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法律的目的》中的拾得遺失物_第1頁
論《法律的目的》中的拾得遺失物_第2頁
論《法律的目的》中的拾得遺失物_第3頁
論《法律的目的》中的拾得遺失物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論《法律的目的》中的拾得遺失物

艾琳在她的《法律目的》一書中提出,沒有必要的法律法規(guī)。法律是國家為實現特定目的而制定的。法目的論的分析是一種解讀法律制度的思路,該思路從法律制度產生和運作的理由入手,論證法律制度存在的目的和理由。同時為法律制度的存在尋找正當性和必要性的基礎。一、遺失物的交易平衡拾得遺失物的立法之旨,無非有二,也就是解決遺失物的拾得涉及兩個基本問題:“(1)如何決定遺失物所有人和拾得人的債權關系和物權變動。(2)如何鼓勵拾金不昧?!钡谝粋€問題具體為:一個人由于過失暫時喪失了對自己物品(動產)的占有,而被不特定的社會中的他人拾得且占有時,如何恢復遺失人對遺失物的所有權,并使得遺失物的所有人和拾得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達到平衡。第二個問題則是解決如何促使拾得人主動通知、報告和交付。立法不僅要從立法層面上平衡雙方利益,還需要設置良性互動的行為選擇模式鼓勵、促使拾得人自覺報告遺失物。其實在我們的實際生活當中,真的存在品德高尚之人,即使得不到任何收益,也會主動將遺失物交存,甚至在可以得到遺失物的情形下,放棄其權利(只為尋求良心的坦蕩);另一個極端是即使法律規(guī)定拾得遺失物并返還可得高額報酬,其也不會交存遺失物。然而法律是用來規(guī)范大多數人的行為,而不是個例。法律所關注的是“經濟人”即兩利相較取其重者,兩害相較取其輕者。因此在遺失物的制度設計上是如何使理性的拾得人交存遺失物,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是處罰,通過規(guī)定隱匿遺失物須賠償,或者進行刑法上的強制來促使拾得人交存。第二種是平衡遺失物的權利人和拾得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鼓勵拾得人積極主動地返還遺失物。無疑后者的社會控制成本會低得多。二、回收得人的報酬請求權拾得人的報酬請求權即拾得人在返還遺失物時是否享有向失主請求其支付一定報酬的權利。雖然我國《物權法》在制定過程中學者們關于明確規(guī)定拾得人報酬請求權的呼聲很高,但立法者最終未予以采納,只是規(guī)定可以支付必要的費用。雙方論爭如下:(一)拾金不塵不能有償該種觀點認為拾金不昧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自古以來“道不拾遺”、“樂羊子妻”為我們津津樂道。假設在法律中明文規(guī)定拾得人的請求報酬權這顯然于我們的傳統(tǒng)道德理念背道而馳。本是美德無私高尚之舉的拾金不昧行為也有世俗功利之嫌。普通老百姓也會疑惑,難道做好事不了留名的時代將有一去不復返之勢?因此從公共道德的角度講,拾金不昧不能有償??紤]到我國的國情,《物權法》旨在弘揚拾金不昧的精神而采取此種觀點。(二)拾得文化與侵權法的沖突此觀點認為世界許多國家都明文規(guī)定拾得人的報酬請求權。而我國民法和物權法中基于道德的考慮都沒有明確的規(guī)定,這是將道德規(guī)范直接上升為法律規(guī)范。拾得人單方負有拾得遺失物保管且無條件歸還失主的義務,這造成雙方權利義務嚴重失衡,有違民法權利對等的原則。且社會在發(fā)展,公民權利義務法律意識理念在增強。為了能夠更好的鼓勵人們在拾得遺失物后將其迅速返還給失主,完全有必要確立一定的物質激勵機制。因此肯定拾得人的報酬請求權不僅不違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反倒能夠更好的促進精神文明的建設。以上兩種觀點各有千秋,拾得制度涉及到如何在道德與法律之間做一個合理的選擇。法律的態(tài)度就是事實求是,直面人的現實需求。所以應該從多角度看待分析這個問題。三、拾得人個體的個體行為導致失權“我在馬路邊撿到五分錢,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面……”、“拾到東西要交公”、“做好事不留名”,這些語言我們再熟悉不過了。我們習慣于精神上的嘉獎。但是以下的例子或許會讓我們重新思考。一位出租車司機的感言:“老實講,從來沒想過得到報酬肯定是假話,但乘客不給,我又怎么好意思討呢?有時想想做好事就做到底吧。可是一來二去,時間、精力不說,油錢也得自己掏,心里總是挺酸的。久而久之,拾金不昧的積極性確實受到了影響?!笔前?拾金不昧不是為了錢,但也不能做了好事自己還得往里面賠錢吧。以下將從拾得人、遺失人、社會公眾、真正的法律信仰的形成幾方面進行論述確立報酬請求權的合理性。第一,確立拾得人的報酬請求權可以平衡兩者的地位。從目前物權法規(guī)定可以看出拾得人與遺失人之間的權利義務失衡。拾得人有以下義務:拾得人負有妥善保管遺失物的義務,即時通知遺失人的義務,最后是無償無條件返還義務。相反拾得人僅僅有權請求償還因保管遺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費用。然而,由于請求費用償還時需對所花費進行舉證,一旦無法舉證、證據不足即使費用已支出,也不會從遺失人處得到補償。雖然物權法也規(guī)定了拾得人可基于懸賞廣告而取得一定酬金,但懸賞廣告的情形畢竟少之又少,且還存在遺失人反悔的風險。由此可見,拾得人往往因其拾得行為而平添一系列的義務,付出辛勞卻基本不能享有權利,只有遺失人的一句口頭謝謝而已。而遺失人因為自己的過失導致物品丟失卻不用承擔任何實質性的責任。顯然這種制度是一種不公平的設計。這樣可能會導致以下幾種立法者始料不及的幾種情形:第一種可能的情形是拾得人直接將遺失物歸自己所有,根本不予歸還。道德高尚之人或許會出于一種心安理得和道德上的滿足而返還財物,但普通大眾面對別人的遺失物時,既想把遺失物占為己有,同時良心又有所不安,又擔心承擔法律責任,但無償歸還又不心甘情愿。他們的利益天平左邊放著遺失物,右邊放著自己的良心。對于很多人來說,這個天平很可能會傾向左邊。而一定的物質補償可在右邊增添一個新的砝碼。因此物質激勵從長遠來看對遺失人的利益,社會整體善良風俗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第二種可能是拾得人坐等遺失人的懸賞廣告。因為物權法已明確遺失人需根據懸賞廣告給予報酬,否則就會受到法律的制裁。這將更不利于激勵拾得人積極尋找遺失人。第三種可能就是發(fā)現遺失物干脆真的“道不拾遺”,以免自找麻煩。現實生活中,由于拾得人只有義務沒有權利,越來越多的人對拾金不昧缺乏積極性。在一些大城市,丟失了身份證等一般都找不回來了。因為即使有人看到了,也很少有人愿意撿??偠灾?這三種后果直接損害的將是遺失人的利益,很可能真正的導致社會風氣的敗壞。第二,確立拾得人的報酬請求權并不違背拾金不昧的道德傳統(tǒng)。拾金不昧是指拾到財物之后不隱匿,“昧”即隱藏之意??梢娛敖鸩幻羶H指拾得遺失物后不隱藏而已,并非是歸還失主時不得索取報酬。完全無償返還行為只是人們一貫以來的道德預期,并不是普通大眾的實際行為準則。立法者不能將個別道德高尚的人的偶然行為上升到國家的法律規(guī)范來約束社會大眾。第三,拾金不昧、助人為樂為社會道德所弘揚,那么知恩圖報也同樣為社會所提倡!如果說助人為樂是對拾得人的要求,那支付報酬則是對遺失人的合理要求。正如史尚寬先生所言:“拾得人報酬,不獨為辛勞報酬,而且為榮譽賞金”。第四,確定報酬請求權也是市場經濟的必然要求。改革開發(fā)以來,市場經濟帶來的諸多觀念,如:公平交換、服務有償,時間效率觀念,理性經濟人角色的認同……已經逐漸內化于我們的行為之中。給拾得人一定的物質報酬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因為這樣做等于在“拾金不昧”和“拾金而昧”之間找到了一個平衡點,拾得人不僅實現了自己的道德和精神價值,同時也為自己得到了一定的物質利益,而遺失人的財物也失而復得,這是皆大歡喜的雙贏結局。也體現了市場經濟公平、效率的原則。第五,從法律實施的角度考慮。法律,是最低的道德,不應對普通公民提出過高的道德要求,否則會抬高守法的成本和效率;同時,法律更鼓勵人們追求較高的道德境界,拾得人有權主張失主給予合理報酬,卻不一定實際主張合理報酬及其他權利,這都是拾得人自己的選擇。即使拾得人請求合理報酬及其他權利,也不能說他不道德,因為任何守法行為都是道德的,因為至少他拾金而沒有昧。當然有償返還也有例外情形。對于那些本職工作就是保護公民財產的拾得人如相關的國家機關、事業(yè)單位、法人團體的工作人員在執(zhí)行職務過程中拾得遺失物均不得要求有償返還,因為這是他們的職責!綜上所述,確立報酬請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