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中藥材詳細說明書_第1頁
葛根中藥材詳細說明書_第2頁
葛根中藥材詳細說明書_第3頁
葛根中藥材詳細說明書_第4頁
葛根中藥材詳細說明書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葛根藥材名稱:葛根拼音名稱:GEGEN別名:葛署、粉葛、野葛、野葛藤、葛條、粉葛滕、甘葛科屬:本品為豆科植物粉葛的根。產(chǎn)地:分布遼寧、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福建、臺灣、廣東、廣西、江西、湖南、湖北、重慶、四川、貴州、云南、山西、陜西、甘肅等地。性味:[性味、歸經(jīng)]甘、辛,涼。歸脾、胃經(jīng)。功效:解肌退熱,透疹,生津止渴,升陽止瀉。中成藥:共有334種中成藥使用葛根:葛根素氯化鈉注射液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葛根素滴眼液注射用葛根素復方青蒿安乃近片葛根素滴眼液葛根素注射液參蘇丸抗腦衰膠囊利腦心膠囊等。應用:1、 表證發(fā)熱,項背強痛。本品甘辛性涼,輕揚升散,具有發(fā)散解表,解肌退熱之功。外感表證發(fā)熱,無論風寒與風熱,均可選用本品。治療風熱感冒、發(fā)熱、頭痛等癥,可與薄荷、菊花、蔓荊子等辛涼解表藥同用。若風寒感冒,邪郁化熱,發(fā)熱重,惡寒輕,頭痛無汗,目疼鼻干,口微渴,苔薄黃,常配伍柴胡、黃苓、白芷、羌活等藥;若治療風寒感冒,表實無汗,惡寒,項背強痛者,常與麻黃、桂枝等同用;若表虛汗出,惡風,項背強痛者,常與桂枝、白芍等配伍。2、 麻疹不透。本品辛涼,有發(fā)表散邪,解肌退熱,透發(fā)麻疹之功,故可用治麻疹初起,表邪外束,疹出不暢,常與升麻、芍藥、甘草等同用;若麻疹初起,已現(xiàn)麻疹,但疹出不暢,見發(fā)熱咳嗽或乍冷乍熱者,可配伍牛蒡子、荊芥、蟬蛻、前胡等同用。3、 熱病口渴,陰虛消渴。本品甘涼,于清熱之中,乂能鼓舞脾胃清陽之氣,而乂生津止渴作用。治熱病傷陰,常與蘆根、天花粉、知母等同用;治療消渴證屬陰津不足,可與天花粉、鮮地黃、麥門冬等清熱養(yǎng)陰生津藥物同用;若內(nèi)熱消渴,口渴多飲,體瘦乏力,氣陰不足者,可配伍烏梅、天花粉,麥冬、黨參、黃芪等藥。4、 熱泄熱痢,脾虛泄瀉。本品味辛升發(fā),能升發(fā)清陽,鼓舞脾胃清陽之氣上升而奏止瀉痢之效,故可用治表證未解,邪熱入里,身熱,下痢臭穢,肛門有灼熱感,苔黃脈數(shù),或濕熱瀉痢,熱重于濕,常與黃苓、黃連、甘草同用;若脾虛泄瀉,常配伍人參、白術(shù)、木香等藥。此外,葛根能直接擴張血管,使外周阻力下降,而有明顯降壓作用,能較好緩解高血壓病人的“項緊”癥狀,故臨床常用治高血壓病頸項強痛。用法用量:煎服,9?15G。解肌退熱、透疹、生津宜生用,升陽止瀉宜煨用。注意事項:有文獻記載,夏日表虛、胃寒患者慎用,且不可多服。采收加工:春、秋采挖,洗凈,除去外皮,切片,曬干或烘干。炮制工藝:葛根:揀去雜質(zhì),洗凈,用水浸泡,撈出,潤透,及時切片,曬干。煨葛根:先以少量麩皮撒入熱鍋內(nèi),待冒煙后,將葛根片倒入,上面覆蓋剩下的麩皮,煨至下層麩皮呈焦黃色時。隨即以鐵鏟將葛根與麩皮不斷翻動,至葛根片呈深黃色為匿,取出,篩去麩皮,涼透?,F(xiàn)代研究:1、 化學成分:本品含有黃酮類物質(zhì)如大豆苷、大豆苷元、葛根素等,還有大豆素-4,7-二葡萄糖苷、葛根素-7-木糖醇,葛根醇、葛根藤素及異黃酮苷和淀粉。2、 藥理作用:葛根煎劑、醇浸劑、總黃酮、大豆苷、葛根素均能對抗垂體后葉素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葛根總黃酮能擴張冠脈血管和腦血管,增加冠脈血流量和腦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氧供應。根根能直接擴張血管,使外周阻力下降,有明顯降壓作用,能較好緩解高血壓病人的“項緊”癥狀。葛根素能改善微循環(huán),提高局部微血流量,抑制血小板凝聚。葛根有廣泛的B-受體阻滯作用。對腸管有解痙作用,能對抗乙酰膽堿所致腸管痙攣。葛根還有明顯解熱、降血糖作用。臨床應用:1、 葛根60G、全瓜萎30G、廣郁金15G、澤蘭15G、劉寄奴15G、當歸10G、延胡索15G、失笑散18G(包煎),水煎服,每日1劑。治療冠心病、心絞痛,降低血壓和血脂都有明顯療效。(《上海中醫(yī)藥雜志》1979,4:17)2、 治療高血壓病。以葛根30G,槐米、莞蔚子各15G為主。煎湯500ML,每日1劑,早晚分服。或泡水代茶飲,1個月為1療程。治療高血壓病有一定療效。(《湖北中醫(yī)雜志》1985,1:27)3、 治療腳癬。葛根、白磯、千里光等量,烘干研末。每晚取粉劑40G倒入盆中,加溫水3000ML,浸泡患足20分鐘,7天為1療程。(《江西中醫(yī)藥》1988,19(5):40)4、 治療跌打損傷。葛根100G,水煎。先熱敷患處,后浸洗患處,各30分鐘。同時加服葛根湯。治療跌打損傷8例,皆獲良效。認為葛根具有活血、消除局部炎癥的作用。(《新中醫(yī)》1984,5:50)5、 治療腦血栓形成。葛根30?50G,紅花10?25G,地龍25?40G。水煎,每日或隔日1劑,分早晚兩次空腹溫服。并根據(jù)病情隨癥加減。(《云南中醫(yī)雜志》1982,5:27)食療食譜:1、桂花葛粉羹[材料]桂花糖5克,葛根50克。[做法]先用涼開水適量調(diào)葛粉,再用沸水沖化葛粉,使之成晶瑩透明狀,加入桂花糖調(diào)拌均勻即成。[養(yǎng)生提示]此羹甘甜潤口,氣味芬芳。此羹具有退熱生津,解肌發(fā)表的功效,適用于發(fā)熱、口渴、心煩、口舌潰瘍等病癥。2、 葛根粉粥[材料]葛粉200克,粟米300克。[做法]用清水浸粟米一晚,第二天濺出,與葛粉同拌均勻,按常法煮粥,粥成后酌加調(diào)味品。[養(yǎng)生提示]此粥軟滑適口,清香沁脾,具有營養(yǎng)機體,升舉陽氣的功效,適用于防治心腦血管病癥。高血壓,糖尿病,腹瀉,痢疾患者宜常食之。3、 葛粉飯[材料]葛粉200克,粟米飯500克。[做法]先用滾開水將飯淋濕,加入葛粉拌勻,放入豆鼓汁水適量,在旺火上煮熟。適當拌以調(diào)味品即可食。[養(yǎng)生提示]此飯具有清心醒脾,促進智力的作用。適用于狂癥,心神恍惚,言語失常,記憶衰退等病癥。4、 竹葉葛風茶[材料]竹葉5G、葛根3G、防風3G、甘草3G、桂枝3G、花茶5G。[做法]用500ML水煎煮竹葉、葛根、防風、桂枝至水沸后,沖泡甘草、花茶即可。也可用300ML開水直接沖飲。[養(yǎng)生提示]本方為傳統(tǒng)藥茶方,具有解肌,調(diào)和營衛(wèi)功效,適用于產(chǎn)婦發(fā)熱、頭痛、面赤、口渴者飲用。5、 冰糖梅蘇飲[材料]冰糖750克,烏梅肉30克,葛根3克,紫蘇葉15克,薄荷1.5克。[做法]將烏梅肉等四物加500克水煮30分鐘,過濾取汁,再加500克水煎煮一次,合并兩次藥汁,加冰糖適量。[養(yǎng)生提示]清涼解暑,生津止渴。適宜于外感暑熱、頭目眩暈、口渴咽于等癥,是較好的夏季保健飲料。6、 藿香葛根茶[材料]藿香、紫蘇、葛根各3錢,桑葉1.5錢,以及紅糖適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