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2答案第=!異常的公式結尾頁,共=sectionpages44頁第4課西漢與東漢—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基礎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一、單選題1.“天亦有喜怒之氣,哀樂之心與人相副(符),以類合之……”董仲舒的這一主張可概括為A.“君權神授” B.“三綱五?!?C.“為政以德” D.“天人合一”2.西漢初期,“自天子不能具鈞駟,而將相或乘牛車”。但到漢武帝時期,馬匹遍布街巷。這得益于漢初A.推行郡國并行 B.沿襲秦朝制度C.實施均輸平準 D.踐行黃老之學3.下圖拓片出自于漢代某一畫像磚。它反映的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種 B.石器鋤耕 C.鐵犁牛耕 D.引水灌溉4.下表反映了中國古代某一時期的學校系統(tǒng),它表明A.完整的教育體系逐漸形成 B.進入官學成為入仕唯一途徑C.法家成為官方的統(tǒng)治思想 D.官學壟斷教育局面開始打破5.某同學整理的學習提綱包括以下關鍵詞:外戚干政、宦官專權、黨錮之禍、黃巾起義。提綱內容反映的朝代是A.西漢 B.東漢 C.西晉 D.東晉6.下列關于古代絲綢之路史實與推論的搭配,正確的是史實推論A公元前138年,張騫出使西域西漢與匈奴建立了和平友好關系B絲綢之路通達歐洲絲綢之路因為只運輸絲織品而得名C西域葡萄,石榴等物產(chǎn)傳入內地西域物產(chǎn)的引進是絲綢之路開通的最大成果D公元前60年,西漢設置西域都護標志今新疆地區(qū)正式歸屬中央政府管轄A.A B.B C.C D.D7.公元前134年,董仲舒在對策中說:“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珠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統(tǒng)?!边@表明他主張(
)A.百家爭鳴 B.減輕賦稅 C.鹽鐵官營 D.尊崇儒術8.主張“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漢代思想家是(
)A.董仲舒 B.程頤 C.朱熹 D.王夫之9.西漢統(tǒng)治者總結秦朝歷史,從“海內新定,同姓寡少,懲戒亡秦孤立之敗”的認識出發(fā),采取的措施是A.實行郡國并行制 B.頒布“推恩令” C.實行三公九卿制 D.實行行省制10.東漢政權后期逐步走向衰亡的原因包括①外戚宦官交替專權②豪強勢力的膨脹③黃巾起義的沉重打擊④王莽施政的危害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11.錢穆在《國史大綱》一書中指出:西漢武帝時,大將軍霍光廢昌邑王,而丞相楊敝事先并不知曉,或曰應關白(關白:稟告)丞相。光謂:“此內朝事,無關外朝也”。材料說明當時的丞相A.對政事的決策權大大削弱B.已完全失去位尊權重的地位C.已完全失去了皇帝的信任D.開始接受外朝官員監(jiān)督制約12.史載“漢家承秦之制……主有專己之威,臣無百年之柄?!毕铝心軌蝮w現(xiàn)該觀點的是A.設樞密院,三司掌握財權 B.建立行省,加強中央集權C.設立中朝,限制丞相權力 D.廢除丞相,設立內閣大臣13.為保證邊疆地區(qū)穩(wěn)定,歷代王朝都采取各種措施處理與少數(shù)民族的關系,下列措施與之無關的是A.修筑萬里長城 B.頒布推恩令 C.張騫出使西域 D.設置西域都護府14.東漢初年,劉秀加強皇權,增強尚書臺作用,控制外戚干政,裁并郡縣,整頓吏治,清查戶口,釋放奴婢,重視儒學,社會經(jīng)濟在穩(wěn)定的政局下重新發(fā)展起來。這段歷史史稱A.文景之治 B.光武中興 C.開元盛世 D.大定之治15.王毅《中國皇權制度研究》認為:“皇權為了維系自身權力的專制性,就必須創(chuàng)建出能夠突破甚至凌駕于這類束縛力量之上的制度性手段,使皇帝能夠通過親自掌握這一秘書機構,從而對外朝常規(guī)官制體系施以強大的反制衡?!蹦苡∽C此觀點的史實是A.三公九卿制B.內外朝制度C.三省六部制D.二府三司制16.秦漢文化氣勢恢弘,居世界先進行列,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果,最主要的原因是A.國力強盛,經(jīng)濟發(fā)達B.吸取了各族的優(yōu)秀文化C.國家政府高度重視D.先秦文化基礎雄厚17.《漢書·王莽傳》記載王莽改制后“農(nóng)商失業(yè),食貨俱廢,民涕泣于市道?!边@反映了王莽改革(
)A.厲行重農(nóng)抑商 B.遇到了保守勢力的極大阻力C.挽救了社會危機 D.破壞了經(jīng)濟,加劇社會動蕩18.西漢統(tǒng)治者總結秦朝歷史,從“海內新定,同寡少,懲戒亡秦孤立之敗”的認識出發(fā),采取的措施是(
)A.頒布“推恩令” B.推行休養(yǎng)生息政策C.實行編戶制度 D.采取郡國并行制度19.漢朝建立后,“高祖撥亂反正,文景務在養(yǎng)民,至于稽古禮文之事,猶多闕(同‘缺’)焉。”為此,漢武帝A.頒布了“推恩令” B.設置了中朝C.“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D.實行鹽鐵專賣20.中國是詩的國度,每一時期都有內涵厚、風格新異的優(yōu)秀作品問世,都有文辭雋永的詩句流傳。下列詩句創(chuàng)作于兩漢時期的是A.“宅茲中國,自茲義民” B.“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盋.“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D.“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21.曹操的《蒿里行》里曾這樣描述當時社會狀況:“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睂е逻@種狀況發(fā)生的原因是A.東漢末年的軍閥混戰(zhàn) B.三國時期的政權鼎立C.西晉中期的八王之亂 D.東晉時期的南北對峙22.董仲舒的新儒學體系之所以被漢武帝接受,主要是因為它(
)A.有利于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B.有利于加強民族交往與民族交融C.有利于學術思想的開放D.有利于鞏固統(tǒng)一和加強專制統(tǒng)治23.武帝“用宰相如兒戲,屠之如羊豕”,漢武帝時,丞相權位受到嚴重打擊,以致人們視相職為畏途。下列屬于削弱丞相職權的是A.平定“七國之亂” B.設立“中朝”C.任用酷吏打擊豪強 D.“罷黜百家,獨尊儒術”24.漢武帝順應時代需要,采取了一系列鞏固和發(fā)展大一統(tǒng)的措施。下列與之相符合的是①推恩令
②中外朝
③察舉制
④尊崇儒術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25.漢代在農(nóng)業(yè)和手工業(yè)經(jīng)濟領域都實現(xiàn)了巨大的突破。下列選項中出現(xiàn)于東漢時期并促進經(jīng)濟發(fā)展的有(
)①鹽鐵官營
②水排
③長安有正式的“市”九處
④一牛挽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6.2012年中國郵政發(fā)行一套《絲綢之路》郵票,其中一枚主題是千年帝京(下圖)。該枚郵票最佳首發(fā)地應在A.北京 B.西安 C.羅馬 D.伊斯坦布爾27.漢武帝時,列侯們“人人喜得所愿”,擁護中央,是因為他采取了什么措施A.實行“推恩令” B.采納《削藩策》 C.大封同姓王 D.北擊匈奴28.設置機構或職官是古代中央王朝管理邊疆的重要舉措。下列機構按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①護烏桓校尉
②單于都護府
③駐藏辦事大臣
④奴爾干都司A.①③②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②④①③29.《漢書·地理志下》:“漢興以來,魯、東海多至卿相?!弊哉研麜r期到西漢末年,歷代叢相中,齊魯、東海人多達11人、12人次,人數(shù)占52.38%。這說明A.儒學對政治生活影響深刻 B.官僚政治取代貴族政治C.賢臣政治取代功臣政治 D.加強君權而分散相權30.孔子開始由凡入圣的標志性事件是A.君權神授思想的提出 B.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政策的推行C.天人感應思想的提出 D.三綱五常思想的提出二、材料分析題3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邪僻之說滅息,然后統(tǒng)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稘h書·董仲舒?zhèn)鳌凡牧隙?/p>
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妾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夫仁誼(義)禮知(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當修飭也?!偈妗洞呵锓甭丁ろ樏罚?)材料一中董仲舒提出了什么主張?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董仲舒這一主張的目的。(2)依據(jù)材料二,簡要歸納董仲舒提出的道德標準。(3)依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說明董仲舒思想對儒學發(fā)展產(chǎn)生的影響。
第4課西漢與東漢—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基礎參考答案:1.D【詳解】依據(jù)材料中信息可知,董仲舒認為,天其實也有喜怒哀樂之心氣,與人相符。正因為跟人差不多,所以天與人之間其實是可以相互感應,和諧統(tǒng)一的,這體現(xiàn)的是“天人合一”的思想主張,因此D選項正確。A選項錯誤,“君權神授”認為皇帝的權力是神賦予的,具有天然的合理性,皇帝代表神在人間行使權力,管理人民,材料并未體現(xiàn);B選項錯誤,“三綱五常”是中國封建社會所提倡的一套倫理道德標準,三綱指的是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指的是仁、義、禮、智、信,材料并未體現(xiàn);C選項錯誤,“為政以德”指的是以道德原則治理國家,材料并未體現(xiàn)。故正確答案為D選項。2.D【詳解】根據(jù)材料可知,西漢初年,由于經(jīng)濟遭到嚴重破壞,統(tǒng)治者為了恢復經(jīng)濟和安定人心,吸取了道家無為而治的思想,采取了“與民休息”的政策,D項正確;郡國并行是政治制度,與恢復經(jīng)濟無關,排除A項;材料沒有體現(xiàn)秦漢制度之間的繼承關系,排除B項;均輸平準是漢武帝經(jīng)濟集權政策,排除C項。故選D項?!军c睛】3.C【詳解】從畫像磚上兩牛一人犁耕法可知,它反映的耕作方式是鐵犁牛耕,C項正確;從畫像磚上找不到刀耕火種、石器鋤耕和引水灌溉的信息,不能說明其反映了另外三種方式,ABD三項錯誤。4.A【詳解】從中央到地方存在各級官學和私學,表明我國逐漸形成了完整的教育體系,A項正確;學校系統(tǒng)和教育體系的形成不能說明“進入官學是進入仕途的唯一途徑”,B項不符合題意;法家思想成為官方統(tǒng)治思想是秦代,秦代廢除了分封制,不存在郡國,C項錯誤;官學壟斷教育局面開始被打破是在春秋時期,當時沒有太學,不存在郡國并行,郡下設縣的管理制度,D項錯誤。5.B【詳解】“黨錮之禍、黃巾起義”都發(fā)生在東漢,由此可知題干內容反映的朝代是東漢,故選B;黃巾起義和西漢以及兩晉無關,排除ACD。6.D【詳解】結合所學可知,西域都護府的設置保證了絲綢之路的暢通,加強了民族團結和經(jīng)濟文化交流,標志著西域(今新疆)從此投入祖國的懷抱,故選D;張騫出使西域的目的之一就在于聯(lián)合其他勢力共同對付匈奴,故A項推論中“建立了和平友好關系”的說法是錯誤的,排除;絲綢之路不僅僅只運輸絲織品,B項推論錯誤,排除;絲綢之路最大的成果是加強了文明間的交流,物產(chǎn)引進不能算作最大成果,C項推論錯誤,排除。7.D【詳解】根據(jù)材料“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統(tǒng)”,反映了董仲舒的大一統(tǒng)思想,為此,他提出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D項正確;“百家爭鳴”發(fā)生在春秋張時期,時間上與材料不符,排除A項;材料并未涉及減輕賦稅的內容,排除B項;頒布“推恩令”是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不是董仲舒提出的,排除C項。故選D項。8.A【詳解】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西漢時期董仲舒強調“罷黜百家,尊崇儒術”,適應了漢武帝時期統(tǒng)治的統(tǒng)治需要,加強了思想統(tǒng)一,A項正確;程頤是宋朝時期理學家代表人物,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朱熹是南宋時期理學集大成者,排除C項;王夫之屬于明清時期人物,而題干所述“罷黜百家,尊崇儒術”是董仲舒主張,排除D項。故選A項。9.A【詳解】結合所學可知,西漢初年仿效秦朝實行郡縣制,同時因鑒戒秦不分封孤立而亡,又恢復諸侯王分封制。郡和王國同為地方高級行政區(qū)劃,郡直隸于中央,王國由分封的諸王統(tǒng)治,實行地方行政制度——郡國并行制,因此A選項正確。B選項錯誤,漢武帝頒布“推恩令”,削弱王國勢力,加強中央集權,與題意不符;C選項錯誤,漢初沿用秦朝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與材料信息無關;D選項錯誤,行省制實行于元朝,不是西漢。故正確答案為A選項。10.B【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東漢政權后期逐步走向衰亡的原因有外戚宦官交替專權,豪強勢力的膨脹,黃巾起義的沉重打擊,①②③符合題意;王莽新朝是在東漢政權建立之前出現(xiàn)的,④不符合題意。所以B項正確,排除ACD項。故選B項。11.A【詳解】根據(jù)材料“此內朝事,無關外朝也”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漢武帝時期實行內外朝制度,用內朝牽制外朝,削弱丞相權力,以加強君主專制,故A項正確。B項中“完全失去”說法過于絕對,漢武帝時期丞相地位依然較高,排除。C項中“完全失去”說法過于絕對,且材料與皇帝是否信任丞相無關,排除。材料沒有涉及丞相接受外朝官員監(jiān)督的信息,而是強調丞相對政事的決策權大大削弱,排除D。12.C【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漢朝加強君主專制的措施是設置中朝,分割的宰相的決策權,C正確;A是宋朝加強君主專制的措施,排除;B是元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排除;D是明朝加強君主專制的措施,排除。故選C。13.B【詳解】推恩令是漢武帝時期為了削弱地方封國勢力而采取的政策,不是為了處理與少數(shù)民族的關系,故B項符合題意;修筑萬里長城是為了防范北方匈奴,張騫出使西域加強了中央王朝與西域各民族的聯(lián)系,設置西域都護府加強了對西域的管理,這些措施都與處理少數(shù)民族關系有關,排除ACD項。故選B。14.B【詳解】結合所學內容可知,東漢初年光武帝劉秀在位期間社會穩(wěn)定,經(jīng)濟得到恢復和發(fā)展,歷史上這段時期被稱為光武中興,故選B;文景之治是在西漢初,開元盛世是在隋朝,大定之治是在金朝,排除ACD。15.B【詳解】依據(jù)材料中“使皇帝能夠通過親自掌握這一秘書機構,從而對外朝常規(guī)官制體系施以強大的反制衡”信息結合所學可知,漢武帝為了削弱相權,加強皇權,設立中朝,讓身邊的近臣參與重大問題的決策,以削弱以三公九卿為主的外朝,因此B選項正確。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和二府三司制都是中央常規(guī)官制,與題干中“皇帝能夠通過親自掌握這一秘書機構”不符,其他選項錯誤。故正確答案為B選項。16.A【詳解】秦漢時期國家強盛,經(jīng)濟發(fā)展,促進秦漢文化發(fā)展繁榮,故A正確;秦漢統(tǒng)治者都進行思想控制,雖然可以形成統(tǒng)一的文化,但對文化的發(fā)展有阻礙作用,C錯誤;思想文化的發(fā)展進程是無法阻擋的,因為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社會要隨之進步,科學技術和思想也必然要發(fā)展,B、D兩項都只是從一個側面反映問題,并不能完全起決定作用,排除。17.D【詳解】材料“農(nóng)商失業(yè),食貨俱廢”體現(xiàn)的是王莽改制對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破壞,D正確,C排除;AB與材料無關,排除。故選D。18.D【詳解】材料是西漢統(tǒng)治者對秦朝“廢分封、行郡縣”的所謂反思,是對秦朝郡縣制的否定,在此基礎上西漢采取了郡國并行制度,D項正確;頒布推恩令是為了糾正漢初分封制的弊端,排除A項;休養(yǎng)生息政策主要吸取的是秦朝暴政的教訓,排除B項;C項是對秦朝政策的繼承,排除C項。故選D項。19.C【詳解】根據(jù)材料內容可知漢武帝認為漢高祖和漢文帝、漢景帝在文化禮制等方面多有缺失,為此漢武帝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設置太學,表彰六經(jīng)等解決“稽古禮文之事”的舉措,答案為C;A是削弱王國勢力,與題意不符,錯誤;B是漢武帝處理君權與相權矛盾問題,與題意不符,錯誤;D是漢武帝實行的經(jīng)濟政策,與題意不符,錯誤。20.C【詳解】兩漢時期漢樂府和漢賦流行,“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背鲎詽h樂府,C項正確;“宅茲中國,自茲義民”出自何尊銘文,排除A項;“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出自李白詩作,排除B項;“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笔翘拼娙嗣辖嫉淖髌?,排除D項。故選C項。21.A【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蒿里行》是漢末文學家曹操的詩作。此詩是借樂府舊題寫時事,內容記述了漢末軍閥混戰(zhàn)的現(xiàn)實,真實、深刻地揭示了人民的苦難,堪稱“漢末實錄”的“詩史”。因此A項正確;曹操是東漢末年的權臣,此時三國鼎立局面尚未出現(xiàn),排除B項;材料與魏晉時間不符,排除CD項。故選A項。22.D【詳解】依據(jù)題干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董仲舒新儒學體系是適應了漢武帝加強專注主義中央集權的需要,D項正確;材料涉及的是思想統(tǒng)一,排除A項;思想上的統(tǒng)一與民族關系無直接聯(lián)系,排除B項;思想統(tǒng)一是不利于學術思想開放的,排除C項。故選D項。23.B【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漢武帝時期設立“中朝”,使宰相的決策權轉移到以皇帝為首的內廷手中,起到分化相權的作用,B項正確;AC項屬于強化中央集權的措施,排除;D項屬于思想文化專制,排除D項。故選B項?!军c睛】24.B【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漢武帝維護大一統(tǒng)國家的措施包括推恩令、中外朝、察舉制、獨尊儒術、刺史制度及北擊匈奴等,因此①②③④符合題意,B項正確;結合上述分析可知ACD項錯誤。故選B項?!军c睛】25.C【詳解】注意限定信息“東漢時期”,結合所學可知,東漢杜詩發(fā)明的水排提高了冶煉技術的進步,促進了經(jīng)濟發(fā)展;東漢出現(xiàn)的一牛挽犁促進了農(nóng)業(yè)的發(fā)展,②④正確,C項正確;從漢武帝開始推行鹽鐵官營制度,西漢長安有正式的“市”九處,①③錯誤,排除ABD三項。故選C項。26.B【詳解】根據(jù)圖中的大雁塔等信息,結合所學可知,絲綢之路上的千年帝京,指的是曾作過漢唐都城的陜西西安,因為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商務應用文寫作》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吉利學院《電波傳播概論雙語》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河北東方學院《數(shù)字信號處理課程設計實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新藥研發(fā)的關鍵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武漢電力職業(yè)技術學院《創(chuàng)新思維與教育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昆玉職業(yè)技術學院《混凝土結構與性能A》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醫(yī)用紅外熱像儀項目效益評估報告
- Unit 5 The Monarch's Journey Understanding ideas 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高中英語外研版(2019)必修第一冊
- 漳州城市職業(yè)學院《模式識別技術應用》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湖南民族職業(yè)學院《化工軟件概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民政局離婚協(xié)議書模板(8篇)
- 氣管鏡科室講課ppt課件(PPT 69頁)
- 對于二氧化碳傳感器的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的淺分析
- 冷庫噴涂施工工藝(詳細)
- 電機學辜承林(第三版)第1章
- 知情同意書-北京大學腫瘤醫(yī)院
- 建筑材料碳排放因子查詢表
- 觀音神課三十二卦
- 醫(yī)療機構停業(yè)(歇業(yè))申請書
- 發(fā)票(商業(yè)發(fā)票)格式
- Counting Stars 歌詞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