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詞綴范圍的擴張_第1頁
類詞綴范圍的擴張_第2頁
類詞綴范圍的擴張_第3頁
類詞綴范圍的擴張_第4頁
類詞綴范圍的擴張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類詞綴范圍的擴張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后,中國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發(fā)生了重大變化。詞匯作為與社會最密切相關的語言因素,在這個變化中不斷得到豐富和發(fā)展。它的主要表現(xiàn)是新詞新義的不斷涌現(xiàn)。其中,由于語言的類推作用而導致新詞的批量化產生,可以說是新時期新詞創(chuàng)造中的一個重要現(xiàn)象。具體說來,就是以某種現(xiàn)象和思潮的出現(xiàn)為契機,通過某一詞素和其他詞素的組合搭配,形成一個詞群,用以指代或描述某一類事物或現(xiàn)象。例如,“文盲”一詞出現(xiàn)后,相繼產生一大批以“盲”為后位詞素的新詞,像“法盲、科盲、舞盲、樂盲、電腦盲”等;再如由“族”構成的一系列新詞:“工薪族、上班族、追星族、打工族”等。我們把像“盲”、“族”等在詞群中起系聯(lián)作用的詞素稱為核心詞素。這種現(xiàn)象已引起了語言研究者的普遍重視,也有多篇文章和著作專門討論或涉及這方面的內容。但是,對這一現(xiàn)象的看法卻存有分歧,并且大多數研究者把它看作漢語詞素的詞綴化傾向,把詞群中的核心詞素稱做“類詞綴”或“準詞綴”。我們認為這有把漢語類詞綴擴大化的趨勢。一當代漢語中多種類詞是重復的嗎?此表所統(tǒng)計的著作或文章中列舉的類詞綴共有130多個,其中沒有任何兩種列舉是完全一致,少的只舉出四、五個,多的則列出了70多個。當代漢語中確實存在這么多的類詞綴嗎?下面我們將詳細分析。需要說明的是:本文中的詞綴是指附加在詞根上共同組成詞干的構詞詞素,不包括附加在詞干后面只表示語法意義的用來構形的詞尾。二類后果的判定呂叔湘先生在《漢語語法分析問題》中提出了“類前綴、類后綴”的說法,這樣避免了詞綴與非詞綴的截然對立,符合語言發(fā)展的漸變性規(guī)律。但是,類詞綴到底有哪些特性,數量是多少,至今也沒有個大致的范圍。這種狀況的產生歸根結底還是漢語詞綴的判定問題。由于漢語缺乏形態(tài)變化,詞綴可以說是漢語中最小而爭議較大的語法單位。大到術語、定義和范圍的確定,小到具體詞素的判定,各家的認識都有分歧。而作為發(fā)展中的詞綴——類詞綴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它的判定也相應地更加困難。因此,要為類后綴確定一個可以論證的標準,必須從實際出發(fā),謹慎行事。我們認為,界定類詞綴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一)類詞綴的標準漢語詞法有著跟印歐語不同的特殊的內部發(fā)展規(guī)律,因而處理漢語詞綴的問題就不能照印歐語死搬硬套。一般認為,漢語屬于孤立語,與屬屈折語的印歐語言相比,詞法結構較簡單,詞綴較少。類詞綴在某種程度上可算是漢語特有的語言現(xiàn)象,我們在確定漢語類詞綴的標準時,應嚴格從漢語詞綴的實際出發(fā)。盡管印歐語言中的詞綴在某種程度上促進了漢語詞綴的發(fā)展,但它和漢語詞綴并不是完全對應的。我們不能想當然地以為外語中的詞綴對譯過來就是漢語中的詞綴或類詞綴。像對譯英語詞綴而形成“非—、多—、反—、負—、預—、微—、—迷”,甚至“—主義、—世界、—中心”等在漢語中其類詞綴甚至詞綴的身份都有待商榷。(二)從舊詞之間的使用頻率看我們認為在認定類詞綴的身份時,在其所構成的詞中,應嚴格區(qū)分語言詞和言語詞。如果它所構成的大部分都是經受不住時間考驗的言語詞,那么它就不是類詞綴。這一點對當代類詞綴的確定尤其重要。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詞匯內部成員新陳代謝比較迅速,新詞大量產生,舊詞也不斷消亡,這就要求我們在認定類詞綴時,不能急于下結論。例如,“的”作為外來詞“的士”的縮略成分曾經構成大量新詞,像“面的、轎的、摩的、驢的、板的、飛的”等,現(xiàn)在看來,恐怕其中大部分都是流星式的言語詞,稍縱即逝?!暗摹北M管曾形成了一個系列詞群,但絕不是類詞綴。再如:“車夫、馬夫、漁夫、伙夫、船夫、更夫、轎夫、清道夫”,新時期以來,除了“漁夫、船夫”還保留在某些文藝作品中外,其他的使用頻率都大大降低甚至趨于隱退。僅從這個角度講,此意義的“夫”就不應算為類詞綴,更別說詞綴了。(三)漢語詞綴的形成和發(fā)展首先,類詞綴的發(fā)展趨向應是純詞綴化,而綜觀漢語幾千年的發(fā)展史,純詞綴的形成和增長速度都比較緩慢,數量也屈指可數。史存直指出:前綴“阿”出現(xiàn)于漢代;詞綴“老”則出現(xiàn)于唐代;而“子”詞綴化開始于漢代,完成于南北朝。徐世璇認為:“兒”在南北朝、唐代時期虛化為后綴;“頭”作為后綴產生于六朝,普遍運用于宋元以后??梢姖h語詞綴的形成和發(fā)展都經歷了相當長的時間。那么,在建國后短短五六十年的時間里,漢語會突然出現(xiàn)這么多的詞綴和類詞綴嗎?其次,在非形態(tài)語言——漢語中,任何詞義的虛化,都是一個由此及彼,由實而虛的連續(xù)統(tǒng)(continnum)。類詞綴作為發(fā)展演變中的一類動態(tài)現(xiàn)象,本身就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和不確定性,不容易歸納和界定,詞匯意義多一點則為實詞素,少一點則為虛詞素,難以把握。因此,我們在界定類詞綴時,應盡量嚴格一些,在模棱兩可的情況下,寧可采取慎重保守的態(tài)度,還是看作“復合詞中有廣泛結合力的成分”為好。否則,如果操之過急,把不屬于這個范圍的詞素大量劃入類詞綴,必然會導致類詞綴數量的大量增加以及詞綴與非詞綴界限的縮小甚至消失,就更加不利于漢語詞綴乃至構詞法的深入研究。根據這一原則,本文中所說的詞綴都是嚴格意義上的純詞綴。如:前綴“阿、第、初、老”等,后綴“子、兒、頭、巴”以及一些疊音后綴等。三類詞綴的身份那么,漢語類詞綴到底具備什么特性?應如何確定它的身份?呂叔湘先生認為:類詞綴包括差不多可以算是詞綴,但還差點的詞素。根據以上論述并結合詞綴的性質,我們認為類詞綴至少應具備以下幾點特性:(一)品“品”“品”、“風”、“風”類詞綴應像一般詞綴一樣,構詞時位置必須是固定的。定位性是詞綴也是類詞綴的一個突出特點和重要形式標志之一。像“品”,在構詞時,經常出現(xiàn)在其他詞素之后,如“精品、極品、營養(yǎng)品、保健品、護膚品”等,但也可位于詞首,如“品級、品類、品名、品種”等,而且這幾個“品”的意義無任何不同,此意義的“品”不應是類詞綴。再如,“風”雖常位于“出國風、吃喝風、說情風、送禮風”等詞末,但在相同意義下也會出現(xiàn)在“風氣、風尚、風俗”中,這樣“風”不是類詞綴。同樣“士、生、廠、處、部、機、學、論、觀”等都不具備構詞的定位性,也都不應看作類詞綴。(二)意義內可獨立成詞類詞綴與詞根不是簡單的相加關系,而是融合關系,只有在這個整體中,類詞綴才能發(fā)揮結構的作用;離開了這個整體,既無單獨的意義,又不能獨立成詞。凡是以其在合成詞里的意義能夠獨立成詞的,絕對不是類詞綴。如“左派、右派、京派、海派、中間派”中的“派”失去了獨立性,但在同一意義下可以獨立成詞,如“我屬這一派,你是哪一派”,可見,它不是類詞綴。其他如“反、站、車、酒、樓”等也是這種情況。如果把這類詞素也看為類詞綴或詞綴,不僅模糊了詞綴和詞根的界限,而且也混淆了詞綴和詞之間的界限。(三)由具體的運動而產生的詞語是由性狀和基性所決定類化性是指一個類詞綴在構成新詞時,有標志詞性的作用。類化性是漢語詞綴的一個特點,也應是類詞綴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特征。如,“性”是名詞性的標志,它所構成的詞語多為名詞性的,像“油性、彈性、積極性、可能性、決定性”等。再如,“化”所構成的詞語都是動詞性的,像“綠化、凈化、公式化、合理化、自動化”等。(四)意義層面的虛化和泛化這是類詞綴不同于詞綴的最主要的特征。首先看一下各家對詞綴和類詞綴下的定義。朱德熙認為:“真正的詞綴只能粘附在詞根成分上頭,它跟詞根成分只有位置上的關系,沒有意義上的關系?!惫挤蛑v:實語素有實在的詞匯意義,詞綴是虛語素,沒有具體的詞匯意義,卻有抽象的語法意義,或者叫做有結構的意義。呂叔湘指出:類詞綴“還得加個‘類’字,是因為它們在意義上還沒有完全虛化”。任學良指出:“一些還處于發(fā)展中的詞頭,詞匯意義已經虛化,但還沒有完全消失?!北M管各家對詞綴、類詞綴的概念有各種表述,但有一點是有共識的,即詞綴的意義必須完全虛化,類詞綴的詞匯意義不完全虛化。我們把這一點看作詞綴和類詞綴的主要特征,是因為漢語孤立語的語言本質,要求我們判定和識別詞綴和類詞綴不能靠單一的語言形式標準,還應考察意義方面的特點。從反面講,詞匯意義完全沒有虛化,即詞素本身的詞匯意義全部存在的決不會是類詞綴;像“—班、—卡、—水、—鞋、—肉、—票”等都有明確的實義,僅僅因為構詞能力強,就把它們看作類詞綴似乎不大合適。另外,意義的不完全虛化不等同于意義的轉化。有人認為,構詞時經常處于后位的“—盲”,意義偏離了本義,有虛化的趨勢,是類詞綴。實際上,它只是由本義轉化為“比喻對某種事物不能辨別或分辨不清”,意義仍很實在。還有,必須明確的是:意義的虛化或不完全虛化不等于意義的泛化,盡管詞匯意義在虛化過程中,往往會呈現(xiàn)一定程度的泛化,但泛化的終點并不都是虛化。我們認為,所謂意義泛化是指詞語的某一義項在演變過程中發(fā)生的概念內涵縮小,外延擴大的現(xiàn)象。例如,“酒吧”出現(xiàn)后,“網吧、陶吧、氧吧、水吧、布吧”等也鋪天蓋地如潮水般涌來,這時“吧”由最初的“酒吧”轉變?yōu)椤熬邆涮囟üδ芑蛟O施的休閑場所”,意義泛化了但仍很實在,并沒有任何的虛化。再如“高”在“高風險、高效益、高速度、高收入、高學歷、高蛋白”中,分別指“大、好、快、多、級別在上、含量多”等,外延不斷擴大,語義開始泛化,但仍具備實在的詞匯意義,即“在一般標準或平均程度之上”。最起碼,現(xiàn)在我們還不能認定其意義已有大部分虛化。像“多—、—戶、軟—、硬—”等意義的變化都屬于這種情況。而虛化是指體現(xiàn)在語義中的概念義逐漸消失的一種現(xiàn)象,意義上逐漸空靈。像那些典型詞綴“阿、子、兒、頭”等,它們的詞匯意義已無從概括,概念義已經全部消失。因此,我們不能看到一個詞素的義項稍有擴大、引申或轉化,就馬上斷言是虛化傾向,就認定此詞素是類詞綴。我們認為,所謂類詞綴詞匯意義的不完全虛化是指在一定程度上還保留著原來的意義,但是已有大部分的虛化。詞匯意義的大部分虛化,有時也是很難把握的,但并不是虛無縹緲,不可捉摸的;詞素意義的變化一定會在其形式、功能方面留下一定的印記,其實上面提到的類詞綴的特征都是導致意義虛化的必要條件,也可以看作意義虛化在形式上的表現(xiàn)。詞匯意義的大部分虛化還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考查:1.詞匯的虛化與理性化這可以通過省略法來驗證。事實上,漢語中任何詞綴的意義虛化都是有層次和等級的,像“剪子、聾子”中的“子”分別附在單音動詞詞根和形容詞詞根后組合成新的名詞,其虛化程度顯然不及“褲子、嗓子”中“子”高。因為“褲子、嗓子”中“子”的有無對詞義影響不大,這也是“子”虛化的最高程度。同樣,“想頭、甜頭”中的“頭”也不如“石頭、骨頭”中“頭”的虛化程度高。這是詞素意義歷時的虛化演變在共時上的反映。其實,我們通常說的某一詞綴詞匯意義完全虛化僅僅指的是其虛化程度最高的那個等級,這種完全虛化主要表現(xiàn)為意義的羨馀性,即去掉詞綴,詞義基本不變。據我們統(tǒng)計,《倒序現(xiàn)代漢語詞典》所收錄的由“子、頭”作后綴構成的詞分別為989條和83條,其中去掉后綴,意義無大的變化的分別為281、83個,約占28.4%、28.9%。其他純詞綴也具備這一特點。類詞綴當然不會達到這么高的虛化程度,但如果在保留一定詞匯意義的前提下,在一些更大的動態(tài)組合(一般為短語或句子)中,去掉這一詞素后意義變化不大,那么此詞素的意義一定有了大部分的虛化。如“—化”,在其構成的詞群中仍包含有“整類都變成了……”的意義,但在一些結構體中,“化”的語義作用不大。像“學校越來越正規(guī)化了”、“這件衣服一般化”、“這個文件已經公開化了”等中,“化”都可以省略且意義不變。再如“性”在“一性”中仍保留了“具有某種特征、屬于某種類型或有某種表現(xiàn)”的詞匯意義,不過在“全身性麻醉”、“技術性問題”、“在生產中起決定作用的人”、“偶然性事件”等中,也可以略去。可見,“化”、“性”的虛化程度已經很高,這也是“性”、“化”到目前為止虛化的最高層次。而“—嫂、—爺、—族、—戶”等都不具備這一特點。2.學生通過測量+修飾結構解釋判斷情感當詞素意義大部分虛化時,它所構成詞的內部結構關系也會相對變得模糊而不易判斷。像由“性”、“化”構成的一系列詞,如果單憑語感,我們已很難分析其內部結構關系。相反,“—家、—手、—師、—生”等構成的詞,內部的修飾限制和被修飾限制的關系還是比較明顯的,這從大多數中國學生的判斷中可以看出。在教學中,按照教材的理論體系,雖然我們多次強調上述詞素意義的變化及其特殊結構,但在作業(yè)和考試中,仍有很多學生憑借語感判斷為偏正結構。可見,它們的意義遠未達到類詞綴的要求。3.漢語類詞綴的性質一般情況下,漢語中的前綴一律讀中音,除少數疊音后綴外,中綴和后綴都讀輕聲。其實,在漢語里與虛化關系比較密切的就是由原調到輕聲的變化。因此,作為詞匯意義大部分虛化的類詞綴雖不讀輕聲,一定會有所弱化,絕不會讀重音。像“—性、—化”等與原調值相比,我們很容易體會出它們在組合中的語音弱化傾向。而“—員、—壇、—族”等在詞中—般是重讀的。上述漢語類詞綴的這些特性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制約的,確定類詞綴時,要加以綜合分析,缺一不可。例如,雖然漢語類詞綴有構詞定位性的特征,但并不是所有的定位詞素都是詞綴或類詞綴。像“襯衫、毛衫、汗衫、棒針衫、棉毛衫”中的“衫”和“胡琴、胡桃、胡椒、胡蜂、胡笳、胡蘿卜”等中的“胡”在現(xiàn)代漢語中都是定位的,但由于它們都有實在的意義,仍是普通的實詞素。據我們粗略統(tǒng)計,《現(xiàn)代漢語詞典(修訂本)》中具有定位性和能產性的實詞素多達140個左右,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