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必求其心得,業(yè)必貴于專精學必求其心得,業(yè)必貴于專精學必求其心得,業(yè)必貴于專精2015—2016學年福建省三明市高二(下)期末歷史試卷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2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史記?宋微子世家》載:“微子開者,殷帝乙之首子……周公既承成王命……以微子開代殷后,奉其先祀,作微子之命以申之,國于宋。微子故能仁賢,乃代武庚,故殷之馀民甚戴愛之?!庇纱丝梢姡髦芩螄某醴庹呤牵ǎ〢.先賢后人 B.前代帝裔 C.王室成員 D.有功之臣2.奧地利著名經濟學家熊彼得曾經提出“領地國家"的概念,其中“領地國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國王的稅收有兩個來源,一部分來自國王自己的領地,一部分來自諸侯的進貢;國王則無權直接對諸侯領地進行征稅.根據這個概念,對古代中國處于“領地國家"時期敘述正確的是()A.構建以血緣關系為基礎的文化心理認同B.形成了地方絕對效忠中央的制度C.確立了以土地國有為基礎的社會公有制D.實現了以家天下為核心的集權機制3.“秦漢帝國的結構并不是任何人設計的,而是經過舊中國時代的列國紛爭、一個個國家個別嘗試,又互相模仿,方出現了秦漢帝國所承襲的國家形態(tài)”.以下最能反映該觀點的是()A.皇帝制度 B.世襲制度 C.大一統(tǒng)制度 D.郡縣制度4.中國古代某時期制定的選官標準,史稱“四科取士”:“一日德行高妙,志節(jié)清白;二日學通行修,經中博士;三日明達法令,足以決疑,能案章覆問,文中御史;四日剛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決,才任三輔令.皆有孝悌廉公之行?!痹撨x官制是()A.世祿制 B.征召制 C.察舉制 D.科舉制5.王水照在《宋代文學通論》中指出:宋代士人的身份有一個與唐代不同的特點,即大都是集官僚、文士、學者于一身的復合型人才。這主要是因為()A.唐代文學藝術受到政府壓制 B.宋代比唐代統(tǒng)治更開明寬松C.宋代采取重文輕武政策 D.宋代專制集權制度有所削弱6.代行省長官在忽必烈時期主要執(zhí)掌錢糧、戶口、屯種、漕運等事務;成宗時,可統(tǒng)帥本省軍隊。同時規(guī)定,沒有中書省、樞密院轉發(fā)的詔旨,行省官員既不能更改賦稅,也不能調動軍隊。據此可知元代()A.地方長官有較大獨立性 B.行省權力受到中央節(jié)制C.重視對地方官員的監(jiān)察 D.專制主義皇權空前加強7.秦朝建立了完備監(jiān)察機構,官員稱御史大夫,…漢武帝正式把“吏不廉,背公向私"和“阿附豪強,進行賄賂”列為監(jiān)察的重要內容,以后歷代相沿不絕.明朝皇帝朱元璋除了允許越級告狀、鼓勵實名舉報外,還支持民間進京上訪.這說明中國古代的監(jiān)察制度()A.內容、范圍不斷擴大 B.以強化皇權作為出發(fā)點C.對象包括官員與平民 D.首要任務是加強官吏管理8.在中國傳統(tǒng)政治觀念中,社會等級關系往往就是家庭內部關系的延伸,“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義、婦聽、長惠、幼順、君仁、臣忠,十者謂之人義”,由父子推及君臣:“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則是由個人、家庭擴大到國家和社會.這表明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特點是()A.統(tǒng)治集團內部等級秩序分明 B.政治權利依靠宗法制度維系C.個人價值與國家利益相統(tǒng)一 D.政治制度與儒家倫理相結合9.近年來,不少學者認為,從制度文明的角度看,中閏政治體制體現了“現代行政”的特點;學者張傳璽認為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度具有明顯“公天下”的因素。以下觀點能佐證材料主題的是()A.明朝設立內閣是封建社會君主專制的產物B.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度的合理性與生命力C.中國長期停滯于封建社會的重要政治原因D.中國古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發(fā)展的總趨勢10.春秋時期的魯國人公輸班被譽為木匠祖師,他發(fā)明了鋸子、刨子、鉆子、鑿子、鏟子等木工用具。這些發(fā)明的出現主要得益于()A.小農經濟的發(fā)展 B.冶金技術的進步C.鐵制工具的普遍推廣 D.“百家爭鳴”的出現11.《史記?蒙恬列傳》載:“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塹山堙谷,千八百里"。這一舉措客觀上()A.加強了與“西南夷"的聯系 B.推動了國家政治統(tǒng)一的進程C.方便了皇帝對地方的考察 D.加快對北方地區(qū)的經濟開發(fā)12.《淺論唐代柜坊和飛錢》一文提到:飛錢產生之初,大多都是商人經營,而不是政府。但是飛錢這種先進的經營方式很快就吸引了政府,因為券票的攜帶異常方便,而大宗交易又愈來愈多,于是政府的態(tài)度是由禁止到放任再到應用.從根本上看,飛錢的出現和應用是()A.政府扶持和培育的結果 B.農業(yè)和手工業(yè)結合的結果C.商品經濟發(fā)展的結果 D.先進經營方式刺激的結果13.李根蟠在《翻車與南方水田的精耕細作》﹣文指出:“(兩宋)水車、尤其是龍骨車的推廣是圩田發(fā)展的前提,也是江南地區(qū)稻麥復種的前提之一.龍骨車、圩田、稻麥復種三者是緊密相連的,而在這三者的發(fā)展中,龍骨車的發(fā)展是領先的。”由此得出的結論是()A.精耕細作是農業(yè)發(fā)展的首要基礎B.科技進步大大提升農業(yè)發(fā)展水平C.耕作技術提高是農業(yè)發(fā)展的前提D.水利設施是農技改進的重中之重14.方行在《清代農民經濟擴大再生產的形式》中寫道“往時江南無尺寸隙地,民力田,佃十五畝者稱上農,家饒裕矣,次僅五六畝,次三四畝,佐以雜作,非兇歲亦可無饑,何者?男耕于外,婦人蠶織于內,五口之家,人人自食其力,不仰給于一人也。”材料反映出江南農村()A.土地充分利用且精耕細作 B.土地利用率高但兼并嚴重C.農產品商品化程度顯著提高 D.小農經濟生產模式未改變15.有學者認為,宋代到清代的歷史進程中有過三次商業(yè)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業(yè)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前期)商業(yè)革命.相比于宋代,明清“商業(yè)革命”突出的是()A.通商口岸為核心的貿易 B.商業(yè)活動突破時空限制C.民間對外貿易空前活躍 D.江南工商業(yè)市鎮(zhèn)的興盛16.戰(zhàn)國后期成書的《呂氏春秋》,收錄了先秦時期儒、道、墨、法、陰陽、名、農等各家學說,提出了關于天文、地理、政治、經濟、治國等方面的論說,司馬遷說它“備天地萬物古今之事”。這反映了當時()A.百家爭鳴的結束 B.國家統(tǒng)一的實現C.思想兼容的走向 D.各種學派的詰難17.荀子在《榮辱》篇中指出:“人之生固小人,無師無法則唯利之見耳.堯禹者,非生而具者也,夫起于變故,成乎修為,待盡而后備者也?!痹诖塑髯樱ǎ〢.認為“人之性惡 B.倡導“為民生利''C.提出“君舟民水" D.強調“仁義"和“王道”18.“以史為鑒,以解釋古代典籍為手段,從中發(fā)揮自己的社會政治見解,并致力改革社會現實;有求實精神,注重實踐和實證,廣泛地進行社會調查和歷史考察:有強烈的社會責仟感?!毕铝懈拍钆c此說法相匹配的是()A.知行合一 B.經世致用 C.格物致知 D.與時俱進19.中國古代一部長篇小說“劃時代地把戀愛主題與整個社會問題緊密地結合起來,藝術地揭示了專制帝國走向敗落的歷史命運”。這部長篇小說是()A.《紅樓夢》 B.《水滸傳》 C.《西游記》 D.《三國演義>20.徐渭在畫上自題詩:從來不見梅花譜,信手拈來自有神。不信試看千萬樹,東風吹著便為春。由此可見,他的畫屬于()A.山水畫 B.風俗畫 C.宮廷畫 D.文入畫21.清末民初,在上海出現了“海派京劇”:即用京劇形式表現當時的生活,如《潘烈士投海》、《新茶花》等,在唱腔、表演、舞臺布景等方面進行了大膽的改革。這說明()A.京劇從形式到內容發(fā)生根本變化B.在西方文化影響下京劇重獲新生C.海派京劇是傳統(tǒng)戲劇的發(fā)展方向D.海派京劇革新適應現代生活需要22.元代出現了套色印刷技術?!耙〖t黑兩色,那就先取一塊版,把需要印黑色的字精確地刻在適當的地方:另外取一塊尺寸大小完全相同的版,把需要印紅色的字也精確地刻在適當的地方.”這一技術的出現表明()A.活字印刷術改進完善 B.印刷技術革新已完成C.雕版印刷術得到發(fā)展 D.套色印刷術領先世界23.克里斯提尼廢除傳統(tǒng)的4個血緣部落而代之以10個新的地區(qū)部落,將平原、海岸、山地三大區(qū)各分為10區(qū),每三種不同地區(qū)的小區(qū)又組成一個行政區(qū)。這表明()A.環(huán)境對民主政治有一定影響 B.民主制度進入繁榮時期C.城邦制推動了民主制的發(fā)展 D.貴族勢力遭到沉重打擊24.馮友蘭先生在《孔子在中國歷史中之地位》﹣文中比較孔子與蘇格拉底,他認為:“蘇格拉底自以為負有神圣的使、命,以覺醒其國人為己任,孔子亦然."由此可見,兩位先哲有相似的()A.批判精神 B.自由觀念 C.政治主張 D.公民意識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25題12分,26題13分,27題12分,選做題28、29、30題15分,共52分)25.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秦律》規(guī)定:“盜陟封,贖耐.”即私自移動田界,要判處耐罪,可贖。嚴禁對私有土地的侵犯?!氨I”采別人桑葉不滿一錢者,也要判處30天勞役。在《田律》、《徭律》、《倉律》、《公律》、《金布律》等法律中,對勞動人民繳納田稅、賦稅、服徭役以及手工業(yè)生產和商業(yè)活動也都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制,違反者處以嚴厲的刑罰。秦法對“宦大夫”等地主階級,“隸臣妾”等被壓迫階級的身份、地位以及戶籍等都有明確的規(guī)定,不得任意變更.一一《秦律》節(jié)選材料二第3表債權人可將無力償還的債務人,交付法庭判決,直到將其戴上足枷、手銬、甚至殺死或賣之為奴。第5表死者的財產需按其遺囑進行處理。第8表凡故意傷人肢體而又未能取得調解時,則傷人者也需受同樣的傷害.不過,如有人打斷自由人的骨頭,他須償還300阿司罰金;如被打折骨頭的是奴隸,罰金可以減半。第11表禁止貴族與平民通婚。一摘編自《十二銅表法》材料三《民法大全》規(guī)定:任何人在缺席時不得被判罪。同樣,不得基于懷疑而懲罰任何人……與其判處無罪之人,不如容許罪犯逃脫懲罰.任何人不能僅因為思想而受懲罰。判刑時必須始終考慮罪犯的年齡與涉世不深??絾柌坏檬┘佑?4歲以下的未成年人.拷問不應該完全聽從原告的要求,而應本著合理與節(jié)制的原則。一一《民法大全》節(jié)選(1)根據材料一、二,概括《秦律》和《十二銅表法》的相同之處。(2)與《十二銅表法》相比,《民法大全》增添了哪些合理的內容(不得照抄原材料)(3)黑格爾在《法哲學原理》說:“法律決非一成不變的,相反地,正如天空和海洋因風浪而起變化一樣,法律也因情況和時運而變化?!痹囈怨帕_馬法的演變?yōu)槔U釋該觀點。2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朝代糧食畝產量(市斤)人均糧食占用量(市斤)全國耕地面積(億市畝)糧食作物面積所占比重總面積北方南方春秋戰(zhàn)國91(全國)614.82。394%秦漢117(全國)1048。355.7294%魏晉南北朝122(北方)、215(南方)1167。73.851.9251.92590%隋唐124(北方)、328(南方)1450。926.423。213。2190%﹣﹣卜鳳賢《傳統(tǒng)農業(yè)時代的災荒風險和糧食安全》材料二植茶業(yè)在唐代相當發(fā)達,產茶地90%集中于今天浙江、福建、江西、江蘇、安徽、湖北、湖南、四川等省。據唐朝張途記載:“(祁門縣)山多而田少,水清而地沃。山且植茗,高下無遺土,千里之內,業(yè)于茶者七八矣。"一一郭亮《從茶產地的分布看唐代區(qū)域經濟的開發(fā)》材料三其余坊巷市井,買賣關撲,酒樓歌館,直至四鼓后方靜,而五鼓朝馬將動,其有趁賣早市者,復起開張。無論四時皆然。﹣﹣﹣(宋)耐得翁《都城紀勝》材料四“然本州(杭州)所賴蘇、湖、常、秀、淮、廣等處客米到來,湖州市、米市橋、黑橋(皆為杭州撐內地名)俱是米行……又有新開門外草橋下南街,亦開米市三四十家,接客打發(fā),分依鋪家……”一(宋)吳自牧《夢粱錄》(1)依據材料一,概括春秋戰(zhàn)國到隋唐時期中國農業(yè)的發(fā)展趨勢。(2)材料二中(祁門縣)“千里之內,業(yè)于茶者七八矣”的記錄是否可信?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說明理由。(3)據材料三、四,概括宋代城市發(fā)展的特點。(4)綜合上述材料及所學知識,簡要分析農業(yè)與商業(yè)的關系.27.中國古代儒家思想在不同時期的地位有所不同,并影響著中國文化的發(fā)展。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在如何維護大一統(tǒng)政權的穩(wěn)固這一點上,秦皇漢武之間有著共同的認識,即不能容忍多元化的指導思想的存在,認識到必須有一種主導性的價值觀念來維護一種穩(wěn)定的社會秩序。儒家認識到僅僅依靠武力和嚴酷的法律無法長久地保持統(tǒng)治的合法性,關鍵是要使價值系統(tǒng)制度化,從而為現存的秩序提供支持。一一干春松<儒家制度化的形成和基本結構》材料二朱熹對后世影響最大的并非上述深奧的哲理,而是通俗的儒學教化。他把《大學》中的格物致知、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加以具體化、通俗化,上自國家的皇帝下至各個家庭的百姓,構建一套周密的社會秩序。他關注社會基層民眾的日常言行、所作所為,希望從基層著手,改變家族與村落,建立一個理想的社會.一一樊樹志《朱熹新儒學:從“偽學"到官學》材料三彼(鄭子玄,此人不肯借講學以宣揚道學)以為周、程、張、朱者皆口談道德而心存高官,志在巨富;既已得高官巨富矣,仍講道德,說仁義自若也。……彼謂敗俗傷世者,莫甚于講周、程、張、朱者也,是以益不信。不信故不講?!裰v道德性命者皆游嵩、少者也;今之患得患失,志于高官重祿,好田宅,美風水,以為子孫蔭者?!话仓覠o商賈之行之心,而釋迦其衣以欺世而盜名也耶?一一李贄<焚書?又與焦弱侯》(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漢武帝為建立“主導性的價值觀”所采取的對策。(2)比較材料一、二,指出宋代朱熹新儒學有哪些主要特點?(3)據材料三,指出李贄的思想特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產生的根本原因。(4)綜合上述材料,歸納儒家思想的發(fā)展變化體現出的特點。請考生在第28、29、30三道歷史題中任選一題作答,作答時先在答題卡上在所選題目的題號右邊方框里打上√.所做題目必須與所打√題目一致,如果多做,則按所做的第一題計分?!練v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8.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公元780年,唐朝推行兩稅法:以國家財政開支所需為總額,所謂“量出以制入”。所有民戶在現居地登記,根據財產情況定戶等,按戶等高低交納賦稅,“戶無主客,以見居為薄;人無丁中,以貧富為差”。分夏秋兩季征收,“不居處而行商者,在所郡縣稅三十之一。”結果“賦不加斂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虛實,貪吏不誠而奸無所取。自是輕重之權,始歸于朝廷.”每戶負擔并未增加,但國家財政總收入增加,對戶口的掌握也更為準確,“天下便之”。一一摘編自白壽彝總主編《中國通史》等材料二清朝入關之初,賦稅制度仍沿襲明朝舊制,賦稅分田稅和丁稅兩種,折銀征收。1712年清政府宣布,以1711年(康熙50年)全國的丁銀額為準,以后新增人口,“盛世茲生人丁,永不加賦。”把全國征收丁稅總額固定下來。1723年(雍正元年)下令,將康熙末年已在四川、廣東等省試行的攤丁入畝辦法推廣全國,把康熙50年固定下來的丁銀額全部攤入地畝,與田賦一體征收。攤丁入畝又稱人丁合一,或稱地丁制。歷經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四朝一百余年,全國各地基本完成。﹣﹣摘編自褚鴻運((中國古代賦稅制度變革的三大里程碑》(1)根據材料一分析兩稅法在征收方式上的特點;(2)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唐、清兩代賦稅制度改革的積極作用,并指出我國古代賦稅制度演變的趨勢?!窘鐣拿裰魉枷肱c實踐】29.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主權權力的界限由全體成員通過契約組合的國家,對其每一個成員必須有一種普遍的強制性力量,以便按照最有利于全體的方式來推動和安排各個部分。社會公約賦予了政治體制對其成員的絕對權力,這種權力受到公意的指導時,形成了主權。公民對主權應當服從,但主權者不能給公民加以任何對于集體毫無用處的約束。主權的行為是合法的約定,以社會契約為基礎、對一切人都是同等的、目的是為了公共的幸福、有公共的力量和最高權力作為保障。主權權力雖然是完全絕對的、神圣的、完全不可侵犯的、但不能超出公共約定的界限.一一盧梭《社會契約論》材料二清初之儒,皆講“致用”,所謂“經世之務"是也.(黃)宗羲以史學為根柢,故言之尤辯。其最有影響于近代思想者,則《明夷待訪錄》也.……此等論調,由今日觀之,固甚普通甚膚淺,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則真極大膽之創(chuàng)論也。故顧炎武見之而嘆,謂“三代之治可復”。而后此梁啟超、譚嗣同輩倡民權共和之說,則將其書節(jié)鈔印數萬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驟變,極有力焉。一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1)根據材料一概括盧梭的主要觀點。(2)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材料二中的“此等論調”為何是真極大膽之創(chuàng)論?從中外民主思想的變化中,談談你對人類民主發(fā)展的認識?!局型鈿v史人物評說】30.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道光二十八年,由徐繼畬撰寫的《瀛寰志略》刊印。在撰寫本書時,徐繼畬與來華的各國外交官員、傳教士、醫(yī)生、商人等各階層人士頻繁接觸,“每晤泰西人輒披冊子考證之,于域外諸圖地形時勢稍稍得其涯略,乃依圖立說,采諸書之可信者,衍之為篇,久之積成卷帙。每得一書,或有新聞,輒竄改增補,稿凡數十易。”美籍華人學者費正清談到:“徐繼畬的《瀛寰志略>比較系統(tǒng)。因為徐繼畬主管福州商務,所以他能夠把他的公務與寫作結合起來.這樣,他每天寫作,歷時五年,根據外國資料編成了這部書。"材料二徐繼畬在《瀛寰志略》中介紹了亞、非、歐、美、澳五大洲各個國家的地理、歷史概況。他盛贊美國資產階級民主制度創(chuàng)始人華盛頓“少有大志,兼資文武,雄略過人",“米利堅合眾國以為國,幅員萬里,不設王侯之號,不循世及之規(guī),公囂付之公論,創(chuàng)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華盛頓為稱首哉!"(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瀛寰志略》成書的因素.(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徐繼畬被美國《紐約時報》稱為“東方伽利略”的原因。
2015-2016學年福建省三明市高二(下)期末歷史試卷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2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史記?宋微子世家》載:“微子開者,殷帝乙之首子……周公既承成王命……以微子開代殷后,奉其先祀,作微子之命以申之,國于宋。微子故能仁賢,乃代武庚,故殷之馀民甚戴愛之?!庇纱丝梢?西周宋國的初封者是()A.先賢后人 B.前代帝裔 C.王室成員 D.有功之臣【考點】12:西周的分封制.【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西周的分封制.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國,周王將宗族姻親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廣建封國,各諸侯國必須承認周王的權威,承擔各種義務.即所謂的“封建親戚,以藩屏周”.【解答】西周分封的對象主要是:王族、功臣和先代貴族,根據題干材料“以微子開代殷后,奉其先祀,作微子之命以申之,國于宋”可以看出西周宋國的初封者是先代貴族,故B項符合題意;ACD三項都不符合題意.故選B.2.奧地利著名經濟學家熊彼得曾經提出“領地國家”的概念,其中“領地國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國王的稅收有兩個來源,一部分來自國王自己的領地,一部分來自諸侯的進貢;國王則無權直接對諸侯領地進行征稅。根據這個概念,對古代中國處于“領地國家”時期敘述正確的是()A.構建以血緣關系為基礎的文化心理認同B.形成了地方絕對效忠中央的制度C.確立了以土地國有為基礎的社會公有制D.實現了以家天下為核心的集權機制【考點】13:西周的宗法制.【分析】本題考查西周的宗法制,旨在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的能力.宗法制特點:嫡長子繼承制,利用父系關系的親疏來決定土地、財產和政治地位的分配與繼承.把血緣紐帶同政治關系結合起來,“家”和“國"密切結合.【解答】由材料分析可知“領地國家"時期,國王將土地分封給諸侯,諸侯在領地內擁有統(tǒng)治權,要向國王繳納賦稅,綜合所學知識可以判斷這一制度是西周時期的分封制,以血緣關系為紐帶形成國家政治結構,最高執(zhí)政集團尚未實現權力的高度集中,故A正確;大小宗的關系是相對的,故B錯在“絕對”,故B錯誤;當時是貴族土地所有制,故C錯誤;此時尚未形成集權機制,故D錯誤.故選A.3.“秦漢帝國的結構并不是任何人設計的,而是經過舊中國時代的列國紛爭、一個個國家個別嘗試,又互相模仿,方出現了秦漢帝國所承襲的國家形態(tài)”.以下最能反映該觀點的是()A.皇帝制度 B.世襲制度 C.大一統(tǒng)制度 D.郡縣制度【考點】18:郡縣制.【分析】本題以秦漢國家形態(tài)為考查切入點,考查對郡縣制度的理解.【解答】材料中指出秦漢帝國的國家形態(tài),根據國家形態(tài),我們可以知道,秦漢時期整個國家實行的郡縣制的管理模式;A、皇帝制度不屬于國家形態(tài)范疇,故錯誤;B、世襲制度不屬于國家形態(tài)的范疇,故排除;C、大一統(tǒng)不是國家形態(tài)的特點,故排除;故選D.4.中國古代某時期制定的選官標準,史稱“四科取士”:“一日德行高妙,志節(jié)清白;二日學通行修,經中博士;三日明達法令,足以決疑,能案章覆問,文中御史;四日剛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決,才任三輔令.皆有孝悌廉公之行。”該選官制是()A.世祿制 B.征召制 C.察舉制 D.科舉制【考點】1M:察舉制.【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漢代的選官制度﹣﹣察舉制.漢武帝進一步把察舉發(fā)展為一種比較完備的選官制度.一是對于察舉人才的標準有了明確的新規(guī)定,凡儒家以外的各家均不得舉,開創(chuàng)了以儒術取士的標準.二是取士包括德行、學問、法令、謀略四個方面的內容.三是察舉分歲舉和詔舉兩類.歲舉為???每年推舉.【解答】根據題干材料關鍵詞“皆有孝悌廉公之行”可以看出是兩漢的察舉制,故C項符合題意;ABD三項都不符合題意.故選C.5.王水照在《宋代文學通論》中指出:宋代士人的身份有一個與唐代不同的特點,即大都是集官僚、文士、學者于一身的復合型人才。這主要是因為()A.唐代文學藝術受到政府壓制 B.宋代比唐代統(tǒng)治更開明寬松C.宋代采取重文輕武政策 D.宋代專制集權制度有所削弱【考點】1H:宋朝加強君主專制的措施.【分析】本題考查宋朝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措施.考查宋朝重文輕武政策.考查學生獲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對宋朝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特點的掌握.【解答】依據題干材料“即大都是集官僚、文士、學者于一身的復合型人才"可知,宋代重視文學人才,結合所學可知,出現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宋代統(tǒng)治者為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而采取重文輕武政策,故C項正確.唐代采取的開明兼容的文化政策,故A項錯誤.宋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在唐代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統(tǒng)治不會比唐朝開明,故BD項說法錯誤.故選C.6.代行省長官在忽必烈時期主要執(zhí)掌錢糧、戶口、屯種、漕運等事務;成宗時,可統(tǒng)帥本省軍隊.同時規(guī)定,沒有中書省、樞密院轉發(fā)的詔旨,行省官員既不能更改賦稅,也不能調動軍隊.據此可知元代()A.地方長官有較大獨立性 B.行省權力受到中央節(jié)制C.重視對地方官員的監(jiān)察 D.專制主義皇權空前加強【考點】1E:元朝行省制度.【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元朝的行省制度.元朝這種行省設施,實際上并不是為了行政方便,而是為了軍事控制.簡而言之是外族對本土居民,中央對地方的控制.【解答】根據題干材料“沒有中書省、樞密院轉發(fā)的詔旨,行省官員既不能更改賦稅,也不能調動軍隊”可以看出行省權力受到中央節(jié)制,故B項符合題意;A項錯誤,西周分封制下地方諸侯擁有較大獨立性;CD兩項題干材料不能反映.故選B.7.秦朝建立了完備監(jiān)察機構,官員稱御史大夫,…漢武帝正式把“吏不廉,背公向私”和“阿附豪強,進行賄賂”列為監(jiān)察的重要內容,以后歷代相沿不絕.明朝皇帝朱元璋除了允許越級告狀、鼓勵實名舉報外,還支持民間進京上訪.這說明中國古代的監(jiān)察制度()A.內容、范圍不斷擴大 B.以強化皇權作為出發(fā)點C.對象包括官員與平民 D.首要任務是加強官吏管理【考點】1P:古代監(jiān)察制度的變化.【分析】本題以秦朝到明朝監(jiān)察制度的變化來考查古代監(jiān)察制度的出發(fā)點.【解答】材料中涉及的監(jiān)察制度內容沒有變化,變化的是方法,故A項錯誤.材料信息“吏不廉,背公向私"和“阿附豪強,進行賄賂”“允許越級告狀、鼓勵實名舉報外,還支持民間進京上訪”可見出發(fā)點是強化皇權.故B項正確.依據材料和所學,監(jiān)察制度的對象是官員,故C項錯誤.依據材料和所學,監(jiān)察制度的首要任務是監(jiān)察,故D項錯誤.故選B.8.在中國傳統(tǒng)政治觀念中,社會等級關系往往就是家庭內部關系的延伸,“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義、婦聽、長惠、幼順、君仁、臣忠,十者謂之人義”,由父子推及君臣:“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則是由個人、家庭擴大到國家和社會。這表明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特點是()A.統(tǒng)治集團內部等級秩序分明 B.政治權利依靠宗法制度維系C.個人價值與國家利益相統(tǒng)一 D.政治制度與儒家倫理相結合【考點】1U: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特點.【分析】本題考查古代政治制度的特點,旨在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解答】材料“則是由個人、家庭擴大到國家和社會"表明與統(tǒng)治集團內部沒有關系.故A項錯誤.“社會等級關系往往就是家庭內部關系的延伸”,材料強調的是社會等級關系,而不是政治權利.故B項錯誤.材料沒有涉及到個人價值與國家利益.故C錯誤.材料“由父子推及君臣;‘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則是由個人、家庭擴大到國家和社會”表明家庭倫理關系延伸到國家的政治制度.故D項正確.故選D.9.近年來,不少學者認為,從制度文明的角度看,中閏政治體制體現了“現代行政”的特點;學者張傳璽認為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度具有明顯“公天下”的因素。以下觀點能佐證材料主題的是()A.明朝設立內閣是封建社會君主專制的產物B.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度的合理性與生命力C.中國長期停滯于封建社會的重要政治原因D.中國古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發(fā)展的總趨勢【考點】1U: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特點.【分析】本題考查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度的評價,旨在考查的是學生對材料的理解能力.【解答】材料中古代中國政治體制“體現了‘現代行政’的特點"“具有明顯‘公天下’的因素"等詞語凸顯了作者對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度的優(yōu)點的重視和關注.故B正確.ACD三項則是從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度的缺點來分析的,與題干主旨不符.故ACD錯誤.故選B.10.春秋時期的魯國人公輸班被譽為木匠祖師,他發(fā)明了鋸子、刨子、鉆子、鑿子、鏟子等木工用具。這些發(fā)明的出現主要得益于()A.小農經濟的發(fā)展 B.冶金技術的進步C.鐵制工具的普遍推廣 D.“百家爭鳴”的出現【考點】2D:中國古代先進的冶金技術.【分析】本題以魯班的發(fā)明為考查背景材料,考查對古代冶金技術知識點的掌握,考查對材料的綜合閱讀理解能力.【解答】A、小農經濟的發(fā)展的原因是牛耕和鐵質農具的應用,與材料描述的木工用具之間不存在聯系,故錯誤;B、冶金技術的進步,使得鐵器得以產生,作為鐵質農具的基礎,促進了魯班木工用具的發(fā)明,故錯誤;C、鐵制工具的推廣,與木工用具之間不存在聯系,故排除;D、百家爭鳴屬于思想領域,與發(fā)明無關,故錯誤;故選B.11.《史記?蒙恬列傳》載:“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塹山堙谷,千八百里”。這一舉措客觀上()A.加強了與“西南夷”的聯系 B.推動了國家政治統(tǒng)一的進程C.方便了皇帝對地方的考察 D.加快對北方地區(qū)的經濟開發(fā)【考點】V1:秦始皇的歷史功績.【分析】本題以始皇帝游天下為考查切入點,考查對秦始皇歷史功績知識點的掌握,考查對材料的綜合分析能力.【解答】A、材料中的“九原”屬于北方地區(qū),排除;B、該項舉措是在秦統(tǒng)一之后的信息,排除;C、這一舉措主觀上是方便了皇帝對地方的考察,不屬于客觀的作用,錯誤;D、直道的修筑,在客觀上有助于北方地區(qū)經濟的開發(fā),正確;故選D.12.《淺論唐代柜坊和飛錢》一文提到:飛錢產生之初,大多都是商人經營,而不是政府。但是飛錢這種先進的經營方式很快就吸引了政府,因為券票的攜帶異常方便,而大宗交易又愈來愈多,于是政府的態(tài)度是由禁止到放任再到應用.從根本上看,飛錢的出現和應用是()A.政府扶持和培育的結果 B.農業(yè)和手工業(yè)結合的結果C.商品經濟發(fā)展的結果 D.先進經營方式刺激的結果【考點】2M:隋唐時期的商業(yè)發(fā)展.【分析】本題考查唐朝商業(yè)發(fā)展情況,旨在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解答】依據材料“飛錢產生之初,大多都是商人經營,而不是政府”可知A錯誤.“飛錢”是中國早期的匯兌業(yè)務,即在一地存錢,然后憑票據到異地領錢.這說明當時商品經濟比較發(fā)達,據此依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根本原因是商業(yè)發(fā)展的結果.故C正確,B錯誤.唐朝以前,還沒有什么先進的經營方式,故D錯誤.故選C.13.李根蟠在《翻車與南方水田的精耕細作》﹣文指出:“(兩宋)水車、尤其是龍骨車的推廣是圩田發(fā)展的前提,也是江南地區(qū)稻麥復種的前提之一.龍骨車、圩田、稻麥復種三者是緊密相連的,而在這三者的發(fā)展中,龍骨車的發(fā)展是領先的?!庇纱说贸龅慕Y論是()A.精耕細作是農業(yè)發(fā)展的首要基礎B.科技進步大大提升農業(yè)發(fā)展水平C.耕作技術提高是農業(yè)發(fā)展的前提D.水利設施是農技改進的重中之重【考點】23:中國古代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分析】本題考查古代農業(yè)生產工具的演變情況,旨在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答】精耕細作中國古代農業(yè)發(fā)展的特點,“精耕細作是農業(yè)發(fā)展的首要基礎"材料無法體現.故C錯誤.依據材料“(兩宋)水車、尤其是龍骨車的推廣是圩田發(fā)展的前提,也是江南地區(qū)稻麥復種的前提之一可知“科技進步大大提升農業(yè)發(fā)展水平”說法正確,故B正確.耕作技術提高是農業(yè)發(fā)展的手段,前提涉及面非常廣泛,故C錯誤.水利設施的完善是農業(yè)生產的重要保證,“水利設施是農技改進的重中之重”說法不正確.故D正確.故選B.14.方行在《清代農民經濟擴大再生產的形式》中寫道“往時江南無尺寸隙地,民力田,佃十五畝者稱上農,家饒裕矣,次僅五六畝,次三四畝,佐以雜作,非兇歲亦可無饑,何者?男耕于外,婦人蠶織于內,五口之家,人人自食其力,不仰給于一人也?!辈牧戏从吵鼋限r村()A.土地充分利用且精耕細作 B.土地利用率高但兼并嚴重C.農產品商品化程度顯著提高 D.小農經濟生產模式未改變【考點】26:中國古代小農經濟.【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中國古代小農經濟.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始終是在中國封建經濟中占主導地位;在較長時期內推動了社會的發(fā)展和經濟的進步;自然經濟的牢固存在是中國封建社會發(fā)展緩慢和長期延續(xù)的重要原因.【解答】由材料中的“男耕于外,婦人蠶織于內,五口之家,人人自食其力,不仰給于一人也”可以看出這是江南小農經濟的典型表現,故D項符合題意.ABC三項并未在材料中體現,故排除.故選D.15.有學者認為,宋代到清代的歷史進程中有過三次商業(yè)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業(yè)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前期)商業(yè)革命.相比于宋代,明清“商業(yè)革命"突出的是()A.通商口岸為核心的貿易 B.商業(yè)活動突破時空限制C.民間對外貿易空前活躍 D.江南工商業(yè)市鎮(zhèn)的興盛【考點】2P:明清時期的商業(yè)發(fā)展.【分析】考查明清商業(yè)發(fā)展的表現和特征.通過與宋代商業(yè)發(fā)展對比,結和明清時代特征來分析.【解答】A.明清政府對外閉關鎖國,通商口岸貿易不占商業(yè)發(fā)展的主導.B.商業(yè)活動突破時空限制是宋代商業(yè)發(fā)展的表現.C.明清閉關鎖國,.民間對外貿易受到限制,不可能空前活躍.D.商業(yè)發(fā)展與農業(yè)發(fā)展有關,明清南方農業(yè)發(fā)達,大量農產品進入市場,促進城市工商業(yè)發(fā)展.大量具有工商也特色的市鎮(zhèn)在江南大量出現.故選D.16.戰(zhàn)國后期成書的《呂氏春秋》,收錄了先秦時期儒、道、墨、法、陰陽、名、農等各家學說,提出了關于天文、地理、政治、經濟、治國等方面的論說,司馬遷說它“備天地萬物古今之事".這反映了當時()A.百家爭鳴的結束 B.國家統(tǒng)一的實現C.思想兼容的走向 D.各種學派的詰難【考點】32:百家爭鳴.【分析】本題考查的百家爭鳴.題中的關鍵信息是“收錄了先秦時期儒、道、墨、法、陰陽、名、農等各家學說,提出了關于天文、地理、政治、經濟、治國等方面的論說,”.【解答】A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標志著百家爭鳴的結束,故A項說法錯誤.B不符合史實,戰(zhàn)國后期還沒有實現國家的統(tǒng)一.C從題干“收錄了先秦時期儒、道、墨、法、陰陽、名、農等各家學說,提出了關于天文、地理、政治、經濟、治國等方面的論說,"可知C符合題意.D題中沒有體現各種學派的詰難.故選C17.荀子在《榮辱》篇中指出:“人之生固小人,無師無法則唯利之見耳。堯禹者,非生而具者也,夫起于變故,成乎修為,待盡而后備者也。"在此荀子()A.認為“人之性惡 B.倡導“為民生利'’C.提出“君舟民水” D.強調“仁義”和“王道”【考點】32:百家爭鳴.【分析】本題需要學生有一定的文言文閱讀功底,然后根據對題意的理解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即可.【解答】題干中的意思是:荀子認為人一生下來就是小人,不需要學習不需要人教,就有趨利的本質.堯禹成為圣賢也不是生來就是,而是由于后來生活環(huán)境的變故,成其修為.結合所學知識這體現了荀子的性惡論,所以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18.“以史為鑒,以解釋古代典籍為手段,從中發(fā)揮自己的社會政治見解,并致力改革社會現實;有求實精神,注重實踐和實證,廣泛地進行社會調查和歷史考察:有強烈的社會責仟感?!毕铝懈拍钆c此說法相匹配的是()A.知行合一 B.經世致用 C.格物致知 D.與時俱進【考點】37:明清之際的儒家思想.【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明清之際的儒家思想.指學問必須有益于國事.由明清之際思想家黃宗羲、顧炎武和王夫之等人提出.他們認為學習、征引古人的文章和行事,應以治事、救世為急務,反對理學家不切實際的空虛之學,對后人影響很大.【解答】根據題干材料“致力改革社會現實;有求實精神,注重實踐和實證”可以看出是經世致用的思想主張,故B項符合題意;A項是心學代表王陽明的思想主張;C項是理學的主要思想主張;D項題干材料不能反映.故選B.19.中國古代一部長篇小說“劃時代地把戀愛主題與整個社會問題緊密地結合起來,藝術地揭示了專制帝國走向敗落的歷史命運”。這部長篇小說是()A.《紅樓夢》 B.《水滸傳》 C.《西游記》 D.《三國演義>【考點】3P:明清小說.【分析】本題考查中國古代的文學成就.考查明清小說﹣《紅樓夢》.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獲取有效信息、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對《紅樓夢》內容和特點的掌握.【解答】依據題干材料“劃時代地把戀愛主題和整個社會問題緊密地結合起來,藝術地揭示了專制帝國走向敗落的歷史命運"的信息可以看出這部作品以愛情為線索,反映專制帝國走向敗落的社會現實,結合所學可知,《紅樓夢》以賈寶玉和林黛玉愛情為線索,反映了封建社會的衰落,故A項正確.《水滸傳》反映了北宋時期的農民起義的作品,與題意不符,故B項錯誤.《西游記》是浪漫主義的代表作,反映了反對君主專制,主張自由的思想,與題意不符,故C項錯誤.《三國演義》體現了較多的封建社會的忠義觀念,與題意不符,故D項錯誤.故選A.20.徐渭在畫上自題詩:從來不見梅花譜,信手拈來自有神。不信試看千萬樹,東風吹著便為春。由此可見,他的畫屬于()A.山水畫 B.風俗畫 C.宮廷畫 D.文入畫【考點】3K:中國古代繪畫藝術的起源和演變.【分析】本題考查中國古代繪畫藝術的起源和演變,旨在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的能力.文人畫:亦稱“士夫畫",中國畫的一種.泛指中國封建社會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畫.以別于民間畫和宮廷畫院職業(yè)畫家的繪畫.文人畫是畫中帶有文人情趣,畫外流露著文人思想的繪畫.文人畫本質是一種綜合型藝術,集文學、書法、繪畫及篆刻藝術為一體,是畫家多方面文化素養(yǎng)的集中體現.基本上唐朝形成,以王維為代表.【解答】聯系已學知識可知徐渭是明代詩人、畫家,與解縉、楊慎并稱“明代三大才子”,明清鼎革時期,社會動蕩,出現一些風格奇特畫家,藝術風貌不拘成法,文人畫在創(chuàng)作上強調個性表現和詩、書、畫、印等多種藝術形式的結合,在兩晉時期已經出現,文人畫正式產生于北宋,成熟于元代,極盛于明清,故D正確;ABC均不符合題意,故ABC錯誤.故選D.21.清末民初,在上海出現了“海派京劇”:即用京劇形式表現當時的生活,如《潘烈士投?!?、《新茶花》等,在唱腔、表演、舞臺布景等方面進行了大膽的改革。這說明()A.京劇從形式到內容發(fā)生根本變化B.在西方文化影響下京劇重獲新生C.海派京劇是傳統(tǒng)戲劇的發(fā)展方向D.海派京劇革新適應現代生活需要【考點】3S:京劇的形成與發(fā)展.【分析】本題考查京劇的形成與發(fā)展,旨在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的能力.京劇用胡琴、二胡、笛子、嗩吶等管弦樂器和鼓、板、鑼打擊樂伴奏,角色分生末凈旦丑.將唱念做打結合,虛實結合,形神兼?zhèn)洌窘獯稹坎牧象w現了海派京劇勇于革新,善于吸收新事物、新思想,能及時反映現實社會的特點,故D正確;ABC材料未體現,故ABC錯誤.故選D.22.元代出現了套色印刷技術?!耙〖t黑兩色,那就先取一塊版,把需要印黑色的字精確地刻在適當的地方:另外取一塊尺寸大小完全相同的版,把需要印紅色的字也精確地刻在適當的地方.”這一技術的出現表明()A.活字印刷術改進完善 B.印刷技術革新已完成C.雕版印刷術得到發(fā)展 D.套色印刷術領先世界【考點】3B:四大發(fā)明及其對世界文明發(fā)展的貢獻.【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印刷術的發(fā)展.印刷術:①雕版印刷術﹣﹣發(fā)明于隋唐,世界最早有明確時間記載的雕版印刷品是唐咸通九年克里斯提尼廢除傳統(tǒng)的4個血緣部落而代之以10個新的地區(qū)部落,將平原、海岸、山地三大區(qū)各分為10區(qū),每三種不同地區(qū)的小區(qū)又組成一個行政區(qū)。這表明()A.環(huán)境對民主政治有一定影響 B.民主制度進入繁榮時期C.城邦制推動了民主制的發(fā)展 D.貴族勢力遭到沉重打擊【考點】46:克利斯提尼改革.【分析】本題考查克利斯提尼改革,理解克利斯提尼改革標志雅典民主政治確立和雅典國家形成的含義.【解答】材料中,克利斯提尼改革,從行政管理上打破了貴族控制的部落管理模式,實行劃區(qū)域管理,實質上就是對貴族勢力的沉重打擊,同時以行政區(qū)域管理代替部落管理地方,也標志著雅典國家正式形成.故D項正確;AC項與材料的主旨無關,B項錯誤,伯利克里時期雅典民主政治進入繁榮時期,故ABC項排除.故選D.24.馮友蘭先生在《孔子在中國歷史中之地位》﹣文中比較孔子與蘇格拉底,他認為:“蘇格拉底自以為負有神圣的使、命,以覺醒其國人為己任,孔子亦然?!庇纱丝梢?,兩位先哲有相似的()A.批判精神 B.自由觀念 C.政治主張 D.公民意識【考點】31:孔子和孟子;83:蘇格拉底.【分析】本題考查學生通過對題干的理解,提取出題干中的有效信息,再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解答問題.【解答】A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蘇格拉底生活的年代,雅典道德淪喪.孔子則面臨禮崩樂壞,兩者都面臨著世道的淪喪,所以兩者都負有神圣的使命“以覺醒其國人為己任,”,即批判現實,以喚醒國人,重建道德,故A項正確;B材料未體現先哲自由觀念;C材料未體現先哲的政治主張;D材料體現了先哲的社會責任感,而非公民意識.故選A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25題12分,26題13分,27題12分,選做題28、29、30題15分,共52分)25.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秦律》規(guī)定:“盜陟封,贖耐?!奔此阶砸苿犹锝?,要判處耐罪,可贖.嚴禁對私有土地的侵犯.“盜”采別人桑葉不滿一錢者,也要判處30天勞役。在《田律》、《徭律》、《倉律》、《公律》、《金布律》等法律中,對勞動人民繳納田稅、賦稅、服徭役以及手工業(yè)生產和商業(yè)活動也都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制,違反者處以嚴厲的刑罰。秦法對“宦大夫”等地主階級,“隸臣妾”等被壓迫階級的身份、地位以及戶籍等都有明確的規(guī)定,不得任意變更.一一《秦律》節(jié)選材料二第3表債權人可將無力償還的債務人,交付法庭判決,直到將其戴上足枷、手銬、甚至殺死或賣之為奴.第5表死者的財產需按其遺囑進行處理。第8表凡故意傷人肢體而又未能取得調解時,則傷人者也需受同樣的傷害.不過,如有人打斷自由人的骨頭,他須償還300阿司罰金;如被打折骨頭的是奴隸,罰金可以減半。第11表禁止貴族與平民通婚。一摘編自《十二銅表法》材料三《民法大全》規(guī)定:任何人在缺席時不得被判罪。同樣,不得基于懷疑而懲罰任何人……與其判處無罪之人,不如容許罪犯逃脫懲罰。任何人不能僅因為思想而受懲罰。判刑時必須始終考慮罪犯的年齡與涉世不深??絾柌坏檬┘佑?4歲以下的未成年人??絾柌粦撏耆爮脑娴囊螅鴳局侠砼c節(jié)制的原則.一一《民法大全》節(jié)選(1)根據材料一、二,概括《秦律》和《十二銅表法》的相同之處。(2)與《十二銅表法》相比,《民法大全》增添了哪些合理的內容(不得照抄原材料)(3)黑格爾在《法哲學原理》說:“法律決非一成不變的,相反地,正如天空和海洋因風浪而起變化一樣,法律也因情況和時運而變化.”試以古羅馬法的演變?yōu)槔?,闡釋該觀點。【考點】4E:《十二銅表法》;4D:羅馬法.【分析】(1)本題主要考查《秦律》和《十二銅表法》的相同之處,主要考查學生材料分析概括的能力.(2)本題主要考查《民法大全》與《十二銅表法》的比較,主要考查學生材料分析概括的能力.(3)本題主要考查羅馬法的演變,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教材所學知識,綜合概括的能力.【解答】(1)根據兩則材料的對比可以看出兩部法律文獻內容都比較全面,條文都比較清晰;都保護人民的私有財產;根本目的都是為了維護等級制度.(2)對比材料三和材料二可以看出《民法大全》與《十二銅表法》的比較,增添了不得缺席審判;注重證據;注重保護思想自由;注重保護未成年人等內容.(3)由“法律決非一成不變的,相反地,正如天空和海洋因風浪而起變化一樣,法律也因情況和時運而變化.”可知黑格爾認為法律也是因時而變的.結合羅馬法中的習慣法發(fā)展到成文法,公民法發(fā)展到萬民法進行闡述即可.故答案為:(1)相同之處:內容全面,條文清晰;保護私有財產;維護等級制度;(2)內容:不得缺席審判;注重證據;注重保護思想自由;注重保護未成年人;(3)闡釋:法律會隨著社會發(fā)展而變化.隨著平民反對貴族斗爭、領土擴張、工商業(yè)經濟發(fā)展,羅馬法逐漸由習慣法發(fā)展到成文法、公民法發(fā)展到萬民法.2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朝代糧食畝產量(市斤)人均糧食占用量(市斤)全國耕地面積(億市畝)糧食作物面積所占比重總面積北方南方春秋戰(zhàn)國91(全國)614。82.394%秦漢117(全國)1048.355.7294%魏晉南北朝122(北方)、215(南方)1167.73.851。9251。92590%隋唐124(北方)、328(南方)1450.926。423.213。2190%﹣﹣卜鳳賢《傳統(tǒng)農業(yè)時代的災荒風險和糧食安全》材料二植茶業(yè)在唐代相當發(fā)達,產茶地90%集中于今天浙江、福建、江西、江蘇、安徽、湖北、湖南、四川等省.據唐朝張途記載:“(祁門縣)山多而田少,水清而地沃。山且植茗,高下無遺土,千里之內,業(yè)于茶者七八矣?!币灰还痢稄牟璁a地的分布看唐代區(qū)域經濟的開發(fā)》材料三其余坊巷市井,買賣關撲,酒樓歌館,直至四鼓后方靜,而五鼓朝馬將動,其有趁賣早市者,復起開張。無論四時皆然。﹣﹣﹣(宋)耐得翁《都城紀勝》材料四“然本州(杭州)所賴蘇、湖、常、秀、淮、廣等處客米到來,湖州市、米市橋、黑橋(皆為杭州撐內地名)俱是米行……又有新開門外草橋下南街,亦開米市三四十家,接客打發(fā),分依鋪家……"一(宋)吳自牧《夢粱錄》(1)依據材料一,概括春秋戰(zhàn)國到隋唐時期中國農業(yè)的發(fā)展趨勢.(2)材料二中(祁門縣)“千里之內,業(yè)于茶者七八矣”的記錄是否可信?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說明理由。(3)據材料三、四,概括宋代城市發(fā)展的特點。(4)綜合上述材料及所學知識,簡要分析農業(yè)與商業(yè)的關系?!究键c】2N:宋朝的商業(yè)發(fā)展.【分析】(1)本題考查古代農業(yè)發(fā)展情況,旨在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和分析問題的能力.(2)本題考查古代農業(yè)發(fā)展情況,旨在考查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3)本題考查宋朝商業(yè)發(fā)展情況,旨在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和分析問題的能力.(4)本題考查農業(yè)與商業(yè)的故選,旨在考查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解答】(1)春秋戰(zhàn)國時期,由于鐵器和牛耕的大量使用,糧食畝產提高;人均糧食增加;耕地面積增加.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由于北方的戰(zhàn)亂,勞動力大量的南遷,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再加上隋唐時期,國家是統(tǒng)一的,所以農業(yè)發(fā)展趨勢是南方經濟發(fā)展;糧食作物種植面積比重下降.例如,隋唐時期糧食作物播種面積所占比重就不原來下降了四個百分點.學生據此歸納得出結論.(2)本題系開放性題目,依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從兩方面進行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從農業(yè)發(fā)展情況和自然條件方面進行分析是可信的;從傳統(tǒng)的重農抑商方面進行分析又不可信.(3)依據材料“其余坊巷市井,買賣關撲,酒樓歌館,直至四鼓后方靜,而五鼓朝馬將動,其有趁賣早市者,復起開張.無論四時皆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宋朝時期商業(yè)經營的時間與空間限制均被打破;多種行業(yè)不斷出現.故特點歸納如下:打破時間、空間限制;有餐飲、娛樂等服務設施;城市經濟職能增強.(4)本題系開放型試題,結合所學知識言之有理即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春秋戰(zhàn)國時期,由于鐵器的使用,農業(yè)發(fā)展迅速,商業(yè)繁榮;宋朝由于農業(yè)發(fā)達,商業(yè)空前繁榮.同時,在重農抑商的環(huán)境下,商人致富后又買田置地,對農業(yè)的發(fā)展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故農業(yè)與商業(yè)相互促進;農業(yè)發(fā)展為商業(yè)興起奠定基礎;商業(yè)發(fā)展促進農業(yè)的發(fā)展.故答案為:(1)發(fā)展趨勢:①糧食畝產量提高;②人均糧食占有量增加;③耕地面積增加;④南方經濟逐漸得到發(fā)展;⑤糧食作物的種植面積減少.(2)①可信:糧食產量的提高為經濟作物專業(yè)化生產提供了可能(或糧食產量的提高保障了糧食供應,更多的農業(yè)勞動力可以從事經濟作物種植);祁門縣山多田少,適宜茶葉種植.②不可信:重農抑商思想影響;“業(yè)于茶者七八”的說法存在夸大之嫌.(3)特點:打破時間、空間限制;有餐飲、娛樂等服務設施;城市經濟職能增強.(4)關系:農業(yè)與商業(yè)相互促進;農業(yè)發(fā)展為商業(yè)興起奠定基礎;商業(yè)發(fā)展促進農業(yè)的發(fā)展.27.中國古代儒家思想在不同時期的地位有所不同,并影響著中國文化的發(fā)展。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在如何維護大一統(tǒng)政權的穩(wěn)固這一點上,秦皇漢武之間有著共同的認識,即不能容忍多元化的指導思想的存在,認識到必須有一種主導性的價值觀念來維護一種穩(wěn)定的社會秩序。儒家認識到僅僅依靠武力和嚴酷的法律無法長久地保持統(tǒng)治的合法性,關鍵是要使價值系統(tǒng)制度化,從而為現存的秩序提供支持。一一干春松<儒家制度化的形成和基本結構》材料二朱熹對后世影響最大的并非上述深奧的哲理,而是通俗的儒學教化。他把《大學》中的格物致知、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加以具體化、通俗化,上自國家的皇帝下至各個家庭的百姓,構建一套周密的社會秩序。他關注社會基層民眾的日常言行、所作所為,希望從基層著手,改變家族與村落,建立一個理想的社會。一一樊樹志《朱熹新儒學:從“偽學”到官學》材料三彼(鄭子玄,此人不肯借講學以宣揚道學)以為周、程、張、朱者皆口談道德而心存高官,志在巨富;既已得高官巨富矣,仍講道德,說仁義自若也.……彼謂敗俗傷世者,莫甚于講周、程、張、朱者也,是以益不信。不信故不講?!裰v道德性命者皆游嵩、少者也;今之患得患失,志于高官重祿,好田宅,美風水,以為子孫蔭者?!话仓覠o商賈之行之心,而釋迦其衣以欺世而盜名也耶?一一李贄<焚書?又與焦弱侯》(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漢武帝為建立“主導性的價值觀"所采取的對策。(2)比較材料一、二,指出宋代朱熹新儒學有哪些主要特點?(3)據材料三,指出李贄的思想特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產生的根本原因.(4)綜合上述材料,歸納儒家思想的發(fā)展變化體現出的特點?!究键c】38:儒家思想的發(fā)展演變.【分析】(1)本題主要考查漢武帝獨尊儒術的主要措施.(2)本題主要考查南宋理學集大成者朱熹新儒學的主要特點.(3)本題主要考查明朝李贄思想主張的特點及其思想產生的根本原因.(4)本題主要考查儒家思想發(fā)展變化所體現出的特點.【解答】(1)本題要結合教材所學知識進行概括,漢武帝為建立“主導性的價值觀”意思是以思想上的統(tǒng)一鞏固政治上的統(tǒng)一,主要措施有:采納了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建議;設立太學和地方郡國學校,建立以儒學為中心的教育體系;任用儒學者為官.(2)本題結合材料關鍵詞“通俗的儒學教化"“具體化、通俗化”“關注社會基層民眾”可以概括出答案.(3)本題結合材料三材料概括出特點:與理學的正統(tǒng)思想格格不入(或異端思想);批判道學家的虛假,強調人的正常私欲.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其思想產生的社會條件: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4)本題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為:(1)對策:采納了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建議;設立太學和地方郡國學校,建立以儒學為中心的教育體系;任用儒學者為官.(2)特點:日益具體化、通俗化、日常化、基層化.(3)特點:與理學的正統(tǒng)思想格格不入(或異端思想);批判道學家的虛假,強調人的正常私欲.原因: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4)特點:根據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不斷趨時更新(或與時俱進).請考生在第28、29、30三道歷史題中任選一題作答,作答時先在答題卡上在所選題目的題號右邊方框里打上√.所做題目必須與所打√題目一致,如果多做,則按所做的第一題計分.【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8.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公元780年,唐朝推行兩稅法:以國家財政開支所需為總額,所謂“量出以制入”。所有民戶在現居地登記,根據財產情況定戶等,按戶等高低交納賦稅,“戶無主客,以見居為??;人無丁中,以貧富為差".分夏秋兩季征收,“不居處而行商者,在所郡縣稅三十之一。"結果“賦不加斂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虛實,貪吏不誠而奸無所取。自是輕重之權,始歸于朝廷."每戶負擔并未增加,但國家財政總收入增加,對戶口的掌握也更為準確,“天下便之"。一一摘編自白壽彝總主編《中國通史》等材料二清朝入關之初,賦稅制度仍沿襲明朝舊制,賦稅分田稅和丁稅兩種,折銀征收。1712年清政府宣布,以1711年(康熙50年)全國的丁銀額為準,以后新增人口,“盛世茲生人丁,永不加賦.”把全國征收丁稅總額固定下來。1723年(雍正元年)下令,將康熙末年已在四川、廣東等省試行的攤丁入畝辦法推廣全國,把康熙50年固定下來的丁銀額全部攤入地畝,與田賦一體征收。攤丁入畝又稱人丁合一,或稱地丁制.歷經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四朝一百余年,全國各地基本完成.﹣﹣摘編自褚鴻運((中國古代賦稅制度變革的三大里程碑》(1)根據材料一分析兩稅法在征收方式上的特點;(2)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唐、清兩代賦稅制度改革的積極作用,并指出我國古代賦稅制度演變的趨勢?!究键c】MI:中國歷史上的重大改革.【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根據材分析兩稅法在征收方式上的特點.(2)本題考查學生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唐、清兩代賦稅制度的積極作用,并指出我國古代賦稅制度演變的趨勢.【解答】(1)由材料“以國家財政開支所需為總額,所謂“量出以制入”.”可知特點是財政開支以“量出制入”的原則;由材料“所有民戶在現居地登記,根據財產情況定戶等,按戶等高低交納賦稅,“戶無主客,以見居為??;人無丁中,以貧富為差”.”可知特點是以戶等(財產)為標準征收;由材料“分夏秋兩季征收"可知特點是分夏秋兩季征收.(2)第一問需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可知唐、清兩代賦稅制度的積極作用:簡化賦稅征收手續(xù);增加政府財政收入;減輕農民負擔;有利于稅負公平和維護社會穩(wěn)定;放松對農民的人身控制;有利于農產品商品化;促進商品經濟發(f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自媒體培訓行業(yè)跨境出海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農藥抗藥性監(jiān)測與治理行業(yè)深度調研及發(fā)展戰(zhàn)略咨詢報告
- 財務AI應用行業(yè)跨境出海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舞蹈挑戰(zhàn)賽行業(yè)深度調研及發(fā)展戰(zhàn)略咨詢報告
- 運動休閑車制造AI應用行業(yè)深度調研及發(fā)展戰(zhàn)略咨詢報告
- 觸覺刺激按摩墊企業(yè)制定與實施新質生產力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塑料香皂盒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房屋無償使用協(xié)議書常見問題
- 2025年中國制罐機械設備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冷光眼鏡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碳纖維預浸料行業(yè)市場現狀供需分析及投資評估規(guī)劃分析研究報告
- 2024年中國機械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國機集團總部招聘筆試真題
- 高新技術企業(yè)認定代理服務協(xié)議書范本
- 安全生產、文明施工資金保障制度11142
- 2025年長春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單招職業(yè)技能考試題庫必考題
- 中藥性狀鑒定技術知到課后答案智慧樹章節(jié)測試答案2025年春天津生物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
- 2025年全屋定制家居市場分析與經營計劃
- 電動汽車結構原理與檢修課件:慢充系統(tǒng)檢修
- 2024年臺州職業(yè)技術學院招聘筆試真題
- GB/T 33744-2025應急避難場所管護使用規(guī)范
- GB/T 45120-2024道路車輛48 V供電電壓電氣要求及試驗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