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藥治療脾胃病經(jīng)驗探討_第1頁
中醫(yī)藥治療脾胃病經(jīng)驗探討_第2頁
中醫(yī)藥治療脾胃病經(jīng)驗探討_第3頁
中醫(yī)藥治療脾胃病經(jīng)驗探討_第4頁
中醫(yī)藥治療脾胃病經(jīng)驗探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醫(yī)藥治療脾胃病經(jīng)驗探討2020/11/142為什么要講脾胃?脾為后天之本1

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

2脾主運化3

運納、升降、燥濕

4

5

脾統(tǒng)血、主思2020/11/143

脾胃學說是中醫(yī)臨床理論精華之一,調理脾胃是祖國醫(yī)學治療體系中一個重要的方面,

“脾胃內傷,百病由生?!?020/11/144中醫(yī)脾胃病相關層面:1、脾胃本病——胃腸病為主2、脾胃相關病——消化系統(tǒng)疾病3、脾胃外延病——用調和脾胃法治療有關內、外、婦、兒、眼、皮科等病癥。2020/11/145脾胃病治療路徑1、治療方案:全面2、辯證論治:規(guī)范3、診治思路:嚴謹4、主方加減:辯證5、臨床療效:保證2020/11/146重在辨證

治病求本法有所依遣方有據(jù)

妙在用藥配伍合法劑量精準藥力相佐經(jīng)驗之談2020/11/147

1.注重健運、消補同用調治脾胃,重在恢復其納化功能,納化正常,則氣血生化有源,正氣充足,元氣不斷得到補充,“四季脾旺不受邪”。而且服食藥物始可吸收,轉輸全身,發(fā)揮其治療效應。

調理脾胃用藥特點2020/11/1482.升降相依、斡旋氣機升降有兩個方面含義,一是脾主升,用升補藥物時不要忘了使用沉降的藥物,要注意加入行氣降氣的藥物,如厚樸、枳實等。另外,加上少量風藥可以增加升補的力量;二是脾升胃降,在補脾氣的同時,要加入降胃氣的藥物;同時選用藥物行而不燥,并具有和胃清熱解郁的作用。2020/11/149

3.潤燥相濟、陰陽平衡

脾喜燥而惡濕,胃喜潤而惡燥,胃燥太過,陰液必傷;脾濕太過,則為生痰化飲,在臨床用藥時要注意燥濕而不傷陰,養(yǎng)陰而不礙濕,這樣才能使脾胃功能協(xié)調,促進疾病康復。養(yǎng)陰不礙祛邪,燥濕不可傷陰;養(yǎng)陰不用滋膩之品,如太子參、麥冬、南北沙參、玉竹、女貞子,一般不用生地或熟地;燥濕化濕一般用藿梗、荷葉,不用溫燥之品。2020/11/1410

4.虛實同調、扶正祛邪

脾胃之病常常虛實夾雜,脾胃虛弱兼有痰飲、瘀血、氣滯、便秘、食停。虛實同調,補虛不忘治實,治實不忘補虛,補虛不要峻補,治實不要孟浪,掌握二者輕重緩急,所以在臨床上多用平補、淡補的藥物,如太子參、南沙參、北沙參、茯苓、炒薏苡仁、山藥、茯苓。2020/11/1411

穴位刺激總法

治療時始終以顧護脾胃生機為第一要義,要切中病機,全面統(tǒng)籌,運籌中州,脾胃同調,升降并用,納化并施,潤燥兼顧,上下合一,內外同治,縝密周到,方能萬全;而且處方用藥劑量不能大,貴在輕靈活潑,才能有利于藥物和食物吸收,提高療效,促進恢復脾胃功能。2020/11/14121.治療脾胃及整體調節(jié)結合

辨證時不僅要注意脾胃主運化與升降失常臨床表現(xiàn),更應關注全身整體狀態(tài)以及年齡、體質、性別和職業(yè)、環(huán)境、氣候、飲食等對機體的影響,綜合考慮。通過整體調節(jié)不僅脾胃病癥狀得以好轉,全身情況也會有明顯改善。臨床治療思路2020/11/14132.肝脾(胃)同治:

如肝失疏泄,脾胃納運失常,肝郁氣滯血瘀或肝郁化火,肝氣橫逆犯胃可見胃脹脅滿,噯氣反酸,治以瀉心湯,四逆散加減。2020/11/14143.辨證及辨病相結合:

現(xiàn)代檢查為中醫(yī)辨證延伸,如慢性胃炎辨水腫,充血,色紅,黏膜糜爛,為熱郁濕重;胃黏膜蒼白,或是紅白相間,血管顯露,為氣虛血瘀;腸腺化生或見上皮細胞者為瘀毒郁結;若伴膽汁返流者,為膽胃不和之象。這些微觀現(xiàn)象可彌補中醫(yī)之不足,并有力促進療效的提高。2020/11/14154.通降治酸抑菌:

HP、胃酸和胃蛋白酶是形成潰瘍炎癥必要條件,郁熱犯胃,濕熱中阻,胃失和降為主要的病理特征,和降胃氣可使胃酸減少,如左金丸,生姜瀉心湯,枳殼,煅瓦楞,烏賊骨,浙貝,黃芩,川連,公英酌情選用,如虛寒癥可選砂仁,木香,陳皮,生麥芽等。2020/11/1416脾胃病治療精要舉要1.痞證2.吐酸、嘈雜2020/11/1417痞證辨治

痞證主要表現(xiàn)為上腹痞悶、飽脹、隱痛,伴有食欲減退、惡心、噯氣、反酸等,合并胃粘膜糜爛可見消化道出血。一般臨床病情頑固,癥狀易波動,病人常反復就醫(yī),造成心理負擔和經(jīng)濟負擔。

2020/11/1418痞證缺工缺課Workandschoolabsence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慢性肥厚性胃炎慢性糜爛型胃炎常見西醫(yī)診斷2020/11/1419痞證1.外邪(幽門螺桿菌(HP))病因2.飲食無節(jié)3.稟賦不足(自身免疫)2020/11/1420痞證4.肝胃不和(膽汁反流)病因5.暴飲暴食6.NSAID消炎藥2020/11/1421痞證1.上腹痛、不適感臨床表現(xiàn)2.上腹脹、早飽3.反酸噯氣惡心2020/11/1422痞證辨治要點細察其病或燥或濕、在脾在胃,選用不同方藥治療脹、痛相較,脹更常見。辨脹比辨痛更重要脾運不及則乏力消瘦,胃氣上逆則噯氣嘔惡辨脹痛辨燥濕辨升降2020/11/1423痞證辨治要點辨脹痛虛脹痞滿屬虛證或虛兼寒證,經(jīng)用甘溫、甘平諸法,重在培補中氣。屬氣脹或食脹者,于行氣消食品中佐用扶中藥,不宜過分破氣傷正,慎用大黃等通瀉峻劑。

脹病多虛,痛病多實,所以由脹轉痛者,應祛邪為主;由痛轉脹者,應扶正為先。脹痛并見者,邪正兼治。2020/11/1424辨燥濕

胃為燥土,脾為陰主,一惡燥,一惡濕,故宜辨證時細察其病燥盛濕盛、在脾在胃,選用不同方藥治療。病在胃燥盛者,主用養(yǎng)胃和胃藥物,如石斛、百合、沙參、麥冬等;病在脾濕盛者,主用辛燥健脾藥物。如砂仁、豆叩、蒼術、黃芪等。辨燥濕,亦既辨脾胃,辯證精詳,方可提高療效。

2020/11/1425

半夏瀉心湯為辛開苦降法代表方劑。

若辯證得當可投此方。如夾有熱郁者,可用紫蘇之辛和公英之苦,合為升降開瀉劑,療效亦好。辨升降2020/11/1426痞證——寒熱虛實寒熱虛實在痞證遣方用藥過程是必須要考慮總綱。陰寒內盛者,多用附子、肉桂、炮姜、畢撥等振奮中陽。郁熱內生者,可選黃連、紅藤、地榆等苦味清解之品。

所述幾種辯證方法,是為提高對該病辨治療效提供較多思路,意在示舉論治方法,以備臨證時知常達變,隨機綜合而用。2020/11/1427吐酸、嘈雜

凡酸水由胃中吐出,稱為吐酸,輕者稱泛酸;若酸水由胃中上泛,則隨即咽下者,稱為吞酸。本證也是根據(jù)主要癥狀命名疾病。嘈雜又名心嘈。系指脘中饑嘈,胃中空虛,似饑非饑,似辣非辣,似痛非痛,胸膈懊憹,莫可名狀的一種病證。也是以主要癥狀命名的疾病。2020/11/1428

吐酸證

本證及西醫(yī)之胃酸過多所產(chǎn)生吐酸、泛酸、吞酸含義大體相同。

本證多由肝火內郁,胃氣不和而發(fā),謂“曲直作酸”;也可因脾胃虛寒,脾不能運化而成。常及胃痛并見2020/11/1429吐酸、嘈雜示意圖胃、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食管癥狀燒心、反流、食管外癥狀2020/11/1430

臨床表現(xiàn)-典型癥狀燒心Heartburn反流regurgitation

2020/11/1431

臨床表現(xiàn)-非典型癥狀胸痛Chestpain

吞咽困難

2020/11/1432

咽喉部癥狀

咽部異物感、發(fā)聲困難、咳嗽、癔球癥、喉痛、聲嘶肺部癥狀嗆咳、哮喘樣發(fā)作、吸入性肺炎

臨床表現(xiàn)-不典型癥狀1.胃食管反流病2020/11/1433吐酸、嘈雜論治經(jīng)驗重視膽腑功能失調在消化病作用。寧膽和胃降逆,膽胃并治。疏肝和胃,肝胃并調,避免肝木克土。該病常引起肺氣上逆,屬肺胃不降。治胃之時應同時肅降肺氣。肝胃并調膽胃并治肺胃同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