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中國古典園林的礦石理景藝術(shù)_第1頁
論中國古典園林的礦石理景藝術(shù)_第2頁
論中國古典園林的礦石理景藝術(shù)_第3頁
論中國古典園林的礦石理景藝術(shù)_第4頁
論中國古典園林的礦石理景藝術(shù)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論中國古典園林的礦石理景藝術(shù)

在受教育的魏圣林教授的指導(dǎo)下,兩名學(xué)生先后考察了蘇州周邊秀山莊、網(wǎng)絡(luò)教師花園、小政府花園、拘留花園、橋園、滄浪亭、石子林和藝術(shù)公園的巖石景觀。目的在于“返本開新”,從中發(fā)掘可資繼承的部分,為現(xiàn)代園林的山石營造提供借鑒。一則蘇州古典園林藝術(shù),包括山石藝術(shù)之精髓,似早以為童寯、劉敦楨、陳從周等先賢闡發(fā)殆盡。其論著之精辟,后人窮其畢生,也難以超越;二則吾等之所謂“當(dāng)代大學(xué)生”不僅知識修養(yǎng)淺薄,且與傳統(tǒng)文化藝術(shù)疏離甚遠,即諸教授極平實之述記,亦不能解,遑論發(fā)明?但此一段難忘之經(jīng)歷,于我而言,又斷不敢放過,故就此期間所見所感,掇拾一二,綴成一文,瞽言芻見,誠請就正于通人。1《園佚》云古典園林疊石藝術(shù)中,通常分掇山和置石。其分類主要從直觀出發(fā),以用石多少及體量作為劃分標(biāo)準(zhǔn),但筆者以為這樣分類欠妥。園中主要景區(qū)的山景,或者是大山,皆屬掇山范疇。但如遇小山,則難以確定。如留園五峰仙館南有蘇州園林最大的廳山,顯然屬掇山。而耦園聽櫓樓北側(cè)的石景,占地面積并不小于五峰仙館庭院,且有山徑可供登游,似乎應(yīng)屬掇山之列,但手法卻只是以黃石作邊范,其間培土植樹,翳以密筱。用石不多,只是略成臺階狀,山形亦不明顯,故不可直觀的定義為掇山或置石。又例如留園涵碧山房南側(cè)庭院西南二墻之下的石景,立意應(yīng)是在嘉樹之下,稍點玲瓏石塊,也就是置石,但體量很大,勢脈連續(xù),似乎又是在掇山。再如網(wǎng)師園五峰書屋前小山,是典型書房山,但將其置于五峰仙館檐下,也難以簡單的定義為掇山或置石。置石之下,往往還列有特置、群置、散置等名目。留園石林小院,網(wǎng)師園梯云室北院,藝圃博雅堂南院等小庭院及許多入口處石景,就其立意體量而言,是置石。但這些石景既非特置,又不能稱為群置,更不合“攢三聚五”之法。若其形不散反聚,則定義為掇山也未嘗不可。造園疊石,如清麗小品,非八股文章,亦不拘定式。“掇山須知占天,圍土必然占地”,就是要考慮疊石磊土的空間用量,以期與具體建筑環(huán)境相協(xié)調(diào)。《園冶》中只說掇山,不講置石,其下條目如廳山、樓山、書房山等等,均是結(jié)合具體環(huán)境條件,因地制宜,如現(xiàn)代園林規(guī)劃前的環(huán)境分析。所謂特置、散置,只不過是實現(xiàn)手法上相對而言的特點,并無絕對成理。山石理景為抽象寫意藝術(shù),置石無非是掇山?!耙环鍎t太華千尋,一勺則江湖萬里”。具體而言,置石與掇山,大小繁簡雖然有別,但其講究主次、勢脈、顧盼、皴擦等則自同一理而出。2疊石所體現(xiàn)的智巧環(huán)境分析既畢,主意類型已定,則掇山可告開始。李漁言假山的布置“不得以小技目之,且磊石成山,另是一種學(xué)問,別是一番智巧”;計成言掇山“稍動天機,全叨人力”。疊石確占中國古代園林藝術(shù)重要一席,獨步世界,領(lǐng)袖東亞,且其工藝之高超,工程之浩大,比建筑有過之而無不及。余對掇山之具體技術(shù)流程,知之甚少,但竊以為掇山總則,無非兩條,一曰自然,一曰超自然。2.1自然之“真”與“真”自然者,真也。王國維言“古今之大文學(xué),無不以自然勝”;皎然以為好詩必“至麗而自然”,即無斧鑿之痕。此理若移之造園,便是“雖由人造,宛自天開”,若移之掇山,便是“有真為假,作假成真”。雖只寥寥八字,實乃掇山最難之境,欲達此“真”境,余以為須依符以下數(shù)條原則:①外師造化;②尊重石性;③土石相間;④水石融合。2.1.1疊山之自然即“有真為假”一步。石濤語“搜盡奇峰打草稿”,掇山要求對自然山體有細致入微的觀察。自然山體有主峰、側(cè)峰、山脈、余脈、山巒、山鞍、山脊、山谷、山洞、山澗、峭壁、懸崖等等不同的組合,掇山亦要留意這些組合以及組合之間的聯(lián)系。大至整山氣勢輪廓,小至山間石級蹬道,都要務(wù)使自然而多野致。蘇州諸園中山谷之自然者,如耦園之“邃谷”,留園西部假山似谷非谷,實欠斟酌;山洞之自然者,如藝圃與留園五峰仙館廳山,滄浪亭雖用石相混,但在洞口掩蔽藤蘿以彌補不足,尚稱自然;蹬道之自然者,如藝圃、耦園及云岡。環(huán)秀山莊之峰巒谷洞皆極自然,并有山澗一處。組合方法有一定程式,即“大抵臨池建絕壁,壁下有路,轉(zhuǎn)入谷中,盤旋而上,經(jīng)谷上架空的橋,至山頂有平臺可以遠望。峰巒的樹木和位置,隨山形大小來決定。洞則不過一二處,隱藏于山腳或谷中”,但各園具體情況有別,穿插巧構(gòu),全賴設(shè)計者之“心源”。掇山之大忌,忌乖違造化,何謂乖違造化?謂爐燭花瓶,謂刀山劍樹,謂銅墻鐵壁,謂城郭堡壘,謂鼠穴蟻垤,謂奇形怪獸,謂“罅堪窺管中之豹,路類張孩戲之貓”,此皆人工奇矯笨劣,而天然造化所亡。為求樸素自然,掇山還須恪遵“只作拼疊,不作雕鑿”之原則??桃庠熳?乖違造化的惡例,如獅子林立雪堂前院的獅形石景?!巴潦锉静幌嚯x,石山離土,則草木不生,是童山矣”,但土多土少有別?,F(xiàn)存蘇州諸園,以石多土少的假山為主,唯拙政園例外,繡綺亭及池中二山,是典型的土山帶石。李漁認為疊山全用碎石“則如百衲僧衣,求一無縫處而不得”,主張“以土間之,則可泯然無跡,且便于種樹”。與其同時的張南垣也贊同“平岡小坂。陵阜陂陁”的做法。計成亦言“多方勝景,咫尺山林,妙在得乎一人,雅從兼于半土”,且“構(gòu)土成岡,不在石形之巧拙”,用土可掩蓋石形的不足,降低對石材的要求。拙政園采用此法,山形山勢平淡天真,但土山須考慮摩擦及穩(wěn)定性,非大型園林不能為之,何況只要得法,石山亦可成舉世不二之佳構(gòu),如環(huán)秀山莊。小型嵌壁山及花臺,則應(yīng)注意預(yù)留栽植穴及適當(dāng)培土。2.1.4水與池的連接“石令人古,水令人遠,園林水石,最不可無”,水石相融,自然動靜相生,為人最愛。計成言“池上理山,園中第一勝也”,此說可于蘇州諸園中得證。拙政園池中建島,以擬人間瀛壺,藝圃南山北水,耦園、獅子林、環(huán)秀山莊及留園皆以水抱山。滄浪亭基本為旱山,但其并非深宅藏園的內(nèi)向型格局,而是借景葑溪,以復(fù)廊聯(lián)系園內(nèi)外,山崖水際,欲斷還連,不是池山,勝似池山。網(wǎng)師園最大的假山云岡及其東北的小山也是臨池而構(gòu)??梢娭T園的“第一勝”無一不是與水相聯(lián)系的。藝圃浴鷗門南側(cè)庭院,雖非“第一勝”,亦不疊大山,但卻一反庭院理山的舊規(guī),鑿小池與大池相通,再以湖石點綴池岸、墻垣、劃分水面,加之圓洞門及建筑的巧妙安排,使小小十笏之地生出重疊深遠的意境。由此不難想見水石融合之妙。此條多就中大型假山而論,小型山景,不能如藝圃與大池相連者,引泉鑿井亦是一法,如網(wǎng)師園殿春簃之涵碧泉,環(huán)秀山莊之飛雪泉,留園五峰仙館北院之古井等。水石融合還有一重涵義,《園冶》稱之為“臨池駁以石塊”,“浚水堅之石麓”“沿池駁岸”,亦即疊石岸和石磯。此二者多為安全及游賞考慮,但也必然要求大小錯落,紋理一致,凹凸起伏。忌僵直,如滄浪亭小池:忌太高,太高則如“憑欄觀井”。一般還要架石形成凹穴,使水源幽邃不盡。網(wǎng)師園沿池疊岸都較自然,陳從周先生評價“雖未環(huán)秀山莊曲盡巧思,然平易近人,蘊藉多姿”。藝圃池岸低平曲折,東南及西南水灣處架以石橋,既蜿蜒縈回,又能襯托石壁之峭拔。石磯有大小之分,小型的僅以水平石挑出水面,大型的以崖壁為背景,如臨水平臺,拙政園都有佳例,荷風(fēng)四面亭北側(cè)石磯,頗有“深柳疏蘆”之野趣。真山真水乃同胞骨肉,園林中只有水石融合,方能得自然山水之妙諦。2.2自然2.2.1理物石與“亭”石景,石景設(shè)計以石景為主人常言“風(fēng)景如畫”,而不說“畫如風(fēng)景”,由此可見畫境可以勝自然。掇山乃技術(shù),但更是藝術(shù),既是藝術(shù),便與其他藝術(shù)形式如詩文、繪畫、書法有相通之處,其中以文人山水畫影響最大。計成本人就“少以繪名”,諸多疊石名手也多自繪事轉(zhuǎn)來,所謂“畫家以筆墨為丘壑,掇山以土石為皴擦,虛實雖殊,理致則一”。山水畫論實際上即是掇山的藝術(shù)理論基礎(chǔ)。掇山應(yīng)“悉符畫本”,合“畫境”方能入“化境”。創(chuàng)作程序上,掇山如作文,必要先立間架格局,而后再遣詞造句。這也如同畫理中強調(diào)的“胸有成局,意在筆先”,“大膽落墨,小心收拾”。輪廓構(gòu)思方面,須取法“三遠”,即“自山下而仰山顛,謂之高遠;自山前而窺山后,謂之深遠;自近山而望遠山,謂之平遠?!哌h之勢突兀,深遠之意重疊,平遠之意沖融而縹縹緲渺”(郭熙《林泉高致》)。園中大山,有頗能得“三遠”要旨者,環(huán)秀山莊自不待言,耦園之臨池絕壁,高遠之典范;留園西北兩山之間的水灣,上架三橋,高低相背各一,深遠之佳例?!斑h觀勢,近觀質(zhì)”,掇山不僅要氣勢奪人,還要耐看,要經(jīng)得起推敲,因此在詳部上又須借鑒山水畫的皴法。《園冶》中多次提到“漸以皴紋相加”“相石皴紋”,“依皴合掇”的重要性,而“皴”又有斧劈皴、云頭皴、荷葉皴、雨點皴等等不同的類型。可見掇山對山水畫理的吸收是多方面的。中國水墨藝術(shù)乃對比的藝術(shù),掇山亦同。體量上的大與小、輕與重,結(jié)構(gòu)布置上的主與次、分與合、聚與散、疏與密、遠與近、高與低、前與后、直與欹、暢與阻、凹與凸、進與退、斷與連、隱與顯、藏與露、明與暗、虛與實,紋理上的橫于直、皺與平等等,也一如書法的用墨與布白一樣,永遠是在處理對立統(tǒng)一的兩個方面。山水畫中有“礬頭”一說,即土山上露出的石塊,既可以護坡,又能突出山骨,增加山勢,較類似于“攢三聚五”、“散漫理之”的做法,總的要求是既要具備散的特征,還須具備整的觀感,亦即形散而神聚。典型的例子是環(huán)秀山莊東北角,構(gòu)圖上屬于主次兩山的過渡段,石塊斜正錯雜,略成臺階狀,散植花木,活潑自然。自然山體都有天然植被覆蓋,而繪畫與掇山時的花木配置則全賴“主人”擺布。大山盡可幽深蓊郁,如留園西部假山的楓林,入秋丹霞燦然。小山花木,宜精不宜多,且以遒勁多姿為佳,若能如黃山松柏之橫臥斜出,則更添畫意。建筑為假山注入了人文的內(nèi)涵,是假山“高于自然”的又一個層面,其與假山的搭配組合,則是更要留意的。獅子林西北角,高山與高樓生硬連接,頓感壓迫,而無親切自然之態(tài),不足為訓(xùn)。另外,置亭與否,與亭之大小形狀應(yīng)權(quán)衡整山體量。留園西部假山之至樂亭,似嫌過于笨重,無翼然之勢。而拙政園之雪香云蔚亭,平面取長方形,與山形巧妙融合,既穩(wěn)重,又不失輕盈。藝圃在山東側(cè)置亭,以彌補山形過于平坦的不足,手法利落,是建筑與假山向結(jié)合的佳例。陳從周先生認為園林有動觀與靜觀之分,大山好比山水長卷,只宜動觀。只有那些虛牖之下、粉墻之前、天井樹叢之間的國畫小軸,才宜澄懷靜讀?!秷@冶·門窗》中述及“偉石迎人,別有一壺天地”,獅子林的探幽洞門即是一例,這些石景不僅能點,還能引。正如童寯先生在《中國園林》中所說“中國園林藝術(shù)不事炫耀,它以墻掩藏內(nèi)秀,而以門洞花格后的一瞥召喚游人”?!扒捅谏秸?靠壁理也。借以粉墻為紙,以石為繪也。理者相石皴紋,仿古人筆意,植黃山松柏、古梅、美竹,收之圓窗,宛然鏡游也。”園林之中,處處都是攝人心魂的“一瞥”。這些小品,旨在點綴,第一要諦在雅致耐觀?;卷毤毤诱遄?所謂“梅石宜古,松石宜拙,竹石宜瘦”,若以月洞、地穴、漏窗、掛落作框景,則更入深情。耦園東園入口、留園揖峰軒、華步小筑、獅子林扇亭、網(wǎng)師園琴室、殿春簃、梯云室等處的山石小景,都是這類以小見大、寓濃于淡的典范。能以小見大、寓濃于淡者,非止于石筍及嵌壁山,特置石峰亦是一類,可以是天然成石,也可以是拼峰。其自身應(yīng)該具備太湖石瘦、透、漏、皺、清、丑、頑、拙的特點,即“漏瘦生奇,玲瓏安巧”且“宜上大下小,似有飛舞勢”,特置石峰在藝術(shù)上的要求應(yīng)該是孤而不單,留園的冠云峰兩側(cè)就有岫云、瑞云兩峰作賓托,又有冠云樓為背景以顯其輪廓。孤置還能起到很好的障景作用,如藝圃浴鷗門前的特置石。掇山要“高于自然”,究竟高在何處?高在畫境,高在巧思,但歸根到底高在其中“人”的去粗取精和寓情于景。園林中能直接反應(yīng)“人”的精神情感的,莫過與楹聯(lián)匾額,這與國畫的題跋有異曲同工之妙。蘇州園林中有很多針對山石的楹聯(lián),或題于山間亭軒,歌山水勝跡,或題于廳堂書房,詠孤峰怪石。前者如“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拙政園雪香云蔚亭),“清風(fēng)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滄浪亭),“奇石盡含千山秀,桂花香動萬山秋”(留園聞木樨香軒);后者如“此峰疑天外飛來,歷劫飽風(fēng)霜,夐絕塵寰誰伯仲;斯地為吳中最勝,后堂繞絲竹,婆娑歲月若神仙”(留園林泉耆碩之館北廳),皆雋永有味,涵義深長。2.2.2人工與自然的關(guān)系何謂“自然之外”?湖石花臺在自然之外,建筑在自然之外,故與建筑結(jié)合之山石亦在自然之外。湖石花臺大都布置在庭院里,如留園涵碧山房南側(cè)庭院。同一切掇山一樣,要求平面上有曲折,立面上有高下。山脈、余脈必不可少,且應(yīng)主次分明,顧盼呼應(yīng),層次豐厚,脈絡(luò)顯隱?!拔瓷较嚷?自然地勢之嶙嶒”,既要有擎于高臺的峰石,也要有微隆于地面的露巖。古典園林不同于現(xiàn)代園林的一大特點就是建筑數(shù)量較多,因此處理好建筑與山石,人工與自然之間的關(guān)系便顯得異常重要。古人巧妙地采用踏跺、云梯、抱角、鑲隅等來作為二者之間的聯(lián)系,也有助于軟化建筑僵硬的輪廓,增加山林氣氛,即所謂“樓梯僅乎室側(cè),臺級藉以山阿”。譬如獅子林荷花廳西側(cè),散石依山墻而構(gòu),頗見匠心。留園、明瑟樓、冠云樓都有云梯,因其功能性強,故須按計成所言,以“坦而可上”為宜。滄浪亭看山樓不僅有云梯,樓下還有“印心石屋”一處,為蘇州諸園中的孤例。也有可從假山直接登樓的,如留園西樓和拙政園見山樓。踏跺是以自然山石代替條石作為室內(nèi)外的過渡,每級不規(guī)則交叉,可徑直而入,也可偏徑斜上,留園五峰仙館是一處佳例。如要水際安亭,未與疊岸過渡自然,亭下一般也有山石,如網(wǎng)師園月到風(fēng)來亭與藝圃乳魚亭。另外還有山石器設(shè),亦即常見的石桌、石凳、琴磚之類。取法自然而又超自然之法,至此可暫告一段落。3環(huán)秀山莊和石子林3.1《清源山》《山溪園》外師造化,尊重石性,土石相間,水石融合,悉符畫本,能將這些原則發(fā)揮到極致,堪稱極則的,當(dāng)推環(huán)秀山莊。此山為清代疊石名手戈裕良杰作,分為主次二山。主山位于池東,其主峰位居西南角,旁有側(cè)峰環(huán)衛(wèi)襯托,登臨可俯瞰曲橋、水池及山澗。臨池構(gòu)絕壁,壁下有路,可盤旋而上。山內(nèi)有兩條峽谷,呈丁字型匯于山中,并于西北東南方向引水入內(nèi),形成幽澗,“就水點其步石,從巔架以飛梁”。至谷澗交匯處,“仰則青天一線,附則清流幾曲,幾疑身在萬山中”。山內(nèi)窈虛,有石室和石洞各一處,洞壁又開小洞以透光。整個山體組合巧妙,意匠深遠,步石、危徑、絕壁、洞壑、幽澗等高穿低引,一應(yīng)俱全,不僅望之與真山無二,且能“以有限面積,造無限空間”,可謂芥納須彌,尺幅千里。次山退踞園西北隅,與主山側(cè)應(yīng),下為飛雪泉故址,并有小溪蜿蜒而出,構(gòu)思極精。在詳部手法方面,此山亦多有創(chuàng)新,石壁和峰巒均模仿太湖石渦洞相套的形狀,邊緣多作圓角。石壁向外斜出的部分并不生硬挑出,而是券成斜渦形。石洞及石室均采用券式洞門,不僅洞門用券,洞頂也用券,而其他園林一般都是用條石架蓋封頂。戈裕良自己也說“獅子林石洞皆界以條石,不算名手”。石塊之間勾縫細膩,紋理銜接自然流暢,充分突出了太湖石的天然特點,無論是形、紋、色、質(zhì)、意都達到了極高的藝術(shù)成就。陳從周教授評價“造園者不見此山,正如學(xué)詩者未見李杜”。徐霞客游黃山,得出“步步出奇”,“一步一驚”的結(jié)論,用之環(huán)秀山莊亦不為過。3.2人中獅子,力行不定,意涵清源獅子林假山,為一特例。雖素有“假山王國”之稱,歷來卻備受爭議,或譽之甚隆,或毀之甚烈。有人贊其“湖石玲瓏,洞壑婉轉(zhuǎn)”,“得峨眉雁蕩景趣”,高宗愛之不能釋懷,竟命人復(fù)制與承德離宮,即所謂“文園獅子林”者。清人沈三白另辟一徑,將其貶為煤渣蟻穴,“全無山林氣勢”。就表面言之,此山確有輪廓僵硬,湖石零亂,洞壑奇矯之嫌,且對后世有不好影響。但余之拙見,此山最精彩之處,乃其體現(xiàn)佛教之精神,有哲學(xué)之寓意,獨一無二,不能與他園假山作同一層次之比較。其宗教隱喻,有下述幾點。此園初為佛寺,乃元代天如維則禪師之弟子法眾,為其興建。天如禪師得法于中峰普應(yīng)國師,國師嘗修行于天目山獅子巖,且興建初期,“竹下多怪石,有狀如狻猊者”(按:狻猊即獅子)。獅子為佛教中之瑞獸,佛為人中獅子,佛說法為獅吼,佛說法所坐之處稱獅子座?!洞蠓綇V佛華嚴經(jīng)·普賢菩薩行愿品》有“如獅子王,摧伏群獸”之言。可見獅子之譬,取義于佛法威力光明,震怖十方,遍周法界。故此園之名為“獅子”,一者明衣缽師承關(guān)系;二者記造寺時之天然條件;三者佛子贊嘆佛法。而“林”除表示怪石如林外,更有傳法叢林之意?,F(xiàn)今獅子林假山中,有天然形似獅子者,此其宗教隱喻之一。佛徒常言“八萬四千法門”,而只求“一門深入”。獅子林臥云室附近及池中假山,凡九條山徑穿山度壑,九乃極數(shù),取其多而言。雖道路錯綜,而游者須秉“左通”、“右達”之訓(xùn),懷登頂之決心,一以貫之。亦如佛門之學(xué)修,必擇與根性相契之法門,至心沉潛。若夫信心不堅,中道改易退縮,必致學(xué)無所成,兀自陷溺苦海,輪轉(zhuǎn)六道,了無出期。正如游人迷途相失,徘徊不進,而徒自惶急,此其宗教隱喻之二。九九歸一,任其陰洞盤曲,繁復(fù)雜蕪,結(jié)局無非匯于一頂。亦如世間萬物萬法,皆自因緣假合,本無自體,就其真如空性而言,本來無二,所謂“萬法一如”也;亦好比世間種種迷境,喜樂悲苦,剎那永恒,統(tǒng)為我此一心所攝,“三界唯心,萬法唯識”,所謂“萬法一心”也,人對獅子林假山種種美言微詞,亦不能出此一心。清趙翼評此山“命意在空不在實”,“寸土不留唯立骨”,如此掏空山腹,正契佛門之為空門,此其宗教隱喻之三。以上之二、三,皆余游獅子林假山所得之暗示,并無根據(jù),權(quán)作一家之言。天如維則禪師言“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萬山中”,獅子林假山雖不同滄浪亭之崇山茂林,但言其營造出另一種幽秘的山林氣氛,庶幾也可。人或問,環(huán)秀山莊既深得堆山要旨,曷不適當(dāng)放大縮小,或取其局部,或稍作擴充,移之他處?答曰:不可。此山雖巧奪天工,宛自天開,自然而又超自然,然天下處處解釋環(huán)秀山莊,又有何意味?泰山雄,黃山奇,華山險,峨眉秀,三山五岳各有特點,園林亦然。園以山異,山因園勝,拙政園原本積水彌漫,水中堆山建島,便成就其“悠悠煙水,澹澹云山”的湖光山色;滄浪亭舊有廣阜,依勢磊土而上,便成就其“崇山峻嶺,茂林修竹”的蓊郁幽靜;網(wǎng)師園面積有限,疊石拼峰也從小處著手,無論假山抑或池岸,皆平潔典雅,含蓄蘊藉?!扒捎谝蚪?精在體宜”實為造園家不易之三昧,不桃之圭臬。畫家所對,無非白紙一張,造園家所依,乃天然各異之地形,其中難易,可想而知,既非運用斧斤之人所能主,亦非指揮翰墨之人所能為。4園林、園林之石景一切藝術(shù),除美學(xué)原則外,其最偉大者在何處?在生命?!捌蕉嘀?寸石生情”,情是何物?是情境,是情思,是情懷,是兼而有之,然一切之情無不由生命而起,亦如佛家之言“有情”,疊石堆山,大旨談“情”。愛石成癖,呼石為友,拜石為兄,與石為伍,前有米癲,后有留園主人劉蓉峰。然磊石成山,到底所為者何?計成曰“好事”,李笠翁曰“無聊之極思”,實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