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栽培04-灰樹花栽培_第1頁
食用菌栽培04-灰樹花栽培_第2頁
食用菌栽培04-灰樹花栽培_第3頁
食用菌栽培04-灰樹花栽培_第4頁
食用菌栽培04-灰樹花栽培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灰樹花栽培一、概述(一)學名及分類

灰樹花是食、藥兼用蕈菌,屬擔子菌亞門,層菌綱,非褶菌目,多孔菌科,灰樹花菌屬。(二)營養(yǎng)與價值灰樹花具有松蕈樣芳香,肉質(zhì)柔嫩,味如雞絲,脆似玉蘭。其營養(yǎng)和口味都勝過號稱菇中之王的香菇,是極其珍貴的高檔食用蕈菌。

灰樹花能抑制高血壓和肥胖癥,預(yù)防貧血、壞血病、白癜風,防止動脈硬化和腦血栓。有保護肝臟、胰臟,預(yù)防肝硬化和糖尿病,防治克山病、大骨節(jié)病和某些心臟病、佝僂病。利于大腦發(fā)育、保持視覺敏銳,促進傷口愈合,抗衰老、增強記憶力和靈敏度??拱┗钚詮姡瑫r它又是極好的免疫調(diào)節(jié)劑。作為中藥,灰樹花和豬苓等效,可治小便不利、水腫、腳氣、肝硬化腹水及糖尿病等,是非常寶貴的藥用真菌。灰樹花的形態(tài)(三)、形態(tài)特征

灰樹花子實體肉質(zhì),短柄,呈珊瑚狀分枝,末端生扇形至匙形菌蓋,重疊成叢,大的叢寬40~60厘米,重3~4公斤;菌蓋直徑2~7厘米,灰色至淺褐色。表面有細毛,老后光滑,有反射性條紋,邊緣薄,內(nèi)卷。菌肉白,厚2~7毫米。菌管長1~4毫米,管孔延生,孔面白色至淡黃色,管口多角形,平均每毫米1~3個。孢子無色,光滑,卵圓形至橢圓形。菌絲壁薄,分枝,有橫隔,無鎖狀聯(lián)合。二、生物學特性1、營養(yǎng)要求與栽培原料(1)營養(yǎng)要求。C源:利用葡萄糖最好、果糖較差;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zhì)素等大分子糖類也能被分解利用。N源:對蛋白胨、玉米漿、黃豆餅粉等有機氮利用最好,不能利用硝態(tài)氮。礦質(zhì)元素:常量元素K、Na、Ca、Mg、p、s等,微量元素Fe、En、Cu、Mn、Mo等。生長素類:維生素B1為必要物質(zhì),植物激素三十烷醇使用最多。(2)栽培原料。木屑,特別是栗子樹的木屑;還有禾谷類秸桿、棉籽皮、玉米芯、紙漿渣、葵花籽殼、油菜籽殼、大豆秸、葵花盤、花生殼等,凡含有纖維素和木質(zhì)素的有機物都可以作為生產(chǎn)灰樹花的培養(yǎng)料。2、生長發(fā)育的環(huán)境條件(1)溫度:中溫偏高型,菌絲在5~37℃均可生長,適宜溫度21~27℃。42℃以上菌絲開始死亡。子實體發(fā)育溫度范圍15~27℃,最適18-22℃。(2)水分:菌絲體生長要求培養(yǎng)料的含水量為60~63%(100公斤干料加100-120公斤水)。菌絲生長期相對空氣濕度在60~65%,子實體生長要求空氣相對濕度為80~90%。(3)空氣:極好氧性菌類,需要大量氧氣,應(yīng)加強通風?;覙浠ㄗ訉嶓w對CO2敏感,在CO2濃度過高,子實體生長遲緩,不分化,并易造成雜菌污染。(4)光照:菌絲生長不需光,輔以50Lx的光照有利于原基的形成。子實體分化發(fā)育期要求200~500Lx。光照能使子實體顏色變深,灰樹花子實體具有向光性。(5)酸堿度:灰樹花菌絲生長的pH為3.4~7.5,最適為5.5-6。子實體生長階段pH4.0為宜三、栽培管理技術(shù)(一)栽培季節(jié)與場地的選擇1、南方一般在2—3月份開始播種,4月開始脫袋入土栽培2、通風良好、三分陽七分陰。(二)培養(yǎng)料配制與菌袋制作1、培養(yǎng)料配方

①栗木屑70%、麩皮20%、生土8%、石膏1%、糖1%。

②栗木屑50%、棉籽皮40%、生土8%、石膏和糖各1%,加105%~110%水拌料,使含水量達55%~57%。2、裝袋用長寬17厘米×30厘米,厚度為0.04~0.06毫米的聚丙烯袋或高密度聚乙烯袋,裝料15厘米左右,袋口套直徑3厘米高、3厘米的套環(huán),加棉塞蓋防水紙,用皮筋或小線扎緊,然后滅菌。3滅菌常壓,保持100℃8~9小時,高壓滅菌1.5小時。4、接種培養(yǎng):接種、發(fā)菌期管理與金針菇基本相同(三)栽培管理

灰樹花出菇有袋式和仿野生出菇兩種管理方式。袋式出菇:將長原基的菌袋移入出菇室,保持溫度20~22℃,空氣濕度85%~90%,光照200~500勒克斯,3~5天后除去環(huán)、棉塞,直立床架上,袋口上覆紙,紙上噴水,每天通風2~3次,每次1小時。約20~25天后,菌蓋充分展開,菌孔伸長時采摘。采摘時,可用小刀將整叢菇體割下,連采2~3潮,生物效率30%~40%。仿野生出菇:木屑作培養(yǎng)基的栽培菌袋,菌絲滿袋后,脫去塑料袋,將菌棒整齊地排列事先挖好的畦內(nèi),菌棒間留適當間隙,在菌棒縫隙及周圍填土,表面覆上1~2厘米的土層。這是覆土栽培的一種形式,生物效率可達100%~120%。這種方式遠遠優(yōu)于前者,故在此著重介紹。(1)排菌時間

灰樹花在唐山地區(qū)栽培,最佳排菌下地期在11月至次年4月底。因為此時空氣和土壤中的雜菌、病蟲不活躍,不侵害菌絲,而灰樹花菌絲耐低溫,菌絲連接緊密,長勢健壯,對菌絲吸收營養(yǎng)有利。低溫期排菌下地盡管發(fā)育期較長,但出菇早、產(chǎn)量高,可在雨季前完成產(chǎn)量的80%,4月底以后栽種的灰樹花因為氣溫高、雜菌活躍,灰樹花菌袋易感染,并會出現(xiàn)子實體生長快,單株小,總產(chǎn)量低,易受高溫和暴雨危害。(2)排菌方法

①場地選擇背風向陽、干燥、不積水、排灌方便的地方。②挖地坑?xùn)|西走向,挖寬45~55厘米、長2.5~3.0米、深25厘米的地坑,地坑之間的距離為60~80厘米,在其中間修排水溝,便于行走、管理和排水。地溝挖好后,要先灌一次大水,目的是保墑。水滲干后,在溝底和溝幫撒一層石灰,增加鈣質(zhì)和消毒,再在溝底和溝幫撒一薄層敵百蟲粉,最后在溝底鋪少量表土。③排放菌棒發(fā)好菌絲的菌袋剝?nèi)ニ芰洗?,將菌棒橫成排豎成行地排放在溝內(nèi),每4個菌棒之間要有一個空隙,相鄰菌棒要挨緊。使排放的菌棒上表面齊平。

④填縫隙將菌棒與菌棒及溝幫之間的空隙填土,至菌棒以上1厘米。⑤灌水往坑內(nèi)放水使土落實,有空隙或凹坑用濕潤土攏平,保持表層土厚1~2厘米。

⑥包幫用塑料薄膜或尼龍袋將坑四周包嚴,以防坑邊土脫落。2月以前排菌下地的還需在畦內(nèi)鋪一層薄膜,在薄膜上覆蓋5~7厘米土層,到4月中旬將畦內(nèi)薄膜和浮土鏟凈,準備出菇管理。⑦搭陰棚在坑北側(cè)和坑中部立兩道橫桿,中部橫桿距地面15厘米,北側(cè)橫桿距地面25厘米,在橫桿上搭塑料布和草簾,呈南低北高傾斜狀。4月份以前北部塑料布直鋪到地面上,并用土壓緊,東西兩側(cè)留排氣孔。⑧鋪礫冬季下菌時蓋浮土和薄膜的要在鏟除浮土和薄膜后鋪礫。畦內(nèi)平鋪一薄層1.5~2.5厘米直徑的光滑石礫。(3)出菇管理①水分管理4月下旬,自然氣溫達到15℃以上,在畦內(nèi)灌一次水,水量以沒畦面2厘米左右為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