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報警自鎖鎖的設計_第1頁
無線報警自鎖鎖的設計_第2頁
無線報警自鎖鎖的設計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無線報警自鎖鎖的設計

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這一鎖已成為保護個人隱私和生命財產(chǎn)安全的重要工具之一。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發(fā)展,鎖的可靠性逐漸成為人們日益關注的問題。彈子鎖是一種最常見的鎖具結構,其防撬能力不足的弊端日漸明顯。針對這一問題,常用的解決方案主要是對機械方面進行改進,但這仍不足以很好地提高鎖的可靠性。本文提出了一種無線報警自鎖鎖,該鎖由蜂鳴器報警電路、無線報警電路、自鎖電路和識別電路等組成,提高了鎖的可靠性。且其設計原理也同樣適用于其他類型的機械鎖。1普通鎖不能有效防撬雖然撬鎖工具多種多樣,但共同之處都是將工具插入鎖芯,利用撬棍和扭力扳手等工具進行操作,實現(xiàn)開鎖。可見普通鎖不能有效防撬和實現(xiàn)報警。因此,為了提高鎖的可靠性,應使其不但具有鑰匙識別功能,同時還具有蜂鳴器報警、無線報警和自鎖功能。2無線傳感器鎖的設計2.1s00及其輸出端t形結構自鎖鎖的結構如圖1所示。在機械結構上,增設有鎖鉤彈簧、鎖環(huán)口、鎖鉤、鐵心線圈等;在電路設計上,增設有實現(xiàn)蜂鳴器報警、無線報警和自鎖功能的電路;在電路板1中,設有U1三端集成穩(wěn)壓器LM7805及U2“與非門”芯片74LS00,其輸出端U2Y1發(fā)出一個高電平沿導線傳送至鎖左側彈簧,從而使鎖左側彈珠始終為高電平(所有彈珠均為金屬材料),如圖1(a)所示。插入鑰匙前(如圖1(b)所示),在彈簧的作用下,鎖左側的第4排彈珠與鎖右側的第4排彈珠相接觸,形成可靠的電連接,而其余4排彈珠由于受T形彈珠槽長度的限制,左右兩側彈珠不相接觸。同時,為使鎖右側的上下彈珠形成可靠的電連接,故將鎖右側的上彈珠設計成T形結構。鎖右側的5排彈珠通過彈簧、導線自上而下依次連接至電路板2的三極管基極Q1b、Q4b、Q5b、Q6b、Q7b。由于三極管的開關作用,使發(fā)射極Q1e、Q4e、Q5e、Q6e、Q7e電位為00010。然后將電位信息傳送至電路板2的識別電路,使電路板1和電路板2構成回路。2.2排彈珠與輸出端連接經(jīng)特殊處理后,鑰匙的第1、3、5齒段為絕緣段,第2、4齒段為導電段。鑰匙結構如圖2所示。由于鎖左側的5排彈珠與輸出端U2Y1連接,所以始終為高電平。鎖右側的5排彈珠經(jīng)由彈簧、導線后分別與5個起開關作用的三極管基極相連。如圖3所示,插入鑰匙時,鑰匙的導電段能使鎖右側的彈珠得電,而絕緣段則不能。以此類推(如表1所示),鑰匙可將電位信息依次傳送給鎖右側的彈珠,然后再傳送至如圖4所示的電路板2的識別電路。2.3排彈珠關聯(lián)自鎖及報警電路電路板2可實現(xiàn)蜂鳴器報警、無線報警和自鎖功能。鎖右側的第1排彈珠關聯(lián)自鎖功能實現(xiàn)電路;第2、3排彈珠關聯(lián)蜂鳴器報警功能實現(xiàn)電路;第4、5排彈珠關聯(lián)無線報警功能實現(xiàn)電路。2.3.1彈簧控制原理蜂鳴器報警自鎖功能實現(xiàn)電路原理圖如圖5所示。將鎖右側的第1排彈珠經(jīng)彈簧、導線連接至三極管基極Q1b,第2、3排彈珠經(jīng)彈簧、導線分別連接至三極管基極Q4b、Q5b。利用三極管Q2的導通與截止控制繼電器RL1的通斷,從而決定鐵心線圈得電與失電,得電則形成自鎖。利用三極管Q3的導通與截止控制蜂鳴器LB1是否報警。在使用真鑰匙及金屬假鑰匙開鎖時,蜂鳴器報警自鎖功能實現(xiàn)電路的工作狀態(tài)如表2及表3所示。2.3.2u13、qe、q6e、3ge的電位無線報警功能實現(xiàn)電路原理圖如圖6所示。在電路板1中,5V電壓經(jīng)U9三端集成穩(wěn)壓器LM7132后降為3.2V電壓,以提供給U7編碼芯片PT2262的三態(tài)地址端引腳端A0。三極管發(fā)射極Q4e連接至“與非門”U6的A4、B4端,同時經(jīng)延時電路R22、C8后連接至鎖存器U13的LE端。此外,正常工作時延時電路的延時時間TR23、C9>TR21、C7>TR22、C8。鎖右側的第4、5排彈珠經(jīng)彈簧、導線分別連接至三極管基極Q6b、Q7b。在未插入鑰匙時,三極管發(fā)射極Q4e、Q6e、Q7e的電位為010,則輸出端U5Y4為高電平并分別經(jīng)延時電路R21、C7和R22、C8傳送至鎖存器U13的D0和LE端。其輸出端Q0跟隨D0為高電平,使輸出端U6Y2為低電平,從而控制三極管Q8截止,無線射頻發(fā)射模塊F05V不發(fā)射無線電波。同時,由于三極管發(fā)射極Q8e與自鎖功能實現(xiàn)電路的三極管Q2b相連(如圖5所示),故自鎖電路不形成自鎖。當使用齒形相同但未經(jīng)特殊處理的非金屬假鑰匙或撬鎖工具試圖開鎖時,在假鑰匙插入鎖芯前,三極管發(fā)射極Q4e(即LE)和Q6e、Q7e電位為010,輸出端U5Y4為高電平;而在假鑰匙插入鎖芯過程中,由于發(fā)射極Q4e一直為低電平,輸出端U6Y4一直為高電平,因此延時電路R22、C8正常工作,而延時電路R21、C7不能正常工作;當輸出端U5Y4由高電平變?yōu)榈碗娖綍r,由于受延時電路R22、C8作用,U13的LE端延時一段時間后由高電平變?yōu)榈碗娖?根據(jù)鎖存器的性質,輸出端U13Q0為低電平,則輸出端U6Y2變?yōu)楦唠娖?三極管Q8導通,無線射頻發(fā)射模塊F05V開始發(fā)射無線電波,發(fā)光二極管D3發(fā)光,同時,自鎖功能實現(xiàn)電路形成自鎖。在假鑰匙全部拔出鎖芯的過程中,當?shù)?齒段與第4排彈珠相分離時,發(fā)射極Q4e、Q6e、Q7e電位由000變?yōu)?10,輸出端U5Y4變?yōu)楦唠娖?。此時,鎖存器U13的D0端立即變?yōu)楦唠娖?而U13的LE端經(jīng)過一段延時后由低電平變?yōu)楦唠娖?。根?jù)鎖存器的性質,其輸出端Q0延時后由低電平變?yōu)楦唠娖?則輸出端U6Y2變?yōu)榈碗娖?無線射頻發(fā)射模塊F05V停止發(fā)射無線電波,發(fā)光二極管D3停止發(fā)光,同時,自鎖功能實現(xiàn)電路解除自鎖。2.3.3收無線電波無線報警接收器的電路圖如圖7所示。射頻接收模塊J05V用于接收無線電波。當射頻接收模塊J05V通過無線接收天線收到射頻發(fā)射模塊F05V的無線電波,U12數(shù)據(jù)管腳D0端和解碼有效確認輸出端VT輸出高電平,蜂鳴器LB2報警,發(fā)光二極管D4發(fā)光。3模擬3.1延遲電路s12、c8利用Multisim軟件對無線報警功能實現(xiàn)電路(如圖6所示)的延時電路部分進行電路仿真,以檢驗其可行性。RC延時電路接線示意圖如圖8所示。設初始狀態(tài)時,J1、J3為高電平,J2為低電平。調節(jié)J1、J2以控制U5的輸出由高電平變?yōu)榈碗娖?同時,調節(jié)J3由高電平變?yōu)榈碗娖?則延時電路R22、C8正常工作。因為延時時間TR21、C7>TR22、C8,所以74HC573鎖存器U13的LE端經(jīng)過一段延時后首先由高電平變?yōu)榈碗娖?而D0端電位在LE端變?yōu)榈碗娖揭欢螘r間后才由高電平變?yōu)榈碗娖?根據(jù)鎖存器的性質,其輸出端Q0保持高電平。RC延時電路波形圖如圖9所示。由于鎖存器74HC573的輸入D到鎖存使能最小建立時間tSU約為13ns~15ns,鎖存器使能到輸入D最小保持時間th約為5ns。RC延時電路的延時時間公式為:式中,E為輸入電壓,V為電容兩端充電要達到的電壓。由式(1)可得:TR21、C7≈2.3μs,TR22、C8≈0.23μs。則:Tc=TR21、C7-TR22、C8=2.07μs>>tSU>>th,故鎖存器可以正常工作。3.2無線射頻發(fā)射模塊f05v利用Solidworks軟件對本設計進行了機械仿真,以檢驗其可行性。仿真結果表明,利用真鑰匙開鎖時,可順利完成開鎖;利用金屬假鑰匙試圖開鎖時,形成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