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期末復習同步檢測(解析版)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期末復習同步檢測原卷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一)現(xiàn)代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材料一:
“沒有調(diào)查就沒有發(fā)言權。”這是一句耳熟能詳?shù)脑?,這句話出自偉大的革命導師毛澤東同志,也是經(jīng)過實踐檢驗了的真理。從社會實踐和治理來看,調(diào)查研究是關鍵,不僅是謀事之道,而且是治理之道,更是成事之基。
調(diào)查研究是“找題”的路徑。發(fā)展是一種規(guī)律,問題的產(chǎn)生和解決也是一種規(guī)律,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人對問題解決的唯一影響,就是解決問題的快慢程度、徹底程度。發(fā)展與問題是相伴的,有發(fā)展就會產(chǎn)生問題,推動問題解決就推動了發(fā)展。因此,當我們沒有發(fā)現(xiàn)問題的時候,不能說問題是不存在的,而可能只是我們沒有發(fā)現(xiàn)問題。
調(diào)查研究是“解題”的辦法。黨的各級干部在工作中,必須努力尋找“解題”的辦法,重點是提高“解題”的能力。要加強能力建設,不斷強化對政治理論、社會知識、專業(yè)技能的學習,讓自己在不斷學習中增強本領,特別是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的黨員干部應當增強的“八項執(zhí)政本領”。比如,當前脫貧攻堅是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各級領導干部都要向脫貧攻堅聚焦聚力,加強對貧困戶的幫扶,幫忙出謀劃策、解決實際問題、提高致富能力,沒有深入的調(diào)查研究是絕難做到的。
調(diào)查研究是各級干部的一項“基本功”,是領導力的重要體現(xiàn)。各級干部要發(fā)揚調(diào)查研究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看問題、做決策前都要搞一搞調(diào)研,廣泛聽取各個方面的聲音,讓自己對事物的判斷更加清晰具體,防止出現(xiàn)“自以為是”的情況。要在調(diào)查研究中不斷探索方法、創(chuàng)新形式,真正助力領導力、執(zhí)行力、凝聚力的提升,這才是干部治理能力的體現(xiàn)。
(摘編自舒維春《調(diào)查研究是治理之道》,映象網(wǎng))
材料二:
在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要在全黨大興調(diào)查研究之風,推動黨中央大政方針和決策部署在基層落地生根?!笨梢哉f,高質量的調(diào)查研究能夠客觀精準掌握基層實際情況,及時有效發(fā)現(xiàn)存在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進而謀劃破題之策、探尋工作規(guī)律,對于推進落實黨的各項任務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和深遠影響。毛主席在《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一文中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即人的正確思想只能從實踐中來。這些都充分表明,調(diào)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是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作風。
然而,甘瓜苦蒂,天下物無全美。不可否認的是,在推進調(diào)查研究工作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如蜻蜓點水、走馬觀花、淺嘗輒止,抑或是機械看看、走走過場,等等。這些都讓本該務實求真、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調(diào)查研究工作成為“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甚至成為個別領導干部“作秀”的“盆景”,不僅給調(diào)查研究“抹了黑”,也難免讓群眾鄙夷。
正所謂,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對于組織部門來說,調(diào)查研究是“家常便飯”,是高效率、高質量推進落實工作的“金鑰匙”,甚至可以說調(diào)查研究開展的好壞直接關乎工作的成敗,在此過程中,組工干部應把握好針對性、實效性、嚴謹性。
調(diào)查研究要突出針對性。若射之有的也,的必先立。調(diào)查研究的目的就是要真實準確掌握基層“第一手”資料,為推進落實工作打好基礎、謀劃路徑。因此,開展調(diào)查研究之前必須厘清具體調(diào)查內(nèi)容、調(diào)查方式,多問幾個“為什么”,多想幾個“怎么辦”,盡可能地把調(diào)查研究各項工作想細想透,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調(diào)查研究要突出實效性。所謂調(diào)查研究,應分為兩個階段,即“調(diào)查”和“研究”,二者密不可分、互相依存。因此,調(diào)查時要真要實、要活要暖,要“聽見”還要“看見”,要“身入”更要“心入”;研究時要緊密貼合調(diào)查結果,絕對不能搞成“調(diào)查”和“研究”兩層皮,要把調(diào)查的實際情況原汁原味地呈現(xiàn)出來,不能藏著掖著。
調(diào)查研究要突出嚴謹性。毛主席曾說:“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共產(chǎn)黨就最講認真?!闭{(diào)查研究的核心要義就是真實可靠,就是真正把握好民意、挖掘到實情。因此,開展調(diào)查研究時從始至終都要高標準、高質量,不能打半點折扣,堅決不能高高在上、官味十足,要用行動消除距離,用腳步丈量民情,進而真正形成真感情、真判斷、真舉措,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摘編自李金見《調(diào)查研究要講究“三個性”》,人民網(wǎng))
材料三:
究竟什么是調(diào)查研究?科學意義上的調(diào)查研究具有什么特征?對于這些問題,許多人并不是很清楚。特別是當需要親自動手進行一項調(diào)查研究時,有些人往往僅憑頭腦中對調(diào)查研究的感性認識和工作熱情就大膽去做。當然,這種精神是好的,但是這種調(diào)查研究得來的成果究竟能夠在多大程度上反映現(xiàn)實情況?會不會歪曲事實、誤導決策?比如,有的在幾萬人的總體中,僅僅調(diào)查十幾個人,甚至只調(diào)查了幾個人,就得出有關這個總體的結論;有的根據(jù)極端特殊的樣本,得出的卻是有關一般總體的結論;有的把表面上存在差別而實際上并無差別的統(tǒng)計結果作為闡述變量關系的依據(jù);還有的在調(diào)查中對調(diào)查對象提出一些很難回答,甚至完全無法回答的問題;等等。
老一輩革命家經(jīng)常深入基層親自做社會調(diào)查,撰寫了許多調(diào)查報告。他們調(diào)查研究的實踐和成果,對于指導黨和人民的事業(yè)沿著正確的道路發(fā)展,起了重要的作用。當今時代信息手段十分發(fā)達,利用信息工具了解和掌握情況是一種越來越重要的方式。但不管通信手段多么發(fā)達,有多少了解情況的其他渠道,都不能替代親自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的實地調(diào)查研究。黨政領導干部和學者學生們,應當走出書齋,深入基層,在實際生活中“望聞問切”,在充分占有和分析第一手材料的基礎上概括出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新舉措,把群眾的創(chuàng)造吸收到文章、著作中來,使我們的思想和文字體現(xiàn)時代要求,符合實際情況,解決實際問題。
當前中國已經(jīng)進入新時代,國家在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的同時,也面臨著許多發(fā)展中的問題,比如均衡發(fā)展問題、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問題、精準扶貧問題、收入分配問題、公平正義問題、環(huán)境治理問題等。很多問題前無古人、旁無借鑒,這為我們提供了多樣化的研究對象和廣闊的實踐平臺……但是,有時候通信工具發(fā)達了,離群眾卻遠了;科技手段先進了,了解群眾的真實訴求卻難了。當前的調(diào)查研究,還不能緊跟理論研究的步伐,還不能為黨的決策提供有效的支撐,這就需要我們在充分吸收和借鑒前人成果的基礎上,做一些新的探索和嘗試。
(摘編自廉思《如何有效開展調(diào)查研究》,《人民周刊》)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有發(fā)展就有問題,有問題就需要解決問題,而調(diào)查研究就是找到問題、解決問題的途徑和辦法。
B.只有把握好調(diào)查研究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與嚴謹性,調(diào)查研究工作才可能做得更好。
C.那種立足于少數(shù)樣本或極端樣本的調(diào)查都屬于憑借感性認識和工作熱情進行的調(diào)查。
D.要想解決好均衡發(fā)展、精準扶貧、收入分配等諸多問題,需要我們在調(diào)查研究上下功夫。
2.根據(jù)三則材料,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對于問題的解決,人只在快慢程度、徹底程度上產(chǎn)生影響,因此,問題的產(chǎn)生和解決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B.黨政領導干部和學者學生們應該深入基層,進行科學調(diào)查,認真研究并精確判斷,在此基礎上概括出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與新舉措等。
C.只要能把那些走馬觀花等的“作秀”式調(diào)查習氣戒除掉,領導干部們就可練就調(diào)查研究的“基本功”。
D.三則材料在闡明“調(diào)查”與“研究”的關系的同時,都或多或少地談到了調(diào)査研究的具體策略。
3.下列說法中,可以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二觀點的一項是()(3分)
A.言過其實,不可大用。
B.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
C.觀于明鏡,則瑕疵不滯于軀;聽于直言,則過行不累乎身。
D.要堅持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報喜又報憂。
4.材料二在論證結構上有什么特點?請簡要分析。(4分)
5.要想真正做好調(diào)查研究工作,需要注意哪些問題?請結合三則材料簡要概括。(6分)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6~9題。
清水麻鞋
秦嶺
一直想腳穿麻鞋,與時光一起走走。那腳印,該是另一番樣子吧。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币苍S只有皮鞋、旅游鞋懂我所有旅程的山高水長,獨缺麻鞋對歲月的丈量。兒時在老家天水,偶見兩三伙伴腳穿玲瓏輕巧的麻鞋去學堂,去田間,去趕集,那平地而起的開心在眉宇間蕩漾。我曾問母親:“您做的千層底用的也是麻,為啥就不編麻鞋哩?”
母親說:“你不曉得,人家那是清水麻鞋,多半是從清水那邊捎來的。”
我這才明白,盡管天水處處有麻,但不是所有的麻鞋都能像清水麻鞋那樣出盡風頭。清水那地兒像極了它的名字,清清如水、如水清清,應了句老話:“好水養(yǎng)好麻,好麻養(yǎng)麻鞋?!?/p>
在天水城求學時,我隔三岔五要蹭幾趟新華書店。某天,突然發(fā)現(xiàn)書店一側的土特產(chǎn)市場冒出了一家出售清水麻鞋的攤位。擺攤的少年不僅腳穿麻鞋,手里還捧著一部世界名著。一聊方知,少年來自清水,家中貧困,全靠母親編麻鞋為生。為了賣個好價,他只好輟學到天水租房賣鞋。他告訴我,清水麻鞋自古有名,當年杜甫寫過“麻鞋見天子,衣袖露兩肘”的詩句,于右任途經(jīng)清水時寫過《清水麻鞋歌》,吉鴻昌在天水舉辦武術大賽時,獎品就是清水麻鞋……那一刻,我眼前的麻鞋似乎不是麻鞋了,而是蓄滿遠古哨音的鴿子,是寫滿文化符號的信箋,是充滿五谷味道的炊煙。
蓬亂的頭發(fā),黝黑的皮膚,稚氣未脫的臉。少年也就十三四歲。
“大哥,您買一雙吧!”少年的熱切期待像透明的火焰。
“買,一定買!”我說。
少年蹲下身子,不厭其煩地幫我試穿了至少五六雙麻鞋。一問價錢,每雙四元,我頓時窘紅了臉,這價錢在當年至少可以買三部小說。我主動把新買的一本書借給他。幾天后,他還我的書多了一層用舊報紙折的書皮?!按蟾纾堑谝粋€借給我書的人。很想送您一雙麻鞋,可我……送不起……”淚花在他的眼睛里打旋兒,但沒有滴下來。我沒見過這樣的淚,清清如水、如水清清的那種,照得見麻鞋和大地。
終于走進清水,是我參加工作以后。古老、清澈的牛頭河兩岸蕩漾著一層層碧波綠浪,那便是茂密、修長的麻匯成的無邊海洋??h城的一家店鋪里,幾位正在編麻鞋的大姐配合默契,有的盤扎鞋底,有的穿扎鞋幫,有的纏扎鞋鼻,有的搓扎鞋帶,有的勾扎鞋穗。那細柔的麻線、麻繩、麻辮在她們手中如白練飛舞。柜臺上的一摞摞成品麻鞋,分明對我發(fā)出久違的呼喚。
可是,時過經(jīng)年,我已習慣了用皮鞋迎合流行與時尚。麻鞋再好,似乎已成為過時的東西。我沒買麻鞋,但沒忘打聽當年那個少年。大姐說:“連個名字都沒有,咋找哩?那一茬人,都外出打工了?!闭f話間,柜臺上的麻鞋居然被游客搶購一空。
時光荏苒。我在幾千里之外的天津落腳后,某天應邀赴四川參加一個老鄉(xiāng)茶話會,主持活動的老鄉(xiāng)居然腳穿一雙麻鞋?!跋壬_下,可是清水麻鞋?”我試探了一下?!按蟾绾醚哿Γ∥蚁敫嬖V您的是,您是我特意安排邀請的嘉賓?!?/p>
他,正是當年那個賣麻鞋的少年。他告訴我,甘肅人下四川,真正的蜀道難,難于上青天?。】纱┥夏赣H編的清水麻鞋,他發(fā)現(xiàn)不管多難的路,都可以走一走。“那年去清水,我曾打聽過您哩。”我感嘆。“可歸根到底,是我找到了大哥您啊”。
那天,他特意送我一雙嶄新的麻鞋。飛回天津的當天,我就穿上了清水麻鞋,一抬腳,卻發(fā)現(xiàn)走進了歲月。
(選自《人民日報》2019年8月17日,有刪改)
6.下列對文章思想內(nèi)容的分析與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是蓄滿遠古哨音的鴿子,是寫滿文化符號的信箋,是充滿五谷味道的炊煙”運用排比,體現(xiàn)了清水麻鞋的歷史悠久,文化與生活氣息濃厚。
B.“我頓時窘紅了臉”說明了作者因囊中羞澀不能買鞋而感到難為情,“我主動把新買的一本書借給他”則是為了表達自己不能買鞋的歉意。
C.文章寫了當年萍水相逢的賣鞋少年找到了“我”,也意味著“已習慣了用皮鞋迎合流行與時尚”的“我”又找回了對清水麻鞋的美好情感。
D.文章最后寫作者一回到天津就穿上了賣鞋少年特意贈送的清水麻鞋,“卻發(fā)現(xiàn)走進了歲月”這個結尾可謂意味深長,預示著作者將開啟新的人生。
7.下列對文章藝術特色的理解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清水少年引用有關詩句和人物逸事來介紹清水麻鞋,一方面豐富了文章內(nèi)容,增強了文章可讀性,另一方面又讓看似平凡的清水麻鞋平添一分神奇。
B.作者善于運用典型細節(jié)表現(xiàn)細膩情感,“多了一層用舊報紙折的書皮”這一細節(jié)將少年對書籍的珍愛之情和對“我”的感激之情充分展現(xiàn)出來。
C.“麻鞋居然被游客搶購一空”與上文“麻鞋再好,似乎已成為過時的東西”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我”對麻鞋出乎意料的搶手而大惑不解。
D.文章以清水麻鞋為線索,始于清水麻鞋,終于清水麻鞋,中間的時間跨度雖然很大,但是清水麻鞋一直貫穿其中,體現(xiàn)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點。
8.請結合全文,談談清水麻鞋凝聚了作者哪些情感。(4分)
9.文章的題目是“清水麻鞋”,作者卻花費較多筆墨刻畫了“清水少年”這一形象,這樣寫的原因是什么?(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0~14題。
①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為事者,必興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為事者也?!比粍t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國之與國之相攻,家之與家之相篡,人之與人之相賊,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調(diào),此則天下之害也?!?/p>
②然則察此害亦何用生哉?以不相愛生邪?子墨子言:“以不相愛生?!苯裰T侯獨知愛其國,不愛人之國,是以不憚舉其國以攻人之國。今家主獨知愛其家,而不愛人之家,是以不憚舉其家以篡人之家。今人獨知愛其身,不愛人之身,是以不憚舉其身以賊人之身。是故諸侯不相愛則必野戰(zhàn),家主不相愛則必相篡,人與人不相愛則必相賊,君臣不相愛則不惠忠,父子不相愛則不慈孝,兄弟不相愛則不和調(diào)。天下之人皆不相愛,強必執(zhí)弱,富必侮貧,貴必敖賤,詐必欺愚。凡天下禍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愛生也。是以仁者非之。
③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愛、交相利之法易之?!比粍t兼相愛、交相利之法將奈何哉?子墨子言: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是故諸侯相愛則不野戰(zhàn),家主相愛則不相篡,人與人相愛則不相賊,君臣相愛則惠忠,父子相愛則慈孝,兄弟相愛則和調(diào)。天下之人皆相愛,強不執(zhí)弱,眾不劫寡,富不侮貧,貴不敖賤,詐不欺愚。凡天下禍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愛生也。是以仁者譽之。
④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則善矣;雖然,天下之難物迂故也。”子墨子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識其利辯其故也今若夫攻城野戰(zhàn)殺身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難也若君說之則士眾能為之。況于兼相愛、交相利,則與此異!夫愛人者,人必從而愛之;利人者,人必從而利之;惡人者,人必從而惡之;害人者,人必從而害之。此何難之有?特上弗以為政、士不以為行故也?!蔽粽叱`王好士細要,故靈王之臣皆以一飯為節(jié),脅息然后帶,扶墻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說之,故臣能之也。
(選自《兼愛(中)》,有刪改)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識其利辯其故也/今若夫攻城野戰(zhàn)/殺身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難也/若君說之/則士眾能為之
B.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識其利/辯其故也/今若夫攻城/野戰(zhàn)殺身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難也/若君說之/則士眾能為之
C.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識其利/辯其故也/今若夫攻城野戰(zhàn)殺身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難也/若君說之/則士眾能為之
D.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識其利辯其故也/今若夫/攻城野戰(zhàn)殺身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難/也若君說之/則士眾能為之
11.下列各項中,加點詞語解釋全都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當察亂何自起?當:應該非所以內(nèi)交于孺子之父母也內(nèi)交:結交
慮而后能得得:處事合宜其脆易泮泮,同“判”,分離
B.惡得不禁惡而勸愛勸:鼓勵未成一簣簣:盛土的竹筐
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乎江湖慮:考慮埏埴以為器埴:黏土
C.今一朝而鬻技百金鬻:賣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愛:愛護
追亡逐北北:敗逃的軍隊視父兄與君若其身,惡施不孝?惡:怎么
D.蒙故業(yè),因遺策因:沿襲強行者有志強行:勤勉而行
天下之亂物亂物:紛亂之事秦人開關延敵延:迎擊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墨子主張兼愛,認為社會上出現(xiàn)強執(zhí)弱、富侮貧等現(xiàn)象,是天下人不相愛所致。
B.士君子雖然能夠充分認識兼愛的好處,但是他們認為實行起來很不容易。
C.墨子認為在當時的條件下兼愛實行起來雖然困難,但是只要君王想做,就能做到。
D.楚靈王喜歡細腰,臣子就吃一頓飯來節(jié)食,這個事例說明了君臣相愛的重要性。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凡天下禍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愛生也。
(2)內(nèi)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zhàn)之具,外連衡而斗諸侯。
14.文章前三個自然段分別闡述了什么內(nèi)容?請簡要概括。(3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5~16題。
秋雨嘆①(其三)
杜甫
長安布衣誰比數(shù)②,反鎖衡門③守環(huán)堵。老夫不出長蓬蒿,稚子無憂走風雨。
雨聲颼颼催早寒,胡雁翅濕高飛難。秋來未曾見白日,泥污后土何時干④?
[注]①《秋雨嘆》組詩共三首,作于唐玄宗天寶十二年。那一年秋天,下了六十多天雨,當朝宰相楊國忠卻找來個別長得旺盛的禾苗向唐玄宗報告說:“雨雖多,不害稼也?!雹谡l比數(shù):沒人關心。③衡門:貧者所居。④仇氏《杜詩詳注》中言:“日者君象,土者臣象?!?/p>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長安布衣”是詩人的自稱,“布衣”一詞反映了詩人絕世獨立的清高。
B.“反鎖”寫出了詩人閉門不出的生活狀態(tài),“環(huán)堵”寫出了詩人家境的貧困。
C.頸聯(lián)借胡雁欲高飛而不能來比喻詩人自己身居困厄,不能施展抱負的無奈處境。
D.這首詩前四句描寫了詩人雨中寥落的情景,后四句抒發(fā)了詩人對個人及國事的感慨。
16.《杜詩詳注》說此詩:“語雖微婉,而寓意深切?!闭埥Y合尾聯(lián)加以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煙”飄浮朦朧,傳達了豐富的情感,如陶淵明《歸園田居》中“___________,_”就展現(xiàn)了閑適之情。
(2)娉婷高潔的“芙蓉”往往被文人騷客運用于詩歌中,其中最能引起你共鳴的詩句是“_,___”。
(3)酒器在古代詩文中較為多見,《(并序)》中寫到酒器的句子是“__”和“_”。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1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
狄更斯十五歲進律師事務所當學徒,后來靠自學掌握了復雜的速記技術,當上了民事訴訟法庭的審案記錄員,接著又充任報社派駐議會的記者。這兩項工作使他年紀輕輕就比同齡人無法比擬的對社會人生有了深刻而豐富的認識。同時,他還練就了奮筆疾書、的寫作本領。他曾愛上一位富家千金,因階級地位懸殊而遭到拒絕。他沒有因此而,反而更加奮發(fā)向上。他領到大英博物館圖書室的借書證,拼命讀書以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他善于向生活學習,社會上各色人物的、生活習性、矛盾糾紛都是他觀察研究的對象。(),他終于走上了文學創(chuàng)作的道路。23歲時他就以長篇小說《匹克威克外傳》贏得聲名,從此事業(yè),他一生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作品。
18.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shù)囊豁検?)(3分)
A.一蹴而就萎靡不振聲情并茂一帆風順
B.一揮而就自甘墮落言行舉止如日中天
C.一蹴而就自甘墮落聲情并茂如日中天
D.一揮而就萎靡不振言行舉止一帆風順
19.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shù)囊豁検?)(4分)
A.這兩項工作使他年紀輕輕就比同齡人有了無法比擬的對社會人生深刻而豐富的認識。
B.這兩項工作使他年紀輕輕就比同齡人有了無法比擬的對社會人生豐富而深刻的認識。
C.這兩項工作使他年紀輕輕就有了同齡人無法比擬的對社會人生豐富而深刻的認識。
D.這兩項工作使他年紀輕輕就有了同齡人無法比擬的對社會人生深刻而豐富的認識。
20.下列在文中括號內(nèi)補寫的語句,最恰當?shù)囊豁検?)(3分)
A.比常人更勤奮的學習,為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B.受社會上各色人物的長期影響
C.生活積累的雄厚,加上他特殊的天賦
D.善于學習,善于觀察,善于研究
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1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題。
被雨淋濕的風,以29攝氏度的體溫降臨人間。如剛從冰水里撩起的黑色綢緞,從窗口游進來,擁抱臉、頸脖、前胸、雙臂外側,領養(yǎng)了皮膚上的灼熱。
風滲進肌膚、血液,如雨水滲進一棵樹,根須驚叫了一聲,樹枝、葉脈、葉尖上每一個細胞,都匯入和聲,又瞬間恢復平靜。一場風,帶來的不是簡單的涼爽,__①__。無與倫比的寧靜里,風消失了,其實到了天上,它拂去了月亮身上的云,月亮看看自己,仔細一想,我要云這塊破布干什么,我要滿天的烏煙瘴氣干什么,我要鞋子干什么,赤腳走,多自在。月亮是天空的心,心袒露了,天地一片清白。
風從天上下來,落在多年不睡的涼席上,涼席瞬間復活成了一大片竹林,黑暗里涌動著豐滿的綠意。涼席裸露在雨后的夜風里,我裸露在涼席上,如同__②__。我將臉緊緊貼著它,鼻尖抵上它,便清晰地聞到了竹子的清香。曾經(jīng),多年前的盛夏,一個天井,一輪圓月,一群老人孩子,一堆竹榻、竹椅,人們乘涼、聊天、吃西瓜,搖著扇子入睡。那些詩一樣的舊光陰,被風帶到哪兒去了?
2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辭手法()(4分)
A.比喻、擬人、對偶B.借代、對比、對偶
C.借代、對比、排比D.比喻、擬人、排比
22.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可表述為:“夜風從窗口進來,吹到身上,帶走灼熱?!痹谋磉_效果更好,為什么?(6分)
四、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杜甫《詠懷古跡》
況男遠出留學,所學何為?決非一衣一食之自為計,而在四萬萬同胞之均有衣食也。亦非自安自樂以自足,而在四萬萬同胞之均能享安樂也!此男素抱之志,亦即男視為終身之事業(yè)也!____________——聶榮臻
平庸的人只有一條命,叫生命。優(yōu)秀的人會有兩條命,性命和生命。卓越的人則有三條命,性命、生命和使命。_________——麥家
以上材料觸發(fā)了你怎樣的思考和感悟?請據(jù)此寫一篇文章。
要求:自選角度,自擬標題;文體不限(詩歌除外),文體特征明顯;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期末復習同步檢測解析版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一)現(xiàn)代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材料一:
“沒有調(diào)查就沒有發(fā)言權。”這是一句耳熟能詳?shù)脑挘@句話出自偉大的革命導師毛澤東同志,也是經(jīng)過實踐檢驗了的真理。從社會實踐和治理來看,調(diào)查研究是關鍵,不僅是謀事之道,而且是治理之道,更是成事之基。
調(diào)查研究是“找題”的路徑。發(fā)展是一種規(guī)律,問題的產(chǎn)生和解決也是一種規(guī)律,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人對問題解決的唯一影響,就是解決問題的快慢程度、徹底程度。發(fā)展與問題是相伴的,有發(fā)展就會產(chǎn)生問題,推動問題解決就推動了發(fā)展。因此,當我們沒有發(fā)現(xiàn)問題的時候,不能說問題是不存在的,而可能只是我們沒有發(fā)現(xiàn)問題。
調(diào)查研究是“解題”的辦法。黨的各級干部在工作中,必須努力尋找“解題”的辦法,重點是提高“解題”的能力。要加強能力建設,不斷強化對政治理論、社會知識、專業(yè)技能的學習,讓自己在不斷學習中增強本領,特別是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的黨員干部應當增強的“八項執(zhí)政本領”。比如,當前脫貧攻堅是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各級領導干部都要向脫貧攻堅聚焦聚力,加強對貧困戶的幫扶,幫忙出謀劃策、解決實際問題、提高致富能力,沒有深入的調(diào)查研究是絕難做到的。
調(diào)查研究是各級干部的一項“基本功”,是領導力的重要體現(xiàn)。各級干部要發(fā)揚調(diào)查研究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看問題、做決策前都要搞一搞調(diào)研,廣泛聽取各個方面的聲音,讓自己對事物的判斷更加清晰具體,防止出現(xiàn)“自以為是”的情況。要在調(diào)查研究中不斷探索方法、創(chuàng)新形式,真正助力領導力、執(zhí)行力、凝聚力的提升,這才是干部治理能力的體現(xiàn)。
(摘編自舒維春《調(diào)查研究是治理之道》,映象網(wǎng))
材料二:
在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要在全黨大興調(diào)查研究之風,推動黨中央大政方針和決策部署在基層落地生根。”可以說,高質量的調(diào)查研究能夠客觀精準掌握基層實際情況,及時有效發(fā)現(xiàn)存在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進而謀劃破題之策、探尋工作規(guī)律,對于推進落實黨的各項任務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和深遠影響。毛主席在《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一文中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即人的正確思想只能從實踐中來。這些都充分表明,調(diào)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是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作風。
然而,甘瓜苦蒂,天下物無全美。不可否認的是,在推進調(diào)查研究工作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如蜻蜓點水、走馬觀花、淺嘗輒止,抑或是機械看看、走走過場,等等。這些都讓本該務實求真、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調(diào)查研究工作成為“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甚至成為個別領導干部“作秀”的“盆景”,不僅給調(diào)查研究“抹了黑”,也難免讓群眾鄙夷。
正所謂,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對于組織部門來說,調(diào)查研究是“家常便飯”,是高效率、高質量推進落實工作的“金鑰匙”,甚至可以說調(diào)查研究開展的好壞直接關乎工作的成敗,在此過程中,組工干部應把握好針對性、實效性、嚴謹性。
調(diào)查研究要突出針對性。若射之有的也,的必先立。調(diào)查研究的目的就是要真實準確掌握基層“第一手”資料,為推進落實工作打好基礎、謀劃路徑。因此,開展調(diào)查研究之前必須厘清具體調(diào)查內(nèi)容、調(diào)查方式,多問幾個“為什么”,多想幾個“怎么辦”,盡可能地把調(diào)查研究各項工作想細想透,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調(diào)查研究要突出實效性。所謂調(diào)查研究,應分為兩個階段,即“調(diào)查”和“研究”,二者密不可分、互相依存。因此,調(diào)查時要真要實、要活要暖,要“聽見”還要“看見”,要“身入”更要“心入”;研究時要緊密貼合調(diào)查結果,絕對不能搞成“調(diào)查”和“研究”兩層皮,要把調(diào)查的實際情況原汁原味地呈現(xiàn)出來,不能藏著掖著。
調(diào)查研究要突出嚴謹性。毛主席曾說:“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共產(chǎn)黨就最講認真?!闭{(diào)查研究的核心要義就是真實可靠,就是真正把握好民意、挖掘到實情。因此,開展調(diào)查研究時從始至終都要高標準、高質量,不能打半點折扣,堅決不能高高在上、官味十足,要用行動消除距離,用腳步丈量民情,進而真正形成真感情、真判斷、真舉措,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摘編自李金見《調(diào)查研究要講究“三個性”》,人民網(wǎng))
材料三:
究竟什么是調(diào)查研究?科學意義上的調(diào)查研究具有什么特征?對于這些問題,許多人并不是很清楚。特別是當需要親自動手進行一項調(diào)查研究時,有些人往往僅憑頭腦中對調(diào)查研究的感性認識和工作熱情就大膽去做。當然,這種精神是好的,但是這種調(diào)查研究得來的成果究竟能夠在多大程度上反映現(xiàn)實情況?會不會歪曲事實、誤導決策?比如,有的在幾萬人的總體中,僅僅調(diào)查十幾個人,甚至只調(diào)查了幾個人,就得出有關這個總體的結論;有的根據(jù)極端特殊的樣本,得出的卻是有關一般總體的結論;有的把表面上存在差別而實際上并無差別的統(tǒng)計結果作為闡述變量關系的依據(jù);還有的在調(diào)查中對調(diào)查對象提出一些很難回答,甚至完全無法回答的問題;等等。
老一輩革命家經(jīng)常深入基層親自做社會調(diào)查,撰寫了許多調(diào)查報告。他們調(diào)查研究的實踐和成果,對于指導黨和人民的事業(yè)沿著正確的道路發(fā)展,起了重要的作用。當今時代信息手段十分發(fā)達,利用信息工具了解和掌握情況是一種越來越重要的方式。但不管通信手段多么發(fā)達,有多少了解情況的其他渠道,都不能替代親自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的實地調(diào)查研究。黨政領導干部和學者學生們,應當走出書齋,深入基層,在實際生活中“望聞問切”,在充分占有和分析第一手材料的基礎上概括出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新舉措,把群眾的創(chuàng)造吸收到文章、著作中來,使我們的思想和文字體現(xiàn)時代要求,符合實際情況,解決實際問題。
當前中國已經(jīng)進入新時代,國家在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的同時,也面臨著許多發(fā)展中的問題,比如均衡發(fā)展問題、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問題、精準扶貧問題、收入分配問題、公平正義問題、環(huán)境治理問題等。很多問題前無古人、旁無借鑒,這為我們提供了多樣化的研究對象和廣闊的實踐平臺……但是,有時候通信工具發(fā)達了,離群眾卻遠了;科技手段先進了,了解群眾的真實訴求卻難了。當前的調(diào)查研究,還不能緊跟理論研究的步伐,還不能為黨的決策提供有效的支撐,這就需要我們在充分吸收和借鑒前人成果的基礎上,做一些新的探索和嘗試。
(摘編自廉思《如何有效開展調(diào)查研究》,《人民周刊》)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有發(fā)展就有問題,有問題就需要解決問題,而調(diào)查研究就是找到問題、解決問題的途徑和辦法。
B.只有把握好調(diào)查研究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與嚴謹性,調(diào)查研究工作才可能做得更好。
C.那種立足于少數(shù)樣本或極端樣本的調(diào)查都屬于憑借感性認識和工作熱情進行的調(diào)查。
D.要想解決好均衡發(fā)展、精準扶貧、收入分配等諸多問題,需要我們在調(diào)查研究上下功夫。
【答案】C
【解析】材料三第一段中只是說“有些人往往僅憑頭腦中對調(diào)查研究的感性認識和工作熱情就大膽去做”“只調(diào)查了幾個人,就得出有關這個總體的結論;有的根據(jù)極端特殊的樣本,得出的卻是有關一般總體的結論”,這并不等于那種立足于少數(shù)樣本或極端樣本的調(diào)查都屬于憑借感性認識和工作熱情進行的調(diào)查。
2.根據(jù)三則材料,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對于問題的解決,人只在快慢程度、徹底程度上產(chǎn)生影響,因此,問題的產(chǎn)生和解決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B.黨政領導干部和學者學生們應該深入基層,進行科學調(diào)查,認真研究并精確判斷,在此基礎上概括出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與新舉措等。
C.只要能把那些走馬觀花等的“作秀”式調(diào)查習氣戒除掉,領導干部們就可練就調(diào)查研究的“基本功”。
D.三則材料在闡明“調(diào)查”與“研究”的關系的同時,都或多或少地談到了調(diào)査研究的具體策略。
【答案】B
【解析】A項,因果關系不當,材料一說的是“發(fā)展是一種規(guī)律,問題的產(chǎn)生和解決也是一種規(guī)律,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人對問題解決的唯一影響,就是解決問題的快慢程度、徹底程度”。C項“只要……就……”的表述過于絕對。D項,只有材料二比較清晰地探討了“調(diào)查”與“研究”的關系問題,且材料一沒有談及調(diào)查研究的具體策略。
3.下列說法中,可以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二觀點的一項是()(3分)
A.言過其實,不可大用。
B.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
C.觀于明鏡,則瑕疵不滯于軀;聽于直言,則過行不累乎身。
D.要堅持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報喜又報憂。
【答案】D
【解析】D項可以用來證明調(diào)查研究要突出實效性。A項的意思是,言語虛浮夸張,超出實際情況或自身實際能力,這樣的人不能委以重任。強調(diào)用人的原則。B項的意思是,要想讓樹木長得高大,一定要穩(wěn)固它的根基;要想讓河水流得更遠,一定要疏通它的源頭。強調(diào)根基與源頭對事物發(fā)展的重要性。C項的意思是,用明亮的鏡子照自己,污垢斑漬就不會留在身上;傾聽坦率正直的批評,使錯誤行為得到糾正,就不會使自己受影響。強調(diào)了自我反思、自我反省以及善于聽取別人意見的重要性。
4.材料二在論證結構上有什么特點?請簡要分析。(4分)
【答案】①結構上嚴格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行文,結構嚴謹、思路清晰;
②在針對現(xiàn)狀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時,采用分論點并列式結構,有的放矢、一目了然。
【解析】材料二的論證結構相對清晰,主要按照常規(guī)的三段式結構行文,即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文本先在開頭指出習近平總書記與毛主席的觀點,提出“調(diào)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是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作風”的觀點;然后結合調(diào)查研究的現(xiàn)實從反面分析“為什么應該重視調(diào)查研究”;接著從三個角度闡釋調(diào)查研究工作要講究“針對性、實效性、嚴謹性”,且作者是采用分論點并列式結構展開論證的,思路清晰。
5.要想真正做好調(diào)查研究工作,需要注意哪些問題?請結合三則材料簡要概括。(6分)
【答案】①不僅要明確調(diào)查研究的目的,還要端正調(diào)查研究的態(tài)度;
②注重調(diào)查研究的針對性、實效性與嚴謹性,要注意調(diào)查與研究的完美結合,并形成符合實際符合科學的調(diào)查報告;
③善于聯(lián)系實際,借助各種有效的調(diào)查手段與科技手段進行更加科學的統(tǒng)計與分析。
【解析】材料二告訴我們要端正調(diào)查研究的態(tài)度,且重點強調(diào)了調(diào)查研究應該注意的三個“性”;材料三強調(diào)要立足于現(xiàn)實進行調(diào)查研究,并且要學會使用更加科學的調(diào)查手段與研究手段等。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6~9題。
清水麻鞋
秦嶺
一直想腳穿麻鞋,與時光一起走走。那腳印,該是另一番樣子吧。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也許只有皮鞋、旅游鞋懂我所有旅程的山高水長,獨缺麻鞋對歲月的丈量。兒時在老家天水,偶見兩三伙伴腳穿玲瓏輕巧的麻鞋去學堂,去田間,去趕集,那平地而起的開心在眉宇間蕩漾。我曾問母親:“您做的千層底用的也是麻,為啥就不編麻鞋哩?”
母親說:“你不曉得,人家那是清水麻鞋,多半是從清水那邊捎來的?!?/p>
我這才明白,盡管天水處處有麻,但不是所有的麻鞋都能像清水麻鞋那樣出盡風頭。清水那地兒像極了它的名字,清清如水、如水清清,應了句老話:“好水養(yǎng)好麻,好麻養(yǎng)麻鞋。”
在天水城求學時,我隔三岔五要蹭幾趟新華書店。某天,突然發(fā)現(xiàn)書店一側的土特產(chǎn)市場冒出了一家出售清水麻鞋的攤位。擺攤的少年不僅腳穿麻鞋,手里還捧著一部世界名著。一聊方知,少年來自清水,家中貧困,全靠母親編麻鞋為生。為了賣個好價,他只好輟學到天水租房賣鞋。他告訴我,清水麻鞋自古有名,當年杜甫寫過“麻鞋見天子,衣袖露兩肘”的詩句,于右任途經(jīng)清水時寫過《清水麻鞋歌》,吉鴻昌在天水舉辦武術大賽時,獎品就是清水麻鞋……那一刻,我眼前的麻鞋似乎不是麻鞋了,而是蓄滿遠古哨音的鴿子,是寫滿文化符號的信箋,是充滿五谷味道的炊煙。
蓬亂的頭發(fā),黝黑的皮膚,稚氣未脫的臉。少年也就十三四歲。
“大哥,您買一雙吧!”少年的熱切期待像透明的火焰。
“買,一定買!”我說。
少年蹲下身子,不厭其煩地幫我試穿了至少五六雙麻鞋。一問價錢,每雙四元,我頓時窘紅了臉,這價錢在當年至少可以買三部小說。我主動把新買的一本書借給他。幾天后,他還我的書多了一層用舊報紙折的書皮?!按蟾?,您是第一個借給我書的人。很想送您一雙麻鞋,可我……送不起……”淚花在他的眼睛里打旋兒,但沒有滴下來。我沒見過這樣的淚,清清如水、如水清清的那種,照得見麻鞋和大地。
終于走進清水,是我參加工作以后。古老、清澈的牛頭河兩岸蕩漾著一層層碧波綠浪,那便是茂密、修長的麻匯成的無邊海洋??h城的一家店鋪里,幾位正在編麻鞋的大姐配合默契,有的盤扎鞋底,有的穿扎鞋幫,有的纏扎鞋鼻,有的搓扎鞋帶,有的勾扎鞋穗。那細柔的麻線、麻繩、麻辮在她們手中如白練飛舞。柜臺上的一摞摞成品麻鞋,分明對我發(fā)出久違的呼喚。
可是,時過經(jīng)年,我已習慣了用皮鞋迎合流行與時尚。麻鞋再好,似乎已成為過時的東西。我沒買麻鞋,但沒忘打聽當年那個少年。大姐說:“連個名字都沒有,咋找哩?那一茬人,都外出打工了。”說話間,柜臺上的麻鞋居然被游客搶購一空。
時光荏苒。我在幾千里之外的天津落腳后,某天應邀赴四川參加一個老鄉(xiāng)茶話會,主持活動的老鄉(xiāng)居然腳穿一雙麻鞋。“先生腳下,可是清水麻鞋?”我試探了一下?!按蟾绾醚哿Γ∥蚁敫嬖V您的是,您是我特意安排邀請的嘉賓?!?/p>
他,正是當年那個賣麻鞋的少年。他告訴我,甘肅人下四川,真正的蜀道難,難于上青天?。】纱┥夏赣H編的清水麻鞋,他發(fā)現(xiàn)不管多難的路,都可以走一走。“那年去清水,我曾打聽過您哩?!蔽腋袊@?!翱蓺w根到底,是我找到了大哥您啊”。
那天,他特意送我一雙嶄新的麻鞋。飛回天津的當天,我就穿上了清水麻鞋,一抬腳,卻發(fā)現(xiàn)走進了歲月。
(選自《人民日報》2019年8月17日,有刪改)
6.下列對文章思想內(nèi)容的分析與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是蓄滿遠古哨音的鴿子,是寫滿文化符號的信箋,是充滿五谷味道的炊煙”運用排比,體現(xiàn)了清水麻鞋的歷史悠久,文化與生活氣息濃厚。
B.“我頓時窘紅了臉”說明了作者因囊中羞澀不能買鞋而感到難為情,“我主動把新買的一本書借給他”則是為了表達自己不能買鞋的歉意。
C.文章寫了當年萍水相逢的賣鞋少年找到了“我”,也意味著“已習慣了用皮鞋迎合流行與時尚”的“我”又找回了對清水麻鞋的美好情感。
D.文章最后寫作者一回到天津就穿上了賣鞋少年特意贈送的清水麻鞋,“卻發(fā)現(xiàn)走進了歲月”這個結尾可謂意味深長,預示著作者將開啟新的人生。
【答案】D
【解析】D項,“預示著作者將開啟新的人生”理解有誤,“卻發(fā)現(xiàn)走進了歲月”意味著走進了以往的生活情境氛圍之中,表達了由清水麻鞋而引發(fā)的感慨。
7.下列對文章藝術特色的理解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清水少年引用有關詩句和人物逸事來介紹清水麻鞋,一方面豐富了文章內(nèi)容,增強了文章可讀性,另一方面又讓看似平凡的清水麻鞋平添一分神奇。
B.作者善于運用典型細節(jié)表現(xiàn)細膩情感,“多了一層用舊報紙折的書皮”這一細節(jié)將少年對書籍的珍愛之情和對“我”的感激之情充分展現(xiàn)出來。
C.“麻鞋居然被游客搶購一空”與上文“麻鞋再好,似乎已成為過時的東西”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我”對麻鞋出乎意料的搶手而大惑不解。
D.文章以清水麻鞋為線索,始于清水麻鞋,終于清水麻鞋,中間的時間跨度雖然很大,但是清水麻鞋一直貫穿其中,體現(xiàn)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點。
【答案】C
【解析】C項,“大惑不解”言過其實,從文中來看,“麻鞋”展現(xiàn)的是傳統(tǒng)文化和傳統(tǒng)技藝,游客搶購展現(xiàn)了傳統(tǒng)文化和傳統(tǒng)技藝的魅力,且上文只是說“似乎”,并非事實如此,所以“我”對麻鞋的搶手有出乎意料之感是正確的,但并沒有“大惑不解”。
8.請結合全文,談談清水麻鞋凝聚了作者哪些情感。(4分)
【答案】①對淳樸明凈(“清清如水、如水清清”)的清水麻鞋的喜愛;
②對與清水少年因清水麻鞋而建立起來的友誼的珍重;
③借清水麻鞋抒發(fā)對清水少年“不管多難的路,都可以走一走”的敬佩;
④對承載著厚重歷史的傳統(tǒng)文化和傳統(tǒng)技藝得以傳承的欣慰;
⑤對歲月不居、時光流逝的感慨。
9.文章的題目是“清水麻鞋”,作者卻花費較多筆墨刻畫了“清水少年”這一形象,這樣寫的原因是什么?(6分)
【答案】①清水少年是連接“我”與清水麻鞋的紐帶,豐富了文章的情感意蘊;
②清水少年可謂清水麻鞋的人格化身,與清水麻鞋所象征的淳樸普良、踏實奮進的優(yōu)秀品質高度吻合;
③清水少年對清水麻鞋的喜愛,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文化和傳統(tǒng)技藝的持久魅力,有利于深化文章主旨。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0~14題。
①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為事者,必興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為事者也。”然則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國之與國之相攻,家之與家之相篡,人之與人之相賊,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調(diào),此則天下之害也?!?/p>
②然則察此害亦何用生哉?以不相愛生邪?子墨子言:“以不相愛生?!苯裰T侯獨知愛其國,不愛人之國,是以不憚舉其國以攻人之國。今家主獨知愛其家,而不愛人之家,是以不憚舉其家以篡人之家。今人獨知愛其身,不愛人之身,是以不憚舉其身以賊人之身。是故諸侯不相愛則必野戰(zhàn),家主不相愛則必相篡,人與人不相愛則必相賊,君臣不相愛則不惠忠,父子不相愛則不慈孝,兄弟不相愛則不和調(diào)。天下之人皆不相愛,強必執(zhí)弱,富必侮貧,貴必敖賤,詐必欺愚。凡天下禍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愛生也。是以仁者非之。
③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愛、交相利之法易之?!比粍t兼相愛、交相利之法將奈何哉?子墨子言: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是故諸侯相愛則不野戰(zhàn),家主相愛則不相篡,人與人相愛則不相賊,君臣相愛則惠忠,父子相愛則慈孝,兄弟相愛則和調(diào)。天下之人皆相愛,強不執(zhí)弱,眾不劫寡,富不侮貧,貴不敖賤,詐不欺愚。凡天下禍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愛生也。是以仁者譽之。
④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則善矣;雖然,天下之難物迂故也?!弊幽友栽唬骸疤煜轮烤犹夭蛔R其利辯其故也今若夫攻城野戰(zhàn)殺身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難也若君說之則士眾能為之。況于兼相愛、交相利,則與此異!夫愛人者,人必從而愛之;利人者,人必從而利之;惡人者,人必從而惡之;害人者,人必從而害之。此何難之有?特上弗以為政、士不以為行故也?!蔽粽叱`王好士細要,故靈王之臣皆以一飯為節(jié),脅息然后帶,扶墻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說之,故臣能之也。
(選自《兼愛(中)》,有刪改)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識其利辯其故也/今若夫攻城野戰(zhàn)/殺身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難也/若君說之/則士眾能為之
B.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識其利/辯其故也/今若夫攻城/野戰(zhàn)殺身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難也/若君說之/則士眾能為之
C.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識其利/辯其故也/今若夫攻城野戰(zhàn)殺身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難也/若君說之/則士眾能為之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子意思:天下的士君子們,只是不能辨明兼愛的益處、辨明兼愛的原故?,F(xiàn)在例如攻城野戰(zhàn),為成名而殺身,這都是天下的百姓難于做到的事。但假如君主喜歡,那么士眾就能做到。
“不識其利辯其故”共用主語“天下之士君子”,且“不”否定的是“識其利”和“辯其故”,如在“利”后斷開,否定的就只是“識其利”,這與文意不合,所以“識其利”和“辯其故”中間不能斷開,排除BC。
“今若夫”用在句子的開頭,表示發(fā)端,如單獨斷開,句中缺少謂語,所以不能單獨斷開,且“此……也”是判斷句,中間不能斷開,排除D。故選A。
D.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識其利辯其故也/今若夫/攻城野戰(zhàn)殺身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難/也若君說之/則士眾能為之
11.下列各項中,加點詞語解釋全都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當察亂何自起?當:應該非所以內(nèi)交于孺子之父母也內(nèi)交:結交
慮而后能得得:處事合宜其脆易泮泮,同“判”,分離
B.惡得不禁惡而勸愛勸:鼓勵未成一簣簣:盛土的竹筐
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乎江湖慮:考慮埏埴以為器埴:黏土
C.今一朝而鬻技百金鬻:賣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愛:愛護
追亡逐北北:敗逃的軍隊視父兄與君若其身,惡施不孝?惡:怎么
D.蒙故業(yè),因遺策因:沿襲強行者有志強行:勤勉而行
天下之亂物亂物:紛亂之事秦人開關延敵延:迎擊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含義的能力。
A.當:同“嘗”,嘗試。句意:我曾經(jīng)嘗試考察混亂從哪里產(chǎn)生。
B.慮:用繩結綴。句意:為什么不把它系在身上作為腰舟而浮游于江湖呢?
C.愛:吝惜。句意:不吝惜珍貴的器皿貴重的寶物和肥沃豐饒的土地。故選D。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墨子主張兼愛,認為社會上出現(xiàn)強執(zhí)弱、富侮貧等現(xiàn)象,是天下人不相愛所致。
B.士君子雖然能夠充分認識兼愛的好處,但是他們認為實行起來很不容易。
C.墨子認為在當時的條件下兼愛實行起來雖然困難,但是只要君王想做,就能做到。
D.楚靈王喜歡細腰,臣子就吃一頓飯來節(jié)食,這個事例說明了君臣相愛的重要性。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概括分析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
B.“充分認識兼愛的好處”錯誤,文章最后一段士君子說“乃若兼則善矣”,意思是“兼愛固然是好的”,“固然”是表示先承認某個事實,下文又給否定到另一方面去,可見并沒有充分認識到兼愛的好處。
C.“實行起來雖然困難”錯誤,文章最后一段說的是“此何難之有”,可見沒有困難。
D.“說明了君臣相愛的重要性”錯誤,文中列舉這一事例是說明兼愛推行起來并不困難,只要官居高位的人首先提倡,下面的人就會隨之而行。故選A。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凡天下禍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愛生也。
(2)內(nèi)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zhàn)之具,外連衡而斗諸侯。
【答案】(1)舉凡天下的禍患、掠奪、埋怨、憤恨產(chǎn)生的原因,是因為不相愛。
(2)(秦孝公)在國內(nèi)建立法律制度,致力耕種紡織,修造防守進攻的武器,對外實行連【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凡”,大凡;“篡”,掠奪;“所以”,……的原因;“以”,因為。
(2)“內(nèi)”,在國內(nèi);“務”,致力于;“外”,在國外;“連衡”,使用連衡策略;“斗”,使……相斗。
14.文章前三個自然段分別闡述了什么內(nèi)容?請簡要概括。(3分)
【答案】第一段:什么是天下之害。第二段:天下之害是因為不相愛而產(chǎn)生的。(或者“天下之害產(chǎn)生的原因”)第三段:如何改變不相愛的現(xiàn)狀。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概括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
第一段墨子先自問自答提出“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的問題,接著以“……此則天下之害也”回答了“天下之害”這一問題,所以第一段的主要觀點是“什么是天下之害”。
第二段,開頭提出問題“然則察此害亦何用生哉”,意思是“既然如此,那么考察這些公害又是因何產(chǎn)生的呢”,緊跟著分析天下之害產(chǎn)生的原因“凡天下禍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愛生也”,所以這一段的主要觀點是“天下之害是因為不相愛而產(chǎn)生的”。
第三段,開頭提出問題“既以非之,何以易之”,意思是“既然認為不相愛不對,那用什么去改變它呢”,后面提出改變不相愛這一現(xiàn)狀的方法,所以這一段的觀點是“如何改變不相愛的現(xiàn)狀”。
參考譯文:
①墨子說:“仁人處理事務的原則,一定是為天下興利除害,以此原則來處理事務?!奔热蝗绱耍敲刺煜碌睦鞘裁茨??而天下的害又是什么呢?墨子說:“現(xiàn)在如國與國之間相互攻伐,家族與家族之間相互掠奪,人與人之間相互殘害,君臣之間不相互施惠、效忠,父子之間不相互慈愛、孝敬,兄弟之間不相互融洽、協(xié)調(diào),這就都是天下之害。”
②既然如此,那么考察這些公害又是因何產(chǎn)生的呢?是因不相愛產(chǎn)生的嗎?墨子說:“是因不相愛產(chǎn)生的?!爆F(xiàn)在的諸侯只知道愛自己的國家,不愛別人的國家,所以毫無忌憚地發(fā)動他自己國家的力量,去攻伐別人的國家?,F(xiàn)在的家族宗主只知道愛自己的家族,而不愛別人的家族,因而毫無忌憚地發(fā)動他自己家族的力量,去掠奪別人的家族。現(xiàn)在的人只知道愛自己,而不愛別人,因而毫無忌憚地運用全身的力量去殘害別人。所以諸侯不相愛,就必然發(fā)生戰(zhàn)爭;家族宗主不相愛,就必然相互掠奪;人與人不相愛,就必然相互殘害;君與臣不相愛,就必然不相互施惠、效忠;父與子不相愛,就必然不相互慈愛、孝敬;兄與弟不相愛,就必然不相互融洽、協(xié)調(diào)。天下的人都不相愛,強大的就必然控制弱小的,富足的就必然欺侮貧困的,尊貴的就必然傲視卑賤的,狡猾的就必然欺騙愚笨的。舉凡天下禍患、掠奪、埋怨、憤恨產(chǎn)生的原因,都是因不相愛而產(chǎn)生的。所以仁者認為它不對。
③既然認為不相愛不對,那用什么去改變它呢?墨子說道:“用人們?nèi)枷鄲?、交互得利的方法去改變它?!奔热贿@樣,那么人們?nèi)枷鄲?、交互得利應該怎樣做呢?墨子說道:“看待別人國家就像自己的國家,看待別人的家族就像自己的家族,看待別人之身就像自己之身?!彼灾T侯之間相愛,就不會在郊野發(fā)生戰(zhàn)爭;家族宗主之間相愛,就不會發(fā)生掠奪;人與人之間相愛就不會相互殘害;君臣之間相愛,就會相互施惠、效忠;父子之間相愛,就會相互慈愛、孝敬;兄弟之間相愛,就會相互融洽、協(xié)調(diào)。天下的人都相愛,強大者就不會控制弱小者,人多者就不會強迫人少者,富足者就不會欺侮貧困者,尊貴者就不會傲視卑賤者,狡詐者就不會欺騙愚笨者。舉凡天下的禍患、掠奪、埋怨、憤恨不產(chǎn)生的原因,是因為相愛產(chǎn)生了。所以仁者稱贊它。
④然而現(xiàn)在天下的士君子們說:“對!兼愛固然是好的。即使如此,它也是天下一件難辦而迂闊的事?!蹦诱f道:“天下的士君子們,只是不能辨明兼愛的益處、辨明兼愛的原故?,F(xiàn)在例如攻城野戰(zhàn),為成名而殺身,這都是天下的百姓難于做到的事。但假如君主喜歡,那么士眾就能做到。更何況兼相愛、交相利與之相比,則是完全不同的(好事)。凡是愛別人的人,別人也隨即愛他;有利于別人的人,別人也隨即有利于他;憎惡別人的人,別人也隨即憎惡他;損害別人的人,別人隨即損害他。實行這種兼愛有什么困難呢?只是由于居上位的人不用它行之于政,士人不用它實之于行的緣故?!睆那俺`王喜歡細腰之人,所以靈王的臣下就吃一頓飯來節(jié)食,收著氣然后才系上腰帶,扶著墻然后才站得起來。等到一年,朝廷之臣都(饑瘦得)面有深黑之色。這是什么緣故呢?因為君主喜歡這樣,所以臣下能做到這樣。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5~16題。
秋雨嘆①(其三)
杜甫
長安布衣誰比數(shù)②,反鎖衡門③守環(huán)堵。老夫不出長蓬蒿,稚子無憂走風雨。
雨聲颼颼催早寒,胡雁翅濕高飛難。秋來未曾見白日,泥污后土何時干④?
[注]①《秋雨嘆》組詩共三首,作于唐玄宗天寶十二年。那一年秋天,下了六十多天雨,當朝宰相楊國忠卻找來個別長得旺盛的禾苗向唐玄宗報告說:“雨雖多,不害稼也。”②誰比數(shù):沒人關心。③衡門:貧者所居。④仇氏《杜詩詳注》中言:“日者君象,土者臣象?!?/p>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長安布衣”是詩人的自稱,“布衣”一詞反映了詩人絕世獨立的清高。
B.“反鎖”寫出了詩人閉門不出的生活狀態(tài),“環(huán)堵”寫出了詩人家境的貧困。
C.頸聯(lián)借胡雁欲高飛而不能來比喻詩人自己身居困厄,不能施展抱負的無奈處境。
D.這首詩前四句描寫了詩人雨中寥落的情景,后四句抒發(fā)了詩人對個人及國事的感慨。
【答案】A
【解析】“‘布衣’一詞反映了詩人絕世獨立的清高”錯誤,“布衣”是詩人抱負未得施展,理想不能實現(xiàn)的自嘲。
16.《杜詩詳注》說此詩:“語雖微婉,而寓意深切?!闭埥Y合尾聯(lián)加以分析。(6分)
【答案】①詩人用“未曾見白日”“泥污后土”暗指君臣失道的時局,委婉地表達了對皇帝昏庸、奸臣當?shù)赖膽崙恐椤?/p>
②“泥污后土何時干”一語雙關,表面上指希望天氣好轉,從而讓百姓生活好轉,暗指希望奸臣當?shù)赖木置姹M快結束。
③尾聯(lián)寄寓了詩人強烈的憂國憂民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煙”飄浮朦朧,傳達了豐富的情感,如陶淵明《歸園田居》中“___________,_”就展現(xiàn)了閑適之情。
(2)娉婷高潔的“芙蓉”往往被文人騷客運用于詩歌中,其中最能引起你共鳴的詩句是“_,___”。
(3)酒器在古代詩文中較為多見,《(并序)》中寫到酒器的句子是“__”和“_”。
【答案】
(1)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涉江采芙蓉》)
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李憑箜篌引》)
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蘇幕遮燎沉香》)
(如果填寫“荷花”或“蓮”相關的語句不得分)
(3)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1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
狄更斯十五歲進律師事務所當學徒,后來靠自學掌握了復雜的速記技術,當上了民事訴訟法庭的審案記錄員,接著又充任報社派駐議會的記者。這兩項工作使他年紀輕輕就比同齡人無法比擬的對社會人生有了深刻而豐富的認識。同時,他還練就了奮筆疾書、的寫作本領。他曾愛上一位富家千金,因階級地位懸殊而遭到拒絕。他沒有因此而,反而更加奮發(fā)向上。他領到大英博物館圖書室的借書證,拼命讀書以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他善于向生活學習,社會上各色人物的、生活習性、矛盾糾紛都是他觀察研究的對象。(),他終于走上了文學創(chuàng)作的道路。23歲時他就以長篇小說《匹克威克外傳》贏得聲名,從此事業(yè),他一生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作品。
18.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shù)囊豁検?)(3分)
A.一蹴而就萎靡不振聲情并茂一帆風順
B.一揮而就自甘墮落言行舉止如日中天
C.一蹴而就自甘墮落聲情并茂如日中天
D.一揮而就萎靡不振言行舉止一帆風順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
第一空,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輕而易舉,一下子就完成。一揮而就:一動筆就完成了,形容寫字、寫文章、繪畫很快就完成了。根據(jù)語境,此處是指“寫作”,應選“一揮而就”。
第二空,萎靡不振:形容精神不振,意志消沉。自甘墮落:自己甘心思想行為向壞的方向發(fā)展。本文中講戀愛失敗,不存在“向壞”之意。所以應選“萎靡不振”。
第三空,聲情并茂:(演唱、朗誦等)聲音優(yōu)美,感情豐富。言行舉止:一個人的語言和行為,姿態(tài)與風度。根據(jù)語境,此處與“生活習性”相對應,應選“言行舉止”。
第四空,一帆風順:形容非常順利,毫無波折或挫折。如日中天:好像太陽正處在正午時刻,形容事業(yè)發(fā)展到十分興盛的階段。語境是修飾“事業(y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