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慈溪野生半灌木植物資源與利用_第1頁
浙江慈溪野生半灌木植物資源與利用_第2頁
浙江慈溪野生半灌木植物資源與利用_第3頁
浙江慈溪野生半灌木植物資源與利用_第4頁
浙江慈溪野生半灌木植物資源與利用_第5頁
全文預(yù)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浙江慈溪野生半灌木植物資源與利用徐紹清;余正安;范國明;施承磊;黃士文【摘要】文獻記載和野外調(diào)查資料顯示,浙江慈溪現(xiàn)有野生半灌木種質(zhì)資源24種(含變種),歸屬于13科16屬,其中慈溪新紀錄8種.從觀賞用、藥用、食用、材用和其它用途等5方面開展了利用研究,并闡述了6種慈溪新紀錄的特性與利用價值.【期刊名稱】《湖南林業(yè)科技》【年(卷),期】2013(040)002【總頁數(shù)】4頁(P44-46,59)【關(guān)鍵詞】半灌木;種質(zhì)資源;地理分布新紀錄;利用價值;慈溪【作者】徐紹清;余正安;范國明;施承磊;黃士文【作者單位】慈溪市林特技術(shù)推廣中心,浙江慈溪315300;慈溪市掌起鎮(zhèn)林業(yè)站,浙江慈溪315313;慈溪市龍山鎮(zhèn)林業(yè)站,浙江慈溪315312;慈溪市掌起鎮(zhèn)林業(yè)站,浙江慈溪315313;慈溪市橫河鎮(zhèn)林業(yè)站,浙江慈溪315318【正文語種】中文【中圖分類】Q949.9;S793半灌木(semi-shrub)是外形與灌木相似,其枝條多從地面開始叢生,下部枝條多年生,并有木栓組織保護,而上部枝條為一年生,寒冬時脫落的一類植物。亞灌木與半灌木常作同義詞看待,但不正確[1]。浙江省慈溪市地處東海之濱,杭州灣南岸,年平均氣溫16.3°C,年平均降水量1325mm,陸域面積1154km2,兼有丘陵、平原和海涂三種地貌(有〃二山一水七分田”之稱),半灌木種類較多。在慈溪的丘陵地區(qū),人們多將半灌木歸類于“草”,尤其是植株較小的種類,而在平原至海涂地區(qū),人們常將其歸類于〃樹”,尤其是植株較高大的種類。半灌木植物各具特點,有較高的利用價值。為便于對當?shù)匕牍嗄疽吧Y源的開發(fā)利用,進行資源的基礎(chǔ)性研究顯得十分必要。1.1基本種類依據(jù)文獻和最近十多年的野外調(diào)查觀察資料[2-3],慈溪市現(xiàn)有野生半灌木24種(含變種,下同),歸屬于13科16屬。其中豆科有4屬,占總屬數(shù)的25.0%,其余各科均僅有1屬。胡枝子屬等3屬各有3種,各占總種數(shù)的12.5%。蕕屬等2屬各有2種,各占總種數(shù)的8.3%。蠅子草屬和鵝絨藤屬等11屬各有1種。半灌木在慈溪丘陵區(qū)皆有分布,而平原區(qū)至今僅見金午時花和3種蒿屬植物,海涂地區(qū)則僅見艾蒿和野艾蒿等2種。其分布頻度,分為常見(+++)、少見(++)和偶見(+)三類。以虎杖、截葉鐵掃帚和艾蒿等10種為常見,苦參、綿毛鹿茸草和茵陳蒿等8種為少見,豆茶決明、柳葉白前和蕕等6種為偶見(見表1)。1.2慈溪新紀錄慈溪新紀錄共8種,歸屬于6科8屬,其中豆科有3屬3種,其它相關(guān)科均為1屬1種。金午時花和馬松子為常見種,小葉三點金和狹葉香港遠志等5種少見,絨毛胡枝子偶見。2.1觀賞用半灌木植物很有觀賞特色,其中22種觀賞價值較高。虎杖的枝莖獨特,觀賞價值較高;大葉芒麻、博落回等7種觀葉價值較高;蠅子草、蘭香草和鹿茸草等18種觀花價值較高;小葉三點金和接骨草等3種觀果價值較高[4-9]。2.2藥用24種半灌木均具有藥用價值[10-13]。其中可全草(全株)入藥的有豆茶決明、狹葉香港遠志、金午時花和茵陳蒿等14種;以根、葉或其它部位入藥的有青葉芒麻、絨毛胡枝子和艾蒿等10種。清熱藥:慈溪半灌木中,這類中草藥最多,有大葉芒麻、蠅子草、小葉三點金、截葉鐵掃帚、鐵馬鞭、絨毛胡枝子、苦參、金午時花、馬松子、鹿茸草和綿毛鹿茸草等11種,幾乎占一半。祛風(fēng)濕藥:有蘭香草和接骨草等2種。⑶利水滲濕藥:有虎杖、豆茶決明和茵陳蒿等3種。(4)止血藥:有芒麻、青葉芒麻、艾蒿和野艾蒿等4種。⑸化痰止咳平喘藥:僅柳葉白前1種。安神藥:僅狹葉香港遠志1種。開竅藥:僅蕕1種。其它:除了上述各類中草藥外,尚無法按傳統(tǒng)方法歸類的有博落回1種,該種具有消腫、解毒和殺蟲等功效。2.3食用以肉質(zhì)根、嫩莖、嫩葉或種油供食用,或以葉代茶飲用的有芒麻、虎杖、豆茶決明、單花蕕和野艾蒿等10種[12-15]。2.4材用大葉芒麻、苦參和馬松子等7種的莖皮纖維較發(fā)達,可供制繩、編麻袋、織布或造紙。2.5其它用途芒麻和苦參等種子可供制皂,苦參花又作黃色染料。大葉芒麻、截葉鐵掃帚等嫩葉可做牲畜飼料。艾葉供熏蚊殺蟲。茵陳蒿可提取香精?;⒄取⒉┞浠氐瓤勺魍赁r(nóng)藥,而虎杖因耐瘠薄、抗風(fēng)沙可種植于海岸來固定土壤[16]。3.1蠅子草株高50~150cm;單葉對生。聚傘花序頂生,花粉紅色或近白色。花期7—8月,果期9-10月。生于林下和山坡草叢中。少見??勺鞯乇恢参锘蚧ň巢牧?。根入藥。用種子繁殖。3.2小葉三點金莖平臥,有時稍直立,多纖細分枝;三出羽狀復(fù)葉,側(cè)生小葉片明顯較小,稀單葉。總狀花序腋生或頂生,花冠粉紅色或淡紫色,莢果紅褐色或紫褐色。花期7-8月,果期9-10月。生于山坡或灌草叢中。少見??勺鞯乇恢参铩8叭萑胨?。用種子繁殖。3.3絨毛胡枝子株高1~2m;羽狀3小葉,互生??偁罨ㄐ蛟谇o上部腋生,或在枝頂成圓錐花序,花冠白色或淡黃色?;ㄆ?-8月,果期9-10月。生于向陽山坡或林緣灌草叢中。偶見??勺魉帘3謽浞N,花供觀賞。根及葉入藥。莖皮纖維可制繩索及造紙。用種子繁殖。3.4狹葉香港遠志株高15~50cm;單葉互生。總狀花序頂生,或在同一株上兼有腋生,花紫色。花期5-6月,果期6-7月。生于山谷林下、路旁或草叢中。少見。可作地被植物或花境材料。全草入藥。用種子繁殖。3.5金午時花又稱白背黃花稔。株高達1m;單葉互生?;▎紊谌~腋,花冠黃色,分果瓣8~10?;ㄆ?-9月,果期10-11月。生長于山麓溪溝邊、村旁坡地、田野和路邊。常見,能連片生長??勺鞯乇恢参锘蚧ň巢牧?。全草入藥。莖皮纖維可代麻。用種子繁殖。3.6馬松子株高0.2~1m,單葉互生?;o柄,密集成頂生或腋生的聚傘花序或團傘花序,花瓣淡紅色?;ㄆ?-9月,果期9-11月。生于山坡、路旁草叢中。常見。可作地被植物或花境材料。莖、葉入藥。莖皮富含纖維,可供編織用。用種子繁殖。浙江慈溪已記錄到野生半灌木種質(zhì)資源24種(含變種),隸屬于13科16屬,其中慈溪新紀錄8種,隸屬于6科8屬。觀賞價值較高的半灌木有22種,可供藥用的有24種,可供食用的有10種,可供材用的有7種,其中一部分種類尚有制皂、提取香精、作土農(nóng)藥等利用價值。本文所指半灌木是野生種,其生活型包括半灌木或灌木、半灌木、多年生草本至半灌木、多年生草本或灌木狀、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狀、多年生或一年生半灌木狀草本等。由于文獻紀錄和野外調(diào)查的局限性,慈溪市很可能還有其它半灌木植物未被發(fā)現(xiàn),有待于進一步探索。蘆竹(Arundodonax)稈稍木質(zhì)化,但為多年生高大禾草,高3~6m,不在本研究范圍內(nèi);蓖麻(Ricinuscommunis)在慈溪久有栽培,并可見逸生植株,雖然不少年份植株近根部能在當?shù)芈短彀踩蕉?,但因分枝部位高,且栽培成分更突出,亦不列入本研究中。對馬松子的花果期,根據(jù)當?shù)氐奈锖蚱谟^察結(jié)果作了調(diào)整。另外,接骨草為近年來慈溪野生植物資源調(diào)查過程中所新見,也屬于慈溪新紀錄種[3]。【相關(guān)文獻】[1] 鮑顯誠.半灌木與亞灌木[J].生命世界,1998(1):41.[2] 浙江省慈溪市農(nóng)林局.慈溪農(nóng)業(yè)志[M].上海:上??茖W(xué)技術(shù)出版社,1991.[3] 徐紹清,朱杰旦,董建國,等.慈溪市鄉(xiāng)土樹種資源調(diào)查研究I——紅果類綠化觀賞樹種資源與開發(fā)利用[J].中國林副特產(chǎn),2012(2):70-75.[4] 《浙江植物志》編輯委員會.浙江植物志(2~6冊)[M].杭州:浙江科學(xué)技術(shù)出版社,1989-1993.[5] 陳俊愉,程緒珂.中國花經(jīng)[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7.[6] 《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志[M].北京:科學(xué)出版社,1959-2004.[7] 中國科學(xué)院植物研究所.中國高等植物圖鑒(1~4冊)[M].北京:科學(xué)出版社,1994.[8] 鄭萬鈞.中國樹木志(第二冊)[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98.[9] 鄭萬鈞.中國樹木志(第四冊)[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4.[10] 中國藥材公司.中國中藥資源志要[M].北京:科學(xué)出版社,1994.江蘇新醫(yī)學(xué)院.中藥大辭典[M].上海:上??茖W(xué)技術(shù)出版社,2004.李根有,顏福彬.浙江溫嶺植物資源[M].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