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版語文選修《中國文化經(jīng)典研讀》第六單元家國天下_第1頁
高中人教版語文選修《中國文化經(jīng)典研讀》第六單元家國天下_第2頁
高中人教版語文選修《中國文化經(jīng)典研讀》第六單元家國天下_第3頁
高中人教版語文選修《中國文化經(jīng)典研讀》第六單元家國天下_第4頁
高中人教版語文選修《中國文化經(jīng)典研讀》第六單元家國天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家國天下求諫唐太宗即李世民,“世民”是什么意思?“濟世安民”。正因為他有這樣的遠大抱負,所以在他統(tǒng)治期間,出現(xiàn)了有名的“貞觀之治”?!柏懹^之治”的出現(xiàn),除了他個人的智慧外,最重要的還得益于他虛心納諫。這一節(ji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吳兢的文章《求諫》,看一看唐太宗對納諫有什么樣的態(tài)度和認識。積累“尋、理、信、遇”等實詞詞義;鞏固文言文的相關(guān)知識,理解文章內(nèi)容。學習目標能夠把握文章所使用的論證方法,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那力。初步了解中國古代政治體制以及它的弊端,感悟唐太宗對于納諫的認識,通過學習課文,了解貞觀之治形成的原因。壹貳叁這部書以記言為主,所記基本上是貞觀年間唐太宗李世民與臣下魏征、王珪、房玄齡、杜如晦等人關(guān)于施政問題的對話以及一些大臣的諫議和勸諫奏疏。此外也記載了一些政治、經(jīng)濟上的重大措施。太宗威容儼肅,百僚進見者,皆失其舉措。太宗知其若此,每見人奏事,必假顏色,冀聞諫諍,知政教得失。貞觀初,嘗謂公卿曰:“人欲自照,必須明鏡;主欲知過,必藉忠臣。主若自賢,臣不匡正,欲不危敗,豈可得乎?故君失其國,臣亦不能獨全其家。至于隋煬帝暴虐,臣下鉗口,卒令不聞其過,遂至滅亡,虞世基等,尋亦誅死。前事不遠,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須極言規(guī)諫?!钡谝欢沃刑铺诘恼撌霭瑤讓右馑??他用了什么樣的論證方式來表達自己的觀點?這一節(jié)主要有兩層意思:論證方式貞觀元年,太宗謂侍臣曰:“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正臣事邪主,亦不能致理。惟君臣相遇,有同魚水,則海內(nèi)可安。朕雖不明,幸諸公數(shù)相匡救,冀憑直言鯁議,致天下太平?!敝G議大夫王珪對曰:“臣聞木從繩則正,后從諫則圣。是故古者圣主必有爭臣七人,言而不用,則相繼以死。陛下開圣慮,納芻蕘,愚臣處不諱之朝,實愿罄其狂瞽?!碧诜Q善,詔令自是宰相入內(nèi)平章國計,必使諫官隨入,預聞政事。有所開說,必虛己納之。第二段中君臣的談話時圍繞什么內(nèi)容進行的?兩人在表達自己觀點時用了什么方法?

(1)從這一段對話和做法的敘述,可見唐太宗君臣之間關(guān)系如何?請用原文中的詞語回答。(2)根據(jù)這段文字,可以看出唐太宗怎樣的形象?唐太宗以“天下太平”為追求目標,愿意得正臣事己,希望聽取諍諫,匡救政教過失,并能夠付諸行動,真正虛心地采納諫言。他是一個正直、有作為、虛心納諫的開明君主。關(guān)系融洽。君臣相遇,有同魚水。3.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對比論證:君臣都有正邪兩類,正主和邪臣的組合、正臣和邪主的組合,都不能使國家太平。這是從反面做的論證,意在說明只有正主和正臣組合,“君臣相遇,有同魚水”,才能“海內(nèi)可安”。比喻論證:魚兒有水才能活,離開了水,就成了枯魚。用木頭經(jīng)過墨線標定就能鋸直,比喻國君采納規(guī)諫就會圣明。舉例論證:古圣主有諍臣七人。貞觀五年,太宗謂房玄齡等曰:“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喜則濫賞無功,怒則濫殺無罪。是以天下喪亂,莫不由此。朕今夙夜未嘗不以此為心,恒欲公等盡情極諫,公等亦須受人諫語,豈得以人言不同已意,便即護短不納?若不能受諫,安能諫人?”

第三段中唐太宗的話又包含幾層意思唐太宗先列舉了帝王“任情喜怒”的現(xiàn)象:“喜則濫賞無功,怒則濫殺無罪”,指出這樣做的結(jié)果就會導致“天下喪亂”。為避免這種情況,唐太宗認為大臣們應該“盡情極諫”。不僅如此,唐太宗還把納諫的意義擴展到大臣身上,指出不僅我做皇帝的要接受勸諫,你們做大臣的也要虛心接受別人的“諫語”,不能因為“人言不同己意”,“便即護短不納”。接著又用一個反問做了進一步強調(diào):“若不能受諫,安能諫人?”這就使得求諫、納諫的意義擴充了,泛化為聽取意見和建議的意思,這對于今天我們每個人的為人處事無疑都有借鑒意義。貞觀八年,太宗謂侍臣曰:“朕每閑居靜坐,則自內(nèi)省,恒恐上不稱天心,下為百姓所怨。但思正人匡諫,欲令耳目外通,下無怨滯。又比見人來奏事者,多有怖懾,言語致失次第。尋常奏事,情猶如此,況欲諫諍,必當畏犯逆鱗。所以每有諫者,縱不合朕心,朕亦不以為忤。若即嗔責,深恐人懷戰(zhàn)懼,豈肯更言!”。

第4段中你讀到一個怎樣的唐太宗?★謹慎、勤奮、寬厚體諒★為了得到“正人匡諫”,唐太宗采取了很多措施?!铩柏懹^之治”局面的開創(chuàng),不能不說與他點點滴滴的努力是分不開的。貞觀十六年,太宗謂房玄齡等曰:“自知者明,信為難矣。如屬文之士、伎巧之徒,皆自謂己長,他人不及。若名工文匠,商略詆訶,蕪詞拙跡,于是乃見。由是言之,人君須得匡諫之臣,舉其愆過。一日萬機,一人聽斷,雖復憂勞,安能盡善?常念魏征隨事諫正,多中朕失,如明鏡鑒形,美惡必見?!币蚺e觴賜玄齡等數(shù)人勖之。

唐太宗首先從人性的弱點出發(fā)闡述納諫的必要性。他說“自知者明,信為難矣”,也就是說人貴有自知之明,但這卻是很難做到的。由此,他得出結(jié)論:“人君須得匡諫之臣,舉其愆過?!边@是他從自身的實際體會中得出的經(jīng)驗,實際上已經(jīng)觸及到了君主專制政體的弊端。他當然不可能有這種超前的認識,因為他不可能否定自己的存在,因此只能在現(xiàn)有的體制內(nèi)尋找合理的措施消除這種弊端,納諫是他的第一選擇。接下來,他想起了魏征這位經(jīng)常“隨事諫諍”的忠臣,認為他的諫諍“多中朕失”,他的存在就像一面鏡子一樣,使自己的優(yōu)缺點都顯露無遺。唐太宗在不同的場合無數(shù)次提到過魏征,無疑這是唐太宗樹立的一個納諫的典范,一個群臣學習的榜樣。結(jié)尾唐太宗舉起酒杯,賜酒給房玄齡等人以勉勵他們。勉勵什么呢?自然是期望他們能像魏征一樣“隨事諫諍”。史書上講唐太宗也懼怕下屬的批評。有一回,唐太宗得到了一只很漂亮的鷂子,于是帶著玩弄。突然,魏征來了,太宗趕緊把鷂子放進懷里。魏征心知肚明,卻假裝不知道,上前和皇帝談正經(jīng)事。而且,還談到古時一些因縱于逸樂的故事。他故意拖時間,太宗一向尊敬他,又不敢破壞納諫的規(guī)矩,就只好耐心地等他講完。魏征還沒說完,可憐小鳥早已悶死了。還又一次,太宗罷朝之后,怒氣沖沖地回宮,喊打喊殺,說非殺掉那個“倔老頭”不可。可這時,正巧把深明大義的皇后驚動了,趕緊問發(fā)生了什么事,誰斗膽觸怒了皇上。太宗說,還不是魏征那家伙,“每廷爭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原來魏征當著百官面前和皇帝爭議,不給皇帝面子,使得皇帝惱羞成怒,但又不敢公開發(fā)作。-太宗納諫故事太宗納諫故事唐太宗有一匹駿馬,特別喜愛它,常在宮中喂養(yǎng)。一天,這匹馬沒有疾病而突然死去。太宗遷怒于養(yǎng)馬的宮人,打算殺掉他。長孫皇后規(guī)勸太宗說:"過去齊景公因為馬死了要殺人,晏子就請求列舉養(yǎng)馬人的罪過說:'你養(yǎng)馬而馬死了,這是你的第一條罪。讓國君因馬死的原因而殺人,百姓聽到后,一定埋怨我們的國君,這是你的第二條罪。諸侯聽到這個消息,必然輕視我們的國家,這是你的第三條罪。'齊景公于是赦免了養(yǎng)馬人的罪。陛下曾經(jīng)在讀書時看到過這件事,難道忘記了嗎?"太宗的怒氣才緩和平息下來。又對房玄齡說:"皇后在很多事情上對我進行啟發(fā)協(xié)助,很有幫助及益處著。"

貞觀十七年,太宗問諫議大夫褚遂良曰:“昔舜造漆器,禹雕其俎,當時諫者十有余人。食器之間,何須苦諫?”遂良對曰:“雕琢害農(nóng)事,纂組傷女工。首創(chuàng)奢淫,危亡之漸。漆器不已,必金為之。金器不已,必玉為之。所以諍臣必諫其漸,及其滿盈,無所復諫?!碧谠唬骸扒溲允且?。朕所為事,若有不當,或在其漸,或已將終,皆宜進諫。比見前史,或有人臣諫事,遂答云‘業(yè)已為之’,或道‘業(yè)已許之’,竟不為停改。此則危亡之禍,可反手而待也?!?/p>

唐太宗君臣對話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請用一個成語概括。

防微杜漸造漆器、雕鏤俎,這都是無關(guān)國家大政方針的小事情,為什么會有那么多人苦苦規(guī)諫呢?造漆器、雕鏤俎影響了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所以群臣會苦諫。更重要的是此種行為從性質(zhì)上來講是“首創(chuàng)奢淫”,而這恰恰是“危亡之漸”,因為人的貪欲是無窮無盡的,久而久之,小的錯誤就會發(fā)展成大的錯誤。唐太宗為何對古代的諫者的“及其滿盈,無所復諫”的行為有所不滿?他對大臣提出了什么要求?“朕所為事,若有不當,或在其漸,或已將終,皆宜進諫?!本褪钦f不管是剛有苗頭,還是快要終結(jié)了,都應該進諫,即使不能防微杜漸,也要做到亡羊補牢。對君主自己的要求是?皇帝本人,面對這種情況,也決不能以“業(yè)已為之”“業(yè)已許之”為借口搪塞大臣,而應該立即“停改”,否則“危亡之禍,可反手而待也”。這種認識是建立在唐太宗對歷朝覆亡教訓的深刻把握上的,體現(xiàn)了他的謹慎細致。采用的論證方法有:問題研討:唐太宗在論述“納諫”時采用了什么樣的論證方法?比喻論證:◆惟君臣相遇,有同魚水,則海內(nèi)可安?!舫D钗横珉S事諫正,多中朕失,如明鏡鑒形,美惡必見。類比論證:◆人欲自照,必須明鏡;主欲知過,必藉忠臣。假設(shè)論證:◆主若自賢,臣不匡正,欲不危敗,豈可得乎?對比論證:◆如屬文之士,伎巧之徒,皆自謂己長,他人不及。若名工文匠,商略詆訶,蕪詞拙跡,于是乃見。事實論證:◆至于隋煬帝暴虐,臣下鉗口,卒令不聞其過,遂至滅亡,虞世基等,尋亦誅死。問題研討從課文中,我們可看出唐太宗是一個怎樣的人?☆勤于政事他希望得到大臣的規(guī)諫,以匡救自己的過失,對此“夙夜未嘗不以此心”。

☆虛懷若谷為了求諫,他放下架子,“每見人奏事,必假顏色”。為了防止大臣因恐懼堵塞言路,“每有諫者”,縱使不合他的心思,也“不以為忤”?!顚捄耋w諒☆處事謹慎對大臣進諫時的心情和處境表示理解,努力創(chuàng)造一種君臣相得的良好氛圍。時常將前代帝王覆亡的教訓掛在嘴邊,提醒自己和大臣。即使在“閑居靜坐”的時候,也在反省自己的行為,唯恐出了差錯,“上不稱天心,下為百姓所怨”。古時諫者“及其滿盈,無所復諫”,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朕所為事,若有不當,或在其漸,或已將終,皆宜進諫”,目的在于不能防微杜漸,也要亡羊補牢。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鑒,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朕嘗寶此三鏡,用防己過。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鏡矣。當然,由于唐太宗晚年居功自傲的情緒增長,逐漸“不悅?cè)酥G”,獨斷專行,留下“靡不有初,鮮克有終”的歷史遺憾。魏征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察言慎行鑒古今《中國文化經(jīng)典研讀》之《求諫》拓展課文章中唐太宗是怎樣虛己求諫的?“每見人奏事,必假顏色”?!懊坑兄G者,縱不合朕心,朕亦不以為忤”?!霸紫嗳雰?nèi)平章國計,必使諫官隨入,預聞政事,有所開說,必虛己納之?!薄懊块e居靜坐,則自內(nèi)省,但思正人匡諫,欲令耳目外通,下無怨滯?!币糟~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铺谝?、君王的求諫與止謗——政治文化思考:歷史上有哪些從善如流的佳例?堯設(shè)諫鼓,禹拜昌言齊威王——鄒忌魯莊公——曹劌秦孝公——商鞅劉邦——樊噲和張良朱元璋——朱升(一)求諫思考:歷史上有哪些閉目塞聽的例子?夏桀——關(guān)龍逢商紂王——比干周厲王——邵公蔡桓公——扁鵲楚懷王——屈原吳王夫差——伍子胥項羽——范增隋煬帝(二)止謗根據(jù)典型事例練筆堯設(shè)“敢諫鼓”齊威王——鄒忌魯莊公——曹劌秦孝公——商鞅劉邦——樊噲和張良朱元璋——朱升夏桀——關(guān)龍逢商紂王——比干周厲王——召公蔡桓公——扁鵲楚懷王——屈原夫差——伍子胥項羽——范增隋煬帝句式:假如,又哪能?假如當初商紂王聽從比干的良言,又哪能落得個國破人亡的下場?如果當初唐太宗不聽取魏征的逆耳忠言,又哪能開創(chuàng)“貞觀之治”的太平盛世?(三)辯證思考諍言——讒言楚懷王“內(nèi)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唐玄宗寵信李林甫、楊國忠導致“安史之亂”宋仁宗聽信秦檜讒言而妄殺忠良…………辨別是非的能力、察納雅言的睿智、明辨忠奸的眼光以及切實可行的制度保障等二、人與人相處如何對待別人的意見——現(xiàn)實意義對于他人的意見:一味聽從?一概拒絕?還是……?補充: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jīng)》“溝通的最高境界就是靜靜聆聽。”“常問路的人不會迷失方向?!薄ㄌm諺語“兼聽則明,偏信則暗?!薄赫鳌耙屑毬犎e人提出的缺點,不要隨便指責向你提出意見的人?!薄_·芬奇“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薄 懊讽氝d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宋)盧梅坡補充: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