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單元零部件測繪_第1頁
第十單元零部件測繪_第2頁
第十單元零部件測繪_第3頁
第十單元零部件測繪_第4頁
第十單元零部件測繪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節(jié)零部件測繪步驟和測量方法第二節(jié)測繪齒輪泵第十單元零部件測繪第一節(jié)零部件的測繪步驟和測量方法

部件測繪是對已有的機器或部件進行拆卸、測量,然后畫出草圖、零件圖和裝配圖的過程,即測量與繪圖的過程。通過測繪實踐,對本課程的基本知識、原理、方法得到綜合運用和全面訓練,并使本課程的教學實踐更加貼近工程應用和生產實際。一、測繪的方法、步驟和注意事項1了解和分析測繪對象測繪前要對被測部件仔細觀察和分析,并參照有關資料、說明書或同類產品的圖樣,以便對該部件的性能、用途、工作原理、功能結構特點以及部件中各零件間的裝配關系等有概括了解。2拆卸部件和畫裝配示意圖(1)常用拆卸工具。拆卸部件時,為了不損壞零件和影響精度,應在分析裝配體結構特點的基礎上,選用合適的工具逐步拆卸。常用的工具有扳手、臺虎鉗、螺釘旋具、鉗工錘等。(2)拆卸部件時的注意事項

1)拆卸前仔細分析裝配體的結構特點、裝配關系和連接方式,采用合理的拆卸方法,并注意拆卸順序。。

2)不可拆零件不應拆開;對于精度要求較高的過渡配合、過盈配合處,或不拆也可測繪的零件,盡量不拆,以免降低機器的精度或損壞零件而無法復原;對于標準部件,如滾動軸承或油杯等,也不用拆卸,查有關標準即可。

3)對于部件中的一些重要尺寸,如零件間的相對位置尺寸、裝配間隙和運動零件的極限位置尺寸等,應先進行測量,以便重新裝配部件時,保持原來的裝配要求。

4)對于較復雜的裝配體,拆卸零件時,應邊拆邊登記編號,并按順序排列零件,套上用細鐵絲和硬紙片制成的號簽,注寫編號和零件名稱。(3)畫裝配示意圖。

1)畫裝配示意圖時,僅用簡單的符號和線條表達部件中各零件的大致形狀和裝配關系。

2)將被測繪的部件假想成透明體,既畫出外形輪廓,又畫出外部及內部零件間的裝配關系。

3)相鄰兩零件的接觸面之間最好留出空隙,以便區(qū)分零件。零件中的通孔可畫成開口,以便清楚表達裝配關系。

4)裝配示意圖中的零件按拆卸次序編號,并注明零件名稱、數(shù)量、材料等。不同位置的同一種零件只編一個號。

5)有些零件(如軸、軸承、齒輪、彈簧等)應參照國家標準GB/T4460—1984中的規(guī)定符號表示,若無規(guī)定符號則該零件用單線條畫出其大致輪廓,以顯示其形體的基本特征。3畫零件草圖和測量標注尺寸(1)畫零件草圖的準備工作。零件草圖通常是在測繪現(xiàn)場以目測實物大致比例、徒手畫出的零件圖樣。零件草圖是繪制部件裝配圖和零件圖的重要依據(jù),必須認真、仔細,絕非“潦草”之圖。畫零件草圖的要求是:圖形正確、表達清晰、尺寸齊全,并注寫包括技術要求的有關內容。

畫零件草圖之前,應對所測繪的零件按下列要求進行詳細分析:

1)了解該零件的名稱和用途,鑒別該零件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2)對該零件的結構形狀進行分析。因為零件的形狀和每個局部結構都有一定的功能,所以必須看清它們在部件中的功用以及與其他零件間的裝配連接關系。

3)對該零件進行必要的工藝分析。因為同一零件可用不同的加工順序或加工方法制造,所以其結構形狀的表達、基準的選擇和尺寸的標注也不完全相同。

4)擬訂該零件的表達方案。通過上述分析,考慮確定零件的安放位置、主視圖投射方向以及視圖數(shù)量等。(2)畫零件草圖的步驟

1)在圖紙(建議用網格紙)上定出各視圖的位置。畫出各視圖的基準線、中心線。布圖時要考慮在各視圖之間預留標注尺寸的位置,并在右下角留出標題欄的位置。

2)畫出零件外部和內部的結構形狀。

3)選擇基準,畫出尺寸界線、尺寸線和箭頭(注意尺寸齊全、不遺漏、不重復),經仔細校核后描深輪廓線和畫剖面線。

4)測量尺寸(測量工具和測量方法如前所述),并注寫尺寸數(shù)字和技術要求,填寫標題欄。(3)測繪注意事項

1)零件的制造缺陷,如砂眼、氣孔、刀痕,以及長期使用所產生的磨損等,測繪時不應畫出,應予以修正。

2)零件上的工藝結構,如鑄造圓角、倒角、圓角、凸臺、凹坑、退刀槽、越程槽以及中心孔等,都必須畫出,不得省略。

3)測量尺寸時應在畫好視圖、注全尺寸界線和尺寸線后集中進行。切忌每畫一個尺寸線,便測量一個尺寸,填寫一個尺寸數(shù)字。

4)零件上的標準結構要素,如螺紋、鍵槽、齒形、中心孔等應將測量的數(shù)值與相應的標準核對,使尺寸符合標準系列。

5)相鄰零件有配合功能要求的尺寸,基本尺寸只需測量一個。當測得的非配合尺寸為小數(shù)時,應圓整為整數(shù)。4畫裝配圖(1)擬訂表達方案。裝配圖的作用是表達機器或部件的工作原理、裝配關系以及主要零件的結構形狀。

1)選擇主視圖。通常按部件的工作位置選擇投射方向,并使主視圖能較清楚地表達部件的工作原理、傳動方式、零件間主要的裝配關系,以及主要零件的結構形狀特征。在部件中,一般將組裝在同一軸線上的一系列相關零件稱為裝配干線。一個部件通常有若干個主要和次要的裝配干線。

2)確定其他視圖。針對主視圖尚未表達清楚的裝配關系和零件間的相對位置,選用其他視圖予以補充。擬訂部件的表達方案時,可多考慮幾套方案,通過分析比較再確定較為理想的表達方案。為了便于看圖,視圖間的位置應符合投影關系,并預留注寫尺寸和零件編號的位置。(2)畫裝配圖的步驟

1)定方案、定比例、定圖幅。根據(jù)擬訂的表達方案,確定圖樣的比例(盡可能采用1∶1比例,便于想象部件的形狀和大小),選擇標準的圖幅,畫好圖框、標題欄和明細欄。

2)合理布圖、畫基準線。合理、美觀地布置各個視圖,并注意預留標注尺寸、零件序號的適當位置,畫出各個視圖的主要中心線和作圖基準線。

3)確定畫圖順序。從主視圖畫起,幾個視圖相互配合一起畫;也可以先畫反映部件工作原理或形體特征明顯的主視圖,再畫其他視圖。畫主視圖時,要確定是從內向外畫還是從外向內畫。

4)整理描深、標注尺寸、編排序號、填寫標題欄、明細欄和技術要求,完成裝配圖。5畫零件圖根據(jù)裝配圖和零件草圖繪制零件圖。畫部件裝配圖的過程,也是進一步校核零件草圖的過程。畫零件圖則是在零件草圖經過畫裝配圖仔細校對后進行的。此時,零件草圖中的錯誤或遺漏經過糾正和補充,應該基本上消除了。但是還必須注意,由于零件草圖是現(xiàn)場(車間)測繪的,測繪時間不允許太長,所畫零件草圖的視圖表達、尺寸標注、技術要求等方面的考慮不一定是最完善的,所以從零件草圖到零件圖不是簡單地重復照抄,應再次檢查及時更正以后再畫零件圖。二、常用測量工具及測量方法1常用的測量方法(1)測量直線尺寸。直線尺寸一般用金屬直尺測量,也可用三角板與金屬直尺配合測量。如果要求精確,則用游標卡尺測量。(2)測量回轉面的直徑。用外卡鉗、內卡鉗或游標卡尺測量回轉面的外徑或內徑。(3)測量壁厚。一般可用金屬直尺測量;孔徑較小時,可用深度游標卡尺測量。(4)測量兩孔中心距可將內、外卡鉗與金屬直尺配合使用,或用游標卡尺測量。(5)測量中心高用卡鉗與金屬直尺配合測量。2測量曲線和曲面(1)拓印法。對于泵蓋或零件凸緣外形的圓弧連接曲線直接測量有困難時,若精度要求不高,可采用拓印法測繪。(2)坐標法。用金屬直尺和三角板定出曲線或曲面上各點的坐標,然后按坐標在圖紙上定出各點,用曲線板依次連成曲線,再求出曲率半徑。3測量螺紋

1)目測螺紋的線數(shù)和旋向。

2)測量大徑。用游標卡尺量出螺紋大徑。內螺紋的大徑可通過與之旋合的外螺紋大徑確定。

3)測量螺距。螺距可用螺紋樣板(又稱螺紋規(guī))測量。螺紋樣板由刻有不同螺距數(shù)值的若干鋼片組成,測量時選出與被測螺紋牙型完全吻合的某一鋼片,讀取該片上的數(shù)值即為實際螺距。4測繪齒輪主要確定模數(shù)m和齒數(shù)z,其余尺寸可通過計算得出。1)數(shù)出齒數(shù)z。2)量出齒頂圓直徑da。3)初算被測齒輪的模數(shù)4)修正模數(shù)。5)根據(jù)模數(shù)m、齒數(shù)z,計算出齒頂圓、齒根圓和分度圓的直徑以及其他尺寸。第二節(jié)測繪齒輪泵

齒輪泵是機器潤滑系統(tǒng)中的一個部件,主要作用是將潤滑油壓入機器,使其內部作相對運動的零件接觸面之間產生油膜,從而降低零件間的摩擦和減少磨損,確保各運動零件,如軸承、齒輪等,正常工作。一、齒輪泵的工作原理

齒輪泵泵體內可容納一對齒數(shù)相等的齒輪,其中一個是傳(主)動齒輪軸,該軸一端外伸。泵體的左右有端蓋,端蓋與泵體用螺釘連接,傳動齒輪軸右端與右端蓋軸孔相配處有填料,用壓緊螺母通過壓蓋將其壓緊,以防漏油。

泵體的前、后各有一個管螺紋的螺孔,一個是吸油口,另一個是出油口。當外來動力通過傳動齒輪傳遞給傳動齒輪軸,并帶動從動齒輪軸按圖中箭頭方向旋轉時,兩齒輪嚙合區(qū)右邊的油被輪齒帶走,壓力降低,形成負壓,油池中的油在大氣壓力作用下被吸入。隨著齒輪的轉動,齒槽中的油不斷被帶到齒輪嚙合區(qū)的左邊,形成高壓油,然后從出油口將油壓出,通過管路將油輸送到需要潤滑的部位。二、拆卸齒輪泵,畫其裝配示意圖1拆卸齒輪泵

齒輪泵有兩條裝配干線:一條是傳動齒輪軸裝配干線,傳動齒輪軸裝在泵體和左、右端蓋的支承孔內,在傳動齒輪軸右邊的伸出端裝有密封圈、軸套、壓緊螺母、傳動齒輪、鍵、彈簧墊圈和螺母;另一條是從動齒輪軸裝配線,從動齒輪軸裝在泵體和左、右端蓋的支承孔內,與主動齒輪相嚙合。齒輪泵的拆卸順序:①螺母—彈簧墊圈—傳動齒輪—壓緊螺母(軸套)—密封圈。②圓柱、銷—螺釘—左、右端蓋—墊片—主動齒輪軸—從動齒輪軸—泵體。(1)連接與固定方式。泵體與泵蓋通過銷和螺釘定位連接,主動齒輪軸與從動齒輪軸通過兩齒輪端面與左、右端蓋內側面接觸而定位。(2)配合關系。兩齒輪軸在左、右端蓋的軸孔中有相對運動,所以應該選用間隙配合;一對嚙合齒輪在泵體內快速旋轉,兩齒頂圓與泵體內腔也是間隙配合;軸套的外圓柱面與右端蓋軸孔雖然沒有相對運動。(3)密封結構。傳動齒輪軸的伸出端有密封圈,通過軸套壓緊,并用壓緊螺母壓緊而密封;泵體與左、右端蓋連接時,墊片被壓緊,也起密封作用。2畫裝配示意圖裝配示意圖是用簡單的線條和機構運動常用的簡圖符號所畫成的各零件的相互關系和大致輪廓。用于指明有哪些零件以及它們裝在什么地方,以便將拆散的零件按原樣重新裝配起來,同時也可供畫裝配圖時參考。零件草圖是繪制部件裝配圖和零件圖的重要依據(jù)。1畫零件草圖(1)傳動齒輪軸1)結構分析。各部分均為同軸線的回轉體,左端與左端蓋的支承孔裝配在一起,右端有鍵槽,螺紋端有退刀槽。2)表達分析。主視圖取軸線水平放置,鍵槽朝前;兩個局部放大圖分別表示越程槽和退刀槽的形狀和大小。三、畫零件草圖(2)右端蓋1)結構分析。上部有傳動齒輪軸穿過,下部有從動齒輪軸軸頸的支承孔,在右部凸緣的外圓柱面上有外螺紋。2)表達分析。主視圖的投射方向按其工作位置確定,并用一組相交的剖切平面對主視圖作全剖視。2標注尺寸零件草圖畫好后,按零件形狀并考慮加工程序,先確定尺寸基準,畫出全部尺寸的尺寸界線、尺寸線和箭頭。(1)傳動齒輪軸標注尺寸

1)選擇基準。合理地選擇尺寸基準,是標注尺寸時首先要考慮的重要問題,標注尺寸時應盡可能使設計基準與工藝基準統(tǒng)一,做到既符合設計要求,又滿足工藝要求。

2)標注尺寸。長度方向(軸向)以齒輪的左端面(此端面是確定齒輪軸在齒輪泵中軸向位置的重要端面)為主要尺寸(設計)基準,注出重要尺寸25f7;長度方向輔助基準Ⅰ是軸的左端面,注出總長112mm和主要基準與輔助基準之間的聯(lián)系尺寸12mm;

齒輪圖樣中尚需按GB/T6443—1986規(guī)定,在圖幅左上角給出參數(shù)表。由于齒輪泵中兩齒輪的齒數(shù)過少,制齒時,齒輪刀具會過多地挖切輪齒根部。為避免這一現(xiàn)象,傳動齒輪軸和從動齒輪軸上的齒輪采用了變位齒輪。(2)右端蓋標注尺寸以左端面為長度方向的主要尺寸基準,注出右端蓋的厚度10mm和凸緣的厚度18mm,以及不通孔深度13mm。右端蓋的右端面為長度方向的輔助基準(其聯(lián)系尺寸為總長尺寸34mm),注出沉孔深度尺寸14mm,外螺紋長度尺寸15mm。3初定材料和技術要求(1)初定材料。齒輪泵中的泵體和左、右端蓋都是鑄件,一般選用中等強度的灰鑄鐵,如HT200;齒輪軸選用碳素結構鋼,如45鋼。(2)表面粗糙度的確定。。齒輪泵中的一對嚙合齒輪在泵體中高速旋轉,齒輪齒頂圓的表面和泵體齒輪孔的內表面都有較高的表面粗糙度要求,可選用Rz6.3μm。螺孔表面粗糙度可選用Ra6.3μm,泵體與左、右端蓋的結合面則選用Ra3.2μm。(3)配合要求。齒輪泵各零件間有配合要求的共有七處:一對嚙合齒輪與泵體齒輪孔采用基孔制間隙配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