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歷史與發(fā)展_第1頁
介入歷史與發(fā)展_第2頁
介入歷史與發(fā)展_第3頁
介入歷史與發(fā)展_第4頁
介入歷史與發(fā)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介入放射學概述1精選課件介入放射學

------------產生、發(fā)展、現狀與對策美國介入放射學會(TheSocietyofInterventionalRadiology,SIR)的機關刊物《JournalofVascularandInterventionalRadiology》(JVIR)2003年7月號上發(fā)表了1組文章,紀念該學會成立30周年。2精選課件HistoryandDevelopment介入放射學源于血管造影診斷和血管造影學家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和實踐。影像設備和介入器材的發(fā)展對它的形成和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

1929年,葡萄牙人DosSantos報道了腹主動脈造影1952年,Vorhees等成功開展了第1例人工血管移植術。1953年,Seldinger創(chuàng)立了經皮股動脈穿刺插管術。1961年,瑞典血管造影學家在北美放射學年會上,報道了X線透視引導下的腹部內臟動脈造影。1963年6月,Dotter在捷克斯洛伐克全國放射學會議上,首次提出了介入放射學的設想,他作了《心導管與血管造影的未來》的演講1964年11月,Dotter采用同軸導管法治療1例股淺動脈局限性狹窄的病人,標志著介入放射學的形成3精選課件什么是Seldinger技術Seldinger術是由SvenIvarSeldinger于1953年提出來的血管穿刺技術,一般分為經典Seldinger術和Seldinger改良法。經典Seldinger術的定義是:用帶針芯的穿刺針穿透血管前后壁,退出針芯,緩慢向外拔針,直至血液從針尾噴出,迅速插入導絲,拔出針,通過導絲引入導管,將導管放至主動脈,即為Seldinger術;Seldinger改良法由Driscoll與1974年提出,其方法為,用不帶針芯的穿刺針直接經皮穿刺血管,當穿刺針穿破血管前壁,進入血管內時,即可見血液從針尾噴出,再引入導絲導管即可。改良法和經典Seldinger術的區(qū)別是,前者不用穿透血管后壁,成功率高,并發(fā)癥少。目前以Seldinger改良法使用較多。一般把Seldinger改良法也籠統(tǒng)稱為Seldinger術,不刻意說明改良法。4精選課件圖示5精選課件介入放射學一詞由美國胃腸道放射學家Margulis首次提出,他撰寫的題為《介入放射學------一個新的專業(yè)》的述評在1967年3月《AJR》上發(fā)表。在這篇述評中,他把介入放射學定義為在透視引導下進行診斷和治療的操作技術。Wallace在<<cancer>>正式提出IR19761968、1970年,Baum等先后采用動脈內血管收縮劑灌注、自凝血塊栓塞出血動脈治療急性胃腸道出血獲得成功。1974年,德國心血管專家Grüntzig發(fā)明了聚氯乙烯雙腔球囊導管,使PTA技術在臨床最終得到廣泛應用。1983年,Dotter和Cragg同時報道了鎳鈦金屬支架的實驗結果,并應用于臨床,創(chuàng)立了血管內支架置入術。1985年,GianturcoZ型、Palmaz、Wallstent支架相繼問世,血管內支架術進入快速的發(fā)展時期6精選課件20世紀60年代晚期,ROasch用改良的Ross穿刺針從肝靜脈穿刺門靜脈,并用18F的同軸導管擴張穿刺道,創(chuàng)立了TIPS的雛形。20世紀70年代后期,Guterrez等采用球囊反復擴張分流道建立門體分流,使TIPS技術向前邁進了一大步。1986年,Palmaz等采用球囊膨脹支架建立分流道,最終實現了現在意義上的TIPS技術。1988年,Frerburg將這一技術應用于臨床。7精選課件隨著血管介入放射學的發(fā)展,非血管介入技術亦取得了發(fā)展20世紀70年代后期,采用改良的Seldinger技術發(fā)展起來的經皮肝膽管、輸尿管、腹腔膿腫引流術和經皮胃造瘺術等相繼建立,并逐步替代了需要剖腹置管的外科手術。20世紀80年代,血管球囊成形術和血管內支架置入術向血管外管道系統(tǒng)延伸、發(fā)展,并成為消化道、膽系、輸尿管狹窄的主要治療方法。隨著CT和實時超聲在臨床的應用,CT和超聲引導下的穿刺活檢、膿腫引流、囊腫硬化、硬膜外血腫抽吸、惡性腫瘤消融術等逐步建立和發(fā)展8精選課件介入概念介入放射學又稱介入治療學是近年迅速發(fā)展起來的一門融放射診斷學和臨床治療學于一體的學科。它是在放射診斷學設備(數字減影X線機、CT機、核磁共振機和常規(guī)X線機等)的指導下,通過微小的創(chuàng)口將特定的器械導入人體病變部位進行治療的臨床應用學科。介入治療學采用“非外科、微創(chuàng)手術”方法可治療多種疾病。近幾十年介入治療學發(fā)展迅速,和內科、外科學一道成為臨床3大支柱性學科。在影像診斷學、血管造影、細針穿刺和細胞病理學等新技術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新型學科,是影像醫(yī)學的一個組成部分,包括兩個基本內容:1以影像診斷學為基礎,利用導管、支架等技術,在影像監(jiān)視下對一些疾病進行非手術治療(微創(chuàng)治療);2在影像監(jiān)視下,利用經皮穿刺、導管等技術,取得組織學、細菌學、生理和生化資料,以明確病變的性質。9精選課件血管性介入技術1經皮血管造影術2經導管注入藥物術3經導管栓塞術4血管腔內擴張術5血管內支架放置術6經血管腔穿刺活檢術7其它:經皮血栓摘取術、血管內輸液泵植10精選課件血管造影圖片11精選課件12精選課件13精選課件14精選課件15精選課件非血管介入技術1經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