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名詞解釋:傳播:社會信息的傳遞和社會信息系統(tǒng)的運行。符號: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質載體,是信息表達和傳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種基本要素。符號化:傳播者將自己要傳遞的訊息或意義轉換為語言,音聲,文字或其它符號的活動。符號解讀:傳播對象對接收到的符號加以闡釋和理解,讀取其意義的活動。意義:人對自然事物或社會事物的認識,人給對象事物賦予的含義,是人類以符號的形式傳遞和交流的精神內容。傳播情境:對特定的傳播行為直接或間接產生影響的外部事物,條件或因素的總稱。訊息:由一組相互關聯(lián)的有意義的符號組成,能夠表達某種完整意義的信息。反饋:受傳者對接收到的訊息的反應或回應,也是受傳者對傳播者的反作用。人內傳播:個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體內部進行信息處理的活動。人際傳播:個人與個人之間的信息傳播活動,也是由兩個個體系統(tǒng)相互連接組成的新的信息傳播系統(tǒng)。群體:具有特定的共同目標和共同歸屬感,存在著互動關系的復數(shù)個人的集合體。群體壓力:群體中的多數(shù)意見對成員中的個人意見或少數(shù)意見所產生的壓力。信息壓力:一般人在通常情況下會認為多數(shù)人提供的信息,其正確性概率會大于少數(shù)人,基于這種信念,個人對多數(shù)意見會持較為信任的態(tài)度。14?趨同心理:遵從性,個人希望與群體中的多數(shù)意見保持一致,避免因孤立而遭受群體制裁的心理。下行傳播:有關組織的目標任務方針政策的信息,自上而下得到傳達貫徹的過程。上行傳播:下級部門向上級部門或部下向上司匯報情況,提出建議愿望與要求的信息傳達活動。大眾傳播:專業(yè)化的媒介組織運用先進的傳播技術和產業(yè)化手段,以社會上的一般大眾為對象而進行的大規(guī)模的信息生產和傳播活動。信息環(huán)境:-個社會中由個人或群體接觸可能的信息及其傳播活動的總體構成的環(huán)境。19,擬態(tài)環(huán)境:不是現(xiàn)實環(huán)境鏡子式的再現(xiàn),而是傳播媒介通過象征性事件或信息進行選擇和加工,重新加以結構化以后向人們提示的環(huán)境。熱媒介:傳遞的信息比較清晰明確,接受者不需要動員更多的感官就能理解的媒介。IPP指數(shù):既有政治傾向指數(shù),是一個人從社會經濟地位,居住區(qū)域和宗教信仰3個方面來顯示受眾在接觸媒介宣傳前已有的政治立場和態(tài)度的綜合指數(shù)。知曉權:社會成員獲得有關自身所處環(huán)境及其變化的信息,保障社會生活所需的各種有用信息的權利。傳媒接近權:社會成員利用傳播媒介闡述主張,發(fā)表言論以及開展各種社會和文化活動的權利。24說服性傳播:通過勸說或宣傳來使受傳者接受某種觀點或從事某種行為的傳播活動。傳播流:大眾傳媒發(fā)出的信息,經過各種中間環(huán)節(jié),流向傳播對象的社會過程。電視人:伴隨著電視普及而誕生成長的一代,在TV的畫面音響刺激中長大,注重感覺的感覺人,行為上跟著感覺走。容器人:大眾傳播特別是以TV為主的媒介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人的內心世界類似于一種罐狀的容器,這個容器孤立自閉。休眠效果:低可信度信源發(fā)出的信息,由于信源可信性的負影響,其內容本身的說服力不能馬上發(fā)揮,處于一種睡眠狀態(tài),過段時間,等負影響減弱或消失后,效果才能表現(xiàn)出來。一面提示:向說服的對象提示自己一方的觀點或于己有利的判斷材料。免疫效果:兩提包含著對相反觀點的說明,這種說明像事先接種疫苗一樣,能使人們在遇到對立觀點的時候具有較強的抵抗力。警鐘效果:運用敲警鐘的方法喚起人們的危機意識和緊張心理,促成他們態(tài)度和行為向一定方向變化。意見領袖:活躍在人際傳播網絡中,經常為他人提供信息觀點建議并對他人施加個人影響的人物。兩級傳播:大眾傳播并不是直接流向一般受眾,而是要經過意見領袖這個中間環(huán)節(jié),即大眾傳播一意見領袖一一般受眾。受眾:一對多傳播活動的對象或受傳者。35,子彈論:傳播媒介擁有不可抵抗的強大力量,它們所傳遞的信息就像在受傳者身上就像子彈擊中軀體,藥劑注入皮膚一樣,引起直接速效的反應,它們能左右人們態(tài)度意見,甚至直接支配行動。36,上限效果:個人對特定知識的追求并不是無止境的,達到某一上限后,知識量的增加就會減速乃至停止下來。第一章傳播學的研究對象與基本問題名詞解釋1>信息:①XX:不是物質或能量,是物質的普遍屬性,一種客觀存在的物質運動形式,在同其他任何物質系統(tǒng)全面相互作用的過程中,以質、能波動的形式所呈現(xiàn)的結構、狀態(tài)和歷史。在此意義上,一切反映事物內部或外部互動狀態(tài)或關系的東西都是信息。②社會信息:與人類的社會活動有關的一切信息。物質載體和精神內容、主體和客體、符號和意義的統(tǒng)一。2、 傳播:社會信息的傳遞或社會信息系統(tǒng)的運行。3、 符號化:人們在進行傳播之際,將自己要表達的意思(意義)轉換成語言、音聲、文字或其他形式的符號。4、 符號解讀:信息接收者對傳來的符號加以闡釋、理解其意義的活動。5、共通的意義空間:傳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意味著傳受雙方必須對符號意義擁有共通的理解,在廣義上,共通的意義空間還包括人們大體一致或接近的生活經驗和文化背景。6、 系統(tǒng):由相互聯(lián)系、相互制約的若干部分結合在一起并且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7、 雙重偶然性:是德國社會傳播學家魯曼提出的概念,指的是傳播雙方都從在著不確定性,通過傳播所作出的選擇有受到拒絕的可能性。雙重偶然性是人類社會信息系統(tǒng)所特有的屬性,這與它是以人為主體的活動有關。8、 傳播障礙:指的是在傳播活動進行過程中,由于傳播系統(tǒng)本身存在的結構性和功能性障礙,如不合理的傳播制度,不暢通的傳播渠道而導致的傳播行為受到障礙。(包括結構和功能障礙,如傳播制度化是否合理、傳播渠道是否暢通、信息系統(tǒng)各部分功能是否正常。)9、 傳播隔閡:指的是在傳播過程之中,個體,群體,世代之間因為特定利益、價值、意識形態(tài)和文化的差異,導致傳播雙方的正常傳播行為受到影響,甚至嚴重阻礙傳播行為的進展。(包括個人之間、個人與群體間、成員與組織間、群體之間、組織之間、世代之間、文化之間在特定利益、價值、意識形態(tài)和文化背景方面的隔閡。有無意的誤解和有意的曲解之分。)簡答論述1、分別從社會學、符號學、傳播學三個傳統(tǒng)來界定傳播的概念2、社會信息的特殊性質(信息是由物理載體和意義構成的統(tǒng)一整體)3、傳播的基本特點是什么4、傳播學的研究對象5、 簡述社會傳播的系統(tǒng)性6、 社會信息系統(tǒng)的特點7、 傳播學的任務8、 簡述馬恩的精神交往理論與美國行為主義傳播學的本質區(qū)別9、 簡述精神生產和精神交往與物質生產和物質交往的辯證關系10、 建設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傳播學的三個原則11、 共通的意義空間在傳播中具有什么作用?請用臺灣海峽兩岸的交流與互動加以說明。第二章人類傳播活動的歷史與發(fā)展名詞解釋1>信息社會:信息成為與物質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的資源,整個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以信息為核心價值而得到發(fā)展的社會。2、 示現(xiàn)媒介系統(tǒng):即人們面對面?zhèn)鬟f信息的媒介,主要指人類的口語,也包括表情、動作、眼神等非語言符號,它們是由人體的感官或器官本身來執(zhí)行功能的媒介系統(tǒng)。3、 再現(xiàn)媒介系統(tǒng):這一類系統(tǒng)中,對信息的生產和傳播者來說需要使用物質手段或機器,但對信息接收者來說則不需要,包括文字、繪畫、印刷和攝影等。4、 機器媒介系統(tǒng):對于這類媒介,傳播雙方皆需借助機器。包括電信、廣播、電視、計算機通訊等。5、 Nil:即“全國信息高速公路〃,是1993年美國提出的全國信息基礎設施的設想6、 GII:即“全球信息高速公路〃,是美國繼〃全國信息高速公路〃設想后1995年進一步提出的規(guī)劃。簡答論述1、 簡述動物傳播的常見信號及其傳播的局限性2、 為什么說勞動創(chuàng)造了語言3、 人類語言區(qū)別于動物界信號系統(tǒng)的根本特征是什么4、 簡述人類傳播經歷的各個發(fā)展階段5、 人類傳播的第一套體外化符號系統(tǒng)及其意義6、 簡述中國的印刷術發(fā)明對印刷傳播發(fā)展的貢獻7、 哈特的傳播媒介三分法8、 簡述傳播媒介的進化與社會發(fā)展的關系9、 簡述貝爾的社會發(fā)展三階段理論和托夫勒的三次浪潮理論10、 信息社會的特點11、 社會信息化的兩個階段12、 簡述我國的信息化建設13、 對人類傳播發(fā)展史做一個概要性的認識第三章人類傳播的符號與意義名詞解釋1、 符號:符號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質載體,是信息表達和傳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種基本要素。2、 信號:3、 象征符4、 伴生符(副語言)5、 體態(tài)符號(體態(tài)語言)6、 意義7、 符號意義8、 明示性意義9、 暗不性意義10、 外延意義11、 內涵意義12、 指示性意義13、 區(qū)別性意義14、 傳播情景15、 象征行為16、 象征性互動理論(米德)17、 象征性社會互動(符號互動或意義互動)18、 共通的意義空間(第一章也出現(xiàn)過)簡答論述1、 信號的特點2、 象征符的特質3、 如何理解象征符的自由性和隨意性4、 非語言符號有哪些類型5、 符號的基本功能6、 符號意義有哪些分類7、 如何理解語言符號的曖昧性8、 在傳播過程中,除符號本身的意義之外還有哪些意義在起作用9、 象征行為的特點10人為什么說象征能力是人類特有的基本能力11、 共通的意義空間在傳播中的作用12、 簡述唯物主義的象征性社會互動觀13、 簡述象征符體系的繼承與發(fā)展14、 文化的象征化(現(xiàn)代社會符號環(huán)境)及其產生原因(以當代消費文化為例,談談你對象征文化的看法。P55)第四章人類傳播的過程與系統(tǒng)結構名詞解釋1、 傳播者2、 受傳者3、 訊息4、媒介5、 反饋6、 模式7、 五W模式(拉斯韋爾程式)8、 傳播過程數(shù)學模式(香農一韋弗模式)9、 循壞模式(奧斯古德與施拉姆)10、 大眾傳播過程模式(施拉姆)11、 互動過程模式(德弗勒)12、 賴利夫婦系統(tǒng)模式13、 馬萊茲克系統(tǒng)模式14、 社會傳播總過程理論簡答論述1、 傳播過程有哪些基本構成要素2、 簡述傳播過程的特點3、 簡述傳播總過程(系統(tǒng))研究的必要性4、 簡述田中義久的“大眾傳播過程圖示〃5、 用唯物史觀看問題,應該如何把握社會傳播的總過程6、 簡述人類社會傳播的基本特點。(P57)第五章人內傳播與人際傳播名詞解釋1、人內傳播2、人際傳播3、 鏡中我(社會我)(庫利)4、 社會化5、 自我表達6、 姿態(tài)簡答論述1、 如何理解〃人體本身就是一個完整的信息傳播系統(tǒng)〃(人的身體具有一般信息傳播系統(tǒng)的特點)2、 人內傳播的主要環(huán)節(jié)或要素3、 如何全面理解人內傳播4、 簡述內省式思考主我與客我(米德)自我互動(布魯默)(用自己成長的親身體驗,評析米德的“主我與客我〃理論。)5、 為什么說“內省式思考〃的過程也是一個社會過程6、 簡述人際傳播的動機7、 簡述人際傳播的特點和社會功能8、 為什么說人際傳播是〃真正意義上的多媒體傳播〃9、 簡述姿態(tài)的傳播功能10、 簡述社會價值規(guī)范對自我表達的制約第六章群體傳播與組織傳播名詞解釋1、 群體2、 群體意識3、 群體規(guī)范4、 群體壓力5、 信息壓力6、 趨同心理(遵從性)7、 集合行為8、 暗示9、 群體暗示10、 群體感染11、 模仿(塔爾德)12、 群體模仿13、 〃匿名性〃原理14、 組織15、 組織傳播16、 公關宣傳17、 廣告宣傳18、 企業(yè)標識系統(tǒng)宣傳(CIS)簡答論述1>群體的本質特征、分類及其社會功能2、 群體意識的內容及其形成過程3、 群體規(guī)范在群體傳播中的作用4、簡述群體歸屬意識強弱與〃反規(guī)范〃說服效果的關系5、 集合行為產生的條件6、 簡述制約集合行為的特殊傳播機制7、 組織的結構特點8、 組織傳播及其功能9、 組織內傳播過程具有什么樣的結構特點及其傳播渠道和媒體形式10、 簡述組織的信息輸入活動的作用和意義11、 企業(yè)組織的信息輸出活動主要有哪些類型?各有什么作用?第七章大眾傳播名詞解釋1、 大眾傳播2、 廉價報紙(大眾報紙)3、 信息環(huán)境(擬態(tài)環(huán)境)(李普曼)4、 二次環(huán)境5、 擬態(tài)環(huán)境化(藤竹曉)簡答論述1、 大眾傳播的特點2、 簡述拉斯韋爾的大眾傳播〃三功能說〃3、 簡述賴特的大眾傳播“四功能說〃4、 簡述施拉姆對于大眾傳播社會功能的觀點5、 簡述拉扎斯菲爾德和莫頓的大眾傳播〃三功能觀〃6、如何理解〃廉價報紙完成報紙的兩個轉變〃(大眾傳播時代到來的標志)7、 電報、電影、廣播在大眾傳播的發(fā)展中起到了什么作用8、 簡述電視的媒介特性及其革命性發(fā)展9、 簡述關于大眾傳播社會影響的兩種觀點(肯定態(tài)度:布萊士、塔爾德、庫利;憂慮態(tài)度:拉扎斯菲爾德和默頓、清水幾太郎、格林)(試論大眾傳播對社會的影響。)10、 如何全面理解〃信息壞境〃11、 大眾傳播在形成信息環(huán)境方面的優(yōu)勢12、 試論現(xiàn)代社會〃信息壞境的環(huán)境化〃現(xiàn)象第八章傳播制度與媒介規(guī)范理論名詞解釋1、 控制研究2、 傳播制度簡答論述1、 為什么說傳播制度體現(xiàn)了全部社會結構和社會關系的復雜性(國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利益群體和經濟勢力的控制、廣大受眾的社會監(jiān)督控制)2、 國家和政府對傳媒的政治控制主要包括哪些方面3、 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壟斷資本主要通過哪些方式控制傳播事業(yè)4、 為什么說受眾對傳媒活動擁有監(jiān)督控制的權利?受眾行使這種權利的手段主要包括哪些方面?5、 歸納媒介規(guī)范理論的類型(麥奎爾)6、 簡述集權主義的媒介規(guī)范理論7、簡述自由主義的媒介規(guī)范理論8、簡述“社會責任理論〃9、 簡述〃民主參與理論〃(受眾參與理論)10、 資本主義制度下的媒介理論經歷了一個由〃自由主義〃到“社會責任〃再到〃民主參與〃的百年華過程,試析這種變化的原因和背景11、 簡述社會主義媒介規(guī)范理論的淵源(馬恩〃黨報思想〃,列寧觀點)12、 簡述以蘇聯(lián)為代表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傳播制度的原則和規(guī)范13、 談談我國社會主義傳播制度和規(guī)范14、 發(fā)展中國家的媒介規(guī)范理論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內容(麥奎爾)第九章傳播媒介的性質與作用名詞解釋1、 傳播媒介2、 媒介即訊息(麥克盧漢)(第二章也有)3、 媒介是人的延伸(麥克盧漢)(第二章)4、 熱媒介5、 冷媒介6、 地球村7、 電視人8、 容器人9、 媒介依存癥10、 他律性欲望主義11、 新媒介12、多媒體13、 電子烏托邦14、 把關人(盧因)15、 把關模式(懷特)簡答論述1、 麥克盧漢的媒介理論主要觀點有哪些?它有什么意義和局限性?2、 如何正確理解媒介的作用3、 近年來新媒介的發(fā)展趨勢有哪些特點?4、 如何防止“電子烏托邦〃思想5、 大眾傳媒的特點6、 簡述大眾傳媒的組織目標與制約因素,并分析對不同形態(tài)的媒介組織的制約程度7、 如何理解新聞選擇8、 試比較社會主義媒介和資本主義媒介對新聞報道宣傳性的不同看法9、 簡述傳媒組織在信息生產中的〃把關〃作用及其實質10、 〃任何新聞,同時都是一種見解〃,試結合把關人理論,分析西方傳媒國際新聞報道〃妖魔化〃中國的原因。(P161,P249)11、 簡要敘述下〃傳播媒介〃這個概念的兩層含義。(P147)第十章大眾傳播的受眾名詞解釋1、 大眾2、 拷貝的支配3、 有效受眾(克勞斯)4、 IPP指數(shù)5、 政治既有傾向假說(拉扎斯菲爾德)6、 選擇性接觸假說7、 市場即受眾8、 傳播權9、 知曉權10、 媒介接近權(傳媒接近權)11>使用與滿足簡答論述1、 簡述大眾的主要特點2、 簡述大眾社會理論的形成與演化并評價大眾社會理論3、 按照大眾社會理論,大眾社會的成立有哪些基本條件4、 簡析作為〃大眾〃的受眾觀("被動〃受眾觀)5、 簡述拷貝支配轉化為心理暴力的原理6、 簡述克勞斯對于受眾規(guī)模層次的觀點7、 試析作為“社會群體成員〃的受眾觀8、 什么是“IPP指數(shù)〃,它是如何設計的,主要說明什么問題。9、 試析“受眾即市場〃的觀點10、 為什么說受眾是權利主體?簡述受眾的基本權利。11、簡述廣播媒介、印刷媒介、電視媒介的受眾的媒介接觸動機和使用形態(tài)(不同媒介的〃使用與滿足〃研究)12、 簡述受眾個人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條件對媒介接觸行為的影響13、 試述竹內郁郎的〃使用與滿足〃過程模式的內容和含義14、 評價〃使用與滿足〃研究15、 請從傳播學者關于電視媒介的〃使用與滿足〃研究成果入手分析我國現(xiàn)階段某些類型的電視節(jié)目走紅的原因。第十一章傳播效果研究名詞解釋I、 傳播效果2?傳播技巧3?子彈論(魔彈論、皮下注射論)4?傳播流5?伊里調查(拉扎斯菲爾德)6?政治既有傾向假說(第十章)選擇性接觸(第十章)7?意見領袖(輿論領袖)8?兩級傳播10、強化效果(補強效果)II、 結晶效果12、 信息流13、 影響流14、 說服性傳播15、 可信性效果16、 休眠效果17、 一面提示18、 兩面提7519、免疫效果(接種效果)20、 訴諸理性21、 訴諸感情22、 警鐘效果(恐懼訴求)23、 自信心假說簡答論述1>分析傳播效果及其大眾傳播效果的不同層面2、 聯(lián)系實際,舉例說明什么是傳播的逆反效果3、 傳播效果的類型及研究課題4、 簡述關于大眾傳播的影響和效果的“常識理論〃、現(xiàn)場理論和社會科學理5、 分析傳播效果研究的三個時期和效果觀的變化6、 什么是〃子彈論〃?他們反映了什么樣的大眾傳播效果觀?7、 試分析〃有限效果理論〃。(“有限效果論〃包括關于大眾傳播效果的哪五項一般定理?請逐項開列。)8、 什么是〃說服性傳播〃的效果研究?其代表學者和主要貢獻是什么?9、 簡述宏觀效果理論的特點及其與早期〃子彈論〃的本質不同10、 試述信源的可信性對傳播效果的影響。(傳播主體)11、 試述傳播技巧與傳播效果的聯(lián)系。12、 試述傳播對象的屬性對傳播效果的制約作用。13、 談談意見領袖的特點及其在大眾傳播效果形成過程中的作用。14、為什么說傳播的客觀效果不完全由傳播者的主觀意志決定?第十二章大眾傳播的宏觀傳播效果名詞解釋1、 議程設置2、 〃〃效果(知覺模式)3、 〃〃效果(顯著性模式)4、 “〃N〃效果(優(yōu)先順序模式)5、 個人議題6、 談話議題7、 公共議題8、 沉默的螺旋9、 共鳴效果10、 累積效果11、 遍在效果12、 培養(yǎng)理論13、 象征性現(xiàn)實(擬態(tài)環(huán)境)14、 主觀現(xiàn)實15、 “知溝〃假說16、 “上限效果〃假說17、 “信息溝〃理論簡答論述1、簡述〃議程設置功能〃理論的概要及其特點,并分析這一理論的意義和不2、 簡述考察大眾傳播“議程設置〃效果的機制3、 分析〃議題〃的不同類型4、 聯(lián)系實際,談談不同媒介的議程設置具有什么不同特點5、 談談受眾的屬性對媒介議程設置效果的影響6、 試分析媒介議程效果設置過程背后的力學關系7、 試分析〃沉默的螺旋〃理論的三個基本命題8、 結合“沉默的螺旋〃理論,試論現(xiàn)代社會中大眾傳播、社會心理和輿論三者的關系(理論3要點)9、 如何理解“輿論是我們的社會皮膚〃這個觀點10、 “沉默的螺旋〃理論的特點(輿論觀、效果觀)11、 簡述關于輿論概念的幾種基本觀點12、 簡述〃沉默的螺旋〃理論的意義與不足13、 簡述〃培養(yǎng)〃理論的基本內容14、 大眾傳播在形成“社會共識〃方面起什么樣的作用?電視媒介在形成“共識〃方面具有什么樣的獨特優(yōu)勢?15、 簡述〃文化指標研究〃16、 “主流化效果〃指的是什么17、 簡述松伯格〃知溝〃模式的中心內容18、 簡述蒂奇諾的〃知溝〃假說及其“知溝〃擴大的原因19、 簡述知溝理論的反命題,即“上限效果〃假說20、簡述卡茨曼“信息溝〃理論的要點21、 縮小〃信息溝〃乃至“知溝〃的對策22、 請用傳播學的〃知溝〃理論對我國今天的弱勢群體的情況做個分析。如果你是名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正版授權】 ISO/IEC TS 17021-2:2012 RU Conformity assessment - Requirements for bodies providing audit and certification of management systems - Part 2: Competence requirements for au
- 【正版授權】 ISO 7010:2019/Amd 9:2025 EN Graphical symbols - Safety colours and safety signs - Registered safety signs - Amendment 9
- 【正版授權】 IEC 61025:2006 EN-D Fault tree analysis (FTA)
- 【正版授權】 IEC 60884-2-6:2025 EXV-RLV EN Plugs and socket-outlets for household and similar purposes - Part 2-6: Particular requirements for switched socket-outlets with interlock for
- 【正版授權】 IEC 60670-22:2024 EXV-RLV EN Boxes and enclosures for electrical accessories for household and similar fixed electrical installations - Part 22: Particular requirements for
- 【正版授權】 IEC 60432-1:1999+AMD1:2005 CSV EN-D Incandescent lamps - Safety specifications - Part 1: Tungsten filament lamps for domestic and similar general lighting purposes
- 續(xù)保團隊數(shù)據分析工作總結
- 2024年份11月攜程平臺客房銷售不可抗力應對條款
- 班主任個人年度工作方案2025年演講稿
- 2025年春季幼兒園幼師個人工作方案
- 2024-2025年度安徽省職業(yè)院校技能大賽(中職組)競賽規(guī)程-農機檢修(教師賽)
- 2022年中國聯(lián)通智家工程師技能大賽題庫-上(單選題部分)
- 《職業(yè)衛(wèi)生》專題培訓
- 汽修廠安全事故應急預案(4篇)
- DB52T 046-2018 貴州省建筑巖土工程技術規(guī)范
- 混凝土安全晨會(班前會)
- (完整版)減數(shù)分裂課件
- 露天礦山開采施工組織方案
- 人教版英語八年級下冊 Unit1-Unit2檢測試題
- 2024小學語文教學及說課課件:二年級下冊《沙灘上的童話》
- 市政道路監(jiān)理大綱34368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