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yè)論文建立健全我國的沉默權制度_第1頁
畢業(yè)論文建立健全我國的沉默權制度_第2頁
畢業(yè)論文建立健全我國的沉默權制度_第3頁
畢業(yè)論文建立健全我國的沉默權制度_第4頁
畢業(yè)論文建立健全我國的沉默權制度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目錄TOC\o"1-3"\u摘要1前言2一、沉默權的概述3〔一沉默權的含義3〔二沉默權的產生3〔三沉默權的發(fā)展4二、沉默權與我國現(xiàn)階段國情的沖突5〔一我國傳統(tǒng)文化觀念的影響5〔二刑事犯罪率高的影響6〔三刑事訴訟制度本身的缺陷的影響6〔四偵查手段局限性的影響7〔五我國的律師制度的影響7三、建立健全有中國特色的沉默權制度7〔一相關法律的完善8〔二刑事訴訟法中相關制度的完善9〔三其他相關制度的建立101.建立和完善對犯罪嫌疑人獨立的羈押管理機制102.建立辯訴交易制度103.建立沉默權的告知義務10〔四加快司法獨立改革11結語12參考文獻13致14附件15大學本科生畢業(yè)設計〔論文任務書15大學本科生畢業(yè)設計〔論文中期進展情況檢查表18文獻綜述19英文文獻資料21英文文獻中文翻譯稿30大學本科生畢業(yè)設計〔論文答辯記錄表36大學本科生畢業(yè)設計〔論文成績評定表37.論建立健全有中國特色的沉默權制度摘要近年來,隨著黨中央依法治國方針的確立和推行,特別是1998年10月,我國政府簽署加入聯(lián)合國《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后,理論界和實務界對沉默權的關注日益升溫。大致持三種觀點:贊同說、否定說以及限制說。本文并不在于討論持哪一觀點,而是從沉默權在我國現(xiàn)實的國情下是否可以建立有中國特色的沉默權這方面去探析。首先,可以肯定沉默權是一項好的制度,在我國有確立的必要性,但現(xiàn)在的條件尚未成熟,需要創(chuàng)造有利的條件,在合適的時候確立具有中國特設的沉默權制度。關鍵字:沉默權國情完善EstablishingtheRighttoSilenceinChinaAbstract:Inrecentyears,withtheCPCCentralCommitteeandtheestablishmentoftheruleoflawandimplementationguidelines,inparticular,inOctober1998,China'sgovernmentsignedtheUnitedNations"onCivilandPoliticalRights",thetheoreticalandpracticalconcernsofindustryontheRighttoSilenceHasheatedup.Generallyheldviewofthree:agreewiththat,andrestrictionsthatdenythat.Thisisnottodiscussthesupportwhichpointofview,butfromrighttoremainsilentundertheconditionsofrealityinourcountrywhetheritisappropriatetothegrowthofthisarea.First,besuresilenceisagoodsysteminChinahasestablishedtheneed,butnowtheconditionsarenotripe,theneedtocreatefavorableconditions,attherighttimetoestablishtherighttoremainsilentwiththeadhocsystemofChina.Keywords:RighttoSilenceConditionsPerfect前言在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進程中,人權保障日益受到重視。作為人權保障重要容的沉默權制度引起了人們廣泛的關注,要求確立沉默權制度的呼聲日漸高漲。毋庸置疑,確立沉默權制度是我國刑事司法體制文明化、化和科學化改革的必由之路。但是任何法律制度的引進都應當建立在符合國情的基礎上,否則再先進的法律理論和制度也會在復雜的司法實踐中陷入困境。在當前中國,大量的影響沉默權制度建立的負面因素還依然存在,整個社會尚未給沉默權的引進提供良好的制度環(huán)境和堅實的社會基礎。在這種情況下孤立的引入沉默權制度,不可避免地會對我國現(xiàn)有的刑事訴訟價值取向、刑事訴訟程序及刑事偵查模式產生很大的沖擊。因此,借鑒國外沉默權制度,不能脫離實際,而必須充分認識我國現(xiàn)階段的國情和司法資源,把沉默權制度的涵與我國刑事訴訟進程中的立法、司法改革聯(lián)系起來綜合考慮。隨著我國政府簽署加入聯(lián)合國《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后,引起了各界對于沉默權制度在我國確立的廣泛關注,討論聲此起彼伏。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沉默權尚不具備在我國確立的條件,同時也應看到沉默權現(xiàn)已成為國際人權法確認的一項基本人權,是現(xiàn)代法治國家刑事司法制度的一項重要容,我國引入沉默權是大勢所趨,結合我國國情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從而建立具有中國特設的沉默權制度。一、沉默權的概述〔一沉默權的含義關于沉默權的含義,學者們眾說紛紜:有的學者認為,沉默權就是保持沉默的權利;有的學者認為,沉默權就是不說的自由;還有學者認為,所謂沉默權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訴訟中有權保持沉默。湯嘯天:《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沉默權制度》,載《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XX第2期,第31頁。對于上述觀點,我認為并沒有很好的詮釋出沉默權的基本含義。我認為沉默權應包括三重含義:一是享有沉默權的"主體",是"被追訴者",也就是在刑事案件中被追究刑事責任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二是與權利主體相對應的是"追訴者",即刑事案件中的公安、司法人員;三是沉默權的行使方式是"保持緘默不語"。所以沉默權的含義就是指"被追訴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對追訴者〔警察、檢察官、法官等的訊問享有緘默不語的權利"。湯嘯天:《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沉默權制度》,載《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XX第2期,第31頁。房保國:《你有權保持沉默》,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XX版,第11頁?!捕聊瑱嗟漠a生沉默權最早形成于英國法,已不容置疑,但其思想淵源卻并非來自英國普通法,而是基督教的學說和教義以及歐洲大陸普通法。早在公元3世紀,基督教信仰就要求對于違反教規(guī)者處以公開懺悔,但對于罪過的供認只需要私下進行。《圣經》的《馬太福音》第五章中,耶穌對于"宣誓"提出了批評:"你們還聽見有吩咐古人的話說,不可違背誓言,而應當遵守向上帝所起的誓。只是我告訴你們,什么誓也不要起。不可指著天起誓,因為天是上帝的寶座;不可指著地起誓,因為地是上帝的腳凳。也不可指著耶路撒冷起誓,因為耶路撒冷是大王的京城。還有,不可指著自己的頭起誓,因為你甚至不能讓你的一絲頭發(fā)變黑或變白。你們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如果再多說,就是從惡中出來的。"這一段話被后來的基督教徒以及17世紀的英國國教以外的教民引用來抵制教會法訴訟程序中的"職權宣誓",并且竭力反對任何宣誓。孫長永:《沉默權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XX版,第16頁。孫長永:《沉默權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XX版,第16頁。12世紀以前,在歐洲大陸和英國,神判都是一種主要的審判方法。如英格蘭盛行的"滌罪誓言"、"考驗"、"決斗"等模式。伯爾曼:《法律與革命》,賀衛(wèi)方譯,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3年版,第68頁。伯爾曼:《法律與革命》,賀衛(wèi)方譯,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3年版,第68頁。從"不自我控告"到"不被強迫自證其罪"及沉默權又經歷了相當長的歷史演變時間。18世紀初期,律師在普通罪案中經法官許可,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進行辯護案件的增加,到18世紀80年代,律師在普通罪案中擔任辯護人已經相當普遍。律師對刑事訴訟的廣泛介入導致刑事訴訟構造的轉型,即由傳統(tǒng)的"被告人說話"模式轉向"審查控訴"模式,當事人主義刑事訴訟的基本特征逐漸顯現(xiàn)。在這樣一種訴訟模式下,原來集中于被告人一身的辯護職能與作證職能因律師的介入而分開,被告人在普通法上的沉默權開始在英國普通刑事案件的審判實踐中形成。〔三沉默權的發(fā)展從歷史的角度出發(fā),沉默權在1688年,以英國的"爾本案"審判為契機,最終確立了沉默權制度以后,在世界上的很多國家有著廣泛的應用。美國是最早移植這一制度的國家,體現(xiàn)在美國聯(lián)邦憲法第五修正案的規(guī)定:"不被強迫自我歸罪特權";沉默權在美國真正確立的標志是:"米蘭達規(guī)則"的運用,即在審判之前,警察必須明確告訴被捕者以下權利:〔1他有權保持沉默;〔2如果他選擇回答,他所說的一切都將作為法庭的證據(jù);〔3他有權在審判時有律師陪同;〔4如果他沒錢請律師,法庭有義務為他指定律師。馬學軍:《美國刑事訴訟規(guī)則》,中國檢察院出版社20XX版,第180頁。受英美法系國家的影響,德國、日本等大陸法系國家通過對刑事訴訟法的立法、修正把沉默權引入到訴訟程序中;如:《德國刑事訴訟法》第136條規(guī)定,"依法享有就指控進行述或者對案件不予訴的權利,并有權隨時地包括在訊問之前,與由他自己選任的辯護人商議","對被指控人決定和確立自己意志的自由,不允許用虐待、疲勞戰(zhàn)術、傷害身體、服藥、折磨、欺詐或者催眠等方法予以侵犯"?!度毡緫椃ā返?8條規(guī)定"不得強迫任何人作不利于自己的供述",其《刑事訴訟法》第198條第2款規(guī)定,"在進行前項調查時,應當預先告知被告人沒有必要違反自己的意思進行供述的意旨"。第311條第1款規(guī)定,"任何人可以始終沉默或對于每個質問拒絕供述"。此外,我國的、、澳門地區(qū)的刑事訴訟法中也有關于沉默權的相關法律規(guī)定。隨著刑事司法國際化進程的日益推進,特別是各國對保障最低限度人權標準所做的努力,聯(lián)合國最終確立了沉默權制度是在1966年第21界聯(lián)合國大會通過的《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公約》上。沉默權制度能夠在很短的時間被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國法和國際性法律文件、公約上確立,并得到有效的推行,相信一定有其自身的合理性。按照光中教授的說法,"一個問題能夠在歷史上多年來存在著爭議,一個古老的問題在現(xiàn)代法律中能夠作為變革的重要容,這本身就說明了這個問題的生命力以及對該問題研究的必要性"。易延友:《沉默權的自由》,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XX版,序言。二、沉默權與我國現(xiàn)階段國情的沖突發(fā)現(xiàn)真實、公平正義、保障人權、追求效率是各國實現(xiàn)法律價值觀的重要體現(xiàn),沉默權在世界各國的相繼確立對我國現(xiàn)代法治的改革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遺憾的是,沉默權在我國至今還未正式確立起來。在法律上,對一項權利的確認必須遵循現(xiàn)實性和可能性的準則,脫離現(xiàn)實的社會基礎,僅僅從價值、制度的層面上進行探討與論證,其實踐意義是有限的。因此,"人權的普遍性原則必須與各國具體情況相結合,即使是世人公認的最一般原則,如果脫離了具體情況,也未必行得通"。李瑞環(huán):《學哲學、用哲學》〔上,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XX版,第341頁。李瑞環(huán):《學哲學、用哲學》〔上,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XX版,第341頁?!惨晃覈鴤鹘y(tǒng)文化觀念的影響實事的講,我國傳統(tǒng)的文化觀念對沉默權有著很大的抵觸和抗拒,成為實現(xiàn)其價值的現(xiàn)實障礙。從傳統(tǒng)上說,我國是一個國家本位主義中央集權的國家,國家至上、集體至上的觀念在對國人有很深的影響。中國人普遍的價值觀是:先有國后有家,先有家后有人;國家、集體和個人的利益是一脈相承、緊密相聯(lián)的;當出現(xiàn)相互矛盾、相互沖突時,應本著先國家后集體,先集體后個人的原則進行調節(jié)。由此導致個人的權利意識極為淡薄。之所以出現(xiàn)這種情況,是與中國傳統(tǒng)的社會結構分不開的。"傳統(tǒng)中國社會是一個在自給自足和血緣關系基礎上成長起來的式農業(yè)社會。以農業(yè)文明為依托,以家庭血緣關系為根基的宗法社會,構成了傳統(tǒng)中國社會結構的基本表征"。公丕祥:《法制現(xiàn)代化的理論邏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234頁。公丕祥:《法制現(xiàn)代化的理論邏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234頁。于是在處理個體與個體、個體與一定集團以及個體與國家的關系時,占支配地位的原則是以服從為中心,以義務為本位。從而造成作為社會個體的每個獨立的人"都生活在一個圍寬泛、涵復雜甚至捉摸不定的‘義務叢’中,對君主的義務、對主人的義務、對所依附的社會集團的義務、對社會的義務、對國家的義務、對丈夫或父母的義務、對親族或宗族的義務。這些義務往往是片面的,即沒有權利相對應。天長地久,則導致了每個個體心理、觀念乃至人性的‘義務化’,即義務感是個體人格、心理和意識的主導因素"。劉洪文:《中國未確立沉默權探因》,載《XX師范學院學報》20XX第1期,第16頁。在這種傳統(tǒng)價值觀念的影響下,中國人的個性被泯滅了,為了符合其在"義務叢"中的各種角色要求,只能循規(guī)蹈矩,而不是發(fā)展個性、實現(xiàn)權利和追求自由。建國后相當長的一段時期里,我國實行的是純之又純的計劃經濟,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的一體化和秩序化是我國社會的中心價值取向。在這期間,所進行的社會變革更多地帶有濃烈的政治色彩,并沒有實現(xiàn)思想和文化上的變革。從社會關系來看,"高度集權的政治結構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使得控制所有政治、經濟、文化資源的黨政權力全心全意所追求的只是社會秩序和鐵板一樣的計劃,個人只是作為實現(xiàn)國家目的和政府經濟計劃的手段而存在"。黃敏:《質疑"你有權保持沉默"》,載《XX警官學院學報》20XX第1期,第124頁。黃敏:《質疑"你有權保持沉默"》,載《XX警官學院學報》20XX第1期,第124頁?!捕淌路缸锫矢叩挠绊懳覈幱谑袌鼋洕统鞘谢鐣D型時期,各種刑事犯罪突出,犯罪率居高不下,社會治安狀況不時出現(xiàn)惡化,大的惡性刑事案件時有發(fā)生。尤其是一些暴力犯罪、有組織的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犯罪、智能型的犯罪和跨國性的犯罪日益猖獗,犯罪率不斷上升,人們缺少一種普遍的安全感。據(jù)統(tǒng)計,從1994年開始,我國的刑事犯罪案件數(shù)量穩(wěn)定在170萬件左右。1994年,全國檢察機關共批準公安、安全提請逮捕犯罪嫌疑人598633名,提起公訴570693名,比1993年分別增加12.4%和18.9%,1995年比1994年又上升了12.67%??禈淙A、趙國玲:《犯罪熱點透視》,群眾出版社1997年版,第37頁??禈淙A、趙國玲:《犯罪熱點透視》,群眾出版社1997年版,第37頁。上述情形表明,需要進一步加大打擊力度,提高辦案效率。犯罪嫌疑人的如實供述會加快偵破案件的進度和訴訟進程,且與口供以外的其他證據(jù)相比,節(jié)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有利于司法機關準確、及時的查明案情,正確處理案件,從而能對犯罪保持高壓和高效的打擊,以更有效的遏制和減少犯罪的發(fā)生。在司法實踐中有大量的犯罪案件是依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而獲得線索并得以偵破。1998年,全國檢察機關促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坦白交待獲得犯罪線索17176件,揭發(fā)他人涉嫌犯罪的線索73867件。郭敏鋒、胡健潑:《沉默權:借鑒還是移植》,載《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XX第4期,第127頁。郭敏鋒、胡健潑:《沉默權:借鑒還是移植》,載《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XX第4期,第127頁。〔三刑事訴訟制度本身的缺陷的影響我國刑事訴訟法第九十三條明確規(guī)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承擔如實供述義務,這與沉默權制度直接對立。"如實供述"被運用于偵查、檢察和審判三個階段,無論追訴者在哪一階段保持沉默或拒絕回答官方問題都被視為態(tài)度不老實,是抗拒的表現(xiàn),在證據(jù)足以定罪的情況下,對于被告人將根據(jù)"坦白從寬、抗拒從嚴"的政策從重處理。即使《刑事訴訟法》第32條規(guī)定:"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必須依照法定程序,收集……各種證據(jù)"。第35條規(guī)定::"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證據(jù)"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沉默權。相反,實踐中對于強制取得的口供能否作為起訴和審判的依據(jù),法律上沒有做出明確的規(guī)定,而司法實踐中并不完全排斥這類證據(jù)的使用,從而使得禁止強行取得口供的規(guī)定未得到有效落實、刑訊逼供現(xiàn)象屢禁不止??梢?沉默權這一"舶來物",在我國還面臨著立法障礙。在立法未修改之前,我國不會存在真正意義上的沉默權。肖羽飛、吳嵐:《試論我國沉默權制度建立的障礙和對策》,載《XX師范大學學報》20XX第5期,第104頁?!菜膫刹槭侄尉窒扌缘挠绊懺谌魏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都是最重要的證據(jù)來源,雖然從理論上說,沉默權可以促使偵查機關偵查方式的改變,去努力獲取其他證據(jù),但在實踐中,對某些犯罪案件如賄賂案的揭露和證實,口供是不可缺少的。此外,偵查機關偵查方式的改變還要受到包括自身條件等各種因素的制約。我國刑事偵查資源不足,特別是科技含量、物質條件以及人員數(shù)量、素質等各方面的不足,使得在實踐中破案在一定程度上需要靠口供來解決。而沉默權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獲取口供的難度,使得取證變得更加困難。因此,對于我國所處的上述現(xiàn)狀來看,偵查手段的局限性,在相當程度上制約著沉默權在我國的推行及發(fā)展。〔五我國的律師制度的影響在我國律師在偵查階段介入刑事案件,僅有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咨詢、代理申訴控告、代為申請取保候審的權利。律師要會見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偵查機關可以決定是否派員在場;而偵查機關訊問犯罪嫌疑人時,律師卻不能在場。犯罪嫌疑人行使沉默權,律師根本不能從中保護其合法權利。此外,刑訴法規(guī)定公訴人出庭的案件,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其他原因沒有委托辯護人的,法院可以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為其提供辯護。司法實踐中,律師一般對婦女、兒童提供法律援助的較多,而為其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法律援助的則很少,在這種情況下行使沉默權,被告人的權益很難得到真正地保護。三、建立健全有中國特色的沉默權制度如前所述,沉默權的產生和發(fā)展有著特定的歷史條件,沉默權并非一項完美的權利,其引入也并非有百利而無一害,但是,對沉默權的引入是我國法治發(fā)展的趨勢。我們應當看到,在當前有限的司法資源的前提下,尚未建立相關配套制度,貿然引入沉默權必然會導致刑事案件偵破效率的降低以及訴訟成本的加大。因此,在實現(xiàn)沉默權的道路上必須循序漸進,逐步建立和完善相關法律制度。孫燕、李志棟:《論沉默權的實現(xiàn)》,載《XX法學》20XX增刊,第136頁。所以筆者認為:對沉默權的建立并不僅僅是刑事訴訟法的完善這么簡單,需要由憲法和刑事訴訟法兩級法律予以全面肯定方能真正建立,并且其法律實踐效力的產生及弊端的避免還需要一定的保障、配套機制來加以完善。孫燕、李志棟:《論沉默權的實現(xiàn)》,載《XX法學》20XX增刊,第136頁?!惨幌嚓P法律的完善1787年美國憲法第5條修正案規(guī)定:"任何人……享有不被強迫自證其罪的權利"。1982年的加拿大《權利與自由憲章》第7條規(guī)定:"每個人都有生存、人身自由和安全的權利,除非依據(jù)基本正義的原則,不得剝奪"。1946年日本《日本國憲法》第38條規(guī)定:"任何人不得被強迫作不利于自己的供述;出于強制、拷問或脅迫,或者經過不適當?shù)拈L期扣留或拘禁后的自白,不得作為證據(jù);任何人如對其不利的唯一證據(jù)為本人口供時,不得定罪成科以刑罰"??v觀世界主要國家憲法對人權的保護,筆者認為在我國的憲法中明確"不被強迫自證其罪權"為公民基本權利之一,在《憲法》第41條規(guī)定后增加第42條規(guī)定,具體容:"尊重與保護人權;任何人在被人民法院最終認定有罪之前,都處于無罪的訴訟地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訴訟中享有保持沉默的權利,但法律有特殊規(guī)定的除外。"房保國:《你有權保持沉默》,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XX版,第243頁。從訴訟角度看,無罪推定原則是構筑現(xiàn)代訴訟的重要支柱。因此,首先確立無罪推定原則為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才能使"沉默權"有其理論基礎和保障的前提。其次,強化刑事訴訟的化及對公民權益的保護,要堅決改變過去常常把訊問當作是強制措施的自然延伸的做法。要做到:第一,限制訊問時間,明確對犯罪嫌疑人連續(xù)訊問的時間界線,特別是要保證在押人員飲食、飲水、休息等基本的生理需求。第二,禁止夜間訊問,確屬需要夜間訊問的,也應當在手續(xù)和程序上予以嚴格控制。第三,對訊問過程的監(jiān)督和控制。在經濟發(fā)達地區(qū)可以逐步建立訊問監(jiān)控系統(tǒng),采用同步錄音方式,等等;在經濟欠發(fā)達地區(qū),盡量減少非正式偵查人員實行訊問。最后,應加大對庭審制度改革的力度,可以參照日本的《刑事訴訟法》第311條"對起訴書的認可與否程序和提問被告人"制度取代目前我國所采用的"訊問被告人程序"的制度。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下列特殊案件、情形中不得行使沉默權:〔1危害國家安全罪;〔2危害公共安全罪;〔3黑社會性質、恐怖組織犯罪;〔4貪污受賄罪;〔5有證據(jù)證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案發(fā)時間在現(xiàn)場出現(xiàn)的;〔6有人指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即時犯罪或者逃離犯罪現(xiàn)場的;〔7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衣服、住處、車輛、電腦和隨身攜帶物品中發(fā)現(xiàn)有贓物、作案工具或可疑痕跡的;〔8情況緊急的。實行"坦白從寬,抗拒從嚴,立功折罪"的刑事政策,鼓勵犯罪嫌疑人自首或坦白的供述,這與沉默權制度并不矛盾。警察不得采用刑訊逼供以及威脅、引誘、欺騙等方法強迫犯罪嫌疑人供罪,但如實坦白其罪行理應受到鼓勵。即使犯有重罪,只要能自首或坦白認罪,也應依法從輕或減輕處罰,給犯罪者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這樣有利于社會的穩(wěn)定,符合人道主義的要求。過去的種種經驗、教訓告訴我們:"坦白從寬,抗拒從嚴,立功折罪"的政策被扭曲,即該從寬的沒有從寬,該嚴懲的卻逃避了嚴懲。無論如何不能拋棄這一項行之有效的政策,而應當糾正偏差,不折不扣地貫徹執(zhí)行。陳光中:《沉默權問題研究》,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XX版,第36頁。〔二刑事訴訟法中相關制度的完善權力之所以能成為權力,必須要有保障權力正常行使的法律機制,否則該權力在實踐中只是一句空談,非法證據(jù)排除規(guī)則正是法律對沉默權的一項保障措施,以排除司法機關非法取得的口供證據(jù)及其他證據(jù)的采用,防止"毒樹之果"在刑事訴訟中盛行,來保障沉默權的行使。第一,在證據(jù)制度上:實現(xiàn)由"口供中心主義"到"證據(jù)裁判主義"的轉變;第二,在證人作證制度上:加強對證人權益的保障,加大對拒證證人的懲罰,提高證人出庭作證率;增加"證人作證豁免權"的規(guī)定,允許在特殊情況下對證人進行"證據(jù)豁免"或者"罪行豁免";第三,在證明標準上:實行"排除合理懷疑"標準,摒棄絕對真實的觀念;第四,確立"非法證據(jù)排除"規(guī)則和自白任意規(guī)則。房保國:《你有權保持沉默》,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XX版,第244——245頁。加大律師對刑事訴訟的介入程度,行使辯護權,有利于保障控、辯雙方的適當平衡,確保訴訟的公正,防止冤假錯案的發(fā)生,是尋求久安的治本之道。陳光中:《沉默權問題研究》,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XX版,第36頁。陳光中:《沉默權問題研究》,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XX版,第36頁。實踐表明,刑訊逼供、誘供等強迫犯罪嫌疑人自證其罪的侵權行為主要發(fā)生在偵查階段,從國際司法實踐中看,律師的提前介入、便利的會見制度、訊問時的在場權等是維護犯罪嫌疑人合法權利不受侵犯的有效措施,尤其是訊問時的在場權,能有效地防止非法訊問的發(fā)生,對犯罪嫌疑人的沉默權是很好地保障。因此我國應當完善律師對刑事訴訟過程的全面監(jiān)督權,減少對律師會見犯罪嫌疑人的約束規(guī)定,逐步賦予律師訊問時的在場權及其它權力?!踩渌嚓P制度的建立沉默權的建立不僅要對憲法和刑事訴訟法的完善就可以建立的,還需要其他相關制度的配合實施,才能更好的實現(xiàn)沉默權。1.建立和完善對犯罪嫌疑人獨立的羈押管理機制在我國,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被法院判決宣告有罪前,一般均處在各地看守所的羈押之下??词厮x上雖然是各地政府的看守所,但在實際上處于公安機關統(tǒng)一主管和領導之下,看守所的工作人員也是各地公安機關的正式民警,各級公安機關均把看守所當做自己的部科室進行管理。改變目前監(jiān)管機制,羈押的決定機關與執(zhí)行機關應分離。房保國:《你有權保持沉默》,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XX版,第245頁。該制度在許多國家是一項比較通行的制度,有利于保證和落實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權利。我國可以借鑒國外的經驗,考慮設立一個獨立于公安機關的中立機構對收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進行人身檢查。對嚴重的取證行為,如刑訊逼供,向有關機關提出處理建議的權利等。房保國:《你有權保持沉默》,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XX版,第245頁。郭萬里:《如何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沉默權》,載《法學研究》20XX第5期,第131頁。2.建立辯訴交易制度辯訴交易制度是指控辯雙方就案件的某些問題進行交易,控方為了讓被告人認罪以減少訴訟環(huán)節(jié),而辯方則為了獲得不起訴或以輕罪起訴的減輕處罰而進行的。在西方國家現(xiàn)行的辯訴交易制度是一項試圖通過對犯罪處罰程度的改變而鼓勵真正的罪犯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放棄沉默權,主動認罪的法律制度,在實踐中已有效證明,辯訴交易制度能夠減少沉默權導致真正罪犯認罪率降低的副作用,又不會破壞沉默權制度的立法目的。在我國實行辯訴交易制度可以有效地減少訴訟環(huán)節(jié),降低訴訟成本,有利于沉默權在我國的實現(xiàn)。3.建立沉默權的告知義務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知道自己的權利是行使權利的前提條件,因此在偵查階段要求司法機關必須在犯罪嫌疑人被羈押后第一次被訊問前履行權利告知手續(xù)。沉默權的告知方式一般采用口頭方式,但有些時候告知必須采用書面形式,如為了避免事后在是否告知沉默權問題上發(fā)生爭執(zhí),則必須讓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事先準備好的書面材料上簽名,表示自己已知道這一權利。關于告知的容,立法時可以參考美國的"米蘭達警告",主要有以下容:"你有權保持沉默;你所說的一切都可以并且將會在法庭上用來反對你;你有權跟一名律師商談一下,并且在審訊你的時候由律師陪同在場;如果你沒有錢請律師,并且希望有律師代表你,將會免費給你指定一名律師。我向你解釋的這些權利,每一項你都理解了嗎?知道了這些權利之后,你愿意現(xiàn)在跟我們交談嗎?"這些容既包括了權利告知,也包括對是否放棄權利的提問?!菜募涌焖痉í毩⒏母锼痉í毩⑹侵杆痉C關依法行使職權,依據(jù)法律事實。依照法律的規(guī)定對案件做出公正的判決,而不受任何其他機關、團體、個人的干涉。雖然我國的憲法、三大訴訟法、人民法院組織法以及法官法都有"法院依法獨立審判,不受政府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的相關規(guī)定。但因其規(guī)定的司法權的有限性和非完全性,目前我國法院對政府的依賴程度還很高,特別是我國目前還未確立對法院的中央財政預算劃撥機制,在人力、財力、物力三方面都由政府所決定,必須依靠地方政府財政的支持,導致司法機關在地方各級黨委、人大以及政府甚至包括行政機關等的干預下顯得無可奈何。雖然對司法獨立的呼聲很高,改革也正在進行當中,但可以預見,在相當長的時間,法院和司法無法完成完全的獨立,還要進行艱苦的奮斗才可能達到獨立王國。盡快實施司法獨立才能樹立公民的法律信心和信心。任何司法制度的提出和改革都要受到國家政治、經濟、社會諸因素的制約和影響。同樣,沉默權作為當今司法制度不可缺少的一項容,其實施更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國引入沉默權制度是一項龐大的系統(tǒng)工程,只有實際考察,深入的分析,結合我國現(xiàn)實的國情、立法現(xiàn)狀和精神等,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注意公民權利和國家權力之間的均衡,沉默權制度和相關配套制度改革的同時進行,才能確定具有中國特色的沉默權制度得以真正實現(xiàn)。結語沉默權的含義就是指"被追訴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對追訴者〔警察、檢察官、法官等的訊問享有緘默不語的權利"。沉默權經歷了近千年的發(fā)展歷程,是一項比較早、比較先進、完善的保障人權的司法制度,是法治國家刑事訴訟制度中不可或缺的一項基本權利,是無罪推定原則核心價值的體現(xiàn)。沉默權的確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個現(xiàn)代法治國家在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權和刑事訴訟文明的價值取向。沉默權作為現(xiàn)代法治國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一項基本人權,作為訴訟文明和訴訟公正的標志之一,得到世界各國普遍的強調和維護。"沉默權一把雙刃劍",它既是刑事訴訟中的一項基本權利,又是作為訴訟文明、的重要標志,引進它的同時也會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會給現(xiàn)行的刑事訴訟制度帶來一定的沖擊,我們要做好一定的思想準備和采取相應的措施去盡量克服。英美和歐洲大陸以及大陸法系的部分國家的實踐也證明了這一點,他們在應對沉默權時,也作出了很多的努力,最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我國,對于沉默權近些年來理論界有著廣泛的討論,而對于是否建立沉默權還是個未知數(shù)。只要綜合考慮我國刑事訴訟立法精神、司法制度背景及司法實際,采取相應的措施,如加大科技投入、完善口供制度、加強執(zhí)法人員隊伍自身素質建設等,并吸取國外的成功經驗,立足于現(xiàn)狀大膽革新以求進一步完善現(xiàn)有的刑事司法制度,那么沉默權制度的設立就水到渠成了。沉默權的確立將推動我國現(xiàn)代法治真正走向文明、進程,從而更好的與國際法治相接軌。參考文獻[著作類]1.房保國:《你有權保持沉默》,社會科學院20XX版;2.光中:《沉默權問題研究》,中國人民公安大學20XX版;3.康樹華、國玲:《犯罪熱點透視》,群眾1997年版;4.馬學軍:《美國刑事訴訟規(guī)則》,中國檢察院20XX版;5.易延友:《沉默權的自由》,中國政法大學20XX版;6.公丕祥:《法制現(xiàn)代化的理論邏輯》,中國政法大學1999年版;7.長永:《沉默權制度研究》,法律20XX版;8.伯爾曼:《法律與革命》,賀衛(wèi)方譯中國大百科全書1993年版;9.瑞環(huán):《學哲學、用哲學》,中國人民大學20XX版;[論文類]1.洪文:《中國未確立沉默權探因》,載《師學院學報》20XX第1期;2.黃敏:《質疑"你有權保持沉默"》,載《警官學院學報》20XX第1期;3.肖羽飛、吳嵐:《試論我國沉默權制度建立的障礙和對策》,載《師大學學報》20XX第5期;4.郭萬里:《如何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沉默權》,在《法學研究》20XX第5期;5.燕、志棟:《論沉默權的實現(xiàn)》,載《法學》20XX增刊;6.湯嘯天:《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沉默權制度》,載《市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XX第2期;7.郭敏鋒、胡健潑:《沉默權:借鑒還是移植》,載《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XX第4期。致不知不覺中,四年的本科學習生涯即將結束。四年來,大學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里環(huán)境優(yōu)美、管理嚴格、學術氣氛濃厚,既有德高望重的資深教授和學術泰斗,又有一大批理頭苦干、積極進取、年輕有為的青年專家和學者。能夠在大學學習,我感到十分的驕傲和自豪。在學習中,對我國刑事訴訟司法現(xiàn)狀及存在的問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特別是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沉默權問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大學學習期間,我對這一問題進行了較為系統(tǒng)的學習和研究,并把沉默權作為學位論文的研究課題。這篇論文主要容是通過對沉默權的探討與分析,為建立有中國特色的沉默權制度提出合理建議。本文論述了沉默權的含義,沉默權產生和發(fā)展的歷史,分析了當前的中國國情對沉默權制度確立產生的影響,提出應正確面對中國社會的傳統(tǒng)觀念以及犯罪率高、偵破技術落后、律師制度的不完善等客觀情況,冷靜地審視了我們的國情,趨利避害,建立有中國特色的沉默權制度。文中參考了目前的一些理論研究成果,還有一些是本人的拙見。當然,由于水平有限,加之本科學習對沉默權問題鉆研尚不深入,文中難免有很多錯誤和疏漏,懇請各位老師和專家批評指正。感大學社會服務系維達老師對我的幫助和鼓勵。他在百忙之中對我的論文給予了悉心的指導,對論文的結構、寫作思路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他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和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受益終生。在我學習期間,我的老師、同學和我的家人,給予我很多支持和幫助,在此一并表示感。附件大學本科生畢業(yè)設計〔論文任務書學院:王健法學院設計〔論文題目:建立健全有中國特色的沉默權制度指導教師:維達職稱:講師類別:畢業(yè)論文學生姓名:龍學號:070102304設計〔論文類型:理論研究專業(yè)名稱:法學班級:07法學〔3班是否隸屬科研項目:否設計〔論文的主要任務及目標本文選擇沉默權作為討論對象,試圖透過國外沉默權的產生、發(fā)展以及中國的現(xiàn)實情況出發(fā),來探討在中國建立健全沉默權制度的具體實施的配套措施。論文寫作秉承著實事的態(tài)度,認真查閱資料文獻,保證論文的順利完成。本文從沉默權受中國現(xiàn)狀的影響,針對這些影響提出相關的解決法案,以及沉默權對我國法治進程具有推動作用。設計〔論文的主要容:沉默權最早產生于英國,在美國得到很大的發(fā)展,后被世界大多國家所引用,成為國際普遍認同的一項基本訴訟權利;由于中國現(xiàn)實國情的影響,沉默權至今未在中國建立。本文試圖通過對沉默權的探討,提出自己的一些拙見,來說明沉默權要在中國建立所需要相關配套措施的建立和完善。設計〔論文的基本要求①有相應的法律知識和辨析能力②有法學論文資料識別、分析、整理的能力③有較好的寫作表達能力④絕不抄襲,絕不造假,獨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觀點⑤積極主動的聯(lián)系導師,查閱文獻資料嚴謹、全面⑥嚴格遵循規(guī)定的時間進度,規(guī)論文格式、打印標準主要參考文獻一、著作類:1.房保國:《你有權保持沉默》,社會科學院20XX版;2.光中:《沉默權問題研究》,中國人民公安大學20XX版;3.康樹華、國玲:《犯罪熱點透視》,群眾1997年版;4.馬學軍:《美國刑事訴訟規(guī)則》,中國檢察院20XX版;5.易延友:《沉默權的自由》,中國政法大學20XX版;6.公丕祥:《法制現(xiàn)代化的理論邏輯》,中國政法大學1999年版;7.長永:《沉默權制度研究》,法律20XX版;8.伯爾曼:《法律與革命》,賀衛(wèi)方譯中國大百科全書1993年版;9.瑞環(huán):《學哲學、用哲學》,中國人民大學20XX版;二、論文類:1.洪文:《中國未確立沉默權探因》,載《師學院學報》20XX第1期;2.黃敏:《質疑"你有權保持沉默"》,載《警官學院學報》20XX第1期;3.肖羽飛、吳嵐:《試論我國沉默權制度建立的障礙和對策》,載《師大學學報》20XX第5期;4.郭萬里:《如何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沉默權》,在《法學研究》20XX第5期;5.燕、志棟:《論沉默權的實現(xiàn)》,載《法學》20XX增刊;6.湯嘯天:《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沉默權制度》,載《市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XX第2期;7.郭敏鋒、胡健潑:《沉默權:借鑒還是移植》,載《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XX第4期。5.進度安排設計〔論文各階段任務起止日期1在指導老師指導下,對論文的大綱進行總體規(guī)劃,確定論文主題,要求對論文主體容進行構思,列出詳細的論文寫作大綱。1月10日—28日2對支撐論文主題的文獻資料進行整理、歸納。要求對所查閱的文獻資料作具體篩選,作出詳細記錄。1月29日—2月10日3進行論文主體部分的寫作。按照論文寫作大綱的思路,集合相關文獻資料,結合主體思路進行寫作。2月11日—3月15日4論文初稿完成,和指導老師一起對論文結構思路以及具體容進行修改。要求增改、刪減有關容,對論文學術性進行評價。3月16日—4月28日5對論文作出最后修改,按照大學畢業(yè)生畢業(yè)論文要求做好論文修改工作,嚴格按照論文主題要求與指導老師意見進行修改定稿。4月29日—5月13日6嚴格按照大學畢業(yè)生論文要求進行打印工作。5月13日—答辯前一周注:1.此表一式三份,學院、指導教師、學生各一份;2.類別是指畢業(yè)論文或畢業(yè)設計,類型指應用型、理論研究型和其他;3.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由學生填寫。大學本科生畢業(yè)設計〔論文中期進展情況檢查表學生龍年級07年級專業(yè)法學填表日期20設計〔論文題目建立健全有中國特色的沉默權制度已完成的任務論文的開題報告、任務書、大綱已經確定,已經開始著手論文的初稿是否符合任務書要求進度是尚須完成的任務論文的初稿還有一部分沒有完成能否按期完成任能存在的問題和解決辦法存在的問題在腳注、格式方面還有些不完善,對論文容中有些涉及的專業(yè)理論有些模棱兩可,需要查閱相關資料后解決。擬采取的辦法向導師借閱歷年的論文文以了解格式、腳注等形式規(guī)方面的注意事項,去圖書館翻閱書面資料,上期刊網(wǎng)查找數(shù)據(jù)資料,向導師請教。指導教師意見簽名:中期檢查專家組意見組長簽名:教學院長意見簽名:檢查日期:2011文獻綜述一、文獻資料目錄一、著作類:1.房保國:《你有權保持沉默》,社會科學院20XX版;2.光中:《沉默權問題研究》,中國人民公安大學20XX版;3.康樹華、國玲:《犯罪熱點透視》,群眾1997年版;4.馬學軍:《美國刑事訴訟規(guī)則》,中國檢察院20XX版;5.易延友:《沉默權的自由》,中國政法大學20XX版;6.公丕祥:《法制現(xiàn)代化的理論邏輯》,中國政法大學1999年版;7.長永:《沉默權制度研究》,法律20XX版;8.伯爾曼:《法律與革命》,賀衛(wèi)方譯中國大百科全書1993年版;9.瑞環(huán):《學哲學、用哲學》,中國人民大學20XX版;二、論文類:1.洪文:《中國未確立沉默權探因》,載《師學院學報》20XX第1期;2.黃敏:《質疑"你有權保持沉默"》,載《警官學院學報》20XX第1期;3.肖羽飛、吳嵐:《試論我國沉默權制度建立的障礙和對策》,載《師大學學報》20XX第5期;4.郭萬里:《如何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沉默權》,在《法學研究》20XX第5期;5.燕、志棟:《論沉默權的實現(xiàn)》,載《法學》20XX增刊;6.湯嘯天:《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沉默權制度》,載《市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XX第2期;7.郭敏鋒、胡健潑:《沉默權:借鑒還是移植》,載《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XX第4期。二、文獻綜述沉默權作為一項基本的訴訟權利,是實現(xiàn)人權的重要容之一,在世界各國得到廣泛的應用。中國在1998年10月簽署的聯(lián)合國《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在中國法治進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義,沉默權是公民的基本權利,理應在中國建立,本文試圖借此機會,簡要的闡明自己對沉默權制度在我國建立的拙見。論文寫作之初關于文獻的收集與學習主要是三個途徑,一是利用自己過去學習過的課本、專著,二是通過圖書館和上網(wǎng)查找有關書刊資料,三是請教論文指導老師。本文在闡述建立健全我國的沉默權制度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關于沉默權的概述從學者們對沉默權含義的主流觀點中,確立符合我國特點的沉默權含義,主要參照房保國在其著作中提及的觀點;對沉默權在英國產生,學者們并無太大的爭議,也就采用了比較通行的說法;對沉默權的產生主要借鑒了光中教授以及馬學軍教授的著作中的關于對沉默權在世界各國的發(fā)展,特別是在美國的發(fā)展盛行情況,做了概述。第二部分主要是關于我國的現(xiàn)實國情與沉默權的沖突我國現(xiàn)實國情中,傳統(tǒng)觀念、刑事犯罪率高、偵查手段的局限性、刑事訴訟制度本身的缺陷、律師制度對沉默權在中國的建立產生的影響。這部分主要參考了公丕祥教授、康樹玲、黃敏等人的著作及論文資料。第三部分主要是關于建立健全有中國特色的沉默權制度建立健全沉默權制度必須符合中國的國情,否則不利于沉默權在中國的實現(xiàn),不利于保障公民的權利的實現(xiàn);從法律的完善、刑事訴訟制度的完善、建立相關的配套制度以及司法獨立的改革一整套體系來確保沉默權在中國的實現(xiàn)。這部分主要參考了房保國教授、光中教授以及郭萬里教授等人的著作和論文資料對我國建立沉默權制度的相關措施的建議。英文文獻資料《OfCrimesandPunishments》TheMarchesediBeccaria.<NewYorkPublicLibrary,PictureCollection>TortureThetortureofacriminalduringthecourseofhistrialisacrueltyconsecratedbycustominmostnations.Itisusedwithanintenteithertomakehimconfesshiscrime,ortoexplainsomecontradictionsintowhichhehadbeenledduringhisexamination,ordiscoverhisaccomplices,orforsomekindofmetaphysicalandincomprehensiblepurgationofinfamy,or,finally,inordertodiscoverothercrimesofwhichheisnotaccused,butofwhichhemaybeguilty.Nomancanbejudgedacriminaluntilhebefoundguilty;norcansocietytakefromhimthepublicprotectionuntilithavebeenprovedthathehasviolatedtheconditionsonwhichitwasgranted.Whatright,then,butthatofpower,canauthorisethepunishmentofacitizensolongasthereremainsanydoubtofhisguilt?Thisdilemmaisfrequent.Eitherheisguilty,ornotguilty.Ifguilty,heshouldonlysufferthepunishmentordainedbythelaws,andtorturebecomesuseless,ashisconfessionisunnecessary,ifhebenotguilty,youtorturetheinnocent;for,intheeyeofthelaw,everymanisinnocentwhosecrimehasnotbeenproved.Besides,itisconfoundingallrelationstoexpectthatamanshouldbeboththeaccuserandaccused;andthatpainshouldbethetestoftruth,asiftruthresidedinthemusclesandfibresofawretchintorture.Bythismethodtherobustwillescape,andthefeeblebecondemned.Thesearetheinconveniencesofthispretendedtestoftruth,worthyonlyofacannibal,andwhichtheRomans,inmanyrespectsbarbarous,andwhosesavagevirtuehasbeentoomuchadmired,reservedfortheslavesalone.Whatisthepoliticalintentionofpunishments?Toterrifyandbeanexampletoothers.Isthisintentionansweredbythusprivatelytorturingtheguiltyandtheinnocent?Itisdoubtlessofimportancethatnocrimeshouldremainunpunished;butitisuselesstomakeapublicexampleoftheauthorofacrimehidindarkness.Acrimealreadycommitted,andforwhichtherecanbenoremedy,canonlybepunishedbyapoliticalsocietywithanintentionthatnohopesofimpunityshouldinduceotherstocommitthesame.Ifitbetrue,thatthenumberofthosewhofromfearorvirtuerespectthelawsisgreaterthanofthosebywhomtheyareviolated,theriskoftorturinganinnocentpersonisgreater,asthereisagreaterprobabilitythat,cerisparibus,anindividualhathobserved,thanthathehathinfringedthelaws.Thereisanotherridiculousmotivefortorture,namely,topurgeamanfrominfamy.Oughtsuchanabusetobetoleratedintheeighteenthcentury?Canpain,whichisasensation,haveanyconnectionwithamoralsentiment,amatterofopinion?Perhapstherackmaybeconsideredastherefiner'sfurnace.Itisnotdifficulttotracethissenselesslawtoitsorigin;foranabsurdity,adoptedbyawholenation,musthavesomeaffinitywithotherideasestablishedandrespectedbythesamenation.Thiscustomseemstobetheoffspringofreligion,bywhichmankind,inallnationsandinallages,aresogenerallyinfluenced.Wearetaughtbyourinfalliblechurch,thatthosestainsofsincontractedthroughhumanfrailty,andwhichhavenotdeservedtheeternalangeroftheAlmighty,aretobepurgedawayinanotherlifebyanincomprehensiblefire.Nowinfamyisastain,andifthepunishmentsandfireofpurgatorycantakeawayallspiritualstains,whyshouldnotthepainoftorturetakeawaythoseofacivilnature?Iimagine,thattheconfessionofacriminal,whichinsometribunalsisrequiredasbeingessentialtohiscondemnation,hasasimilarorigin,andhasbeentakenfromthemysterioustribunalofpenitence,weretheconfessionofsinsisanecessarypartofthesacrament.Thushavemenabusedtheunerringlightofrevelation;and,inthetimesoftractableignorance,havingnoother,theynaturallyhadrecoursetoitoneveryoccasion,makingthemostremoteandabsurdapplications.Moreover,infamyisasentimentregulatedneitherbythelawsnorbyreason,butentirelybyopinion;buttorturerendersthevictiminfamous,andthereforecannottakeinfamyaway.Anotherintentionoftortureistoobligethesupposedcriminaltoreconcilethecontradictionsintowhichhemayhavefallenduringhisexamination;asifthedreadofpunishment,theuncertaintyofhisfate,thesolemnityofthecourt,themajestyofthejudge,andtheignoranceoftheaccused,werenotabundantlysufficienttoaccountforcontradictions,whicharesocommontomeneveninastateoftranquillity,andwhichmustnecessarilybemultipliedbytheperturbationofthemindofamanentirelyengagedinthethoughtsofsavinghimselffromimminentdanger.Thisinfamoustestoftruthisaremainingmonumentofthatancientandsavagelegislation,inwhichtrialsbyfire,byboilingwater,ortheuncertaintyofcombats,werecalledjudgmentsofGod;asifthelinksofthateternalchain,whosebeginningisinthebreastofthefirstcauseofallthings,couldeverbedisunitedbytheinstitutionsofmen.Theonlydifferencebetweentortureandtrialsbyfireandboilingwateris,thattheeventofthefirstdependsonthewilloftheaccused,andofthesecondonafactentirelyphysicalandexternal:butthisdifferenceisapparentonly,notreal.Amanontherack,intheconvulsionsoftorture,hasitaslittleinhispowertodeclarethetruth,as,informertimes,topreventwithoutfraudtheeffectsoffireorboilingwater.Everyactofthewillisinvariablyinproportiontotheforceoftheimpressiononoursenses.Theimpressionofpain,then,mayincreasetosuchadegree,that,occupyingthemindentirely,itwillcompelthesufferertousetheshortestmethodoffreeinghimselffromtorment.Hisanswer,therefore,willbeaneffectasnecessaryasthatoffireorboilingwater,andhewillaccusehimselfofcrimesofwhichheisinnocent:sothattheverymeansemployedtodistinguishtheinnocentfromtheguiltywillmosteffectuallydestroyalldifferencebetweenthem.Itwouldbesuperfluoustoconfirmthesereflectionsbyexamplesofinnocentpersonswho,fromtheagonyoftorture,haveconfessedthemselvesguilty:innumerableinstancesmaybefoundinallnations,andineveryage.Howamazingthatmankindhavealwaysneglectedtodrawthenaturalconclusion!Livesthereamanwho,ifhehascarriedhisthoughtseversolittlebeyondthenecessitiesoflife,whenhereflectsonsuchcruelty,isnottemptedtoflyfromsociety,andreturntohisnaturalstateofindependence?Theresultoftorture,then,isamatterofcalculation,anddependsontheconstitution,whichdiffersineveryindividual,anditisinproportiontohisstrengthandsensibility;sothattodiscovertruthbythismethod,isaproblemwhichmaybebettersolvedbyamathematicianthanbyajudge,andmaybethusstated:Theforceofthemusclesandthesensibilityofthenervesofaninnocentpersonbeinggiven,itisrequiredtofindthedegreeofpainnecessarytomakehimconfesshimselfguiltyofagivencrime.Theexaminationoftheaccusedisintendedtofindoutthetruth;butifthisbediscoveredwithsomuchdifficultyintheair,gesture,andcountenanceofamanatcase,howcanitappearinacountenancedistortedbytheconvulsionsoftorture?Everyviolentactiondestroysthosesmallalterationsinthefeatureswhichsometimesdisclosethesentimentsoftheheart.ThesetruthswereknowntotheRomanlegislators,amongstwhom,asIhavealreadyobserved,slavesonly,whowerenotconsideredascitizens,weretortured.TheyareknowntotheEnglishanationinwhichtheprogressofscience,superiorityincommerce,riches,andpower,itsnaturalconsequences,togetherwiththenumerousexamplesofvirtueandcourage,leavenodoubtoftheexcellenceofitslaws.TheyhavebeenacknowledgedinSweden,wheretorturehasbeenabolished.TheyareknowntooneofthewisestmonarchsinEurope,who,havingseatedphilosophyonthethronebyhisbeneficentlegislation,hasmadehissubjectsfree,thoughdependentonthelaws;theonlyfreedomthatreasonablemencandesireinthepresentstateofthings.Inshort,torturehasnotbeenthoughtnecessaryinthelawsofarmies,composedchieflyofthedregsofmankind,whereitsuseshouldseemmostnecessary.Strangephenomenon!thatasetofmen,hardenedbyslaughter,andfamiliarwithblood,shouldteachhumanitytothesonsofpeace.Itappearsalsothatthesetruthswereknown,thoughimperfectly,eventothosebywhomtorturehasbeenmostfrequentlypractised;foraconfessionmadeduringtorture,isnull,ifitbenotafterwardsconfirmedbyanoath,whichifthecriminalrefuses,heistorturedagain.Someciviliansandsomenationspermitthisinfamouspetitioprincipiitobeonlythreetimesrepeated,andothersleaveittothediscretionofthejudge;therefore,oftwomenequallyinnocent,orequallyguilty,themostrobustandresolutewillbeacquitted,andtheweakestandmostpusillanimouswillbecondemned,inconsequenceofthefollowingexcellentmodeofreasoning.I,thejudge,mustfindsomeoneguilty.Thou,whoartastrongfellow,hastbeenabletoresisttheforceoftorment;thereforeIacquitthee.Thou,beingweaker,hastyieldedtoit;Ithereforecondemnthee.Iamsensible,thattheconfessionwhichwasextortedfromtheehasnoweight;butifthoudostnotconfirmbyoathwhatthouhastalreadyconfessed,Iwillhavetheetormentedagain.Averystrangebutnecessaryconsequenceoftheuseoftortureis,thatthecaseoftheinnocentisworsethanthatoftheguilty.Withregardtothefirst,eitherheconfessesthecrimewhichhehasnotcommitted,andiscondemned,orheisacquitted,andhassufferedapunishmenthedidnotdeserve.Onthecontrary,thepersonwhoisreallyguiltyhasthemostfavourablesideofthequestion;for,ifhesupportsthetorturewithfirmnessandresolution,heisacquitted,andhasgained,havingexchangedagreaterpunishmentforaless.Thelawbywhichtortureisauthorised,says,Men,beinsensibletopain.Naturehasindeedgivenyouanirresistibleself-love,andanunalienablerightofself-preservation;butIcreateinyouacontrarysentiment,anheroichatredofyourselves.Icommandyoutoaccuseyourselves,andtodeclarethetruth,amidstthetearingofyourflesh,andthedislocationofyourbones.Tortureisusedtodiscoverwhetherthecriminalbeguiltyofothercrimesbesidesthoseofwhichheisaccused,whichisequivalenttothefollowingreasoning.Thouartguiltyofonecrime,thereforeitispossiblet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