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唐宋詩歌中韻字的語義及流傳
陳尚軍和王永浩教授發(fā)表了《云空圖24首詩》的偽造(以下簡稱“偽造”),否定了《詩》是《司庫》所作的。他認為實際的作者是明代景泰時期(今浙江嘉興)嘉昌人的感情,這引起了學術界的激烈爭論?!侗?zhèn)巍氛f的主要論點之一是:蘇軾《書黃子思詩集后》(以下簡稱《集后》)“蓋自列其詩之有得于文字之表者二十四韻”為后世所誤解。所謂“二十四韻”指司空圖在《與李生論詩書》(以下簡稱《與李書》)中所列舉己詩的“二十四聯(lián)”,而非指《詩品》。其爭論的焦點之一在“二十四韻”的“韻”字如何認識和理解上,本文試從考釋語詞入手,通過對蘇軾《集后》以及唐宋時代語言環(huán)境的探考,揭示其確切指向,從而為化解由《詩品》作者問題引發(fā)的爭端,提供另一角度的思考。一、押韻含義的分析(一)小部字“”,采“均”,“韻”韻字由聲符“音”與意符“勻”構(gòu)成?!皠颉奔础熬?源自古代先民陶鈞旋轉(zhuǎn)時因摩擦而產(chǎn)生的節(jié)奏與和聲,指聲音的和諧?!队衿?“聲音和曰韻。”《說文》:“和,相應也。從口,禾聲?!焙谓鹚上壬f“造字之意,以鳥雀在鳴叫,此唱彼和,互相響應,表示‘相應’……鳥兒在樹木上此唱彼應,自然協(xié)調(diào),故引申為和諧?!?76小篆“韻”系“韻”的先造字?!墩f文》:“韻,和也,從音,員聲?!惫湃艘浴熬睘椤绊崱薄!缎绿茣钍諅鳌?“夫旋宮以七聲為均,均言韻也?!毕臏O先生考釋認為:“古音言同字,本義為意韻”,“‘韻’是聲音和諧的意思?!碧K軾《石鐘山記》:“余韻徐歇?!逼洹绊崱北闶呛椭C悅耳的聲音,“韻”的本義為聲音和諧、協(xié)調(diào)、勻稱。(二)聯(lián)韻注的“形”即“音”,指事物未附于表面,與一般語言表達方式相似漢語中一詞多義的現(xiàn)象十分普遍?!稘h語大詞典》中“韻”有8個義項,按順序是:“和諧的聲音”、“音節(jié)的韻母部分”、“韻文”、“情趣,風度”、“風雅”、“藝術品的風格或神情”、“美;標致”、“姓”。一些詞在使用過程中,通過模擬、擴展、喻代等方式,既可自本義推演出引申義,亦可以從引申義推演出新的引申義。詩歌“富有音樂性的旋律和節(jié)奏”這一最主要特征,體現(xiàn)在詩的語言中,以“韻母”和諧相押展現(xiàn)韻律美。自從沈約等提出“四聲八病”等規(guī)范后,詩人普遍認同,并自覺依照韻書創(chuàng)作。因此“韻”的“韻部”、“韻腳”義在唐宋運用得非常普遍。這是“韻”的最近引申義。用四庫檢索《東坡全集》一百十五卷,共得“韻”字547條(剔除重復后),有489條為“依韻”“和韻”“次韻”之韻部義,占總數(shù)的百分之八十九強。還有三例用為陳、汪二先生所說的“唐宋人習稱近體詩中一聯(lián)為一韻,不以一首為一韻”的“聯(lián)”義:“王晉卿作《煙江疊嶂圖》,仆賦詩十四韻。晉卿和之語特奇麗…”(卷十七);“曹子方作詩四韻”(巻二十三);“某以促裝登舟,冗甚,作書極草草,寵示四韻,……聊答四句”(卷八十五)。其義仍為“韻部”“韻腳”之義,為實義名詞,并不是借代或比喻用法,也不是量詞。唐宋時限制詩文或詩句的量詞常為“首”“句”“聯(lián)”等,數(shù)詞加名詞是仿古的用法,如“一言均賦,四韻俱成”1846言、韻對舉,均為名詞。蘇軾“仆賦詩十四韻”“作詩四韻”是指十四個韻腳、四個韻腳,“寵示四韻”言所示之詩,實際義仍為四個韻腳。因為一首詩的特點是兩句中的后句才要求押韻,所以,大家往往將“韻”與“聯(lián)”等同起來。這是以后世的語法習慣而套接前代的語言,是不確切的。用表示某一事物特征的詞比喻或指代表示事物全體或類似特征,如“綠”之喻代“青草”,“春”之喻代“酒”,“茅檐”指草堂,喻代“山居”等,古人用“韻”喻代詩的例子亦多。比如:晉·陸機《文賦》:“收百世之闕文,采千載之遺韻。”闕文指散體,遺韻指韻體。177又如:“或托言于短韻,對窮跡而孤興?!崩钌谱?“短韻,小文也?!睋?jù)張柏青先生統(tǒng)計,唐宋詩里有“詩”、“韻”同義互用。如呂本中《中秋日沈宗師約游城西泥雨不果因成四十字兼寄趙仲才》有:“傳杯有新韻”,蘇軾《汪秀才久留山中見寄次其韻》有:“投名入社有新詩”;韓愈《斗雞聯(lián)句》有:“君看斗雞篇,短韻亦可采”,蘇軾《夜坐與邁聯(lián)句》:“短詩膝上成,聊以為懷祖”;蘇軾《書寄韻》:“已將鏡缽投諸地,喜見蒼顏白發(fā)新……”《蘇軾詩集》注:“王(文誥)本題載書懷類而詩缺”。“韻”的“韻文”義是借代用法。因為詩歌等“文”的區(qū)別特征為“韻律”,是論、記、啟等“筆”體文所不具備的,所以,以其特征代替整體。這是文學語言慣常的用法。在唐宋詩人間“韻”與“詩”的傳意功能在很多情況下具有同一性,“韻”指代“詩”只是一個雅與俗,形象與直白,不同語言體制的取用方式不同而已。(三)劉的觀點,詩筆和詩筆區(qū)分“文學”在先秦很籠統(tǒng),它包括文化、學術、學問、文藝乃至一切文物制度。從魏晉“文筆之分”的興起,到唐代“詩筆之分”的發(fā)展變化,才有唐以后比較接近現(xiàn)代純“文學”這個概念的?!段溺R秘府論·文筆十病得失》引《文筆式》云:“制作之道,唯筆與文:文者,詩、賦、銘、誄、頌、贊、吊是也;筆者,詔、策、移、檄、章、奏、書、啟是也。即而言之,韻者為文,非韻者為筆?!?74在漫長的演變過程中,“韻”一直都是區(qū)分文學體裁的關鍵標志。劉勰以“言”(文)與“筆”對舉,并援引“常言”證其有韻為“文”,無韻為“筆”。他說:“今之常言,有‘文’有‘筆’,以為無韻者‘筆’也,有韻者‘文’也?!?55劉勰“今之常言”,可以推知他的說法,既具代表性,又有普遍性。至于唐宋,取而代之的是詩筆之分。司空圖“因摭拾詩筆,殘缺無幾,乃以中條別業(yè)‘一鳴’,以目其前集?!?488侯康《文筆考》對此考訂甚詳:“至唐則多以詩筆對舉。如‘賈筆論孤憤,嚴詩讀幾篇’,少陵句也?!豕P活龍鳳,謝詩生芙蓉’,飛卿句也?!旁婍n筆愁來讀’,牧之句也?!⒆笥夜P,天下右丞詩’王涯語也.‘孟詩韓筆,時人目退之’,東野語也?!彼纬?頗有詩名的張詠“雅好著文,深切警邁”,“尤喜詩筆,筆覆情理?!闭f明唐宋人皆講究詩筆之分,其區(qū)分標志仍然是“韻”。不僅沒有改變,而且指代詩歌這一藝術形式的獨立性、穩(wěn)定性反而增強了。唐代古文運動興起,一律稱“古文”為“筆”不稱“文”。相對而言,唐以前所謂“文”(韻文)也有一部分被剔除而歸于“筆”的范圍,剩下的“成員”就相應減少了。而宋也傳承了唐人詩筆之分的傳統(tǒng)。自魏晉,文筆分,“韻”指有韻的文體,是文筆最主要的區(qū)分標志;至唐代,“韻”是詩筆的區(qū)分標志,仍指韻文,但主要是指詩歌這一文體。可見,韻無論是從本義、引申義,還是從文體意義上看,皆可比喻和指代詩歌這一整體意義。二、《司庫李書》中的聯(lián)合由來(一)句圖類書籍,從《泉山秀句集》中挖掘唐代由于科舉制度的推行、章句之學的興起,以及前朝遺風泛起等因素,文壇由最初興講對偶,蔚成了摘選秀句之風。唐初,元兢選編《古今詩人秀句》問世。繼而,元兢與元監(jiān)合編《續(xù)古今詩人秀句》刊行。這種旨在追求詩句“獨拔”“卓絕”的“秀句”,其意義和作用,王昌齡說:“凡作詩之人,皆自抄古今詩語精妙之處,名為隨身卷子,以防苦思。作文興若不來,即須看隨身卷子,以發(fā)興也。”南卷290據(jù)張海鷗先生考證,唐代“有關《秀句》的著錄,去其重復,實有五人五種:元兢(思敬)《古今詩人秀句》二卷(高宗時)《崇文總目》所錄《古今詩文秀句》或即此書僧元監(jiān)《續(xù)古今詩人秀句》二卷(玄宗時)《崇文總目》所錄《續(xù)古今詩人秀句》或即此書(皎然《詩式》所云‘吳兢同越僧元監(jiān)集秀句’或即以上二書)孟獻忠《文場秀句》(武則天至玄宗時)王起《文場秀句》一卷(文宗時)黃滔《泉山秀句集》三十卷(哀帝之后)”“句圖”產(chǎn)生于晚唐。張先生又說:“自李洞《詩句圖》之后,《詩品》或《詩人主客圖》中那些詩學批評的因素在句圖類書籍中淡出了。句圖這種傳播方式受到宋太宗和真宗皇帝的青睞,并與宋代文人崇學尚典的風氣合拍,從而在宋代頗有流行?!比缃窨煽嫉挠?張為《唐詩主客圖》、李洞《集賈島句圖》、宋太宗、真宗《御選句圖》、惠崇《唐律詩句圖》、蔡傳《句圖》和《續(xù)句圖》、陳應行《續(xù)句圖》、高似孫《選詩句圖》……現(xiàn)選其中有代表性的“秀句”或“詩句圖”的論述,與司空圖《與李書》進行比較:元兢《論古今詩人秀句序》:“晚代詮文者多矣?!揭蛐憔?且以五言論之,至如王中書‘霜氣下孟津’,及‘游禽暮知返’,前篇則使氣飛動,后篇則緣情宛密,可謂五言之警策,六藝之眉目,棄而不紀,未見其得……借如謝吏部冬序羈懷,褚乃選其‘風草不留霜,冰池共如月’,遺其‘寒燈恥霄夢,清鏡悲曉發(fā)?!粑虼酥?而言于文,每思‘寒燈恥霄夢’令人中夜安寢,不覺驚魂;……諸人咸以謝‘行樹澄遠蔭,云霞成異色’為最。余曰:諸君之議非也。何則?‘行樹澄遠蔭,云霞成異色’,誠為得也,抑絕唱也?!慈簟淙诊w鳥還,憂來不可極’之妙者也?!?10比照司空圖《與李書》后發(fā)現(xiàn):第一、所謂“秀句”,是從一首詩中挑選相連且是該首詩中最妙的兩句或組句。這兩句之間一般不押韻,但是同首詩內(nèi)聯(lián)與聯(lián)之間是押韻的。所不同的是,司空圖摘的都是自己詩作中最好的詩句,而元兢所擷的都是別人作品中最善的聯(lián)語。第二、從摘句者的心態(tài)看,大都是注重詩歌語言藝術的字句錘煉功夫。劉攽《中山詩話》說:“人多取佳句為句圖,特小巧美麗可喜;皆指詠風景,影似百物者爾?!钡谌ⅰ靶憔洹?、“句圖”編選者的目的“在于提示佳句,供人吟詠或效法”,不帶詩評意味?!疤啤恪瘋?cè)重于歷代前賢,宋‘圖’側(cè)重于當時名士”“如果說唐人選‘秀’之意主要在于文場功利,那么宋人選‘圖’則主要是一種審美張揚,是對高水平詩歌藝術價值的確認和激勵。唐‘秀’主要是為學習者提供共同的揣摩范式,宋‘圖’則主要是對詩人才華、水平、榮譽的彰顯,因而是詩人的殊榮,是詩人名氣和水平得到公眾嘉許的標志,是詩作得以廣泛而且久遠傳播的契機?!钡谒摹⑺究請D這封致友人的書信寫于晚年,從認識論到方法論,探討的是詩歌藝術的意境風格,力主“味外之味”,屬于個人創(chuàng)作經(jīng)驗之談,帶有較強的總結(jié)性。其目的不外乎倡導其“韻外說”,闡明“味外之旨”的詩歌理論,與“句圖”的作用及意義大相徑庭。而蘇軾所列的“二十四韻”也是要證明司空圖的“味外味”詩論的,不是賞析具體詩句的藝術特征來作句圖觀的。所以,“二十四韻”做“二十四聯(lián)”解失去了主觀的動因。(二)家庭體詩中的偶句根據(jù)蘇軾前后或同時的詩人對上述這類摘句的稱法,朱樺舉有下列實證分析。歐陽修稱“一聯(lián)”為“句”:“處士林逋居杭州西湖之孤山。逋工筆畫,善為詩。如‘草泥行郭索,云木叫鉤辀?!H為士大夫所稱,又梅花詩云:‘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u詩句謂前世詠梅者多矣,未有此句也?!?930劉克莊則稱之為“聯(lián)”:“五言尤難之。(林逋)一生苦吟,自摘出十三聯(lián),今惟五聯(lián)見集中。”52與司空圖所述頗為相似。而胡仔對此說得更為具體明確:“古今詩人以詩名世者,或只一句,或只一聯(lián),或只一篇……若唐之李、杜、韓、柳,本朝之歐、王、蘇、黃,清辭麗句,不可悉數(shù),名與日月爭光,不待摘句言之也。”10-13上述諸家用“句”、“聯(lián)”等稱呼一首詩歌中的偶句。而針對性更強,可信度更高的是詩家劉克莊和蘇軾本人對詩中佳句的稱呼。劉所謂“表圣嘗自摘其警聯(lián)二十六……然世人惟誦其‘棋聲花院閉,幡影石幢高’,‘綠樹連村暗,黃花入麥稀’之句”,48稱其為“警聯(lián)”和“句”;蘇軾《集后》曰:“予嘗聞前輩誦其(指黃子思)詩,每得佳句妙語,反復數(shù)四,乃識其所謂。”則稱黃子思詩中的佳句為“句”。又《書司空圖詩》云:“司空表圣自論其詩,以為得味外味?!G樹連村暗,黃花入麥稀?!司渥钌?又云:‘棋聲花院閉,幡影石壇高?!釃L獨游五老峰,入白鶴院,松蔭滿地,不見一人。惟聞棋聲,然后知此句之工也?!狈Q司空圖《與李書》中的聯(lián)語為“句”??偟目磥?司空圖《與李書論詩書》中的聯(lián)語,在唐代尤其是在宋代,從官方到士子文人普遍都以“句”或“聯(lián)”見稱。(三)數(shù)字加“韻”的含義當一個數(shù)詞加“聯(lián)”或“韻”或“句”,都有可能產(chǎn)生“偶句”或類似的意義。那么,它們的區(qū)別是什么呢?從意義特征來看,“聯(lián)”主要是就對仗特征而言;“韻”所包含的“兩句”主要是就押韻特征的(它的意義是“押韻”的“韻”),主要是詩人追求韻律美而選用的表達方式;“句”是就語氣而言,表明這兩句表達了一個相對完整的意義。所以,有時只一句詩也可稱“句”,但不能稱為“聯(lián)”。如黃庭堅記述王安石作詩的情形:“山谷嘗見荊公于金陵,因問丞相近有何詩,荊公指壁上所寫兩句‘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春來’此近作也。”前集卷三十三:226將詩的半聯(lián)稱為“句”。又如蘇軾“余夢中為作回文詩,覺而記其一句云:‘亂點余花唾碧衫’,意用飛燕唾花故事也?!睆氖褂梅秶鷣砜?“聯(lián)”只是針對律詩或楹聯(lián)等,絕句或古體詩是不稱“聯(lián)”的,這實際是“對仗”義的語境化?!笆栌皺M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是林逋的七律《山園小梅》中的兩對句,可以稱“聯(lián)”。而“一韻”所包含的“兩句”主要是就押韻特征而言,無論是對仗與否的兩句詩,都可稱一“韻”。但這種稱呼方法也較靈活,如杜甫命為“五百字”,“字”也是“韻”之義。從語境條件來看,“韻”應當在嚴格的上下文提示下,才會與“聯(lián)”產(chǎn)生同等的語義。如上所引蘇軾的三個用例,“曹子方作詩四韻”,“曹子方作詩”就是具體的語境,不是泛泛的詩歌,而是彼一首詩,其中的“四韻”是表示曹子方所作的同一首詩中的四個偶句,如“仆賦詩十四韻”是指這一首詩中同韻的十四偶句;“寵示四韻”也是指彼首所示的詩中的四個偶句。這三個用例表明:數(shù)字加“韻”是在某種規(guī)范條件下的產(chǎn)生的固定結(jié)構(gòu),不是“韻”的普遍用法。又如,“先生進《龍圖紀圣》詩一千韻”,其中“一千韻”的語境條件是其詩題《龍圖紀圣》詩,而不是他的所有詩歌中各取一聯(lián)而成的“一千韻”。又:“嘗邀范宴飲于亭,范題二韻詩于壁云:‘園林再到由身健,官職今拋夢乍醒。唯有南山與君眼,相逢不改舊時青?!贝死小岸崱钡恼Z境條件是后面引錄的詩句。而司空圖之“自列其詩之有得于文字之表者二十四韻”,如果按照陳、汪二先生的解釋為“聯(lián)”(姑且以此詞代之),那么,這來自不同詩歌中的二十四聯(lián)如何能成為“韻”?從現(xiàn)有的實例來看,此“韻”含有“同韻”的隱藏含義。而“其詩”是很籠統(tǒng)的概念,并沒有指代哪一首詩,更無從談同韻??梢娝未娙?、詩論家,包括蘇軾本人對一首詩中的佳句妙語以“韻”相稱,是有嚴格的語境、語義條件的。不同詩歌中的偶句編纂在一起常以“聯(lián)”“句”等見稱。三、《李書》“不識其妙”“三復其言而悲之”蘇軾所謂“二十四韻”不能理解為司空圖《與李書》的“二十四聯(lián)”,另外的原因還在于:(一)從《集后》全文看,蘇軾所論述的中心是詩歌藝術的意境風格,而非詩歌格律等技巧問題。(二)蘇文很明顯的流露出對陶淵明、柳宗元等詩家詩歌風格的雅好,應該發(fā)生在他晚年。“東坡在海外(指第三次遭貶于今之海南省儋州市)方盛稱柳柳州……東坡日夕玩味。”383另有“東坡晚年尤喜淵明詩,在儋耳遂盡和其詩?!痹偌毑焯K軾在文中表現(xiàn)出的謙遜、沖和的語言、感情色彩,與其早年狂狷性格形成的對比,可以推知此文應作于他晚年,所追述解研司空圖詩論的情景是舊事重提。以他千古卓絕的藝術才華和老到功力,尚對司空圖“二十四韻”表現(xiàn)出如此的敬佩和推崇,足見“二十四韻”非必尋常。(三)司空圖《與李書》中所列舉的二十余聯(lián)語,蘇軾對之包括唐宋以來的眾多詩人作家在內(nèi),一般稱之為“佳句妙語”,或“秀句”、“句圖”、“警句”、“聯(lián)”,獨不以“韻”見稱。(四)司空圖《與李書》中的聯(lián)語,因時間和其存世文集版本的不同,聯(lián)語數(shù)量也各有差異:1、成書于雍熙三年(公元986年)的《文苑英華》為最早,在司空圖是書中的聯(lián)語數(shù)為二十三;2、經(jīng)南宋周必大等校勘后的《文苑英華》則載其聯(lián)語數(shù)為二十五;3、宋真宗主朝時,姚鉉編有《唐文粹》,收錄是書的聯(lián)語數(shù)為二十四;4、南宋詩人劉克莊《后村詩話》則稱:“司空表圣……自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標準國有企業(yè)員工勞動合同
- 2025年房屋買賣合同的履行與違約行為解析
- 2024年日用織物制品項目資金籌措計劃書代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電子產(chǎn)品轉(zhuǎn)讓合同范本
- 2025年合同履行過程中的變更解析
- 2025網(wǎng)站設計服務合同范本
- 2025年北京市勞動合同模板
- 2025年杭州市勞動合同范本全文
- 2025短期勞動合同全面解析
- 2025網(wǎng)站建設合同協(xié)議模板
- 汽車展覽策劃方案
- 《施工測量》課件
- 鋼材抗拉強度不確定度
- 情緒健康管理服務規(guī)范
- 5.1《阿Q正傳(節(jié)選)》同步練習(解析) 2022-2023學年統(tǒng)編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
- 學習正確的床上用品清潔與消毒流程
- 竹、木(復合)地板工程施工工藝
- 數(shù)字媒體實習報告
- 預應力張拉安全操作規(guī)程
- 常見眼壓計對比分析文檔
- 呼吸科常用吸入藥物介紹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