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豬病及其防治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565abfae006f63dacd2215204e7f9dc/6565abfae006f63dacd2215204e7f9dc1.gif)
![常見豬病及其防治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565abfae006f63dacd2215204e7f9dc/6565abfae006f63dacd2215204e7f9dc2.gif)
![常見豬病及其防治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565abfae006f63dacd2215204e7f9dc/6565abfae006f63dacd2215204e7f9dc3.gif)
![常見豬病及其防治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565abfae006f63dacd2215204e7f9dc/6565abfae006f63dacd2215204e7f9dc4.gif)
![常見豬病及其防治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565abfae006f63dacd2215204e7f9dc/6565abfae006f63dacd2215204e7f9dc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常見豬病及其防治
第一節(jié)母豬常見疾病一、母豬乳房炎及其預防乳房炎是由于乳腺或乳腺間的結締組織感染病原菌而發(fā)生的,能引發(fā)豬乳房炎的病原菌有:鏈球菌、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壞死桿菌、棒狀桿菌、結核菌等。這些病原菌的存在加上豬舍環(huán)境不良、飼養(yǎng)管理不當就容易發(fā)病。豬的乳房炎可分為兩種類型:局限性乳房炎核擴散性乳房炎。局限性乳房炎〔局限于1-3個乳區(qū)發(fā)病〕是一種常見病,多由乳頭管口和乳房附近的創(chuàng)傷或被仔豬咬傷導致病原菌侵入淋巴結而發(fā)病。此時病豬精神尚好,食欲尚可,只是發(fā)病乳區(qū)腫大、發(fā)熱、疼痛,不讓仔豬吃奶。擴散性乳房炎〔全乳區(qū)急劇腫脹,幾乎不分泌乳汁〕是由于豬體其它部位被感染〔如子宮膜炎、結核病、放線菌病〕發(fā)作及病毒轉移;難產及產仔過多、分娩時間過長、母豬過度疲勞;全群仔豬虛弱、吮乳力氣缺乏;被化膿菌侵入感染時均可發(fā)生本病。全乳區(qū)發(fā)病后體溫升高,食欲廢絕,乳房腫脹硬結發(fā)紅,分泌黃色粘稠水樣膿汁乳,拒絕仔豬吃奶。預防母豬乳房炎要從改善豬舍環(huán)境、改善飼養(yǎng)管理、早期發(fā)現早期治療等幾方面著手:〔1〕切實做好豬舍的衛(wèi)生消毒工作,將可能引發(fā)乳房炎的病原菌徹底殺滅?!?〕臨產前1-2天要給母豬減食,分娩當天不要喂食,分娩后要逐漸增加喂量,以免因過量飲食誘發(fā)乳房炎?!?〕分娩前用溫水將母豬的乳房進展清洗、消毒、按摩,既能預防乳房炎,又能促進泌乳。母豬分娩時助產時間要短,使其盡快產完,并及時給母豬飲清水,使母豬體溫下降。〔4〕要防止乳豬咬傷母豬乳頭,可在乳豬出生時用銳利的鐵剪將乳豬的上下8枚乳隅齒和犬齒從牙根剪掉。初生乳牙并無大用,切除后可防止乳房外傷?!?〕分娩后觸摸乳房,有熱感,乳房可觸摸到硬塊,即有患局部性乳房炎的可能,要盡可能揉開并排出乳汁,可用魚石脂加樟腦精的混合液每天涂1-2次。〔6〕斷奶前幾天,如果母豬膘情好,可適當減少精料量并控制飲水,以免斷奶后發(fā)生乳房炎。二、母豬發(fā)生產后癱瘓的原因及防治母豬產后癱瘓的主要原因是母豬患骨質疏松癥。妊娠期間,胎兒骨骼發(fā)育需要大量的鈣和磷等礦物元素,這時如果妊娠母豬飼料中供給的鈣和磷缺乏,母豬就會發(fā)動本身體的鈣和磷來滿足胎兒骨骼發(fā)育的需要,隨著胎兒生長發(fā)育的加快,母豬骨骼中鈣和磷的喪失就越來越嚴重,母豬發(fā)生骨質疏松癥,加之產后體質虛弱,就造成癱瘓。同時,維生素D3的缺乏會影響鈣和磷的吸收,因此,防止母豬產后癱瘓的主要措施是按照妊娠母豬的營養(yǎng)需求配制妊娠母豬料,保證妊娠母豬對鈣、磷、維生素D等各種礦物質和維生素的需要。三、造成母豬繁殖障礙的因素造成母豬繁殖障礙的因素很多,分為先天性、機能性、營養(yǎng)性、機械性和疾病性,其中以傳染性疾病危害最大,常呈大面積的地方性和流行性感染,導致大量的妊娠母豬流產、死產和新生仔豬死亡,給規(guī)模豬場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惨弧诚忍煨苑敝痴系K主要表現為生殖器官畸形阻礙精子和卵子的正常運行,阻礙精卵的結合。常見的生殖器官畸形有卵巢系膜和輸卵管系膜囊腫、輸卵管阻塞、缺乏子宮角、子宮頸閉鎖、雙子宮體、雙子宮、雙陰道,這些都是難以治療的,只有在選育過程中進展淘汰,消除畸形基因?!捕硻C能性繁殖障礙:1、卵巢發(fā)育不全:豬的正常卵巢重量為5克左右,發(fā)育不全的在3克以下,原因是腦垂體機能障礙,卵巢對性腺激素敏感性降低而引起。2、卵巢囊腫:表現發(fā)情不規(guī)律,青年母豬占一半。治療:肌肉注射促黃體素200-500微克/次,注射1-4次。治療到發(fā)情的間隔時間為22天,發(fā)情率一般為77.4%,受胎率可達70.2%。3、持久黃體:母豬長期不發(fā)情,可用前列腺素使黃體消退,與性腺激素合用效果更好。治療:〔1〕先用前列腺素3-5毫克肌肉注射,經3-5天后,陰部腫脹時再注射性腺激素1000單位,大多數在3-4天發(fā)情,配種即可受胎。〔2〕復方十八甲短效避孕片,連喂18天。4、卵泡發(fā)育障礙:包括卵泡機能減退、萎縮及硬化,在不發(fā)情母豬中有69%為卵泡發(fā)育障礙所引起。治療:可用性腺激素200-1000單位肌肉注射或用絨毛膜促性腺激素500-1000單位隔1-2天做一次?!踩碃I養(yǎng)性繁殖障礙:1、能量和蛋白質:高能量飼料使母豬過肥,尤其缺乏運動的情況下,導致肥胖性不育。如能量和蛋白質供給缺乏,母豬瘦弱,則發(fā)情期向后推遲或不發(fā)情,卵泡停頓發(fā)育,安靜排卵或形成卵泡囊腫,配種前一周每天給母豬增加飼料,消化能為12兆焦/kg可獲較高胚胎存活率。2、維生素:VA、VB、VD、VE是母豬維持正常繁殖機能不可缺少的維生素,嚴重缺乏會影響受胎和胎兒的正常發(fā)育。VA:缺乏時使母豬難于受胎、中途流產、產弱仔、盲胎、死胎和畸形胎。VB1:缺乏時母豬屢配不孕,性機能紊亂、發(fā)情不正常、產弱仔。VB2:缺乏時母豬泌乳減少,所產仔豬易成僵豬。VB6:缺乏時母豬發(fā)情推遲。VB12:缺乏時母豬泌乳量下降,產仔少,易患惡性貧血癥。VB3:缺乏時運動失調、鵝步、腸炎、生殖及泌乳機能受損。VD:缺乏時母豬泌乳量下降,受胎率降低,易患產后癱瘓,表現流產、死胎、子宮脫,仔豬易患佝僂病。VE:缺乏時會使生殖道上皮角質化,母豬不易受胎,易流產。對公豬擾亂精子形成過程,嚴重時精液中無精子。在母豬日糧中添加VA、VD、VE對改善繁殖率有良效,可明顯縮短從斷奶到發(fā)情的時間,提高受胎率?!菜摹硻C械性繁殖障礙:主要是母豬受外傷而引起胎兒死亡?!参濉臣膊⌒苑敝痴系K:以下疾病會導致母豬的繁殖障礙:1、細小病毒?。褐饕卣魅Q于在哪個階段感染該病毒。感染后母豬可能再發(fā)情,或既不發(fā)情,也不產仔,或窩產仔只有幾頭,或產出木乃伊胎兒。唯一的病癥是在懷孕中期或后期胎兒死亡,胎水被吸收,母豬腹圍減小。而其它表現為不孕、流產、死產、新生仔豬死亡和產弱仔。70天后感染可正常產仔,仔豬帶毒。2、鉤端旋轉體?。涸摬∧芤鹛核劳觥⒘鳟a和降低仔豬存活率。該病的潛伏期是1-2周,在懷孕第一個月感染,胎兒一般不受影響。第二個月感染,引起胎兒死亡和重吸收、木乃伊或流產。第三個月感染引起流產、遲月產弱仔。3、乙型腦炎:除青年母豬以外,其它豬感染后多為亞臨床病癥,經產母豬血液抗體高,其它無病癥。青年母豬的死胎、木乃伊的發(fā)生率高達40%,新生仔豬死亡率為42%。4、非典型豬瘟:豬體免疫力下降,母豬感染豬瘟病毒常引起繁殖障礙。妊娠10天感染,胚胎死亡和吸收,母豬產仔頭數少或返情。妊娠10-50天感染,死胎多。產前一周感染不影響仔豬存活,但影響發(fā)育。后備母豬在配種前兩周或一個月免疫豬瘟疫苗,劑量三個頭份即可預防非典型豬瘟的發(fā)生。5、鸚鵡熱衣原體病:為地方性流行。病豬或潛伏感染豬的排泄物和分泌物均可帶毒傳染,可危害各種年齡的豬,但對妊娠母豬最敏感,病原可通過胎盤屏障滲透到子宮,導致胎兒死亡。初產青年母豬的發(fā)病率為40-90%,而經產母豬往往無恙。發(fā)病母豬呼吸困難、體溫高、皮膚發(fā)紫、不吃或少食。據我市疫病監(jiān)測結果分析,每年的感染率趨上升狀態(tài)。該病可用四環(huán)素進展治療。6、子宮感染:對母豬做輸卵管及子宮檢查發(fā)現有40-45%帶菌,最常見的是大腸桿菌和白色葡萄球菌。子宮帶菌是由公豬配種時帶入〔包皮液、精液本身〕,也可能來自陰道。子宮帶菌對初配母豬的危害最大,總之無論是傳染性還是非傳染性疾病,能引起母豬體溫升高時,都會引起胚胎死亡或流產。7、豬繁殖-呼吸障礙綜合癥〔又稱蘭耳病〕:母豬表現消瘦、厭食、體溫稍有升高,雙耳、腹部、乳房發(fā)蘭,流產、早產、產出死胎及弱仔。開場發(fā)病時以弱仔多為特征,時間長了即出現木乃伊及死胎多的現象。母豬產后無奶,仔豬死亡率最高時可達100%。少數豬表現耳尖、鼻尖和四肢末端、尾尖、乳頭部、會陰部呈蘭紫色〔因此得名為蘭耳病〕此種現象呈一過性。8、豬附紅細胞體?。鹤胸i高燒、黃染、貧血、急性死亡。妊娠后期和產后母豬發(fā)生乳房炎、不食、高燒,局部母豬流產或產死胎。9、弓形體?。喝焉锬肛i發(fā)生了弓形體病會出現流產、死胎及木乃伊胎。10、豬布氏桿菌?。褐饕堑谝惶ツ肛i發(fā)生流產,流產常發(fā)生在妊娠第1-3個月,最早2-3周,最晚接近分娩時流產。早期流產時母豬可將胎兒胎衣吃掉,不易發(fā)現。以上由于傳染病的發(fā)生引起母豬的繁殖障礙,只要作好預防,即可防止。第二節(jié)乳豬與仔豬階段常見疾病一、導致乳豬腹瀉癥發(fā)生的原因及預防方法乳豬腹瀉是乳豬的常見病,是阻礙養(yǎng)豬生產的關鍵問題。引起乳豬腹瀉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因乳豬消化系統發(fā)育不健全,對飼料中的*些成分產生排斥反響或因受涼產生消化不良而導致的生理性腹瀉;二是由于病原微生物感染所導致的病理性腹瀉。能引起乳豬腹瀉的病原微生物有:大腸桿菌、沙門氏菌、豬痢疾密螺旋體等以及豬瘟、傳染性胃腸炎、流行性腹瀉、輪狀病毒感染等病毒病均能導致腹瀉。1、仔豬黃痢疾病概述:仔豬黃痢又稱早發(fā)性大腸桿菌病,由致病性大腸桿菌的*些血清型所引出。是初生仔豬的一種急性、致死性傳染病。以排黃色稀糞為其臨床特征。發(fā)病率和病死率均很高。是養(yǎng)豬場常見的傳染病。假設防治不及時,可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流行病學:診斷要點:根據其流行情況和病癥,一般可作出診斷。流行特點:主要發(fā)生于3日齡左右的乳豬。7日齡以上的乳豬發(fā)病極少。往往一窩一窩的發(fā)生,不僅同窩乳豬都發(fā)病,以后繼續(xù)分娩的乳豬也幾乎都感染發(fā)病。環(huán)境衛(wèi)生不好的,可能多發(fā);環(huán)境衛(wèi)生良好的也常有發(fā)生。因此,有人認為,母豬攜帶致病性大腸桿菌是發(fā)生本病的重要因素。臨床病癥:最急性的,看不到明顯病癥,于生后10多小時突然死亡。生后2-3天以上發(fā)病的仔豬,病程稍長,排黃色稀糞,含有凝乳小片,肛門松弛,捕捉時從肛六冒出稀糞。病豬精神不振,不吃奶,很快消瘦、脫水,最后衰竭而死。病理變化:頸部、腹部皮下常有水腫,腸有多量黃色液狀容物和氣體,腸粘膜有急性卡他性炎癥,腸腔擴,腸壁很薄,腸粘膜呈紅色,病變以十二腸最為嚴重,空腸和回腸次之,結腸較輕。腸系膜淋巴結有彌漫性小出血點。肝、腎有小的壞死灶。防止措施:〔一〕治療:發(fā)現1頭病豬,應全窩進展預防性治療,假設待發(fā)病后再治療,往往療效不佳。1.抗生素和磺胺藥療法:慶大霉素每次每千克體重4-7毫克,1日1次,肌注。乙基環(huán)丙沙星,每千克體重2.5-10.0毫克,1日2次,肌注。壯觀霉素,每千克體重25毫克,1日2次,口服。硫酸新霉素,每千克體重15-25毫克,分2次口服。氯霉素,每日每千克體重50毫克,肌注。青霉素8萬單位加鏈霉素80毫克,1次服,每日2次?;前冯撸?5克加甲氧芐氨嘧啶0.1克,研末,每次每千克體重5-10毫克是日2次。慶增安注射液每次每千克體重0.2毫升,1日2次口服。上述藥物均需連用3天以上。2.微生態(tài)制劑療法:目前我國有3種制劑,即促菌生、乳康生和調痢生。三者都有調整腸道菌群平衡,預防和治療仔豬黃痢、仔豬白痢的作用。促菌生于仔豬吃奶前2-3小時,喂3億活菌,以后每日1次,連服3次。與藥用酵母同時喂服,可提高療效。乳康生于仔豬出生后每天早晚各服1次,連服2天,以后每隔1周服用1次,可服6周,每頭仔豬每次服0.5克〔1片〕。調痢生每千克體重0.10-0.15克,每日1次,連用3天。在服用微生態(tài)制劑期間,制止服用抗菌藥物。3.其他療法:交巢穴注射10%葡萄糖液5-10毫升,或交巢穴激光治療,均有較好療效?!捕愁A防:平時應改善母豬的飼料質量,合理搭配飼料,保持環(huán)境衛(wèi)生和產房溫度。母豬臨產前,對產房必須徹底清掃、沖洗、消毒,墊上干凈墊草。母豬產仔后,把仔豬放在已消毒好的筐里,暫不接觸母豬,再次清掃豬舍,把母豬乳頭、乳房和胸腹部洗凈,并用0.1%高錳酸鉀液消毒,此后擠掉頭幾滴奶,"再放入仔豬哺乳,爭取初生仔豬盡早哺喂初乳,使仔豬迅速獲得初乳抗體,增強抵抗力。在分娩后頭3天要每天清掃產房2-3次,保持清潔枯燥。我國已相繼制成大腸桿菌K88ac-LTB雙價基因工程菌苗、大腸桿菌K88-K99雙價基因工程菌苗和大腸桿菌K88·K·987P三價滅活菌苗,前兩種采用口服免疫,后一種用注射法免疫,均于預產期前15-30天免疫〔具體用法參見說明書〕。母豬免疫后,其血清和初乳中有較高水平的抗大腸桿菌抗體,能使仔豬獲得很高的被動免疫保護率。但抗體水平保持較差。此外,也可用促菌生、乳康生、調痢生等加以預防。2、仔豬紅痢疾病概述:豬梭菌性腸炎:又稱仔豬紅痢、豬傳染性壞死性腸炎,是由C型或A型氏梭菌的外毒素所引起。主要發(fā)生于3日齡以的新生仔豬。其特征是排紅色糞便,腸粘膜壞死,病程短,病死率高。在環(huán)境衛(wèi)生條件不良的豬場,發(fā)病較多,危害較大。流行病學:診斷要點:依據臨床病癥和病理變化,結合流行特點,可作出診斷。流行特點:本病發(fā)生于1周齡以下的仔豬,以1-3日齡的新生仔豬最多見,偶爾可在2-4周齡及斷奶仔豬中見到。氏梭菌廣泛存在于人畜腸道、土壤、下水道及塵埃中,在飼養(yǎng)管理不良時,容易發(fā)生本病。在同一豬群各窩仔豬的發(fā)病率相差很大,最低的為9%,最高的達100%。病死率為5%-59%,平均為26%。臨床病癥:本病的病程長短差異很大。最急性病例排血便,往往于生后當天或第二天死亡;急性病例排淺紅褐色水樣糞便,多于生后第三天死亡;亞急性病例開場排黃色軟糞,以后糞便呈淘米水樣,含有灰色壞死組織碎片,有食欲,但逐漸消瘦,于5-7日齡死亡;慢性病例呈間歇性或持續(xù)性下痢,排灰黃色粘液便,病程十幾天,生長很緩慢,最后死亡或被淘汰。病理變化:病變常局限于小腸和腸系膜淋巴結,以空腸的病變最重。最急性病例,空腸呈暗紅色,腸腔充滿血染液體,腹腔有較多的紅色液體,腸系膜淋巴結呈鮮紅色。急性病例的腸粘膜壞死變化最嚴重,而出血較輕,腸粘膜呈黃色或灰色,腸腔有血染的壞死組織碎片粘著于腸壁,腸絨毛脫落,遺留一層壞死性偽膜,有些病例的空腸有約40厘米長的氣腫。亞急性病例的腸壁變厚,容易碎,壞死性偽膜更為廣泛。慢性病例,在腸粘膜可見1處或多處的壞死帶。防止措施:本病的治療效果不好,或來不及治療,主要依靠平時的預防。首先要加強豬舍與環(huán)境的清潔衛(wèi)生和消毒工作,產房和分娩母豬的乳房應于臨產時徹底消毒。有條件時,母豬分娩前半個月和一個月,各肌肉注射仔豬紅痢菌苗1次,劑量5-10毫升,可使仔豬通過哺乳獲得被動免疫。如連續(xù)產仔,前1-2胎在分娩前已經兩次注射過菌苗的母豬,下次分娩前半個月注射1次,劑量3-5毫升。另外,仔豬生下后,在未吃初乳前及以后的3天,投服青霉素,或與鏈霉素并用,有防治仔豬紅痢的效果。用量:預防時每千克體重8萬單位;治療時每千克體重10萬單位。每日2次。3、仔豬白痢疾病概述:仔豬白痢又稱遲發(fā)性大腸桿菌病,由致病性大腸桿菌的*些血清所引起,是2-3周齡仔豬的一種急性腸道傳染病。臨床特征為排灰白色、漿糊樣稀糞,有腥臭味。發(fā)病率較高,病死率較低。發(fā)生很普遍,幾乎所有豬場都有本病,是危害仔豬的重要傳染病之一。流行病學:診斷要點:根據流行情況和臨床病癥,可作出診斷。流行特點:大腸桿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廣,也經常存在于豬的腸道,在正常情況下不會引起發(fā)病。當仔豬的飼養(yǎng)管理不良,豬舍衛(wèi)生不好,陰冷潮濕,氣候驟變,母豬的奶汁過稀或過濃,造成仔豬抵抗力降低時,就會致病。從病豬體排出來的大腸桿菌,其毒力增強,安康仔豬吃了病豬糞便污染的食物時,就可引起發(fā)病。因此,一窩小豬中有1頭下痢,假設不及時采取措施,就很快傳播。以10-20日齡的仔豬發(fā)病最多,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生。臨床病癥:主要病癥為下痢,糞便呈灰白色或淡黃綠色,?;煊姓骋憾屎隣?,其中含有氣泡,有特殊的腥臭味。在尾、肛門及其附近常沾有糞便。當細菌侵入血液時,病豬的體溫升高,食欲減退,日漸消瘦,精神不佳,被毛粗亂無光,眼結膜蒼白,怕冷,惡寒戰(zhàn)栗,喜臥于墊草于。有的并發(fā)肺炎,呼吸困難,有羅音。一般經過5-6天死亡,或拖延2-3周以上。病死率的上下取決于飼養(yǎng)管理的好壞。病理變化:病死仔豬無特殊病變。腸有不等量的食糜和氣體,腸粘膜輕度充血潮紅,腸壁菲薄。腸系膜淋巴結水腫。實質臟器無明顯變化。防治措施:仔豬白痢病是初生仔豬腸道條件性細菌--大腸桿菌引起的急性傳染病。12日齡左右的仔豬引起腸炎及敗血癥。臨床上以下痢、排乳白色或灰白色粘稠腥臭糞便為特征,剖檢以腸炎為特征。普遍發(fā)生于世界各國,常造成大批死亡或生長發(fā)育不良,對養(yǎng)豬業(yè)危害嚴重。治療:可注射黃連素、痢見止、痢炎寧、瀉痢靈等注射液。也可口服白痢散、呋喃西林〔0.2一0.5克,分二次,連服二天〕、痢特靈〔90mg,分三次口服〕、以及胍鉍酶合劑等。預防:豬舍要清潔枯燥,分娩前后和哺乳時要消毒。母豬乳頭常用0.1%高錳酸鉀清洗,尤其開場哺乳前更應清洗;能喝水時可給以0.1%高錳酸鉀水喝?!惨弧持委煟鹤胸i白痢的治療方法很多,都有一定的治療效果,除可參照仔豬黃痢治療方法外,還有以下療法:1.抗生素和磺胺類療法:脒鉍酶合劑服?;前冯?、次硝酸鉍、含糖胃蛋白酶等量混合,7日齡仔豬每次0.3克,14日齡每次0.5克,21日齡每次0.7克,30日齡每次1克,重?。比眨炒?,輕?。比眨泊?,一般服藥1-2天后可愈。強力霉素服,每千克體重2-5毫克,每日1次。土霉素服,土霉素1克加少許糖,溶于60毫升水中,每頭每次3毫升,1日2次。2.呋喃類療法:呋喃唑酮〔痢特靈〕服,每千克體重20毫克,分3次投藥,連用3天。3.白龍散療法:白頭翁6克,龍膽草3克,黃連1克,共為細末,和米湯灌服,每日1次,連服2-3天。4.大蒜療法:大蒜500克,甘草120克,切碎后參加50度的白酒500毫升,浸泡3日,混入適量的百草霜〔鍋底煙灰〕,和勻后,分成40劑,每豬每天灌服1劑,連續(xù)2天即可收效。此外,治療豬痢疾的藥物〔參見豬痢疾〕和氟哌酸〔每次0.1-0.4克,1日3次〕也有良好的療效?!捕愁A防:改良母豬產前和產后的飼養(yǎng)管理非常重要,懷孕期和產后的飼料要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無機鹽。產房應保持清潔枯燥,不蓄積污水和糞尿,注意通風保暖,每周至少消毒1次。仔豬應提早開食,在仔豬運動場放置少許炒熟的谷粒任仔豬嚼食,可促進仔豬消化機能的發(fā)育。本病的發(fā)生與貧血有一定關系,給仔豬注射抗貧血藥〔參考科病仔豬貧血〕,或給母豬喂抗貧血藥,不僅可防止仔豬貧血,還可顯著減少本病的發(fā)生。方法是從產前1個月開場,每天給母豬投喂硫酸亞鐵250毫克、硫酸銅10毫克、亞砷酸1毫克,直至產后1個月為止。在低硒地區(qū),應注射亞硒酸鈉和維生素E合劑〔有市售商品〕。據報道,仔豬口服碳酰苯砷酸鈉,第一周10毫克,第二周20毫克,第三周30毫克,可防止本病發(fā)生,并有增重效果。有些養(yǎng)豬場在運動場一角放置深層黃土塊,任仔豬啃嚼,對預防本病也有一定效果。仔豬白痢的免疫預防和微生態(tài)制劑的治療及預防,參照仔豬黃痢。4、傳染性胃腸炎疾病概述:豬傳染性胃腸炎是豬的一種急性腸道傳染病。臨床特征為腹瀉、嘔吐和脫水。可發(fā)生于各種年齡的豬,10日齡以的仔豬病死率很高,5周齡以上的豬病死率很低,較大的或成豬幾乎沒有死亡。其病原體為冠狀病毒科的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主要存在于空腸、十二指腸及回腸的粘膜,在鼻腔、氣管、肺的粘膜及扁桃體、頜下及腸系膜淋巴結等處,也能查出病毒。病毒對日光和熱敏感,對胰蛋白酶和豬膽汁有抵抗力,常用的消毒藥容易將其殺死。診斷要點依據流行特點和臨床病癥,可作出初步診斷。與豬流行性腹瀉區(qū)別時,需進展實驗室檢查。流行病學:〔一〕流行特點各種年齡的豬均有易感性,10日齡以的仔豬發(fā)病率和病死率均很高,斷奶豬、肥育豬和成豬的病癥較輕,大多數能自然恢復。病豬和帶毒豬是主要傳染源,它們從糞便、乳汁、鼻液中排出病毒,污染飼料、飲水、空氣及用具等,由消化道和呼吸道侵入易感豬體。本病多發(fā)于冬季,不易在炎熱的夏季流行。在新疫區(qū)呈流行性發(fā)生,傳播迅速,在1周可散播到各年齡組的豬群。在老設區(qū)則呈地方流行性或間歇性的發(fā)生,發(fā)病豬不多,10日齡到6周齡小豬容易得病,而隱性感染率卻很高。臨床病癥:〔二〕臨床病癥潛伏期隨感染豬的年齡而有差異仔豬2-24小時,大豬2-4日。各類豬的主要病癥是:1.哺乳仔豬先突然發(fā)生嘔吐,接著發(fā)生劇烈水樣腹瀉。嘔吐多發(fā)生于哺乳之后。下痢為乳白色或黃綠色,帶有小塊未消化的凝乳塊,有惡臭。在發(fā)病末期,由于脫水,糞稍粘稠,體重迅速減輕,體溫下降,當天發(fā)病后2-7天死亡,耐過的小豬,生長較緩慢。出生后5日以仔豬的病死率常為100%。2.肥育豬發(fā)病率接近100%。突然發(fā)生水樣腹瀉,食欲不振,無力,下痢,糞便呈灰色或茶褐色,含有少量未消化的食物。在腹瀉初期,偶有嘔吐。病程約1周。在發(fā)病期間,增重明顯減慢。3.成豬:感染后常不發(fā)病。局部豬表現輕度水樣腹瀉,或一時性的軟便,對體重無明顯影響。4.母豬母豬常與仔豬一起發(fā)病。有些哺乳中的母豬發(fā)病后,表現高度衰弱,體溫升高,泌乳停頓,嘔吐,食欲不振,嚴重腹瀉。妊娠母豬的病癥往往不明顯,或僅有輕微的病癥。病理變化:〔三〕病理變化主要病變在胃和小腸。哺乳仔豬的胃常膨滿,滯留有未消化的凝乳塊。3日齡小豬中,約50%在胃橫膈膜面的憩室部粘膜下有出血斑。小腸膨大,有泡沫狀液體和未消化的凝乳塊,小腸絨毛萎縮,小腸壁變薄,在腸系膜淋巴管見不到乳白色乳糜。腸粘膜嚴重出血。類癥鑒別:應與豬流行性腹瀉、豬輪狀病毒病、仔豬白痢、仔豬黃痢、仔豬紅痢、豬副傷寒、豬痢疾鑒別?!惨弧沉餍行愿篂a發(fā)生于寒冷季節(jié),大小豬幾利同時發(fā)生腹瀉,大豬在數日可康復,乳豬有局部死亡。應用豬流行性腹瀉病毒的熒光抗體或免疫電鏡可檢測出豬流行性腹瀉病毒抗原或病毒。該病療效不明顯?!捕池i輪狀病毒病以寒冷季節(jié)多發(fā),常與仔豬白痢混合感染,多發(fā)生于8周齡以下的仔豬,大豬為隱性感染。病癥與病理變化較輕微,病死率低。應用輪狀病毒的熒光抗體或免疫電鏡可檢出輪狀病毒?!踩匙胸i白?。保埃常叭正g仔豬常發(fā)。呈地方性流行,季節(jié)性不明顯,發(fā)病率中等,病死率不高。無嘔吐,排白色糊狀稀糞,病程為急性或亞急性。小腸呈卡他性炎癥??漳c絨毛萎縮或局部性萎縮病變。能別離出致病性大腸桿菌??股睾突前奉愃幬飳υ摬∮休^好的療效?!菜摹匙胸i黃?。敝茏胸i和產仔季節(jié)多發(fā),發(fā)病率和病死率均高。少有嘔吐,排黃色稀糞,病程為最急性或急性。小腸呈急性卡他性炎癥,十二指腸最嚴重,空腸、回腸次之,結腸較輕。能別離出致病性大腸桿菌。一般來不及治療?!参濉匙胸i紅?。橙正g仔豬常發(fā),1周齡以上很少發(fā)病。偶有嘔吐,排紅色粘糞。病程為最急性或急性。小腸出血、壞死,腸容物呈紅色,壞死腸段漿膜下有小氣泡等病變,能別離出我梭菌。一般來不及治療?!擦池i副傷寒2-4月齡豬多發(fā),無明顯季節(jié)性,呈地方性流行或散發(fā)。急性型,初便秘,后下痢,惡臭血便。耳、腹及四肢皮膚呈深紅色,后期呈青紫色。慢性者反復下痢,糞便呈灰白、淡黃或暗綠色。皮膚有痂樣濕疹。盲腸、結腸凹陷不規(guī)則的潰瘍和偽膜,肝、淋巴結、肺中有壞死灶等病變。能別離出沙門氏菌。綜合治療有一定療效?!财摺池i痢疾2-3月齡豬多發(fā),季節(jié)性不明顯,緩慢傳播,流行期長,易復發(fā),發(fā)病率高,病死率較低。病初體溫略高,排出混有多量粘液及血液的糞便,常呈膠凍狀。大腸有卡他性出血性腸炎、纖維素滲出及粘膜表層壞死等病變。能別離或鏡檢出豬痢密螺旋體。早期治療有效。防止措施:治療對仔豬對癥治療,可減少死亡,促進早日恢復。同時要加強飼養(yǎng)管理,保持仔豬舍的溫度〔最好30攝氏度〕和枯燥。讓仔豬自由飲服以下配方溶液:氯化鈉3.5克,氯化鉀1.5克,碳酸氫鈉2.5克,葡萄糖20克,常水1000毫升。為防止繼發(fā)感染,對2周齡以下的仔豬,可適當應用抗生素及其他抗菌藥物。如用氯霉素注射液肌肉注射,每千克體重10-30毫克,每天2次。預防乳豬發(fā)生腹瀉,最重要是對豬場實行嚴格的綜合性防疫措施,包括:及時清糞保持圈舍衛(wèi)生;定期消毒,消滅病原微生物;執(zhí)行嚴格的出入場制度,切斷傳染途徑;施行合理的免疫程序,提高豬體的免疫能力。除此以外,在配制乳豬料時可采取以下7個措施來預防乳豬腹瀉:〔1〕乳豬飼料中要少用豆粕等植物性蛋白飼料,而要添加一定量的魚粉、血漿蛋白粉、肉粉等易于消化吸收的動物性蛋白飼料?!?〕維生素E和維生素C具有抗應激作用,在乳豬料中維生素E的用量可以增加到需要量的5-10倍。〔3〕乳豬體缺乏淀粉酶,對玉米等能量飼料的消化能力較低,因此乳豬料中要添加乳清粉,乳清粉中所含的乳糖可以被乳豬直接吸收轉化為能量,同時乳清粉分解后產生的乳酸能增加乳豬胃液的酸度,有利于提高乳豬的消化能力?!?〕可在乳豬料中直接添加酶制劑,如:蛋白酶、淀粉酶、α-聚糖酶、脂肪酶;復合酶如資源復合酶等?!?〕在乳豬料中添加有機酸如富馬酸、檸檬酸、復合酸化劑、資源速酸酶等,可提高乳豬胃液的酸度,以提高乳豬對飼料的消化率。〔6〕可在乳豬料中添加益生素。益生素是一類生物制劑,它利于乳豬消化道中有益微生物的生長繁殖,而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從而預防乳豬腹瀉。〔7〕可直接在乳豬料中添加一定量的四環(huán)素類的抗生素,如豬愛胖、四環(huán)素、土霉素、金霉素等,來抑制或殺滅病原微生物。〔8〕可使用傳染性胃腸炎疫苗。二、仔豬水腫病的防治豬水腫病也叫腸毒血癥,是仔豬的一種急性致死性疾病,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生,且流行廣泛。該病由特殊血清型的溶血性大腸桿菌在腸道大量繁殖產生毒素被仔豬機體吸收后引起。突然發(fā)病,精神沉郁,食欲減少或完全停食,口流白沫,心跳急速,呼吸起初快而淺,后來慢而深。病豬肌肉震顫抽搐,叫聲嘶啞,四肢劃動作游泳狀,行走時四肢無力、搖擺不穩(wěn),站立時背部弓起、發(fā)抖。體表*些部位的水腫是本病的特征,水腫常見于眼瞼、頭蓋部、頰部、有時涉及到頸部和腹部皮下。剖檢:主要見胃大彎和賁門部水腫,水腫發(fā)生在肌肉層和粘膜之間,切面呈膠凍樣。胃底部及小腸有彌漫性出血。結腸系膜及大腸壁也發(fā)生水腫。淋巴水腫、充血、出血。腦水腫,頭部、眼瞼皮下水腫,呈膠凍樣。發(fā)病率雖不很高,但死亡率很高。該病呈地方性流行,常限于*些豬場和*些窩仔豬,一般不廣泛傳播,在發(fā)病豬場中的發(fā)病率約為10-35%,主要發(fā)生于斷奶仔豬,生長快、體況強健的仔豬最為常見。飼料和飼養(yǎng)方法的改變;日糧蛋白質濃度過高;缺乏礦物質和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E和微量元素硒的缺乏;氣候變化、陰雨潮濕等應激因素是誘發(fā)本病的原因。因本病病因復雜,應采取以下綜合性預防措施來降低發(fā)病率。〔1〕不要從有病地區(qū)購進新豬。鄰近豬場發(fā)生該病時,要及時做好防疫消毒工作,防止病原性大腸桿菌的侵入。〔2〕仔豬斷奶時要加強科學的飼養(yǎng)管理,不要突然改變飼料品種和飼養(yǎng)方法,要減少飼料喂量,以后逐漸增加至足量,防止應激現象的發(fā)生,是預防水腫病的關鍵。〔3〕降低飼料蛋白質,提高纖維素含量,在飼料中合理添加維生素E和微量元素硒,日糧硒保持0.3-0.4mg/kg水平,VE保持150-200mg/kg水平?!?〕飼料中添加2%的酸能有效預防本病。有機酸一可增加仔豬胃液的酸度,促進胃蛋白酶的分泌,提高對飼料中蛋白質的消化率。二能抑制大腸桿菌、腸球菌等有害腸道菌的孳生,有利于益生菌的增殖,保持腸道的微生態(tài)平衡,以預防水腫病的發(fā)生。〔5〕在發(fā)生本病的豬場,可在仔豬料中按a、豬愛胖400克/噸料,連喂5天;b、每公斤體重5-20毫克添加土霉素堿,每日一次,連服5日,以預防本病的發(fā)生。乳酸菌〔益生素〕制劑也有預防成效?!?〕病豬一般用抗菌素口服以抑制腸道的病原性大腸桿菌;用鹽類瀉劑排除腸道的細菌;用葡萄糖、氯化鈣、甘露醇等藥物靜脈注射,安鈉加皮下注射、利尿素口服,以強心、利尿、解毒,有一定的療效。可用以下幾種方法治療:a、25萬IU/ml的卡那霉素2ml、5%碳酸氫鈉30ml、25%葡萄糖40ml混合后一次靜脈注射,每日兩次。同時腹腔注射10%的磺銨嘧啶10ml,將芒硝20g、土霉素片50mg/kg體重同時灌服,一日一次。b、慶福0.3ml/kg體重或消腫王0.2ml/kg體重或復方治菌璜0.3ml/kg體重肌肉注射,一日兩次,連續(xù)三天。同時服純土霉素堿40mg/kg體重,每日一次,連服5日。每頭豬一次肌肉注射亞硒酸鈉VE針劑3-4ml/頭。同時按每公斤體重40毫克制純土霉素堿,每日一次,連服5天。三、豬群互相咬斗及預防近幾年來在規(guī)模豬場中,豬互相咬斗的現象逐漸增加,特別在早期斷奶的豬群發(fā)生的比擬早,嚴重影響豬的安康和生產性能。該現象在育肥豬群很少見。根據資料報導,發(fā)生這種惡癖癥的豬群生長速度和飼料效率要比正常豬群下降26.4%。豬互相撕咬,有時被稱為"反不適綜合癥",因為任何不適的環(huán)境因素均可引起豬群的咬斗現象,輕者把尾巴咬剩半截,重者可全部咬掉,有些豬還咬耳朵。這種現象一般發(fā)生在采食時間,被咬傷的豬常常躲在角落里,如不及時治療處理,可引起傷口感染。這種感染可引發(fā)局部炎癥和組織壞死,降低胴體質量。因此,必須采取措施加以防止。豬群咬尾、咬耳發(fā)生原因很多,往往是多因素作用的結果,主要有以下幾種因素:〔1〕營養(yǎng)因素:在舍飼條件下,豬生長所需要的各種營養(yǎng)物質全部依靠飼料的供給,當飼料營養(yǎng)不平衡時,豬群出現應激反響而咬斗。如飼料營養(yǎng)水平低于飼養(yǎng)標準;飼料配合不科學;育肥前期飼料中蛋白質質量不佳;維生素、鐵、銅、鈣、鎂和食鹽的缺乏以及纖維素的缺乏均可導致咬斗的發(fā)生。在市場銷售不景氣的情況下,有些豬場過于限制飼料的本錢,導致飼料質量不能滿足豬群發(fā)育的需求,就可能引發(fā)豬群的咬斗?!?〕環(huán)境因素:豬舍環(huán)境衛(wèi)生條件差,有害氣體如氨、二氧化碳、硫化氫的濃度高,溫度過高或過低,通風速度降低使豬群產生不適或休息不好均能導致豬群發(fā)生啃咬。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中,光線過強也是一種應激,促使豬群發(fā)生惡癖癥?!?〕管理因素:飼養(yǎng)密度過大,豬只之間相互接觸發(fā)生沖突,為爭奪采食和飲水的位置互相咬斗。一欄豬體重大小懸殊太大,體重小、體弱的豬常常是被咬的對象,一旦被咬傷,就會引起所有豬都去咬。飼槽不夠或飲水量缺乏,往往會引起咬斗的爆發(fā)。〔4〕疾病因素:外寄生蟲可成為附加應激而起作用。外寄生蟲對皮膚刺激引起豬只煩躁不安,在舍墻壁和欄杠上磨擦,出現外傷,引起其他豬只啃咬。體寄生蟲:如蛔蟲在體作用,也可出現咬尾現象,要及時驅蟲。豬貧血、尾尖壞死也可誘發(fā)豬只咬尾咬耳的惡癖,除此之外還可見咬肋及其他部位,如咬蹄、腿、頸和跗關節(jié)。〔5〕排序咬斗:為充分利用豬欄設備而并欄飼養(yǎng),并欄后,原有豬群的社會秩序被破壞〔如二欄仔豬合并存在兩個第一位序〕,需建立新的秩序。尤其在吃食、睡覺為排序而咬斗,一旦新的秩序建立后,就會靜下來。預防豬群咬斗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1〕滿足豬的營養(yǎng)需要,飼喂全價飼料。當發(fā)現有咬尾時,可在飼料中適當增加復方維生素及礦物質,喂料要定時定量,嚴禁飼喂霉敗飼料?!?〕合理組群,要將品種、體重、體質和采食量等相近的豬放在同圈飼養(yǎng)?!?〕飼養(yǎng)密度要適當,要保證每頭豬有足夠的占地面積,如3-4個月的豬,占欄面積應為0.5-0.6平方米?!?〕環(huán)境要求要有良好的通風、保溫、防潮及適當的光照設施,以保證舍衛(wèi)生枯燥、通風良好?!?〕仔豬斷尾:可在出生后1-2天對仔豬進展斷尾。據資料報導,斷尾后發(fā)生咬尾的僅占0.25%,而未斷尾的發(fā)生率為6.86%,相差27倍。方法:用鋼絲鉗子在距尾根三分之一處連續(xù)鉗兩鉗,距離為0.4厘米左右將尾骨和尾肌鉗斷,將血管和神經壓扁,皮膚壓成溝,鉗后約10天,以后局部即可脫掉。此法不出血不發(fā)炎,效果很好。〔6〕被咬的豬只要及時處理:用0.1%高錳酸鉀沖洗消毒,并涂上碘酒或氯化亞鐵溶液,防止化膿。對咬傷嚴重的可用抗生素進展治療。第三節(jié)常見傳染病及其防治一、豬瘟及其預防豬瘟是豬的一種急性接觸性傳染病,其臨床特征為稽留熱、死亡率高,由于毛細血管變性引起出血壞死梗死性病理變化,在后期常受細菌侵害引起并發(fā)癥,豬瘟根據其表現分為急性、慢性、不典型感染病程。急性型豬的病癥很明顯,病死率極高。慢性型病癥較輕,有反復,病程相當長。我國豬瘟的公布最廣,嚴重威脅養(yǎng)豬業(yè)的開展。豬瘟病毒是瘟病毒屬的一個成員,與同屬的牛病毒性腹瀉病毒〔粘膜病病毒〕有密切的抗原關系,存在穿插反響。豬瘟病毒不同毒株間存在顯著的抗原差異,野毒株的毒力差異很大,強毒株可引起急性豬瘟,而溫和毒株一般只產生亞急性或慢性感染,感染低毒株的豬只呈現輕度病癥或無病癥,但在胚胎感染或初生感染時可導致胚胎或補生豬死亡。豬瘟病毒對外界環(huán)境有較強的抵抗力,脫纖血中的病毒經68攝氏度30分鐘不能滅活,含毒的豬肉和豬肉制品幾個月后仍有傳染性,有重要的流行病學意義。2%火堿溶液能迅速使病毒滅活。流行病學:對典型的急性型豬瘟,根據臨床病癥、病理變化和流行特點,可作出相當準確的診斷。如開場出現病豬1-2周后,疾病迅速傳播到群各種年齡的未免疫豬,病死率極高,病豬持續(xù)高溫,有結膜炎,白細胞減少,淋巴結、腎、皮膚和其他器官出血,脾有梗死灶,一般可確診為豬瘟。但對慢性型、溫和型、遲發(fā)型豬瘟,須進展實驗室檢查才能確診。低毒株的感染豬排毒期較短。假設感染妊娠母豬,則病毒可侵襲子宮的胎兒,造成死產或產出后不久即死去的弱仔,分娩時排出大量病毒,而母豬本身無時顯病癥。如果這種先天感染的胎兒正常分娩,且仔豬健活數月,則可成為散布病毒的傳染源。臨床病癥:潛伏期5-7天。根據病癥和其他特征,可分為急性、慢性和遲發(fā)性3種類型。1、急性型:病豬高度沉郁,減食或拒食,怕冷擠臥,體溫持續(xù)升高至41攝氏度左右。先便秘,糞干硬呈球狀,帶有粘液或血液,隨后下痢,有的發(fā)生嘔吐。病豬有結膜炎,兩眼有多量粘性膿性分泌物。步態(tài)不穩(wěn),后期發(fā)生后肢麻痹。皮膚先充血,繼而變成紫紺,并出現許多小出血點,以耳、四肢、腹下及會陰等部位最為常見。白細胞減少。少數病豬出現驚厥、痙攣等神經病癥。病程3-4天死亡。2、慢性型:初期食欲不振,精神委頓,體溫升高,白細胞減少。幾周后食欲和一般病癥改善,但白細胞仍減少。繼而病豬癥如加重,體溫升高不降,皮膚有紫斑或壞死,日漸消瘦,全身衰弱,病程1個月以上,甚至3個月。溫和型豬瘟是侵害小豬的一種慢性豬瘟,由低毒株病毒引起,病豬病癥輕微,病性開展緩和,對幼豬可以致死。3.遲發(fā)性型:是先天性感染低毒豬瘟病的結果。胚胎感染低毒豬瘟病毒后,如產出正常仔豬,則可終生帶毒,不產生對豬瘟病毒的抗體,表現免疫耐受現象。感染豬在出生后幾個月可表現正常,隨后發(fā)生減食、沉郁、結膜炎、皮炎、下痢及運動失調病癥。病理變化:急性豬瘟呈現以多發(fā)性出血為特征的敗血病變化。在皮膚、漿膜、粘膜、淋巴結、腎、膀胱、喉頭、扁桃體、膽囊等處都有程度不同的出血變化。一般呈斑點狀,有的出血點少而散在,有的星羅棋布,以腎和淋巴結出血最為常見。淋巴結腫大,呈暗紅色,切面呈彌溫性出血或周邊性出血,如石樣外觀,多見于腹腔淋巴結和頜下淋巴結。腎臟色彩變淡,外表有數量不等的小出血點。脾臟的邊緣黨可見到紫黑色突起〔出血性梗死〕,這是豬瘟有診斷意義的病變。慢性豬瘟的出血和梗死變化較少,但回腸末端、盲腸,特別是回盲口,有許多的輪層狀潰瘍〔扣狀潰瘍〕。遲發(fā)性豬瘟的突出變化是胸腺萎縮和外周淋巴器官嚴重缺乏淋巴細胞和生發(fā)濾泡。與其它傳染病區(qū)別:在臨床上,急性豬瘟與急性豬丹毒、最急性豬肺疫、敗血性鏈球菌病、豬副傷寒、豬粘膜病毒感染、弓形蟲病有許多類似之處,其區(qū)別要點如下:〔一〕急性豬丹毒:多發(fā)生于夏天,病程短,發(fā)病率和病死率比豬瘟低。體溫很高,但仍有一定食欲。皮膚上的紅斑,指壓退色,病程較長時,皮膚上有紫紅色疹塊。眼睛清亮有神,步態(tài)僵硬。死后剖檢,胃和小腸有嚴重的充血、出血、脾腫大,呈櫻桃紅色,淋巴結和腎淤血腫大。青霉素等治療有顯著療效?!捕匙罴毙载i肺疫:氣候和飼養(yǎng)條件劇變時多發(fā),發(fā)病率和病死率比豬瘟低,咽喉部急性腫脹,呼吸困難,口鼻流泡沫,皮膚藍紫,或有少數出血點。剖檢時,咽喉部腫脹出血,肺充血水腫,頜下淋巴結出血,切面呈紅色,脾不腫大,抗菌藥治療有一定效果?!踩硵⊙枣溓蚓。罕静《嘁娪谧胸i。除有敗血病癥外,常伴有多發(fā)性關節(jié)炎和腦膜炎病癥,病程短,抗菌藥物治療有效,剖檢見各器官充血、出血明顯,心包液增量、脾腫大。有神經病癥的病例,腦和腦膜充血、出血,腦脊髓液增量、渾濁,腦實質有化膿性腦炎變化?!菜摹臣毙载i副傷寒:多見于2-4月齡的豬,在陰雨連綿季節(jié)多發(fā),一般呈散發(fā)。先便秘后下痢,有時糞便帶血,胸腹部皮膚呈藍紫色。剖極腸系膜淋巴結顯著腫大,肝可見黃色或灰色小點狀壞死,大腸有潰瘍,脾腫大?!参濉陈载i副傷寒:與慢性豬瘟容易混淆,其區(qū)別點是,慢性副傷寒呈頑固性下痢,體溫不高,皮膚無出血點,有時咳嗽。剖檢時,大腸有彌溫性壞死性腸炎變化,脾增生腫大,肝、腸系膜淋巴結有灰黃色壞死灶或灰白色結節(jié),有時肺有卡他性炎癥?!擦池i粘膜病毒感染:粘膜病病毒與豬瘟病毒同屬瘟病毒屬,主要侵害牛,豬感染后,多數沒有明顯病癥或無病癥。局部豬可出現類似溫和型豬瘟和病癥,難以區(qū)別,需采取脾、淋巴結做實驗室檢查?!财摺彻蜗x?。汗蜗x病也有持續(xù)高熱、皮膚紫班和出血點、大便干防止措施:〔一〕治療:尚無有效的化學藥物,而用高免血清治療又很不經濟。〔二〕預防:1.平時的預防措施,提高豬群的免疫水平,防止引入病豬,切斷傳播途徑,廣泛持久開展豬瘟疫苗的預防注射,是預防重點。免疫接種程序參見第一章方案免疫接種。2.流行時的防治措施〔1〕封鎖疫點:在封鎖地點停頓生豬及豬產品的集市買賣和外運,豬群不準放牧。最后1頭病豬死亡或處理后3周,經徹底消毒,可以解除封鎖?!玻病程幚聿∝i:對所有豬進展測溫和臨床檢查,病豬以急宰為宜,急宰病豬的血液、臟和污物等應就地深埋,肉經煮熟后可以食用。污染的場地、用具和工作人員都應嚴格消毒,防止病毒擴散??梢刹∝i予以隔離。對有帶毒綜合征的母豬,應堅決淘汰。這種母豬雖不發(fā)病,但可經胎盤感染胎兒,引起死胎、弱胎,生下的仔豬也可能帶毒,這種仔豬對免疫接種的有耐受現象,不產生免疫應答,而成為豬瘟的傳染源。〔3〕緊急預防接種:對疫區(qū)的假定安康豬和受威脅區(qū)的豬立即注身豬瘟兔化弱毒疫苗,劑量可增至常規(guī)量的6-8倍?!玻础硰氐紫荆翰∝i圈、墊草、糞水、吃剩的飼料和用具均應徹底消毒,最好將病豬圈的表土鏟出,換上一層新土。在豬瘟流行期間,對飼養(yǎng)用具應每隔2-3天消毒1次,堿性消毒藥均有良好的消毒效果消滅豬瘟方法:〔一〕健全免疫程序科學地進展免疫:我國生產的豬瘟疫苗平安、穩(wěn)定、可靠,能夠很好的控制豬瘟發(fā)生。但在實踐中仍有豬瘟的發(fā)生和流行,其原因是:1、免疫程序不合理:免疫時機選擇不當,仔豬生后20日齡時豬瘟母源抗體已下降到不保護階段,應及時免疫,但到目前為止地區(qū)仍有60日齡進展首免的豬場,造成豬瘟的發(fā)生和流行。2、免疫劑量使用缺乏或使用過量,都可造成免疫失敗。3、疫苗保存不當:低溫保存條件差,使用低效價的疫苗。豬瘟疫苗從生產日期起,有效期在-15°C的條件下可保存一年,如果由-15°C轉入0~8°C的冰箱保存,有效期為6個月。如果在27°C條件下保存15天,有效期下降60%,保存25天,有效期下降80%。在供電不經常,時有停電的情況下要準確的折減有效期,否則會造成免疫失敗。4、豬瘟疫苗稀釋后應盡快用完,在15~27°C溫度下,僅3個小時有效,因此為了保證疫苗的效價,應隨稀釋隨使用。5、疫苗失真空,造成病毒蛋白質變性,影響免疫效價。6、操作不當:〔1〕疫苗稀釋液PH值不適當,要求疫苗稀釋液PH值為6.8~7.4,使用過酸過堿的稀釋液,會造成病毒失去抗原性?!玻病诚居玫饩茲舛冗^高,根據實驗證明最適當的濃度為3%?!玻场匙⑸溽橆^選擇不當,常常使用短而粗的針頭進展預防注射,注射針孔大而淺,疫苗易注射到脂肪層影響疫苗吸收速度,同時由于注射孔過大,疫苗外溢,減少免疫劑量?!玻础匙⑸鋾r消毒不嚴,帶毒注射,需一豬一針頭防止造成免疫失敗和疫情擴散。7、免疫次數過于頻繁,可能造成免疫麻痹。有些豬場惟恐發(fā)生豬瘟,頻繁免疫,其結果適得其反?!捕迟Y源集團技術部建議豬瘟使用免疫程序:1、仔豬20日齡進展首免,60日齡進展二免〔同時注射豬丹毒及豬肺疫疫苗〕,免疫劑量為2頭份。2、乳前免疫:在經常發(fā)生仔豬豬瘟的場,初生仔豬在產后擦干身體時立即注射1毫升豬瘟疫苗〔或1頭份~1.5頭份〕如能保證足量1毫升可不加大量,注射40~60分鐘后固定乳頭吃初乳。乳前免疫必須做好記錄,如發(fā)現有漏注的,須在20日齡補免。3、成年公、母豬每半年進展一次豬瘟免疫〔即春秋兩季免疫注射豬瘟、豬丹毒、豬肺疫疫苗〕。如發(fā)現有疫苗過敏時要立即注射腎上腺素脫敏。日前地區(qū)已發(fā)現有牛睪丸細胞苗過敏死豬現象?!踩硣栏駡?zhí)行防疫制度各豬場均制定了防疫制度,關鍵在落實。1、要嚴格執(zhí)行進出場人員及車輛的消毒制度。消毒不要走形式,要徹底,使消毒有效。要經常更換場區(qū)及豬舍進出口消毒池的消毒藥,保持消毒藥物應有的PH值,如消毒藥物不經常更換,使PH值有所改變,就起不到消毒作用。2、場區(qū)及豬舍的消毒要在徹底去除糞便的根底上進展消毒。3、飼養(yǎng)人員更換工作服及膠鞋后再進入豬舍時必須洗手消毒。4、帶豬消毒:產房帶豬消毒,每周做二次。育成舍帶豬消毒每周做一次,育肥、后備豬舍可每半個月進展一次消毒。
〔四〕加強管理,提高豬體自身的抵抗力。在喂飼全價料的根底上適當補充微量元素硒、維生素E及維生素C,以便增加豬體的免疫力?!参濉潮3重i舍適當的溫度和濕度及通風。注意防止擁擠,密度要適當〔密度增加一倍可使發(fā)病率增加六倍〕斷奶仔豬舍溫度要提高到20°C,仔豬舍溫度要保持在25°C以上方能保證小豬的正常生長發(fā)育、不發(fā)病或少發(fā)病?!擦硤猿肿苑弊责B(yǎng)。防止外購豬,必須外購時要做好檢疫隔離工作,并進展豬瘟的預防接種,在觀察1個月前方可合群飼養(yǎng)。〔七〕發(fā)現有豬瘟發(fā)生時,全場進展大消毒。糞便堆積發(fā)酵,立即進展緊急免疫,免疫后死亡可能有所增加,已被感染的豬注射后促進死亡,一般一周后可停頓死亡。嚴禁在場屠宰病豬。二、口蹄疫及其防治口蹄疫是偶蹄動物的一種急性發(fā)熱高度接觸性傳染病,以蹄冠、口腔、乳房等處的皮膚或粘膜出現水泡或潰爛為特征,是多種家畜共患的傳染病。〔一〕病原: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谔阋卟《揪哂卸嘈托浴⒁鬃冃缘奶攸c,目前道有七個不同的血清型,A型和O型分布最廣危害最大,各型之間無穿插免疫。這些病毒對外界環(huán)境因素和化學消毒藥抵抗力很強,對高溫和酸堿的抵抗力較差。〔二〕流行: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生,但以冬春和秋季氣侯較寒冷的時候多發(fā),傳染性極強,可直接和間接傳播,病豬和帶毒豬是最主要的直接傳染源,排泄物污染物及昆蟲、鳥類、鼠類等則可造成間接傳播,病毒隨風引起的氣源性傳播在口蹄疫流行方面可能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踩巢“Y:病初體溫上升,相繼在蹄冠、蹄踵、趾間、口腔、黏膜、乳房、鼻腔等處出現水泡和爛斑,母豬泌乳量下降,初生仔豬和哺乳仔豬發(fā)病后,常因急性腸炎和心肌炎而突然死亡。繼發(fā)細菌感染,會出現蹄殼脫落,嚴重跛行?!菜摹称蕶z;一般表現消瘦,口底、鼻腔、蹄部、乳房等部位出現水泡,仔豬可見有虎斑心、急性出血性胃腸炎等,仔豬大多數呈現敗血癥的病癥?!参濉吃\斷:根據臨床表現、剖檢及流行病學調查一般可作出初步診斷,確診則必須結合實驗室診斷?!擦撤乐危荷倭堪l(fā)生時,須采用綜合緊急防制措施,包括:撲殺和淘汰病豬、隔離、封鎖、消毒、疫苗接種等。確有必要治療時以加強飼養(yǎng)管理、預防并發(fā)感染為原則,有條件的還可用痊愈血清或全血進展治療。預防接種:按農業(yè)部及市推廣的免疫程序,用口蹄疫滅活苗進展免疫。三、豬繁殖與呼吸道綜合癥的防治豬繁殖與呼吸道綜合癥又稱蘭耳病,是一種新的高度傳染性的疾病,以母豬發(fā)熱、厭食和流產、死產、木乃伊、弱仔等繁殖障礙以及仔豬呼吸病癥和高死亡率為特征。該病目前在世界各地廣泛傳播,我國一些地區(qū)的豬群也開場流行,給養(yǎng)豬業(yè)造成嚴重損失,必須重視防治工作。該病病原是繁殖與呼吸道綜合癥病毒,可經胎盤垂直傳播,也可經呼吸道和消化道水平傳播。公豬在急性感染期間精液帶病毒,可經配種傳播此病。此病在臨床病癥消失后,至少在兩個月仍有傳染性。目前對此病尚無特效療法,但30kg以上豬使用阿斯匹林3克/次,可以減少此病的死亡率,此病的疫苗已經開場推廣,應采取綜合性防治措施來控制本病的流行?!?〕從國外進口種豬時應進展嚴格檢疫,可按國際通用的間接免疫熒光法〔IFA〕或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進展血清學檢查。我國對外檢疫條款規(guī)定,只有血清學陰性的豬才允許進口,以防止從國外傳入本病?!?〕豬場從其它豬場引進豬只時要先作流行病學調查,應確保引進的豬只來自無該病的地區(qū),對引進豬隔離觀察并進展血清學檢查,血清學陽性者不允許引進;血清學陰性者至少應隔離觀察三周以上,三周后經再次檢查,仍為陰性時方可并入豬群。隔離地點應在距場區(qū)較遠的平安地區(qū)。〔3〕豬場發(fā)現有該病的病癥時,應進展流行病學調查、臨床和病理學檢查、血清學檢查和病原別離等,沒有條件進展這些檢查的豬場要送檢,以便盡快確診?!?〕豬場要嚴格執(zhí)行消毒防疫制度,限制訪客入場,必須入場人員應更衣換鞋,車輛、用具均應消毒?!?〕在爆發(fā)流行時,育成豬實行"全進全出"制,每批豬進出前后,豬舍都要嚴格清洗消毒;哺乳仔豬提早斷奶,母子隔離飼養(yǎng),不同年齡的豬群相互隔離,分別飼養(yǎng)在不同的場區(qū),可減少病毒從老年豬傳至仔豬的時機,有助于消除豬群的持續(xù)感染。〔6〕該病尚無特效療法。當發(fā)生該病時,要改善環(huán)境溫度〔保持20-25℃〕和通風條件,疏散豬群,減少飼養(yǎng)密度,減少應激,增加營養(yǎng),使用抗生素和維生素E等控制繼發(fā)感染。為減少乳豬的死亡,可采用哺喂初乳、電解質和葡萄糖,加強保溫措施?!?〕該病的疫苗尚未推廣應用。在流行地區(qū),必要時可試用滅活油佐劑疫苗免疫后備母豬和懷孕母豬,根底免疫進展兩次肌注〔間隔21天〕在哺乳期進展一次加強免疫。對后備母豬和育成豬可接種弱毒疫苗,一次接種后可在7天產生免疫力,免疫期在四個月以上?!?〕發(fā)病種豬場的陽性母豬及其仔豬不能留做種用,應淘汰作為商品肉豬?!?〕各地發(fā)現并確認該病后,應立即向上級獸醫(yī)主管部門報告疫情,以便組織力量及時撲滅,杜絕傳播。四、豬弓形體病及其防治豬弓形體病是由一種寄生在血液中的原蟲引起的人畜共患病。早在1908年從嚙齒類動物體發(fā)現后,相繼在世界各地從人、犬、貓、牛、羊、豬、鼠、兔、雞鴿等動物及鳥類中發(fā)現。地區(qū)除豬以外,人和犬、貓、牛等動物身上均有發(fā)生。該病1952年美國有報道,1957年日本也開場有報道。在1962年10月*豬場豬群發(fā)病死亡,類似弓形體病,當時定為疑似流感,也做了許多工作。1976年該病在我國正式認定為弓形體病,同時找到了病原。1、流行:呈散發(fā)性流行,主要通過呼吸道、消化道、皮膚以及同圈飼養(yǎng)的病豬均可感染發(fā)病,懷孕期間病原可通過胎盤感染,造成流產死胎。以3月齡的豬發(fā)病較多。從季節(jié)上講,一年四季均有發(fā)生,但7-8月份較多。昆蟲和蚊蠅可成為傳播媒介。急性弓形體病死亡率:小豬為30-40-60%,大豬死亡率較低。幾天后能康復??祻秃笥袌詮姷拿庖吡Α?、病癥:急性:潛伏期3-7天,開場體溫升高至40-42℃,呈稽留熱,可維持3-10天,個別豬體溫可到42.9℃,食欲減退,僅吃幾口稀的,喜臥,精神不好,有時嘔吐。眼結膜充血,便秘或下痢,很像豬瘟。水樣鼻液,鼻鏡枯燥,口鼻四周沾有糞便或泥土,呼吸加快、咳嗽。病情再開展,耳翼、鼻端、下肢、腹側及下腹部出現紫紅色或間有小點出血,這時耳殼形成痂皮,耳尖出現干性壞死,腹式呼吸越來越嚴重,最后走路不穩(wěn),臥地不起,體溫下降死亡。懷孕母豬表現高燒、不吃,精神不好,耳尖、皮膚發(fā)紫,數天后發(fā)生流產、死胎,產出的活仔不吃奶很快死亡,或產畸形胎。母豬常常在分娩后自愈。亞急性:病豬高燒,少食或不食,精神不振,呼吸困難,其他病癥表現較輕。由于病豬在發(fā)病后10-14天體產生抗體,可使病情慢慢恢復:體溫下降,食欲恢復,死亡率低,殘留有咳嗽及呼吸困難。由于蟲體侵害部位不同,偶爾出現痙攣、后軀麻痹,運動障礙。慢性:病豬臨床病癥不明顯,但發(fā)育受阻,成為小僵豬。局部豬表現食欲不振,精神不好,間歇性下痢,有時出現后軀麻痹。3、病理解剖:〔1〕外表檢查:下腹、下肢、耳部和尾部有郁血斑或發(fā)紺的現象,有時可見出血點,口流泡沫樣液體,肛門周圍有糞便污染,體表淋巴結腫大、出血、水腫、壞死?!?〕臟檢查:肺臟膨隆,外表有粟粒大出血點,膈葉、心葉呈不同程度間質水腫,表現間質增寬,充有半透明膠凍樣物質,切開后有大量液體流出,并帶有氣泡。氣管、支氣管也充有帶氣泡的液體,肺實質中有小米粒大的白色壞死灶或出血點,胸腔有多量橙黃色液體。淋巴結明顯腫大呈紫紅色,并見有大小不等的出血點及壞死點,切面多汁。淋巴結周圍結締組織水腫〔肺門、肝門、胃門及頜下淋巴結腫大2-3倍〕肝臟:腫脹,實質中有粟粒大、綠豆大灰白色壞死灶,并見有出血點。脾臟:有的表現腫大,有的萎縮,脾小梁不清楚,實質中有壞死灶。腎臟:外表有少量小點出血和針尖大、粟粒大灰白色壞死灶,壞死灶周圍有紅色炎性反響帶。胃低部粘膜出血,有片狀及條狀潰瘍。腸粘膜增厚,潮紅,有潰瘍,粘膜呈點狀或斑點狀出血,容物為紅黑色,有時形成假膜。膽囊腫大,粘膜出血或壞死。軟腦膜充血。胸腹腔積水為黃色透明液體。要注意有少量病例不典型,中樞神經病癥明顯。4、診斷:根據臨床病癥很難確診,必須病理解剖檢查,有肺水腫,肝、脾、腎、淋巴結腫大、壞死,并結合實驗室的弓形體檢查方可確診。病原檢查方法:〔1〕取新鮮肺組織涂片或淋巴結涂片,瑞氏或姬姆薩染色,鏡檢找到蟲體,呈一端稍鈍、一端尖、核在中央或稍偏鈍端,大小長4-8微米、寬2-4微米?!?〕動物接種:取肝、脾、淋巴結做組織懸浮液加雙抗,接種小白鼠0.5-1.0毫升,一般7-15天小白鼠發(fā)病,取其腹水涂片檢查病原。〔3〕血清學檢查:取豬的血液,別離血清送有關單位檢查。5、治療:〔1〕磺胺6-甲氧嘧啶5份加磺胺增效劑1份混合后每日每公斤體重40-50毫克,連服3-5天。〔2〕增效磺胺5-甲氧嘧啶20-30kg豬肌肉注射5ml連用3-5天?!?〕甲氧芐胺嘧啶〔TMP〕每日每頭口服0.1克,連用3天。6、預防:定期消毒滅鼠,清理環(huán)境衛(wèi)生。生產區(qū)制止養(yǎng)貓。五、豬氣喘病及其防治豬氣喘病是由豬肺炎支原體引起的一種傳染病。臨床特征以咳嗽、氣喘、呼吸困難為主,死亡率雖然低,但感染率很高,感染豬發(fā)育緩慢,生產速度降低13-16%,每公斤增重的飼料消耗增加14%,加上藥費的增加,給豬場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豬氣喘病是在50年代由長江以南地區(qū)引進豬種,將病原帶入了市,造成該病流行。在1959-1960年,市因豬氣喘病死亡八萬多頭,超過了當年豬瘟的死亡數。近些年來,由于飼養(yǎng)方式的改變,此病的流行呈上升的趨勢,據統計,在規(guī)模豬場,豬氣喘病的死亡數占豬病總死亡數的30.4%。下面就該病的流行特點、臨床病癥、病理剖檢以及診斷、治療和預防作一簡要介紹?!惨弧沉餍刑攸c:1、不同品種不同年齡的豬均可感染,尤其哺乳仔豬及幼齡豬最易感染。傳染在哺乳期就開場了,由大豬傳給小豬,小豬在6周齡或更大時才出現臨床發(fā)病。成年豬多呈慢性或隱性感染。妊娠后期母豬常急性發(fā)作,死亡率高。2、該病無明顯季節(jié)性,但以冬春寒冷季節(jié)多發(fā)。在氣候驟變、陰冷潮濕、豬群擁擠、飼養(yǎng)管理和衛(wèi)生條件不良時常促使該病的發(fā)生和流行。3、該病流行時常出現繼發(fā)感染,如繼發(fā)巴氏桿菌病、胸膜肺炎、沙門氏桿菌病等,可使死亡率明顯增加。〔二〕臨床病癥:病豬在采食后或驅趕運動后常出現連續(xù)的低頭干咳、氣喘、呼吸次數增加,病初期呼吸快而淺,后期變?yōu)槁?,呈腹式呼吸,拱背、伸頸、頭下垂,體溫無明顯變化。后期精神不振、消瘦、不愿動,預后常出現繼發(fā)感染而死亡?!踩巢±砥蕶z:肺部:心葉、尖葉、中間葉及隔葉下緣發(fā)生融合性支氣管肺炎,呈對稱性肉樣變,病程長者,病變部位顏色變成深紫紅色、灰白色、灰黃色旰變。病灶周圍肺組織有氣腫,肺門淋巴結腫大呈灰白色,切面外翻。有繼發(fā)感染時引起胸膜纖維素性粘連,肺部有化膿灶及壞死性病變?!菜摹吃\斷:根據臨床病癥及病理剖檢即可診斷。血清學檢查:目前常用方法為間接血凝試驗及瓊脂擴散方法進展普檢,淘汰陽性母豬?!参濉持委煟?、百利肥:1000~3000克/噸料,拌勻,連喂5天;2、單個病豬可用卡那霉素每公斤體重2-4萬單位、每日一次肌肉注射、連用五天;3、慶大霉素40-80萬單位肌肉注射、連用3-4天;4、氣喘寧〔泰妙菌素,又叫泰莫林、支原凈〕口服20-30毫克/千克體重.次,或200ppm拌料;5、如病豬較多可在飼料中參加北里霉素,每100公斤飼料加50克拌料連用5-7天,并可在飼料中同時參加維生素B6,以便增強代過程,改善神經、循環(huán)和消化系統的功能;6、中藥、百部、杷葉、桔梗、地榆、魚腥草、石葦各15克,天門冬4克,干疆10克,并水灌服,料渣任豬自食〔此量為體重40千克一頭豬的用量〕。〔六〕預防:1、環(huán)境控制:〔1〕關于通風和保溫的關系:北方地區(qū)冬季寒冷,舍外最低溫度可達零下15℃,一般規(guī)模豬場多采取密閉式飼養(yǎng),為了保溫常將門窗緊閉,有的還在窗外加一層塑料布,舍空氣污濁,氨氣、二氧化碳、硫化氫等有害氣體超標,造成豬氣喘病發(fā)病嚴重。所以要處理好通風和保溫的關系,要在通風的根底上進展保溫。產房北窗關閉,南窗隔一開一。育成舍和肥豬舍北窗關閉,南窗白天開,夜間隔1-2個開一個,以保證通風良好?!?〕環(huán)境消毒:為了殺死環(huán)境中的病原體,豬舍每周帶豬消毒一次。發(fā)病嚴重時可增加消毒次數。生產區(qū)每10天消毒一次。每次轉群后徹底清掃消毒,消毒藥可用2%次氯酸鈉和0.3%過氧乙酸二者交替使用?!?〕防止應激:如不同日齡的豬只混群、連續(xù)不斷的流水式豬舍、過度擁擠等都可誘發(fā)此病,要防止這些應激因素的產生。2、豬支原體弱毒苗免疫接種:以提高抵抗力,降低發(fā)病率。在注射前將臨床病癥嚴重的豬予以淘汰。種豬和后備豬每年8-10月份免疫一次,每頭豬免疫劑量為5毫升,在右側胸腔注射〔注射部位在倒數第二肋間〕。仔豬可在5日齡進展早期免疫。免疫劑量為2.5毫升,右側胸腔注射,使仔豬較早產生免疫力,減少育成及育肥階段的感染時機,而且仔豬注射疫苗方便易行。六、豬傳染性萎縮性鼻炎及其防治豬傳染性萎縮性鼻炎是豬的一種慢性接觸性傳染病,以鼻炎、鼻梁變形和鼻甲骨卷曲、發(fā)生萎縮和生長緩慢為特征,病原體主要是支氣管敗血波特氏桿菌?!?〕流行病學:任何年齡的豬都可以感染該病,但幼豬易引起鼻甲骨萎縮。如果斷奶后發(fā)生感染,在鼻炎消退后,多不發(fā)生或只發(fā)生輕度的鼻甲骨萎縮。因此,出生后不久受到感染的乳豬,重癥病例居多。傳播方式主要是通過飛沫傳染,病豬或帶菌豬通過接觸或經呼吸道把病原體傳給幼齡豬。〔2〕病癥:病豬首先打噴嚏,特別在飼喂或運動時更為明顯。鼻孔排出少量清液或粘液性膿液。這種鼻炎病癥最早可見于1周齡仔豬,到6-8周齡時最顯著。大多數豬群常有不同程度的萎縮變化。經2-3個月后就出現面部變形或歪斜。病豬體溫正常,生長停滯。〔3〕剖檢:最特征的病變是鼻腔軟骨和鼻甲骨的軟化與萎縮,特別是下鼻骨的下卷最為常見。有的萎縮嚴重,甚至鼻甲骨消失。確診該病的方法是在病豬發(fā)病或死后,在頭部第一前臼齒前用手鋸切橫斷,觀察鼻甲骨出現上述病變即可確診?!?〕防治措施:該病隨著國外豬種的引進而帶入國,有的豬場和地區(qū)采取清查病豬,徹底淘汰,及時消滅了病原,但個別地區(qū)仍有該病存在。應加強國境檢疫以杜絕病原,并對存在本病的豬場實行嚴格檢疫,將有病癥的豬只進展淘汰。國外一些豬場應用抗生素和磺胺類藥物作飼料添加劑來控制本病,如百利肥100~350克/噸料,拌勻進展預防;1000~3000克/噸料,拌勻進展治療,連用5~7天;磺胺雙甲氧嘧啶100-450克/噸拌料;磺胺噻唑鈉0.06-0.1克/升飲水4-6周。有人在疫區(qū)使用鏈霉素、土霉素、氯霉素或磺胺類藥物于仔豬出生后飼喂12天,或3日齡、6日齡和12日齡時注射,或于出生后48小時用25%硫酸卡那霉素鼻噴霧,以后每周1-2次,每個鼻孔0.5毫升,直到斷奶為止,都收到一定的預防或控制感染的效果。目前有些豬場采用疫苗免疫的方法進展預防?!搏F醫(yī)研究所可提供疫苗〕七、豬偽狂犬病及其預防豬偽狂犬病是由偽狂犬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特征為腦脊髓炎。該病呈散發(fā)性或地方性流行。豬的發(fā)病是由于與病豬的直接接觸。鼠類是病毒的主要帶毒者和傳染媒介,豬感染多由于吃了被鼠污染的飼料。1、病癥:因年齡不同有所差異。〔1〕仔豬群:開場時僅出現少數病豬,以后逐漸增加,特別是3-5日齡仔豬突然發(fā)病死亡,多數豬只發(fā)燒至41-42℃,氣喘、沉郁和驚厥、嘔吐、腹瀉、流涎,不同程度的神經病癥,向前沖或頭頂障礙物,站立不動,全身顫抖、尖叫、頸部仰起,倒地四肢呈游泳狀劃動,呈間歇性發(fā)作?;蚯爸归_、行動踉蹌,后肢麻痹呈犬坐姿勢,后軀軟弱乏力。13-20日齡的局部發(fā)病豬鼻尖上有小米粒大的潰瘍。〔2〕斷奶小豬〔小育成豬〕:發(fā)燒伴有便秘,糞便干,嘔吐,有局部豬可見到鼻尖上有小潰瘍,此種表現臨床上占50%。全身顫抖,頭頂在障礙物上,眼呆滯,弓背轉圈,后肢行動蹣跚,肢體強直性痙攣,病豬偶發(fā)瘙癢。轉歸痊愈的很少,最后失明、殘廢、發(fā)育受阻。〔3〕4個月齡以上的豬和成年豬:開場打噴嚏、咳嗽、體溫升高、便秘、不吃、反復嘔吐,尾巴和肋腹部震顫,肌肉強直,陣發(fā)性抽搐,口流涎,頭頂障礙物呆立,最后失明,昏迷死亡。成年豬死亡率僅有2%,一般為隱性感染,病癥輕者4-8天可恢復?!?〕母豬:表現不吃,不愿哺乳,泌乳量減少,1-2天即可恢復正常。絕大多數豬表現早產、死胎、產弱仔、木乃伊及不受孕,超過預產期產出的胎兒軟化。接近臨產前感染的豬?;紵o奶癥。初生仔豬可在哺乳過程中感染。2、剖檢:體表淋巴腫大淤血,喉頭、會咽軟骨粘膜充血,氣管粘膜充血水腫,偶見扁桃體有壞死性炎癥,多數胃底部粘膜出血,并可見有小潰瘍。肺門淋巴腫大、急性肺水腫。小葉性間質性肺炎〔主要發(fā)生于幼年豬〕。脾、肝臟稍腫,有小壞死點。個別豬脾臟有梗死。腎臟有針尖大出血點,心包積水,腦膜下血管充血、水腫,腦脊髓增多,個別豬有小點出血。有時僅見腦子有變化,其它臟器變化不明顯。3、防治:〔1〕檢疫淘汰陽性豬?!?〕預防接種:發(fā)病豬群可用獸醫(yī)研究所生產的弱毒苗緊急接種,間隔4周后重復一次。種豬群每年做兩次接種〔有的場一年一次〕。臨產前做一次加強免疫。所產的仔豬2周后再進展一次免疫。如果母豬未做免疫,所產的仔豬可在1-8日齡進展免疫。亦可用偽狂犬病基因缺失苗免疫?!玻场硣栏裣局贫?,糞便堆積發(fā)酵。加強滅鼠工作,飼料庫做到每季度滅鼠一次。八、豬流行性感冒及其防治由于感染流行性感冒病毒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稱流行性感冒。從人體別離的病毒根據核糖核蛋白的抗原性分為A、B、C型,但從動物體中別離的病毒屬于A型。豬感染流行性感冒病毒有兩種情況:一是感染豬流行性感冒病毒,二是感染作為人流行性感冒病毒的型流感。感染型流感時,豬的流行稍遲于人的流行。1、診斷:豬感染流感病毒以后,一般預后良好,但傳播性強。病豬呼吸急促、咳嗽、流鼻液、食欲不振或廢絕,通常拌有發(fā)熱,體溫達41-42℃。大多數病豬7-10天可恢復,病后只有少數豬只發(fā)育不良。病理變化:咽、鼻、喉、氣管及支氣管粘膜充血,粘膜外表管充滿粘稠的粘液,肺部病灶呈深紅色,與正常部位的界限明顯,病變多見于尖葉、心葉。頸部及縱隔淋巴結腫大,呈高度水腫。肺部淋巴結顯著腫脹。在死亡病例的胸水中含有血液和纖維蛋白。2、防治措施:目前尚無預防該病的有效疫苗,治療也無特效藥物,一般用對癥療法:〔1〕解熱鎮(zhèn)痛:肌注30%安乃近注射液3-5毫升,或復方奎寧注射液5-10毫升。〔2〕抗生素和磺胺類藥物雖對病毒本身無作用,但在必要時可用常規(guī)劑量預防或減輕并發(fā)癥。〔3〕在進展治療的同時,必須加強飼養(yǎng)管理,消除誘因。將病豬置于溫暖、枯燥的環(huán)境中,喂給易于消化的飼料,最好能給予一定量的青綠飼料。有時,病豬在良好的環(huán)境下不需藥物治療即可痊愈。九、急性豬丹毒及其防治疾病概述:豬丹毒是人獸共患傳染病。臨床特征是:急性型呈敗血癥病癥,發(fā)高熱;亞急性型在皮膚上出現紫紅色疹塊;慢性型表現纖維素性關節(jié)炎和疣狀心膜炎。是威脅養(yǎng)豬業(yè)的一種重要傳染病。其病原體為革蘭氏染色陽性〔紫色〕丹毒絲菌,呈小桿狀或長絲狀,分許多血清型,各型的毒力差異很大。豬丹毒桿菌的抵抗力很強,在鹽腌或熏制的肉能存活3-4個月,在掩埋的尸體能活7個多月,在土壤能存活35天。但對消毒藥的抵抗力較低,以2%福爾馬林、3%來兒、1%火堿、1%漂白粉都能很快將其殺死。流行病學:根據臨床病癥和流行情況,結合療效,一般可以確診。但在流行初期,往往呈急性經過,病癥無特征,需做實驗室檢查才能確診。流行特點:不同年齡豬均有易感性,但以3個月以上的生長豬發(fā)病率最高,3個月以下和3年以上的豬很少發(fā)病。牛、羊、馬、鼠類、家禽及野鳥等也可發(fā)病,但非常少見。人類可因創(chuàng)傷感染發(fā)病。病豬、臨床康復豬及安康帶菌豬都是傳染源。病原體隨糞、尿、唾液和鼻分泌物等排出體外,污染土壤、飼料、飲水等,此后經消化道和損傷的皮膚而感染。帶菌豬在不良條件下抵抗力降低時,細菌也可侵入血液,引起自體源性染而發(fā)病。豬丹毒的流行無明顯季節(jié)性,但夏季發(fā)生較多,冬、春只有散發(fā)。豬丹毒經常在一定的地方發(fā)生,呈地方性流行或散發(fā)。臨床病癥:人工感染的潛伏期為3-5天,短的1天,長的可達7天。1.急性型〔敗血癥型〕:見于流行初期。個別病例可能不表現任何病癥而突然死亡。大多數病例有明顯病癥。體溫突然升至42℃以上,寒戰(zhàn),減食,或有嘔吐,常躺臥地上,不愿走動,一旦喚起,仍有意想不到的活動力,行走時步態(tài)僵硬或跛行,似有疼痛。站立時背腰拱起。結膜充血,眼睛清亮有神,很少有分泌物。大便干硬,有的后期發(fā)生腹瀉。發(fā)?。保踩蘸螅つw上出現紅斑,其大小和形狀不一,以耳、頸、背、腿外側較多見,開場指壓時退色,指去復原。病程2-4日,病死率80%-90%。哺乳仔豬和剛斷奶小豬發(fā)生豬丹毒時,往往有神經病癥,抽搐。病程不超過1天。2.亞急性型〔疹塊型〕:通常取良性經過。敗血癥病癥輕微,其特征是在皮膚上出現疹塊。病初食欲減退,精神不振,不愿走動,體溫升高。1-2天后,在胸、腹、背、肩及四肢外側出現大小不等的疹塊,先呈淡紅,后變?yōu)樽霞t,以至黑紫色,形狀為方形、菱形或圓形,堅實,稍凸起,少則幾個,多則數十個,以后中央壞死,形成痂皮,經1-2周恢復。3.慢性型:一般由前兩型轉來。常見的有漿液性纖維素性關節(jié)炎、疣狀心膜炎和皮膚壞死3種。皮膚壞死一般單獨發(fā)生,而漿液性纖維紗性關節(jié)炎和疣狀心膜炎往往在一頭病豬身上同時存在。病豬食欲無明顯變化,體溫正常,但逐漸消瘦,全身衰弱,生長發(fā)育不良。漿液性纖維素性關節(jié)炎常發(fā)生于腕關節(jié)和跗關節(jié),呈多發(fā)性。受害關節(jié)腫脹,疼痛,僵硬,步態(tài)強拘,甚至發(fā)生跛行。疣狀心膜炎表現呼吸困難,心跳增速,聽診有心雜音。強迫快速行走時,可突然倒地死亡。皮膚壞死常發(fā)生于背、肩、耳及尾部。局部皮膚變黑,干硬如皮革樣,逐漸與新生組織別離,最后脫落,遺留一片無毛而色淡的瘢痕。病理變化:急性型皮膚上有大小不一和形狀不同的紅斑或彌漫性紅色。脾腫大充血,呈櫻桃紅色。腎淤血腫大,呈暗紅色,皮質部有出血點。淋巴結充血腫大,也有小出血點。肺淤血、水腫。胃及十二指腸充血、出血。關節(jié)液增加。亞急性型的特征是皮膚上有方形和菱形的紅色疹塊,臟的變化比急性型輕。慢性型的特征是房室瓣常有疣狀心膜炎。瓣膜上有灰白色增生物,呈菜花狀。其次是關節(jié)腫大,有炎癥,在關節(jié)腔有纖維素性滲出物。類癥鑒別:應與豬瘟、豬鏈球菌病、最急性豬肺疫、急性豬副傷寒相鑒別?!惨弧池i瘟:豬瘟呈流行性發(fā)生,發(fā)病率和病死率極高,藥物治療無效,皮膚上有較多的小出血點,病豬?;杷〕梯^長。死后剖檢:脾有出血性梗死灶,回盲口有扣狀潰瘍,淋巴結出血呈石樣花紋,腎呈灰黃色,并有許多小出血點,大腸充血、出血。〔二〕鏈球菌?。簲⊙枣溓蚓∨c急性豬丹毒極相似,往往需要經實驗室檢查才能鑒別。〔三〕最急性豬肺疫:豬肺疫的發(fā)生與飼養(yǎng)管理條件有密切關系,病豬咽喉部急性腫脹,呼吸困難,口鼻流泡沫樣分泌物。死后剖檢:見肺充血、水腫,脾不腫大,取病料做革蘭氏染色,見革蘭氏陰性〔紅色〕小桿菌,呈長橢圓形,兩端濃染。〔四〕急性豬副傷寒:多發(fā)生于2-4月齡小豬,在陰雨潮濕的時候較多見,先便秘后下痢,胸腹部皮膚呈藍紫色。死后剖檢:見腸系膜淋巴結顯著腫大,肝有小點狀壞死灶,大腸壁的淋巴小結腫大或有潰瘍,脾腫大。防止措施:〔一〕治療:在發(fā)病后24-36小時治療,有顯著療效。首選藥物為青霉素,對急性型最好首先按每千克體重1萬單位青霉素靜脈注射,同時肌注常規(guī)劑量的青霉素,即20千克以下的豬用20萬-40萬單位,20-50千克的豬用40萬-100萬單位,50千克以上的豬酌情增加。每天肌注兩次,直至體溫和食欲恢復正常后24小時,不宜停藥過早,以防復發(fā)或轉為慢性。其次,四環(huán)素、土霉素、潔霉素、泰樂菌素也有良好的療效。用量:四環(huá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個人借款擔保人合同
- 電子商務網絡推廣合作免責協議
- 夫妻房屋財產約定協議書
- 商鋪招商代理合同
- 三農村基層民主監(jiān)督與管理制度化方案
- 電子簽名認證技術研究開發(fā)合作協議
- 工業(yè)地產租賃合同
- 油漆工種勞務分包合同
- 小學禁毒宣傳活動方案
- 樓梯口拆除改造合同
- 印章管理培訓課件
- NB-T 47013.15-2021 承壓設備無損檢測 第15部分:相控陣超聲檢測
- 學校如何運轉
- 氫能與燃料電池-課件-第四章-氫的性質
- 供水企業(yè)安全培訓班
- 生化檢驗報告單模板
- 面試評估報告
- 京東代運營合同模板正規(guī)范本(通用版)
- 蘋果樹病蟲害防治
- 2022年山東省青島一中自主招生化學模擬試卷一(附答案詳解)
- 成品半成品倉庫管理制度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