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教學設計_第1頁
五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教學設計_第2頁
五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教學設計_第3頁
五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教學設計_第4頁
五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道德與法治》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5.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本課教學目標:1.知道公共生活需要有良好的秩序來維護,良好的公共秩序是人們安居樂業(yè)的保障,是社會穩(wěn)定和進步的基礎。2.做秩序小實驗,體會有秩序的公共生活會讓社會環(huán)境更加舒適宜人,使我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生活質(zhì)量的提高。3.認識一些公共標志的圖案及含義,知道這些公共標志能夠引導、提示大家自覺維護和遵守公共秩序。4.知道每個人在公共生活中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每個人都應該養(yǎng)成良好的文明習慣。課時安排:2課時第一課時課時教學目標:1.知道公共生活要靠良好的秩序來維護。2.通過搜集公共標志,知道不同公共標志在相應場所的應用。3.懂得在公共生活中表現(xiàn)出的文明程度和秩序意識不僅是一個文明社會的反映,也是一個國家文明的體現(xiàn)。教學重點:知道公共生活要靠良好的秩序來維護。教學難點:理解文明程度和秩序意識不僅是一個文明社會的反映,也是一個國家文明的體現(xiàn)。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課本插圖等。教學過程:、導入新課1.同學們,通過上一課學習,我們認識到在公共生活中,我們要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維護自己的良好形象。其實,為了維護人們的公共生活,在公共場所就逐步形成了大家都需要遵守的公共秩序。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了解這些公共秩序。2.板書課題:5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二、公共生活需要秩序人們的公共生活需要有良好的秩序來維護。良好的公共秩序就是人們安居樂業(yè)的保障,是社會穩(wěn)定和進步的基礎。那么,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公共秩序呢?活動一:設計公共生活秩序單(1)為了維護人們的公共生活,讓我們一起來設計一份“公共生活秩序單”吧。(2)出示課本28頁的三幅圖片,引導學生看一看這些圖片,想一想,在這些場所和活動中需要遵守哪些公共秩序?(3)除了我們書上提到的這三個場所要遵守公共秩序之外,我們還要在哪些地方注意遵守哪些公共秩序?(4)我們剛剛分析了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遵守的公共秩序。下面請同學們思考一下,我們剛才討論的秩序單,有什么共同之處?(5)全班交流:設想一下,如果公共生活中沒有了秩序,會產(chǎn)生怎樣的后果?(6)由此看來,一個良好的公共秩序,對于維護公共生活是多么重要。有秩序的公共生活,才會讓社會環(huán)境更加舒適宜人,才會使人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生活質(zhì)量的提高。活動二:秩序小實驗(1)為了進一步體會公共秩序?qū)τ诠采畹闹匾?,下面我們來做一個秩序小實驗。(2)出示課本29頁活動園的圖片及文字,引導學生看一看這幅插圖,并讀一讀旁邊的文字,初步了解這個秩序小實驗的操作方法及要求。(3)各小組準備實驗器材:5個小球、5根長線、一個瓶頸比較小的瓶子,瓶口寬度只能允許每次取出一個球。實驗方法和要求:5個小球分別系上繩子,放入瓶中,看哪個小組能既順利,又快速的取出瓶中所有小球。(4)學生開始實驗并匯報實驗結果,說一說本小組的實驗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分析一下成功和失敗的原因。(5)全班交流:要想順利、快速的取出瓶中所有小球,采用什么方法比較好呢?為什么?(6)小結:同學們,通過剛剛的實驗,我們可以看出,要想把小球快速、順利的從瓶子中取出來,只有讓5個小球有秩序的、依次從瓶中出來。這個實驗成功的關鍵在于秩序,這進一步說明了秩序的重要性。同樣,在日常生活中,秩序非常重要。有秩序的公共生活,才更加祥和、安寧、平靜,而沒有秩序的公共生活是混亂、糟糕和危險的?;顒尤赫J識“應急車道就是生命通道”(1)在日常生活中,時常會出現(xiàn)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行為,比如在高速公路上,應急車道就時常出現(xiàn)被非法占用的現(xiàn)象。(2)出示課本29頁的插圖,引導學生看一看,了解一下高速公路中的應急車道。(3)教師補充出示一些應急車道的圖片,引導學生看一看,進一步了解應急車道。(4)什么是應急車道?應急車道又有哪些作用呢?請同學們讀一讀課本29頁“閱讀角”《應急車道就是生命通道》這段文字,進一步了解什么是應急車道,應急車道有什么作用,搶占應急車道會帶來哪些嚴重的后果。高速公路的應急車道,是指與右側行車道相臨,包括硬路肩在內(nèi)的寬度3米以上,有效長度大于或者等于30米,可以滿足機動車??啃枰穆访娌糠?。在緊急的情況下,車輛可以在應急車道上行駛或者停車。(5)列舉應急車道被占用而造成交通堵塞,妨礙救援的案例,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到“應急車道就是生命通道”這句話的真正含義。案例:2018年2月,有網(wǎng)友說一輛救護車被堵在高速路上出不來,耽誤了不少時間,導致車上的患者不幸身亡,這一事件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2018年2月,濟菏高速發(fā)生了一起四車追尾事故,接到報警電話后,民警駕駛警車趕往現(xiàn)場,不過在距離事故現(xiàn)場幾公里的路段上,很多的私家車、大客車占用應急車道,影響了警車和救援車輛的通行。(6)小結: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要遵守公共秩序,才能確保公共生活的秩序?;顒铀模汗矘酥疚抑溃?)為了引導和提示大家自覺維護和遵守公共秩序,人們還特地設置了很多公共標志。課前,老師布置大家收集一些公共標志,了解這些公共標志的圖案以及含義。下面,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大家收集到的公共標志。(2)教師分別出示課本30頁的5個公共標志,引導學生看一看,說一說這5個公共標志的名稱、出現(xiàn)的場所以及置身其中的感受。(3)全班交流:想一想,有了這些公共標志的提醒,是不是人們就都會自覺維護或遵守公共秩序了呢?活動五:文明行為大討論(1)在日常生活中,存在很多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行為,這些不文明的行為,不僅讓人感覺不舒服,而且還破壞了文明和諧的公共生活。(2)出示課本31頁的4幅插圖,學生仔細觀察插圖,說一說在這四幅圖中,出現(xiàn)哪些不文明的行為和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行為。(3)除了書中出現(xiàn)的4種不文明的行為之外,在我們?nèi)粘I钪校€有哪些不文明的行為呢?(4)相機出示一些日常生活中不文明行為的圖片,引導學生看一看,進一步了解生活中存在的不文明的行為。(5)在日常生活中,這些不文明的行為經(jīng)常會發(fā)生,遇到類似的情況,你會采取什么態(tài)度呢?不同的態(tài)度會帶來哪些不同的結果呢?采用哪種態(tài)度比較妥當呢?(6)全班交流,教師引導學生要采取比較妥當?shù)膽B(tài)度,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否則容易激化矛盾,不但不能解決問題,還會產(chǎn)生比較嚴重的后果。(7)全班交流:日常生活中存在很多不文明的行為,請同學們想一想,我們怎樣才能讓公共生活中的不和諧少一些,微笑多一些呢?對于這個問題,你有哪些好點子?(8)學生分小組交流,針對這個問題,提出自己的好方法,然后推選代表在全班交流。(9)小結:同學們想的方法都是不錯的,不管怎么說,我們首先要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帶頭遵守公共秩序,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之下,公共生活中的不和諧一定會少一些,微笑一定會多一些。三、課堂總結通過今天這堂課的學習,我們認識到公共生活需要有良好的秩序來維護,良好的公共秩序,是人們安居樂業(yè)的保障,是社會穩(wěn)定和進步的基礎。在公共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養(yǎng)成文明的好習慣。四、課后作業(yè)閱讀課本32頁到33頁的內(nèi)容,初步懂得如何才能共建有序生活。板書設計:5.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公共生活公共秩序自覺遵守自覺遵守教后反思:第二課時教學目標:1.知道在不同場合應該怎樣做。2.明白聚眾擾亂公共秩序、破壞交通秩序、阻礙治安管理是觸犯國家刑法的行為。3.自覺維護公共秩序,共建有序生活。做到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體、心中有國家。教學重點:自覺維護公共秩序,共建有序生活。教學難點:做到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體、心中有國家。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課本插圖等。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同學們,通過上一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公共生活需要有良好的秩序來維護,良好的公共秩序是人們安居樂業(yè)的保障,是社會穩(wěn)定和進步的基礎。在公共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養(yǎng)成文明的好習慣,才能共建文明、和諧的公共生活。2.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將繼續(xù)討論這個話題。板書課題:5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二、共同建設有序生活活動一:規(guī)范自己行為1.教師引導:共同建設有序生活,離不開每一個人的努力。在公共生活中,作為社會中的一員,我們要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體,心中有國家,遵守社會公德法律法規(guī),才能保持良好的社會秩序,構建有序和諧的公共生活。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在不同的公共場合應該怎樣做?2.出示課本32頁活動園的三個情境,引導學生讀一讀,想一想在這三個情景中,我們應該怎么做?TOC\o"1-5"\h\z情境1:賽場上冉冉升起五星紅旗,奏響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時,我們。情境2:在博物館參觀,聽講解員介紹展品時,我們。情境3:參加社區(qū)組織的看望老人或愛護環(huán)境的公益活動時,我們。學生分小組討論,說一說,在這三種不同的公共場合下,我們應該如何去做?3.全班交流,學生分別說一說在這三種不同的公共場合下,我們應該如何去做,其他同學認真傾聽并加以改正和補充。4.分別出示三組圖片,一組是賽場上冉冉升起五星紅旗的圖片,一組是博物館參觀的圖片,另外一組是參加公益活動的照片,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進一步體會,在這些公共場合下,我們應該如何去做。5.出示情境題:TOC\o"1-5"\h\z在電影院觀看電影,我們應該。乘坐公交車時,我們應該。在超市購物結賬時,我們應該。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一說在這三種公共場合下,我們應該如何去做呢?6.除了在這些公共場合下,我們應該這樣去做,在其他的一些公共場合中,我們又應該如何去做呢?請同學們自由列舉一些公共場合,并說一說我們應該如何去做?全班交流,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我們每個人在公共場所都要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7.出示一組在公共場所不遵守規(guī)范的圖片,學生看一看,了解在公共場所,不遵守公共秩序,不遵守規(guī)范的行為,會帶來怎樣的影響和后果。8.小結:通過剛才的討論,我們知道維護公共秩序,共建有序生活,需要我們每個人從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做起,當然我們還要勸阻那些不遵守公共秩序的人,讓更多的人遵守公共秩序,共同構建有序和諧的公共生活?;顒佣簠R聚社會力量1.維護公共秩序,共建有序生活,僅僅靠每個人的努力還不夠,還需要匯聚全社會各方面的力量,不論是公民個人,還是社會單位或者組織,都需要遵守公共秩序,共同營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2.出示課本33頁活動園的三幅圖片,引導學生看一看,并讀一讀旁邊的文字,想一想,針對生活中出現(xiàn)的這些問題,國家、社會和個人為解決這些問題作出了哪些努力?情境1:路口紅綠燈壞了,車輛行人亂成一團。情境2:工廠向河流排放污水,導致河流污染。情境3:占用公路晾曬谷物,影響交通安全。學生分小組交流,想一想,針對這三種情景,需要哪些單位和個人共同努力才能解決問題。3.教師再出示三組圖片:一組是路口紅綠燈壞了,車輛行人亂成一團的圖片;第2組是工廠向河流排放污水的場景圖片;第3組是占用公路晾曬谷物的圖片。學生觀察圖片,進一步了解生活中出現(xiàn)的這些問題,使學生認識到這些問題的嚴重性,從而激發(fā)學生討論問題、解決問題的欲望。小結:通過剛才的交流,我們發(fā)現(xiàn)任何問題要想解決,單靠個人是不行的,還需要國家、社會、企業(yè)單位共同行動起來。4.出示課本26頁的4幅插圖,引導學生看一看,想一想,這四幅插圖中,出現(xiàn)了什么問題,需要國家社會和個人做出怎樣的努力?全班交流,教師相機引導并小結:由此看來,維護公共秩序,共建有序生活,光靠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還需要匯聚全社會各方面的力量,無論是公民個人,還是社會單位或組織,都要遵守公共秩序,才能創(chuàng)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顒尤簢抑С帧⒎ㄖ票U?.維護公共秩序,共建有序生活,還需要國家的支持和法律的保障,這一點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91條中就有明確規(guī)定。2.出示課本33頁的“相關鏈接”的內(nèi)容,引導學生讀一讀,初步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91條的有關規(guī)定。除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91條的規(guī)定之外,在其他的一些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中,也有類似的規(guī)定。3.教師相機,出示一些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的內(nèi)容,引導學生讀一讀,進一步體會國家的支持和法律的保障對維護公共秩序,共建有序生活的重要作用。4.教師列舉因為盜竊窨井蓋而被判刑的案例,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到,法律對于維護公共秩序,共建有序生活的保障。5.小結:維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