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張惠言《詞選序》中的意內(nèi)言外說
張慧燕在《詞選序》中引入了“內(nèi)外”的重要語言概念,為清代語言研究乃至整個中國語言研究的發(fā)展起到了初步的作用,也是清代常州語言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詞學研究者對于張惠言的詞史地位已有共識,對其詞論也有比較充分的研究,相對而言,對于張惠言的詞學思想是如何形成的,與什么因素有關(guān)等常州詞派發(fā)展演進環(huán)節(jié)的重要問題,盡管已經(jīng)有學者涉及(1),但仍有待深入研究。本文擬通過對張惠言的賦學選本《七十家賦鈔》與詞學選本《詞選》的解讀,比較二者之間的關(guān)系,從而對上述問題略作梳理。一、張惠言與友朋的關(guān)系關(guān)于張惠言的學術(shù)歷程,《茗柯文編》中曾經(jīng)提及。嘉慶三年(1798),張惠言在《送錢魯斯序》中自道其治學經(jīng)過,曰:余年十六七歲,時方治科舉業(yè)。間以其暇學魯斯為書,書不工;又學魯斯為詩,詩又不工。……越十余年,余學為古辭賦?!讯嘤尉?思魯斯言,乃盡屏置曩時所習詩賦若書不為,而為古文,三年乃稍稍得之。(2)嘉慶五年(1800),《文稿自序》中曰:余少學為時文,窮日夜力,屏他務,為之十余年,乃往往知其利病。其后好《文選》辭賦,為之又如為時文者三四年。余友王悔生,見余《黃山賦》而善之,勸余為古文,語余以所受其師劉海峰者。為之一二年,稍稍得規(guī)矩。已而思古之以文傳者,雖于圣人有合有否,要就其所得,莫不足以立身、行義、施天下、致一切之治。……故乃退而考之于經(jīng),求天地陰陽消息于《易》虞氏,求古先圣王禮樂制度于《禮》鄭氏,庶窺微言奧義,以究本原。(1)張惠言卒后,在嘉慶十一年(1806)左右,其友惲敬在給理學家湯金釗的信中云:皋文為人,其始為詞章,志欲如六朝諸人之所為而止;已遷而為昌黎、廬陵;已遷而為前、后鄭;已遷而為虞、許、賈、孔諸儒,最后遇先生(湯金刈),遷而為濂、洛、關(guān)、閩之說。其所學皆未竟,而世徒震之。(2)惲氏之論除了末段“遷為濂、洛、關(guān)、閩之說”為張惠言二序所未及外,其余大抵相同。綜合以上所引三段文字,可知張惠言在八股文、書法、詩歌、駢賦、古文、經(jīng)學、程朱理學等方面下過苦功,唯獨沒有提及詞學。翻檢張惠言的文集《茗柯文編》,除了《詞選序》一篇外,沒有任何其它論詞的文字。所以只能從張惠言的《茗柯詞》及其友朋與弟子的文章、書札中勾稽出與詞學相關(guān)的內(nèi)容,借此考論張氏詞學活動的大略。眾所周知,張惠言應皖派經(jīng)師金榜之邀,教授金氏子弟。嘉慶二年(1797)八月,應學生要求講授詞學,并編選唐宋詞名篇成《詞選》一書作為教材。在《詞選序》中,張惠言揭橥了意內(nèi)言外、比興寄托等重要的詞學觀念,使此序成為常州詞派的綱領(lǐng)性文獻。然而,如果不是有一定的詞名,金氏子弟不會無端請張惠言講授詞學;如果不是對詞學已經(jīng)進行過深入思考,張惠言不會編出《詞選》這樣宗旨明確、特色鮮明的選本,也不能撰出如此義深詞美的序言。這只能說明,張惠言在教詞、選詞之前,對于詞學已經(jīng)有了宗旨與心得。清代常州一府夙稱人文淵藪,不但古文、駢文、詩學發(fā)達,詞學也夙有淵源。這從清末繆荃孫編纂的《國朝常州詞錄》中可見一斑。張惠言的前輩學人黃景仁撰有《竹眠詞》三卷,流布人口,其學友洪亮吉、趙懷玉也享有詞名?!对~選》附錄了“宛鄰詞人群”黃景仁、左輔、陸繼輅、錢黃山、丁履恒、李兆洛等人的詞作,這些詞人都是常郡人物,并且和張惠言相與為友,他們之間可能有過詞學的探討。《詞選》附有鄭善長之語曰:詞選刻既成,余謂張子:“詞學衰且數(shù)百年,今世作者寧有其人耶?”張子為言其友七人者,曰惲子居、丁若士、錢黃山、左仲甫、李申耆、陸祁生、黃仲則。各誦其詞數(shù)章,曰:“此幾于古矣?!?3)據(jù)鄭氏之言,《詞選》所附錄的宛鄰詞人詞全部錄自張惠言口誦。將《詞選》附錄的左輔之詞與左氏《念宛齋詞》對校,字句頗有異文,可見,鄭氏的說法是可信的。由此推斷,張惠言與其友朋平日已經(jīng)有詞學之討論和作品的交流。根據(jù)這條線索,我們在《念宛齋集》發(fā)現(xiàn)一條材料,可以證明最早在乾隆五十四年(1789)時,左輔與張惠言的書札中已經(jīng)談及詞了,左氏信中曰:汸如曾有札來,詢足下近履。并見示【摸魚兒】《秋燕》、《春蠶》二闋。詞極佳而心傷已甚,某能無孝章之憂耶?(1)汸如為趙彬的字,趙彬是江蘇宜興人,當為張惠言之友,其生平事跡不可考。由于文獻不足,現(xiàn)已無法考出張氏開始從事詞學的時間。但是張惠言的詞稿則由于有作者的編年,已經(jīng)很清楚了。(2)根據(jù)臺灣文海出版社影印的《陽湖張惠言先生手稿》(3),我們知道張惠言《茗柯詞》的創(chuàng)作始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而且該年張惠言的詞作極為豐盛,達到二十首之多,幾乎占到《茗柯詞》全部詞作四十七首的一半。可見,乾隆五十八年是張氏詞學創(chuàng)作極其重要的一年。不僅如此,張氏的詞學思想也在此年前后醞釀成熟,陸繼輅《冶秋館詞序》曰:仆年二十有一始學為詞,則取鄉(xiāng)先生之詞讀之?!跺攘辍?、《彈指》,世所稱學蘇辛者也。程村、蓉渡,世所稱學秦柳者也。已而讀蘇辛之詞,則殊不然;已而讀秦柳之詞,又殊不然。心疑之,以質(zhì)先友張皋文。皋文曰:“善哉!子之疑也。雖然,詞故無所為蘇辛、秦柳也。自分蘇辛、秦柳為界,而詞乃衰。……子亦務求其意而已矣。許氏云:‘意內(nèi)而言外謂之詞?!参霓o皆然,而詞尤有然者。”仆乃益取溫庭筠、韋莊以至王沂孫、張炎數(shù)十家讀之,微窺其所以不能已于言之故。(4)此序中陸氏自言學詞經(jīng)歷,是深諳詞學的甘苦之言,而所載張惠言的論詞之語尤為寶貴。根據(jù)李兆洛《貴溪縣知縣陸君墓志銘》(5),陸繼輅生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推知他二十一歲時為乾隆五十七年(1792),他向張惠言請教詞學應當在此后不久。觀張氏的答語,學詞要“務求其意”,并且征引許慎《說文》“意內(nèi)言外謂之詞”,可見,張惠言以“意內(nèi)言外”說詞在乾隆五十八年(1793)左右就已經(jīng)形成并思考成熟了,而在嘉慶二年(1797)的《詞選序》中對這一理論作了系統(tǒng)闡發(fā)。這一判斷,從張惠言弟子蔣學沂(?-1834)的話語中也能得到印證。蔣學沂字小松,江蘇陽湖人。蔣氏《藕船詞自序》曰:“余嘗受填詞法于編修張先生,先生之言曰:詞者,詩之余也。詞學始于唐季六朝,至南北宋為極盛。后人為之,或流于放,或傷于纖巧,故元明以下無詞。國朝乾隆間始有人起而振之,則先生自謂也?!?6)蔣學沂受詞學于張惠言,當在嘉慶年間,而其轉(zhuǎn)述張惠言“國朝乾隆間始有人起而振之”一語,可見張惠言在乾隆年間已經(jīng)從事詞學活動了,并且對其詞學極其自信。指出這一點,其意義不僅在將張惠言從事詞學探討的時間提前了,對于了解張氏詞論的形成也有很大關(guān)系。如上所論,張惠言在乾隆間已經(jīng)從事詞學,并在五十八年(1793)前后,形成了“意內(nèi)言外”的詞學觀。從經(jīng)學上看,“意內(nèi)言外”是西漢孟喜易學的遺說,因被許慎引用而得以保留在《說文解字》中。故張惠言引用時不說出自《說文解字》,而稱“傳曰”。孟喜的易學闡析《易經(jīng)》的爻辭和易象的關(guān)系。張惠言在乾隆五十四(1789)年左右開始精研虞翻易學,而虞氏易又源自于孟氏,因而,張惠言“意內(nèi)言外”之說可能受到了其易學研究的影響。這一點,得到詞學界的公認。需要指出,這種觀點只是一種邏輯推論,盡管張惠言的文學與經(jīng)學會相互影響,不過程度究竟如何,也不能高估。畢竟,這是兩個性質(zhì)不同的學科。事實上,張惠言在研究易學之外,其它方面的研究也值得關(guān)注,尤其是文學研究。在這個思路下,我們注意到乾隆五十七年(1792),張惠言編選了一部重要的辭賦選本《七十家賦鈔》。該書一共六卷,纂輯了自屈原、荀卿而下六十六家(屈原、宋玉、揚雄、曹植四家重出)作者的辭賦一百八十篇?!镀呤屹x鈔》與《詞選》不但編纂時間先后相繼,貫穿其間的文學觀念也大體相通。二、詩為賦,詩為詩從文體學的角度看,賦與詞這兩種文體的特征有較大差別,表現(xiàn)手法也各不相同。通常認為,賦體鋪張揚厲,近于《詩經(jīng)》六義中的“賦”,詞體婉曲深微,近于六義中的“興”,兩者似乎鑿枘不入。甚至《詞選》的編選者之一張惠言之弟張琦也明確認為“詞有比興而無賦”(1),那么,張惠言的詞學和賦學觀念有什么相通之處呢?首先,我們考察賦與詩的關(guān)系。賦與詩具有明顯的淵源關(guān)系(2),班固《漢書·藝文志》中的“詩賦略”源于劉向、劉歆父子的《七略》,其中體現(xiàn)了漢人關(guān)于詩與賦的觀念。傳曰:“不歌而誦謂之賦,登高能賦,可以為大夫?!毖愿形镌炻Z,材知深美,可與圖事,故可以為列大夫也。古者諸侯卿大夫交接鄰國,以微言相感,當揖讓之時,必稱詩以諭其志,蓋以別賢不肖而觀盛衰焉。故孔子曰:“不學詩,無以言”也。春秋之后,周道寖壞,聘問歌詠不行于列國,學詩之士逸在布衣,而賢人失志之賦作矣。大儒孫卿及楚臣屈原,離讒憂國,皆作賦以風,咸有惻隱古詩之義。其后宋玉、唐勒。漢興,枚乘、司馬相如,下及揚子云,競為侈麗閎衍之詞,沒其風諭之義。是以揚子悔之曰:“詩人之賦麗以則,辭人之賦麗以淫。如孔氏之門人用賦也,則賈誼登堂,相如入室矣。如其不用何?”(3)班固認為,詩為諸侯卿士大夫?qū)S?可以借此言志辨志。春秋以后,周朝式微,王官之學變?yōu)榘偌抑畬W。采詩、賦詩之制不存,詩由廟堂進入民間。而賦則繼詩而起,成為士人表情達志的工具。所以,盡管詩與賦產(chǎn)生的時代不同,作用不同,而就其本質(zhì)而言則是相通的。而兩者之所以能夠相通,一個重要的因素在于詩賦均有“風喻”的功能。班固認為,正宗的賦是“賢人失志之賦”、“離讒憂國”之作,是“麗以則”的詩人之賦。而與鋪張揚厲、“勸百諷一”的“麗以淫”的辭人之賦有本質(zhì)上的區(qū)別。在班固看來,以《子虛》、《上林》、《羽獵》、《長楊》為代表的漢大賦其實是賦的支流,而那些表達賦家自己情志的抒情之賦才是賦之正宗。張惠言《七十家賦鈔目錄序》中對于賦的起源與特征的闡述可以說是《漢志》的翻版:“周澤衰,禮樂缺,《詩》終三百,文學之統(tǒng)熄。古圣人之美言、規(guī)矩之奧趣,郁而不發(fā),則有趙人荀卿、楚人屈原,引詞表詣,譬物連類,述三王之道,以譏切當世。振塵滓之澤,發(fā)芳香之鬯,不謀同稱,并名為賦。”(4)張惠言所論詩與賦的關(guān)系可以一言以蔽之,即“詩亡而后賦作”。問題是,張惠言對詩歌幾乎不作。(5)他在《贈錢魯斯序》中稱自己學詩不工,且在自編文集中未錄詩,也沒有編過詩歌選本或其它論詩的作品。但對于詩,張惠言自稱“知其利病”。他在《詩龕賦》中說:“吾聞詩之為教兮,政用達而使專。何古人之爾雅兮,今惟繡乎帨鞶。豈緣情之或非兮,固同川而改瀾。亮余志之不芳兮,雖薜茝其孰玩。曲有變而殊奏兮,言有畸而異方?!瓕⒕幦柿x以為藩兮,結(jié)道德而葺之。峙六義以為壁兮,楹四始以相持。介奚斯而擯吉甫兮,延考父于東序?!?1)從這段話中“仁義”、“道德”、“六義”、“四始”等詞,可見其受詩教影響很深。然而張惠言也談到“緣情”,談到詩人的“志”,這就形成了其賦、詩、詞三種文體之間一脈相承的元素。所謂志,班固論詩曰:“以微言相感,當揖讓之時,必稱詩以喻其志,蓋以別賢不肖而觀盛衰焉。故孔子曰:‘不學詩,無以言也?!?2)這句話中可以概括出詩歌的本質(zhì)是“喻志”和“微言”,這兩點與張氏對詞與賦的特質(zhì)的體認大體一致。先論“喻志”,《七十家賦鈔目錄序》曰:“賦烏乎統(tǒng),曰,統(tǒng)乎志。志烏乎歸?曰:歸乎正。夫民有感于心,有慨于事,有達于性,有郁于情,故有不得已者,而假于言?!?3)《詞選序》則曰:“以道賢人君子幽約怨悱不能自言之情,低徊要眇以喻其致?!?4)可見,張氏所說的“情”和“志”是貫穿于詩、賦、詞的同一個的概念。再論“微言”,《七十家賦鈔目錄序》中曰:言,象也。象必有所寓,其在物之變化。天之漻漻、地之囂囂,日出月入,一幽一昭。山川之崔蜀杳伏,畏佳林木,振硪溪谷;風云霿霧,霆震寒暑,雨則為雪,霜則為露,生殺之代,新而嬗故;鳥獸與魚,草木之華,蟲走蟻趨,陵變谷易,震動薄蝕。人事老少,生死傾植。禮樂戰(zhàn)斗,號令之紀,悲愁勞苦,忠臣孝子;羈士寡婦,愉佚愕駭,有動于中,久而不去,然后形而為言。于是錯綜其詞,回牾其理,鏗鎗其音,以求理其志。(5)這一段文字本身而也是以賦體寫就,其中列舉了大量的物象,使讀者對于賦這一文體特征有所把握,但是賦的物象卻非如漢大賦那樣單純的鋪張揚厲,而是那些能夠引起作者感發(fā)的物象。最終揆其要歸,仍然在于“錯綜其詞,回牾其理,鏗鎗其音,以求理其志”,即通過微言來表達作者之志。而《七十家賦鈔目錄序》中所謂的“統(tǒng)乎志”、“歸乎正”、“感于心”、“寓于象”、“形為言”、“錯綜其詞”、“回牾其理”,這一套賦論也是完全適用于張惠言的詞論的,與《詞選序》中所闡發(fā)的“意內(nèi)言外”并無二致?!对~選序》曰:傳曰:“意內(nèi)而言外謂之詞?!逼渚壡樵於?興于微言,以相感動,極命風謠里巷男女哀樂,以道賢人君子幽約怨悱不能自言之情,低徊要眇以喻其致。蓋詩之比興,變風之義,騷人之歌,則近之矣。然以其文小,其聲哀,放者為之,或跌蕩靡麗,雜以昌狂俳優(yōu)。然要其至者,莫不惻隱盱愉,感物而發(fā),觸類條鬯,各有所歸,非茍為雕琢曼辭而已。(6)盡管此序?qū)υ~與賦的關(guān)系沒有直接闡述,但指出了詞與詩騷的關(guān)系,“詩之比興,變風之義,騷人之歌,則近之矣?!彼^“變風”之義,《毛詩序》曰:“至于王道衰,禮義廢,政教失,國異政,家殊俗,而變風、變雅作矣。國史明乎得失之跡,傷人倫之廢,哀刑政之苛,吟詠情性,以風其上,達于事變而懷其舊俗者也。故變風發(fā)乎情,止乎禮義。發(fā)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禮義,先王之澤也?!?1)所以張惠言的《詞選序》與《毛詩序》、《漢志·詩賦略》均有淵源,其賦學與詞學也是大體一致的。三、對于其作《天問》的評析,其作為地位法律的保護在詞學批評實踐中,張惠言大量地援賦說詞,打通了詩、騷、賦、詞的壁壘。如《詞選》評溫庭筠《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有《離騷》初服之意?!痹u馮延巳《蝶戀花》三首:“三詞忠愛纏綿,宛然《騷》、《辯》之義?!痹u歐陽修《蝶戀花》:“‘庭院深深’:‘閨中既以邃遠兮’;‘樓高不見’:‘哲王又不寤’也?!边@些都是援引《楚辭》論詞。又如評溫庭筠《菩薩蠻》云:“此感士不遇也,篇法仿佛《長門賦》”,所謂“感士不遇”,即張惠言在論賦時所謂的“賢人失志”,以及論詞時所謂的“賢人君子幽約怨悱不能自言之情”。在中國文學傳統(tǒng)中,《詩經(jīng)》中的變風變雅之作,《楚辭》中《離騷》、《九章》、《九辯》及其它漢人的賦作,是“國史”、“賢人君子”、“貧士失職”、“士不遇”的作品。在賦中,漢董仲舒《士不遇賦》、司馬遷《悲士不遇賦》即直接以“士不遇”名篇。所以,張惠言借助賦學的術(shù)語來進行詞學批評,正是其詩、賦、詞一體觀念的體現(xiàn)。如果更進一步進行分析,張惠言的詞學觀在《七十家賦鈔》均可發(fā)現(xiàn)源頭。以比興寄托說詞是張惠言《詞選》的主要批評的方法,也是常州詞派的心傳密旨。為了發(fā)掘作者之志,張惠言往往知人論世,索隱本事。如其論馮延巳“專己固寵”,即是其例。而這在《七十家賦鈔》的評點中早已采用。茲舉例來說明:(釋《天問》“胡維嗜不同味,而快鼌飽”一句)傷懷王也。夫婦人倫之始,萬福之原,禹厥身是繼即舍去,懷王溺鄭袖以至惽秏。(《七十家賦鈔》卷一)(釋“何勤子屠母,而死分竟”一句)傷頃襄也。繼世之君,如啟不顧難,則禍及子孫,況不如啟乎?(《七十家賦鈔》卷一)(釋“何羿之射革,而交吞揆之”一句)以羿之善射而信用寒浞,揆度交吞之事,傷秦紿也。楚懷王二十四年,秦來迎婦。武關(guān)之行,子蘭勸懷王,曰:何絕秦歡,由此也,故本而言之。以羿妻洛濱況也。秦之厚賂王,何故順之?深恨之辭。浞當指蘇秦(案當指張儀,張氏偶誤)。(《七十家賦鈔》卷一)《天問》是屈原創(chuàng)作的一篇杰作,為研究屈原思想最重要的一篇文獻。王逸《楚辭章句》云:“《天問》者,屈原之所作也。何不言問天?天尊不可問,故曰天問也。屈原放逐,憂心愁悴。彷徨山澤,經(jīng)歷陵陸。嗟號昊旻,仰天嘆息。見楚有先王之廟及公卿祠堂,圖畫天地山川神靈,琦瑋僪佹,及古賢圣怪物行事。周流罷倦,休息其下,仰見圖畫,因書其壁,呵而問之,以渫憤懣,舒瀉愁思。楚人哀惜屈原,因共論述,故其文義不次序云爾?!?2)王逸認為,《天問》是屈原被放逐時的作品,寄寓了屈原的郁憤悲慨。同時,王氏指出,《天問》并不是屈原本人寫定,而是楚人記錄的作品,因而全篇次序凌亂。洪興祖《補注》云:“《天問》之作,其旨遠矣。蓋曰遂古以來,天地事物之憂,不可勝窮。欲付之無言乎?而耳目所接,有感于吾心者,不可以不發(fā)也。欲具道其所以然乎?而天地變化,豈思慮智識之所能究哉?天固不可問,聊以寄吾之意耳。楚之興衰,天邪?人邪?吾之用舍,天邪?人邪?國無人,莫我知也,知我者其天乎?此《天問》所為作也?!?3)對于屈原創(chuàng)作楚辭的動機有所體認,認為屈原作《天問》,其用意是關(guān)于楚國一國的興衰和自己一身的進退,知人論世,能夠逆知屈子的用心。張惠言《七十家賦鈔》中對《天問》的批評繼承了王逸和洪興祖的觀點,但和歷史結(jié)合得更加緊密。如上面所舉“傷懷王”、“傷頃襄”,“傷秦紿”之說,均與毛詩序中的解經(jīng)手法如出一轍?!镀呤屹x鈔》對宋玉《招魂》和景差的《大招》批評曰:“《招魂》、《大招》,諷頃襄也。頃襄君臣宴安,湛于淫樂,而放屈子,故招屈子以諷之也。巫陽之言,女媭、漁父之意亂、以懷王講武不可再見,國恥未雪,宗社將危,不啻大聲疾呼矣?!?1)“《大招》,設頌之辭也。若曰能用屈子,則樂與今同,而王業(yè)成耳?!啻菏苤x,白日昭’,君明政新也?!?2)《招魂》與《大招》的作者問題以及究竟為誰招魂,尚無定論,而張氏認為,兩篇均為后人替屈原招魂,這是作品的表層意義,而深層意義則是諷刺頃襄王。這種批評模式也表現(xiàn)出張氏文學批評過求甚解的特點。以比興寄托的方法來闡釋文學,既有得也有失,得在以意逆志,探求作者的本心,而失在闡釋過度,差以毫厘,謬以千里。張惠言對宋玉《高唐賦》、《神女賦》及曹植《洛神賦》的批評就面臨這樣的危險?!陡咛啤?、《神女》兩賦,蓋為屈子作也。屈子曾見用于懷王,故以高唐神女為比,冀襄王復用也。不然先王所幸,而勸其游,述其夢,宋玉豈為此謬妾乎?此篇(指《高唐賦》)先敘山勢之險,登陟之艱,上至觀側(cè)則底平而可樂,所謂為治者始于勞,終于逸也。結(jié)言既會神女則思萬方,開賢圣,此豈男女淫樂之辭邪?(評《神女賦》“他人莫睹,王覽其狀”)冀王之特識,不惑于讒也。交希恩疏,其在遷江南之前乎?(評《神女賦》“褰余幬而請御兮,愿盡心之惓惓。懷貞亮之潔清兮,卒與我乎相難”)褰幬請御,眷顧系心之誠也。然欲其逢君為樂,則不可。故曰卒與我乎相難。若以為賦神女,則褰幬請御,成何語邪?(評《神女賦》“似逝未行,中若相首”)《離騷》一篇三致意之心。(3)《高唐》、《神女》二賦,宋玉所作,描述高唐神女之事,現(xiàn)代楚辭學者陳夢家、聞一多等認為,這兩篇賦中反映了楚人求嗣的觀念。如高唐即高禖,巫山神女即“女尸”,皆與楚俗中求嗣儀式相關(guān)。(4)傳統(tǒng)中對《高唐》、《神女》二賦看法不一,或謂寫情之作,如蕭統(tǒng)《文選》將其歸入賦之“情”類,晁補之謂:“宋玉親原弟子,《髙唐》既靡,不足于風;《大言》、《小言》,義無所宿。至《登徒子》靡甚矣?!?5)或謂別有寓意。陳師道云:“宋玉為《高唐賦》,載巫山神女遇楚襄王,蓋有所諷也。”(6)洪邁云:“宋玉《高唐》《神女》二賦,其為寓言托興甚明。予嘗即其詞而味其旨,蓋所謂發(fā)乎情止乎禮義,真得詩人風化之本。(7)然而,二賦雖然可能別有寓意,卻很難坐實到屈子身上。在比興寄托上,張惠言無疑是受到王逸觀點的影響,即“《離騷》之文,依《詩》取興,引類譬諭,故善鳥香草,以配忠貞;惡禽臭物,以比讒佞;靈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賢臣;虬龍鸞鳳,以托君子;飄風云霓,以為小人?!?1)但是將這種模式擴大化、絕對化了。文廷式曰:張皋文《七十家賦鈔》持論甚正,然有失文章之理者。如《高唐賦》云:“傳祝已具,言辭已畢”,亦不過言祀山靈之禮而已,皋文云:“下及調(diào)謳羽獵,明用屈子,則禮樂武功皆得其理已?!备綍o謂矣。《神女賦》云:“褰余幬而請御兮,愿盡心之惓惓?!备尬脑?“褰幬請御,睠顧系心之誠也。若以為賦神女,成何語耶?”按題為賦神女,若以為屈大夫褰幬請御,更成何語耶?且班婕妤《自悼賦》云:“君不御兮誰為榮?!惫湃嗽灰源说葹榧芍M也。凡讀古人文字,心通比興足矣,不必字字主張道學也。固矣,夫皋文之論賦也。(2)文氏的批評是有道理的。比如《七十家賦鈔》對于曹植《洛神賦》的批評:何義門云:《離騷》:“我令豐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敝布炔坏糜诰?因濟洛以作為此賦,亦屈子之志也。又云:“魏志丕以延康元年十月廿九日禪代,十一月遽改元黃初。陳思實以四年朝,而賦云三年者,不欲亟奪漢亡年,猶之發(fā)喪悲哭之意,注家未喻其微旨。”何氏此言真能以意逆志,于此更可知《高唐》、《神女》之義。(3)“悵盤桓而不能去”:何云:恨人神以下,皆陳思自敘其情。君王指宓妃,喻文帝不必以序中君王為疑。案何以君王指宓妃,或以為鑿。不知古人寓言,多有露本意處。如《九歌·湘夫人》,屈平以喻子蘭。篇中“思公子兮未敢言”,是其見意處。湘夫人可稱公子,宓妃亦可稱君王也。(4)張氏引用何焯的觀念,謂其以意逆志,直認此賦為屈子之志。然而,對于《洛神賦》,以前的評論者大都集中在曹植與甄妃的本事。何焯則認為曹植對漢朝的忠貞,所謂“不欲亟奪漢亡年,猶之發(fā)喪悲哭之意”,這真是別出心裁的說法。然而,曹植之忠漢實無顯證,僅據(jù)此紀年的孤證,本無足辨,何況真的“不欲亟奪漢年”,何不徑以太歲或甲子紀年?揆其立論,根據(jù)《魏志》記載及李善《文選注》之說,認為曹植在魏黃初四年入朝,而三年無入朝的記載。其實,這很可能是由于史之闕載,不能由此認定曹植黃初三年一定沒有入朝。(5)所以,何氏的觀點其實是遺民語境下的思維模式的體現(xiàn),未必有曹植原意。張惠言以賦法解詞還有一個特點是聯(lián)章解詞。由于賦是大篇,必須重視篇章結(jié)構(gòu)。詞的長調(diào)也有起承轉(zhuǎn)合,但是將一組詞以聯(lián)章法解讀,張惠言有首創(chuàng)之功。所謂“篇法仿佛《長門賦》”這一評語,并非單指“小山重疊金明滅”一首詞而言,而是涵蓋溫庭筠的全部14首《菩薩蠻》,將其視為同一情境下創(chuàng)作的一組詞,可以說,張惠言是有意識地以“聯(lián)章”說詞,今具錄張氏對這一組詞的十一條評語:篇法仿佛《長門賦》,而用節(jié)節(jié)逆敘。此章從夢曉后領(lǐng)起“懶起”二字,含后文情事。(第一首“小山重疊金明滅”)夢字提?!敖稀币韵侣詳艟?“人勝參差”、“玉釵香隔”,言夢亦不得到也?!敖狭鐭煛笔顷P(guān)絡。(第二首“水精簾里頗黎枕”)提起。以下三章本入夢之情。(第三首“蘂黃無限當山額”)“玉樓明月長相憶”,又提“柳絲裊娜”送君之時。故“江上柳如煙”,夢中情境亦爾。七章“闌外垂絲柳”、八章“綠楊滿院”、九章“楊柳色依依”、十章“楊柳又如絲”皆本此“柳絲裊娜”言之,明相憶之久也。(第六首“玉樓明月長相憶”)“相憶夢難成”,正是殘夢迷情事。(第八首“牡丹花謝鶯聲歇”)鸞鏡二句,結(jié)。與“心事竟誰知”相應。(第十首“寶函鈿雀金鸂鶒”)此自臥時至曉,所謂“相憶夢難成”也。(第十二首“夜來皓月才當午”)此章正寫夢。“垂簾”、“憑闌”,皆夢中情事,正應“人勝參差”三句。(第十三首“雨晴夜合玲瓏日”)此言夢醒。“春恨正關(guān)情”,與五章“春夢正關(guān)情”相對,雙鎖。(第十四首“竹風輕動庭除冷”)可見,張惠言認為全部十四首《菩薩蠻》是渾然一體的作品:第一首寫女子夢醒,所謂節(jié)節(jié)逆敘,即倒敘手法。從第二首起至第十首,描寫該女子睡前的心理活者動。第十一首至十三首,正寫夢中的情形。第十四首,寫夢醒。時間跨度為第一日的白天至次日的白天。以十四首詞的篇帙詳盡地描寫一位女子幽怨郁抑的心情,與《長門賦》中所描寫的陳皇后失寵后幽居長門宮中凄涼低徊、度日如年的情境極其相似,這應該是張惠言認為篇法近于《長門賦》的原因。而十四首詞中不時出現(xiàn)的意象如“夢”、“柳”等,在張惠言看來,正是這組詞作于同時的證據(jù)。通過對這些意象參互綜觀,張惠言構(gòu)建了一位女子完整的內(nèi)心世界。而這些,仍然只是表層意象,其深層意蘊則是“士不遇”這一傳統(tǒng)主題的再現(xiàn)。以聯(lián)章法說詞,在張惠言《詞選》中尚有他例。如其選韋莊《菩薩蠻》四首,也是視作聯(lián)章之作。其一評曰:“此詞蓋留蜀后寄意之作,一章言奉使之志,本欲速歸?!逼涠u曰:“此章述蜀人勸留之辭,即下章云‘滿樓紅袖招’也。江南即指蜀,中原沸亂,故曰‘還鄉(xiāng)須斷腸’也?!逼淙u曰:“上云‘未老莫還鄉(xiāng)’,猶冀老而還鄉(xiāng)也。其后朱溫纂成,中原愈亂,遂決勸進之志。故曰‘如今卻憶江南樂’,又曰‘白頭誓不歸’,則此詞之作,其在相蜀時乎?”其四評曰:“此章致思堂之意。”張惠言明知韋莊的這四首詞并不作于一時,但是仍然將其視作聯(lián)章來解讀,這一點值得注意。另外,他評牛嶠詞曰:“《花間集》七首,詞意頗雜,蓋非一時之作。”均可見其讀詞時對聯(lián)章結(jié)構(gòu)是格外關(guān)注的。張惠言以聯(lián)章解詞,在詞學批評史上有獨特的意義。我們知道,聯(lián)章詩盡管魏晉時期已經(jīng)出現(xiàn),到唐代杜甫手里才完全成熟,如《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十首、《秋興》八首、《秦州雜詩》二十首、《乾元中寓居同谷縣作歌》七首等,這引起了后世批評家的極大注意。如張上若評《秦州雜詩》二十首云:“是詩二十首,首章敘來秦之由,其余皆至秦所見所聞也:或游覽,或感懷,或即事,間有帶慨河北處,亦由本地觸發(fā)。大約在西言西,反復于吐蕃之驕橫,使節(jié)之絡繹,無能為朝廷效力一籌者”。(1)朱熹也推崇杜甫此詩為“創(chuàng)體”。關(guān)于這組詩,浦起龍評曰:“初謂雜詩無倫次,及仔細尋繹,煞有條理。二十首大概只是悲世、藏身兩意。其前數(shù)首悲世語居多,其后數(shù)首藏身語居多。惟其值世多事,是以為身謀隱也。至如首尾兩章,固顯然為起結(jié)照矣?!?2)評《乾元中寓居同谷縣作歌》曰:“七首皆身世亂離之感。遍閱舊注,疑后三首復雜不倫。杜氏聯(lián)章詩,最嚴章法。此歌何獨不講?及反覆觀之,始嘆其絲絲入扣也。蓋窮老作客,乃七詩之宗旨,故以首尾兩章作關(guān)照。馀皆發(fā)源首章。一歌,諸歌之總萃也。首句,點清‘客’字?!最^’、‘肉死’,所謂通局宗旨,留在末章應之。其‘拾橡栗’,則二歌之家計也。‘天寒’、‘山谷’,則五歌之流寓也?!性瓱o書’,則三歌、四歌之弟妹也?!畾w不得’,則六歌之值亂也。結(jié)獨逗一‘哀’字、‘悲字’,則以后諸歌,不復言悲哀,而聲聲悲哀矣。故曰諸歌之總萃也?!?1)而在詞學批評中以聯(lián)章說詞,張惠言是較早的從事者。事實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脫靴器市場分析及投資價值研究報告
- 廢物的運輸和貯藏行業(yè)相關(guān)項目經(jīng)營管理報告
- 農(nóng)業(yè)作物蟲害生物防治行業(yè)市場調(diào)研分析報告
- 不銹鋼冰塊產(chǎn)業(yè)鏈招商引資的調(diào)研報告
- 手動磨利器具產(chǎn)品供應鏈分析
- 醫(yī)療器械物流行業(yè)營銷策略方案
- 電子蜂鳴器市場分析及投資價值研究報告
- 竹簾市場發(fā)展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研究預測報告
- 底褲服裝產(chǎn)業(yè)鏈招商引資的調(diào)研報告
- 老繭銼刀市場發(fā)展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研究預測報告
- 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有效情境的創(chuàng)設與利用案例1
- 火災事故現(xiàn)場處置方案
- 淺談如何有效地進行工程造價管理論文.doc
- 財務顧問方案
- 一年十二月對應十二卦
- 《大數(shù)據(jù)導論通識課版》PPT課件
- xx縣人民醫(yī)院護理人員面試評分表
- 主井井口房施工組織設計范本
- (完整版)電子科技大學微電子器件習題
- 無人機測繪技術(shù)在土木工程測繪領(lǐng)域的應用創(chuàng)新
- 生物與中草藥課題申請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