分明顯的油氣儲集層,還可以直接提取縱橫波速比、縱橫波阻抗及泊松比差等重要巖性參量。為了進一步說明C1和C2交會圖在不同巖性界面上的響應特征,本文選用文獻給出的25個含油氣砂巖模型,分析在不同巖性界面條件下的C1和C2分布特征(見圖2)。在頁巖和含鹽水砂巖的分界面上,不同模型的C1和C2分布為-0.4~0.6,基本相當;而當波在頁巖與含油氣砂巖的界面上反射時,C1和C2的分布明顯變化,其中C1為-1.0~0.6,有明顯變小的趨勢;類似地,在含油氣砂巖和含鹽水砂巖的分界面上,這兩個參量之間的分離更為明顯,其中C1分布在0~1,而C2則主要分布在-0.2~0.2。同樣,圖3反映,不含油氣時的AVO交會圖分布比較集中,而在油氣分界面上的分布則比較散,而且與沒有油氣分布時有明顯分離,這主要是同時受縱橫波速比和泊松比差這兩個參量制約的緣故。利用這些分布特征的差異可以很容易地區(qū)分巖性和油氣分界面。4水平界面分布本文給出了基于兩個彈性參數(shù)C1和C2的PP波彈性AVO近似公式,其形式簡單、涉及彈性參量少,便于疊前AVO分析和實現(xiàn)彈性參數(shù)反演;C1和C2與泊松比和縱橫波速比之間為線性關(guān)系,這使得兩個參量的AVO交會圖物理意義更為明確,為利用AVO交會圖直接提取縱橫波速比及泊松比差等參量提供了可能;由于C1和C2所滿足的線性關(guān)系的斜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