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金屬及其化合物知識點總結_第1頁
非金屬及其化合物知識點總結_第2頁
非金屬及其化合物知識點總結_第3頁
非金屬及其化合物知識點總結_第4頁
非金屬及其化合物知識點總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非金屬及其化合物知識點總結一、教學考試要求:<一>課程標準:通過實驗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屬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質,認識其在生產(chǎn)中的應用和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以酸雨的防治和無磷洗滌劑的使用為例,體會化學對環(huán)境保護的意義。<二>考綱要求:1.硅元素及其化合物:2.氯元素及其化合物:(1)了解碳、硅單質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質及應用。(1)了解氯元素單質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質及應用。(2)了解碳、硅及其化合物對環(huán)境質量的影響。(2)了解氯元素單質及其重要化合物對環(huán)境質量的影響。(3)了解常見無機非金屬材料的性質和用途。3.氧、硫元素及其化合物4.氮元素及其化合物(1)了解硫元素單質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質及應用。(1)了解氮單質及其主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質及應用。(2)了解硫元素單質及其重要化合物對環(huán)境質量的影響(2)了解氮單質及其重要化合物對環(huán)境質量的影響。(3)掌握氨氣的實驗室制法(包括所用試劑、儀器、反應原理和收集方法)二、考點梳理第一節(jié)無機非金屬材料的主角——硅考點一碳、硅單質的性質及用途1.單質的存在形態(tài)、物理性質和用途碳硅存在形態(tài)游離態(tài)和化合態(tài)化合態(tài)物理性質金剛石:熔點高、硬度大石墨:硬度小、電的良導體灰黑色固體,有金屬光澤、熔點高、硬度大,有脆性用途金剛石用于制造切割刀具,石墨用于制造電極、鉛筆芯半導體材料和合金材料2.化學性質碳、硅在參與化學反應時,一般表現(xiàn)還原性??键c二碳、硅的氧化物1.一氧化碳(1)物理性質:無色氣體,有毒,不溶于水。(2)化學性質:①燃燒:2CO+O2eq\o(=,\s\up7(點燃))2CO2。②還原CuO:CO+CuOeq\o(=,\s\up7(△))Cu+CO2。2.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硅的比較[深化拓展](1)盛放NaOH溶液的試劑瓶不能使用玻璃塞,盛放氫氟酸不能使用玻璃瓶只能使用塑料瓶,因為玻璃中含有的SiO2可以與NaOH溶液、氫氟酸反應。(2)SiO2是H2SiO3的酸酐,但它不溶于水,不能直接將它與水作用制備H2SiO3。(3)非金屬氧化物的熔、沸點一般較低,但SiO2的熔、沸點卻很高。(4)酸性氧化物一般不與酸作用,但SiO2卻能與氫氟酸作用??键c三硅酸及硅酸鹽1.硅酸 (1)溶解性:難溶于水。(2)化學性質——弱酸性:酸性比碳酸還弱:Na2SiO3+CO2+H2O=Na2CO3+H2SiO3↓。(3)制備:可用硅酸鈉與鹽酸反應制得:Na2SiO3+2HCl=H2SiO3↓+2NaCl。(4)用途:硅膠可用作干燥劑的載體和袋裝食品、瓶裝藥品等的干燥劑。2.硅酸鹽(1)硅酸鹽:是由Si、O和金屬元素組成的化合物的總稱,是構成地殼巖石的重要成分。(2)硅酸鈉:硅酸鈉的水溶液俗稱水玻璃,是制備硅膠和木材防火劑等的原料。(3)硅酸鹽組成的表示:通常用二氧化硅和金屬氧化物的組合形式表示硅酸鹽的組成,如硅酸鈉(Na2SiO3)可表示為Na2O·SiO2,長石(KAlSi3O8)可表示為K2O·Al2O3·6SiO2。3.無機非金屬材料(1)傳統(tǒng)無機非金屬材料(1)氟:①無正價,非金屬性最強,F(xiàn)-的還原性最弱。②2F2+2H2O=4HF+O2,與H2反應在暗處即爆炸。③HF是弱酸,能腐蝕玻璃,故應保存在鉛制器皿或塑料瓶中;有毒;在HX中沸點最高。(2)溴:①Br2是深紅棕色液體,易揮發(fā)。②Br2易溶于有機溶劑。③盛溴的試劑瓶中加水,進行水封,保存液溴不能用橡膠塞。(3)碘:①I2遇淀粉變藍色。②I2加熱時易升華。③I2易溶于有機溶劑。④食用鹽中加入KIO3可防治甲狀腺腫大。3.鹵素離子的檢驗(1)AgNO3溶液——沉淀法未知液eq\o(→,\s\up7(滴加AgNO3溶液),\s\do5(稀硝酸))生成eq\b\lc\{\rc\(\a\vs4\al\co1(白色沉淀,則有Cl-,淺黃色沉淀,則有Br-,黃色沉淀,則有I-))(2)置換——萃取法:未知液eq\o(→,\s\up7(加適量新制飽和氯水),\s\do5(振蕩))eq\o(→,\s\up7(加入CCl4下層或汽油上層),\s\do5(振蕩))eq\a\vs4\al(有機層)eq\b\lc\{\rc\(\a\vs4\al\co1(紅棕色或橙紅色,表明有Br-,紫色、淺紫色或紫紅色,表明有I-))(3)氧化——淀粉法檢驗I-:未知液eq\o(→,\s\up7(加入適量新制飽和氯水或雙氧水),\s\do5(振蕩))eq\o(→,\s\up7(加入淀粉溶液),\s\do5(振蕩))藍色溶液,表明有I-考點四鹵素單質的工業(yè)制法1.氯的提取——氯堿工業(yè)海水→粗鹽eq\o(→,\s\up7(精制))飽和食鹽水eq\o(→,\s\up7(電解))eq\b\lc\{\rc\(\a\vs4\al\co1(陽極產(chǎn)物:Cl2,陰極產(chǎn)物:H2、NaOH))化學方程式為2NaCl+2H2Oeq\o(=,\s\up7(電解))2NaOH+H2↑+Cl2↑2.海水提取溴(1)流程(2)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①2NaBr+Cl2=Br2+2NaCl;②Br2+SO2+2H2O=2HBr+H2SO4;③2HBr+Cl2=2HCl+Br2。3.海帶中提取碘(1)流程H2OCl2↓↓海帶eq\o(→,\s\up7(灼燒))eq\x(海帶灰)→eq\x(過濾)→eq\x(氧化)→eq\x(提純)→eq\x(I2)(2)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Cl2+2I-=I2+2Cl-。第三節(jié)氧、硫及其化合物考點一O3和H2O2的性質及應用1.O3(1)組成:臭氧的分子式為O3,與O2互為同素異形體。(2)化學性質①不穩(wěn)定性:O3不穩(wěn)定,容易分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O3=3O2,在放電條件下空氣中的O2可以轉化為O3,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O2eq\o(=,\s\up7(放電))2O3。②強氧化性:O3容易使淀粉-KI溶液變藍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KI+O3+H2O=I2+2KOH+O2。③漂白性:O3因其強氧化性能使有色物質褪色,可用作殺菌消毒劑。(3)用途:①可用作脫色劑和消毒劑;②臭氧層可以吸收來自太陽的紫外線,是人類和其他生物的保護傘。2.H2O2(1)結構電子式,結構式H—O—O—H,是極性分子。(2)化學性質①不穩(wěn)定性:加熱、加催化劑都能使分解加快。2H2O2eq\o(=,\s\up7(MnO2))2H2O+O2↑。②弱酸性:相當于二元弱酸。H2O2H++HOeq\o\al(-,2),HOeq\o\al(-,2)H++Oeq\o\al(2-,2)。③強氧化性a.用10%的雙氧水漂白羽毛及絲織品;b.氧化Fe2+、SOeq\o\al(2-,3)等還原性物質:H2O2+2Fe2++2H+=2Fe3++2H2O,H2O2+Na2SO3=Na2SO4+H2O;c.使?jié)駶櫟牡矸?KI試紙變藍:H2O2+2I-+2H+=I2+2H2O。④弱還原性:遇強氧化劑時作還原劑。2KMnO4+5H2O2+3H2SO4=K2SO4+2MnSO4+5O2↑+8H2O。考點二硫單質及其氧化物的性質和應用1.硫單質(1)自然界中的硫①游離態(tài):硫單質俗稱硫黃,主要存在于火山噴口附近或地殼的巖層里。②化合態(tài):主要以硫化物和硫酸鹽的形式存在,有關化學式為:硫鐵礦黃銅礦石膏芒硝FeS2CuFeS2CaSO4·2H2ONa2SO4·10H2O(2)硫的物理性質色態(tài)溶解性黃色晶體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3)硫的化學性質2.二氧化硫(1)物理性質:色態(tài)氣味密度溶解性無色氣體刺激性氣味比空氣大易溶于水(2)化學性質:3.三氧化硫(1)物理性質:熔點16.8℃,沸點44.8℃,常溫下為液態(tài),標準狀況下為固態(tài)。(2)化學性質:三氧化硫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主要反應如下:SO3eq\b\lc\{\rc\(\a\vs4\al\co1(與H2O:SO3+H2O=H2SO4,與堿性氧化物CaO:CaO+SO3=CaSO4,與堿[CaOH2]:SO3+CaOH2=CaSO4+H2O))4.硫的氧化物的污染與治理(1)來源:含硫化石燃料的燃燒及金屬礦物的冶煉等。(2)危害:危害人體健康,形成酸雨(pH小于5.6)。(3)治理:燃煤脫硫,改進燃燒技術。(4)硫酸型酸雨的形成途徑有兩個:途徑1:空氣中飄塵的催化作用,使2SO2+O2=催化劑=2SO3、SO3+H2O=H2SO4。途徑2:SO2+H2OH2SO3、2H2SO3+O2=2H2SO4。常見的能用于漂白的物質的比較考點三硫酸及硫酸根離子的檢驗1.物理性質H2SO4不揮發(fā),易溶于水,濃H2SO4溶于水放熱,所以稀釋濃H2SO4時,應將濃H2SO4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斷攪拌。2.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3.濃硫酸的特性將有機物中的H、O以原子數(shù)2∶1比例脫去,如使蔗糖變黑4.SOeq\o\al(2-,4)的檢驗被檢液eq\o(→,\s\up7(加足量鹽酸酸化))取清液eq\o(→,\s\up7(滴加BaCl2溶液))有無白色沉淀(判斷有無SOeq\o\al(2-,4))考點四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轉化1.2.當硫元素的化合價升高或降低時,一般升高或降低到其相鄰的價態(tài),即臺階式升降如:H2S+H2SO4(濃)eq\o(=,\s\up7(△))S↓+SO2↑+2H2O3.相鄰價態(tài)的微粒不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如S和H2S、S和SO2、SO2和濃硫酸之間不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4.含硫物質的連續(xù)氧化硫元素eq\b\lc\{\rc\(\a\vs4\al\co1(H2S\o(→,\s\up7(足量O2))SO2\o(→,\s\up7(O2))SO3\o(→,\s\up7(H2O))H2SO4,S\o(→,\s\up7(O2))SO2\o(→,\s\up7(O2))SO3\o(→,\s\up7(H2O))H2SO4))第四節(jié)氮及其化合物考點一氮及其氧化物1.氮在自然界中的存在與轉化(1)氮元素的存在與氮的固定:(2)N2的物理性質:無色、無味氣體,密度比空氣略小,難溶于水。(3)N2的化學性質:①與氧氣反應:N2+O2eq\o(=,\s\up7(放電或高溫),\s\do5())2NO。導致汽車尾氣中產(chǎn)生氮的氧化物和雷電固氮。②與氫氣反應:N2+3H2eq\o(,\s\up7(催化劑),\s\do5(高溫、高壓))2NH3。2.NO與NO2考點二氨和銨鹽1.氨的物理性質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小,易液化。極易溶于水(1∶700),可由噴泉實驗證明。2.氨的化學性質(1)還原性:與氧氣反應:4NH3+5O2eq\o(=,\s\up7(催化劑),\s\do5(△))4NO+6H2O。(2)與酸反應:與氯化氫反應:NH3+HCl=NH4Cl,產(chǎn)生白煙。(3)與水反應:NH3+H2ONH3·H2ONHeq\o\al(+,4)+OH-,氨的水溶液叫氨水,呈弱堿性。(4)與鹽溶液反應現(xiàn)象離子方程式FeCl3溶液生成紅褐色沉淀Fe3++3NH3·H2O=Fe(OH)3↓+3NHeq\o\al(+,4)AlCl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Al3++3NH3·H2O=Al(OH)3↓+3NHeq\o\al(+,4)3.氨的用途(1)液氨汽化時吸收大量的熱,故用作制冷劑。(2)制氮肥、硝酸、銨鹽、純堿等。4.氨的制法加熱固態(tài)銨鹽和堿的混合物5.銨鹽及NHeq\o\al(+,4)的檢驗(1)銨鹽的物理性質銨鹽都是白色固體,均易溶于水。(2)銨鹽的化學性質(3)NHeq\o\al(+,4)的檢驗eq\x(NH\o\al(+,4))eq\o(→,\s\up7(強堿),\s\do5(△))eq\x(無色氣體)eq\o(→,\s\up7(濕潤紅色),\s\do5(石蕊試紙))eq\x(試紙變藍)。[總結提升]實驗室制取氨氣的其他方法方法化學方程式(或原理)氣體發(fā)生裝置加熱濃氨水NH3·H2Oeq\o(=,\s\up7(△))NH3↑+H2O濃氨水+固體NaOHNaOH溶于水放熱,促使氨水分解,且OH-濃度的增大有利于NH3的生成濃氨水+固體CaOCaO與水反應,使溶劑(水)減少;反應放熱,促使氨水分解?;瘜W方程式為NH3·H2O+CaO=NH3↑+Ca(OH)2加熱NH4HCO3固體NH4HCO3eq\o(=,\s\up7(△))NH3↑+H2O+CO2↑,H2O、CO2被堿石灰吸收,得到氨氣考點三硝酸1.物理性質硝酸是無色易揮發(fā)的液體,有刺激性氣味。2.化學性質(1)不穩(wěn)定性反應:4HNO3eq\o(=,\s\up7(△),\s\do5(或光照))2H2O+4NO2↑+O2↑。(2)強氧化性硝酸無論濃、稀都有強氧化性,而且濃度越大氧化性越強。①與金屬反應:稀硝酸與銅反應: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濃硝酸與銅反應:Cu+4HNO3(濃)=Cu(NO3)2+2NO2↑+2H2O。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