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中考科學知識點總復習提綱(自己搜集匯編排版)_第1頁
浙教版中考科學知識點總復習提綱(自己搜集匯編排版)_第2頁
浙教版中考科學知識點總復習提綱(自己搜集匯編排版)_第3頁
浙教版中考科學知識點總復習提綱(自己搜集匯編排版)_第4頁
浙教版中考科學知識點總復習提綱(自己搜集匯編排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浙教版科學七上第一章科學入門一、科學在我們身邊作為科學的入門,本節(jié)內容從自然界的一些奇妙現象入手,通過對這些自然現象的疑問,引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從而理解科學的本質——科學是一門研究各種自然現象,并尋找相應答案的學科。觀察、實驗、思考是科學探究的重要方法??茖W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改變著世界,但是我們要辯證地來看待這個問題。它對我們的生活既帶來了正面的影響,也帶來了負面的影響,從而理解學習科學知識的重要性,并使之更好地為人類服務。二、實驗和觀察觀察和實驗是學習科學的基礎,實驗又是進行科學研究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要進行實驗,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儀器及其用途和實驗室的操作規(guī)程。試管:是少量試劑的反應容器,可以加熱,用途十分廣泛。試管加熱時要用試管夾(長柄向內,短柄向外,手握長柄)。給試管內的液體加熱時,液體體積不能超過試管容積的1/3,試管夾應夾在距離試管口1/3處。加熱時試管要傾斜45度。,并先均勻預熱,再在液體集中部位加熱。熱的試管不能驟冷,以免試管破裂。停表:用來測量時間,主要是測定時間間隔。天平和砝碼:配套使用,測量物體的質量。電流表:測定電流的大小。電壓表:測定電壓的大小。顯微鏡:用來觀察細胞等肉眼無法觀察的微觀世界的物質及變化。酒精燈:是常用的加熱儀器,實驗室的主要熱源。使用時用它的外焰加熱。燒杯:能用于較多試劑的反應容器,并能配制、稀釋溶液等。表面皿:可暫時盛放少量的固體和液體。藥匙:用來取用少量固體。玻璃棒:主要用于攪拌、引流、轉移固體藥品。認識自然界的事物要從觀察開始。首先要有正確的觀察態(tài)度,不能為了觀察而觀察,要明確觀察目的,全面、細致地觀察實驗現象,通過比較、分析,正確地描述、記錄實驗現象。由于人體感官具有局限性,所以運用感覺器官的觀察——直接觀察往往不能對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斷。為了能正確地進行觀察,做出準確的判斷,我們可以借助工具,擴大觀察的范圍和進行數據的測量。三、長度和體積的測量測量和觀察是我們進行科學探究的基本技能。所謂測量是指將一個待測的量和一個公認的標準量進行比較的過程。根據不同的測量要求,測量對象,我們應能選用合適的測量工具和測量方法,盡可能使用國際公認的主單位——即公認的標準量。1、長度的測量。國際公認的長度主單位是米,單位符號是m。了解一些常用的長度單位,并掌握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l千米(km)=1000米(m)1米(m)=10分米(dm)=100厘米(cm)=1000毫米(mm)=106微米(m)=109納米(nm)測量長度使用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正確使用刻度尺的方法是本節(jié)的重點和難點。(1)了解刻度尺的構造。觀察:零刻度線最小刻度值:讀出每一大格數值和單位,分析每一小格所表示的長度和單位,即為最小刻度值。量程:所能測量的最大范圍。(2)使用刻度尺時要做到:*放正確:零刻度線對準被測物體的一端,刻度尺緊靠被測量的物體(垂直于被測物體)。思考:刻度尺放斜了造成的測量結果是什么?(讀數偏大)零刻度線磨損了怎么辦?(找一清晰的刻度線作為零刻度線,如圖所示,但讀數時要注意)*看正確:眼睛的視線要與尺面垂直。思考:視線偏左和偏右時,讀數會怎樣?(視線偏左讀數偏大,視線偏右讀數偏?。?讀正確:先讀被測物體長度的準確值,即讀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讀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估計值。數值后面注明所用的單位——沒有單位的數值是沒有意義的。*記正確:記錄的數值=準確值+估計值+單位了解測量所能達到的準確程度是由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決定的。根據實際測量的要求和測量對象,會選擇合適的測量工具和測量方法。了解卷尺、皮尺的用途。知道指距、步長可以粗略測量物體長度,聲納、雷達、激光也可以用來測距。(3)長度的特殊測量法。*積累取平均值法:利用積少成多,測多求少的方法來間接地測量。如:測量一張紙的厚度、一枚郵票的質量、細鐵絲的直徑等。*滾輪法:測較長曲線的長度時,可先測出一個輪子的周長。當輪子沿著曲線從一端滾到另一端時,記下輪子滾動的圈數。長度二周長X圈數。如:測量操場的周長。*化曲為直法:測量一段較短曲線的長,可用一根沒有彈性或彈性不大的柔軟棉線一端放在曲線的一端處,逐步沿著曲線放置,讓它與曲線完全重合,在棉線上做出終點記號。用刻度尺量出兩點間的距離,即為曲線的長度。如:測量地圖上兩點間的距離。*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測量物體直徑。2、體積的測量。體積是指物體占有的空間大小。固體體積常用的單位是立方米(m3),還有較小的體積單位,如立方分米(dm3),立方厘米(cm3),立方毫米(mm3)等。液體體積常用的單位有升(L)和毫升(ml)。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是:1立方米=103立方分米=106立方厘米=109立方毫米1升=l立方分米=1000毫升=1000立方厘米我們有時還會聽到“cc”,lcc=lcm3對于一些規(guī)則物體體積的測量,如立方體、長方體體積的測量,是建立在長度測量的基礎上,可以直接測量,利用公式求得。如果是測量液體體積,可用量筒或量杯直接測量。在使用量筒和量杯時應注意:1)放平穩(wěn):把量筒和量杯放在水平桌面上。2)觀察量程和最小刻度值。3)讀正確:讀數時,視線要垂直于筒壁并與凹形液面中央最低處相平。俯視時,讀數偏大;仰視時,讀數偏小。對于不規(guī)則物體體積的測量,如小石塊,則可利用量筒和量杯間接測量。3、面積的測量。規(guī)則物體的面積測量與規(guī)則物體體積的測量一樣,是建立在長度測量的基礎上。不規(guī)則物體的面積測量有割補法、方格法等。方格法測量不規(guī)則物體的面積:1)測出每一方格的長和寬,并利用長和寬求出每一方格的面積。3、節(jié)肢動物門的特征。節(jié)肢動物門約有100多萬種動物,是種類最多的一個門,它可分為四個綱,分別是昆蟲綱(典型動物一蜜蜂、蝴蝶),甲殼綱(典型動物一蝦、蟹),蛛形綱(典型動物一蜘蛛、蝎子,多足綱(典型動物一蜈蚣、馬陸)。它們的共同特征是身體和足都分節(jié),并且擁有外骨骼。4、昆蟲的特征。要判斷它是否是昆蟲,就要知道昆蟲的特征,昆蟲的身體可分為頭、胸、腹三部分,有三對分節(jié)的足,一般有兩對翅,體表長著一層保護身體的外骨酪。5、無脊椎動物的分類。無脊椎動物的共同特征是體內沒有脊椎骨,它們的形態(tài)各異,按照形態(tài)和結構可分類如下。三、常見的植物1、植物的分類。自然界的植物共可分為五大類,即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它們的特征如下。2、被子植物的開花結果。被子植物的花可按性別分為單性花、兩性花和雜性花三類。單性花是指缺少雄蕊或雌蕊的花,或是雌雄蕊其中之一退化無效的花(如冬瓜等)。兩性花指同時具有雄蕊和雌蕊的花(如桃花等)。雜性花指單性花和兩性花同生于一株或同種的不同植株上(如山菊外圍的舌狀花是單性花,內圍的筒狀花是兩性花)。其中單性花中缺少雌蕊或雄蕊退化的花一般不能結成果實(如南瓜、西瓜等的雄花),而兩性花和雜性花則可以通過昆蟲和風的媒介完成傳粉過程結成果實?;ㄔ趥鞣酆螅臃勘诎l(fā)育成果皮,胚珠發(fā)育成種子,胚珠中的受精卵(由花粉管中的一個精子與胚珠中的一個卵細胞結合而成,發(fā)育成胚。四、細胞1、細胞的各部分結構及作用。細胞的基本結構分別是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它們的作用如下。細胞膜:保護并控制細胞與外界的物質交換;細胞質:是細胞進行生命活動的場所;細胞核:內含遺傳物質,與遺傳有關。除此以外,植物細胞所特有的結構的作用如下。細胞壁:保護與支持植物細胞;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液泡:內含細胞液。2、動植物細胞的異同點。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的共同點是::動、植物細胞都具有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的不同點是:(1)植物細胞的細胞中具有細胞壁和葉綠體,成熟的植物細胞一般還有大液泡,動物細胞的細胞質中沒有這兩種細胞器;(2)植物細胞的細胞膜的作用是保護細胞和控制細胞內外的物質進出;動物細胞的細胞膜成為細胞質和外界環(huán)境之間唯一的屏障。五、顯微鏡下的各種生物1、生物在細胞結構上的異同點。2、顯微鏡的使用。顯微鏡的使用步驟一般包括四個過程:(1)安放:左手托鏡座,右手握鏡臂,將顯微鏡安放在接近光源,身體的左前側;(2)對光:轉動物鏡轉換器,使低倍物鏡正對通光孔。再轉動遮光器,讓較大的一個光圈對準通光孔。用左眼通過目鏡觀察,右眼張開,同時調節(jié)反光鏡,光線強時用平面鏡,光線暗時用凹面鏡,直到看到一個明亮的圓形視野;(3)放片:1)將載玻片放在載物臺上,兩端用壓片夾壓住,使要觀察的部分對準通光孔;2)從側面觀察物鏡,向前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慢慢下降,物鏡靠近載玻片時,注意不要讓物鏡碰到載玻片;(4)調焦::用左眼朝目鏡內注視,同時要求右眼張開,慢慢向后調節(jié)粗準焦螺旋。使鏡筒慢慢上升。當有物像時,停止調節(jié)粗準焦螺旋,然后輕微來回轉動細準焦螺旋,直到看到物像清晰為止。3、制作洋蔥表皮細胞的臨時裝片,步驟如下。(1)把洋蔥鱗片切成大小約0.5厘米見方的小塊;(2)在干凈的載玻片上滴一滴清水,用鑷子撕下洋蔥表皮,放在載玻片上用鑷子展平;(3)蓋玻片與載玻片成45度夾角,蓋上蓋玻片,防止氣泡產生;(4)在蓋玻片一側力口1一2滴紅墨水。在另一側用吸水紙吸水進行染色;(5)用顯微鏡觀察,繪圖。六、生物體的結構層次1、生物體的結構層次。(1)人體與許多生物都來自一個細胞——受精卵;(2)在生長發(fā)育過程中,通過細胞分裂實現細胞數目的增加,通過細胞分化實現細胞種類的增加;(3)形狀相似,結構、功能相同的細胞群形成組織,人體的四大基本組織是上皮組織、結締組織、神經組織、肌肉組織;植物的五大基本組織是保護組織,營養(yǎng)組織、輸導組織、機械組織和分生組織;不同的組織構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結構即器官;(4)動物體內不同的器官按一定次序結合在一起,形成行使一項或多項生理功能的系統(tǒng)。所以動物體的結構層次為:細胞一組織一器官一系統(tǒng)一動物體;植物體直接由器官組成,所以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為:細胞一組織一器官一植物體2、動物皮膚結構層次性的體現。動物的皮膚由外到內可分為表皮、真皮和皮下組織三層。(1)表皮位于皮膚的外表,細胞排列緊密,主要有上皮組織構成;(2)真皮內有許多血管,還有汗腺、觸覺小體、毛囊、立毛肌、熱敏小體及冷敏小體等。觸覺小體、熱敏小體和冷敏小體能接受皮膚的觸碰、擠壓、冷或熱等外界刺激,主要有神經組織構成。而血管內流動著的血液,則屬于結締組織。另外,當人體遇到寒冷或某些刺激汗毛會豎起來,這是立毛肌在起作用。立毛肌主要由肌肉組織構成;(3)皮下組織主要有脂肪組成,能緩沖撞擊,并儲藏能量。3、植物的五大基本組織。植物的基本組織有:(1)保護組織—細胞排列緊密,細胞間質少,覆蓋在植物體的表面,起保護作用;(2)輸導組織—由導管和篩管組成,分布在莖、葉脈等處,擔負水分和營養(yǎng)物質的運輸;(3)營養(yǎng)組織—細胞壁薄,細胞間質多,分布廣泛,具有吸收、貯藏等多種功能;(4)機械組織—細胞壁加厚,分布在莖、葉柄、葉脈等處,對植物器官起鞏固和支持;(5)分生組織—細胞體積小,細胞壁薄、細胞核大,具有持續(xù)分裂能力。每一種組織郡具有一定的分布規(guī)律和行使一種主要的生理功能,但各種組織又是相互依賴、密切配合的。4、消化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可分為消化道和消化腺兩部分。消化道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組成。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臟、腸腺、胰腺??谇粌扔醒例X,在舌的攪拌作用幫助下,將食物弄碎,混合了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后,對淀粉進行初步消化,消化成麥芽糖。胃能貯存食物,也能消化食物。胃壁上的胃腺能分泌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質,還能通過蠕動起到一定的物理消化作用。小腸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肝臟分泌的膽汁和胰腺分泌的胰液分別從膽總管和胰管進入小腸,小腸腸壁上的腸腺還能分泌腸液,通過小腸的蠕動,多種消化液與食糜充分混合,將淀粉、脂肪、蛋白質等有機高分子物質消化分解成能被身體利用的小分子物質。這些小分子物質和水、無機鹽、維生素等物質透過小腸壁進入毛細血管。因此消化系統(tǒng)的三大主要功能是:首先,將食物分解成能被身體利用的分子;然后,這些分子被吸收到血液中并被帶到全身各處;最后,廢棄物通過肛門被排出體外。七、生物的適應性和多樣性及其意義生物以各種各樣的方式來適應所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如植物的向光性、根的向水性、動物的保護色、擬態(tài)和警戒色等,這些方式有利于捕食、逃避天敵、尋找配偶等等。獲得有利的生存條件,從而使種族得以不斷繁衍。而在生物與生物之間,同種與異種之間發(fā)生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種內關系包括種內互助和種內斗爭,種間關系又包括寄生、競爭、捕食等,無論哪一種生物的滅絕或增加都會影響到其他生物,進而影響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嚴重的還會導致生態(tài)平衡的破壞。所以人類要通過建立自然保護區(qū)、動物園、植物園等措施來保護生物的多樣性。第三章地球與宇宙一、地球與地圖1、地球的形狀,顧名思義,是“球”形的。不過,對于“球”形的認識曾經歷了一個相當長的過程。公元前五六世紀,古希臘哲學家從球形最完美這一概念出發(fā),認為地球是球形的。到了公元前350年前后,古希臘學者亞里士多德通過觀察月食,根據月球上地影是一個圓形,第一次科學地論證了地球是個球體。我國戰(zhàn)國時期哲學家惠施也早已提出地球呈球形的看法。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領的5艘海船,用3年時間,完成了第一次環(huán)繞地球的航行,從而直接證實了地球是球形的。從此,人們便一致把我們所在的世界稱為“地球”。20世紀50年代后,科學技術發(fā)展非常迅速,為大地測量開辟了多種途徑,高精度的微波測距、激光測距。特別是人造衛(wèi)星上天,再加上電子計算機的運用和國際間的合作,使人們可以精確地測量地球的大小和形狀了。通過實測和分析,終于得到確切的數據:地球的平均赤道半徑為6738.14千米,極半徑為6356.76干米,赤道周長和子午線方向的周長分別惱40075千米和39941千米。測量還發(fā)現,北極地區(qū)約高出18.9米,南極地區(qū)則低下24~30米。地球,確切地說,是個三軸橢球體。2、在地球儀上,順著東西方向環(huán)繞地球儀一周的圓圈,叫做緯線。緯線指示東西方向,都是圓,長度有長有短,赤道最長,往兩極逐漸縮短,最后成一點。經線是地球儀上連接南北兩極并同緯線垂直相交的線,也叫子午線。經線指示南北方向,呈半圓狀,長度都相等。眾多的經線和緯線如何區(qū)分?人們采取了給經線和緯線標定度數的方法,這就是經度和緯度。經線的特點幾條重要的經線緯線的特點幾條重要的緯線1)經線指示南北方向;2)所有的經線長度都相等;3)兩條正相對的經線構成一個經線圈,任何一個經線圈都能把地球平分為兩半球。1)0o經線(本初子午線),它是東經和西經的分界線。2)西經20o和東經160o經線,是東西半球的分界線。3)180o經線,是國際日期變更線。1)緯線指示東西方向;2)每條緯線都自成圓圈;3)赤道是最大的緯線圈,從赤道向兩極緯線圈越來越小,到了兩極就縮小成一點。1)0o緯線(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線。2)南北回歸線(23o26'),是太陽直射的最南、最北界線,是熱帶和溫帶的分界線。3)南、北極圈(66o34')是有無極晝和極夜的分界線,是寒帶和溫帶的分界線。3、地圖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問、圖例。(1)比例尺的大小與地圖的詳略。在同樣的圖幅上,比例尺越大,地圖上所表示的實際范圍越小,但表示的內容越詳細,精確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則表示的范圍越大,內容越簡單,精確度越低。大范圍的地區(qū)地圖多選用較小的比例尺,如世界政區(qū)圖、中國政區(qū)圖等,小范圍的地區(qū)地圖多選用較大的比例尺,如平面圖、軍事圖、旅游圖等。比例尺的縮放:比例尺放大,用原比例尺乘以放大到的倍數。例如將l/10000的比例尺放大l倍,即比例尺放大到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是1/5000,比例尺變大。比例尺縮小,用原比例尺乘以縮小到的倍數(分數倍)。例如將1/50000的比例尺縮小1/4,即比例尺縮小到3/4,縮小后的比例尺應為:(3/4)×(1/50000)=1/66500,比例尺縮小??s放后圖幅面積的變化:比例尺放大后的圖幅面積=放大到的倍數之平方;如將比例尺放大到原圖的2倍,則放大后圖幅面積是原來的4倍;比例尺縮小后的圖幅面積=縮小到的倍數之平方;如將比例尺縮小到原圖的1/3,則圖幅面積為原圖的1/9。(2)地圖上有三種定向方法:1)一般定向方法:無指向標的無經緯網的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2)指向標定向方法:有指向標的地圖,指向標指示北方。3)經緯網定向方法:有經緯網的地圖,經線指示南北,緯線指示東西。其中經緯網定向方法最為精確,在有經緯網的地圖上辨別方向,首先要確定圖上的經線是東經還是西經,緯線是南緯還是北緯。(3)地圖上的圖例和注記:看懂地圖首先要熟悉圖例和注記。二、太陽和太陽系1、在宇宙中,太陽只是一顆普通的恒星。但是,對地球來說,這顆恒星太重要了。沒有它,地球上的生命就不會存在。太陽的光和熱是人類賴以生存和活動的源泉。地球上的許多自然現象,都同太陽息息相關。太陽與地球之間的平均距離約為1.5億千米。太陽的半徑約為700000千米,是地球半徑的109倍多。太陽的體積約為地球體積的130萬倍。太陽同所有的恒星一樣,是由熾熱的氣體構成的,主要分為氫和和氦。我們所能直接看到的是位于太陽表面的光球層。光球層比較活躍,溫度約為攝氏六千多度,屬于比較“涼爽”部分。在光球層的某些局部溫度比較低,在可見光范圍內這些部位就顯得比其他地方黑暗,所以人們稱之為“黑子”。光球層外外包裹著色球層,太陽能將能量通過色球層向外傳遞。這一層中有太陽耀斑,所謂耀斑是黑子形成前產生的灼熱氫云。色球層之外是太陽大氣的最外層日冕。日冕非常龐大,可以向太空綿延數百萬千米,但只有在日全食時才能看到它。人們可以在日冕中看到從色球層頂端產生的巨大火焰“日珥”。在輻射光和熱的同時,太陽也產生一種低密度的粒子流——太陽風。太陽風以每秒四百五十千米的速度向宇宙空間輻射。地球和其他某些行星的極光就是太陽風帶來的。如果一段時間內太陽風異常強大,便形成了太陽風暴。太陽的磁場極其強大復雜,其范圍甚至越過了冥王星軌道。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當太陽上黑子和耀斑增多時,發(fā)出的強烈射電會擾亂地球上空的電離層,使地面的無線電短波通訊受到影響,甚至會出現短暫的中斷。太陽大氣拋出的帶電粒子流,能使地球磁場受到擾動,產生“磁暴”現象,便磁針劇烈顫動,不能正確指方向。地球兩極地區(qū)的夜空,常會看到淡綠色、紅色、粉紅色的光帶或光弧,這就是極光。極光是帶電粒子流高速沖進那里的高空大氣層,被地球磁場捕獲,同稀薄大氣相碰撞而產生的。黑子——發(fā)生在光球層,周期11年,太陽活動強弱的標志耀斑——發(fā)生在色球層,周期11年,太陽活動最激烈的顯示2、太陽系是由太陽、行星及其衛(wèi)星、小行星、彗星、流星體和行星際物質構成的天體系統(tǒng),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它的質量占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太陽系中,其他的天體都在太陽的引力作用下,繞太陽公轉。已知太陽系有九大行星。按照它們同太陽的距離,由近及遠,依次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我們用肉眼可以看到的行星是: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另外的三顆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要用較大的望遠鏡才能看到。在火星軌道和木星軌道之間,還有一個小行星帶。這一帶有成千上萬顆小行星。太陽系的九大行星,除了水星和金星以外,都有衛(wèi)星繞轉。彗星是在扁長軌道上繞太陽運行的一種質量很小的天體,呈云霧狀的獨特外貌。著名的哈雷善星,繞太陽運行一周的時間為76年。1985年一1986年,在地球上人們曾觀察到哈雷琶星的回歸。流星體是行星際空間的塵粒和固體小塊,數量眾多。沿同一軌道繞太陽運行的大群流星體,稱為流星群。闖入地球大氣圈的流星體,因同大氣摩擦燃燒而產生的光跡,劃過長空,叫做流星現象。未燒盡的流星體降落到地面,叫做隕星。其中石質隕星叫做隕石;鐵質隕星叫做隕鐵。三、月球與月相1、天然月球是地球唯一的衛(wèi)星,是距離我們最近的天體。同地球相比,月球小得多。月球的直徑約為地球直徑的1/4;月球的體積為地球體積的l/49;月球的表面面積約為地球表面面積的1/14,比亞洲的面積還不一點;月球的質量約等于地球質量的1/81;月球的表面重力加速度很小,只相當于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1/6。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員,穿著沉重的宇航服,拿著探測儀器,在月面行走還是輕飄飄的。由于月球引力小,保留不住大氣,聲音也無法傳播,所以月球上是一個寂靜無聲、死氣沉沉的世界。月球上既然沒有大氣層,當然就沒有水汽,沒有風、云、雨、雪等天氣變化;晝夜溫度差別別很大,白天在陽光直射的地方,溫度可達127℃,夜晚則降到一1832、在地球上看月亮,有時全部黑暗,這叫新月(朔);有時像鐮刀,這叫蛾眉月;有時作半圓,這叫弦月;有時呈大半圓,這叫凸月;有時如一輪明鏡,銀光四射,這叫滿月(望)。月球圓缺(盈虧)的各種形狀,叫做月相。月球同地球一樣,自己不發(fā)光,全靠反射太陽光而發(fā)亮。迎著太陽的半個球是亮的,背著太陽的半個球是暗的。由于日、地、月三者的相對位置,隨著月球繞地球向東運行(同地球自轉方向一致)而變化,就形成了新月一上弦月一滿月一下弦月一新月的月相周期性更迭。月相變化的周期為29.53日。月相同太陽升落比較月升月落夜晚見月情形新月同升同落清晨黃昏徹夜不見滿月此升彼落黃昏清晨通宵可見*上弦月遲升后落正午半夜上半夜西天*下弦月早升先落半夜正午下半夜東天四、日食、月食1、地球繞著太陽旋轉,月球繞著地球旋轉,并隨著地球繞太陽旋轉。當月球走到太陽和地球之間,如果太陽、月球、地球正好處在或接近一條直線時就會把太陽遮住而發(fā)生日食。同樣,當月球走至地球背向太陽一面,如果太陽、地球、月球正好處在或接近一條直線時,也就是月球走進地球本影里,而發(fā)生月食。日食共有三種,即:日偏食、日環(huán)食和日全食。月球遮住太陽的一部分叫日偏食。月球只遮住太陽的中心部分,在太陽周圍還露出一圈日面,好像一個光環(huán)似的叫日環(huán)食。太陽被完全遮住的叫日全食。這三種不同的日食的發(fā)生跟太陽、月球和地球三者相互變化著的位置有關,并且也決定于月球與地球之間的距離變化。月球比太陽小得多,它的直徑大約是太陽直徑的四百分之一,而月球與地球間距離也差不多是太陽與地球間距離的四百分之一,所以從地球上看,月球與太陽的圓面大小差不多相等,因而能把太陽遮住而發(fā)生日食。在農歷十五、十六,月球運行到和太陽相對的方向。這時如果地球和月球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條直線上,月球就會進入地球的本影,而產生月全食。如果只有部分月球進入地球的本影,就產生月偏食。當月球進人地球的半影時,應該是半影食,但由于它的亮度減弱得很少,不易察覺,故不稱為月食,所以月食只有月全食和月偏食兩種。月食都發(fā)生在望(滿月),但不是每逢望都有月食,這和每逢朔不都出現日食是同樣的道理。在一般情況下月球不是從地球本影的上方通過,就是在下方離去,很少穿過或部分通過地球本影,因此,一般情況下就不會發(fā)生月食。每年月食最多發(fā)生3次,有時一次也不發(fā)生。五、天體和天體系統(tǒng)1、人們?yōu)榱吮阌谡J識恒星,把天球分成若干區(qū)域,這些區(qū)域稱為星座。每個星座中的恒星,人們曾把它們聯(lián)成各種不同的圖形。我們根據這些圖形,就能辨認不同的星座以及星座中的恒星。按照國際上的規(guī)定,全天分成88個星座。在星空中,人們可以看到,在北天極的周圍,有大熊、小熊和仙后三個星座。大熊星座和小熊星座的主要恒星都是七顆,排列成勺子的形狀。仙后星座有五顆亮星,它們排列成W的形狀。在北半球的中高緯度,這三個星座都是終年可見的。在北半球的中緯度,九月初的21時左右,天頂附近有天琴座(其中有織女星)十天鵝座和天鷹座(其中有牛郎星)。2、宇宙間的天體都在運動著。運動著的天體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繞轉,而形成天體系統(tǒng)。天體系統(tǒng)有不同的級別。月球和地球構成地月系。地月系的中心天體是地球,月球圍繞地球公轉。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圍繞太陽公轉,它們和太陽構成高一級的天體系統(tǒng)。這個以太陽為中心的天體系統(tǒng),稱為太陽系。太陽系又是更高一級天體系統(tǒng)——銀河系的極微小部分。銀河系中像太陽這樣的恒星就有2000多億顆。銀河系主體部分的直徑達7萬光年。在銀河系以外,人們又觀測到大約10億個同銀河系類似的天體系統(tǒng),我們把它們叫做河外星系,簡稱星系。目前,天文學上把銀河系和現在所能觀測到的河外星系,合起來叫做總星系。它是現在所知道的最高一級天體系統(tǒng),也是目前人們所能觀測到的宇宙部分。第四章物質的特性一、物態(tài)變化自然界中的物質一般存在有三種狀態(tài):固態(tài)、液態(tài)和氣態(tài)。物質狀態(tài)的變化一般伴隨著熱量的變化——吸熱和放熱。固體熔化、液體汽化、固體升華都需要吸熱,液體凝固、氣體液化、氣體凝華都需要放熱。1、熔化和凝固熔化是物質由固態(tài)變成液態(tài)的過程,從液態(tài)變成固態(tài)的過程叫做凝固。三態(tài)的相互轉化熔化一凝固圖象的縱坐標表示溫度,橫坐標表示實驗經過的時間。下圖甲為晶體的熔化圖象,其中AB段表示固體吸熱升溫階段;BC段表示晶體熔化階段,此階段要吸熱,但溫度基本保持不變,這個固定的熔化溫度即為熔點;CD段表示液態(tài)升溫階段。下圖乙為非晶體的熔化圖象,圖中沒有相對水平的一段(即溫度不變的部分),隨著加熱的進行其溫度不斷上升,直至全部變?yōu)橐簯B(tài)。用圖形記錄物理變化的過程是科學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根據學生的實驗數據作出圖象,找出圖象的變化規(guī)律,是學習的難點,也是學生觀察能力的深化。凝固是熔化過程的逆過程,在熔化圖象的基礎上推理,畫出晶體的凝固圖象,培養(yǎng)學生知識的遷移能力。熔化一凝固的圖象2、汽化和液化汽化是物質由液態(tài)變?yōu)闅鈶B(tài)的過程,液體汽化時要吸收大量的熱,它有兩種表現形式蒸發(fā)和沸騰。兩者有以下四點區(qū)別:(1)蒸發(fā)是液體表面的汽化現象,沸騰是在液體表面與內部同時發(fā)生的劇烈汽化現象;(2)蒸發(fā)可在任何溫度下進行,沸騰只能當溫度達到沸點才進行;(3)蒸發(fā)的快慢與溫度高低、液體表面積大小、液面空氣流動快慢有關,沸騰與液面氣壓高低相關;(4)蒸發(fā)時會從液體內部吸熱,具有致冷效果;沸騰時需從外界吸收大量的熱。在水沸騰實驗中,觀察水的沸騰現象,研究水沸騰時的溫度。每組一個小燒杯,內裝大約100克的溫水,將燒杯放在石棉網上加熱,把溫度計從塑料蓋子中央的孔內穿進,蓋上燒杯,使溫度計的玻璃泡沒人水中。待水溫升至90℃液化是物質從氣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的過程。氣體液化時要放出大量的熱,所以100℃的水蒸氣比100℃的沸水對人的燙傷要厲害得多。水蒸氣是無色、無味的氣體,人眼是看不見的,燒開水時水面出現大量的“白氣”是高溫水蒸氣遇冷空氣后液化成的小水珠。霧是地面附近的水蒸氣遇冷后液化成的大面積“白氣3、升華和凝華升華是物質從固態(tài)直接變成氣態(tài)的過程。凝華是升華的逆過程。升華需要吸熱,凝華會放熱。冬天衣服凍于是升華的結果;嚴寒的冬季,北方地區(qū)玻璃窗上出現的“冰花”是室內水蒸氣凝華的結果。樟腦丸放人衣箱后會升華成殺蟲的氣體,初冬季節(jié)水蒸氣會凝華在草和地面上形成霜。如何用物態(tài)變化的觀點解釋自然界中雨、云、雪、露、霧、霜的形成了首先應明確它們都是由空氣中的水蒸氣演變成的;其次應知道它們是由小水珠還是小冰晶構成的,再尋找其相關的物態(tài)變化過程。例如:露是小水珠,它是空氣中水蒸氣液化而成的。二、物質的構成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它既不是“最小微?!币膊皇恰拔ㄒ坏奈⒘!?。雖然大部分的物質是由分子構成,但也有許多物質是由原子或離子等微粒構成的。分子的基本性質:(1)分子的質量、體積很??;(2)分子處于不停地無規(guī)則運動之中;(3)分子之間有空隙;(4)同種物質分子的性質相同,不同種物質分子的性質不同。分子具有的這四個基本性質解釋日?,F象的理論依據。分子的運動使兩種不同物質在接觸時,彼此進入人對方的現象,叫做擴散。如液體擴散,氣體擴散,固體擴散,固、液、氣之間也能擴散。分子運動的快慢與溫度有關,物體的溫度越高,分子的運動越劇烈,擴散現象就越明顯。蒸發(fā)是一種緩慢進行的汽化方式,從分子運動的角度看,蒸發(fā)實質上是處于液體表面的分子由于運動離開液面的過程。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越容易離開液面。所以,我們說蒸發(fā)是在液體表面進行的汽化現象。同樣可以利用分子運動的觀點來解釋其他物態(tài)變化的現象。如何用分子的觀點區(qū)別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關鍵是分子本身是否發(fā)生了變化。物質在發(fā)生物理變化時,分子本身沒有發(fā)生變化,只是分子之間的間隔發(fā)生了變化,從而使物質的狀態(tài)發(fā)生了改變。如水由冰—>液態(tài)水—>水蒸氣,就是水分子的聚集狀態(tài)發(fā)生了變化,水分子本身并沒有發(fā)生改變。因此,我們說三態(tài)變化都是物理變化。當物質發(fā)生化學變化時,原物質的分子發(fā)生了變化,生成了其他的新分子。如水電解,水分子分解生成了氫氣分子和氧氣分子,產生了新的分子,故發(fā)生了化學變化。三、物質的溶解性和酸堿性1、物質的溶解性物質的溶解性是某種物質在另一種物質中的溶解能力的大小。一種或一種以上的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里,形成均一的、穩(wěn)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溶液的基本特征是溶液的均一性和穩(wěn)定性。在水溶液申,某種分子(或離子)高度分散到水分子中間,形成透明的混合物。均一性,是指溶液各處濃度一樣,性質相同。如一杯蔗糖溶液,取上部的溶液和下部的溶液,它們的濃度都一樣。穩(wěn)定性,是指條件不發(fā)生變化時(如水分不蒸發(fā),溫度不變化)無論放置多長時間,溶液不分層,也不析出固體沉淀。在一定的條件下,物質能夠溶解的數量是有限的。相同條件下,不同的物質溶解的能力不同。物質的溶解能力隨溫度的變化而變化:大多數固態(tài)物質的溶解能力隨溫度的升高而升高;少數物質(如食鹽)的溶解能力受溫度的影響很小;也有極少數物質(如熟石灰)的溶解能力隨溫度的升高而降低。同一物質在不同的另一種物質里溶解能力不同。氣體在液體中溶解時液體溫度越高,氣體溶解能力越弱;壓強越大,氣體溶解能力越強。在物質的溶解過程中,有的溫度會升高,要放出熱量;有的溫度會降低,要吸收熱量。探究實驗——食鹽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影響因素,體現了控制變量的重要性。注意此實驗的前提條件是,食鹽的質量一定,水的體積一定即水的質量一定,然后再來討論影響因素。2、物質的酸堿性如何知道物質的酸堿性呢?通過使用紫色石蕊試液或無色酚酞試液可以知道。溶液的酸堿度常用pH來表示,pH的范圍通常在0一14之間。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酸性,數值越小,酸性越強;pH>7,溶液呈堿性,數值越大,堿性越強。測定物質酸堿性強弱最常用、最簡單的方法是使用pH試紙。使用方法:用潔凈的玻璃棒蘸取被測試的溶液,滴在pH試紙上,將試紙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對照,看與哪種顏色最接近,從而確定被測溶液的pH。根據pH便可判斷溶液的酸堿性強弱。(注意:用過的玻璃棒要再次使用的話,先要用蒸餾水沖洗。)浙教版科學七下第一章知識要點1、人的感受器有:視覺、聽覺、嗅覺、味覺、痛覺、觸覺、冷覺和熱覺,其中冷覺和熱覺又可統(tǒng)稱為溫度覺或冷熱覺。2、人的感覺器官有:眼、耳朵、鼻、舌、皮膚等。3、對熱覺最敏感的部位是手背,對觸覺最敏感的部位是指尖。4、氣味通過鼻腔,刺激嗅覺神經末梢,嗅覺神經將信息傳到大腦,形成嗅覺。5、舌頭表面的每個味蕾上都有味覺細胞和味覺神經,能感受各種不同物質的刺激。當食物進入口腔,其中一些物質溶于唾液中,刺激味覺細胞,再通過味覺神經傳到大腦形成味覺。6、味道酸甜苦咸敏感區(qū)域舌側(中)舌尖舌根舌側(前)7、進行P5的活動時,在每吸入一種溶液前都用清水漱口,以排除上一次實驗的影響(或干擾)。8、正在發(fā)聲的物體叫做聲源。聲音可以在固體、液體和氣體中傳播。9、聲音發(fā)生的條件:振動;聲音傳播的條件:需要介質;聲音傳播的方式:聲波。10、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11、在15℃的空氣中,聲音傳播的速度為340米12、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聽小骨;內耳包括耳蝸、前庭和半規(guī)管。13、耳的結構:P10圖1-1814、聽覺產生過程:耳廓→外耳道→鼓膜→鼓室內的聽小骨→耳蝸→聽神經→大腦。15、遇到巨大的響聲時,迅速張嘴,捂緊雙耳是使鼓膜內外氣壓保持平衡,避免鼓膜被震破。16、樂音的三要素:音調、響度和音色。17、物體在1秒內振動的次數叫頻率,單位是赫茲(Hz)。18、頻率越大,音調越高。19、人的發(fā)聲頻率大約在65赫茲到1100赫茲之間;聽覺頻率大約在10赫茲到20000赫茲之間。20、高于20000赫茲的聲音叫做超聲,低于20赫茲的聲音叫做次聲。21、高于20000赫茲的聲波叫做超聲波,低于20赫茲的聲波叫做次聲波。22、同一聲源發(fā)出的聲音,其響度與聲源振動的幅度有關,跟人距離聲源的遠近有關23、發(fā)聲體的性質、形狀、發(fā)聲的方法能影響音色。24、正在發(fā)光的物體叫做光源。如太陽、燃燒著的蠟燭、開著的電視的屏幕、螢火蟲等。25、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26、光的傳播不需要介質,光在真空中傳播最快達到3×10827、日食、月食、影子的形成、步槍瞄準、列隊排整齊等都是利用光的直線傳播的原理。28、發(fā)生光的色散時,彩色光帶中顏色的順序:紅、橙、黃、綠、藍、靛、紫。其中紫色光的折射角最大,紅光最小。29、白光是多種單色光混合而成的復色光。30、紅外線的應用:紅外測溫儀、紅外夜視儀、紅外遙感、紅外攝像儀、紅外望遠鏡。紫外線的應用:熒光效應、殺菌、消毒。31、白色的物體反射所有照射在它表面的光;黑色物體吸收所有照射在它表面的光;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透過的色光的顏色決定的;不透明的物體只反射與其顏色相同的光,其他顏色的光均被吸收。32、光的反射:光從一種均勻的物質射到另一種物質的表面上時,光會改變傳播方向,又返回到原先的物質中。33、光的反射定律:光反射時,入射光線、反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意】入射角是指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反射角是指反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垂直射入時,反射角和入射角都為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說入射角等于反射角。34、平面鏡成像的特點:虛像,像和物體等大,像和物體以鏡面對稱。35、光的折射定律:光折射時,入射光線、折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的兩側。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物質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當光從其他透明物質斜射入空氣時,折射角大于入射角。36、凸透鏡:中間厚,邊緣薄,有會聚光線的作用。凹透鏡:中間薄,邊緣厚,有發(fā)散光線的作用。凹面鏡也有會聚光線的作用;凸面鏡也有發(fā)散光線的作用。37、有關凸透鏡成像的幾個概念:●焦點F:凸透鏡能將太陽光(平行光)會聚成一點,這點叫做焦點?!窠咕鄁:焦點到凸透鏡光心的距離。(凸透鏡有一對實焦點,而凹透鏡有一對虛焦點)●物距u:透鏡到物體的距離?!裣窬鄓:透鏡到像的距離.38、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物體到透鏡的距離u像的特點像與透鏡的距離v應用倒立或正立縮小或放大虛或實倒立縮小實照相機倒立放大實幻燈機倒立等大實測焦距f不成像獲取平行光正立放大虛放大鏡39、眼球由眼球壁(包括角膜、鞏膜、視網膜等)及其內容物(包括晶狀體和玻璃體等)組成。角膜、晶狀體、玻璃體共同組成了眼的折光系統(tǒng)。物體射出的光線經折光系統(tǒng),在視網膜上形成物像,經視神經傳入大腦,形成視覺。40、虹膜的作用是調節(jié)瞳孔的大小,可以控制進入眼球內的光線的強弱。41、近視和遠視的原因及矯正42、信息反映的是事物的狀態(tài)、特性的變化。43、用于獲取、傳遞、處理和利用信息的技術稱為信息技術。44、電磁波包括無線電波、微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X射線、γ射線等。光也是一種電磁波。45、不論是嗅覺、味覺、視覺、聽覺,它們形成的部位都在大腦。第2章知識歸納總結知識結構圖:1.力:(1)定義:物體對物體的作用,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單位:牛(N)(3)作用效果(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點(5)力的測量(6)力的表示方法2.力的種類:(1)重力(2)摩擦力:4.二力平衡:平衡態(tài)→二力平衡條件(同體,等值,反向,共線)→應用5.慣性及牛頓第一定律6.力和運動的關系: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重點知識詳解1.物質有許多不同的運動方式,如機械運動、聲運動、光運動、電運動、熱運動、生命運動等。2.能有動能、勢能、化學能、電能、聲能、光能等多種形式。動能和勢能統(tǒng)稱為機械能;人和動物的大部分食物、各種各樣的燃料都儲存著化學能;發(fā)電站和電池能為我們提供電能;絕大多數植物的生長離不開光能。3.判斷物體運動和靜止時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做參照物。機械運動可分為曲線運動和直線運動。直線運動又可分為勻速直線運動和變速直線運動。4.物體運動的快慢用速度或平均速度描述.速度和平均速度的計算公式為v=,單位為米/秒或千米/時。5.力既能改變物體的形狀,又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單位是牛頓。實驗室常用彈簧測力計來測量力的大小。6.物體形變時會產生彈力。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稱為力的三要素。力的圖示可以將這三個要素表示出來。7.物體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重力的大小與質量成正比,計算公式為G=mg。8.摩擦力的作用是阻礙物體的相對運動。增大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可以增大摩擦;加潤滑油、用滾動代替滑動、利用氣墊等方法可以減小摩擦。9.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是: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時候,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一切物體都具有保持原有的速度大小和運動方向的性質即慣性。固體、液體和氣體都具有慣性。10.二力平衡的條件是: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作用在同一直線上。第三章代代相傳的生命一、動物的生命周期(一)動物的生命周期1.人的生命周期。受精卵→嬰兒期→幼兒期→兒童期→青春期→中年期→老年期→死亡。受精卵是個體發(fā)育的起點。2.青蛙的生命周期:受精卵→胚胎→蝌蚪→幼蛙→成蛙→死亡或冬眠。3.家蠶的發(fā)育:受精卵→幼蟲→蛹→成蟲。4.蝗蟲的發(fā)育:受精卵→成蟲→出生。5.動物的生命周期:動物的一生都要經歷生長發(fā)育、生殖、死亡等生長時期構成。(二)變態(tài)發(fā)育。1.從幼體到成體的發(fā)育過程中,在生活和形態(tài)結構上要發(fā)生很大的改變,這種發(fā)育類型,稱為變態(tài)發(fā)育。2.一生經歷受精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這種發(fā)育叫做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3.一生只經過受精卵、幼蟲(若蟲)、成蟲和三個階段,不經過蛹,這種發(fā)育過程叫做不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三)動物的壽命是指動物的生命周期的時間。影響動物壽命的較大的因素有氣候、食物、敵害等。二、新生命的誕生1.精子和卵細胞是人體中的生殖細胞。(1)男性的生殖系統(tǒng)主要由睪丸、輸精管、精囊、前列腺等器官組成。其中睪丸是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能產生精子。(2)女性的生殖系統(tǒng)主要由卵巢、輸卵管、子宮、尿道等器官組成。其中卵巢是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能產生卵細胞。2.受精與妊娠(1)受精:精子和卵細胞在輸卵管中結合形成受精卵的過程。受精的場所是輸卵管。(2)一般情況下,一個卵子只能接受1個精子。受精卵形成后,也進行細胞分裂,邊沿輸卵管往下移動,進入子宮,在子宮內膜,這樣婦女就懷孕了,也稱為著床。3.胚胎的發(fā)育(1)子宮是胚胎主要的、最終的發(fā)育場所。胚胎發(fā)育過程需要大量的營養(yǎng)物質,早期胚胎發(fā)育所需的營養(yǎng)來自卵細胞質中的卵黃,以后胚胎通過胎盤和臍帶從母體吸取營養(yǎng)和氧氣,并將代謝廢物排入母體血液。(2)胚胎發(fā)育的開端是受精卵分裂,到60天左右時,器官和系統(tǒng)基本形成,初具人形,成為胎兒。(3)整個胚胎發(fā)育過程需280天左右,胎兒從母體內產出的過程叫分娩,分娩出來的胎兒叫嬰兒。三、走向成熟1.青春期是兒童期逐漸成為中年期的過渡時期,是指生殖器官開始發(fā)育到成熟的階段。女孩的青春期一般是從十一二歲到十七八歲,男孩的青春期一般比女孩晚二年左右。2.男女生殖器官的差異稱為第一性征。除生殖器官外的男女差異稱為第二性征。3.青春期發(fā)育的特點:4、青春期是人體發(fā)育的重要時期,也是人體變化最明顯的時期。(1)人體的外表變化青春期人體的外表男女共同變化有:身體迅速長高、體重迅速增加、長出腋毛和陰毛等。男性第二性征的主要表現是長胡須、聲調較低和喉結突出等。女性第二性征的主要表現是脂肪增多、聲調較高和乳房發(fā)育等。(2)生殖器官的發(fā)育和成熟——這是青春期發(fā)育的重要特征。進入青春期,女孩的卵巢發(fā)育成熟后,大約每一個月有1個成熟的卵排出。如果卵沒有受精,就會引起子宮出血,這就是月經,即女孩生殖器官成熟的標志是出現月經。進入青春期的,男孩睪丸已經能產生精子,因此有時在睡夢中會排出精液,這種現象叫遺精。即男孩生殖器官成熟的標志是出現遺精。(3)內臟功能日漸健全:進入青春期,心臟收縮力增強、肺通氣量增大、腦調節(jié)功能增強等。四、動物新老個體的更替1、動物的生命周期反映了動物新老個體間的更替。新個體是通過動物的生殖產生的,而成年個體在死亡之前,能產生新個體,以保證種族的延續(xù)。2、通過精子和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產生新個體的生殖方式,稱為有性生殖。不需要精子和卵細胞結合,直接由母體產生新個體的生殖方式,稱為無性生殖。3、動物生殖的多樣性(1)受精方式不同①體外受精②體內受精(2)胚胎發(fā)育方式:①卵生②胎生③卵胎生(也叫假胎生)4、變形蟲、草履蟲等單細胞動物一般進行無性生殖,生殖方式為分裂生殖。5、新生命誕生后,經過生長發(fā)育,最終都要衰老和死亡。6、影響人衰老的因素有生活環(huán)境、生活方式、精神狀態(tài)等。五、植物的一生1、菜豆種子由種皮和胚構成;其中胚由胚芽、胚軸、胚根、子葉(兩片)組成。2、玉米種子由種皮和果皮、胚和胚乳構成;3、(1)根據種子里有無胚乳分為:①有胚乳種子②無胚乳種子(2)根據種子里子葉數目分為:①單子葉植物種子②雙子葉植物種子4、種子里含有豐富的淀粉、蛋白質、脂肪、無機鹽等營養(yǎng)物質。5、種子萌發(fā)的內部條件:胚必須是活的,它是將來發(fā)育成幼苗的結構基礎,子葉或子葉中的營養(yǎng)物質是胚發(fā)育需要的營養(yǎng)物質的來源。6、芽是未發(fā)育的莖、葉或花。7、芽的結構有生長點、葉原基、幼芽、芽軸和芽原基等部分。8、花是被子植物的生殖器官。花由花被和花蕊組成,其中花萼和花瓣構成了花被,花蕊則有雄蕊和雌蕊構成。9、植物的一生也跟動物一樣,具有生命周期。10、植物的種族在這種生命周期的循環(huán)運動中不斷地得以延續(xù)。六、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樣性1、當花的各個組成部分發(fā)育成熟,花被展開,雄蕊和雌蕊顯露出來,叫開花。2、傳粉是指雄蕊中的花粉從花藥中散出來,落到雌蕊的柱頭上的過程。3、傳粉的方式:自花傳粉和異花傳粉。其中,異花傳粉是普遍的傳粉方式。4、異花傳粉的途徑:蟲媒花,靠昆蟲傳粉,動力來自于昆蟲;人工授粉:為了提高農作物的產量,人們常用人工的方法來傳播花粉。5、完成傳粉后,花粉受到柱頭分泌的黏液的刺激,就萌發(fā)形成花粉管;花粉管穿過柱頭伸入子房,一直到達胚珠。同時花粉管內形成2個精子。6、精子到達胚珠后,一個精子與胚珠內的卵細胞融合形成受精卵。7、受精后,花萼、花瓣、雄蕊、雌蕊的柱頭和花柱一般都凋落。(也有少數花萼不凋落,如草莓)8、子房發(fā)育成果實,子房壁發(fā)育成果皮,胚珠發(fā)育成種子,珠被發(fā)育成種皮,受精卵發(fā)育成胚。9、營養(yǎng)繁殖是指許多被子植物還可以用營養(yǎng)器官,即根、莖、葉進行繁殖的生殖方式。常用的營養(yǎng)繁殖方法有四種:分根、壓條、扦插、嫁接。第四章第一節(jié)地球的自轉1.地球的自轉:地球繞地軸不停地旋轉的運動。2.地球自轉的方向:自西向東。(1)從北極上空俯視,地球作逆時針方向旋轉。(2)從南極上空俯視,地球作順時針方向旋轉。3.地球自轉的周期:約1天(約24小時)。4.地球自轉產生的現象。(1)東升西落(2)晝夜交替5.晝夜現象:由于地球是一個不發(fā)光、不透明的球體。晝夜交替現象:地球不停地自轉。6.晨昏線(圈):晝夜半球的分界線,它由晨線和昏線構成。(1)昏線:隨著地球的自轉,逐漸由晝變成夜的界線。(2)晨線:隨著地球的自轉,逐漸由夜變成晝的界線。第二節(jié)北京的時間和“北京時間"1.地方時:因經度不同而不同的時刻,稱為地方時,東邊的地方時總是比西邊的來得早。2.時區(qū):把全球劃分成24個150經度寬的地區(qū),每個地區(qū)就叫做一個時區(qū)。區(qū)時:以中央經線的地方時作為全區(qū)統(tǒng)一使用的標準時間。區(qū)時計算原則:東正西負,東加西減3.北京的時間和“北京時間”。(1)北京的時間:北京的地方時,即東經1160經線的地方時(2)北京時間:東八區(qū)的區(qū)時,即東經1200經線的地方時。4.日界線:以1800經線為基線,稱為國際日期變更線,簡稱日界線。它是曲折。(1)東十二區(qū)和西十二區(qū)的時刻相同,但日期相差一天。(2)從西十二區(qū)越過日界線進入東十二區(qū),日期要增加一天,反之就要減去一天。(3)西十二區(qū)在日界線東側(昨天),東十二區(qū)在日界線西側(今天)。(4)自東向西越過日界線,日期要增加一天,反之就要減去一天。(5)日界線的西側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點。第三節(jié)地球的繞日運動1.地球的公轉:地球自西向東繞太陽不停地旋轉,周期為365.2422天2.太陽高度:太陽光與地面的交角,叫做太陽高度角,簡稱太陽高度。(1)一天中太陽高度正午最大,桿影最短。(由于地球自轉)(2)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夏季最大,桿影最短,冬季正午太陽高度最小,桿影最長。(3)同一時間,太陽高度從直射點向兩側減小,緯度越高太陽高度越小。3.太陽直射點(太陽高度為900)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直射赤道1、一年中,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來回移動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直射北回歸線2、回歸線之間的地區(qū):太陽兩次直射秋分日(9月23日前后)直射赤道3、回歸線上直射一次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直射南回歸線4、其他地區(qū)無直射4.晝夜長短的變化:(1)赤道全年晝夜等長(2)北半球其他地區(qū):夏至日白天最長,冬至日白天最短,北半球夏至日時,南半球冬至日。(3)夏季,南極圈,北極圈內出現極晝,冬季出現極夜。(緯度越高,晝夜變化最大)5.五帶的劃分:(1)根據接受太陽輻射熱量多少劃分為:熱帶、南溫帶、北溫帶、南寒帶和北寒帶。(2)熱帶:在南北緯23.5°之間,,有直射陽光,終年炎熱,晝夜長短變化小.溫帶:在南北緯23.5°與南北緯66.5°之間,既無直射陽光,也無極晝極夜現象,四季分明。寒帶:在南北緯66.5°到90°之間,終年寒冷,有極晝極夜現象。(3)正午太陽高度變化、四季更替、晝夜長短的變化、五帶的形成,是由于地球公轉,第四節(jié)日歷上的科學1.歷法的種類:①陽歷:以地球繞日公轉周期為依據②陰歷:以月相變化周期為依據③陰陽歷:結合地球繞日公轉周期和月相變化周期。2、我國的日歷由公歷和農歷組成。公歷(包括年月日星期)屬于陽歷,農歷(包括年月日節(jié)氣)屬于陰陽歷,農歷中的月是屬于陰歷,農歷中的二十四節(jié)氣屬于陽歷3.閏年:公元年能被4整除是閏年,世紀年能被400整除是閏年。公歷平年365天,閏年366天(400年中有97年是閏年,有303年是平年)平年2月份28天,閏年2月份29天。4.二十四節(jié)氣:我國古代將四季更替的周期分為二十四段,每段(約15日)叫做一個節(jié)氣,屬于陽歷,對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具有指導和預告的作用。第五節(jié)地殼變動和火山地震1.地球內部可分為地殼、地幔、地核三層,地殼和地幔的頂部(軟流層以上部分)共同組成了巖石圈。軟流層位于上地幔。2.地殼變動:懸崖峭壁上巖層斷裂的痕跡、采石場上彎曲的巖層、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的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說明發(fā)生了海陸變遷)、火山和地震。4.火山和地震(1)火山由火山口、火山錐、巖漿通道組成(2)火山按活動特點分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3)地震成因是:地殼巖石在地球內力作用下,發(fā)生斷裂或錯位而引起震動。(4)地震結構包括: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距、等震線。(5)分布:環(huán)太平洋陸地和周圍海洋、地中?!柴R拉雅山帶(6)防震自救的措施:跑到空曠的地方,或躲到面積較小的房間里或桌子下等。第六節(jié)地球表面的七巧板——板塊1.大陸漂移說:魏格納依據大西洋兩岸大陸輪廓的可拼合性和其他依據提出。2.板快構造學說:全球由亞歐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六大板塊組成,漂浮在軟流層上,不斷地發(fā)生碰撞和張裂。板塊的碰撞形成了山脈(海溝、島嶼),板塊張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2.等高線地形圖地形部位等高線分布特點山頂等高線呈封閉狀態(tài),由外向內,海拔增高鞍部兩條等高線凸出部位相對應峭壁等高線重疊處山脊等高線向海拔較低處凸出山谷等高線向海拔較高處凸出陡坡等高線較密處緩坡等高線較疏處洼地等高線呈很小的封閉的曲線時中間低第七節(jié)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圖1.常見的地形。地形類型特征山地海拔高(500米以上),地面起伏明顯丘陵海拔500米以下,地面起伏較小平原海拔高(200米以下),地面起伏小高原海拔高(500米以上),地面起伏小盆地周圍高中間低3、地殼的緩慢變化——風化作用、流水作用、風力作用、生物作用(統(tǒng)稱為外力作用)內力作用塑造了山嶺和低地,使地表變得高低不平;外力作用把高山削低,將低谷填平,使高低不平的地表形態(tài)趨于平坦。浙教版科學八上八年級上《科學》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復習提綱第一節(jié)水在哪里1.海洋水:海水約占地球水總量的96.53%2.陸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體是冰川水,目前,人類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淺層地下水,僅占地球上淡水總量的0.3%3.水有固、液、氣三種狀態(tài),水的三態(tài)變化屬于物理變化4.水與生命:一個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人體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兒童身上4/5是水分5.水的循環(huán):小循環(huán)——①陸上內循環(huán):陸地---大氣——②海上內循環(huán):海洋---大氣大循環(huán)海陸間水循環(huán):海洋--陸地--大氣

(l)海陸間大循環(huán)的5個環(huán)節(jié):a蒸發(fā)b水汽輸送c降水d地表徑流e下滲(地下徑流)(2)海陸間大循環(huán)的意義:a使地球上的水、大氣、巖石和生物發(fā)生密切的聯(lián)系;b使海洋源源不斷地向陸地供應淡水,使水資源得到再生。6、每年的3月22日第二節(jié)水的組成1.水的電解電極氣體的量檢驗方法及現象結論正極氣體體積是負極的1/2氣體能是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正極產生的氣體是氧氣負極氣體體積是正極極的2倍氣體能在空氣中燃燒,產生淡藍色火焰負極產生的氣體是氫氣實驗結論:水通直流電氫氣+氧氣,說明水是由氫和氧組成的(水的電解是化學變化)2.、水的重要性質顏色無色沸點100℃氣味無味凝固點0℃狀態(tài)常溫常壓下液態(tài)水的異?,F象4℃時密度最大,結冰后體積膨脹,冰浮在水面上第三節(jié).水的密度1、密度定義:單位體積的某種物質的質量叫做該物質的密度。.(l)密度是物質的固有屬性,與物體的形狀、體積、質量無關,即對于同一物質而言,密度值是不變的。(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樣的;)(2)不同的物質,密度不同;2.密度的公式:m=ρ/v(公式變形:m=ρvv=m/ρ)ρ表示密度,m表示質量(單位:千克或克),v表示體積(單位:米3或厘米3)水銀的密度為13.6×103千克/米3,它所表示的意義是1米3的水銀的質量是13.6×3、.密度的單位:(1)密度的單位:千克/米3或克/厘米3,(2)兩者的關系: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1kg/m3=1×10-3g/cm(3)水的密度:1×103千克/米3或1克/厘米3(4)單位轉化::1毫升=1cm3=1×10-6m31噸=1000千克1毫升=1×10-3升1升=104、密度的測量(1)測量原理:ρ=m/v(2)測量步驟:①用天平稱量物體的質量;②用量筒或量杯測量物體的體積;③計算5、密度知識的應用:(1)在密度公式中,知道其中任意兩個量,即可求得第三個量。(2)可用于鑒別物質的種類。第四節(jié)水的壓強1、壓力的定義:是垂直作用物體表面的力。2、壓力的方向:總是與受力物體的表面垂直,3、壓力的大?。翰灰欢ǖ扔谥亓?、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壓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一般在科學上用壓強來表示;5、壓強的定義: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做壓強.6、壓強的計算公式:P=F/S(P表示壓強,F表示壓力,S表示受力面積)7、壓強的單位:帕(Pa)(1帕=1牛/米2,常用的壓強單位有百帕,千帕,兆帕)8、增大和減少壓強的方法:(1)增大壓強的方法:A、壓力不變時,減小受力面積;B、受力面積不變時,增大壓力(2)減小壓強的方法:A、壓力不變時,增大受力面積B、受力面積不變時,減少壓力9、液體內部壓強的特點:(1)液體內部都存在壓強;(2)液體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大而增大;(3)同一深度,各個方向上的壓強大小相等;(4)不同液體深度相同處,密度越大,壓強越大(液體內部壓強的計算式P=ρgh)推導過程——P=F/S=G/S=mg/s=ρvg/s=ρshg/s=ρgh第五節(jié)水的浮力1、液體(氣體)對浸入其內的物體都會產生向上的浮力,2、方向:豎直向上3、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體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公式:F浮=G排液=ρ排gv排注意:(1)浮力只跟物體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有關,(2)浮力與液體的深度、物體的密度,形狀無關;(3)對于完全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浮力還與液體的密度,物體的體積有關;(4)計算時,單位要統(tǒng)一(ρ排取千克/米3,v排取米3)2、物體的浮沉條件:浸在液體中的物體的浮沉取決于:物體的重力G和浮力F浮的大小。①F浮<G下沉(ρ物>ρ液)②F浮>G上?。é盐?lt;ρ液)③F浮=G懸浮此時V排=V物(ρ物=ρ液)④F浮=G漂浮此時V排<V物(ρ物<ρ液)注意:①上浮和下沉都是不穩(wěn)定狀態(tài),是動態(tài)過程,上浮的物體最終會浮出液面,而處于漂浮狀態(tài);下沉的物體最終則會沉到液底處于靜止狀態(tài)。②漂浮和懸浮時,物體都是受到兩個力而處于平衡狀態(tài),F浮=G(沉到水底時:F?。獸支持力=G)4.實心物體浸沒在液體中①當ρ液>ρ物時,上浮(最終漂?。诋敠岩?lt;ρ物時,下沉③當ρ液=ρ物時,懸浮5.浮沉條件的應用(1)輪船①因為漂浮時,F浮=G,所以同一艘輪船從海行駛到江河或從河到海,其受到的浮力不變。②根據F浮=ρ排gv排,同一艘輪船從海行駛到江河,因為F浮不變,ρ排減小,所以v排必增大,即船身稍下沉。(2)潛水艇:它的上浮和下沉是通過對水艙的排水和充水而改變自身的重力來實現的。(3)密度計:因為F浮=ρ排gv排,液體密度不同,密度計排開液體的體積不同,液面所對應的位置也就不同。6.密度計刻度不均勻、上小下大(測密度時,密度計所受浮力不變——處于漂浮狀態(tài))第六節(jié)物質在水中的分散狀況1.溶液:(1)溶劑:能溶解其他物質的物質叫溶劑(如水、酒精等物質)(2)溶質:被溶解的物質叫溶劑。(3)溶液:由溶質溶解于溶劑后形成的均一的、穩(wěn)定的混合物。2.懸濁液、乳濁液:名稱特征溶液懸濁液乳濁液形成過程固、液氣溶解在液體里固體顆粒分散在液體里小液滴分散在液體里穩(wěn)定性穩(wěn)定不穩(wěn)定不穩(wěn)定長期放置均一、穩(wěn)定下沉上浮舉例糖水、汽水、飲料等石灰水、泥水、血液等牛奶、肥皂水3.混合物:由多種(≥2種)物質組成的物質叫混合物。溶液、懸濁液、乳濁液都屬于混合物。4.常用的溶劑:水、酒精、汽油、丙酮等。【思考1】衣服上沾上了油怎么辦?――用汽油擦洗【思考2】放在干洗店的衣服為什么不能當日取回?——原理:有無可以溶解在有機溶液中,而這些有機溶液往往有毒、易揮發(fā),因此不宜即日領回。第7節(jié)物質在水中的溶解1.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不能繼續(xù)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稱為這種溶質的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還能繼續(xù)溶解……,稱為…的不飽和溶液。注意:(1)條件:一定溫度和一定量的溶劑,否則飽和不飽和溶液就沒有確定的意義。(2)飽和溶液是對一定的溶質而言的。如某溫度下的蔗糖飽和溶液是對蔗糖飽和的,不能再溶解蔗糖,若加入其他溶質如食鹽,仍可溶解。2.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相互轉化(大多數物質適用)A.加溶劑B.升溫飽和溶液轉換方法不飽和溶液A.蒸發(fā)溶劑B.降溫C.加溶質3.濃溶液和稀溶液:溶有較多溶質――濃溶液;溶有較少溶質――稀溶液注意:飽和溶液不一定是濃溶液,不飽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4.溶解度溶解度公式:溶解度=m溶質/m溶劑×100溶解度概念:在一定溫度下,某物質在100克溶劑中達到飽和狀態(tài)時所溶解的溶質質量為該物質在這種溶劑里的溶解度。注意:(1)四個關鍵詞:一定的溫度,100克溶劑、達到飽和、溶質的質量(2)溶解度就是一定溫度下,100g溶劑中能溶解的溶質的最大質量(3)溶解度單位為克(g)5.溶解度曲線:以溫度為橫坐標,溶解度為縱坐標形象地看出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情況。(1)大多數物質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①影響很大,如硝酸鉀,表現為曲線陡②影響不大,如氯化鈉(食鹽),表現為曲線平緩(2)極少數物質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減小,如氫氧化鈣6.溶質的質量分數(1)計算公式溶液的質量=溶質的質量+溶劑的質量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m溶質/m溶液×100%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S+100×100%(2)溶液中:溶質的質量=溶液的體積×溶液的密度×溶質的質量分數(3)溶液的稀釋或計算時,要點:混合后溶質的質量不變(4)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步驟:A、計算(溶劑和溶質的質量或體積)B、稱量(固體:用天平稱取;液體:用量筒量取)C、溶解(后裝瓶,并貼上標簽)第8節(jié)物質在水中的結晶1.晶體――具有規(guī)則的幾何形狀的固體。不同的晶體具有不同的形狀。2.結晶――從飽和溶液中析出固態(tài)溶質的過程3.獲得晶體的兩種方法:①蒸發(fā)溶劑:一般用于溶解度受溫度影響不大的物質,如氯化鈉②冷卻熱飽和溶液:適用于溶解度受溫度影響大的物質,如硝酸鉀4.有些晶體結合了一定數目的結晶水,稱結晶水合物,如硫酸銅晶體(俗稱膽礬)第9節(jié)水的利用和保護水資源――水資源的分布可供使用的水資源的豐富程度和一個地區(qū)的水循環(huán)按活躍程度密切相關。全球水資源分布——空間分布不均勻全球水資源分布——人均水資源差異大我國水資源分布——夏季豐富、冬季欠缺,南多北少、東多西少水的凈化:沉淀、過濾、蒸餾1.水資源:人類利用較多的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淺層地下水,僅占全球淡水總儲量的0.3%2.我國是一個缺水國家,且水資源地區(qū)分布不均勻,時間分配也不均勻,我國有300多個城市面臨缺水危機,其中包括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3.水的凈化(1)沉淀法:自然沉淀法加入凝固劑,如明礬、活性碳等(作用:使水中的懸浮雜質凝聚成較大的顆粒,叫做凝聚劑)(2)過濾法―――把不溶于液體的固態(tài)物質跟液體分離開的一種方法操作要點:一貼二低三靠一貼:濾紙緊貼漏斗內壁;二低:濾紙低于漏斗邊緣,濾液低于濾紙邊緣三靠:傾倒濾液的燒杯口緊靠玻璃棒;玻璃棒緊靠三層濾紙一側;漏斗下端緊靠燒杯內壁(3)蒸餾原理:利用液體里各成分的沸點不同而進行分離的方法。蒸餾裝置組成:蒸餾燒瓶、溫度計、鐵架臺、冷凝管、接受器、錐形瓶第二章地球的外衣第一節(jié)大氣層1.根據大氣溫度在垂直方向上的變化,將大氣分為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暖層,外層對流層:A對流運動劇烈B兩極薄,赤道厚C占3/4的大氣質量平流層:A臭氧集中在此B氣流平緩,適于飛行中間層:隕石在此燃盡。暖層:又稱電離層,溫度高,反射電磁波信號外層:衛(wèi)星接受反射電視、電話信號溫度變化規(guī)律:先小,后大,再小,最后大,大2.激烈的對流運動和充足的水汽是形成天氣的重要原因。對流運動的規(guī)律:冷空氣下降,熱空氣上升空氣的熱脹冷縮3.如果沒有大氣層:A地球上沒有生命B地球上沒有聲音C晝夜的溫差大D受隕石襲擊E受紫外線直接照射4.人類對大氣層的影響:A有毒氣體排放,污染大氣如形成酸雨B過多的二氧化碳排放,造成溫室效應,使全球氣溫上升,海平面上升C臭氧層破壞,紫外線長驅直入,危害人類皮膚第二節(jié)天氣和氣溫1.天氣——短時間內,近地面的各天氣要素的綜合狀況要素:氣溫,氣壓,濕度,風,降水等2.天氣于氣候的區(qū)別:天氣:短時間如陰轉多云晴空萬里鵝毛大雪烈日炎炎氣候:長時間如四季如春秋高氣爽終年高溫冬暖夏涼3.用溫度計測量氣溫的大小,溫度計一般放在百葉箱中,A保護作用,以免風吹雨打B防止太陽直接照射(門朝北)C通風,受地面輻射影響不大,能真實反映大氣溫度4.一天中,最高氣溫大致在午后兩點,最低日出前后人體最感舒適溫度在22℃第三節(jié)大氣的壓強1.證明大氣壓強的存在:A馬德堡半球實驗B杯中水不倒出的實驗2.特點:A各個方向都有大氣壓強B大氣壓強隨高度的升高而減小。高度高,空氣密度小應用:高山反應。C流速大,壓強小。機翼下側流速小于上側,所以下側壓強大于上側用壓強解釋生活中的現象:關鍵抓住變化后形成壓強差。3.大氣壓強的單位:帕一個標準大氣壓為1.01*105帕,或等于760毫米汞柱(10高水)4高壓區(qū):空氣下降,天氣晴朗,空氣干燥低壓區(qū):空氣上升(遇冷)多為陰雨天氣5.氣壓與沸點的關系:1.氣壓增大,沸點升高實驗手段:往里充氣,原來沸騰的水停止沸騰,溫度計溫度升高。應用:高壓鍋2.氣壓降低,沸點減小實驗手段:往外抽氣,原來不沸騰的水重新沸騰。第五節(jié)風1.風是空氣的水平運動。只有在同一高度上的運動才是風。形成原因:同一水平下高壓氣體向低壓氣體流動。2.風的基本要素:風速和風向風速通常用級表示風向風吹來的方向。如風往北吹:南風O——東風第六節(jié)為什么會降水1.水汽含量的多少一般用相對濕度表示空氣中含有水汽的多少與溫度有關,溫度高,水汽含量也大。2.測濕度的工具:干濕球溫度計結構:有干球溫度計(普通溫度計)和濕球溫度計(包裹著濕棉紗的溫度計)原理:干球溫度計測大氣溫度濕球溫度計會蒸發(fā),蒸發(fā)要吸熱,溫度計示數變小,出現干濕差大氣濕度大,蒸發(fā)慢,降溫小干濕差?。淮髿鉂穸刃?,蒸發(fā)快,降溫大,干濕差大3.降水的條件:A充足的水汽(相對濕度達到100%)B空氣上升,溫度降低,空氣容納水汽的能力降低C有凝結核,水汽可以凝結變大4.降水量用毫米表示。人工降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