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講史料研讀——短平快6大途徑獲取解讀信息途徑一咬文嚼字——從試題主題語中獲取有效信息認知透視1.明確“主題語”抓準“題眼”。(1)所謂“主題語”就是一道題中最關鍵的部分,也可以稱作“題眼”?!邦}眼”是題中那些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信息,如時間、地點、范圍、程度、否定詞、階段特征等。(2)在閱讀材料時,要善于尋找“題眼”,從中獲取有效信息,弄清試題究竟要判斷什么或者要求回答什么。在諸多信息中,“主題語”的信息最關鍵。2.從試題“主題語”中獲取信息要牢牢把握以下四個環(huán)節(jié)。經典示例[示例]周代青銅器上的銘文與商代相比,字數(shù)越來越多,語句也愈加格式化。這些銘文大都記述個人業(yè)績,追頌祖先功德,希冀子孫保用。這表明西周時(
)A.創(chuàng)造了一種全新的文字體系B.形成了重視歷史傳承的風尚C.宗法制度受到了嚴重的挑戰(zhàn)D.青銅器的功用發(fā)生重大改變答案:B[方法感悟]本題以歷史史實靈活考查商周時期中華文明的傳承,解答時要注意從試題“主題語”中獲取有效信息,明確“主題語”抓準“題眼”,判斷正確選項。題干“主題語”獲取信息判斷結論“周代青銅器……與商代相比”周代青銅器功能與商代無異,多用于祭祀,功用未發(fā)生多大改變D項錯誤,C項與題干無關周代青銅器上銘文“字數(shù)越來越多”“語句也愈加格式化”銘文字數(shù)更多,更格式化說明銘文文字只是繼承,而沒有創(chuàng)新,都是“金文”A項錯誤“銘文大都記述個人業(yè)績,追頌祖先功德,希冀子孫保用”祖先的功德被記錄和傳承,有利于形成重視歷史傳統(tǒng)的風尚B項正確嘗試應用1.清代稱邊疆少數(shù)民族居住地區(qū)為“藩部”,設置理藩院進行管理,并編纂有《理藩院則例》《蒙古律例》《回疆則例》《欽定藏內善后章程二十九條》等。這表明清代(
)A.實現(xiàn)了對西北地區(qū)的嚴密控制B.提高了邊疆少數(shù)民族的地位C.以漢化政策融合邊疆少數(shù)民族D.民族政策具有因俗而治的特征答案:D解析:材料表明,清代對邊疆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實行特殊的管理政策,不僅設立了專門的管理機構,還針對不同少數(shù)民族編纂了不同的律例,體現(xiàn)出因俗而治的特征,故D項正確;材料中不僅涉及西北地區(qū),還涉及西南地區(qū)等,排除A項;制定相關律例不代表提高了少數(shù)民族的地位,排除B項;材料沒有涉及漢化政策,排除C項。2.據史料記載,從1924年7月至1926年9月,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以國民黨中央農民部的名義開辦,由中國共產黨人主持,共舉辦了六屆,歷時兩年多,畢業(yè)人數(shù)達797人。由此可知(
)A.廣州是當時農民運動的中心
B.國共合作助推農民運動發(fā)展C.國民黨主導農民運動的發(fā)展
D.北伐戰(zhàn)爭需要農民運動支持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時間和“以國民黨中央農民部的名義開辦,由中國共產黨人主持”可知,國共合作在廣州開辦農民運動講習所,為農民運動培養(yǎng)骨干人才,這對農民運動起到推動作用,故B項正確;材料僅反映了國共合作在廣州開辦農民運動講習所,無法據此得出廣州是當時農民運動的中心,排除A項;大革命時期的農民運動是由中國共產黨組織和主導的,C項錯誤;材料體現(xiàn)不出北伐戰(zhàn)爭需要農民運動支持,D項錯誤。3.1870年德意志的鐵路干線達2.1萬多公里,四通八達的鐵路線“在小邦分治主義偏見的長城上打開了一個巨大的缺口”,以致詩人卡爾·貝克贊嘆道:“條條閃光的鐵軌,是婚姻的紐帶和證婚的戒指,它們柔情地將各邦溝通,良緣就此締結?!边@主要說明鐵路建設(
)A.增強了德意志民族認同感B.提升了普魯士的地位C.促進了各邦經濟快速發(fā)展D.推動了德國的城市化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在小邦分治主義偏見的長城上打開了一個巨大的缺口”“條條閃光的鐵軌……柔情地將各邦溝通,良緣就此締結”可知,鐵路建設增強了德意志民族認同感,A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普魯士地位的信息,排除B項;材料強調鐵路建設對德意志社會的影響,沒有涉及經濟發(fā)展和城市化的信息,排除C、D兩項。途徑二刪繁就簡——從省略號前后獲取有效信息認知透視1.省略號前后反映不同層面的信息(1)近幾年各地高考題都緊扣課改精神,采用多樣化的材料創(chuàng)設新情境,試題表現(xiàn)形式豐富多彩,彰顯了歷史學科自身的特點。新鮮活潑的材料,新穎靈活的設問,使考生耳目一新,體現(xiàn)了較好的原創(chuàng)性,也貼近學生的認知水平,反映出命題者取材視野的廣闊性和獨具匠心的命題技巧。(2)在選取材料命制試題時,命題者都會面臨材料內容多、如何取舍的問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往往以“省略號”的方式進行取舍。“省略號”省去的一般是無效信息,留下的是有效信息,“省略號”前后又反映不同層面的信息。2.從省略號前后獲取有效信息省略號的妙用—近幾年高考試題基本上是材料題一統(tǒng)天下,很多材料都有取舍,省略號隨處可見。在所選取的材料中,省略號前后的信息極為重要,若不是有效信息就會繼續(xù)省略。關注省略號—在研讀材料時首先應注意一段話中的省略號,應抓住省略號前后的有效信息,關注省略號,妙用省略號,是研習史料的重要途徑。經典示例[示例]歷代王朝不斷調控中樞權力以維護其統(tǒng)治。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郡舉賢良,對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對,由是獨擢助為中大夫。后得朱買臣、吾丘壽王、司馬相如①……并在左右。②……屢舉賢良文學之士。公孫弘起徒步(平民),數(shù)年至丞相。開東閣,延賢人與謀議,朝覲奏事,因言國家便宜。上令助等與大臣辯論,③……大臣數(shù)詘。——《漢書·嚴助傳》[方法感悟]
材料一中有3處省略號,省略號①是省略的人物;省略號②前后分為兩層主要信息,舉賢良的不同途徑,一是通過郡舉賢良為漢武帝左右,二是舉賢良文學之士參政;省略號③前后則為這些賢良參政的方式,可以議政奏事,也要相互辯論,詰難大臣。再結合設問可以歸納出漢武帝為削弱相權,“屢舉賢良文學之士”任用賢良文學之士為身邊近臣;從“延賢人與謀議,朝覲奏事,因言國家便宜”可以歸納出漢武帝為削弱相權讓賢良文學之士參與議政、奏事;從“上令助等與大臣辯論……大臣數(shù)詘”可以歸納出大臣之間相互詰難辯論。材料二
垂拱三年,或誣告(宰相)祎之④……(武)則天特令肅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審問)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經鳳閣(中書省)鸞臺(門下省),何名為敕?”則天大怒,以為拒捍制使,乃賜死于家。——《舊唐書·劉祎之傳》[方法感悟]材料二中省略號④前的信息是宰相劉祎之被誣告,省略號④后的信息是劉祎之認為對自己的“敕書”違制的理由,根據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的具體職責即中書省起草,門下省審議,尚書省負責執(zhí)行,而王本立宣讀的“敕書”是由皇帝直接發(fā)出的詔令,所以是違制的。材料三
(明初內閣大學士)掌獻替可否(意即對君勸善規(guī)過,議論興革)⑤……凡上之達下,曰詔,曰誥⑥……皆起草進畫,以下之諸司。下之達上,曰題,曰奏⑦……皆審署申覆(意即審查簽收,上報或發(fā)回)而修畫焉,平允乃行之。⑧……大典禮、大政事,九卿、科道官會議已定,則按典制,相機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睹魇贰ぢ毠僖弧穂方法感悟]
材料三中的省略號⑤⑥⑦⑧前后的信息分別為:“掌獻替可否(意即對君勸善規(guī)過,議論興革)”可以歸納為勸諫皇帝,匡正過失,討論歷代盛衰原因和典制沿革,根據“……皆起草進畫”和“……皆審署申覆(意即審查簽收,上報或發(fā)回)而修畫焉”可以歸納為替皇帝起草詔令和批答大臣奏章;根據“……則按典制,相機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可歸納為將九卿等議定的意見經審查后報告皇帝,所歸納的這三個方面就是明初殿閣大學士的主要職責;再結合所學知識即可從不是法定中央決策機構的角度說明明初閣臣為何不能等同于丞相。(1)根據材料一,歸納漢武帝為削弱相權所采取的舉措。(4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劉祎之為何不認可王本立宣讀的“敕書”。(4分)(3)根據材料三,歸納明初內閣大學士的主要職責;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明初閣臣為何不能等同于丞相。(6分)答案:舉措:任用賢良文學之士為身邊近臣;讓他們參與議政、奏事;令其詰難大臣。(4分)答案:說明:詔敕須由中書省起草,門下省審議,尚書省執(zhí)行,而由皇帝直接發(fā)出的詔令被認為是違制的。(4分)答案:職責:勸諫皇帝,匡正過失,討論歷代盛衰原因和典制沿革;替皇帝起草詔令和批答大臣奏章;將九卿等議定的意見經審查后報告皇帝。(4分)說明:內閣始終不是法定中央決策機構;不能統(tǒng)領六部。(2分)嘗試應用1.[2022·天津七校期末]左宗棠對《海國圖志》給予高度評價,“百余年來,中國承平,水陸戰(zhàn)備少弛……海上遂以多敵,魏子數(shù)以其說干當事,不應,退而著是書。其要旨以西人談西事,言必有稽……此魏子所謂師其長技以制之也”。這反映了(
)A.左宗棠、魏源順乎世界之潮流邁出變法第一步B.“師其長技以制之”是洋務派自強之道的思想先導C.中國人學習西方經歷了由器物到制度的變化D.以“中體西用”尋求變革,解決中國向何處去的問題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左宗棠對《海國圖志》給予高度評價”并結合所學左宗棠是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之一可知,洋務派借鑒了魏源的“師其長技以制之”思想,故選B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魏源不是主張變法的代表人物,排除A項;材料“左宗棠對《海國圖志》給予高度評價”不能體現(xiàn)中國人學習西方經歷了由器物層次到制度層次的變化,排除C項;材料主要是借鑒魏源的“師夷之長技以制夷”思想而非“中體西用”,排除D項。2.1924年,孫中山在《國民政府建國大綱》中將民生放在民權、民族的前面,指出:“建設之首要在民生……其次為民權……其三為民族?!睋丝芍瑢O中山(
)A.強調程序公正的基本理念B.關注基層民主政治建設C.重視保障農民群眾的利益D.強調分權和制衡的原則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1924年”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當時孫中山把三民主義發(fā)展為新三民主義,民生主義的內容為平均地權、節(jié)制資本、實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將民生放在民權、民族的前面,說明孫中山重視保障農民群眾的利益,C項正確;材料未涉及程序公正問題,排除A項;材料與基層民主政治建設關系不大,排除B項;“分權和制衡”材料沒有體現(xiàn),排除D項。3.[2022·北京東城區(qū)??糫以下為記述“靖難之役”的文獻史料。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4分)明太祖死后,皇長孫朱允炆繼位,是為建文帝。建文帝對勢力膨脹的藩王實行削藩。1399年,明太祖四子燕王朱棣起兵“靖難”,奪取皇位,是為明成祖,史稱“靖難之役”。材料一太祖病……問左右曰:“第四子來未?”無敢應者,凡三問,言不及他,逾時遂崩。允炆矯遺詔嗣位。(朱棣攻破南京城后)允炆嘆曰:“我何面目相見耶!”遂闔宮自焚。諸王及文武群臣復(數(shù)次)請上尊號,上(朱棣)固辭不允。己巳,諸王及文武群臣備法駕、奉寶璽……擁上登輦,上不得已升輦……遂詣奉天殿,即皇帝位。——摘編自《奉天靖難記》(明成祖時期的官修史書)材料二
(乾隆圣諭)易名以謚(意:帝王死后依其行跡定謚號),古之制也……明建文為太祖之嫡孫,纘承大統(tǒng),在位四年,固儼然天下共主矣……追謚建文皇帝為恭閔惠皇帝?!肚甯咦趯嶄洝?乾隆御批)七國之反以誅晁錯為名,大抵亂臣賊子必有說以為兵端,燕王之稱端靖難,亦猶是也……揆厥所由(意:究其原因),殆因成祖自知慚德,欲曲諱其篡弒惡名,以明己無致死其君之事?!队ㄨb輯覽》(1)閱讀材料,概括《奉天靖難記》和清代文獻對于“靖難之役”的不同看法。(6分)
答案:前者認為朱允炆是矯詔篡位,不承認其帝位,朱棣是撥亂反正,繼位為眾望所歸。后者肯定建文帝的正統(tǒng)地位,認為朱棣是篡逆、弒君。(6分)解析:第(1)問,根據材料一“允炆矯遺詔嗣位”“諸王及文武群臣(數(shù)次)上表請上尊號”可知,前者認為朱允炆是矯詔篡位,不承認其帝位,朱棣是撥亂反正,繼位為眾望所歸;根據材料二“明建文為太祖之嫡孫,纘承大統(tǒng)”“殆因成祖自知慚德,欲曲諱其篡弒惡名,以明己無致死其君之事”可知,后者肯定建文帝的正統(tǒng)地位,認為朱棣是篡逆、弒君。
(2)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奉天靖難記》和清代文獻對“靖難之役”不同態(tài)度的原因。(8分)
答案:前者是明成祖時期的官修史書,明成祖為了給自己皇位的合法性進行辯護,故而否認建文帝的正統(tǒng)性,并樹立自己的正面形象。后者來自乾隆帝之手,乾隆帝為了進一步強化君主專制,維護封建綱常名教,追謚建文帝,斥責包括“靖難之役”在內的歷代叛亂。(8分)解析:第(2)問,根據材料一“摘編自《奉天靖難記》(明成祖時期的官修史書)”可知,前者是明成祖時期的官修史書,受維護個人利益的限制,明成祖為了給自己皇位的合法性進行辯護,故而否認建文帝的正統(tǒng)性,并樹立自己的正面形象;而后者,根據材料二“乾隆圣諭”“乾隆御批”可知,其來自乾隆帝之手,結合所學明清君主專制制度的加強可知,此時我國古代君主專制達到頂峰,再根據材料二“易名以謚,古之制也”“七國之反以誅晁錯為名,大抵亂臣賊子必有說以為兵端,燕王之稱端靖難,亦猶是也”可知,乾隆帝為了進一步強化君主專制,維護封建綱常名教,追謚建文帝,斥責包括“靖難之役”在內的歷代叛亂。途徑三點石成金——從材料出處和注釋中獲取有效信息認知透視1.細審材料出處把握材料主旨(1)歷史材料題一般都注明該史料的來源或出處,這是出于命題科學性和嚴謹性的考慮。(2)引文出處是對所引(選用)材料(史料)來源進行的說明(解說),材料的引文注釋往往包含了解題的關鍵信息,如引文出處、作者、文章寫作時間、文章題目等。這些出處(說明)對于我們理解材料往往提供了重要的信息,這些信息經常能幫助我們準確地理解把握材料的內容與思想。2.直接獲取有效信息的途徑材料出處——在材料的諸多信息中有效信息最重要,“材料出處”往往包含著時間、時代背景,結合材料出處大體可以了解人物或事件,掌握材料的內涵和外延,以界定考查意圖,弄清考查的知識點。材料注釋——“注釋”則對事件或事物進行進一步闡釋,獲取信息是解讀的前提,通過對有效信息的解讀,能準確回答問題。經典示例[示例]
1943年8月,國民黨頒布《抗戰(zhàn)期間宣傳名詞正誤表》,把“親日派”“長征時代”“爭取民主”“國共合作”“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等歸為“謬誤名詞”,禁止刊載。這反映了國民黨(
)A.努力緩和與其他黨派的矛盾B.竭力塑造戰(zhàn)時政府的形象C.與中共爭奪抗戰(zhàn)的領導權D.力圖維護一黨專制的局面答案:D[方法感悟]材料出自國民黨頒布的《抗戰(zhàn)期間宣傳名詞正誤表》,其文化宣傳領域的活動都是為政治服務的,具體體現(xiàn)在,在抗戰(zhàn)相持階段,由于階級屬性和日本侵華方針的改變,國民黨積極反共、消極抗日。從“親日派”“爭取民主”“國共合作”“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等歸為“謬誤名詞”可看出國民黨壓制其他黨派,反對與其他黨派民主協(xié)商,以維護國民黨一黨專制獨裁。嘗試應用1.[2022·山東濟寧模擬]下表是文獻中關于周公的部分記載。據此可知周公(
)A.通過非法奪權方式建立統(tǒng)治B.注重強化貴族等級秩序C.實現(xiàn)了與周邊各族和諧相處D.開創(chuàng)了大一統(tǒng)政治局面文獻記載內容《左傳》先君周公制周禮《禮記》武王崩,成王幼弱,周公踐天子之位以治天下。六年,朝諸侯于明堂,制禮作樂,頒度量,而天下大服《尚書大傳》周公攝政,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wèi),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作樂,七年致政成王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周公制周禮”“制禮作樂,頒度量,而天下大服”“六年制禮作樂”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周公制作周禮的主要目的在于強化西周初年的分封等級秩序,故選B項;根據材料“七年致政成王”可知,周公并未奪取政權,排除A項;根據材料“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wèi),五年營成周”可知,西周初年與周邊少數(shù)民族關系比較緊張,排除C項;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開創(chuàng)大一統(tǒng)政治局面的是秦朝,排除D項。2.陳樂民在《歐洲文明擴張史》中寫道:“羅馬人對希臘人的征服開啟了希臘精神征服地中海的時代。羅馬人在對地中海的統(tǒng)治中融合進了希臘文明的精神,把希臘精神轉換成了羅馬的政治統(tǒng)治形式,形成了羅馬法的原則。”這表明(
)A.民主政治推廣到羅馬帝國
B.希臘文明有明顯的侵略特征C.羅馬文明滲透有希臘精神
D.羅馬法原則適用于西方各國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信息可知,伴隨著羅馬的擴張,羅馬人把希臘精神擴展到其統(tǒng)治的版圖之中,表明羅馬文明滲透有希臘精神,故選C項;羅馬實行帝制,并未傳播民主政治,排除A項;希臘文明是民主政治,不具有明顯的侵略特征,排除B項;“各國”的表述過于絕對,排除D項。3.[2021·山東實驗中學一模]1984年10月13日,國務院發(fā)出《關于農民進入集鎮(zhèn)落戶問題的通知》,要求各級人民政府積極支持有經營能力和技術專長的農民進入集鎮(zhèn)經營工商業(yè),并放寬其落戶政策,統(tǒng)計為非農業(yè)人口,從而打破了長期以來從戶籍上限制農民進城的舊規(guī)定。這一做法(
)A.推進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B.發(fā)展了農村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C.適應了城鄉(xiāng)商品經濟發(fā)展的需要D.解決了城鄉(xiāng)二元戶籍制度的弊端答案:C解析:允許有經營能力和技術專長的農民在落后集鎮(zhèn)經營工商業(yè),有利于促進鄉(xiāng)鎮(zhèn)工商業(yè)的發(fā)展,這一做法適應了當時城鄉(xiāng)商品經濟發(fā)展的需要,故選C項;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是在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提出的,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A項;農村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在1984年之前已經推廣,排除B項;“解決了”說法過于絕對,排除D項。途徑四去偽存真——靈活遷移捕捉隱性有效信息認知透視1.表層信息和隱性信息(1)在材料信息的獲取上,材料的表層信息很直觀,較易獲取,而材料涉及的隱性信息因需要歸納、遷移才能獲得,這類信息往往不被考生所洞察。(2)獲取有效信息,可從論述的觀點中獲取暗示作者主張的隱性信息,從材料關鍵詞或結合所學知識獲取相關隱性信息,從學科常識中獲取相關隱性信息,這些隱性信息往往制約著答案是否全面與正確。在解讀材料獲取有效信息時,一定要注意這些隱性信息。2.靈活遷移捕捉隱性有效信息的關鍵創(chuàng)新思考—堅持“不拘泥于不同版本教科書的具體表述,重視新材料、新情境的創(chuàng)設與運用,鼓勵考生獨立思考和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是高考命題的新亮點,針對這一命題趨勢,應注意創(chuàng)新思維。巧妙辨別—高考命題者往往巧妙地將材料進行加工,以一種嶄新的形式出現(xiàn),材料隱含著重要歷史信息,再加上中國語言博大精深,特別是很多字詞古今差別很大,還有從西方翻譯過來的“譯文”材料,保留了西方人“含而不露”的表達方式、幽默性的“歐化語言”技巧,針對這一命題趨勢,應注意對材料的巧妙辨別,獲取有效信息。隱性挖掘—高考命題選取的新材料信息量大,對其中的隱性信息應當學會獨到分析、仔細品味,提高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經典示例[示例]
1980年6月18日,四川省廣漢縣向陽人做出了一個在新中國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舉動(如下圖)。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概括指出材料所蘊含的歷史信息,并結合時代背景加以闡釋。(12分)[示例]
答案:提取歷史信息:能結合歷史發(fā)展的時代特征,準確、全面地概括材料反映的歷史信息。例如:人民公社體制開始被打破,政治體制改革已悄然進行;“左”傾思想的束縛依然存在,人們對改革心存顧慮。(6分)進行歷史解釋:能結合時代背景,在材料所反映的信息和以下知識之間建立聯(lián)系,并進行合理解釋。如:①人民公社體制的弊端。②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及其關于改革的決定。③撥亂反正工作及當時思想領域的實際狀況等。在此基礎上,能提出獨立的見解或認識。例如:改革具有艱巨性,改革是在新舊觀念的激烈沖突中展開的;改革者必須有“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和勇氣,才能實現(xiàn)改革的目的。(6分)[方法感悟]應充分從題頭、圖片與文字說明中挖掘隱性信息。(1)從關鍵詞中獲取隱性信息:“1980年6月18日”,隱性信息是改革開放初期,我國農村經濟體制改革正在探索中。(2)從論述的觀點中獲取隱性信息:“四川省廣漢縣向陽人做出了一個在新中國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舉動”,是本題提出的觀點,這一觀點隱含的信息是高度評價廣漢縣向陽人的換牌行為。(3)從圖片中獲取隱性信息:圖中的換牌隱含著人民公社體制開始被打破,政治體制改革已悄然進行。(4)從文字說明中獲取隱性信息:圖片中的注釋“墨汁都還沒干就匆匆掛上去了”“在換牌半年多的時間里,我連陌生人都不敢見呢”“不準宣傳、不準廣播、不準登報”等隱含的信息是改革嘗試中改革理念與“左”傾思想的沖突,當時“左”傾思想的束縛依然存在,人們對改革心存顧慮。嘗試應用1.下圖是1933年12月5日中共中央機關報《紅色中華》刊登的反對貪污浪費、厲行節(jié)約的報道。這反映出中國共產黨(
)A.杜絕了貪污浪費的現(xiàn)象
B.解決了根據地的經濟困難C.著眼于建設廉潔的政權
D.致力于增加根據地的收入答案:C解析:材料表明,中共中央機關報刊登反對貪污浪費、厲行節(jié)約的報道,反映出中國共產黨著眼于建設廉潔的政權,故C項正確;材料體現(xiàn)的是中國共產黨廉政建設的努力,不能得出杜絕了貪污浪費現(xiàn)象、解決了根據地經濟困難的結論,A、B兩項錯誤;材料體現(xiàn)的是廉潔,不是增收,D項錯誤。2.[2022·山東聊城一中一模]如圖是關于十月革命的一張宣傳圖片,其解釋是在資產階級的巢穴面前,炮聲槍鳴,士兵、工人沖向冬宮。但據學者考證,這幅圖片是電影《列寧在十月》的劇照,是斯大林時期強調激烈革命的產物。最新史料表明十月革命冬宮戰(zhàn)役未經過激烈斗爭,整個過程總共死6人、傷50人。這表明(
)A.史料的新發(fā)現(xiàn)有助于獲得歷史新認知B.綜合多種歷史敘述即可確認歷史事實C.歷史教材不能客觀準確再現(xiàn)歷史事實D.只有新材料研究才能還原歷史的真相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學者考證十月革命的宣傳圖片只是電影劇照,最新的史料證明十月革命冬宮戰(zhàn)役并不激烈,傷亡也不嚴重,這顛覆了人們過去關于十月革命過程激烈的認知,說明史料的新發(fā)現(xiàn)有助于獲得歷史新認知,故A項符合題意;確認歷史事實需要多種史料相互印證,故排除B項;C、D兩項說法過于絕對,均排除。3.[2022·北京豐臺區(qū)綜合練習]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世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某班研究性學習小組對“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世界”進行課題探究,以下是他們收集整理的一部分信息:依據該研究小組搜集的信息,概括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時代特征,并結合所學知識加以分析。(要求:概括特征要多角度,分析要史實充分。)(14分)解析:根據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以從三個角度進行概括,即政治、經濟和科技。從政治上看,世界仍處于兩極格局,但出現(xiàn)西歐、日本、中國、不結盟等力量的崛起,世界開始出現(xiàn)多極化趨勢;經濟上,世界開始出現(xiàn)經濟全球化趨勢,資本主義國家經過二戰(zhàn)后初期的調整,出現(xiàn)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黃金時代,但20世紀七十年代,進入“滯脹”狀態(tài),為擺脫危機,英美等國對經濟進行調整,放松國家對經濟的控制,社會主義國家蘇聯(lián)則是改革以失敗告終,中國改革開放則出現(xiàn)經濟飛速發(fā)展;從科技上看,伴隨著第三次科技革命,世界各國科技有所進步。答案:國際關系方面:世界由美蘇兩極格局向多極化趨勢轉變。(2分)這一時期,隨著歐共體的成立,歐洲走向聯(lián)合,促進西歐經濟的發(fā)展,提高了歐洲的國際地位;日本經濟快速恢復和發(fā)展,成為經濟大國;隨著不結盟會議的召開,第三世界崛起;中國沖破帝國主義的包圍封鎖,國際地位不斷提升。以上勢力的崛起沖擊了美蘇兩極格局,使世界由美蘇兩極格局向多極化趨勢轉變。(至少兩點,4分)經濟方面:各國對經濟進行調整和改革。二戰(zhàn)后,資本主義國家加強政府對經濟的干預,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生產的盲目性,推動了資本主義經濟的恢復和發(fā)展。20世紀70年代,在經濟經歷快速發(fā)展之后,由于能源危機,進入“滯脹”階段。為擺脫“滯脹”,英美等國又對經濟進行調整,放松國家對經濟的干預。社會主義國家蘇聯(lián)為克服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的弊端,進行改革,但改革并未觸及根本,以失敗而告終。中國在經歷“文化大革命”之后,召開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改革開放。(任3點6分)科技文化方面:科技文化新發(fā)展。隨著新科技革命的繼續(xù),美蘇等國科學技術取得新發(fā)展,中國航空航天技術也取得一定成就。(2分)途徑五有章可循——從數(shù)據對比和變化中獲取有效信息認知透視1.整體把握,分析數(shù)據變化(1)數(shù)據對比和變化中包含的有效信息主要體現(xiàn)在“這些數(shù)據是在什么背景下變化的”“這些數(shù)據的變化說明了什么問題”。(2)從數(shù)據對比和變化中獲取信息時,要注意從縱向和橫向兩個方面分析數(shù)據變化的趨勢,同時要注意看整體,不能局限于某一個時期或時間段,而應全面理解數(shù)據對比和變化所反映的問題。2.“四讀”法是解答圖表類題目的關鍵經典示例[示例]推動下表所列國際組織出現(xiàn)的主要因素是(
)A.發(fā)達國家經濟高速增長造成的資源緊缺B.新興獨立國家應對不利的國際經濟秩序C.經濟全球化開始擴展到生產領域D.經濟的區(qū)域集團化取得顯著成就成立時間名稱1955年國際茶葉委員會1960年石油輸出國組織1962年可可生產者聯(lián)盟1970年天然橡膠生產者協(xié)會答案:B[方法感悟]
本題是圖表類選擇題,從時間和名稱中獲取信息是關鍵。時間是從1955~1970年,國際組織的名稱具有特殊性,均是原料生產組織。從時間上看,二戰(zhàn)后,廣大亞非拉國家獲得民族獨立,但經濟上不能獨立,仍需依附于發(fā)達國家。從國際組織的名稱看,發(fā)展中國家開始建立自己的行業(yè)組織,維護自己的權利,發(fā)出自己的聲音,對抗不合理的經濟秩序。嘗試應用1.[2022·湖南株洲一模]下面是秦朝至唐太宗時期各階段的地方行政區(qū)劃數(shù)量表(單位:個)。據此可知(
)A.縣制是封建國家地方治理的基礎B.政權更迭不利于有效的基層治理C.魏晉南北朝的行政檔案保存最好D.隋唐的節(jié)度使制度危害中央集權時期州郡(國)縣秦
481000余西晉191711232北周與陳2636171562隋文帝時300余
約1500隋煬帝時
1901255唐太宗時10300余1500余答案:A解析:從材料可以看出,從秦朝到唐太宗時,地方行政區(qū)劃有時候實行三級管理制度,有時候實行兩級管理制度,且州、郡(國)數(shù)量起伏不定,但是縣一直存在且數(shù)量基本保持不變,這反映出縣一級的行政區(qū)劃是封建國家治理地方的基礎,A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xiàn)政權更迭對基層治理的影響,排除B項;根據材料得不出魏晉南北朝時期行政檔案保存情況,排除C項;材料沒有體現(xiàn)節(jié)度使制度對中央集權的影響,排除D項。2.[2022·安徽A10聯(lián)盟聯(lián)考]下圖為“九五”時期機電產品與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增長速度情況。據此可知“九五”時期我國(
)A.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形成B.國民經濟結構發(fā)生根本變革C.加入WTO促進經濟迅速發(fā)展D.工業(yè)呈現(xiàn)出高質量增長態(tài)勢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九五”時期機電產品與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增長的情況,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增長速度均較快,且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增長速度快于機電產品,這反映出我國工業(yè)呈現(xiàn)高質量的增長態(tài)勢,故選D項;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基本形成是在21世紀初,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A項;材料反映的是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增速,與國民經濟結構無關,排除B項;2001年,我國加入WTO,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C項。3.下面是1921~1925年蘇俄(聯(lián))農業(yè)生產變化情況柱狀圖。據圖可知,這一經濟指標的變化主要得益于(
)A.商品與市場手段的運用B.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體制C.農業(yè)集體化正在加速推進D.擴大了集體農莊的自主權答案:A解析:由該圖可知,1921~1925年,蘇俄(聯(lián))糧食作物種植面積和糧食作物產量都在提高,而且畝產量也在迅速增加,這說明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提高,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是新經濟政策下農業(yè)領域里實施糧食稅制,即使用商品與市場手段的結果,故選A項;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是在斯大林領導蘇聯(lián)期間逐漸形成的,其最終形成的時間是在1936年,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B項;農業(yè)集體化開始于1927年農業(yè)集體化方針提出后,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C項;擴大集體農莊的自主權是在赫魯曉夫改革期間實行的,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D項。途徑六條分縷析——從材料包含的層意中獲取有效信息認知透視1.對材料進行層次劃分準確獲取有效信息是解答問題的關鍵。一段材料往往有多層含義,應注意對材料進行層次劃分,并歸納層次大意,特別要關注材料中的轉折詞、并列詞,因為這些詞是劃分層次的依據。2.注意表面信息和隱性信息閱讀材料時,既要注意各層次表面信息,也要注意其隱性信息。只有讀透材料,把握設問,才能準確作答。3.材料段落結構的三種類型總分結構—第一句話是中心句,然后分角度論述分總結構—先分別論述,最后一部分是總結總分總結構—第一句是總述,然后分述,最后再總結經典示例[示例]中華文明燦爛輝煌,對保持國家的穩(wěn)定和統(tǒng)一發(fā)揮了積極作用。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6分)材料一對于一個旁觀者來說,4世紀時世界歷史的情況可能是這樣:羅馬帝國總算歷劫而存,而中華帝國的時代已成為過去??墒侵腥A帝國在羅馬帝國已不復存在時最后重新組成。中華帝國為什么能恢復而羅馬帝國卻不能,一個原因可能是①中國王朝比拜占庭帝國更充分地保留了帝國的傳統(tǒng)。如果皇帝依靠②不是按照出身或機遇而是按才干選拔的官僚知識分子行使權力,那他就會③實行公正的道德的統(tǒng)治。④中國的文字也比西方的拉丁文和希臘文有著更大的文化上的連續(xù)性?!幾再M正清《中國:傳統(tǒng)與變革》[方法感悟]
材料一從“中國帝國為什么能恢復而羅馬帝國卻不能”分為兩層,分別講述了結果和原因。而原因又分為四層:①充分地保留了帝國的傳統(tǒng);②按才干選拔官僚;③實行公正的道德的統(tǒng)治;④中國文字的連續(xù)性。材料二理學家提出“理”作為宇宙萬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禮法、倫理思想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論證明確的哲學體系,這是兩漢的粗糙儒學所無法比擬的。理學家以儒家“圣人”為最高境界,⑤充分肯定人的現(xiàn)實生活、道德精神的意義;它摒棄佛道所宣揚的彼岸世界,不相信靈魂不滅、輪回轉世之說,而⑥力求在現(xiàn)實世界中實現(xiàn)崇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種理性主義的哲學?!R克垚《世界文明史》[方法感悟]材料二從“理學家以儒家‘圣人’為最高境界”分為兩層,第一層講儒學的繼承與發(fā)展;第二層講理學的作用,從分號處又可分為兩方面,一是⑤“肯定”,二是⑥“力求”。(1)概括材料一中有利于中國穩(wěn)定和統(tǒng)一的因素。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不是按照出身或機遇而是按才干選拔”所涉及的制度。(6分)(2)據材料二,指出理學的積極作用。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儒學由“粗糙”趨向“精微”的原因。(6分)(3)據上述材料,說明中華文明在傳承和發(fā)展過程中所體現(xiàn)的基本特質。(4分)答案:因素:充分保留傳統(tǒng);合理選官;實行德政;漢字文化延續(xù)功能強。制度:察舉制(九品中正制);科舉制。(6分)答案:作用:引導人們關注現(xiàn)實;有利于培養(yǎng)道德品質。原因:儒學受到佛道思想的挑戰(zhàn)(沖擊);復興儒學的需要(宋明理學家的學術創(chuàng)新)。(6分)答案:特質:延綿不斷(尊重傳統(tǒng));兼收并蓄(與時俱進)。(4分)嘗試應用1.白居易是唐代著名詩人,他早年以規(guī)諫社會的諷喻詩為主,中年政治上遭遇挫折,書寫恬淡寡欲的閑適詩,晚年隱居龍門香山追求知足知恥境界。白居易詩歌創(chuàng)作風格的轉變反映了當時(
)A.儒學地位下降B.佛道影響廣泛C.三教并立與融合
D.社會動蕩不安答案:C解析:據材料“他早年以規(guī)諫社會的諷喻詩為主,中年政治上遭遇挫折,書寫恬淡寡欲的閑適詩,晚年隱居龍門香山追求知足知恥境界”可知,白居易的一生先后受儒學、道教、佛教影響,故選C項;儒學只是受到佛道的挑戰(zhàn),地位并未下降,排除A項;材料只提到白居易一個人,無法說明佛道影響廣泛,排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重慶能源職業(yè)學院《機電系統(tǒng)建模與仿真》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甘孜職業(yè)學院《大跨度空間結構》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屆寧夏吳忠市高三上學期適應性考試(一模)歷史試卷
- 2024-2025學年浙江省六校聯(lián)盟高一上學期期中聯(lián)考歷史試卷
- 做賬實操-代理記賬行業(yè)的賬務處理分錄
- 長春大學旅游學院《幼兒舞蹈創(chuàng)編二》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4-2025學年湖北省新高考聯(lián)考協(xié)作體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卷
- 濟南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信息安全基礎》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聊城大學東昌學院《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亳州職業(yè)技術學院《數(shù)據分析與可視化實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JTG∕T F30-2014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細則
- 篆刻學全套課件
- GB 1886.375-202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氫氧化鈣
- 物業(yè)員工晉升述職報告
- 建設工程施工專業(yè)分包合同(GF-2003-0213)
- 耳鼻喉科各項規(guī)章制度
- 虹吸現(xiàn)象講解
- 設備采購計劃書
- 長興縣合溪水庫清淤工程(一期)環(huán)境影響報告
- 粒籽源永久性植入治療放射防護要求
- 新聞選題申報單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