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我的前半生讀后感【篇一:《我的前半生》讀后感】
在暑假期間,我讀了我國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寫下的自傳——《我的前半生》,書里人物的精神感動了我。
溥儀的父親本是攝政王,也就是醇親王,載灃。由于當時慈禧太后之子光緒帝沒有兒子,而溥儀的外公榮祿,為慈禧太后的統(tǒng)治立下了汗馬功勞,所以他的外孫溥儀就名正言順的成為了繼承皇位的人選。
愛新覺羅宣統(tǒng)皇帝一登基,就過起了富貴無憂的生活,他在書里記下了他的弟弟溥杰來到宮中看望哥哥時,處處拘束,行為讓他感到很不自在,因為他是皇帝,所以連親人,長輩都要敬他三分。他從小就欺負宮中的太監(jiān)和宮女,說的動他的只有奶媽王焦氏,她說:“皇上,您拿石子扔別人,別人也會疼,別人也是肉長的?!睆拇?,他改變了霸道的性格,王焦氏是他最敬重的人,因為他從不多說一句話,從不討好皇上,也從不懼怕皇上,是她,教會了皇上做人。
溥儀到了青年時期,王焦氏離開了他,他開始喜歡外國東西,他開始穿西裝,戴眼鏡,甚至讓大清國的男人都開始剪辮子,留短發(fā)。這使大清國開始西洋化。從此,街上開始賣西洋玩意了。
溥儀開始選妃時,就在相片上畫圈,當時他才十五歲,對這些并不感興趣。所以隨便選了婉容和文繡分別做他的皇后和貴人。由于婉容思想開放,人性貌美,所以得寵,開始排擠文繡,當時的大清國正腐敗,淪陷,文繡提出和他離婚,婉容開始吸毒,后來和他的侍衛(wèi)私奔,病死他鄉(xiāng)。后來共娶進福貴人和玲貴人,其中一死一失。溥儀把他們比作金籠中的鳥。
日本侵略了中國,他們要中日聯(lián)姻,讓日本的嵯峨浩和溥杰結婚。這對年輕人很快也有了好感。當然,溥儀知道這意味著什么,他自己沒有兒子,如果他弟弟和日本女人生了兒子,大清就有日本人一半。溥儀開始日夜恐懼,甚至連嵯峨浩做的飯都一口不碰,但最終她生下了靚女,溥儀這才放心,日方卻大大失望。
最后由毛主席帶領大家,溥儀被關進了監(jiān)獄,最后改造被釋放,還找了一個夫人,最后病終。
這本書讀完了,我不得不感嘆人世的滄桑和變化,不得不感嘆溥儀那堅強的精神。他由一個皇帝到一個公民,無半點抱怨,而是笑對人生。看著他那一張張微笑干活改造的相片,我不得不為之震撼。真是命運戲弄人,溥儀無論之前有多少過錯,畢竟他能改過。盡管包括他以前把中國改為“滿國”,和日本人打交道,但是他能拋棄過去的一切,從新改過,這種精神還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這本書讀完后,我的心情仍舊久久不能平靜,盡管這位我最最尊敬的皇帝已經去了很久,很久。但是他那燦爛的笑容永遠銘記在我的心中,盡管他沒有現(xiàn)在那些偶像明星那么耀眼,但他經歷過的一切,令我十分敬佩。愛新覺羅。溥儀,他會成為我心中永遠不滅的明星,他使我不管今后遇到什么“波濤洶涌的大風大浪”,我都會對我自己說:“沒問題!挺一挺就會過去,幸福會在后頭等著我們的!”
在這本書里,還有一個人也很令我敬佩,那就是許配給溥儀弟弟溥杰的日本女人——嵯峨浩。在整本書里,她幾乎是最后出現(xiàn)的人物,但她給我留下最深的印象。她是一個日本人,嫁給了中國皇弟。在她被溥儀唾棄的那段日子里,仍挺著胸去和日本政府談判,她認為日本不可以這么做。她在中日戰(zhàn)斗時,為女兒,丈夫,做盡了一切,那是她還對丈夫說:“我知道你擔心皇兄,你去看望他吧,女兒由我照顧?!变呓鼙黄拮拥拈煷笮男馗袆恿?,多么艱難的日子,嵯峨浩挺過來了,最終,她們一家邁向了幸?!?/p>
我現(xiàn)在認為《我的前半生》對于我來說不僅僅是一本書,也是一個故事,一段人生,我也不想用什么來形容故事里的人物??傊?,我在這里學會了堅強。無論是溥儀面對世事變化的堅強,還是嵯峨浩的一個偉大女人的堅強,這個字眼使我終身受益。在這個故事里,他們都是改變了的。由一個個王公貴族,官員千金,公子,到一個個能吃苦的平常公民。但他們身上流露的仍是令人敬重的氣息,仍是閃閃發(fā)光。讀完他的一生,我也改變了,我學會了堅強,是溥儀和嵯峨浩身上的堅強。
【篇二:我的前半生讀后感】
用了大概1個星期的時間將《我的前半生》這本書讀完!
《我的前半生》作者是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
當我看到這書中的字、圖片時,多多少少有種心跳的感覺。因為我讀的是中國最后一位皇帝的語言。似乎我已經到了那個年代,已經身處輝煌的宮殿和滄桑的歷史中。那些泛黃的老北京照片觸動我的心,那是怎樣一個動蕩的時期?我想現(xiàn)實生活在21世紀的人根本無法想象。
《我的前半生》在1964年出版過,只是當時由于社會背景復雜,將稿本一些內容刪掉了。而我所看到的《我的前半生》是XX年第一次印刷,與1964年出版的相比,這次的“全本”內容更為完整,史實更豐富。
我能買的這“全本”,我很是激動。對于我這個非常喜歡歷史的人來說,無疑是得無價之寶!
這本《我的前半生》從愛新覺羅·溥儀的家世開始說起,到入宮、登極、“二次登極”,再到去天津、東北、蘇聯(lián),又后來的“認罪”,最后的“特赦”
認認真真的將它們讀下來,心情是沉重的。我把自己當作作者,像是自己在經歷漫漫人生!原來,我認為愛新覺羅·溥儀是中國歷史上的“罪人”、不值得同情。但是看到這書中的坎坷,我漸漸理解了他,并為他感到可惜,因為他生在帝王之家,他所受到的傷害來自于孤獨、傷心。
溥儀的人生大起大落、磕磕絆絆的,他無法感覺到“愛”,只是滿心的“害怕”、“傷心”、“仇恨”。他高高在上,卻沒有百姓快樂。他博學、有文采,卻不能理解親情。他性格倔強,卻在關鍵時刻唯唯諾諾。
他的人生像個悲劇,好在“特赦”后,他總所過上幾天好日子,最后又被病魔困擾。
我突然感到,我現(xiàn)在的生活是多么美好!平平靜靜、安安穩(wěn)穩(wěn)、健健康康就是“福”吧!
至于我們有困難了,也要讓心靈主動快樂,不要讓糟糕的事毀壞我們美好的生活,人生不易,快樂、自由是多么重要啊!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買XX年印刷的《我的前半生》讀一讀,那絕對是一種“經歷”!
【篇三:《我的前半生》有感作文】
從溥儀的《我的前半生》看到了很多歷史秘聞。歷史真有意思,其實它很人性,很自然,不象我們學到的歷史書寫的那么簡單,不是黑就是白。被歷史書寫成白臉的人未必就沒干過壞事,被寫成黑臉的也未必沒干過好事,并且他做那件事自有他的道理。了解歷史要先了解人性。
復辟大清之業(yè)雖然艱難,但浦儀一生都在為之努力。雖然他的方法沒用對,找的人也沒找對,還花了不少冤枉錢,但誰又能保證,換另一個人會比浦儀做得好呢?復辟大清的路如果采用的是另一種方式,也許會小有成就,但真正要復辟成功在當時那個時代何其之難!沒有了財政支持和軍隊支持的遺老遺少們再努力再不惜一切代價也難以成功,因為在亂世沒有軍隊一切就如同畫餅而已!可惜這一點浦儀看不到。或者,他錯誤地以為,借助別人的軍隊可以幫自己實現(xiàn)目的,可是他忘了,每個人都有私欲,既然別人有軍隊可以統(tǒng)治全國,為什么別人非要讓他當最高統(tǒng)治者呢?所以,在建立國家方面,軍隊是無法借的,溥儀用了一生才明白。
前半生忙忙碌碌,自以為大業(yè)垂成,卻誰知只是白送了別人銀子,給別人做了嫁衣;后半生顛沛流離,更有牢獄之困,最終以平民身份完結。有誰能象溥儀一樣,能有這樣戲劇性的大起大落的人生?想來歷代末代之君皆有此感吧?不過,溥儀唯一可以感到幸運的是,他沒有象有的末代之君那樣,被現(xiàn)世之君殺掉。這是他的運氣。
嘆哉!前半生如在夢里,以為自己能改寫歷史;后半生知其不可為,卻也不由自己能決定了。嘆哉溥儀一生!
【篇四:我的前半生讀后感1000字】
相較于火得要命的溥儀那本《我的前半生》此書可簡單用孟子一席良言概括“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無非是一個長得美麗的全職太太被一品相不佳拖家?guī)Э诘男∪驍?,而離婚后愈活愈年輕成就一美滿婚姻的故事。整日無任何有意義的事可做,簡直安逸得過分,每日為生計奔波卻能活出自我。不過簡單幾字“活得開心就出彩”卻難以做到。值得開心的是,子君最后很開心。
將將離婚之時,子君一臉憤然,一肚苦水,一臉愁緒。親人的勢利數(shù)落不必放心上,離婚是自己的事。卻也忍不住朝好友唐晶吐苦水,唐晶卻打斷她,“每日只準訴苦十分鐘?!彼?,“你不能沉湎在痛苦的海洋中,當做一種享受,朋友的耳朵耐力有限,請原諒?!边@番道理當牢記心上?!安灰獮闈姙⒌呐D潭蕖!?/p>
“關于離婚這件事,一般人不外只有兩個看法,一個是即時離異,不必猶豫,另一個是決不能離,拖一生一世。”
離婚后的子君可謂脫胎換骨,安而贊道:“媽媽,你變得太年輕,太漂亮了!”“又開朗又活潑!”記得以前她還曾反問子君,“媽媽,你做過什么?”每日就是打打牌逛逛街。她卻自我嘲弄,“失去丈夫,得回美麗,嘿,這算什么買賣?”直到她同翟君約會才叫她找回自信。事實是,劃算的買賣!
離婚的陰霾過去許久后,子君做了個萌,夢見自己,細細的過了時的瓜子臉,大眼睛,微凸的鼻子,略腫的嘴巴,臉色憔悴。她看清楚了自己,像衛(wèi)斯理一般,看到了自己,并沒有痊愈??吹靡娮约?,是種幸福。知曉自己的狀態(tài)才好繼續(xù)前行。誰都無法真正放下過去,能做的只有不理,不強迫,也不能想念。這樣,它便就不纏著你了。如同事情,想通了固然是好,想不通,不去想便也是一種通了。
離婚后,子君生活不壞,可傳統(tǒng)上說,女人嫁不到好老公,居然還自認為過得不壞,那就是有毛病,獨身女人有什么資格言快樂?裝得再自然亦不外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傳統(tǒng)真恨死人??吹竭@,正巧在聽一首名叫《你快樂所以我快樂》的歌,人到底是群居動物,離不了伴。人都一定要有寄托,于女人是依靠,于男人是牽掛。人們一直說:女人在戀愛中到底不一樣。但書中解釋道:這完全與戀愛無關。子君之所以容光煥發(fā),有一種勝利的快樂感覺所引起:仍有人欣賞我,我不寂寞,我有了寄托。”
此書所言道理倒直白地都寫了出來,什么“朋友之交要淡如水才長久”什么“自嘲是保護自己的最佳方式之一”又如“世事往往如此,想回頭時也已經來不及,即時你肯淪為劣馬,不一定有回頭草在等著你”又如“活一把年紀,什么叫愛,什么叫恨?”充其量不過一句“有好感”罷了。前兩句乍一看與常理思維不同,細細一想又覺得有道理,后兩句是大家都明白的視力,寫出來卻仍能直捅心底。我一直認為亦舒的筆是有魔力的,要細說的話也就應該在此吧。
“每個人都應該結兩次婚。一次在年輕的時候,另一次在中年。少年時不結一次,中年那次就不會學乖,天下沒有不努力而美滿的婚姻,所以要爭取經驗?!彼宰泳脑偌蕹蔀楸厝?。亦舒本人也結過兩次婚,她應當過得十分幸福吧!如黃小琥《伴》中所唱“沒說愛,卻早已認定一輩子的伴。”這種平淡而恒遠的幸福只有兩個成熟的人才會擁有罷!
“與他結婚,是不是你會比現(xiàn)在開心?”
“是的?!?/p>
【篇五:《我的前半生》讀后感】
我今生最喜歡的兩位女作家,一位是亦舒,一位是艾青,當然,艾青是詩人,而亦舒則是一位小說家。
喜歡亦舒小說中的女主角,雖然形貌性格各不相同,卻都一樣有著一雙黑漆漆,清澈透亮的眼睛,直直的看透人心,看穿世情,內心是火熱的,表面是冰冷的,看似出世而無情,為了保己什么事都做得出來,卻將一股熱腸隱藏在世故的外表之下,愛自己首當其沖,絕對的冰雪聰明,絕對的一顆七竅玲瓏比干心。但是她們卻獨獨擺脫不了愛情的困擾,對愛的需求是強烈的,然而一切的一切又都掩藏著,對愛情有著深到骨子里的無奈猶豫渴求懷疑沖動理智。
亦舒的小說給人一種淡淡而疏離的感覺,把人性挖的很深,看的很透,有一點點的悲涼卻又使人抱著一絲絲渺茫的希望,不比瓊瑤的大悲大喜,生活中你自以為很看得重很難入放得下的人、事,在她的筆下,世事洞明,過后就煙消云散了。
最近剛看了她的《我的前半生》,大抵是這樣的一個故事:一天早上,丈夫涓生突然提出離婚,一直滿足于做一個賢妻良母的全職太太子君尤如大夢初醒,世界仿佛瞬間崩潰,她不能相信丈夫竟然被一個平凡的女人搶走,卻不得不相信。在朋友的幫助下,子君自食其力,堅強獨立,不斷戰(zhàn)勝軟弱與自卑,蛻變了闊太太的與世隔絕,子君變得更加美麗,有了自己的事業(yè),而且遇到了一個更值得愛的男人……許是受魯迅《傷逝》的影響,丈夫和妻子取名為涓生和子君。
初讀此書,突然想到納蘭的“織月黃昏庭院,語密翻教醉淺。知否那人心?舊恨新歡相半。誰見?誰見?珊枕淚痕紅泫。”
我想亦舒無非想通過這個故事告訴女孩們,也不可以放棄自己的生活和理想,即使跟了再好的男孩也要擁有自己的一番天地,不然有一天他倦了,女孩的世界或許就黑暗了。沒有了感情可以,但是萬萬不能沒有感覺,萬千的世界中花心變得十分容易,但大家的內心中其實都在尋找那個懂自己的人,其實我們都害怕寂寞呵!
女主子君說:“我其實不想結婚,我只希望身邊有一個支持我、愛護我的男人,我們相依為命,但互不侵犯,永遠維持朋友及愛侶之間的一層關系?!蔽蚁霟o論怎樣,我們都應該保有自我,把自己交給別人來生活是最傻的人,因為她從未為自己而活。子君和涓生或許曾經相愛過,但是感情一旦變質,便是怎么都挽回不了了。涓生曾經想挽回蛻變后的子君,但是子君沒有答應,我欣賞這份灑脫,女子,也有不愛的權利。
最終,子君遇到了自己的幸福,她曾經答應過兒子安兒將永不結婚,卻最終在遇到真愛是違背了自己的誓言,也得到了兒女的諒解,沒有什么比這個結局更好的不是嗎?
不管是先甜后苦的子君,還是先苦后甜的唐晶,我想都是值得擁有幸福的女子,因為他們都勇于追求自己的幸福。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我只愿。
【篇六:我的前半生讀后感】
當然不是我的前半生,是人家末代皇帝的。套用王蒙老先生的一句話,半生,多事。
這是一本書的書名,知道這本書是是好久了,但是一直沒有看見這本書在市面上有賣。一次偶然的機會,在書店里買到了這本號稱是大陸唯一的正式授權版本。那叫一個貴的,看上去不怎么厚的賣了50塊。我只能自我安慰著,話說這里面大部分的成本不是作者的書寫,而是歷史的積淀。買回來的時候就隨便的翻了幾頁,現(xiàn)在有空都看了一下。
放在桌上的書,黑色的封面,那是末代的皇帝和末代的妃子。一個消瘦的年輕人,戴著厚厚的眼鏡,怎么都看不出來曾經也算是統(tǒng)領天下的帝王,在歷代的帝王里,我似乎想不出來哪個是戴著眼鏡的,雖然看上去很有學識,但怎么的都缺少了君臨天下的氣魄。戴眼鏡的人,在我看來,心底深處,總會有那么一絲的柔弱,而柔弱,恰恰是領導人最不需要的美德。
書自然就是顯擺著末代皇帝的家世經歷,光榮與屈辱。不想談這本書的內容,最討厭寫的就是讀后感。
就談談溥儀。
小時候看書的時候就能倒背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對清朝我也有史無前例的好感,不知道為什么我不太喜歡漢唐盛世,謙和大宋和金戈鐵馬的鐵木真忽必烈。就對這個朝代,感覺不錯。雖然它曾經閉關鎖國,喪權辱國帶給古老中國沉重的傷與痛。但這畢竟是離我們年代最近的一個王朝,相對較短的時間差距或許增加了我對它的判斷力,相對空間的某些能遺留至今的痕跡能夠加深我對它的感觸,這也就是我為什么喜歡北京的原因??登⑹雷匀贿h不能和漢唐盛世相比,同光的中興或許也只是封建王朝最后的回光返照。溥儀,就是這個王朝最后的終結。
我有一本書叫做《歷代皇帝之陵》,生時享受萬丈榮光,死后還霸占一大片的土地做地下統(tǒng)治者,這就是皇帝的待遇。清帝們的陵墓是分東陵西陵的,傳說也很多,像陵墓里的皇帝都是隔代的,比如康熙和乾隆是一個陵群的,起因僅僅是因為虎視鷹啼的雍正不敢和他龍驤虎步的老父親葬在一起,說是怕地下不寧,就不一一細數(shù)。而所有陵墓照片中的最后一幅,就是我本文的主人公,愛新覺羅溥儀,他所擁有的,無廟宇,無祠堂,無碑無傳;無甬道,無牌樓,無龍無鳳。僅僅和一個共和國的普通公民的身后之處一樣。簡單的墓碑,掩蓋了一個時代曾經的光芒,寥寥幾筆,又怎能說清這個復雜人物坎坷的一生?
三歲登基,六歲退位,或許不是歷史的先例。所擁有的國土從泱泱九州驟減至小小一隅,或許早已有先輩體會到其中的滋味。但退位后仍在宮中無憂無慮的長大,絲毫不知外面世界的艱辛,長大后又被夷狄擄去,去當偽皇帝,又被打敗投入監(jiān)獄,最后再經歷改造,這么曲折的經歷。我想,是從來沒有人經歷過的吧。這個喪鐘響起時候的最后一位封建統(tǒng)治者,我所能說的就是,兄弟,你生的不是時候。
記得多年以前看過一個電影——《川島芳子》,印象最深的不是阿姐梅艷芳,不是小阿飛劉德華,而是那個戴著眼鏡,卻從鏡片后面投來不知是無怨無悔還是無奈眼神的溥儀,已經當上偽滿州國皇帝的溥儀,不管日本人之情還是溥儀所愿。我相信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溥儀想想曾經的神州大地,八旗之天下,今日卻盡遭日本人和北洋軍閥的侵蝕,心中的那般滋味,或許比那句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明月中更甚吧,嘴角流露的苦澀,應該比那句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更像刀子般刺向心腸吧。
史學家們總喜歡把歷史和一些命運啊宿命啊連在一起。說什么滿清是攝政王始,必定攝政王終,其實要讓載灃去接多爾袞的班,似乎難為他了。又說什么在溥儀的登基大典上,載灃為了讓哭鬧的溥儀安靜下來,就在一邊說“快完了,快完了”,導致最后清王朝的完蛋,封建王朝的覆滅。其實,一句快完了根本改變不了局面,重重歷史政治注定的結局??射邇x,卻注定因此被人銘記。
買書的時候還附贈了一本溥儀的十年日記,寫于人生的最后十年。第一遍翻的時候,已經“長期”困于經濟學的我就在那邊算,那么大號的字體,而每天的日記只有寥寥數(shù)筆,這本書基本上它是賣賺了,我絕對是買虧了??吹降诙榈臅r候,我似乎能穿越這個一個個的字,讀到他的哀傷,感動,難忘。等我今天拿起看第三遍的時候,我似乎真實的讀到了,末代的皇帝,也只是一個平平凡凡的人。如果沒有皇帝的尊號,他本來就該平淡無奇的終老此生,可他愛新覺羅的姓氏。那頂皇冠,戴的還真不是那么的簡單,那張龍椅,如果無法做的四平八穩(wěn),那就注定摔得四腳朝天。
前半生,是榮耀的。前半生,是屈辱的。前半生,是五味俱全的。后半生,是普通的。后半生,是平等的。后半生,是淡而無味的。不知道如果再給溥儀一個選擇,他希望他的人生,是多一點前半生,還是少一點前半生?
【篇七:我的前半生讀后感】
今年暑假我有翻開我的書柜,又讀完了愛新覺羅·溥儀先生的《我的前半生》,有些感受。溥儀先生的一生充滿了不平凡的色彩,這些不平凡,造就了他這一生的特別歷史,同時也造就了中國的歷史。這里面,有鬧劇,有悲哀,有疑懼,有希望。
1906年,溥儀出生于北京,1908年慈禧臨死前選擇了溥儀繼承皇位,慈禧的一句話,改變了溥儀的一生。1911年清帝溥儀遜位,從此,清室的復辟鬧劇便一幕幕的開始上演了。先是張勛帶著辮子軍幫助溥儀復辟,工作思路然而沒做幾天皇帝的溥儀就又退位了。溥儀第三次做皇帝是在1934年的偽滿洲國,稱帝為康德皇帝。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溥儀于1932年初在長春(當時稱為新京)任滿洲國執(zhí)政,后于1934年初稱帝。1945年抗日戰(zhàn)爭勝利,溥儀作為偽滿戰(zhàn)犯被關押于前蘇聯(lián),五年后回國進行改造,十年后得到國家特赦,任職于全國文史資料委員會。1967年,病逝于北京。宣統(tǒng)皇帝,大清遜帝,偽滿執(zhí)政,康德皇帝,戰(zhàn)犯,普通公民,這些字眼寫照了溥儀先生的一生。
九一八事變后,日本通過利用溥儀強烈恢復祖業(yè)的愿望,以溥儀為扶植對象建立了偽滿,開始了長達十四年對東北的統(tǒng)治,這十四年,能活過來的人本身就是個奇跡。溥儀在答應日本出任偽滿執(zhí)政時,也許他忘了,日本人并不是善良的,日本不可能為了一個中國人的皇位而忙活,他們要的,自然是想要得到的利益。當溥儀明白一切以后,日本人已經牢牢的掌控了他,而他這個執(zhí)政和皇帝無非是個幌子而已。日本人給溥儀戴上了一頂繁華的皇冠,然而這頂皇冠繁華的背后卻是一個緊箍咒。偽滿十四年,溥儀幾乎沒有任何的權利,他不僅毀了自己,更毀了整個滿洲。日本就這樣以東三省和臺灣省為跳板,對中國開始了大肆侵略。
偽滿十四年的歷史,是悲哀的。由于清室宗廟受到孫殿英軍閥可恥的盜墓行為以及其他的種種原因,激起了溥儀恢復帝業(yè)的愿望,而這個愿望又恰恰是跟那個時代所背離的,正如楊天石先生所說:“歷史是從專制走向民主的”,這個愿望不會實現(xiàn),也不可能實現(xiàn)。被這個愿望沖昏了頭腦的溥儀陷入了日本侵略者設計的圈套,而這個圈套在我們今天看來,其用意是多么的明顯,多么的可恥?;蛟S只要稍作思考,順應歷史潮流,拒絕日本侵略者的邀請,這十四年的血淚史就不會發(fā)生了。
作為個人,我尊重溥儀先生在改造后為國家做出的貢獻,溥儀先生所著《我的前半生》一書本身就是對國家和歷史的貢獻,使讀者更加清晰的了解當時的中國。
歷史,給了我們教訓!我們必須謹記,任何事物都是向前發(fā)展的。
【篇八:我的前半生讀后感】
末代皇帝溥儀的《我的前半生》是一部名著,先后印行近二百萬冊。在中國,它曾經引起上至毛澤東、周恩來,下到普通讀者的極大關注。在外國,它同樣擁有眾多讀者(有十幾種文字的譯本流傳),有些西方人甚至稱譽它是20世紀中國最優(yōu)秀和最有趣的傳記文學??梢赃@樣說,讓溥儀獲得婦孺皆知般的國際知名度的,不是他曾經三度做皇帝的特殊經歷和地位,而是這部《我的前半生》。
但是,中外讀者并不知道,他們所讀到的《我的前半生》本子,并非“全本”,而是吸收了各方人士意見的“改定本”,或稱“流行本”(初版于1964年3月)?,F(xiàn)在,群眾出版社出版的“全本”,則是聽取各方人士意見之前的“原本”,又稱“二稿大字本”。換言之,現(xiàn)在讀者所看到的“全本”,是該書的原貌。
當然,所謂“原貌”,只是相對而言。因為,在“全本”之前,還有所謂“稿本”、“灰皮本”、“一稿本”。但無論怎么說,“全本”是作者最初確定的版本。就此而言,說它是“原貌”,并不為過。
那么,“全本”的推出,是否表示原先流行的本子就可以作廢了呢?并非如此。因為,流行本不僅包含了各方人士的修改意見,也含有溥儀本人的意愿。而所謂各方人士的意見,完全是從技術層面提出的,并不涉及所謂政治上的“忌諱”。例如老舍,就著重從文字表達的角度對書稿的寫法提了若干修改意見。當然,這些人的意見并不完全一致。例如有的史學家從歷史學科的實證特點出發(fā),覺得書稿不宜于文學性太強,而既是文學家又是史學家的郭沫若,則肯定了此書的“文采”。其實,這類問題見仁見智,很難取得一致意見??偟膩砜?,流行本與全本的思想感情是一致的,所敘述的史實和線索也是一致的,兩個本子各有所長,完全可以并行不廢。
不過,依筆者的情趣,還是更喜歡“全本”。
所謂“全”,一指內容全,恢復了原來刪除的內容,比流行本多出十多萬字;二指內容更豐富和豐滿,有許多流行本沒有的細節(jié)。這些細節(jié),除本身吸引人外,在寫法上也極富可讀性,起到了烘托對象、感染讀者的作用,以至筆者在閱讀中時常忍不住拍案稱奇。
沒有讀過此書的人,大概想不到書中的文筆居然那么流暢和富于動感。作者非常善于調動形象、運用隱喻,在字里行間播撒出感性的美,給人極大的閱讀享受。例如講到溥儀的乳母,書中說,二兩月錢,就“把一個人變成了一頭奶?!?。談到選后妃,說照片上的姑娘,“每位都有個像紙糊的桶子似的身段,臉部很小,實在也分不出丑俊來”。提到北京小朝廷的近臣,則以“那群蠅子”稱之。書的后半部分寫溥儀等人被押送回國后,為假裝進步,便在讀報時故意把嗓門放大,“好像一大群蟈蟈似的嚷成一團”。特別是如下一句:“關東軍好像一個強力高壓電源,我好像一個精確靈敏的電動機,吉岡安直就是傳導性能良好的電線?!敝泵撁摰匕唁邇x這個傀儡“皇帝”和日本關東軍以及關東軍安插在他身邊的所謂“帝室御用掛”的關系展示了出來。
書中還善于調動張力,采用對比的手法,表現(xiàn)對象假矛盾、真虛偽的特點。如講到日本大特務頭山滿,說此人以佛教徒的身份,在玫瑰花香氣的氤氳中,捋著銀須,面容“慈祥”地冥想出一個又一個的駭人陰謀和慘絕人寰的兇殺。書中多處說到溥儀本人如何吃齋拜佛,如何不殺生,連蒼蠅蚊子螞蟻都不打,卻時常打人,因而是“一只帶念珠的狼”,等等。這類描寫,讓人印象非常深刻。
不過,這樣的寫法,很容易遭受批評,說它有失嚴謹,不真實,等等。筆者以為,這樣的批評是值得商榷的。所謂真實,應當首先看作者所敘述的內容是否符合事實,其次看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否發(fā)自內心。就事實而言,書中某些具體事件的細節(jié),容或存在訛誤。但是,它所涉及的基本事實,卻是完全可信的。而具體細節(jié)上訛誤,一來并非出自作者有意作偽,二來并不傷害基本事實的成立,三來以傳記作品而論,此類小毛病本難于避免,故而值得諒解。實則,任何一位通讀全書的人都不可否認,這本書的基本內容,完全是真實的。所以,所謂此書錯誤百出云云,并不符合事實。
以近年來俄羅斯披露的檔案文件來印證,就足以看出此書所寫溥儀在蘇聯(lián)的經歷,是完全真實的。例如1945年溥儀等人被蘇軍俘獲的情形,溥儀在蘇期間所受到的相當優(yōu)越的人道待遇,以及溥儀如何依舊在下屬面前做“皇帝”、如何試圖留在蘇聯(lián)、如何在“遠東軍事法庭”上作證,等等,書中所寫和檔案所錄,都是吻合的。甚至溥儀說他在蘇聯(lián)曾經學習《列寧主義問題》和《聯(lián)共(布)黨史》,將此話與他當年寫給蘇聯(lián)領導人的信相對照,發(fā)現(xiàn)信中提到的正是這兩本書。
應該說,此書所運用的形象化的寫作手法,不但無損于該書的真實性,而且使其達到了更高層次的真實。這種寫法非但不缺乏深刻性,而且能夠使人在形象中感受深刻。
溥儀本人說過,對于歷代最末一個皇帝的命運,從成湯放夏桀于南巢,商紂自焚于鹿臺,戎弒幽王于驪山之下起,一直數(shù)到朱由檢煤山上吊,他都格外熟悉。而他的命運,應該說只是從真心接受共產黨的改造那一天起,才真正得到大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焰火鞭炮行業(yè)節(jié)能減排技術與案例分析考核試卷
- 畜牧智能養(yǎng)殖場運營管理平臺研發(fā)考核試卷
- 毛料染色廢水處理行業(yè)市場調研考核試卷
- 礦業(yè)項目投資與評估考核試卷
- 電子器件在環(huán)境監(jiān)測中的作用考核試卷
- 煤炭加工行業(yè)循環(huán)經濟與資源綜合利用考核試卷
- 環(huán)保工程環(huán)境污染事故應急處理考核試卷
- 政策支持優(yōu)化考核試卷
- 圖書館員溝通與沖突解決考核試卷
- 財稅法律課程介紹
- 全過程工程咨詢投標方案(技術方案)
- 旅拍店合伙人協(xié)議書范本
- DB13(J)∕T 8377-2020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標準
- 吊裝施工施工組織設計
- 2019人教版高中英語選擇性必修三單詞表
- 七年級地理歐洲西部
- Seminar_帶SPL的安全集成
- 國家開放大學《電工電子技術》章節(jié)自測題參考答案
- GB∕T 16754-2021 機械安全 急停功能 設計原則
- GB 6095-2021 墜落防護 安全帶(高清-現(xiàn)行)
- 《復式折線統(tǒng)計圖》說課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